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夏天的词语

夏天的词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夏天的词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1篇

2、骄阳如火——像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骄阳似火

3、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4、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5、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6、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7、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近义火伞高张。

8、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9、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烈日当空。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2篇

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先入为主”有相近的意思,就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沉锚效应”积极的一面,在课堂上巧妙“沉锚”,艺术地提问,从而鞭策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使提问真正成为教师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一、设定的“沉锚”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抛出“启发性的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苏教版语文二(上)中有篇课文《狐狸和乌鸦》,狐狸为了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奉承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差多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者这样处理:

师:狐狸为什么用麻雀来和乌鸦比羽毛漂亮?

(生未能答出,师出示乌鸦、麻雀、孔雀图)

师:谁的羽毛漂亮?(生:孔雀漂亮。)

师:为什么不和孔雀比?

(生:孔雀这么好看,乌鸦不会相信狐狸的话。)

师:现在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生: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狐狸之所以拿麻雀和乌鸦比美,是有它的用意的,可见狐狸如此有心计,但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于是教者设计一连串提问,一步步启发学生,借助图片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开启学生思考的源泉,诱导学生的想象。这些沉锚犹如铺路石,使学生每走一步都要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于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在教者抛出的“锚”中不断产生,从而呈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

二、设定的“沉锚”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设定的“沉锚”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有这样四行词语:

夏天 台风 雷雨

桃子 梅子 西瓜

蝈蝈 青蛙 知了

葵花 茉莉 荷花

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产生两种不同效果。

教学片段(一):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再说说这四行词语分别是什么种类的事物?

生:(读完词语后)第一行词语写的是夏天的气象,第二行词语都是夏天的瓜果,第三行词语都是昆虫,第四行是花儿。

师: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片段(二):

师:孩子们,这儿有一些词语,你们想横着读还是竖着读?(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竖着读,有的说横着读。)

师:不管是赞成横着还是竖着,只要你们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我们就听他的。

生1:竖着读,因为我喜欢竖着读。

生2:我觉得横着读竖着读都行。

生3:我认为横着读合适,因为第一行词语写的是夏天的气象,第二行词语都是夏天的瓜果,第三行词语都是昆虫,第四行是花儿。

最后,大家都觉得第三个孩子的理由更充分,全班孩子达成了共识,一起兴趣盎然地读完了词语。

两个教学片段中,老师提的问题实质上是同一个――给词语分类。但是提法不同,效果就有差异。片段二中的老师所问的“这儿有一些词语,你们想横着读还是竖着读?”并不像真正的问题,但却把学习的自还给了孩子。她没有直接把问题提出来,而是把提问题的任务抛给了学生,在心中给自己提问――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词语分成一类一起读?这样的提法较前一种更具开放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他们在一种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在争论中碰撞出火花。片段一中的提问方法虽然没错,但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回答成为强加于身的枷锁,自由的学习氛围荡然无存。

三、设定的“沉锚”要做到因人而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开场白、一个微笑、一个表扬、一个批评,甚至一个眼神的传递都是教师抛向学生认识思维中的“锚”。适宜地“抛锚”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3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绿蔓生长的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绿蔓、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4篇

夏天,是漂亮的连衣裙,在女孩子身上飘荡

夏天,是飘香的茉莉,引逗孩子围着它转

夏天,是一把把扇子,在人们手上开开合合

夏天,是美丽的星空,闪闪的星星使夜幕更加空旷

夏天,是短暂的暴风雨,把大街变成一条河,在家舒舒服服的待着,是最美妙的事

夏天,是讨厌的蚊子,炎热的天气,却还是令人回味无穷

小树小草小花是优美的句子

雨滴是标点

星星是修饰句子的词语

把好吃的水果全部用上

冰淇淋当然少不了

蚊子被稀里糊涂的塞进去

风雨也赶来凑热闹

青蛙"呱呱"的来助兴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5篇

1、我会写:写出小写字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a()g()j()t()d()m()

2、我会连:把生字和相对应的读音用线连起来。

zhǔnshuíliènǎozhūsāichá

猎准谁猪脑察塞字

词句部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yuánláiyīnwèicǎoméidìdi()()()()qímiàonǎinaiduìwulínghuó()()()()

2、我会正确区分这些字,会组词。在()睛()苞()再()晴()包()及()己()做()急()已()作()

3、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草地()的小河()的李子奇怪的()欢快的()美妙的()sǎn一()河两()云三()伞四()书五()树叶六()眼睛七()桥八()猪九()鞋

4、我会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春去花还在,人()鸟不惊。

(2)影子在(),影子在右。

(3)我打开作业本,()上语文书。

5、我会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还会给句子加标点。

a)九色鹿真b)在枝头c)是谁d)像

阅读部分阅读短文我能行。

大自然的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g)。落叶是大自然的邮(yóu)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落叶邮票叶片一年四季

(2)填空a、一年有、、、四个季节。b、春天的树上,芽瓣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秋天的树叶颜色有和;冬天的树下,满地是。c、大自然的邮票指。

拓展部分

1、我会填。

(1)古诗《春晓》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古诗《》也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糖果雨》这篇课文真有趣!我多么希望能下一场()雨啊!

(3)这学期有好多节日呢!我知道5月()日是劳动节。5月的第()个星期是母亲节。在这天,我对妈妈说()!()月()日是儿童节,那天游园活动真快乐啊!

2、我会设计。

在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如果我是桥梁专家,我会用()来造一座奇妙的()桥!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6篇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空中课堂质量检测

一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5+5分)

题号

卷面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

(共62

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Kuài

shén

me

qíng

tiān

hóng

hòu

2.写出下列字母的大写字母,并把这些大写字母按顺序排列。

(6+3分)

b(

)

f(

)

h

(

)

q(

)

d

(

)

r

(

)

排列顺序:

3.比一比,再组词。(8分)

请(

江(

看(

他(

情(

红(

着(

地(

4.照样子,写词语。(10分)

(1)春回(

)(

)

(白白的)糯米

一(

)刀

(

)(

)齐放

(

)太阳

一(

)井

柳绿(

)(

)

(

)枣

一(

)书

(2)安安静静(

AABB)(

)(

)

(3)静悄悄(ABB)

(

)(

)

5.连一连,读一读。(8分)

游戏

青青的

小路

足球

弯弯的

箬叶

故事

温暖的

雪莲

象棋

洁白的

阳光

6.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9分)

(1)很

外婆

粽子

包的

好吃

(2)多彩

春天

季节

(3)太阳

圆圆的

什么

7.照样子写句子。(8分)

(1)

例: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飞快地

(2)例: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说

(3)例:我多想去看看雄伟的天安门。

我多想

(4)例: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要是

二、课内外内容填空(共13分)

(1)池草(   ),山花(   ),鱼出(  ),鸟入 (    )。

(2)河水(   )(

)天气(   ),小(   )蛙大眼睛。

(3)吃(

)(

)忘挖(

)(

),时刻想念毛(

)席。

(4)夜来(   )(    )(   ),花落知(   )(   )。

(5)桃花潭水深(   )(   ),不及汪伦送我(   )。

(6)举头望(   )(   ),低头(   )(   )(   )。

三、阅读与理解(共20分)

短文1:(10分)

四个太阳(节选)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

常常)水果的香甜。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段有(

)句话。(2分)

2.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1分)

3.夏天我画了一个(

)的太阳,秋天我画了一个(

)的太阳。(4分)

4.春天,你会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3分)

短文2:(10分)

银杏树

春天到了,银杏树悄悄地换上了绿色的外衣。树枝上新长出

的扇形的小叶子显得那么嫩,那么绿。绿叶中间还开着一朵朵黄

绿色的小花,真漂亮!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一朵朵

2.照样子写句子。(2分)

树枝上新长出的扇形的小叶子显得那么嫩,那么绿。

秋天,树上的苹果那么

,那么

3.这段话共有(

)句话,第(

)句写银杏的叶子,第(

)句写银杏的花。(3分)

4.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3分)

扇形的

小花

绿色的

叶子

黄绿色的

外衣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7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肩膀肆虐闪烁

摇摇欲坠嶙峋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嶙l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学生齐读。

②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指名读本节。。

⑶重点片段练习。

⑷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检查自学情况。

⑷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指名表演。

⑹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层(5节)

⑴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长江

赤脚

洪水赛城湖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夏天的词语范文第8篇

我们先看《白鹅》教学片段:

师:文章当中作者是如何称呼白鹅的呢?

生:我们这位“鹅老爷”。

师:老爷是什么人?

生:当官的。

生:地主。

生:主人。

师:恩,有道理,经商的也可以说老爷。无论什么情况,老爷是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能力最强的人,是古时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作者把这样的称呼送给了一只白鹅,为什么呢?

生:白鹅在家庭中地位最高。

生:白鹅有身份。

生:很亲热。

师:都说得很不错,同学们还想想老爷出行一般是前呼后拥的,威风凛凛的,架子十足,鹅与这些有关系吗?

生:白鹅也是架子十足。

生:白鹅傲慢。

师:很好。以前的老爷主要是用来尊称家里最重要的贡献最大的人,现在生活中我们称谁为老爷,一定是生活优裕的人或者架子十足的人。作者用老爷的称呼除了表现了白鹅的傲慢,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亲昵。还有别的这样的有趣的句子吗?

生:“鹅则对于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

师:哦,鹅太高傲了,作者一家人居然忍受它的臭脾气。

生:(齐笑)。

这是一个语言赏析的教学片段,无疑这是很成功的,究其原因在于该教师运用了还原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出拟人的修辞并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执教者先通过问题“老爷是什么人”和“在日常生活中老爷用来称呼什么人”,还原“老爷”一词的词典含义与用法,通过分析生活语境与文本语境的差异来品味“老爷”一词的错位使用,品味这种错位的文学价值。

语文教学中的还原实际上就是以教师的生活经验来填充文本的空白点,就是“补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有限,情感经历相对简单,鉴赏能力相对低下,光靠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在浅表层滑行,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精心地讲解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当然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得运用还原法解析文本,体会语言之精妙。

语文教学中的还原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语意还原,就是还原词语的词典意义,片段中的“老爷是什么人?”即词语的语意还原;二是用法还原,就是还原每个词的生活语境,即文中的“我们通常用老爷来称呼什么人?”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解读文本还原语句的基本素养,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使用还原法,使学生逐渐具备还原赏析的能力,用比较时尚的说法就是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读出生活、读出自己。

我们再看一个发表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夏季的一天,姐姐给山中看羊的弟弟送去了金黄的大斗笠。

师:“夏季的一天”?你是从文中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它说那个小男孩“浑身”只穿一条短裤。

师:哦,他从“小男孩”的身上看出了这是一个夏天。那么从“雨”的角度看呢?请大家默读2-12自然段,准备回答。要求回答的时候这么说:我是从第几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哪句话,看出这雨是夏天的雨。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中的“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这句话,看出这雨就是夏天的雨。

师:夏天的雨“粗”,这老师懂;刚下的时候只落那么几大点,看看天空,就像“似乎能数得清”的“线线”,这老师也懂。可为什么说它“又亮”呢?

生:因为它(第五自然段)说下雨的时候还有太阳。

师:这就是太阳雨,夏天最常见的一种雨。接着说:我是从……

执教教师巧妙地用“你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的”引导学生还原词语,学生竟然能从“浑身”只穿一条短裤,还原出这是“夏季的一天”,从“亮”还原出“下着太阳雨”。学生们“在看似平常、简单的词语中感受丰富的蕴含,又从蕴含的感受体会到作者用词造句的艺术造诣”(孙绍振《名作细读》第21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虽不懂得什么是还原法,但是他们逐步学会了运用还原法去品味词语的妙处了。

除了还原法以外,比较法也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语言品析的常用的方法。

我们先看下面的这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句子应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文章的哪里还出现过?

生: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师: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读者就知道了,干嘛还要反反复复地说呢?

生:道具十分重要。

师:是吗?“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介绍道具的,去掉“而已”行不行,?

生:不行,介绍了道具简单。

师:介绍道具简单有什么用意?

生:“而已”说明了道具简单,声音却很多。

生:说明这个人很善于口技。

师:作者反复说道“一……一……而已”是有目的的,他就是想让读者明白这个人十分擅长口技,通过“而已”一词,赞许之情不言自明。

执教者通过删除词语制造新句子与原句比较“而已”的用法,先分析“而已”的词典意义,后分析“而已”的作用,让学生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口技人的精湛技艺的赞许态度。

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删除或者改换词语造成新的语句,使之与原来的语句在语体雅俗、意义轻重、情感深浅、修辞润色等方面体现出差异,再通过差异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用词用语之精妙,这种方法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语言教学的乐趣。案例中采用的是删词品味法,即删除某词语造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比较,体会所删除词语的精妙。除了删词法外,换词法也可成为语言赏析常规教学方法。

我们再看一个教学片段:

老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当中有趣的句子。

生:“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师:恩,不错。“分娩”在这里指什么呢?

生:生蛋。

师:作者为什么不写生蛋呢?

生:拟人的手法,把白鹅当人来写表现对白鹅的喜爱呀。

师:当人来写,干吗不写白鹅生小孩呢?

生:(笑)。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他是一个什么人?

生:学者、画家。

师:恩……

生:学者一般不说生小孩。

(师生笑。)

师:那说什么?

生:分娩。

师:对了,从语体色彩分析是一个雅词,而生小孩是一个俗词,很通俗的词语,作者是一个学者,所以……

生:用雅词。

师:这样的写法叫做雅词俗用,用很文雅的词语来表现一个十分通俗的意思,这样使文章读起来十分幽默有趣,这种趣味叫做谐趣。这篇文章通过拟人、夸张、雅词俗用的手法创造了这样一种谐趣,而这些词还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富有生活的情趣。

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执教者通过把“分娩”改为“生蛋”、“生小孩”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语体色彩方面的区别,学习雅词俗用的写法,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和文章的诙谐之趣。

在使用比较法时,教师除了要有较丰厚的文学功底,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还要有一双慧眼,能一眼发现词语在语体色彩、感彩、词意轻重、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由意会到言传,然后选择具体的比较方法,或删词或换词。打造新句子还需要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有一双“巧手”,如何选用对照词,如何组织新句,都是需要反复斟酌的。此外,教师还要有一张巧嘴,使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果教师具有了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一张巧嘴,比较法就能运用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