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格

品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品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格范文第1篇

玉在中国古代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它是一切志士仁人的最高道德修养境界、典范及其象征,素有君子之誉。最近,著名青年诗人祁人的近作《和田玉――献给母亲与新娘》一诗,则在玉的传统文化层面又加入了“纯粹、内蕴和温润”的母爱内涵,甚至,他还把这一内涵进而延伸成“母亲全部的爱”+“妻子(新娘)的模样”。据笔者在力所能及的既有资料的研考,中国诗歌自《诗经》始,西方诗歌从中世纪以来,似还没有人把母亲与新娘的形象合二为一地去表现;更没有人把这两种爱(母爱和夫妻间的情爱)移情到玉这一特定的客观物象中去。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看成是祁人为玉的“新五德”所写的礼赞或献词。下面按诗的顺序逐段分析。

诗作第一段的主观视点是从“一只普通的和田玉”开始的:“当我穿越帕米尔高原/看见一只普通的和田玉/是那么地像母亲的眼睛/她的纯粹、内蕴和温润/令我怀想起遥远的故乡/想起故乡的天空下/那一丝母亲的牵挂”。在这里,诗人由一块普通的玉联想到“母亲的眼睛”,接着再透过这一心灵的窗户,而深深切入母爱的精神层面,同时也是和田玉的品格层面,即:纯粹、内蕴和温润。诗的第二段先通过特定环境(南疆的戈壁与沙漠)的烘托,再从玉、玉镯的二重叠合,将母爱和玉的品格升华到一个新的诗美层面:“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在故乡永远站立母亲身旁/当我走出南疆的戈壁与沙漠/为母亲献上这一只玉镯/朴素的玉石,如无言的诗句/就绽开在母亲的手心”。如果说,祁人已在第一段表现了玉的“新五德”的三德(纯粹、内蕴、温润),那么,他在诗的第二段则把玉的另外二德也表现了出来:朴素、无言(即静谧)。这样,祁人为和田玉所勾画、概括的“新五德”便是:纯粹、内蕴、温润、朴素、无言(静谧)。

在诗的第三、第四段,诗人在具有玉的“新五德”这一人文品格的基础上,进而将母亲与新娘、“母亲全部的爱”和“妻子的模样”恰到好处地糅为一体,并在“词/象”组合和心灵节奏上达到了水融的状态:“如今,母亲将玉镯/戴在一个女孩的手腕/温润的玉镯辉映着母亲的笑颜/一圈圈地开放在我的眼前/戴玉镯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为什么叫作新娘?/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变做妻子的模样/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尤其是在“母亲全部的爱”和“妻子的模样”合二为一的“诗眼”层面,诗人匠心独运地将前者无形而内在的“母爱”与后者有形而外在的“妻子模样”,通过一只玉镯的联结、叠合,从而实现了“词―象―意―境”四重叠加式的升华,使心灵美和形象美、玉的“新五德”与母爱的全部精神内涵得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

我国古典爱情诗中,将玉、玉佩等与爱情放在一起去表现,是从《诗经》开始的。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一诗写道:“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翱将翔,佩玉将将。”诗中的“翱、翔”,是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的样子。“琼、琚”为所佩的玉的名称。后面的“将将”,则是所佩的玉因走动而发出的响声。德国中世纪诗人瓦尔特《我心爱的少女》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理想高悬于中世纪充满铜臭气的爱情观念之上。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其《自由与爱情》一诗甚至将爱情看得比生命还要崇高,更是将自由置放在生命和爱情这二者之上。在中外爱情诗传统的人文/审美两个视域的基础上,祁人的《和田玉》,首次将母亲与新娘这两个形象合二为一:并以和田玉作为这二者的审美切入点及精神品格象征,刷新了爱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品格,为爱情诗这一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艺术视点和新的叙述方式。

品格范文第2篇

有一位朋友时常送给我漂亮时髦的衬衫或T恤衫,这对贴身衣物花样很少的我来说,是令人高兴的礼物。贴身衣物如果富于变化,可以穿出各种风格。我自己也时时留心,看到漂亮时尚的贴身衣物时,有中意的就当场买下来。贴身衣物的价格再贵,总也有个限度,所以即便是冲动购买,也几乎没有后悔的时候。

短裤、衬裙等也一样,偶尔遇见好东西的时候就是购买的时机。

外衣能够显示出爱好和品位,每个人都会精心挑选品质优良、适合自己的货品,但衬衣和贴身衣物却总是被排到后面。

江户时代的工商业者在外衣上有着限制规定,不能自由地打扮自己,所以他们就把心思花在和服的里衣或短外褂的里子上,把它们做得精致华丽。真正有品格的装扮是,对别人看不到的贴身衣物也不会马虎了事。

顺便说一句,单裙和裤子也很重要。有合体称心的单裙和裤子,穿起来就非常安心。款式简洁、品质和做工优良的单色下装,与什么样的上装都很容易搭配,即使定做或半定做这样的上等品,也是物有所值的。

例如,一件可以和各式上装搭配、一年能穿许多次的藏青色单裙,和一件一年不知能否穿上一回的宴会装,哪一件更有使用价值呢?当然是单裙。即便贵一些,单裙也应当尽量买合体的、款式与质地优良的上等品。而宴会的裙装只要华丽耀眼、穿着好看就可以了,不必太在意质地,有时租一件也无妨。流行的服装就算质地优良,似乎可以穿很久,但款式却一定会过时,是没办法穿上十年二十年的。留着它只是占地方而已。

鞋子也很重要。女人们年轻时,尖头高跟鞋也可以穿得驾轻就熟,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渐渐地就会喜欢穿着舒服、走路方便的鞋子了。按照自己的脚来制作鞋楦子、定制合适的鞋,也是很时髦的。不过,老是一成不变地穿通常样式的低跟鞋也让人厌倦,不妨时不时地流行一下来换换心情。但还是要区分场合,像华丽的高跟凉鞋那样后跟不稳的鞋子,只能私下里穿穿。要格外注意的是,会发出声响或走起路来拖拖拉拉的鞋子只适合于私人场合。

品格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构;色调;独特性

画册设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相当广泛,展览会,企业介绍,产品推广,画家介绍,市场营销等等,画册的品格决定了设计的成败,要把一本画册做出品格和特色并非一件易事,在我从事版式设计和画册设计工作和教学中体会到,提升画册的品格,在设计中要从画册版式结构、画册色调、画册设计独特性三个方面着手:

一、画册版式结构的处理

版式结构是画册设计中的核心,选择不同的版式结构与画册的内容密切相关,比如:在设计“画家作品集”这类画册时,主要的版式设计在封面、扉页、目录、介绍等文字部分,内页的作品页码,其实变化不大,不宜太花哨(主要让作品说话),而设计的部分,要分析画家作品的风格和调性,是当代,是传统,是水墨,是油画,是设计,是波普,是意象,是写实还是抽象等等,甚至,我们还要了解画家的性格和喜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来确定设计结构的样式和风格。又如:在设计“企业介绍画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其设计的结构既要体现行业特点,又要突出企业特色,从而,使设计的画出脱颖而出。在版式结构上的品格,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设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画册的设计中,往往容易出现版式结构的变化过多,前后缺乏关联性,使观者的视觉没有连续性,造成混乱感,从而影响画册的品格,因此,当确定了画册的基本版式结构后,一定不要有太大的变动,局部可以变化,这样,看似设计前后没有太大的变化,恰恰是这种不变的规律性,提高了画册的整体性美感,这就好比我们阅兵的方阵一样,整体和统一会给我们震撼。

2、设计的虚实与留白

虚实与留白在画册版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们画册的品格起着决定的作用,在很多画册里,我们看到,为了在有限的版式里放进无限多的内容,使得整个版式不透气,感觉就是信息的堆积,文字的拼贴,不仅降低了画册的品格,而且也降低了阅读的兴趣,从而,失去了画册宣传的本意,由此可见,舍去一些版面,得到的是目的,留白不仅使我们的版式有张有弛,无比的从容,同时,也使我们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播,还提高了画册的品格。

3、设计的点、线、面

点、线、面是版式结构重要抽象元素,一个有趣的版面,只有将点、线、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面”是我们版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决定了版式的整体;“线”是版式设计中的桥梁,它决定了版式的框架;“点”是版式设计中的精灵,它给版式带来了活力,一个优秀而具有品格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点、线、面的巧妙结合。

二、画册色调的匠心

谈起色调,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绘画,一个没有色调的绘画作品是失败的,同理,一个没有色调的画册设计也是失败的,而且,画册的色调,又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取决于设计对象。

1、行业特点决定色调

我们知道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性,电子产品我们常常用黑色和蓝色调,表现了科技和探索,餐饮行业我们常常用橙黄色调,表现了新鲜和食欲,美容产品我们常常用粉色,表现青春和美丽,医院我们常常用蓝绿色,表现安静和修养等等,在这些人们已经认可的色调里,如何把握好画册的趋同性和个性是关键,因为,同一个色调中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比如;绿色调,有黄绿、蓝绿、橄榄绿,粉绿,翠绿、深绿等等,这种差别是会给人的感受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中,我们除了遵循行业特色外,还要了解具体企业和产品特色,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品格。

2、限制色彩种类

在画册设计中限制色彩种类,是提高画册品格的有效办法,其实这与上一个内容相关,如果,我们在设计中色彩过多,就会失去色调,当然,这不等于我们只能用一种色彩,而是,要控制色彩的品种,使画册达到单纯而易记的品格。

3、黑、白、灰的应用

画册设计中黑、白、灰的应用,是提高设计品格的不变法宝,黑白灰的中性色性,稳健而高贵,即可以调和版面色彩之间的矛盾,又可以给观者带来经典的感受。

三、画册设计的独特性

画册设计的独特性至关重要,现在是一个传媒时代,各类宣传画册五花八门,如果,画册设计缺乏独特性,将会被淹没,而独特性并不是新、奇、怪,而是,通过我们的设计,准确的表达画册的内涵和张力。

1、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一本画册的脸面,也是画册品格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印刷的新工艺,装帧结构的创新,版面的经营策划等等,都得整体考虑,同时,要避免流行的样式,加强设计的文化意识,使封面设计出奇制胜,具有特质的气质。

2、简洁和单纯

简洁和单纯是画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要具备独特性,更应该在单纯中找到突破口,使版式简洁而不简单,单纯而不单调,要做到这点,我觉得其关键在于设计的趣味性,它是引导我们观者的一根桥梁。

3、文字的设计

品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管理;教育生态;办学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3-0029-03

【作者简介】汪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高级教师。

教育生态观借用了“生态”这一术语,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它强调运用生态学原理、法则,思考、理解以及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教育生态观以一种生命动态的视角去观察学校的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当学校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学校的发展也就有了更广阔更生动更丰富的空间,现代学校应当超越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外在追求,致力于校本化学校课程、内部管理、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切实提升自身的办学品格,丰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

一、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生态的生命之源

江K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建校13年来,依托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始终追随园区教育“四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坚持“以文化人,品牌立校”的办学方针,历经了团队融合创业阶段、特色项目品牌打造阶段、资源建设整体助推阶段。“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课程建设为重要载体,着力于校园文化的重建与改造,不断提升办学品格。基于办学多年的积淀与传承,结合当下教育的时代诉求,对学校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重新顺理与完善。立德树人,以“种一朵莲花在心上”为办学理念;以“养正守真”为校训,“怀诚至善”为教风,“乐学尚美”为学风,回归教育本真;以“雅和”为校训,推崇“雅洁无痕,和灵有致”的校园精神,以“品馨如莲,质雅如花,打造品质教育生活”为发展愿景,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凝心聚力。核心价值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文脉指引,基于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我们提出了“雅洁”的校园环境,“无痕”的德育,“和灵”的教学科研,“有致”的管理。核心价值观不再是空洞的文字宣讲,而是统领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方向的行动纲领,从墙上,从文字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指引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言行,在观念认同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行为共振。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地生根才能赋予生命的活力,才会成为学校教育生态的生命之源。

二、课程生态:学校教育生态的核心承载

课程即生活,一所学校有怎样的课程就有怎样的生活,在对象上既关乎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关乎学生的成长,在时空上既关照当下,更着眼未来。因此,课程建设对学校而言至关重要,课程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课程生态决定了学校教育生态的品格。

(一)以莲文化为主线,整体规划学校课程

莲花学校地处盛产红菱莲藕的水乡古镇斜塘,学校因“莲花”而得名,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标识,学校自办学以来就以“莲”作为学校文化的承载,不断塑造文化的内核。以“书香・墨香・莲香”三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书法特色和廉洁文化建设;以“书品・学品・人品”为育人途径,倡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伴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莲”已成为学校文化形象的标识代言,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莲文化已逐步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区域全面推进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品馨如莲,质雅如花,打造品质教育生活”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以此为主线,我们规划了学校的整体课程架构,形成了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

(二)构建生态化学习部落,营造多元学习空间

现代学校越来越关注校园空间的充分利用,对学校而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能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莲花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改造的过程中,本着对未来学校的思考与展望,将教学区的空间环境布置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区的底楼以传统特色项目书法教育为主题,构建书画艺术长廊,二楼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打造科学探索园地,三楼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空间数学课程,四楼是江苏省初中物理在线课程及英语学习空间,学校中庭的特色建筑馨园打造成经典人文阅读空间。通过对校园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将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拓展延伸,学习空间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环境,更是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倡导线上线下相结合,倡导自由个性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的时空转换,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由于学习组织形式的自然性、个体性、互动性,让学习过程更具生态的特征,形成了一个个自由开放的学习部落。

(三)提炼个性化教学主张,给课程实施提供清晰的策略指引

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指导,针对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出了“尝试为先,结构整合,高效反馈”的总体性策略,这是对已有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教学改革方向的前瞻思考。在整体性策略指引下,各学科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基于对课程实施策略的思考,各学科在课型整体设计、教学手段与方式、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学科及课堂时间管理、作业管理、学生管理、质量检测反馈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同时,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一体化的反思与设计,在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素养培养、教学技能方法各个层面充分对接融合,不断加强团队协作,逐步打造学科特色,最终实现“一科一特色”,做出自己的品牌。

三、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生态的基础保障

校本管理是构建学校教育生态的基础保障,一般认为,学校的管理历经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不断改进中得以丰富和完善。

(一)和谐校园,价值观认同

无论教育生态还是生态教育,管理必然是柔和的、自然的、赋予生命关怀的,立足学校教育生B的视角,文化管理一定是目标追求。莲花学校已有十余年的办学积淀,已走过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正努力走向文化管理。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管理的追求是“有致”,倡导和谐的工作环境,人文的情感关怀,追求管理的精致化。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达成观念的共识,价值观的统一,基于对共同愿景的期盼,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强化主人翁意识,让师生的个人价值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实现和发挥,让工作、学习和生活得以紧密地融合。

(二)精致落实,提升管理品质

在管理实践中,以校训“雅和”为宗旨,“雅”指向师生个体,气质高雅,言谈文雅,知识博雅。“和”指向团队,和融、和谐、和美。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能力和智慧,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营造温润静美的校园环境及精致和谐的人际氛围,围绕师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细组织,体现管理即服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个性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以专业成长为导向,倡导生态化的教育科研;以德育课程资源网络为依托,倡导“无痕”的德育。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教育和成长,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体现学校管理的教育性,指引性。通过强有力的落实,实现管理的精致化,通过文化管理,创设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最终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

四、教师团队:学校教育生态的文化核心

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的核心元素,在构建学校教育生态过程中,教师团队理应成为积极的倡导者、参与者。教育的本质是人学,人学的本质是生命关系学,从这个视角来看教育,学校就是个生命交流、互动成长、共生共长的生态环境,教师应成为给学生文化促进、生命光亮和精神升华的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温度和亮度,学校的生态环境才会富有蓬勃的生命力。

(一)给教师提供更全面的职业关怀

莲花学校办学十余年以来,建有完善的教师管理及培训规章制度,尤其在师德师风方面,在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方面,无论校内还是上级管理部门都给予了系统完整的规范培训,同时也给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各级各类平台。目前,各学科都有一定比例市区级骨干教师,整体教师队伍积极向上,年富力强。然而,如何让教师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成就对职业生命的高度自觉和活力,值得思考和探索。在教师培养上,我们习惯聚焦于师德师能,而缺乏对师情、师意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是孕育教师蓬勃工作热情的动力源泉,因此,学校努力探索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修养,将工作、学习、生活温暖地融合,给职业生涯一个幸福的规划。

(二)以评促发展,让评价机制成为教师成长的泵阀

品格范文第5篇

近年来,笔者始终在摸索如何通过“开明、个性、温情的班级规约的落实与引领,开放、科学、人本的班级事务的处理与导向,丰富、活力、全面的班级活动的彰显与延伸”,凸显“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阳光班级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自信乐观、责任担当、宽容接纳、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阳光品格。

一、人人参与班级规约的制定与管理,点燃学生的乐观与自信

基于阳光班级文化意义上的班级规约不简单等同于一般的班级管理制度,它是班级成员之间默契的约定和共同愿景,是通过民主协商形成的能够体现班级文化内涵的集体规约和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自身认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依托营造出的班级生活的家庭感去实现培育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合格公民,就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应公民社会生活的班级公共生活。因此,我们重视班级规约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公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因此,学校将“尊重”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为班级文化内涵,尝试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以“尊重”为轴心,从“尊人、尊己、尊物、尊规”四个维度展开,确立出“四尊”的核心目标,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不同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年段梯级目标。

具体落实时,我们将班级规约的制定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各班级结合不同年段要求,根据班级实际,在开学初确立本班学期养成重点。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人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梯级目标激励、滚雪球式推进,让每位学生在参与目标的讨论与制定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在目标推进中看到个人进步,获得自尊与自信。具体运作方式:

第一,开展头脑风暴,人人参与畅想班级愿景。此环节在确定班级规约之前实施,讨论时不设任何限定,让学生自由畅谈心目中的好班级,或者说自己最希望在什么样的班级里生活。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捕捉关键词并板书在黑板上。

第二,围绕班级精神核心词,确立班训、制定规约。在头脑风暴环节,人人参与了班级愿景的确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班级现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列举集中反映当前班级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

第三,确立阶段养成重点。班主任根据班级规约印发个人阶段性养成重点表,引导学生思考“我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制定个人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梯级目标激励:把个人养成重点细化到周、月,这样一周一重点,一月一小结,滚雪球式推进。总结时不做横向比较,只要求学生自我对照,明确哪些目标已经达到,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并将其作为下一阶段的养成重点。

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使班级规约与学生个人成长目标协同起来;学生在遵守班级规约时,感受到的不是管理与束缚,而是自我成长的喜悦和期待。如此,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学会正确、积极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能行,培养了他们乐观、自信的品格。

二、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与处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班级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正如阳光普照大地,带给人的是一种博大的恢弘正气,万物都能感受到阳光的光明与无私一样,阳光班级里的每名学生也沐浴在“公平、正义”民主氛围中。学生在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与处理中,学会了担当,养成了积极关注和投身公共事务的意识和习惯,并从中逐步学会如何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参与班级公共事务管理,人人都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二是参与班级事务的处理,人人都是班级问题的解决者。

第一,实行班级事务分工负责制。把班级公共服务性事务分解为若干岗位,然后采用竞聘上岗和自荐上岗等方式,让人人都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为班级服务。还可根据情况增设志愿者岗位,以补充制度化岗位的不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假如暂时出现岗位空缺,可适当安排一岗多人,由几个同学承担同一工作岗位的工作。这样,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分工与合作的能力。分工运作一个阶段后进行岗位自评和互评。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实行轮岗制,让每个人在不同岗位得到不同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第二,实行班级事务议事制,促使人人参与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处理相应的班级事务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处理班级日常生活事件。班级事务议事制分两步走,首先,在班级值周干部会议上,各责任人汇报本周工作,然后组织讨论新近班级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中选取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交予全班同学讨论。如此,在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与事务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就在无意识中培养起来。

近年来,笔者在班级尝试小组共同体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小组共同体”是根据过去合作性学习小组机制创生出的一种“基于合作,超越合作”的班级管理新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多边人际网络中获得心灵成长,提升责任意识。实践中,“共同体”组长通过民主选举、竞聘上岗产生,成员由组长按照班级异质性调控要求自愿组合双向选择组成,组内规则由成员民主协商制定,人人承担相应职责,并与班级其它同质性共同体自愿结成竞争对子组。通过定期自评互评,使每位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共同体里,找到自我归属感,获得被接纳的愉悦。小组共同体除了完成组内相应的职责分工以外,还作为一个细胞组织轮流“执政”班级事务,即每个小组共同体轮流值周。值周时全面负责处理班级事务,值周结束自我总结并接受其它各小组的评定。在这种多维度的责任践行中,学生提高了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

只有搭建一个公平、公正、人人参与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懂得责任与担当,在解决问题中践行公平与公正。这一切都有赖于班级事务的阳光操作,同时,在解决问题中,他们还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宽容与接纳,这些都是重要的阳光品格因子,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适宜其健康成长的沃土,而班级生活就是培育学生这些品格的土壤。

三、人人参与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阳光因其七彩而让世界以变得多姿多彩,阳光班级也需要以多彩的活动带给学生以丰富的体验。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个人特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学会以阳光的心态与人相处,学会合作与分享。为此,学校重视活动的德育功能,通过开发系列活动课程,倡导组建社团,鼓励班级创新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体验班级生活,学会分享与合作。

践行活动课程。学校在李庆明校长的倡导下,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课程。如今,每学期一次的主题大单元活动已成常规,渐显特色;结合主题大单元活动,在社区内组织的诸如阅读推广、社团展示和文化义演等社区活动也赢得广泛好评。学校还制定了社区服务活动目标体系,向每名学生印发了社区服务活动档案袋。每次活动都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和流程安排。学生自发的义工组织不断壮大,公益活动涉及交通协管、扶贫助弱、阅读推广等,足迹遍及家庭、社区、校园,乃至边远贫困地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精神已在广大师生乃至家长心中深深扎根。

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倡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组建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家校教育协商委员会为依托,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聘请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参与策划活动。各班积极响应,集体讨论社团主题,设计社团活动,相继成立了公益类、环保类、文化类、阅读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还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和技能。

品格范文第6篇

涉嫌消极比赛的8名羽毛球女双选手被取消继续参加伦敦奥运会比赛资格,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于洋和王晓理,四名韩国选手及两名印尼选手。

中国羽毛球队为了算计最后的金牌,不顾现场球迷的不满,一意孤行,最终自酿苦酒、自食苦果,让人痛惜不已。

中国女排在2002年世锦赛上为选择对手而故意输球,遭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严厉批评,代表团团长和主教练也发出“致歉公开信”。但是不服的人相信也不在少数。中国体育界长期存在着一种“金牌至上”、“合理利用规则无可非议”的思潮,也得到了一些人的附和。

“合理利用规则”,从字面上看并没有错,像举重选手称体重前减体重、称体重后适当增重,就属于“合理利用规则”。但其前提是遵守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和人们的认知底线。虽然奥运会从迈入市场化、职业化以后,就有一种“奥林匹克已死”的哀叹,但越这样我们就越应该细心呵护奥林匹克精神,自觉捍卫最起码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

在卖门票尤其是门票卖得还不便宜的奥运会上,“争输”比赛可以说是一种商业欺诈。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含毒食品,没有影迷愿意进影院看垃圾电影,同样球迷们买票看球,希望看到的是货真价实的高水平对抗,而绝对不是松松垮垮的假球、默契球和争输球。球迷的花费与他们得到的“商品价值”严重不符,他们是“被骗”看赛,这不是商业欺诈又是什么?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韩国、印尼选手的行为已经不是“合理利用规则”,而是公然违背了各国普遍实行的市场法则。

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引领下,结果决定一切,过程则无关紧要,为了金牌可以不计成本、不择手段、不管影响。金牌就是话语权,金牌就是遮羞布,自以为拿了金牌,就可以让天下人闭嘴!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国内颇有市场。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规则饱受质疑,被认为是诱发此次消极比赛的起因,世界羽联必须反思和整改。但这不能成为我们自我开脱的理由。在奥运圣火的映照下,中国体育人应该坚守信仰,分清是非,恪守底线。

金牌背后,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品格更加重要!

后续

品格范文第7篇

一、注重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的建设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又表达着学校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环境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一位师生。我校的环境文化建设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走进校园,巍然厚重的校门东侧,“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会映入眼帘,彰显出我校的教育原则。综合楼前主干道两边花坛的绿化图案为“托起明天的太阳”,象征着老师们用勤劳的双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五棵小树、五个花团,寓意五育并举,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沃土上,同学们如小树般茁壮成长,学校教育如花团般锦簇芬芳。更值得一提的是分散于校园各处的“成长树”,他们伴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茁壮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学生的成长,更彰显了我校“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育人宗旨。

我们把对学生的品格教育融入学校的文化空间,引领师生用双手描绘出校园“文化长廊”这一独特人文景观。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校品格教育的五大主题为主要内容,定期办好文化长廊。三号教学楼的文化长廊以“感恩”为主题,以“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教师、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分楼层展示,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名人小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师生书法、绘画、摄影、征文等作品,使文化长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楼的大门玻璃上,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醒目可见。学校宣传栏内展示着小明星的先进事迹,上下楼梯墙上挂有学生优秀作品、安全小卫士、一些安全警示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粘贴了图文并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班风、班训、班级口号、光荣榜等。学校还配备了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探究室、微机室等,完善的设施配备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开发校本课程

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检讨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事实上,目前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第一,在德育目标上,具有明显趋高特点,无论幼儿园还是高中,很少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将德育目标化作具体的、富有针对性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要求。第二,在德育方式上,往往过于重视“我说你听,我授你受”的说教方式,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炼。第三,在德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以及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有时甚至不自觉地将学校和教师置于与学生和整个环境对立的位置。

为了真正将品格要求内化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结合学情、校情,开发了品格教育校本课程――《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系列丛书,校本课程共6册,分为“感恩篇、习惯养成篇、诚信篇、责任篇、奉献篇、实践活动篇”。该校本课程是在品格教育方面设计的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论”和柯柏格的“道德发展论”。《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校本课程倡导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它通过体验、辨识、激励、纠正、实践、反思等过程,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思改结合;并通过系列拓展活动,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在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偏失上是个有益的尝试。

在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按照“因材施教、横向联合、全员参与”的原则,既单独开设品格教育课程(每周一课时),又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德育,力求将品格教育做深做细。三月初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日活动;植树节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九月开展念师恩活动;十月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等等。在此基础上,我校坚持以“生活即教育”为引领,将课程资源不断扩展,依托当地有力的企业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为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拓宽教育渠道,从社会资源中选择了敬老院、烟台民兴玻璃厂、烟台舒驰客车厂、军用飞机场、民兵训练基地等作为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开阔视野。

三、实施多元评价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心理根源。我校在评价上尝试了如下做法:

1.设立“阳光教育――泰邦助学基金”

学校在泰邦地产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10万元的“阳光教育――泰邦助学金”,专门用于对每学年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校用这笔资金对优秀学生和学校在“品格教育系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诚信之星”“奉献之星”“感恩之星”“文明之星”“责任之星”“阳光少年”进行了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学生向更好、更优的自己发展。

2.建立班级荣誉栏

学校按《开发区中心中学学生一日常规》的相关要求每日进行检查监督,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表彰,对表现好的班级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集中表彰,每个班级将获得的荣誉统一贴在班级荣誉栏内,而各年级中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本月“流动红旗”,设立“我的班级我骄傲”栏目,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3.形成“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学生成长档案

学校制定了《开发区中学“阳光少年”激励性评价方案》,变传统的成绩报告单为“我的足迹――四年影响一生”月综合评价制度。评价内容为学生在“感恩”、“责任”“诚信”“习惯”“奉献”“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根据评价结果,学校通过表彰大会、喜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积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品格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果,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不断地得以丰富、提高和完善,学校的育人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得到了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疑惑,如:如何分年级、分层次来安排教育内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品格教育;家长如何在品格教育中达到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学习、交流和探索。

品格范文第8篇

绘画是一种修行

王占武属于对绘画比较有天赋的那类人。从小就喜欢捏泥人、制作玩具等,看到小人书里的漫画人物,也喜欢将其模仿着画下来。上高中时,他加入了学校的美术组,便经常跟着老师一起画画。据王占武回忆,那时画画就是兴趣,根本不知道凭这个特长还能上艺术系。而且当时画画还得半遮半掩,因为怕父母说不务正业。考大学时,由于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1983年王占武被山西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录取。用王占武的话说,就像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找到了圣地一样,从此开始了系统地学习油画。

大学毕业后,王占武在大同日报社做美术编辑,工作虽与油画不沾边,但也算与艺术有缘。王占武认为,一支画笔,不仅仅代表一种技艺或是一种行当,更是代表着一种生活品质和精神素养。他总在业余时间画素描、画国画,他认为画油画应该有很好的国画功底。

真正的艺术家对绘画是虔诚的。王占武是属学院派的画家,但毕业后他一直重视素描、速写和写生的基本功练习,钻研色彩、色调的运用技巧, 并培养自己艺术构思和落实在画面上的构图能力。绘画对王占武来说,是一种探索,亦是一种修行。

黄土地,最好的素材

学院派的油画家,大多受俄罗斯画派的影响。喜欢画一些反映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和美丽的大自然的油画。多年来,由于职业的关系,王占武经常到乡村采风,他发现,家乡黄土地的地形、地貌特色十分厚重,那是一种与颜料相匹配的色系。而村落里满面沧桑的马夫,田地里饱经风霜的农妇……这些最底层的人与黄土地紧紧相连。他们勤劳善良、踏实沉稳,都是最好的油画素材。

在王占武眼里,晋北的田野、屋舍、山峦也都是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晋北人民在生存困境中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刚强与乐观,这些人和物也是他着彩最多的。王占武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将晋北乡村的山水、人物之美加以捕捉、凝固,呈现在世人面前。

王占武是一个安静、低调而又真性情的画家。再看他的油画,弥漫着一种令人眩目的光感,明快响亮,不燥不俗。王占武说,自己十分注重自然对象和绘画材料的提炼与互融,并致力于找寻两者之间的和谐性,这样可增强绘画对象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王占武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倾注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并且也十分注重传统的艺趣,把绘画技法与自己的精神感受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他笔下的油画人物,大都以心理情感为基础,反映人物真实的精神层面。

王占武的画室里摆放着那幅刚刚参加完全省美展的《塞上春雷》。画面中是三个扛着锄头归家的农妇,她们形态神情各异,每个人头上头巾的系法也各不相同,他们便是晋北农村妇女形象的代表。从画作中三人的面部表情、服饰着装上可解读出每个人的生存背景,这样的画面就是鲜活的晋北人生活。王占武的作品中有不少聚焦农村人家生活题材的内容。

欣赏过王占武画作的画家评价说,他的作品中蕴含着雄浑朴厚,弥散着健拔爽迈的气势,表现出真诚的力量,折射出最为吸引人的一面,有一种传统文化审美浸透在其中。这是在岁月中沉淀出的自我风格的确立。

王占武说自己是幸运的,可以在无压力的状态中创作。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也为他的画作融入了内在的感染力。王占武说自己作画大都是在心灵激荡、情绪抑郁或情感奔放的那一刻所作,其作品大都是在灵感来临之际,迅速地将最新鲜的思想和感觉固定于画布之上。那种感觉有书法家书写狂草时的奔放。

绘画的品格

王占武认为,中国的油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更为婉约、优美、和矜持。中国的绘画品格,就是如何追求具有中国文化性和意味的品格。

采访中,王占武谈论更多的不是如何作画,而是如何做人。他认为,在艺术层次而言,人品的高下是决定其创作格调高下的关键。正如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传统画讲究的“笔墨随性”、“气韵生动”,是与艺术家的人品修养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