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述秋天的词语

描述秋天的词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1篇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大家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大家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图文对照,读准全文。2.情感目标: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诵读词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老师顺势在黑板上写上“秋”。师:谁能说说秋天来了,天气怎么样?田野、河流、学校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媒体出示:秋云图、庄稼图、春游图。师:这么美丽的秋天,你想夸夸它吗?你想起了哪些写秋天的诗歌、好词啊、成语啊?出示写秋天的成语,一起读背。一叶(yí)知(zhī)秋(qiū)、凉(liáng)风(fēng)习(xí)习(xí)、秋(qiū)高(gāo)气(qì)爽(shuǎng)、落(luò)叶(yè)纷(fēn)飞(fēi)、丹(dān)桂(guì)飘(piāo)香(xiāng)、瓜(guā)果(guǒ)遍(biàn)地(dì)。师:在这美丽的金秋,要是到郊外去看看天,看看田,听听鸟语,闻闻果香,该多好啊,同学们现在我们去寻找秋天吧。板书:《秋游》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教师应尝试贴近学生,注重学生的处境和心情。因此,每位老师要把调动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习作创造更多的机会。从旧词的引入,到新词的拓宽即秋景的描述,无处不贴着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在情境中学,在刷新中提升。将听说读有机地整合起来。

二、检查预习,巧设铺垫

1.二类字用多媒体出示,如:高粱、嗓子、打滚儿……让学生认读。指名读:注意轻声。

2.出示“追逐、叫喊、郊外”等一类生字词让学生说如何记忆与理解。师:说说你要预习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哪些是大家就能解决的?哪些是要老师帮忙的?大家提一提

【设计意图】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慢慢引导孩子自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注意方法引导,正确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他提问;从孩子最近发展区入手,不仅使学生了解“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探索“怎么写”。这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又是现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战略,为学生立一把扶梯,让孩子更上层楼。

三、走进意境,感悟文本

1.学习课文第一节,探究“谁跟谁”“到哪里”。(1)指名读。思考:谁跟谁去哪里秋游?(2)指导朗读“渐渐”一词,让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3)读了第一句话后,你觉得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秋天的天气?(天朗气清、秋高气爽、凉风习习)

【设计意图】以问引读,以读答问,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扎实有效地训练朗读。同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读的训练,促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习课文第二、第三节,探究“看到了什么”。(1)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出发了(先播放歌曲《去郊游》,然后教师配乐读二、三两节)。(2)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边读边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蓝天、白云、稻子、高粱、棉花。(3)出示课文第三小节,理解“一望无边”的意思,指导读出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到边的感觉。说说除了天空可以用“一望无边”来形容外,还有什么也可以用“一望无边”来描绘。(4)天上的白云像什么?看图感受天空的美丽并指导配乐朗读。填空:天空( ),( )白云一会儿( ),一会儿像( )……(5)小朋友,你们觉得田野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尽情玩耍的师生(动画)构成完整的插图,并配上音乐。问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所看到的说出来。(2)书上是怎么写的?齐读第四自然段。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及图画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正如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四、超越文本,学以致用

去了农田之后,我们将要去果园,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是怎样的情景?多媒体出示果园图,仿照课文说几句话。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2篇

一、朗读与识字同行

阅读教学就是需要多读,而且要反复的读,在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朗读中小学生也能感知字形字音字义,在朗读中渐渐加深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记忆,巩固和理解字意。教师必须知道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字相同,声调不同的准确读法,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纠正和巩固,在朗读训练中逐步形成发音标准化。字不离词,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因此,在读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断学生理解文情,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读词的机会,也就给学生多创造了识字的机会。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在初读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然后在反复读中,形成语感。在情境中感悟生字字音字形。再就是在多读之后,加大学生识字的难度,把生字脱离具体语境,增强认识单字的能力。为了解决班额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难题,我让同位合作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卡,一举多得。最后,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将有难度的生字重点指导记忆。扎扎实实的巩固识字

二、在朗读中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相对小学生而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这简短的语言,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小学生就从抽象的文字化为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进而秋天的美景时而浮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样不但教会学生朗读这些句子,而且可以激发小学生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的情境,具体形象地理解“秋天的图画”在课文中的含义。多数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思维来说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泛读、品读等方式,让“秋天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而真正让学生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直观和具体的理解事物,而不是从抽象的思维中透视到事物的内在联系。相对于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许多文章只有让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进而想象出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让小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对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教师先用缓慢的语音作泛读,然后引导学生用凝重、低沉的语调来朗读,把当时我国失去圆明园后的悲痛和惋惜的心情读出来。其中,“不可估量”一词要突出重音,一字一顿,像“损失”这个词两个字之间的停顿稍长一些。随着读到圆明园美丽景观这一段时,基调和语速产生了,用轻松和欢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叙述了外国侵略者贪婪和无比残忍的强盗行径,又指导小学生用低沉和悲愤的语调来读,从而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三、在朗读体验文本时,重视词语训练,突破重难点

朗读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人物的境遇,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就会入境入情,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教学中,我把词语朗读训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好双音节字。双音节又分为双声,就是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崎岖、澎湃、秋千……还有叠韵的,即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沙发、玫瑰、马达……另外有双声和叠韵组合的,如蝴蝶、葡萄、玻璃等。这一部分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字音和字形有机地记忆。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准确读好轻声。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特别弱,如动词中的“进来、下去”;名词中的“的、地、得”等,都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变调的词和字。如“一”和“不”的字,在字去声前念平阳,即一夜,不对;在词语中念轻声:如“去不去、想一想”;在非去声中,“一天、一年”等。以上都是指导小学生朗读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易读错词语。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实践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缺乏有效控制与指导,或者是W生的英语基础差,致使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经过相应实践证明,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激发,构建语篇框架,使新旧知识建立良好联系,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语篇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增强英语写作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依据

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Tony Buzen创建了思维导图,并将其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进行使用。在思维导图中将思维的每个过程看做既联系又独立的节点,然后用直线或者弧线对这些节点进行连接,并在概念之间,主题与内容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可以对文章主题、材料等内容进行清楚展示,并对必然的内外联系进行表达,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布局,对句式、词语等进行合理运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从而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习作。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思维导图构思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为了可以让语句表达清楚、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就需要运用思维导图。首先,明确文章主题。思维导图是学生的写作依据,例如:对My favourite season进行习作时,需要先明确在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是spring、summer、autumn还是winter,对写作方向进行确定,就是明确文章主题,确立文章重心,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混乱;其次,细节构思。明确文章主题后,对这个季节中的活动、饮食、穿着等进行清晰掌握。对细节进行构思时,不仅需要对写作的素材、思路进行构思,还需要对句式、词语进行有效选择与积累。如果喜欢春天,春天fly kites是主要的体育活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环境描述也必不可少。此时,词汇的积累与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不然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感觉,不能对自己的意思进行充分展现。

2.制作思维导图

有了明确的思维导图构思,就可以十分轻松地进行思维构图制作。如果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季,打算由哪几个方面对冬季进行描写,而每个方面有哪些要点,这些就是制作思维导图的提纲。而提纲就是将相应内容运用直线或者弧线进行连接,从而构建出相应的网状结构,例如:

My favourite season(winter):

(1)the opinionHow is the weather

(2)the reasonsactivities/How is the city

(3)the feelingswhy like it

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注意:第一,写作模式。由开头、主体以及结尾三个部分组成。第二,句式选择。怎样对文章内容进行表达,例如:对冬天城市的情况进行描述时,How is the city like in winter?引导学生运用最为简明的语句进行描述,it is...然后对适当的形容词进行思考与选择,可以是quiet、funny、sunny等。这样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下笔如有神,为文章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3.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例如:对“我最喜爱的季节”的思维导图进行制作时,原本想描写秋天,但是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需要使用的单词与词语十分不熟悉,为写作制造了麻烦,如果坚持写秋天可能会出现词穷的现象。此时就可以对导图进行适当修改。同时思维导图制作好后,写作时的相应细节就会显得十分清晰,比如:句式表达、词语应用等,这些都是写作中的细节。如果在细节部分出现问题,文章就不可能条例清晰,让读者清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对文章主题进行明确之后,学生需要对相应的细节之处进行更多关注,以促进写作的顺利完成。

4.写作与修改

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为写作提供服务的,可以使学生的文章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表达明确,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写作是英语写作练习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掌握能力进行考察。在写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检查与修改,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所以可以说思维导图是进行英语写作的准备阶段,而写作是英语写作的中心部分,是进行写作的主体环节,修改就是英语写作的结束环节,可以对文章中的错误与不当进行及时修正,使文章更加通顺与完善。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文章构思、结构组成、段落安排方面,而且在文章的修改、润色等方面都明确了相应的路线与方向。所以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情况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应用,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 探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生英语,2015 (10).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4篇

    1995年9月,我们在湖南三师附小新招一年级一个班中,开始进行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实验。学生未经挑选,老师也是刚从中师毕业的新手。从一年级末的分题检测统计结果来看,对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成绩无差异,而从思维能力来看就不同了。把“话”变成“画”一题的成绩,差异就非常显着,可以说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尤为有趣的是,看图写话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问是要求用一句话写出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两个班差不多;第二问是要求把一幅图的内容用两句话写出来,这是较高层次的写话,差异显着,说明实验班的语言发展要好;第三问是要求看图写二句以上的话,要求更高,而差异也非常显着。可见,实验班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要比普通班强得多。那么,一年来我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呢?

    一、结合插图,训练说话

    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形象思维能力。在看图中,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的习惯,看过图以后要求学生了解并记住图画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图中还引导学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图画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册课本看图学文《秋天到了》,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回答“图上画的哪些地方说明秋天到了”,最后让学生用“因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如第二册《小八路》一课,我们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说说:小八路坐在哪里学习,为什么坐在石头上学习,他看书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等等。教师每次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时,都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尽量做到说出的话不跟别人相同。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依话作“画”,以“画”示文

    这是本项实验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在学生读文时,要求边读边想象,尽量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来。有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之后,按照课文的描述画出图画(简笔画),画完后再与课文对照。这一步骤对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好处,也能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读文时,让学生依据想象作画。通过作画,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依据作画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等词语。然后借助能抽动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蓝蓝的”。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既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又为学习诗句打下了基矗当然,在检查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画面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因为学生没有画清楚而挫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也不要以为画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脱离了课文的内容,就千万不要表扬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因为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依“话”作“画”,把“话”变成“画”。

    三,比较分析,体会形象

    对有些课文,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较观察法等。如教第一册《比尾巴》一课,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种动物的身子遮盖起来,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种动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尾巴。教第三、四节时,先提问: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三幅图,看后回答问题。教学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可设计下面的表格,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四、设计补充练习题

    设计原则:

    将听、说、读、写等训练与做做、写写、画画。演演、玩玩等趣味形式进行多元组合,从而达到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5篇

特邀撰稿教师:上海市闵行区航华二小 郁政S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区级后备骨干教师,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活动中荣获指导奖)

要求:

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仔细观察并描写季节的特点。可以把这个季节所特有的气候、自然现象、动植物活动或生长情况等关联的内容描写出来,表达真实情感。

快乐导航: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听着春的声音,闻着夏的气息,看着秋的颜色,对着冬的寒冷……是否有着不同的欣喜和感动?请选择一个你最喜爱的季节写下来。通过具体的景物、动物或事物写出季节的特点,写出喜欢这个季节的故事。

我爱你,秋天

上海市闵行区航华二小四年级 桂梦瑶

我爱那百花齐放的春天,我爱那烈日炎炎的夏天,我爱那冰天雪地的冬天,但是,我更喜欢那色彩斑斓的金秋!秋天,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美丽……

秋天,虽不像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富有生气,也不像绿树成荫的夏天处处充满生机,但它却以那美丽的景象、诱人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吸引着人们。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随着风姑娘摆动、舞蹈,穗子低下头,好像在害羞地笑。秋风中,由远而近的金色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感到眼里满是金黄的色彩,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

秋姑娘又来到了果园。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大多数的果树都已经成熟了,你瞧,那苹果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还散发着一阵阵香味儿;那黄澄澄的香蕉如同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很是可爱;那些个葡萄,紫莹莹的,一小颗一小颗,就像无数的紫色珍珠串在一起,真漂亮;柿子树上长满了一只只大柿子,就像一个个灯笼挂在树上……

“哗啦啦,哗啦啦……”下雨了,细雨淅淅沥沥地流淌着,似乎是秋姑娘正在向人们倾吐一些埋藏在心里的秘密。树木们在秋雨中尽情地舞蹈,让雨点打落夏天所留下的炎热。雨停了,抬头一看,碧空如洗,蓝得清澈、纯净,让人心旷神怡。

秋雨过后,树上的一些黄叶落了下来,地上就像铺了一层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就在这落叶飘零的秋天里,我们快乐地学习着,吸收着知识,涂抹着纯真的色彩,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

我爱这秋天的细雨,它不像其他时候的雨是一大滴一大滴并且冰冷地掉落下来,它是一丝一丝、轻柔地从天空中缓缓飘洒下来。在路上,你打着伞,看着水珠从雨伞的边缘慢慢滑落下来,听着雨点“滴答,滴答……”地落在水塘里的声音,你会觉得,那种感觉很美妙。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欢乐的季节,更是金色的季节!

啊!秋天,我爱你,爱你的一切!

开头运用排比句总起全文,让读者领略四季之美,更加突出金秋的迷人与美丽。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过渡自然。描写稻田的一段十分生动。

描写了秋天的果实累累,抓住其特点描述。

这三节语言细腻,侧重描写了秋雨,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憧憬未来,更令人陶醉,这种秋天的美顿时跃然纸上。

句段加油站: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选自朱自清《春》

词语加油站:

风和日丽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6篇

“景物”指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写一处景物”是指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移步换景等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写一处景物”的习作安排了五次,体现了有序写、写清楚,具体写、写出特点的能力发展序列。结合第二学段的五次写景习作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要求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习作目标指向说清楚,写通顺,有序写。

三年级承接着二年级写句组能力的培养,又启引着四年级构篇能力的渗透,所以,其构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作能力指向,本次写景习作指导重点可梳理为:

1.引导学生运用方位顺序、时间顺序或者移步换景等方法进行有序表达。

2.能初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用上平时积累的新鲜词句。

【本次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习作《美丽的秋天》,根据以上背景分析,确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图画唤醒学生关于秋天的词句积累,聊出秋天的特点,并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通过范文迁移、图式支援等策略,引导学生有序地介绍秋天。

3.运用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的画面写通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观察秋天,画一幅秋景图。

二、借助图画,提取积累――聊秋天

1.交流: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2.赏图:今天我们把秋天带到了教室,先来欣赏一下大家的图画吧!

(1)有选择地一起赏图:这幅画中藏了哪些词语?

四字词语: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时节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大雁南飞 一叶知秋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2)这一幅幅画,你觉得可以配上怎样的诗句呢?

古诗名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3)佳句积累:看着伙伴的图画,让你想起了哪些课文中的优美文字?

佳句交流:

A.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秋天的图画》

B.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的雨》

C.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

……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些景物!并运用句式补充形式,让学生把秋天里一种景物的特点说清楚。

(1)大雁南飞,准备( )。

(2)( )瓜果飘香。

(3)树叶黄了( ),飘落下来。

(4)果园里( )。

(5)田野里( )。

(6)小河边( )。

……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但却不会有效提取运用,所以教师要随时唤醒学生的记忆。通过聊秋天提取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积累的词句,并通过图画等方式帮助学生重温秋天一个个特有的景象,为接下来的有序介绍奠定基础。)

三、范文迁移,学构图式――说秋天

(一)虚实对照,发现无序

1.介绍整幅画:刚才,我们只介绍了图中的一种景物,那么介绍整幅画呢,谁来挑战一下?

2.听介绍,脑海构图:指名一生上台看图介绍,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根据描述想象画面。

3.虚实对照,发现无序:听的学生睁开眼睛,看看图画,和你脑海中出现的图画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交流中发现介绍无序。

(二)范文迁移,学习有序

1.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大作家是怎样来介绍秋天的。(多媒体出示:二上选读课文2《秋天》)

2.自由读短文,思考。

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3.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

(1)先写蓝天,再写地面的稻田,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写。

(2)先写稻田,再写稻田的旁边,最后写稻田的那边,是以稻田为中心点来介绍。

(三)图式支援,实践有序

1.作者介绍的顺序,我们可以这样画图来表示:

2.讨论:我们班同学画的这幅画可以怎样来介绍,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讨论提炼介绍顺序:从远处到近处,从近处到远处,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介绍……

3.请你给这幅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介绍顺序,完成下表:

4.根据自己的顺序安排,向同桌介绍整幅图,互相提建议。

(设计意图:以范文为例,激发思维,提供简单、易操作的图式支援,就能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表达。)

四、调整画面,图式支援――写秋天

1.修改自己的图画。

2.图式支援,介绍自己的画。

(1)自主思维构图,完成下表:

(2)选择合适的顺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介绍顺序合不合理。

(3)说清楚,写通顺:四人小组内根据自己设计的顺序进行介绍,相互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4)自由写段:可自拟题目,写一段关于秋天的话,要求先自构图式,再用上合适的方位词,把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可以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3.完成后先自己读几遍,再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意见,修改后抄到图画空白处。

4.挑选优秀文章和图画黑板张贴,供大家欣赏、交流。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7篇

胡 淼

我有一个心爱的小闹钟,是我七岁的时候,叔叔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这个小闹钟是粉红色自行车形的。它有两个轮子,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大轮子中间住着一个漂亮的樱桃小丸子姑娘,樱桃小丸子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两个红色的“心”,每个“心”里面都写着“love”,还有两只小鸟在樱桃小丸子的脚边飞来飞去。她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帽子上画着两只飞翔的小蜻蜓,她的头上扎着两只小辫子,辫子上扎着蝴蝶结,她穿一身雪白的衣服,脚上穿着咖啡色的小鞋子。(在介绍外形时要考虑顺序,可以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对樱桃小丸子进行介绍。)

樱桃小丸子的周围住着12位忠实的数字服务员小姐,面前还住着她的四位好朋友,最勤劳的是红色的秒针大嫂,她日夜不停地奔跑着,谁也别想赶上她。绿色的是分针大叔和时针爷爷,他们虽然没有秒针大嫂跑得快,可是也在一刻不停地走着。最懒的是黄色的定时针大哥,只有我拨他的时候,他才动一动。别看定时针大哥平时不运动,他的作用可大了,如果你想早上6点起床,就把他拨到第6位数字服务员小姐的面前,到时候,他就会让小闹钟“嘀答嘀答”地叫起来,准时把你喊醒。有了他,每天早晨,我就可以按时起床,再也不会睡懒觉了。(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人感觉到人和闹钟的亲密关系,也增加了阅读的情趣。)

两年来,小闹钟每天陪伴着我,提醒我按时起床,上学,做作业,小闹钟已经成为了我亲密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它!

指导老师王登俊点评:

作者着重从外形结构、作用两个方面介绍了闹钟,表达了对闹钟的喜爱之情。

文章在描述外形时,采用拟人手法分别对秒针、分针、时针和定时针进行了描述,让人读完印象深刻。

当然,在介绍闹钟的作用时不仅可以提到它提醒自己按时起床,也可上升到它让我懂得珍惜时间的高度,使文章立意更加高些。

篱笆墙,牵牛花

杨林仪

在我家屋旁有一段篱笆墙,用翠竹穿成,像一张硬网。墙内的花密密麻麻的,直开到齐腰,那就是参差不齐的牵牛花。(寥寥数语便写出了篱笆墙,牵牛花的特点。)

初秋,是篱笆墙最能显娇的时候了。牵牛花的绿叶直往篱笆墙上爬,青、粉、黄、紫……五彩斑斓,阵阵秋风送来了凉爽,叶子轻摇,像在跟我们打招呼,整个篱笆墙热闹一片。随着藤的生长,叶子、花也向上爬来,彼此之间进行着“晒太阳比赛”。(“热闹”、“晒太阳比赛”等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写出了篱笆墙的生气。)  每日清晨,姹紫嫣红的牵牛花点缀在那绿叶中,像小转盘,转动着秋天。那一朵朵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着“秋天变奏曲”:秋天来啦,庄稼成熟了,小朋友们不要浪费这宝贵的时光……(本段用拟人的手法把牵牛花写得格外惹人喜爱。)

我打开窗户,尽情地欣赏着牵牛华的绚烂,尽情呼吸着被花香薰染过的新鲜空气。我拿着书本读了起来,花香伴着我的读书声变得迷人,书声融进花香,花香也变得醉人!(朗朗的书声与沁人心脾的花香交织在一起,是多么迷人的一番场景!)

太阳要“睡了”,牵牛花那短暂的生命也结束,它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刻,献给了美丽的大自然,献给了人们,(结尾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第8篇

一、摄取消化要寻“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基础上。在具体的象形中意会、感知,有助于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词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巩固对词语的记忆。所以,在低段词语教学过程中,教者往往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物、图画、表情、动作等帮助学生体味词语含义和情感,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让小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

1.用动作诠释词语

我们在教学一下课文《两只小狮子》中“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这句话时,让学生扮演勤狮子和懒狮子,离开座位做做那些动作,让学生们在演示动作的过程中理解词语、体验情感。特别是在教学二下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的“蹭”,很难用“摩擦”去解释那种撒娇、喜欢的意思,就要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模仿中、游戏中感受动物和人类的亲密情感。

2.用画面演绎词语

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描写秋天景致的三组词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描绘秋天美景的词,学生最难理解。教学时,教师只要用一组秋季森林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树林美在哪里?在观察与发现中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教师把词语的内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去体会感悟,在今后的阅读中如再遇到有关词语,他们脑海中的形象会更分明、立体,这些词语随着学生语感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日益丰富,还会自觉地运用。

3.用故事描绘词语

二年级上册《识字8》呈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在教学前,教师请孩子们在课前搜集神话故事,上课时,教师呈现的是无声的成语故事动画片,让找到这个故事的孩子在课中配音,讲一讲神话故事。在听、讲、看神话故事中,孩子们自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当孩子们再次看到这个词时,留在孩子们脑海中的不仅仅是这个词语,还有这个词语背后的神奇故事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情感体验。

4.用情境感悟词语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教师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了。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下《画家和牧童》 “纷纷夸赞”一词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文本中人们对画的夸赞的句子,然后教师创设一个穿越到现场的情境,让学生做做不同身份的古人也来夸一夸。教师问:“这位官老爷,您来夸一句!”学生模仿官老爷的语气回答:“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我真喜欢!”教师再请其他学生模仿秀才、读书郎等来对画夸赞一番,最后老师小结:小朋友,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夸赞就叫――学生马上回答是纷纷夸赞。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仅读懂了纷纷夸赞的意思,更是学会了不同的夸赞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二、积累运用要用“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留心生活,处处皆是词语教学的源头。

1.利用生活映像唤醒词语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平常的生活会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片片映像。教师就是要让词语学习放在生活的大世界里进行,连接生活,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词语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不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词语。如人教版二下《雷雨》“垂”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说说“垂下来”的意思。学生说是“掉下来”的意思,教师就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这里用“垂下来”而不用“掉下来”呢?有学生联系自己在农村的墙角观察到蜘蛛垂下来时,有蜘蛛丝连着的。教师不失时机地请学生想想生活中习惯用垂下来的事例,学生讲到柳树的叶子垂下来了,小兔子的耳朵垂下来,实验没成功,自己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发呆等;再让学生说说哪些时候习惯用掉下来?学生讲到树叶掉下来,窗台上的花盆掉下来等等。最后教师小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会正确运用这两个词了。回忆一下,我们会发现,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连着,就用――(生:垂下来)如果另一头完全分开了,就用――(掉下来、落下来)。”

这样的词语教学先声夺人,不是仅仅让学生讲出这个词的意思,而是把解词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对接,唤醒了学生大脑中积极的词汇库存,不仅理解了“垂下来”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后,在口语交际以及写话的时候,学生也会正确运用这个词语了。

2.利用生活细节辨析词语

教学中常常遇到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进行赏析,在赏析中达到升华。这种理解具体、真实,这种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积淀,并进入潜意识之中。

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荷花》时,紧紧抓住了“冒”字进行教学。围绕“冒”,引导学生进行换词,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打开记忆的闸门,更换出“长”“伸”“钻”“露”“探”等词进行比较。为了让学生体会“冒”字的不可替代性,可以进行一次选字填空,感受词语的精准性。例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蚯蚓从土里(钻)出来,小鸟(伸)长脖子要妈妈喂食,机灵的小鱼只(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想象“冒”的情境,然后,教师又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继续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后怎么样?这样,对“冒”字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解释,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先引导学生进行换词,在换词的基础上,借助文本、借助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冒”字理解得实在、透彻、全面。

3.利用生活实际运用词语

生活和语文是相通的,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才能深得文章旨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已有的认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利用生活实际运用词语,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相似的经验,实现与课文有关词句所描写的情境相似匹配,以使学生在读书中入境动情,对课文的意境有着深切的感受。

例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幸福”一词的教学,虽然我们平常经常在说这个词,但是, 却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体会“幸福”的含义,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说:每天早上,老师来到学校,听到你们一个个对我说“早上好”,听到悦耳的问候声,看到纯洁天真的笑容,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什么时候你也很幸福呢?

生一:冬天的时候,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很幸福!

生二: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去外面玩我很幸福!

生三:我生病的时候要打针吃药,我想到不生病健健康康时很幸福!

生四:我过生日的时候,很多人来祝福我生日快乐,我觉得很幸福……

虽然这样的幸福学生或许还只是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快乐和享受,但毕竟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活化”了。

4.联想生活场景拓展词语

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提高学生拓展积累词语的能力,赋予词语以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人教版一下《31回声》“波纹”一词的教学,有学生问:什么是一圈圈波纹?老师播放池塘里波纹荡漾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有学生说:哦,我也玩过的,我向小河里扔石头就会有一圈圈的波纹出现的!教师趁机拓展:是啊,生活中除了波纹,还有好多我们见过的“纹”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看,老师先说一个:斑马身上一道道黑白相间的叫――学生接上:斑纹。教师可以请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说说。有的说,奶奶年纪大了,额头上有一道道皱纹;有的说,妈妈的眼角有一条条鱼尾纹;有的从自己的毛衣上找到一条条花纹;有的说手上有一条条纹路;还有学生拿起一支铅笔请大家看自己手上的铅笔,看上去像一颗螺丝钉,身上有一圈圈的螺纹……通过教师的引导,词语在想象、练说中不断丰满壮大,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形态。

三、感悟品味要求“道”

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感彩。这正是词语教学追求的“道”――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教学,可以通过对词语背后丰富情感的挖掘,感受词语承载的文化,作者对所描绘事物的情感体验等。低年级教师也不能忽视词语的感彩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