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碗水

一碗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碗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碗水范文第1篇

/

“转录到底要不要解旋酶”这一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并存在争议,并且这种争议似乎在高中教师中依然存在。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高中教材中没有哪个版本明确地提出或者解答了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各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在“转录”的配图中都没有画出“解旋酶”)。笔者在查找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大学教材的相关内容后,也均未发现能够直接解答这一问题的描述。但是,综合这些教材中关于转录过程的描述,会发现这个问题并非是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机制、更复杂的过程。其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转录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下面就分别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来看,应当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1 原核生物的转录

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的转录均存在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从而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称为启动子。对于原核生物而言,其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识别、结合启动子序列。以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为例: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核心酶,加上σ亚基(也称σ因子)共同构成RNA聚合酶全酶。在电镜下观察RNA聚合酶核心酶部分,其形状犹如右手,拇指与食指间的凹槽正好可以结合DNA,而σ亚基可以极大地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DNA序列的亲和力。单独核心酶存在时拇指与食指呈闭合状态,当核心酶与σ亚基结合后随即张开,DNA可落入凹槽内。当酶遇到启动子时拇指与食指闭合,在由β和β′亚基组成的聚合酶催化中心作用下DNA双链被局部解开,然后模板链上开始合成RNA链。完成最初几个核苷酸的连接后,σ亚基脱落,核心酶离开启动子向前移动。由于核心酶牢固钳住DNA,保证了转录过程的持续进行,直至转录终点。图1即为大肠杆菌转录的示意图。

从转录过程来看,可以明确:对于原核生物而言,整个转录过程不需要DNA解旋酶的作用,打开螺旋、断裂氢键均在RNA聚合酶核心酶的作用下即可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录前需要DNA旋转酶(非DNA解旋酶,属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类)在不消耗ATP的情况下松弛DNA的负超螺旋,以利于在该部位进行转录。

2 真核生物的转录

真核生物基因组远比原核生物大,其RNA聚合酶及转录机制也更为复杂,可根据RNA聚合酶对α-鹅膏覃碱的敏感性将其划分为3类(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和RNA聚合酶Ⅲ)。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大体与细菌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由多种转录辅助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下面以其中的RNA聚合酶Ⅱ(负责转录所有mRNA及核内小RNA)参与的转录过程为例简要分析其起始转录的过程。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同样可以分为3类(类别Ⅰ、Ⅱ、Ⅲ),其中的类别Ⅱ参与RNA聚合酶Ⅱ介导的转录过程,该类启动子包含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转录过程的解旋过程在基本启动子处发生,而基本启动子本身并不能直接与RNA聚合酶结合,它的作用需要多种辅助因子,这些辅助因子称为通用转录因子,以TFⅡX表示(X按发现先后次序用英文字母定名),其转录起始过程可简要描述为以下过程:首先多种通用转录因子按一定次序识别并结合基本启动子,然后RNA聚合酶再与通用转录因子结合从而启动转录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6种以上通用转录因子参与基本启动子的作用,其中的TFⅡF具有依赖ATP的DNA解旋酶的活性,可能参与起点的解链,而其中的TFⅡH则具有多种酶的活性,包括ATP酶、解旋酶和激酶,因而也可能与解旋过程相关。

从真核生物的转录的起始过程来看,真核生物的转录非常复杂,需要多种转录因子参与识别并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从而促进转录,至少从与类型Ⅱ启动子结合的通用因子来看,其中的部分通用转录因子具有解旋酶的活性。由此,可以明确:真核生物的转录并没有专门的DNA解旋酶参与解旋过程,但是部分转录辅助因子具有解旋酶的活性从而承担了类似解旋酶作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6-464.

一碗水范文第2篇

如今,家庭矛盾很多是由孝敬双方父母的“力度”不同而引发的。孝敬和被孝敬的人对此都很敏感,礼物的多寡贵贱、贴心与否成为衡量两家老人孰轻孰重的重要标尺。因此,孝敬与被孝敬的学问,就成了家庭成员的一门“必修课”。请听以下几位亲历者的讲述,在如何孝敬长辈的问题上,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讲述人丽红(妻子,27岁,某医院医生):公公婆婆怎能要求我像女儿一样孝敬他们?不是亲生的,毕竟隔着一层。我能做一个基本称职的儿媳,就已经不错了。

春节回娘家拜年,我妈喝了点儿红酒,高兴地夸我,说她和老爸一身衣服“从里到外,样样都是闺女挑的,而且还买了体检卡、美发卡,让我这个老太太也变得时髦了!”我老公脸色立马就僵了。回家的路上一个劲儿地数落我:“自打你嫁过来,我爸妈多疼你啊!月子是他们伺候的,孩子是他们带的,晚饭也在他们那里吃……他们这么掏心窝子对你,怎么没见你对他们这么好呢?”哎,瞧他这缸醋喝的!

其实,不是我不孝顺公公婆婆,而是儿媳的孝敬方法毕竟和女儿不同。比如,我要给公公婆婆买东西,征求他们的意见或问尺码,他们总是说有吃的穿的,不让我乱花钱。如果是我爸妈,我早就架着他们去商店买了,但跟公公婆婆可不能这么没大没小的,得讲分寸。所以,为保险起见,我每次都给他们钱。为这,老公常抱怨我不会送补品、按摩仪这样的贴心礼物。他也不想想,在节俭保守的公公婆婆面前是否能落好。婆婆就屡次对我说对门的媳妇不会买东西,送的东西全是唬人的:“那哪是燕窝啊,简直是糖水;广告上吹得神乎其神的按摩仪,结果却把老太太的腰给扭了;美发卡没美成不说,老太太对染发剂过敏,头肿得像猪头一样……”你说,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我哪还敢让公公婆婆冒这个险?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老公还不跟我拼命啊。

说实在的,小辈改变长辈固有的消费方式是需要勇气的。女儿可以尝试着去让自己爸妈“向年轻人看齐”,大不了挨几句骂。可儿媳要想“改造”公公婆婆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指手划脚”,就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了。

讲述人大伟(丈夫,34岁,某企业主管):男人的心能长远地留在媳妇身上,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看她能否对两边的父母有一颗“公平的敬爱之心”。

今年春节,我跟媳妇呕了不少气。原因是自腊月初八,我们两边的单位就开始陆续发年货,媳妇每隔一天就大包小袋地往娘家送年货。说心里话,我不是个“小气”的男人。就是媳妇把她单位发的全提走了,我也没意见。可我单位发的福利她为啥不和我打声招呼,也三下五除二地打包送回了娘家?我再三跟她说,那两瓶五粮液是我留着孝敬我爸的。她满口应承,可转身就给“运”走了。唉,她送就送了吧,等我大年三十再去超市买也不迟。可是,“财政部长”却说预算超支了,还说我爸上岁数了,就别喝酒了。我气得当时就火了。平时让她霸道惯了,就不晓得“泥人还有个土性子”了。我冲她吼道:“难道养儿子的父母就只有操心受罪的命,没个享受孝敬的命?孝顺两边的父母也要讲个公平!若按亲疏论,孩子还得跟爷爷姓李呢;若按贡献论,从‘尿片’时期起,孩子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媳妇理论不过我,恼火极了,说我小肚鸡肠:“没想到你连谁带孩子多点儿少点儿的‘变天账’都记得这么清!”为这,我们冷战了3天。虽说我的态度强硬了点儿,可她这股不讲理劲儿真是叫人忍无可忍。现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儿子对儿媳有多棒,儿媳就对婆婆有多孝顺。我觉得,话反过来说也应该成立:儿媳对公公婆婆有多孝顺,丈夫就对她有多敬爱!老人们操劳了大半生不容易,趁着他们身子骨还硬朗,做小辈的多尽点儿孝心,将来心里也少分亏欠。这道理,我媳妇怎么就不明白呢?

讲述人小虎(儿子,10岁,小学生):妈妈,当你亏心地对待爷爷奶奶时,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继承”他们的命运呢?

春节,奶奶给了我200元压岁钱。临走前,这钱连同从妈妈皮夹里偷的200元,我都悄悄地塞给了奶奶。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一样:外公退休前是厂长,外婆是主任医生,工资都很高,而奶奶一辈子没工作,两人就靠爷爷的一点儿退休金过日子。奶奶有病时不敢去医院,就在药店买些便宜药硬撑着。就这样,奶奶还经常做香肠和粉蒸肉给我吃。她知道妈妈喜欢吃野笋炒肉,就坐公交车去郊区采野笋,都冻病了。可妈妈对爷爷奶奶比对外公外婆差远了。妈妈总是把我们不喜欢吃的东西给爷爷奶奶,比方铁硬的五香豆、粘牙的米花糖、5元钱1公斤的饼干,而给外公外婆的却是几十元钱1公斤的核桃、饼干。平时,妈妈尝到什么好东西,就不由自主地说:“买点儿给你外公外婆尝尝。”我一直想问她:“爷爷奶奶比外公外婆年纪还大,为什么妈妈总想不起他们呢?”

这次,我偷带了两个蛋卷给奶奶,她细细品了半天,说:“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另一个给你爷爷留着吧!我们快80岁的人了,还是第一次托孙子的福呢!”

我听了很伤心。爸爸为什么就不能劝妈妈对爷爷奶奶好一点儿呢?我现在很希望妈妈发现钱少了来盘问我,那时,我就一股脑儿地把心里话全倒出来:妈妈,你将来也会做奶奶的呀!这就是你给我做的榜样吗?

讲述人徐大爷(公公,63岁,退休工程师):做长辈最忌讳的是对小辈送的礼物评头论足,要是希望对方孝敬到点子上,不妨直接言明。

我老伴儿是个“铁算盘”,市中心顶级商厦里卖1000元钱的大衣,她去城北的品牌商那里买,只用两百多元就拿下了。一次,儿媳孝敬她一条羊毛裤,打8.5折,花了五百多元。老伴儿用“火眼金睛”一瞄,就连声说买亏了:“同样的东西500块钱我能买3条!”她赶紧要过发票去退货了。当时,儿媳的表情就像宋丹丹演的小品――太伤人自尊咧!几次之后,儿媳逢年过节就不再挖空心思买礼物了,干脆用信封装几百元钱给我们。可老伴儿又嫌“不热闹”,说孩子如今越来越懒了,净拿钱敷衍我们。我忍不住为儿媳打抱不平:“老太婆,你太难伺候了!送东西吧,你说人家买得不合适、买亏了;送钱吧,你又嫌人家不花心思。哪有你这么做婆婆的?你就不会像对女儿一样,敞开天窗说亮话?”老伴儿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怎么好意思开口跟儿媳要东西?”“这有什么,美国的父母就是想要什么‘暖心礼物’,就直接开单子跟儿女要,谁也没觉得别扭,还省了互相‘不对路’的嘀咕。”

老伴儿将信将疑地照此去做,效果果然不错。比如,她暗示媳妇“某超市的电火锅不错,阖家团圆时用得着”、“某市场的仿古瓷花瓶很雅致又便宜”……有了这份坦率,我们两代人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了。如果长辈能直接跟儿媳索求孝敬,就暗含着没把她当外人的意思。你说,哪个儿媳妇能不喜欢呢?

讲述人刘大妈(岳母,61岁,退休会计):别以为女儿偏心娘家是好事,明智的父母应多引导她,让她分一片心去善待公公婆婆。

我只有一个女儿,亲家却有三个男孩儿,女儿嫁的是老二。起先,我不知道女儿偏心我们,吃穿用度全往娘家驮。去年春节,我去给亲家拜年,看见亲家急忙去超市买水果,才知道他们竟然连点儿“福利水果”都没有。这些年,老两口为了给仨孩子备房结婚,一直住着一居室,用的家电都超过了“服役期”,伙食也非常简单……看到这些,我心里真不好受。将心比心,我养一个女儿已不易,人家养了仨孩子,还都是大学生,得吃多少苦啊!现在,很多老人对女儿的偏心都很乐呵,觉得没白疼她们。但我却乐不起来:但凡女婿有一点儿孝心,心里怎能对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没意见呢?

所以,我一回家,就把闺女单独约过来,讲起了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婆婆有多好,女婿就会对我们有多好。可能这会儿他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但总有一天,矛盾激化了,你的‘偏心眼’会被他抖出来。到那会儿,你们成天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和你爸怎么能安心呢?再说,你善待公公婆婆,他们也不会亏待你。下一次再送东西,你别忘了给他们分出一份。不然,我和你爸可不吃你的‘独食’了。”

讲了几次后,闺女好多了,孝敬老人时也跟女婿有商有量了。今年春节,他们来拜年,我看小两口比新婚时更恩爱了。亲家母打来电话说,仨媳妇数我闺女最孝顺、最贴心了,还夸我教女有方呢。

讲述人阿建(男,42岁,大学副教授):孝敬老人不能有攀比心理,因为你奉上的是心意,而不是份额的多寡。

平心而论,我媳妇对我爸妈不错。去年,单位奖励优秀员工的“港澳游”,就是她主动提出要带我父母去的,还“特批”了7000元钱“孝敬游专项基金”。但是,只要我父母到我哥家住,我媳妇就不大乐意给他们送东西了。她说,爸妈在我哥家住,我们孝敬的东西他们也吃不到多少。其实,我媳妇这种心态很多成了家的女同胞都有。她们不怕出钱孝敬公公婆婆,但认为男方的兄弟姐妹都应如此。“凭什么别人袖手旁观,单咱们出钱出力?”可是,如果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这么攀比,老人不就惨了吗?

后来,我开导媳妇说:“你觉得我爸妈是生我一个吃的苦头多,还是生兄弟俩吃的苦头多呢?”“当然是生俩‘公鸡头’吃的苦头多啦!”嘿,有门!我接着问:“那如果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你舍不舍得孝敬他们?”媳妇点点头。“既然这样,你就当我是独子好了。虽然我们不能让兄弟姐妹都尽同样的孝心,至少我们能做自己的主,多给长辈尽份心。不然,我父母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养大,孩子们却为了孝敬的厚薄互相推诿,他们的境遇该多凄凉啊!”

同时,我鼓励媳妇把这一原则也用在对岳父岳母的赡养上。原先,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比照姐姐家去做,不肯“吃亏”。我就劝她说:“孝敬父母是咱们的真心流露,又不是和兄弟姐妹合股开公司分红利,斤斤计较地算明账。这种‘感情账’,你越计较心里越不平衡,最后伤害的还是父母。”媳妇听罢,羞愧地笑了。

孝敬长辈,配偶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攀比的例子很多,如果争先恐后地孝敬,这种攀比就是“向上比”,会把每个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都激发出来;然而一旦眼光朝下,总是打量他人占了自己多少便宜,就会越比越心理失衡。在这种“向下”的攀比中,最终只能使年事已高的父母倍受冷落。

一碗水范文第3篇

一天,西汉名将周亚夫应景帝之邀参加宴会。

他面前摆着一大块肉,没有切开,又没任何餐具。

周亚夫心里来气,马上招手要餐具。景帝笑着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周亚夫很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请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马上站起就走。景帝叹息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是一个有硬度的人。他曾驻军霸上,文帝前去劳军,他不仅不迎接,还紧闭营门,宣称“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景帝此次请客,本是想给太子安排托孤之臣的人选。他想通过晚宴“考察”周亚夫,结果周亚夫秉性难移。不久,有人告发周亚夫谋反,景帝下令严查。面对刀笔小吏,周亚夫倍感屈辱,绝食抗议,最后吐血身亡。

周亚夫在为人上有硬度,却缺乏韧度,一味刚直,结果酿成悲剧。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笔直的,只有懂得转弯,旅途才能更久远。

(摘自《思维与智慧》清风慕竹/文)

欲望是最深的陷阱

美国一家雪山探险队公选一批探险队员,经过体能测试后,15人进入最后的心灵测试。

队长马克问第一个人:“假如你面前是珠穆朗玛峰,而你前面不远处还有一个队员,这意味他将比你先登顶,你会怎么办?”第一个人说:“我会加快速度超过他。”马克不说话。接着进来的13个人,答案都和第一个人一样。最后一个年轻人进来了,说:“就让他做第一吧,我做第二。”

马克兴奋地说:“祝贺你,你被录用了。”其他人不解,马克解释道:“雪山顶上空气稀薄,如果你想超过前面的人,势必会加快速度,这样就会因缺氧而窒息。”

马克说:“很多探险者并不是体力不够或技术出现问题,而是因为内心那一点点欲望,而永远长埋雪山。”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心中有太多功名利禄的人,有几个能登上人生顶峰?欲望,其实是最深的陷阱。

(摘自《当代青年》郭 龙/文)

人人都是缺角的杯子

徒弟问禅师:“世上真有完人吗?”

禅师从茶几上拿起一个杯子,递给弟子,反问:“这个杯子与其他杯子有何不同?”

弟子仔细端详了一番,答:“这个杯子缺了一角。”

禅师解释道:“除了那微小的一角之外,整个杯口不都是圆的吗?这正如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这个人就是很好的人了……”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做得不好,而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我们不能一味地计较别人的缺点,却忽视了别人的优点。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角的杯子。若你发现身边的人有某些缺点,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能容忍自己的缺点,那就别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摘自《演讲与口才》李梦莹/文)

死囚的一碗水

古印度,一名死囚在临刑前突然被告知:如果他能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一圈而滴水不洒,国王就赦免他。死囚答应了。

消息传出后,百姓都围着皇宫看热闹。皇宫周围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还有几十级上上下下的台阶。

闲人们在起哄:再走三步就要摔了!拐过墙角就要洒水了!死囚却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他死死盯着碗里的水,一步一步走回出发点,一滴水都没洒出来。国王问死囚:你怎么能做到一点水不洒呢?死囚回答:我端的哪里是水,分明是我的命啊!

一碗水范文第4篇

第二年,泰勒的老师建议他为这门课办一个说明性质的讲座,“那个学期学生增加到了三百多。”

到了第三年,泰勒的教室里涌进了850人,超过了哈佛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

2011年初,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学习世界名校的课程。泰勒和他讲解的“积极心学”(网友们昵称其为“幸福课”)成为网络热词,他的授课视频风靡中国。

对于这位被称为“幸福大师”的教师而言,谁是他心中最幸福的人呢?在泰勒眼中,他的祖母是他见过的最幸福的人。泰勒的祖母沙瑞尔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和5个哥哥被纳粹党杀害,她和姐姐被关在奥斯维辛集巾营里。当奥斯维辛被解放时,随军医生凭借目测判断幸存者的生命体征,有希望活下来的就带走,送进医院。那时,沙瑞尔瘦得只剩下27公斤,躺在她旁边的姐姐36公斤。医生判断她姐姐能活下来,认定她必死无疑。但当士兵去抬沙瑞尔的姐姐州,沙瑞尔的姐姐死活不肯走,死死抓住妹妹的手腕,不会说英文的她反复重复着一个单词“sister”,任凭士兵怎么掰都掰不开,医生没有办法,只好让士兵把两个女子都带走。带到医院之后,医生们预言沙瑞尔活不过半年,但是半年之后,沙瑞尔的体重从27公斤变成了45公斤。

“她的坚强和乐观,对生命的强烈渴望,让她活了下来,并且还生养了子女,这才有了我们。”泰勒崇拜祖母身上顽强的生命活力,当他的女儿出生时,他让她承袭了他袒母的名字。

泰勒在事业达到巅峰时,辞掉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带着妻子和儿女回到了以色列。“做出这个决定时,很多人说,这家伙一定是疯了!或许我真的疯了,但是我觉得回到我的国家,看到我的孩了跟我的父母在一起,在有祖父祖母的环境下成长,而我自己可以跟我的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对我来说这一切要比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荣耀都更加珍贵。”

幸福是什么?

泰勒的回答是:“拿出时间,与你珍惜的人好好相处。”

如果生命是一碗水

六彦庆

在古印度,一名死囚在临刑前突然被告知:如果他能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国王就会赦免他。

消息传出后,很多百姓都围着皇宫观看。皇宫周围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还有几十级上上下下的台阶,要想端着满满一碗水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实在是几乎不可能做到。

人们一边观看一边起哄:“摔了,摔了,再走三步就要摔了!”但死囚却好像根本没听到,他死死地盯着碗里的水,一步一步走了大半天,竟然走回到了出发点,而且一滴水都没有洒出来。

一碗水范文第5篇

"官人,哪里去?"她问我,脸上带着微笑.

"我上京赶考,请问姑娘能否给小生一碗水?"我深鞠一躬,问.

"那可以,你等一下."她转身进了屋.

不一会端了一碗水,出来,说:"官人,请用茶."

"多谢!"我双手接过茶碗.

然后我们开始闲聊起来.

"姑娘,这片桃林是你种的吗?"我搁下碗问.

"不,是我爷爷所种."她说.

"那此处是什么地方?"我问.

"此处乃桃花村."她说,显得有些羞涩,脸红红的,印着满园桃花,更显的可爱.

"姑娘时辰不早了,我该上路了."我起身谢过.

"那,官人慢走."她也起身送我.

多年后.

当我在次经过这桃花村时,不禁想起了那位姑娘,事阁三秋,不知是否记得我.

小院依旧,桃花依旧,然而姑娘却不在了,那所茅屋已经破旧的很,我在碗橱里找到了当年我用过的碗,姑娘去了哪里?

"请问,从前在这里住着的姑娘去哪了?"我问一位大叔.

"哦!她在村头."说完他就走了.

我走到村头看到的只有一座矮矮的墓,姑娘去年就走了,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了.

一碗水范文第6篇

常常看见妈妈和面很简单,这次吃饺子时我自告奋勇要帮妈妈和面。

妈妈大致对我说了和面的方法。我先舀了几勺面在盆里,然后接了一碗水,一边慢慢的往面里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和,面粉慢慢的粘在一起变成了大面团,我越搅越慢,真累呀!妈妈看了说:“水太少了,所以面硬不好搅。”于是我又盛了一碗水,这回我一次倒了半碗水进去,面果然好搅了,该用手和了,我把手伸进面盆里一揉,不得了了,我的手被面粘住了,手和面连在一起,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妈妈看了说面和的太稀了,又给我加了些干面,让我用干面搓搓手,果然面神奇的一点儿一点儿掉了下来。然后我在妈妈的指点下翻来覆去的揉起面来,好象还有点儿软,我又加了点儿面……

忙活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看着洒了满桌子的干面粉,我不由的说:“和面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一碗水范文第7篇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不但可以给故去的亲人扫墓,还可以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节我学会了做清明粑。

看见别人都送了我们许多可口的清明粑。我看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春笋,我说:“我今天要来学包清明粑”,奶奶说:“你先把手洗干净”,于是我就兴致勃勃地帮助奶奶去包清明粑。我拿了豆干、春笋、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净,然后再把它们切成丁,加入调味品,这就成了包粑用的馅。我开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飞到了门上和我的袖子上、脸上。奶奶说:“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点点儿水,可是面团还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团里倒,一下子面团变得像稀糊一样,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团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终于把面团揉好了。我把艾叶放到了高压锅里,因为热度高,所以艾叶的叶看不见了,除了艾叶水,还有一些非常烂的艾叶茎。我把艾叶水全倒入了面团里,面团立刻变得非常?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摊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来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把馅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时放了太多的馅,包起来的时候,馅全部都露了出来了,有时又包了太少,清明粑像泄了气的皮球。我心想:“算了这样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因为包的次数多了,所以我包习惯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粑像一个个检阅的士兵。

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清明粑,觉的格外香甜可口。我学会了一个家务活,我很高兴今年清明节学会了包清明粑。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难,就不会得到成功。

一碗水范文第8篇

2、一碗淀粉加一碗水搅拌均匀,一定要搅拌到没有颗粒没有成团现象!

3、坐锅烧水,水开倒入刚才搅拌好的淀粉水。边倒边搅拌,慢慢倒,用力搅拌,至锅里看不见白色。

4、继续搅拌烧开,至锅里起大泡时即可关火。

5、趁热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放凉成型即可。喜欢的可以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更好。

6、成型后取出,倒扣。

7、擦丝!擦上一盘。

8、切蒜,加入生抽,香醋,芝麻油,辣椒油。或者喜欢的任何调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