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在公元前

爱在公元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爱在公元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在公元前范文第1篇

巴斯这座城不大,小巧玲珑,人口仅10万余。所谓巴斯,其实是Bath的英译,由此可看出此地与浴池有着不解之缘。

将时间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传说李尔王的父亲布拉杜德还是王子的时候,因患了麻风病而被赶到了荒郊野外去放猪。猪喜欢吃橡籽,一天,馋嘴的猪群见到一个池塘中漂满了橡籽,便争先恐后地冲了进去,王子只好下到池塘里把猪群赶上岸。池塘里出奇的热,王子上了岸甚至都有些喘不上气来,上岸后竟然发现麻风病不治而愈了。

王子大为欢喜,将这座池塘整修为温泉浴池,他登基为国王后,在那个曾经荒郊野岭的温泉地建立起一座城市,便是现在的巴斯。从那以后,小猪便成了巴斯小城的吉祥物,如今的大街小巷内到处可见小猪造型的雕塑,彩绘的、石雕的、刻着花纹的,甚至有的灌木都被修成了小猪的样子。

巴斯市中心现在仍能看到一块古罗马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句罗马人的语录:“生活就是洗澡”。当时的罗马人到浴池洗澡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公共社交活动。达官贵人们在公共浴室以及其附属设施里运动游戏,商人们可以在浴池里谈生意,哲学家们则酷爱在浴池里高谈阔论。

至今巴斯仍保存有许多罗马帝国时代建造的精美温泉浴室,最为人所知的是国王浴场。它是建在地下的露天浴场,仿佛翡翠一般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小城中心,天然的热泉至今仍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浴池,常年保持摄氏46.5度的温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

通向浴场的走廊设计得很精美,两边还摆放着当年的砖石与雕刻文物。在一堵展示古罗马神庙的墙壁上,中间镶嵌着当地人奉为智慧女神的米涅尔瓦铜头像。这如同电影中探秘古建筑的场景,不知把手放到石像上,会不会出现一个密室呢?

爱在公元前范文第2篇

这是意大利,从历史中走来,不曾被历史淹埋,穿越上千年的时光,却不曾丢失色彩。这就是意大利,这是个在历史中永生的不朽之国。

罗马――恢弘的历史巨作

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像罗马一样,从公元前753年建城到公元后2000多年,古迹层层累积,散布全城。千百年来。人们对罗马倍感熟悉和亲切,不少人总是对它怀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

有人说:“罗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每个古迹的下面可能还有古迹。”走在大街上,随处都有废墟、古迹、教堂、广场……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还有文艺复兴时期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

托《罗马假期》之赐,许愿池(Fontana di Trevi)成为罗马最有名的喷泉。它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海神宫,中间有一尊被两匹骏马拉着飞驰的海神像,两旁是水神,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来罗马的游客都要背对喷泉,向水池中扔一枚硬币,以祈祷他们能重回罗马。

万神殿(Pantheon)供奉着奥林匹斯众神。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物。在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后,铜门和拱门屋顶依然完整如初。这座结构坚固的建筑被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堂内部比例协调,直径与高度相等。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影曲线向下延伸。形成与地相接的完整球体。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对话

这是一个颇具绅士格调的城市,充满和谐与优美、庄严与秩序。星罗棋布的村庄和乡间别墅点缀在环抱城市的平缓山坡上。城市规模很小,人口仅38万。市内街道到处是敞着门的工匠店铺,现代商店的橱窗里展示着高级皮服、时装、真丝领带和木框镶嵌的古建筑印刷品。

这里仍保留着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每年6月24日放焰火。举办穿着中世纪服装的足球赛,纪念该市的保护神圣・乔万尼。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诗人但丁、科学家伽里略、政治理论家马基雅弗利以及天才的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艺术巨匠多纳泰罗、菲利浦-利波等都在这里生活过。佛罗伦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魅力,任何时候来此度假都会感到非常愉悦。这个被徐志摩称为“翡冷翠”城市的每个角落都遗落着文艺复兴时期辉煌的光芒,甚至连窗外的蓝天也会让你毫无抵抗地沉溺。圣母之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 Duomo)是佛罗伦萨的主教堂,鲜艳的大理石块拼成的几何图形显眼而壮观。在乌菲兹美术馆,你会为其收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而震撼不已。

那不勒斯――水火交响曲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最美丽的港口,它沉睡在亚平宁半岛南部小小的靴子尖上。那里火山密布,礁石海岸遥迤,水与火在这里奇异交融。

这里有城市、古迹、海滩,有你完美假期想要的一切。你可以在历史悠久的中心地区,穿梭于充满活力与色彩的小巷;也可以在酒吧稍做停留,品一杯正宗的那不勒斯咖啡,领略一下街道的喧嚣,还可以来到海边,欣赏景色壮丽的海湾、伊斯基亚岛和卡普里岛,然后呼吸海边清新的空气,感受清爽的海风。

隔着那不勒斯湾,就是维苏威火山(Vesuvius)。它位于那不勒斯东南20公里,高1,277米,是座活火山。在公元前79年的火山爆发中,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就淹没于此。去山上游玩可以选择登山电车,当然步行登山也并不困难。火山口巨大无比,深不可测,在红褐色和暗灰色交融的岩缝中,飘着袅袅青烟,夹杂着淡淡的硫磺味,在火山口极目眺望,远处的那不勒斯在云层下隐隐约约。

威尼斯――浮光掠影的水之都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句形水城苏州的诗句用来形容威尼斯也是无比贴切。没有恼人的汽车噪音和交通堵塞,只有刚朵拉不紧不慢的桨声。美丽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威尼斯也漂荡在水中。就仿佛一个慵懒的梦。千年水城注定是传奇的舞台。复仇的水手,失意的商人,都是传奇的主角,都是狂欢节上被无限复制的范本。

“圣・马可广场(San Marco Square)是世界上最美的客厅”,拿破仑如是说。的确,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都通过这个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一直延续。

直到今天,游人还喜爱在威尼斯拍照留念。把自己框在明信片一样的风景里。幽深小巷中,隐藏着古老的咖啡馆和工艺品店,街角橱窗里的面具藏着金属质感的微笑,无限魅惑。

转过街角,眼中是那著名的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一声悠长的叹息,穿过千年的岁月,回荡在小巷中,也必定回荡在心中。

没有去过威尼斯的人一定要去一次,去过的人必定会再去――这颗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失去了夺目的光彩,反而越来越温润诱人起来。

维罗纳――寻找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们在这里寻找到一种爱的精神,对爱的向往、对爱的恪守。这就足够了。因为爱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有了它。幸福就体现了出来。而又有谁不追求幸福呢?”

这是余秋雨先生笔下的维罗纳,这里是爱情的圣地。是幸福的终点。这座写满战争历史的小城曾被人们看作军事重镇、历史古城,直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没错。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自然也成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圣地。

对大多数到维罗纳的旅行者来说,它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只有一处,那就是朱丽叶故居和那个神秘的阳台。朱丽叶的故居在卡佩罗路27号。在香草广场的一角,转入一条中世纪小街“帽子街(Via Cappello)”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传说中的“朱丽叶之家”。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院落,院里的一幢二层小楼就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朱丽叶的故居。院子不大,院墙似乎是由火山石砌成。因潮湿而长了许多青苔院墙的上端青藤密布,院中有一尊朱丽叶青铜塑像。铜像左上方即是莎翁笔下那个有名的大理石阳台,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地方。

许多游客常常用糖纸写下情书,再用口香糖把情书贴在朱丽叶宫的墙上。这把墙面搞得满是“补丁”。为此,这里将要建一个大屏幕,供游客把内心的话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公告”出来。所以。想要表达浪漫的你可以试试用这一个爱情的大屏幕来寻找你的另一半。

米兰――时装霓影的流转

米兰,记忆中是藏着米开朗琪罗《最后的晚餐》的城市,是时装霓影流转的城市。

这里到处散落着古罗马建筑,其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米兰大教堂(Duomo)。它是在1368年根据第一任米兰大公加来西左・维斯孔蒂的命令开造的,建造历时500多年,堪称旷世杰作。

相比巴黎圣母院,同样是哥特风格的米兰大教堂给人的感觉更加石破天惊。它长约168米,宽约59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厅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巨大的尺度感和错落的空间感让人立刻有自上而下的压力,觉得自己渺小如芥子。教堂有135个大小尖塔,每个塔顶上都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圣人像,他们庄严肃穆,默默地俯瞰苍生。大教堂巨型彩绘玻璃窗上的图画充满妖冶之美,色彩眩目,不可思议。阳光透进来,红红绿绿的图画让原本阴沉的大教堂弥漫出异样的轻灵和浪漫。

爱在公元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孔子;孟子

一、由孔子学说到儒家学派的建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1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出身低下。孔子说:“吾少贱也。”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并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冲破了上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格局。孔子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教育活动。他还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面对春秋时期社会的动荡,孔子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试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春秋前期人们把尊老爱幼,众庶,等行为都看做是仁的表现。孔子对于仁的理解基本上继承了春秋前期思想家的认识,孔子在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较系统的“仁学”。

孔子所说的“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仁”的含义就是“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统治阶级更应该爱人。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孔子认为通过仁爱在社会建立起各等级之间充满人情味儿的伦理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仁”的第二个含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方可为仁,这里“仁”是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孔子在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他曾说过:“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道德自觉。每个人都会从生活中的小事中表现出自己的道德水平。然而遵守礼的规范则是优良道德品质在人们行为方面的表现。

二、孔子学说的著作

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都记录在《春秋》《论语》《易经》《仪孔》等书中。《春秋》一本中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一贯奉行的宗法等级思想,以及奴隶制宗法等级思想与封建制宗法等级思想。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基本上以《春秋》为最高标准。《春秋》一书中要求人们尊重有序,各守本分,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应明确自己的位置。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良好社会秩序。

《论语》普遍被认为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不是孔子本人编纂的一本书,也有人提出《论语》不足以概括孔子学说的全貌。但是《论语》中许多孔子的思想就在其与弟子的交流中体现出来,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易经》主要记录孔子的哲学思想。《仪礼》主要记录一些礼仪制度。以上几本书不仅记录了孔子的思想,也是孔子学说的集中表现。

三、由孟子学说到儒家学说的发展

孟子,名轲,出生于山东邹城。生卒年代不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尊称为“亚圣”。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

孟子的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性善伦和仁政学说。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很多区别,不仅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而且他们本人对人性的观点和对“仁”的侧重点也不同。孟子认为“善”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孟子与孔子的观点相近。孟子还认为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孟母三迁”中看出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这一观点在孟子心中的分量。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施仁政,他提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常。”可以看出孟子以为仁政是治国的基本原则,能不能行仁政是决定一个国家成败得失的关键。他认为夏商周三代的兴亡根本原因是统治者能不能实行仁政。同时也认为仁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在《孟子·离娄上》上提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家亩;士庶不仁,不保四体。”在如何实施仁政上孟子有一些个人的具体想法。他认为首先应先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即“制民之产”。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注重经济问题,在古代小农经济是经济基础,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不仅利于百姓生活也利于帝王统治。孟子在治民之产的基础上提出平均赋税。因为在古代帝王专制下,赋税是民众最为沉重的负担。人们的生产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每年赋税使人民生活艰苦。孟子认为应建立固定的税法均齐赋税,减少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同时使政治更得民心,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在孟子实行的仁政学说中孟子一再注重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断提出对经济的管理方法。孟子认为国家应该保护工商业的发展。自古以来工商业都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即:“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私人工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其中关税就是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孟子认为应对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免除关税。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税收也应免除,即:“关讥而不征”使当时工商业自由发展。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孟子的思想大体上是要求统治阶级不与民众争利,多为人民利益考虑。但并不具备民主性的学说。

四、孔子与孟子的异同之处

孟子虽然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所以孟子与孔子的思想有很多不同之处。孟子与孔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仁”,在人性的培养上都一致认为后天的环境对人性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在对待人性的问题上,孔子主张“仁”为根本,而孟子主张“义”为首要。在孔子的《春秋》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他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注重名分,坚守本分,要求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以“三纲五常”为标准的去生活,而孟子却主张:“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不受周礼的束缚,站在人民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孟子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

读孔子思想能让人看到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的宏伟蓝图;读孟子则能让人感受到行侠仗义的浩气。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没有优劣之分,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人们道德的修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孔孟之道时也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孔孟的思想更加适用于当今世界的发展。

注释:

[1]《论语·子罕》.

[2]《论语·阳货》.

[3]《论语·颜渊》.

爱在公元前范文第4篇

电影《将爱》把波尔多推到了葡萄酒旅行的风口浪尖,但法国这座葡萄酒浪漫之国到处都是葡萄酒圣地,法国的酒庄既是葡萄种植园,又是酿酒的地方。这些庄园大多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一代代庄园主人承袭前辈的栽植、酿造技艺,又不断摸索、创新。每个庄园主人都以酿出更甘醇、更具个人风格的葡萄酒为无上的光荣,也许这就是法国葡萄酒能在世界称王的重要原因。

到过法国的酒庄,才会明白隐藏在葡萄酒后面的文化是一条流淌了千百年的大河,我们只是在它的岸边湿了湿脚。

路易亚都世家:两个人酿造了150种酒

看点:创建于1859年的路易亚都世家坐落于博恩(Beaune),勃艮第(Burgundy)的心脏地带。就葡萄酒的品质和浓度而言,路易亚都世家现在是博恩(Beaune)产区三大家族里最大也最重要的葡萄园主和贸易商。

路易亚都的葡萄园分布在勃艮第的几大酒区,如金丘、马孔Macon-nais、夏龙奈Chalonnais和夏布利Chablis。在其控制的105公顷的葡萄园中,可酿造出150多款葡萄酒,其中超过一半是一级和特级的葡萄园。令人诧异的是偌大的葡萄园只有两位酿酒师。

路易亚都酒庄所用的木桶均是自制的,技术娴熟的工匠一天可以做五个木桶。通常,橡木在制桶之前一般要放两年左右,而路易亚都愿意更耐心地多等一年,在他们看来,经历风吹日晒后再制作出来的木桶不会让橡木桶的味道抢了酒香,这样就保证了酒的上乘品质。勃艮第的酒自古以来都以酿造时间长,量少而精著称,因为这里的酒商相信只有在长时间的酿造过程中,将人为的干扰因素降至最小才能让葡萄自身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POUILLY―FUISSE:小酒商的杯酒人生

看点:POUILLY-FUISSE的酒区内有大大小小的酒庄,而THIBERT Père&Fils酒庄则是位于马贡(MACON)市的So-lutré-Pouilly小村镇。酒庄主人最初是由父子二人中。村镇人口不足300人,却生产着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

酒庄还是像“酒标”上印着的那样,一派田园风光,只是主人觉得原来的酒窖似乎太小,小到连橡木桶进出都有困难。当初为了迁就这个小酒库,的确费了很多功夫,也花了不少银子――将一个新酒桶拆了之后拿到小酒库中再重新装上,在当时人工的费用也有1000多欧元。地方太小,转身都有些局促,难怪主人要弃之不用呢。一边,服役多年的橡木桶大部分已经“腹中空”,另一边,新的酒库还未完全竣工。父子两人有许多工作要做,可是在人工“暴贵”的法国,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忙也不是件容易事。父亲已经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酒庄上,后来他又召回了在大学攻读调酒专业的儿子,“如果让我选择,我更愿意留在学校教书。”酒庄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这个职业其实已经把他和土地牢牢地栓在了一起,然而家族的事业需要延续,收获季节的葡萄园又总给人那么多惊喜,这种又爱又恨的情结也许就是法国酒农的杯酒人生。

CHATEAU ROUBIN:奥运冠军的酒庄

看点:Chateau roubin的葡萄园早在罗马时代就存在了,15世纪曾经为许多豪门旺族所拥有,目前占地270亩的Chateau roubin,葡萄种植面积达173亩。1994年,法国击剑奥运冠军Phillppe Riboud和他在当地出生的妻子Valérie爱上了这片肥美的葡萄园。美丽、迷人的Valérie在跟记者介绍她的庄园时神采奕奕,一袭黑色塔裙跟着一个漂亮的转身旋转,翩翩起舞。不远处的葡萄园几乎望不到边,她一手指着远方一手拿着她心爱的葡萄酒,告诉我们瓶身上那个LOGO的意思,原来与葡萄园相邻的东西两个村镇Lorgues和Draguignan在法语中分别与“狮子”和“龙”属同一词根,而正上方正是光芒四射的太阳。

与别的酒庄不同的是,Chateau-roubin的葡萄园是一整片,全部位于Var地区的心脏地带,处于Verdon峡谷与地中海的中间,其间孕育出13种葡萄品种。Roubine在当地方言中的意思是指小溪、河流,因此,天然的灌溉、太阳自然东升西落、泥灰岩土壤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高品质葡萄酒的酿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博恩慈济院酒庄:上帝赐福善良的人

看点:1443年,勃艮第公爵菲利浦・勒庞的大法官尼古拉・罗兰创建这间慈济院。继百年战争之后,四分之三的居民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援助穷人是当务之急。因此,罗兰和他的妻子德莎琳决定创办一所“穷人”救济院。他们把年租金和葡萄园的合法收入都捐献出来,并招募一些艺术家对救济院进行装饰。

法国大多数的医院拥有者都是农场、地产主,通常他们投入的远没有得到的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博恩慈济院拥有的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150亩的葡萄园,而且生产的全部是一级或特级葡萄酒。所有的葡萄酒并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卖出,而是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日进行拍卖会,而且个人是不能购买的,必须经过慈济院在勃艮第地区的客户来购买,通常这些客户都是酒庄。拍卖的酒全部是最新年份的新酒,最小单位都以桶计,装瓶及储藏的过程全部是由购买的酒庄来完成的。

Joseph Drouhin:表达出土壤个性的酒才是完美的

看点:1880年,Joseph Drouhin买下了建于1756年的酒庄。酒庄位于博恩市的老城区内一个古罗马的防御工事。1918年,Maurice Drouhin决心将酒庄发展得更好,他购买了附近几个相当知名的葡萄园。二次世界大战后,酒庄开始走向世界。1957年,Robert Drouhin掌管了家族企业,并进一步扩张。Joseph Drouhin酿酒一向以表现土壤本身的个性和葡萄的完整而著称。他们将葡萄园的工作和酿造工作比喻为照相和暗房两个环节,如果之前的构图和曝光已经有很大问题,即便是到暗房进行补救,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好的葡萄酒必须具备三要素:尊重土壤,有优雅与愉悦的表现力,就像丝绸一样细腻柔滑。

Joseph Drouhin葡萄园所在酒区:夏布利、夜丘、博恩丘、Oregan、Meur-sault “En Luraule”、Nuits-Saint-Georges Premier Cru “Les Procès”Chateau Val-joanis。

建在19世纪花园里的酒庄

看点:Chateau Val-joanis位于艾克斯普罗旺斯北部,阿维侬东部的吕倍龙(Luberon)地区。1977年,Jean-Louis Chancel重新发现了这个城堡的价值,庄园一连躲过连续多年的革命战争,幸免于难,面积一如1575年一般大小,这样的情况在法国也是不多见的。

然而,它的荣耀却在19世纪慢慢走向衰败。葡萄园和橄榄树全部被毁,整个庄园几乎在一片森林中淹没了。后来,庄园的修复经历了极为艰辛的努力。70年代,Chancel将庄园买下,并于1978年,由女主人Mrs CécileChancel提议,由设计师Tob-bie Loup de Viane设计实施,重现了19世纪的花园,并且从装饰及结构上形成花果蔬菜满园风光无限的景色。1981年,在葡萄种植和葡萄园建设的同时,三层递进式设计让庄园躲过了Mistral季风的侵袭。1990年,整个花园大功告成。如今庄园的主人是一对夫妇,他们与两个孩子共同经营着这个酒庄,儿子负责开拓国际市场,女儿则多数时间在家打理上上下下。而二位老人时不时到世界各地旅游,权当是另外一种市场调研。Mrs Cécile Chancel酷爱厨艺,尤其是美食与美酒的配搭更是她所擅长,看看她的厨房就能一目了然,瓶瓶罐罐中可以瞥见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男主人则喜爱在书房度过闲暇时间。

苦艾酒:凡高的至爱

爱在公元前范文第5篇

文字编辑_Text_Yvette

图_Photo_Tripla Parada2015国际首饰设计艺术节组委会

TRIPLE PARADE8策划人

孙捷,当代首饰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生于中国贵阳,曾生活工作于中国北京和荷兰阿姆斯特丹14年后,今年初受到丹麦文化科技与教育部的指任,正式任职于丹麦哥本哈斯国际创意中心和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设计研究院,专注于当代视觉艺术(首饰)的实践和研究。他认为,当代首饰设计是当代视觉艺术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其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基于“人的存在”为棱心,作为一种“语言”与艺术形式,有责任去探索人文、美,社会、科技和未来等等,并尝试提出和思考问题。TRIPLEPARADE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让中国的当代首饰与世界最顶端的资源对话,。

本届“TRIPLE PARADE三国志”展开了4场核心活动:中心展览(5月20日-29B),作为“中国与芬兰建交65周年”特展之一,特邀建筑师设计展场“冰山”,融合与差异作为概念,呈现了19位来至芬兰、比利时、中国,具有代表性和思考性的设计师/艺术家作品;学术讲座:特邀了荷兰皇家艺术学院和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2位著名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媒介(摄影)和角度(设计研究)阐述对当代设计实践的理解;高峰论坛:以首饰作为语言,集结了11于位来至荷兰、比利时、芬兰、中国等的领军学者,百花齐放,囊括了设计评论家、著名收藏家、学院教授、艺术史学家、著名画廊创始人、设计师、艺术家、美术馆策展人等。这一切将再次成就一场当代设计和视觉艺术的“饕餮大餐”。

TRIPLE PARADE的创始核心基于“黄金三角”的概念,灵感源至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三人行”,在2014年的主题则定为“三人行一跨越三代人的当代首饰设计对话”,在荷兰国家创意产业基金和荷兰王国大使馆等的支持下,由中央美术学院、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UBI GALLERY、THE PINPROJECTS等承办,奠定了它在中国的角色。

三国志一中国、芬兰、比利时三国当代首饰设计与艺术的对话,是本次首饰节的核心之一,重点放在呈现三个国家当代首饰设计艺术领域的区别和共识,展出了19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分别由策展人孙捷、比利时的荷达-德卡(HILDE DE DECKER)教授、芬兰的安雅·塔利拉(EUA TANNINEN-KOMULAINEN)院长选出。作为一场内容明确的展览,在展陈方式上也是极费心思,展览设计的方案是以多块碎散开来的“冰山”为概念。冰山是海洋中的奇景,它漂移在海面上,可与海床或另一块冰山接触,并且每个冰山都有着最独特的造型。这也寓意了对“异&同”与“对话”多层面的表现。“冰山块”会处在开放博物馆空间里,观众不得不穿行且自由浮动在“冰山”之间。

当代的首饰本身不应该具有特定的规则和边界。在邀请的艺术家中,其中有的将创作过程当作一个对象,首饰成为了述说的途径。在某件作品上可能有人会问,这还是首饰吗?事实上,能够将一种艺术与设计的创作,衍变为一种沟通方式,这是多么奢侈的一种能力啊。比利时艺术家荷达,德卡HILDEDE DECKER,她的作品有着较为强烈的当代艺术观念,内部的逻辑都是以首饰为视角来反观价值、概念主义和废弃物之美。有的艺术家的工作手段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关系,例如个人的情感,自身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在中国艺术家刘骁的作品中,他记录并描述他的个人行为,情感,理解和自我意识的很多微小变化,再将这些记录下来的精神变化进行创作,首饰成为了他“自我反思”的结果。同样的处理,还有芬兰艺术家苏珊娜SUSANNAYLARANTA。中国首饰艺术家庄冬冬的创作同样在探讨关系,但其初衷意在阐释四时之中草木的变化与亘古不变的石头之间的关系,借此思考变与不变,显现了浓烈的中国文风和情结。另一位,比利时艺术家范德维德CHARLOTTEVAN DE VELDE,则是在发掘物与物的关系,从一些古董中寻求灵感,她收集经典古董首饰(大部分是在昔日很流行的),通过扩大或彰显物件的细节,用当代的艺术设计手段来嫁接古典的美和价值;类似观念的还有中国艺术家柴吉昌的作品。

三国志-中国,芬兰,比利时三国当代首饰设计与艺术的对话展

01. DUO SAPPHIRE(前) 吊饰

“本图录中收录的“三国志”参展作品《金山)(GOLDHILL,美国)、《蓝宝石》(SAPPHIRE,澳大利亚)和《衣架》(HANGER,瑞典)专为荷兰阿珀尔多伦文化中心博物馆(CODA MUSEUM APELDOORN)的年度展览—首饰故事”(JEWELLERY WITH A STORY)而做。CODA博物馆每年都邀请一位年轻的首饰制作人为CODA展品设计一款项链,展品系列还包括另外26件畅销的衍生首饰。这些首饰的灵感全部源自设计师选定的某—风格主题。为了完成这一项目,我转向杰拉杜斯·麦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寻求灵感。麦卡托本名杰拉德·德·克莱默(GERARD DE CREMER).以足不出户地绘制世界地图而全球知名。他是雕刻家、制图大师、仪器工匠,尤以麦卡托投影法闻名古今。凭借此方法,麦卡托将地球球面绘制于平面之上,却没有发生任何角度变形。麦卡托也是凭借古地图、探险家记录以及推测手段,在世界地图上成功绘制各国相对位置的第一人。

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可以足不出户地环游世界、神游物外。我在谷歌地图上到访了康宁( COPPEROPOLIS)、灵敦( RINGTOWN)和钻石泉(DIAMOND SPRINGS)等城市。以麦卡托为精神指引,我创建了自己的首饰世界:从现实存在的宝石城市中,搭建起一个想象的王国。在这里能够找到一切需要加工成首饰的东西。走进我的王国的每一位访客,都会佩戴—枚纪念挂坠,耀眼闪亮。”

设计者:LIESBET BUSSCHE

材质:蓝宝石(澳大利亚),树脂,铜

年代:2014

规格:140x100 x1.5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02.THE RUINS OF THE

SUNRISE(底 手部装饰

“这是我第一个用3D模型制作出来的首饰。这是我为我工作伙伴的美国原住民有创造力的外套而做的。金色来自于著名的“富庶之乡”。我特别喜欢在我的设计里使用小细节来暗示古老文化。”

设计者:ANNA-REETTA PITKANEN

材质:青铜镀金和黄铜

年代:2012

规格:lOOx40毫米

摄影:THOMAS AANOEENBRUG

03.折射(上)

“这个系列源于初中的第一节物理课。—只铅笔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铅笔好像折断了一样。折射这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启发了我创作这个系列。水在这个系列中是看的见的色彩和情感。但是像看见物理课中“折断的笔”。看到的并非真实,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是一种介质的折射。而水在作品中就是那只铅笔,不同的观察者的角度。”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银镀铜,PVC,水,油

年代:2014

规格:80 x95×2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04.大鱼(前) 胸针

“作为一名当代设计师,或者说作为创意领域的一名从业者,我一直以来都想去探索当今设计师所能扮演的不同角色,去探索社会中一些重要的的理念、形式、价值观和符号象征。我试图去挖掘它们所包涵的意义和悖论,并以一种剖析社会的方式将它们进行分析、展现,而它们也正是源自于社会这一群体。历史、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差异以何种方式影响并改变了当今的首饰和设计呢?如何诠释创新才能使之不仅仅是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极端探索,而是一种对新的价值观和新内容的增量分析,并因此重新赋予当代首饰一种认知地位?这些问题都是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中心议题。在我的设计工作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文化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崇尚历史和文化的理念及形式,并常将它们融入我的作品中,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并无二致,只不过理解的方式略有不同。通过将一些观众熟悉的当代作品重新调整和利用,就可以创造新的作品、概念、雕塑和人工制品。不过我还想提—下历史作品和材料。通过对传统的材料和工艺反复试验,我通常能制造出新的作品,这些新作品的面貌甚至更能让人意想不到,也难以辨认出以往的痕迹。这种方式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是将相对平常的材料(比如木板)等在视觉上改造成全新的材质,能瞬间激起观众的联想,此时“意想不到”便是改造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我对最终成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成果的功能是作为首饰饰品,不过其价值却体现在叙事、概念和雕塑品质上。如果改造的成果只是一件首饰,却无法佩戴,那么它就成为一个静止的物件,从.件可用的物件变成一件展览品。所有的类型都可被称为是意义的承载者,也即可以用来交流思想的智库或体系,并影响何种因素能够给当代社会带来新的或预料之外的含义。”

设计者:孙捷

材质:飞机木,银

年代:2012

规格:80x70x50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05.折射(N01)(中) 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胸针,铜镀金,PVC,水

年代:2014

规格:75 x75×2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O

06.收藏时间(后) 项链

CHARLOTTE VAN DE VELDE的设计始于收藏,为其他人的藏品中缺失的部分进行设计。她被那些收藏的雅致脆弱所吸引,不断搜寻老旧、破碎、废弃的首饰碎片,进行整理、登记,把它们详细分类,将同类元素挑拣出来。她将自己的研究以照片和装置的形式呈现出来,放大其中的细节,突出破败之物中存在的美感。CHARLOTTE对搜集到的各类首饰重新组合,在丑与美、相似与差异、独特与平庸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

CHARLOTTE的藏品各式各样,从儿童首饰到古舆首饰,从塑料到银质,应有尽有。她的大部分收藏都是一眼就能看出虚假本质的人造宝石。CHARLOTTE却从这些对精美首饰模仿的诗意化仿品中得到启发:模仿越拙劣,表现越有趣。她对同一家族的首饰进行比较,寻求相似之处和细微的差别。

她的灵感既来源于物品本身,也源自物品的出处和她发现它们的地方。CHARLOTTE的作品折射出了—件首饰的生命历程:从被创制之时到破旧之日,解体、丢失与复原。最终,这些首饰曾有的故事与情感都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残破与脆弱。她在这些搜集到的物品中看到了转瞬即逝的美丽,并通过把这些物品放置到新的背景中而将这样的美丽定格下来。她将这些看似无价值之物分类、转化、展现,充分强调了它们的价值。

设计者:CHARLOTTE VAN DE VELDE

材质:古董手表

年代:2011

规格:430x230x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07.3件套(前) 3枚戒指’

“我的首饰设计,其形式与质地都隐约重现了有机进程。凝结于瞬间之内的生长、腐败与变形的循环往复,构成了我的作品基调。

我试着在首饰作品中融入自然鬼斧神工的古典美学。自然,一次又一次地触碰、打动着我的心灵。

我满怀着敬意与热爱,希望将我的作品塑造成—首颂歌。‘骄傲说,它愚蠢荒谬,谨慎说,它草率轻佻,经验说,它无法达到,爱说,它就是它的本貌。’

——埃里希·弗里德( ERICH FRIED.19211988)”

设计者:MALVINE MARJCHAL

材质:混合媒介

规格:75×80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08.九只手环(中)I手环

设计者:CHARLOTTE VAN DE VELDE

材质:挂钩

年代:2013

规格:175 x18X9毫米

09.折射(N01)(后) 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铜镀金,PVC,水

年代:2014

规格:75 x75x 28毫米

摄影:THOMAS AANOEENBRUG

10.黑暗自然(前) 项链

“我是来自芬兰库奥皮奥的首饰设计师HELENAFALKENBERG。除了设计学习外,我还获得了美术学位,同时参加了化妆师培训。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对自我表达的艺术很感兴趣。材质或者技术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够创造出美的东西。

古老的文化和神话是我的灵感源泉。想想看,无论文化为何,身处哪个大洲或者时代,我们都对装饰有着共同的渴望。甚至我们对美的体验方式也是个人化的。—旦我们亲身经历了自然之美,我们通常想要再次体验那样的时刻。

作为设计师,设计首饰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将其视为与首饰佩戴者之间的交流。我认为首饰绝不是简单的一件物品。它是能够展现旁观者个性的媒介,是—种自我表达的方式。佩戴者能够认同首饰的时刻,是一件首饰的黄金时刻。首饰只有在此刻才具有个性与价值。

我在乡村长大,村子周围森林环绕。所以我对自然总是怀有敬畏之情。我认为人造之物几乎无法与自然的鬼斧神工媲美。因此,我们需要重质不重量,创作能够价值永恒、经得起时间流逝的首饰。我目前正在设计的系列名为“暗黑自然”,灵感源自芬兰的森林与北方的黑暗,采用芬兰文化中古老的桦树皮手工传统技艺。桦树皮是一种神奇的材质,能够经受季节变换中的各种严酷天气。北方的森林在冬季里寒冷、黑暗,但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森林就变成了静谧幽深的庇护所。”

设计者:HELENA FALKENBERG

材质:棕黑色,铁丝,925银

年代:2015

规格:365x150x1OMM

摄影:THOMAS AANOEENBRUO

11.甜蜜的(中) 项链

“每件首饰都是为了佩戴与展示而存在。没有人佩戴的首饰不过是材质而已,没有生命、没有功用。只有佩戴起来的首饰才有了生命,独具价值。每位佩戴者,无论男女,都赋予了所佩戴首饰独有的意义与背景。从首饰中,尤其是祖传首饰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过往。首饰可以作为礼物赠予和接受,作为性格喜好的一部分去购买,或是仅仅作为装饰品或身份的象征。首饰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就是为了人们的佩戴而存在。所以,请骄傲地戴上属于你的首饰!”

JRD首饰系列源自RUTONEN童年时候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孩子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好奇,看着事物不断成长、变化,在尝试与错误中学习——来自我们生命中那段特殊时期的真实与坦诚。阳光灿烂的温暖夏日、水流清凉的溪水、在树林花丛间轻松地玩耍——关于这一切的记忆。RUTONEN也会从森林与溪水精灵的传说获得设计灵感。“我们都对无法解释的和未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

设计者:JENNI RUTONEN

材质:纯银,有色玛瑙

年代:2014

规格:450x 40MM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2.夏天之翼(中) 项链

设计者:JENNI RUTONEN

材质:纯银

年代:2012

规格:980x175×29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3害羞的蜻蜓(中)

项链

设计者:JENNI RUTONEN

材质:纯银

年代:2012

规格:980x175×29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4.收藏时间(后) 项链

设计者:CHARLOTTE VAN DE VELDE

材质:古董手

年代:2011

规格:430x230x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5.展示(上) 物体

HILDE DE DECKER的作品不仅围绕物品展开,也是在空间中进行的过程。其作品不是首饰独有的终点,而是在人类环境中的一种周游。她曾经学习了两年室内建筑专业,之后才进入安特卫普圣卢卡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接受首饰制作培训。家的隐喻在她的作品多有表现,是深入到日常生括中浓厚的物质性之内,对价值创造探究的结果。DE DECKER的作品应被视为有多个房间的感官性建筑。它们就像连续不断的静物,揭示了艺术家创作中不断出现的主题背后的内在逻辑:首饰作为价值反思的一个视角;居家生活与概念主义;美与废弃。

设计者:HILDE DE DECKER

材质:绿色底座罩橘红皮革,上插首饰

年代:2010

规格:180×210×210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6. PLATED TUTU(中) 胸针

SHANA TEUGELS的作品明显围绕着对首饰传统的质疑铺陈开来,不过她也通过更加闪亮、更多色彩以及更大造型等种种手段,将古典首饰的目的推向了极致。她的首饰设计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材质,都是要表现出其廉价感。这些材质迫使TEUGELS在将此类尝试与某—研究联系在一起时,对材质进行美化。该研究旨在找到首饰如何自我提升,在美术品与庸俗物之间找到容身之处;所谓美术品就是某种形式的废弃艺术,或者至多是不可分类之物。她对身边的环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粉色的玩具和自然以及个人品味,简而言之,对于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细细品味,然后创作出了这些样式不断变化的模型形式,色彩艳丽,活色生香。

设计者:SHANA TEUGELS

材质:合成云母,黄铜,织物颜料,胶水,铁

年代:2013

规格:130 x115×95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7.折射(底) 胸针

设计者:梁舒

材质:铜镀金,PVC,油

年代:2014

规格:65x 75×2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18.花园2(中)项链

“作为首饰设计师,设计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贯穿我生命始终的对于不同材料和样式的探索。我在首饰设计中,尝试创造各种样式,融入各种想法,让每一次观看都能有新的发现。我希望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闯流转的设计与首饰。我的设计总是以创作故事开始。首饰背后的故事赋予了首饰更强的信息、更大的价值,也让观者能够深入其中。思考玩味。这些故事通常源自我的个人经历,或是围绕着大家感兴趣的某个现象展开。故事勾勒出了样式与材质。在我看来,首饰是可以随时佩戴之物,以非常古典的方式展现美之所在。有位老人曾经对我说:“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丽的东西。”我—直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者:SUSANNA YLARANTA

材质:上色聚酯,银镀金

年代:2013

规格:145×200×50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O

19.负负得正(右上角) 项链

设计者:CHARLOTTE VAN DE VELDE

材质:塑料珠,丝线,戒指

年代:2013

规格:350x150×8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20.金价(底) 戒指

“炼金首饰匠【形容词+名词】

在材料、香氛与科学中寻找灵感的物品与装饰品工匠。我从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脱茧而出,成为了—名炼金首饰匠,在材料与物质、科学领域与香氛世界、香水与气味中寻求灵感。我立志通过首饰与物品的制作,将不可见之物赋予形体、纳入掌控。

《金价》 (THE GOLD PRICE) 2014版

《金价》海报记录了过去100年间黄金价格的起伏涨落。众所周知,金价在过去数年内达到了历史新高。投资者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将投资放在了央行势力无法影响到的东西上:黄金。这一趋势对于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黄金为工作对象的首饰匠,日子远没有100年前那样好过。如果你在1914年人手过一些黄金,那么以同样的价钱,现在只能买到当时购买量的25%。”

设计者:SOFIE BOONS

年代:2014

规格:420×594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21.花园1(上) 胸针

设计者:SUSANNA YLARANTA

材质:黄铜,笔尖,金叶

年代:2013

规格:88x53x5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22.国王(中)胸针 项链-胸针系列

“从2012年至2014年早期,我创作了大量的首饰作品,最新的两个系列是THE KING和CAMOUFLAGE,这两个系列被认为是“地方文化与当代首饰材料之间的转化”系列作品。它们可以说是我在实践探索领域的部分成果。作品探索了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工艺(包括制作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品也探寻了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将之作为艺术创造的灵感来源。在这个作品中,我将实地调查与观察相结合——这是文化人类学和人种学的方法——以研究中国传统涂漆工艺。这种工艺自从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开始出现已成为—种艺术性极高的工艺技术,在中国的任何文学作品或档案记载中都未有记载。我坚信改造当代设计的潜能无限。只有不断运用当代的理念和审美去振兴并更新艺术、工艺和材质,才能创造出更为精彩的作品。我将义无反顾地在这样的改造中发挥我应有的才能,并把艺术和设计的边缘向首饰设计中扩展。”

设计者:孙捷

材质:银,白金,钻石,高科技术,中国漆,混合材料

年代:2014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23.九只手环(底) 手环

设计者:CHARLOTTE VAN DE VELDE

材质:挂钩

年代:2013

规格:175 x18×9毫米

摄影:THOMAS AANOEENBRUO

24.铃儿响叮当(上) 项链

设计者:SHANA TEUGELS

材质:聚丙烯,漆,闪粉,黄铜,丝带,胶水

年代:2010

规格:360 x180x 70毫米

25.鸟(右下) 胸针

设计者:MATTIMATTSSON

材质:银,织物,铁

摄影:THOMAS AANGEENBRUO

26.大丽花胸针(左下) 胸针

ANNA’S DARLING是一个芬兰的首饰品牌。这个公司因创作的需要于2012年成立。思想和规划需要被转化成实体的作品。首饰绝不仅仅是首饰,是一个构造的诀窍和词语游戏。首饰和使用者很贴近,它需要成为某人的“亲爱的”。这款首饰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经历了使之形态工业化、现代和极简的过程。大丽花系列于2014年7月面世。“我母亲种植的欣欣向荣的大丽花,它们就像我祖母种的一样漂亮。是我童年的记忆。”

设计者:ANNA-REETTA VAANANEN

材质:925银

规格:58x45毫米

摄影:THOMAS AANGEENBRUG

27. LADY DANGER(前) 戒指

“鳄鱼,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是造物竟择中的胜者。睿智的选择栖息之地,坚忍的等待食物靠近,然后迅猛的完成扑食。看似漫不经心的表面之下却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敏锐和警觉。我们将鳄鱼视为智慧和力量的代表,以其肌肤纹理为元素,将通常只是直接使用的鳄鱼肌肤通过3D仿真打印技术转换到金属材质上创作了这—系列的作品。”

设计者:田嫒&朱丹皴

工艺:3D打印

摄影:KUAICHE

28.浮世之味(后) 胸针

“为什么我们会有艺术,最初是为了记录。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想这应该就是祖先们在岩壁上写写画画的根本理由。直到照相术的出现,人们之前—直用画笔记录家人,故事和历史。这是艺术,如今的当代艺术用抽象的表现方式,是艺术走到今天的必然,但有时我还是觉得它丢失了一些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再那么直接了,离开了大众的认知范畴。

我能够理解当代艺术和古典艺术间的区别,我的工作也属于这个范畴,但即便如此,我始终不想放弃直白的东西,令人完全费解不是我想要的,如果那样的话未免太骄傲了。所以我创作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表达气氛,我本身不是材料派的,我会把主要精力用于叙述,用直接的元素寻求交流。随机的捡到的东西和石块是很有意思的,它们就像旅途中的纪念品,有时真的是创作的最初契机,并没有过多的悬而未选的理由,我喜欢那样的纯粹表达欲。

我的创作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系列,造型、技术、材料,随时都会不同,但本质从未改变。这样做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不想人们用一些固定住的东西来识别我。我更希望观众如果有一天能用一些“感觉线索”来意识到我的创作或他们自己的共鸣,那是再好不过了。还有就是,我想给我自己一条宽广的道路,过早的卡在“风格”里,我会变得狭隘。我的题材大部分来自生活。作品有时像日记,记录着我读过的故事,我经历的记忆,我做过的梦,并非是我很特别,恰恰相反,因为我普通,我可以叙述的像一个客观的旅人,但并非冷眼旁观,所以人们会从作品中看到态度,找到位置,创生共鸣,至少我希望如此。当然有—点是我最基础的坚持,就是做一件好看的东西。”

设计者:柴吉昌

材质:铝,铜,银

摄影:KUAICHE

29.≤ 45CM(前) 项链

“我们喜爱在社交网络上互相打招呼却越来越少的面对面交流。我期望首饰可以像我们的器官一样,创造我们真正交流的机会。

通过电子传感器,当佩戴者与观者距离在45厘米以内时,首饰会发出声音.创造交流的机会。

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应更多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寻求相互交流的机会。首饰将不仅仅被当做一种自我个性表达的符号,它将更加突显其传递信息的属性,在佩戴过程中它会帮助佩戴者发现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增添生活中的偶发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了放大首饰在当代语境下的交流属性,我对当代首饰传递信息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技术与材料的更新发展毋庸置疑给首饰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丰富了首饰传递信息的方式。在我对首饰的交流性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将符号化的信息以声音的方式介入首饰中,强化了首饰带来的听觉感知。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40 x1200毫米

摄影:KUAICHE

30. LADY DANGER(白色) 戒指

设计者:田嫒

工艺:3D打印 31.(黄色,黑色) 戒指

设计者:朱丹燚

材质:18K金镀925银,黑金镀925银

摄影:KUAICHE

32.枯槁中的绽放(左) 胸针

“首饰艺术创作行为是对自身的观察与体悟,创作的过程对工艺技术的要求,身体与内心的状态,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变化和深入。通过对阶段性的首饰创作过程进行记录,仔细体会和观察创作过程中自身的状态,记录和描绘创作实践中真实的行动、情感、体悟以及自我意识的细微变化,真实的展现作者在“自省”的氛围中日复一日的劳作与创作中精神状态的变化,并且呈现在作品的面貌当中,真诚而严肃的对待创作必然使得创作者的精神状态与作品紧密连接,并且相互映照和影响。

该系列作品是对当下精神状况的反思,我们追求用一切轻松,美好与愉悦包裹自己,而我们的经验,情感能力正在逐渐削弱,这是一个普遍降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了人类精神修养能力的丧失,内在精神的枯萎与颓败,而正是这种颓败在岌岌可危的‘滋养’着当下绚烂的绽放。”

设计者:刘骁

材质:红宝石,橄榄石,染色纸浆,人造石,银

年代:2011

规格:40x50x30毫米

摄影:KUAI CHE

33.时.石II(右下) 胸针

作品《时石》的创作初衷意在阐释四时之中草木的变化与亘古不变的石头之间的关系。作品将苏州园林中的多种植物进行抽象,再以钛金属电解的工艺将其变化成多种颜色,暗喻四时之中的草木,其间配以银质太湖石,借此思考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

设计者:庄冬冬

材质:银,钛

规格:70x50x30毫米

摄影:KUAICHE

34.≤45CM(后) 项链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x40x1200毫米

摄影:KUAI CHE

35.时·石I(前) 胸针

设计者:庄冬冬

材质:银,钛

规格:45 x70×25毫米

摄影:KUAICHE

36.枯槁中的绽放(中) 胸针

设计者;刘骁

材质:红宝石,橄榄石,染色纸浆,人造石,银

年代:2011

规格:40 x50×30毫米

摄影:KUAICHE

37.5 45CM(后) 项链

设计者:张晓宇

材质:钛金属,纯银,镜面不锈钢

年代:2012

规格:40×40 x1200毫米

摄影:KUAI 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