首页 > 文章中心 > 蒋干中计

蒋干中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蒋干中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蒋干中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性格;情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15-01

文学即人学。文学要表现人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某些心理特征。但小说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的果实,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在刻画人物时,中国古典小说常常是结合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与西方小说注重浓墨重彩地描摹人物的心理不同,也与中国有些现当代小说强调挖掘人物的潜意识不同。这种含而不露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就使我们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实践也证明,这种心理分析对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心理分析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分析在分析人物性格中的应用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生活,其中的人物也会从文字中获得生命,拥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能影响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题时,有位细心的同学问:“课文中提到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却答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相同的问题,黛玉的回答为什么前后自相矛盾?”这问题刚好问到我想讲的一个教学点,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 “你倒是很通人情世故嘛!”我的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那么,这一细节说明黛玉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说明黛玉多疑心细”。“说明她敏感”。“说明她自尊”。“说明她三思而行”。“说明黛玉对进贾府存有畏惧心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黛玉自身的语言描写,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使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人物看似矛盾的言语,领悟到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水到渠成。

二、心理分析在诠释情节设置中的应用

曲折动人的情节不但引人入胜,而且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小说大家无不注重情节的设置,努力使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其中的一个秘诀便是用人物心理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既巧妙又自然,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

蒋干中计范文第2篇

第一,理解悬念与冲突的关系。冲突是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中情节的基本要素,它可以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人物与环境的矛盾,还可以是人物内心的冲突。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说有冲突就有悬念。在《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说客蒋干与周瑜之间有“敌我”矛盾,有劝降与不降的冲突,这冲突就会让读者产生悬念。矛盾会怎样发展?矛盾会怎样激化?矛盾会怎样解决?小说正是按照这一矛盾冲突设置悬念的。

第二,理解悬念与叙述技巧的关系。倒叙、插叙的运用都可以制造悬念。插叙是在叙述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主线,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接着原来的线索,继续叙述的方法。这种“山断云连”的叙述方法,会让读者对先前事件的发展关注度提高,这种关注就构成了悬念。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段,这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作者是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来写的,之后才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者对人物的身份,经历以及为何而死自然会产生关切。这是倒叙制造的悬念。

第三,理解悬念和环境的关系。如前所述,环境可以与人物发生冲突。《祝福》中的“我”回到鲁镇,暂时住在鲁四老爷家。鲁四老爷及鲁镇的环境与“我”是格格不入的。读者自然会产生兴趣关注“我”的生活,“我”的感受。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渲染氛围强化悬念。如鲁迅的小说《药》,开头描写渲染秋天的后半夜阴森、恐怖的气氛,扩大加深了华老栓拿钱起早出行意欲何为的悬念。

蒋干中计范文第3篇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着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隔着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不服老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蒋干中计范文第4篇

书中描绘了许多历史人物,有无能之辈何进、董卓、袁术,有勇无谋的吕布,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的周瑜和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还有鲁莽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热爱百姓的刘备。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能文善武、所向披靡、功劳无数,无人能敌。虽然被曹操捉住,但任然还想着刘备等人的安慰。就连曹操也感叹万分呢!

还有一个人让我很崇拜,他帮刘备夺取天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他即使死 后也忠心耿耿,不用说大家就知道了,对了他就是令后人称作谋策奇人的卧龙先生,谋略家—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最有名的战役,先是孔明说服孙权与刘备一起打曹操;后说蒋干,曹操中计痛失蔡瑁,张允;接着说孔明草船借箭大气曹军;再说孔明借东风,曹军大败;最后说曹操华容道被袭。其中我对周瑜的连环计很感兴趣,因为书上没有介绍所以我只好自己去理解。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周瑜先让自以为是的蒋干把假信送到曹操的手里借刀杀人,随后让庞统献计把大小战船全连起来,以便火攻,最后用火攻把敌人一网打尽。我还总结了一下曹操失败的原因,一、不三思而后行。若是想想的话也就不会上周瑜的当,把蔡瑁和张允杀了。二、过度的当机立断。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也不想想,诸葛亮要是设下埋伏的话那他的士兵也看不见呀,那样的话他不也亏了吗?三、曹操太相信人。要是他不听庞统的话也不会中周瑜的连环计了。四、曹操过度的自以为是。如果他走大路也不会使自己大败而归。

蒋干中计范文第5篇

一、方言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入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这种“对话”是一个“情感介入”的过程,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融入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观照和阅读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直觉。这种直觉感知常常借助于语言这个抓手。当学生在阅读中遭遇与自己地域文化一致的作品时,那种与文本天然情缘的共振,实际上会让学生有意识地调动自己“母亲话语”即方言形态,去进行认知、感悟和情感的交流。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利用这些方言资源去帮助学生与作品进行零距离的对话,通过原汁原味的“母亲语言”,去正确理解和品味作品的精髓,深刻感受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处理成方言演读,人物就会更具鲜活的灵魂。如《鸿门宴》里“竖子不足与谋”一句,“竖子”教科书释为“小子,’多读一点史书的人都知道这远远没有“到位”。教学中我反复琢磨,如何“到位”、“够味”?换个恰切的方言词汇来说吧! 我把“竖子” 释为“龟儿子”,一出口全班同学乐得鼓掌,咧着嘴笑。又如阿Q跳进静修庵园里偷萝卜,老尼姑阻拦不住,放出大黑狗来咬,阿Q那场手忙脚乱连滚带爬逃走的滑稽剧形象,用文诌诌的普通话不够味,脆用方言来形容: “尿急豆花涨,娃娃滚下床——看你忙哪头?”这样一来,惹得学生捧腹大笑,大家心照不宣,达到了高度的默契。方言在这里达到了神态别致、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再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面对蒋干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傻样,着实将自作聪明的蒋干奚落一番,我用方言“大姑娘做媒——把自己也搭进去”,让学生在幽默的气氛中把握人物形象。

二、方言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文化之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反映对生活认识的思维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写作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标准化”语言诠释的生活境地,他们的笔下,卖菜的农民、发生争执的路人、巷道里走出来的家庭妇女,都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形象千人一面,言语众口一词;少了几许生命的律动,多了一些虚假苍白的“学生腔”。适当吸收方言词语,丰富文章表现力,语文教学要求学生作文时遣词造句合乎现代汉语规范,但是规范化并非绝对禁止使用方言词,而恰恰提倡吸收方言中清新活泼之词语,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尤其是文艺作品,为了真实展现某种生活环境中人物的语言、性格、风貌,赋予所描述事物的地方它彩,或者为了反映某个地区生产、生活情况,介绍该地某些特有事物等,允许我们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方言词语。如老舍的话剧《龙须沟》里对同一个地方,泥水匠老赵称“厕所”而胆小守旧的王大妈则称“茅房”,上下文用词扣紧人物性格,准确传神;剧中还有“拉不出屎来怨茅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等口语,精炼、诙谐、生动。文学巨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蒋干中计范文第6篇

观<<三国演义>>曹老弟自官渡之战后,连连遭诸葛孔明暗算。就没了什么得意之胜局。最近,他又兴起发兵83万攻吴。我,也就是智慧与武术的结合,为了防止曹操做傻事。决定穿越时空来个“初出茅庐”,“赤壁初用兵”。

2.贾诩追胡靖禹

来到曹军营中,守门卒居然拦着我不许进。我只好拿出信用卡,“喂,仁兄这张卡已经过期了!”守门卒的一句话让我大丢面子。我大喊一声:“‘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正欲走时,被一人扯住衣服。回头一见,正乃贾诩也!也许是我相貌不凡,贾诩竟向曹操推荐我为主薄。

3.天台封将

赤壁败仗在何?反间之计!苦肉计!铁船之计!不管那么多,一一击破!小曹派去的两个间谍也到了,并报得黄盖被打之事。正巧蒋干也带来同样的信息,还言蔡瑁和张允二人谋反。我一听就知是反间计,至于黄盖被打真是活该。周瑜的话不能信!曹操本来将信将疑,但听我熟知他一星半点之事。将我当成了活神仙。事事问我,就连上矛厕也要我跟着。次日,黄盖来信三天后降曹。操不亦乐乎,当我告诉他这是反间计时他的像船一样——翻了。既已如此,不如将计就计。庞统献计造连锁船防晕,我不让。每人带瓶“头风灵”就够了。另外在船上放些假火纸,远远望去,如真火在焚烧。一切完功后,曹操正式拜我为都督。

4.东风破

三日后晚,黄盖果然来降。我们有备当然无患,一脸欢喜等阿黄来送死。阿黄船才刚要靠近,“兄弟们,放‘贱’”。黄盖和他的阿仔顿时“万箭穿心”而死。然后,我们立起假火。周瑜那小子果然中计乘着风势放火,此时东风已被我用吹风筒改了方向。东风已反,周军反被火烧了。呸,浪德虚名。不用三气周瑜,一烧周瑜就绰绰有余了。

蒋干中计范文第7篇

一、随堂课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课堂的“闹与静”

时下,职业学校“活动单导学”盛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设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项任务,通过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拨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等不同形式来完成课堂的整个系统任务。于是课堂上“小组讨论”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保留亮相。老师一个问题抛下来,课堂上随即像炸开了马蜂窝,人声鼎沸,旋即戛然而止,由事先指定的小组发言人慷慨陈词,洋洋洒洒。至于每个学生个体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表达程度,实则教师是看不透看不全看不明白的。

这样的看似热闹,其实是流于形式,混沌一片。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那么何妨在课堂上辟出一块思考的土壤,让他们静静体会、揣摩、深思,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教师、与同学、与课堂产生共鸣,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体会“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欣喜,让短暂的“沉默”翻滚出“思绪”的海洋。那么何妨在课堂上有“三五分钟”的“冷场”?何妨在学生解答的时候有“片刻”的“停滞”?当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一言不发”“面面相觑”,因为这个时刻,是他们最自我的时刻,等他们的个体思维成型,小组讨论就会凝聚更多的火花和智慧。如果教师愿意在课堂上多等待半分钟,那么,就不会错过学生任何的“奇思妙想”,不会错过学生“不成熟”背后的骄傲与自信。课堂需要“沸腾”,同样需要“深沉”。当我们的课堂“闹与静”皆出于自然的时候,那么等待就变得值得,安静就成为幸福。“随堂课”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来让课堂“动静皆宜”。

2.课堂的“收与放”

课堂上,学生自然是永远的主角,然而教师却是永远的导演,如果少了高明的导演,就不会有激荡人心的“好戏”。有的教师拱手把课堂让给学生,其实并不明智,往往会导致课堂“失控”。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不能算一个好的教师。教师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展示课堂的能力、全局掌控的能力、弹性微调的能力。随堂课,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恐怕就是课堂上的“随波逐流”,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些“无为而治”。一堂课,应该是一唱三叹,抑扬顿挫,有“轻歌曼舞”,亦有“风驰电掣”。

当课堂之上某个问题陷入“僵局”的时候,自然不能无止境地延长学生困惑的时间,拘泥于这一个细节而导致全局的崩盘。教师应当迅速地调整节奏,破解难题,推进教学进度。而当课堂之上“所向披靡”“平沙万里”的时候,却也不能想当然地以为风调雨顺、师生同乐,因为草草的背后通常会掩盖致命的错误,教师应当迅速改变课堂模式,将问题辐射化,让学生在辨析和比较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度切入。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有绝对的掌控能力,无论是快或慢,都要还原本质,为了全面呈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了顺利解决课堂的“沟沟壑壑”。

这次听的几节“随堂课”,有些是快马加鞭一课千里,有些是一步两步踯躅不前。过快,容易导致“夹生饭”,不好消化,过慢,容易导致“饥饿感”,供应不足。一堂课应当是如歌的行板,收放自如,在铿锵的节奏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舒缓的节奏里鉴赏学科的风景。

3.课堂的“随与设”

随堂课没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经历过多次的彩排,上课时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多少会有些随意,这种轻松的氛围更可以凸显师生的真正个性,课堂的原汁原味,更可以促使师生间的碰撞毫无壁垒,毫无芥蒂,通常会衍生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然而随堂课毕竟不是随意课,如果一味跟着感觉走,这堂课很有可能上得没头没尾,没有章法,缺乏实效。因此,随堂课,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来精心巧设,动态生成。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实际,有时我们可以将教学的流程及时“变奏”,这些“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有时我们可以将探究的主题适时“替换”,大胆取舍,依据课堂进行时来生成新的探究主题;有时我们还可以将预设的目标随机“升降”,让学生有所言而畅所言,这样的课堂才不会变成“一言堂”或“个人秀”,才能提供足够自由的对话空间,激发生命潜力,师生得以共同发展;有时我们还可以将设置的环节相机“整合”,删繁就简,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大课堂文章。优秀的课堂艺术应该犹如插花,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看似疏离,实则是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看似纷繁,实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形散而神聚。

二、随堂课的“另类”听法

不论是什么样的课,在听课时,我常常喜欢“投入”,想着这个环节如果我来处理会怎么样,这样激烈的大脑运转,会将课上的亮点深深烙下,也会不由自主地改编剧本,幻化出全新的构思,实现自然而然的“同课异构”。这次有位老师上《群英会蒋干中计》,采用“腰斩”的方式呈现本课结构,从情节的处切入,顺藤摸瓜,环环相扣的因果连动脉络尽显。这样巧妙的构思,自然带有极强的启发性,借着灵光一现,蒋干中计的“缘起时分” ——“集结号”——“终极地”——“杀伤力”——“余音袅袅”这一组新颖的小标题就此诞生。而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这位老师用了“笑”“惊”“怒”来窥一斑而见全豹,实在是有“洗练风骨”之妙,于是笔下一组人物简评呼之欲出。周瑜,满腹经纶、运筹帷幄,他的笑就在张扬之余多了睿智和自信,居然连“欺骗”都这么高调和光明正大;蒋干,志大才疏,胸无城府,徒取其辱;曹操,只能感慨冲动是魔鬼,多疑是元凶,他这个枭雄终究是性情中人,断不了七情六欲。

采用“代入法”听课,既可以跳出庐山之外,旁观者清,又可以身临其境,沐浴熏陶,或者添砖加瓦,甚至改弦易张。这样听课或许累,却可以让你在听课时两眼放光,炯炯有神,“中饱私囊”。

三、随堂课听完之后干什么

“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随堂课是本色课,它的真实,在于没有太多的精雕细琢,更没有课前的反复磨练。它不完整,不完美,有问题,有争议。但是,也许这就是它的价值——值得探讨,有待完善,催人思考,给予人方向。其实,课堂教学中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有解决问题的激情和勇气,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随堂课听完之后,授课者不仅要与听课者交流,还要与组内老师、与班上学生交流,与自己交流,静心反思,剖析优点和缺点,将智慧的结晶落到文本上,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炼炉”,实现“妙手文章偶得之”到“常得之”的飞跃。

蒋干中计范文第8篇

一、用于强化记忆有关知识的训练

1.字词的音形训练。计算机打字虽使文字失去了个性特点,但也有规范、工整的优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教会学生两种打基本字法:双拼打字法和五笔字型打字法。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对照屏幕将一些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输入电脑内。这种形式的竞赛,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字音读得准,字形记得清。通过几次竞赛,学生提高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用于强化记忆有关知识的练习。如记忆作家作品,除了必不可少的文字外,还可以展现该画家的画像,不同时期代表作的图片,再配以与作品描绘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相关的画面。至于伴奏,则最好是与作家生活地区,创作风格,以及作品有的风土人情相关的地方音乐或地方戏曲唱腔伴奏。比如,教赵树理的《老杨同志》可以用晋剧的梆子腔伴奏,教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用《马赛曲》伴奏,这样一来不仅记忆效果好,而且使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受到美的熏陶。

二、运用专家制作的软件辅助教学

1.利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近几年,国内不少软件公司开发了许多教学软件或其他许多可在教学中应用的软件。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北京科利华公司开发的CSC电子备课系统和CSC电子教参,该系统能够较成功地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翰林汇家庭课堂”也是一个较好的软件,虽然这一软件主要用于学生的自学或复习,但其中的一些图像、声音仍可根据教师的需要及学生的情况适当加以改造和利用。

2.合理利用非教学软件。其他一些非教学软件,也可选取其中适宜教学的部分适当地运用。如“金山词霸”词典功能可使学生掌握一词多义,还可以利用它引导学生自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表”。“写作之星”的“语言库”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写作技法”部分可使学生轻松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此外,一些高雅的游戏也可引入课堂,如“大唐诗录”可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唐代著名诗人及诗歌,并可领略当时的风俗、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等等,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自己制作课件

1.利用影视剧等制作课件。影视剧中演员的表演很到位,直观形象,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更深刻地体会主题,利用影视剧作课件,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用《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为蓝本做课件,可分析“蒋干”、“周瑜”的表演与课文中描写的区别,也可发动学生找出几个片段的错误。这些都可弥补语言材料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印象。

2.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制作成课件。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如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用课件表现出来,则不仅可对他们进行能力训练,而且可让他们感到异常亲切。如:制作介绍学校的专题片,把专题片制作成课件,将解说词去掉,只留下画面,让学生同步解说,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如此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谈谈自己如何将课文形式用视频表现出来。这种逆向创作,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后,选择优秀的方案,用多媒体方式演示。此时,学生的喜悦感、成就感、自豪感在传统课堂里是很难想象的。

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补充阅读经验。学生的经历有限,阅读经验有限,有时理解会出现偏差。而在这方面,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核舟记》的阅读教学,如提问:“刻画最逼真的人物是谁?”学生一般会答:“坡。”如果我们依照课文中的说明把小小的核舟制成分辨率高的立体图像,再把描写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文字挑选出来,表现在同一显示器上,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文中刻画坡的仅二十余字,刻画佛印的有四十余字;对坡的刻画自然算得上是形神具备,文雅大方的风度历历在目;对佛印的刻画则更是入木三分,超凡脱俗的气质尤在眼前。这样难点自然迎刃而解,学生的阅读经验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丰富。

五、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情感,不要过于强调娱乐。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所选择的影视、音乐、图片等资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千万要注意,不能过于体现娱乐性,而缺少文学性。过于色彩感,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欣赏,会使课堂过于活跃,上课时虽热热闹闹,但偏离了教学主题,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提倡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但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指导到位,千万不要把网络变成游戏机。文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情感的体验,要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简单的用图片来代替学生的诵读、感悟。

2.不要简单地模仿,不要把课件当成板书。有专家曾撰文指出,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论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没有多媒体的点缀,就显不出新意来。还有的老师不去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始终都盯着大屏幕,看老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这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要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我想不需要语文老师,随便什么人都能上语文课了。所以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千万不要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去组织教学,充当课件的播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