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乌鸦再一次被骗的故事告诉我们,犯过的错不要再犯,“吃一堑长一智”,遇到问题,即使别人说了很过分的话,也要冷静去思考解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1从前,乌鸦和狐狸住在同一个树林里。自从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乌鸦一直寻找机会,想收拾一下这个狡猾的狐狸。
一天早上,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树上。这时狐狸出来早锻炼,眼尖的狐狸一眼就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口水直流。一定得想办法把这块肉也弄到手,狐狸心里这么想。狐狸装作很礼貌地说:“乌鸦你长得越来越漂亮了”。乌鸦一听狐狸这么说,心里明白狐狸是想骗自己的肉。乌鸦把肉架在树枝上,冲着狐狸笑眯眯地说:“我这块肉给你可以,但是你去帮我办一件事。”狐狸一听,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了,它强压着兴奋的心情说:“办事,绝对没问题,你说办什么”。乌鸦压低了嗓子说:“对面村子里有一只大公鸡,总是说我丑死了。你帮我去教训一下它,”狐狸听了,心里想即可以吃到这块肉又可以吃到公鸡肉,何乐而不为呢。
狐狸一时肉迷心窍,根本不知是计。其实,乌鸦早就和村子里的大黑狗说好了,只要狐狸一进村子,就冲出来咬狐狸。乌鸦见狐狸上当了,便低声说:“你跟我来”,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狐狸在后面追。不一会儿,狐狸来到村口。这时,它听到公鸡在叫,心里是兴奋得不得了。狐狸没多想,就冲进了村子,就在这时,一只大黑狗冲出来咬住了狐狸的腿,狐狸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一看大黑狗,狐狸吓懵了。本能的逃生反应,狐狸猛地挣脱大黑狗,瘸着腿朝树林里跑去。身后传来乌鸦,大黑狗,大公鸡的笑声......
狐狸心想,自己狡猾半辈子,还是上了乌鸦的当,真是大意失荆州啊。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2老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回到家,老乌鸦对小乌鸦说:“孩子,以后遇到狐狸可别听他的奉承话。我就因为听信了他的话,才让他把肉给骗走了。”听完老乌鸦的话,小乌鸦一个劲儿地点头。
一天,小乌鸦出去觅食,找到一块肉。他刚想叼起肉带回去跟家人分享,却被老狐狸的儿子小狐狸看见了。小狐狸很想吃那片肉,他就用老狐狸的方法骗小乌鸦。它满脸假笑地说:“亲爱的小乌鸦,您好吗?”小乌鸦没搭理他。小狐狸又用他那狡猾的腔调说:“亲爱的小乌鸦,您的妈妈好吗?”小乌鸦还是没理他。小狐狸再次摇摇尾巴说:“亲爱的小乌鸦,您真美丽,孔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音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小乌鸦一言不发,他心想:“才不上你的当呢,大骗子!”小狐狸见说奉承话不管用,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小乌鸦回到家,心里琢磨着:“这狡猾的狐狸,我得想个办法惩罚下他。”他灵机一动,把那块肉泡到无色辣椒水里,放在狐狸家洞口。果然,不一会儿,狐狸闻到肉香味忙跑到洞口。一见美味就在眼前,便迫不及待地扑向那片肥美的肉。谁知,刚一叼到嘴边,就被辣得眼冒金星,鼻涕眼泪直流,“哇哇”地大喊起来:“不好啦,肉要辣死我啦!”边说边扔下肉,一溜烟逃回了家。从此,他再也不敢骗人了。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3自从狐狸把乌鸦的肉骗走之后,乌鸦就把这件事当成了一种奇耻大辱,总想找个机会来报复狐狸。
这天,乌鸦出来寻找食物,无意中见到对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乌鸦飞进一看,原来正是狐狸骗子,这可真是冤家路窄啦!它想:这可能是上苍给我的机会吧!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想到这里,乌鸦破云而出拦住了狐狸的路。狐狸见到,吓了一大跳。它的眼珠子骨碌转了一圈,立刻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乌鸦气冲冲地说:“可恶的狐狸!你骗走了我的肉,我今天非要跟你算这笔帐不可。”狐狸听了,得意洋洋地说:“哟,您这乌鸦大嫂,多日不见,为什么一出口就伤人呀!您说我骗走您的肉,可是您看看我这一身的肉肥得很,我怎么会吃您的肉呢?是您搞错了吧?可别伤了我俩的关系。”乌鸦听了火冒三丈,便找乡亲们理论。
乡亲们来了以后,乌鸦理直气壮地说:有一次,我四处去找了一块肉,可是......”乌鸦把这件事发生的经过告诉了乡亲们之后,异口同声地说:“狐狸是骗子!狐狸是骗子!”狐狸听了脸红得像一个大苹果,垂头丧气地对乌鸦说:“乌鸦大嫂,我错了!我给您赔个不是——对不起!过去的事,就别放在心上了。”大伙儿听了这话,知道狐狸改邪归正了,就原谅了他。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4在大草原上住着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乌鸦从头到尾都是黑乎乎的,连尖尖的嘴巴都是黑色的,稍微有点泛黄,羽毛却很有光泽。它长得非常瘦,也很聪明。而狐狸毛色是橘红色的,只有腹部是雪白雪白的,胖胖的身子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它很狡猾,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骗乌鸦的食物了,这不是,它又去骗乌鸦的肉去了。
有一天,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树上哼着小曲儿。狐狸闻到这香味,眼睛瞪得之大,心想:哎呀呀,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呀,我的想个办法骗过来!于是它悄悄来到树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块肉,乌鸦看到狐狸鬼鬼祟祟的样子,早已想出解决办法啦!
狐狸说:“乌鸦大嫂,看你今天那么累,我就给你讲个笑话吧!”乌鸦说:“好呀!”狐狸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人们都说公交车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是皇帝的座位,没错,上次我也试了一次,但是你知道吗?一个急刹车,我差点驾崩了!”
乌鸦刚想笑却忍住了,因为它要给狐狸一个教训,所以它说:“这个——不好笑,再讲一个!”于是狐狸擦了一把汗,又手舞足蹈地讲了一个,心想:这回它一定会笑了吧!但是乌鸦又说不好笑,狐狸又讲,乌鸦说不好笑,狐狸又讲……就这样重复了八次,这下狐狸明白了,它刚想扑上去抢,可是乌鸦一口就把肉吞到肚子里去了,狐狸看到了气得直跺脚,而这时乌鸦早就飞走了,只听到它大声喊:“8—8—6—!”
狐狸心想:早知道就直接吃乌鸦肉了!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5乌鸦再一次衔到了一块肉,又遇到了狡猾的狐狸。
[关键词]《狐狸和乌鸦》;语文教材;不良暗示
语文教材编写必须从各种书报杂志中选取符合教育需要的文章加以改动,根据某一教育主题去构思和创作。理论上,教材编写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角度的教育影响,可是实践中,编写者往往只专注于某一教育目的或需要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效果,从而产生了不良暗示。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教材中的不良暗示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致使教材常常出现超出编写者设计意图的种种意义和效果。
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就存在这样一种超出教育本意的不良暗示。这篇课文取自伊索寓言故事。17世纪法国诗人拉封丹曾把这个故事写成寓言诗,在法国广为流传。这个故事的意图大致有两个:一是告诉人们,所有阿谀奉承的人都靠他所吹捧的人生活,所以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嘴脸;二是花一块奶酪(小学课文把“奶酪”改成了“肉”)学一个教训,也算值得!这两个意图都是从乌鸦身上去考虑的。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看到这个寓言诗以后,触动很大。他从狐狸身上去考虑,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这样的寓言故事。他指出,当孩子们有机会把这个寓言拿来应用时,他们的所作所为差不多同这些意图完全相反,也就是说,你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他们因轻信而受骗的缺点,结果会是他们“一面嘲笑乌鸦,而另一面却非常地喜欢狐狸”,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当然,喜欢狐狸肯定会选择狐狸的行为方式作为模仿对象。
狐狸和乌鸦这一则寓言故事改编后进入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最早见于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课文标题为《鸦好谀》,全文字数不多。
鸦衔肉,止树梢。狐过而欲得之。仰颂之日:“君躯既壮,而羽复泽,吾素闻君善歌,请奏一曲。”鸦悦,张口欲鸣,未发声而肉已落。狐疾取之,复语鸦曰:“他日有无故谀君者,君其慎之。”
显然,课文意图是想让小孩子从乌鸦身上吸取教训,并借狐狸的口警告人们不要上“无故谀君者”的当。但是,狐狸的轻松成功和敏捷动作无疑对儿童更有吸引力。
这个寓言故事伴随语文独立设科而来,在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演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谓经久不衰。它有许多版本,不同版本的素材大致相同,都围绕狐狸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而展开,但是由于教材编制者对这个故事不良暗示的认识态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因此,这一故事在不同版本中的叙述思路、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各有千秋,由此带来的不良暗示及故事隐含的正面教育价值也显得轻重不一、大小各异。下面从这个故事的不良暗示切入,选取百年来该故事的三种版本进行分析,以展示教材编制者处理不良暗示的认识和经验。三种版本分别是1951年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七册(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课本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山东版、人教版、苏教版。
一、角色与关系
乌鸦和狐狸,谁为主角,谁为配角,这种思路安排决定了突出哪个形象的问题。山东版和人教版都把乌鸦当作主角,先说乌鸦,再引出狐狸,突出了乌鸦形象。
一只乌鸦,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一个窠,住在里面。大树底下,住着一只狐狸。(山东版)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人教版)
乌鸦和狐狸,一个住在树上,一个住在树下,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种布局传递了两者作为邻居的熟悉关系。不过,由于人教版删去了“住在里面”的描述,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乌鸦有许多窝,这只窝只是它偶尔来一下的窝”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就难以确定乌鸦和狐狸的关系到底是熟悉还是陌生。一般来说,关系熟悉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关系陌生才容易产生欺骗行为。因为熟悉者之间的行为,很有可能是闹着玩或有其他意图,不好把狐狸和乌鸦的交往定性为骗与受骗的关系。
这一点苏教版注意到了,明确表明两者不是邻居的熟悉关系,而是萍水相逢的陌生关系。
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苏教版)
不过,正是这种布局改变,一方面把主角转换为狐狸,先说狐狸,再引出乌鸦,乌鸦是狐狸找食物时遇到的―个猎物,另一方面也为狐狸欺骗行为的展开作了铺垫。这两方面的写法无疑聚焦、突出了狐狸的形象,有可能强化卢梭所指出的这篇寓言故事的负面影响,使孩子们更倾向于效仿狐狸的行为方式。
二、乌鸦、狐狸与肉
乌鸦和狐狸本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但是,因了一块肉,两者联系起来了。“肉”是两者追逐的对象,它既是现实的,指满足口欲的美味,也是象征的,指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存在。乌鸦和狐狸都为了追寻这种物质存在而于同一场景出现。
一天,乌鸦从窠里飞出来,想找一点东西给它的孩子吃。它飞来飞去,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找到了一片肉。它便把肉衔着,高高兴兴地飞回家来。站在窠旁的树枝上。
这时,恰好狐狸也出来找食物。看见乌鸦嘴里衔着一片肉,馋极了,可是想吃又够不着。(山东版)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头来,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人教版)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苏教版)
虽然乌鸦和狐狸都在追寻这种物质存在,但其动机则完全不同。乌鸦找肉是为了孩子。为此,山东版、人教版都在尽力刻画乌鸦的母爱形象:乌鸦关爱孩子,为孩子有肉吃而高兴。山东版甚至还刻画出乌鸦为孩子找食物的辛劳:
它飞来飞去,好容易在肉铺的棚子里,找到了一片肉。
乌鸦如此艰辛地找到一片肉,她肯定也饿了、累了,何尝不想直接吞进去?但她不能吃,她要给她的孩子,于是她只能把肉衔着。乌鸦对于肉的动作,山东版用“衔”,其他两个版本都用“叼”,前者比较平淡,对刻画乌鸦母爱形象有利,后者容易让人产生类似“叼烟斗”“翘起来”的动作联想,有过分做作、炫耀之嫌。
尽力刻画乌鸦可亲可敬的母爱形象,可以增加孩子们对乌鸦受骗后的同情,减少对乌鸦的嘲笑,从而发挥这篇寓言故事的正面引导作用。
狐狸对于肉的追求,则完全为了自己。它出来
找食物,如果以正当途径去找,那么它看见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就不会产生非分之想,只能是祝贺乌鸦。问题是,狐狸的心术本身就生歪了,所以看见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就表现出“馋极了”“馋得直流口水”,三种版本都刻画了狐狸的自私和贪婪。但是,力度都不够,其实,还可以增加一些体现狐狸贪婪形象的词句去描述,把它刻画得越可恶越好。
此外,苏教版还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关于狐狸馋的对象表述不明,狐狸馋得流口水是因为乌鸦,还是因为那片肉,抑或两者?让人费解。因为,乌鸦也可以是他的捕食对象。关于这一点,山东版和人教版就描写得很明确,直接点明了狐狸馋的对象就是乌鸦嘴里的那片肉。
三、问话与回应
面对一片肉,狐狸馋得流口水,乌鸦则是叼在嘴里而不吃。这种对比,一方面可以贬低狐狸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凸显乌鸦的母爱形象。教师在讲课时除了课文中“馋得直流口水”这类刻画反面的、丑陋的狐狸形象的词句之外,还要继续增加能引起孩子们抵制和反感狐狸的描述。把狐狸形容得越狡猾、越卑鄙、越贪婪,把乌鸦描述得越高尚、越伟大、越无私,这篇寓言故事的正面教育价值就越大。苏教版在这方面就关注得少一点。
由一片肉,狐狸和乌鸦联结起来,引发了一场冲突。冲突的起点和过程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馋和叼。没有狐狸的馋,就没有狐狸想方设法的三次问话;没有乌鸦的叼,就没有乌鸦三次无奈的回应。假如狐狸不馋那片肉,就可能继续去其他地方找吃的;假如乌鸦把那片肉吃掉了,就可以轻松自由地与狐狸对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尴尬的回应了。
狐狸由“馋”到“想”和“问”的情节,三种版本的具体展开各不相同。
第一,先说对“想”的描写。
(狐狸)便想了一个办法,悄悄走过去,坐在树底下说……(山东版)
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人教版)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苏教版)
山东版计划性比较强,“一个办法”类似于一套实施方案,仿佛乌鸦是一个弱小、无反抗之力者,一切都在“办法”的掌控之中,“办法”推出后一定会成功,没有考虑到事件和情景的变化性、复杂性。人教版“想了想”“笑着”,写出了狐狸对结局的成功骗取胸有成竹的儒雅风度。这两种版本都好象透露出,狐狸从一开始的“想”中就已经暗示了以后的成功。苏教版用“眼珠一转”体现狐狸的狡猾性和随机应变性,对结局的暗示性没那么浓重,而是一步一步走,每一步的结果如何难以预料。这种写法对于刻画狐狸的反面形象有利。
第二,再说对“问”的描写,狐狸总共有三次问话,相应地带出了乌鸦的三次反应。
狐狸第一、二次问话都是礼貌性的―般甩语。
“你好吗?乌鸦先生!”
乌鸦没有作声。
狐狸又说:“乌鸦先生,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下,还是不作声,仍旧衔着那片肉。
(山东版)
“您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人教版)
“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苏教版)
第一次问话是见面的问候语。作为问候语,听到以后必然要有所反应,除非乌鸦已经认定问候者不怀好意了,否则就是不礼貌。回应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开口,可以点点头、看一眼、鼻孔“嗯”一声等,但是,三种版本都笼统地采用“不作声”“没有回答”。这种描写把乌鸦当成了一个不懂交往礼貌的无教养者,不利于凸显乌鸦的正面形象。其实,问候语本身就不用回答,只须回应,有所回应就是礼貌的行为。
第二次问话是深入交谈后的拉家常。这次是要开口回答的,但由于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不方便回答,因此,三种版本都描述为: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没有回答。
其实,要想凸显乌鸦的正面形象,应该让乌鸦摆头示意它的孩子在窝里很好,因为乌鸦本身就是站在窝旁边与狐狸对话的。不过,苏教版让乌鸦站在一棵树枝上,不一定是窝旁。这可以说亵渎了乌鸦的母爱形象。试想你叼着一片肉,不吃掉它,而是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干嘛呢?炫耀、招摇?让人猜疑。
狐狸的第三次问话明显是阿谀奉承、拍马讨好的表现。
狐狸想了想,望着乌鸦继续说:“你的羽毛真漂亮啊!我知道你的嗓子很好,唱起歌来一定很响亮,你能唱一个歌给我听吗?”
乌鸦听了这些赞美它的话,高兴极了,就开始唱起来。(山东版)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人教版)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苏教版)
第三次与前两次有本质不同,是体现狐狸狡猾、卑鄙的重要问话。
如果说第一、二次的问话和回应要重点凸显的是乌鸦的高大形象,那么第三次问话和回应就应该重点突出狐狸那令人鄙视的奸诈形象。虽然三种版本都是从夸羽毛到夸嗓子,导致乌鸦最后按捺不住开口了、肉掉了。但是,从贬狐狸褒乌鸦的角度来说,三种版本都不是很好。
贬狐狸方面,应该对狐狸的形象进行一贬再贬,可把上面的描写分别改写为:
狐狸心里嘀咕,盘算着怎么才能让乌鸦上当,于是,望着乌鸦诡谲地继续说:“……”
狐狸垂涎漫流,湿了一地,它仿佛闻到了那片肉的香味,又说:“……”
狐狸眉头一皱,又生出诡计,摇摇尾巴说:“……”
褒乌鸦方面,应该把描写乌鸦听了好话后得意忘形的描写,如“高兴极了”“得意极了”“非常得意”等去掉,可以分别改换成以下几种表达。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想:
“是呀,孩子这么小,整天忙忙碌碌,自己的嗓子都不知怎么样了。”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就开始唱起来了。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若有所思,心想:“是呀,现在整天忙着给孩子找吃的,羽毛都顾不上打理了,可嗓子应该还好吧。”于是嘴巴不自觉地唱起歌来。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觉得有道理,心想:“当初我可是高音段歌唱比赛的冠军,现在忙于照看孩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唱。”她准备试唱一下。
总之,不管怎么改动,都要力争让学生明白,狐狸和乌鸦的冲突是卑鄙与高尚的冲突,尽管最后的结局是狡猾的狐狸得逞、高尚的乌鸦嘴里的肉被骗去,但权当是乌鸦由于劳碌于抚养小孩,很久没有练声的结果,千万不要让她成为被可怜的对象。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多人明知是拍马奉承,都愿意当事实来听,不要对这个终日为家庭操劳的乌鸦求全责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多元反应必然存在超出教材编写者预想的意义和效果,如果是正面的、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一致的意义和效果,就应该弘扬,反之,则会成为不良暗示。就《狐狸和乌鸦》的寓意来说,告诉孩子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希望他们识破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上当受骗。这是从成人的角度把儿童预设为将会上当受骗的对象,也就相当于把孩子们推到了被逗着玩或傻里傻气的人行列,试想,哪个孩子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宁愿成为被人谴责的欺骗者形象,也不愿成为被人耻笑的傻瓜。于是孩子们从中学到的就不是预防受骗的教训,而是欺骗者的伎俩。这就暗示了故事在教育孩子成为欺骗者。这种不良暗示在教材编写的整体构思上就已经存在。有时整体构思的教育意图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是不良的。自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与《狐狸和乌鸦》相类似的课文还有很多,如课文《笨孩子》。
乌鸦和狐狸故事续集
在森林王国里,小动物们都听过《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吧!
有一天,乌鸦的孩子——小乌鸦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见了那狡猾的狐狸。当时,小乌鸦嘴里正好刁着一块又肥又大的肉,落在一棵大树枝头上,准备送回家给生病的妈妈吃。这时,只听见一个声音传来,“你好!亲爱的小乌鸦,你这是从哪儿来?”小乌鸦往下看了一眼,没吭声。狐狸一转眼珠,又来了一句:“你这个小乌鸦,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我跟你打招呼,你倒好,理也不理,真是的。”可小乌鸦还是一声不吭。因为,小乌鸦在想,我怎么样才能为自己的祖辈们洗雪耻辱呢?正想着,只风狐狸又说:“小乌鸦,你长得真漂亮,你那长长的脖子和美妙的歌喉是大家最喜欢的。”狐狸想,小乌鸦一高兴,就会唱歌。于是,狐狸张开嘴巴,等着小乌鸦的肉掉下来。可上乌鸦并没有上当,而是把石头和棍子用针把它们合在一起,丢到狐狸的嘴里。“哎哟”,狐狸用力一咬,当里就把自己嘴里的牙齿者磕下来了。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选自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识记生字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第一课时。本课时设计,围绕识“字”于“文”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字理”“识汉字”“促阅读”“知文意”。并通过写字指导,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有效落实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4个字、1个词。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并积累词语,如“赔着笑脸”“眼珠一转”等。借助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识写生字。
教学难点:
多种渠道积累词语,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发期待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两位主人公。瞧,他来了!一位是(贴图:狐狸)谁来说说狐狸的样子?狐狸是一种小动物,所以“狐狸”两个字左边都是反犬旁,“狸”单独读第二声,在这个词里读轻声。(板书:“狐狸”,部首用红色笔书写)
2.我们再热情地请出另一位主人公(贴图:乌鸦),乌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乌鸦,书空“乌”字)
3.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由这两位主人公的名字组合而成的。(齐读课题)
4.小朋友,结合画面,猜一猜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析】学贵有疑。教学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答案就在文中,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68页。
(一)读书小提示
1.标自然段序号,在生词下面画横线。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注意课文中带“一”字的词语。
(二)检查读书情况,把握教学起点
出示带“一”字的词语,指导读准“一”的变调。
一棵树 一开口 看了一眼 一溜烟
一片肉 眼珠一转
“一”在第一行词语中,都读第四声;在第二行中,读第二声。“一”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会有变化哟!(提醒学生标上不同声调)
【评析】此处教学,只抓住带有“一”字的词语进行辨读、强化,突出重点。
(三)整体感知:狐狸和乌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填空:狐狸看见乌鸦 ,就想 ,结果 。
【评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低年级教学就要渗透,而不要等到高年级再培养。教师通过铺设语言的引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顺学而导,让学生自然地攀上了“概括内容”的桥身。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个故事是怎样开始的?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一棵大树
(1)“棵”字由哪两部分组成?
(2)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还学过一颗星星的颗(果和页),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字形和意思的不同。
依次出示:一棵小草、一棵大树(词语和画面)
一颗星星、几颗珠子(词语和画面)
过渡:狐狸来到一棵大树下,他看见谁了?(乌鸦)乌鸦运气真好!嘴里叼着一片肉。
2.相机出示:叼着一片肉
(1)这两个生字被老师请到田字格当中了。(出示:叼肉)
(2)指导识写“叼”“肉”“脸”。
叼:乌鸦“叼着肉”就是把肉怎么样?
看图讲解:看,食物一半在嘴里一半在外面,这就叫做“叼”。因为“叼”和嘴巴有关系,所以左边是什么旁?右边最后一笔是“提”。(让学生书空练习)
肉:你喜欢吃肉吗?(鸡肉、牛肉、猪肉……)古时候的肉是这样写的。(出示:■)
仔细看看和肉像吗?经过人们的加工改造,最后“肉”字写成了现在的样子(出示“肉”),和古文字比一比,哪儿像?(出示:■肉)
原来“肉”字是我们的祖先照着肉的样子画下来的象形字哟。
脸: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里藏有“肉”的字。(出示:脸)
能找到哪部分表示“肉”吗?脸是人身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这个字中,“月”字旁和肉有关系,是“肉月旁”。想一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的用字也是“肉月旁”?(肚、腿、脚……)
过渡: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的肉,馋得直流口水。
3.相机出示:馋得直流口水
(1)口水流到哪里呢?在这个字上能找到吗?(把下面的两点描红了)
(2)肉红通通的,确实叫人眼馋啊!此时,狐狸会想些什么呢?猜猜看!
【评析】此环节教学,老师巧妙设境,依本溯源,将识字寓于故事、情境、意义之中,让每一个汉字都稳稳地扎根在民族智慧的土壤之中,彰显了汉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学至四自然段
过渡: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他为了吃到那片肉,会想些什么办法呢?
要求:请小朋友从二至四自然段中找到狐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并用“——”画出来。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3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词卡:眼珠一转
提醒:“转”是多音字,这儿读第四声,识写“转”。书空练习,注意右边的第三画是“竖折折”。
(2)谁来表演一下狐狸“眼珠一转”的样子?哟,真是一只( )的狐狸!
(3)指导读出讨好语气的对话: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词卡:赔着笑脸
①(认识“贝”字旁):“贝”字旁和钱、财有关系。
②扩词练习: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赔钱;对别人犯了错,要——赔礼;你还知道赔什么?
③表演:赔着笑脸。
④理解:这种笑不是真笑而是皮笑肉不笑,假惺惺地笑。
(2)思考:什么情况下才要“赔”呢?狐狸为什么要向乌鸦赔着笑脸?
(3)教师范读: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4)学生朗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问候之后,狐狸是怎么进一步夸他的?(夸羽毛漂亮),乌鸦的羽毛真的漂亮吗?(出示图片比较:麻雀乌鸦)
(2)既然不好看,狐狸为什么还要夸他呢?
(3)是啊,一定要乌鸦开口!谁能读得让乌鸦动心。
(三)学习五至六自然段
1.如果你是乌鸦,狐狸这样夸赞你,你会怎么样呢?
2.那乌鸦这次的反应如何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3.出示词卡:一溜烟
刚才我们见过这个词。“溜”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一声,“溜冰”的“溜”。
4.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狐狸跑得怎么样?
【评析】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识字、学词、积累感悟、朗读融为一体,水融,体现了语言文字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也增强了课堂的容量与张力。
四、对照板书,梳理脉络
请小朋友们看黑板,我们一起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
“狐狸在____看见____叼____,馋____,他____一转____赔着____摇摇尾巴,乌鸦____得意____,狐狸____”。
【评析】教师利用图文并茂的板书,形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反馈性的梳理概括,使得学生对故事有了直观感知,再次体现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复现词语。
老师想和小朋友做个游戏,读词语,在心里默默地读,不出声音。如果你会读了,就朝老师点头微笑;如果不会读,可以到生字表中看一看。
2.开火车读词。
直流口水 眼珠一转 没有回答 赔着笑脸 摇摇尾巴 唱了起来
3.指导写字:刚(左宽右窄)
(1)做写字操。(2)学生写字,强化正确的姿势。(3)反馈,欣赏评价。
【评析】识字写字是二年级教学的重头戏。此环节先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在指导书写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帖、描红、临帖,习得写法,并付诸实践,促进了书写任务的扎实落实。
话说狐狸把乌鸦辛辛苦苦弄来的肉“偷”走了,乌鸦一直耿耿于怀,一直想报复一下,她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妙计。
说来也巧,当天她就碰见了狐狸,幸好她有备而来,嘴里叼了个酷似肉的红石头。狡猾的狐狸看见了,对着乌鸦说:“美丽的乌鸦小姐,您好!您真漂亮,穿着发亮的燕尾服,唱一首歌,能让人听得醉…。。”狐狸清了嗓子,说:“我深深抱歉上次的误会,请你原谅我吧,不过我想听听那首好听的歌,以后帮你宣传,开个演唱会…。。”乌鸦“哇------!”地叫了一声,“肉”掉到了狐狸的脚趾上,狐狸叫了一声,就晕倒了…。
狐狸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医院里,乌鸦还在关切地问:“疼吗?”狐狸觉得对不起乌鸦,良心发现,它泪流满面地说:“乌鸦姐姐,我不该骗你的肉吃,对不起,我不该这样,我们做朋友把?”乌鸦也后悔自己肚量小,反算计了狐狸,差点要了它的命,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狐狸的要求。
后来,乌鸦和狐狸还真成了真正的好朋友,相互的宽容往往能赢得友谊。
狐狸和乌鸦
“哈哈哈哈!今天,我得到了一块肉,真开心!”乌鸦开心的说。住在下面的狐狸听见了,就对乌鸦说:“乌鸦大街,早上好,呀!你嘴上的肉是怎么来的,不可能是偷的吧?”乌鸦气极了,就大声骂到:“你这个坏……”话还没落音,肉掉进狐狸的嘴了,乌鸦气极了,心想,我不能收到狐狸骗了。
又有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狐狸又闻到了香味,就说:“乌鸦呀!你是一定会上我的当的,你还不如干脆把肉直接给我。”乌鸦摇摇头,狐狸眼珠一转,又想到了一个坏主意。狐狸凶巴巴的对乌鸦说:“丑乌鸦,你的家人在我家里,要是你把肉给我,我就把你的家人还给你,好不好?”乌鸦想了想,它不可能抓我的家人,因为它不会爬树,而且,我的家人都出差去了。乌鸦还是摇摇头。狐狸只好垂头丧气了,就在这时,狐狸又想出了一个妙计,狐狸在乌鸦选秀中,让一个最美的乌鸦去骗那块肉。美乌鸦来到小乌鸦家门前,它对小乌鸦说:“小乌鸦,你的爸爸饿了,让我来你家拿吃的过去。”小乌鸦很快就把肉给了美乌鸦。美乌鸦把肉给了狐狸飞走了。小乌鸦的爸爸回来了,小乌鸦问爸爸吃了那块肉没有,爸爸好奇的说没有看见。小乌鸦才知道自己被狐狸骗了,小乌鸦伤心的哭了。爸爸对小乌鸦说:“孩子,你要记住,狐狸是我们家的仇人,你见道狐狸,不要和它说话,你就飞走,它就不会要你的肉了。”小乌鸦认真的记住了。
这就是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
这天,乌鸦站在树上又叼着一块肉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悄然出现在树底下。乌鸦心想,讨厌的狐狸,甭想打我的坏主意,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才不听你的奉承呢,你就是把我吹嘘成神仙也没有用。
正当乌鸦心里盘算着如何防备狐狸吹捧的时候,忽然听狐狸说话了。狐狸说,乌鸦你这个大傻瓜、大笨蛋、大,你还记得上次你上了我的当,把美味白白地送给我的事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你们乌鸦是天下最没有用的动物,你们有何颜面活在世上,不如死了算了,免得大家说你们的笑话。
听了狐狸这番话,乌鸦气得直哆嗦。它气愤地说,你们狐狸坏事做尽,没有资格指责我们乌鸦。你们这些坏了心肠的家伙,早晚会得到报应的。乌鸦还想续续往下说,可它忽然发现,自己的口中肉又落入了狐狸口中。狐狸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又上当了,乌鸦心里说。它十分懊恼,但没有办法。它告诉自己,不但要有抵御奉承的能力,而且要有抵御谩骂的能力。于是,乌鸦经常练习对付奉承和谩骂的本领。经过反复地练习,乌鸦面对任何奉承和谩骂,都能做到心如止水,泰然处之,决不为其所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天,树上的乌鸦又获得了一块肉,它决定把它当做午餐,美美地享受一顿。忽然,乌鸦发现狐狸正待在树下。乌鸦立马提高了警惕,它告诫自己,不论狐狸说什么,自己坚决不开口,看它有什么办法。于是,它叼着肉静静地等待狐狸出招。乌鸦心里想,这一次一定要报复一下狐狸,让狐狸也尝一尝被耍弄的滋味。
可是,乌鸦等了好久也没有听到狐狸说话。乌鸦心里想,是不是狐狸没有发现自己。必须让狐狸知道我叼着一块肉,让它表演一下花招,出一次丑。于是,它对狐狸说,狐狸,你有什么招,赶快用吧。没待它说完,猛然发现口中的肉又掉了下去。
张泓
肉被叼走之后
自从上次乌鸦的肉被狐狸叼走了之后,森林里的动物都说乌鸦很蠢。
乌鸦听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心里很不舒服。于是,它苦思冥想,想了很多妙计,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它从这里面选出了三个很好的妙计,第一个是投毒,第二个是把肉吃掉,第三个是搬家。
接着,它开始行动了。这一天,乌鸦叼来了一块肉,一半下毒一半没有下毒,然后自己叼着没有下毒的那半边。这时候,狐狸从洞里边出来了,看到了乌鸦嘴里的肉,它眼睛咕碌碌一转,说道:“乌鸦,你这个臭乌鸦,你是世界上长的最丑,唱歌唱得最难听的鸟,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被嫌弃被人骂,你活该!”乌鸦实在气的不行了,张开嘴说:“你这个老狐狸,你才是人们最讨厌的呢……”肉掉了下来,狐狸得意地叼起来就往洞里跑。回到洞里,狐狸在想,今天把肉叼走乌鸦居然没有太大反应,是不是这肉有问题呀?于是,它找来一只老鼠帮他把肉吃了,不一会儿,老鼠死了。狐狸暗喜:还好我够聪明!就凭你,还想跟我斗?
发现狐狸居然毫发无损,乌鸦气急败坏。这一天,乌鸦直接把一块没有毒的肉放在狐狸家面前,狐狸以为有事投了毒了,所以没有吃。结果乌鸦当着它的面把这块肉吃了。狐狸气死了,火冒三丈的想要去追赶乌鸦,可是乌鸦已经飞回窝里了。
这之后,乌鸦和狐狸再也没说过话,没过多久,乌鸦飞走了,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俩再也没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