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行下效

上行下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上行下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行下效范文第1篇

上行下效

1、释义: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2、例句: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行之有效

1、释义: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上行下效范文第2篇

1、花朝节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2、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3、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来源:文章屋网 )

上行下效范文第3篇

Chen Yan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e矩之道”是儒家重要典籍《大学》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被儒家学者视为治国平天下的要道,包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深刻的生存智慧。研究和探讨儒家的e矩之道思想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而且可为我们建立适合现时代的价值观念提供有益的营养和启示。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Confucian old scriptures―the Great Learning, Moral Rule Measurement is always regarded as the main drag of ruling the country and pacifying the land, and it embodies rich internal value and profound living wisdom. The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Confucian moral rule measurement can not only favor developing the Chinese People'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ivility, but also provide us with beneficial nutrition and enlightenment to build modern values.

关键词: e矩之道 和谐 君子 恕道 安人

Key words: Moral Rule Measurement; Harmony; Man of Noble Character; the Principle of Forgiveness,settle people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310-02

0引言

《大学》的“e矩之道”是原始儒家关于人际行为的重要规范,是儒家学者践仁的基本行为原则,它所包含价值理念和生存智慧,特别是其中蕴涵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思想,曾有效地维系我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

1何谓e矩

《大学》言:“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e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 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e矩之道。”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之上之人老其老、长其长、恤其孤、而使民有所感发、而兴起孝、弟不背之心。二是说如不欲来自上下、前后、左右之人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上、后前、右左之心,而不敢以此无礼使之。简言之,即我不欲人之施于我者,亦不施之他人。这就是e矩之道提出的最早含义,也就是君子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上行下效”和”推己及人“。儒家的这一思想得到后儒们的进一步阐发,逐渐成为儒学弟子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高理想的重要原则,特别是南宋硕儒朱熹,他不仅从文字训诂的角度给出e矩定义,而且指出e矩之道是治国平天下的要道。朱熹指出“e矩之道”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把握自身的行为。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他根据前人的训诂,注云:“e,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认为世间之事存在着一定的规度(“矩”),每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规度(“e矩”),才能被普遍接受。所以他要求“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太平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2e矩之道的价值意蕴

儒家e矩之道思想内涵简单朴素,始于脚下,但它的价值意蕴博大精深,渗透于我们今天政治、经济、管理、人际关系等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值得我们从各角度、各个层面去挖掘和研究它,以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2.1 和谐是e矩之道追求的价值理想和谐一直是儒家学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目标,《大学》更是把这一理想目标作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关怀,而e矩之道是儒家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和终极关怀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遵循的行为原则。(《礼记・大学》)就开宗明义、一针见血地指出儒家实行e矩之道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和谐局面。朱熹更是强调实行e矩之道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使吾之身一处乎此,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际。各得其分。不相侵越。而各就其中校其所占之地,则广狭长短又皆平均如一。截然方正,而无有余不足之处”,“天地之间将无一物不得其所”,“皆得以自尽其心而无不均之叹矣”。(朱熹《四书或问》197册,43页)也就是说实施e矩之道,就是为了使天下如不均之叹,人人各得其所,物物各得其分,天下祥和太平,没有不满与纷争。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朱熹不仅看到了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且看到了经济不均、贫富分化是个体乃至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因此,朱熹特别强调当政者要与民同利“常存厚民之心而推与共之”,从而实现天下“邦本厚则邦宁而君安”的和谐。这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思想意识形态又受到封建等级思想及其严重制约的南宋时期,有这种清醒的意识却属难能可贵。

2.2 君子是e矩之道实现的价值主体“君子”最早是专指社会上居高位的人。后来,孔子等人给“君子”作了新的诠释和注解,“君子”逐渐失去了身份地位的概念,而取得了道德品质的内涵。君子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儒家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目的就是要在社会建立一种和谐友爱的道德秩序,与规则设定和权力约束不同,道德秩序是精神上、心里上的一种自律。儒家认为,社会呈现出从个人向家庭、家族、社会、国家、人类社群一直到整个自然扩展的同心圆结构,这样,“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对社会模式的建构显然非常重要。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完全宗教意义上的人格神,而是产生了充满道德理想和自律精神的君子理想人格,道德完善、仁者爱人、心胸坦荡、刚毅进取的君子理想人格在不同层次上成为人们追慕的道德典范和人格楷模,对社会和谐起范导性作用。因此,在儒家看来,只有君子才能担当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才有“仁爱之心”,才会“仁民而爱物”,才会矢志不渝推行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和谐景象。e矩之道就是强调君子、在上位者的这种师范表率作用,通过上行下效实现天下和谐的终极目标。儒家认为,君子上行下效、师范表率作用对社会和谐至少起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君子品质优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第二,君子成为人们追慕的道德典范,对社会风尚起着范导性作用;第三,君子注重公平正义、合作互助、协调和解、诚实守信等外在的行为规范,充满道德伦理与自律精神,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建立, 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从儒家学说的整体体系来看,它对君子社会作用的强调未脱出圣贤史观的范围,但它对君子社会作用的重视以及对君子承担社会价值的期许,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3 恕道是e矩之道实现的价值方式儒家e矩之道还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思维方式“恕道”。“恕”在儒家学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因此所谓“恕”就是推己及人,拿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中的e矩之道就是对孔子恕道的进一步阐发与解释,如《礼记・大学》云“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e矩之道。”,讲的就是主体通过类比推理对上下四方作用于我的情感体验或道德体验进行反思,从而度其合矩与否,决定主体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其正者行之,其谬者察之,用朱熹的话说就是“只是自家心里暗度那个长那个短”,朱熹更是强调e矩之道推己及人思想的重大价值,并把它发挥到君子处理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他说:“人莫不有在我之上者,莫不有在我之下者。如亲在我之上,子孙在我之下。我欲子孙孝于我,而我却不能孝于亲;我欲亲慈于我,而我却不能慈于子孙,便是一畔长,一畔短,不是矩。”(朱熹《朱子语类》)365页)这就从“家”角度论述如何“e矩”。那么就一个国家的政治而言,该如何去e矩呢?朱熹解释说:“所谓e矩者,如以诸侯言之,上有天子,下有大夫。天子扰我,使我不得行其孝弟,我亦当察此,不可有以扰其大夫,使大夫不得行其孝弟。”(朱熹《朱子语类》)363页)另外,朱熹还从经济思想的角度论述e矩之道的推己及人思想。如:他指出“财者人之所同好也,而我欲专其利,则民有不得其所好者矣。大抵有国有家所以生起祸乱,” (朱熹《朱子语类》)368页)并提醒当政者要发扬儒家“e矩之道”思想“常存厚民之心而推与共之”。

2.4 “安人”是e矩之道实现的价值尺度所谓“安人”,从形而下的层面上讲,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组织的人都能达到各得其所,各有所安,亦即使百姓们都能够安定的生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社会位置。儒家“安人”的思想在儒家许多重要典籍中均可见到。如:《尚书・皋陶谟》中就提出:“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中,孔子明确把“安人”“安百姓”作为君子修身的终极关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在孔子看来“安人”这种能力和品质是非常深奥的,就是尧舜这样的大贤都尚有迷惘的时候。(《论语・宪问》)不但如此,孔子本人也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作为自己修身的终极目的。儒家的“安人”思想在e矩之道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如朱熹在《四书或问》中对e矩之道内涵进行阐发曰“使吾之身一处乎此,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际。各得其分。不相侵越。而各就其中校其所占之地,则广狭长短又皆平均如一,截然方正,而无有余不足之处”,“天地之间将无一物不得其所”,“皆得以自尽其心而无不均之叹矣”,就是讲的“安人”的思想,就是要使人人各得其所,物物各得其分。

儒家“安人”思想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化人”,在儒家看来,品德高尚的君子不但“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还“可以与天地参矣”。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礼记・大学》就是对君子德润万物、济世安民人格的赞美。儒家e矩之道正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道德情怀以及济世安民的师范表率作用。君子不但要“修己”更要“立人”、“达人”。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去感化人、影响人,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化育万物”、“与天地参”,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历史弘愿。

总之,《大学》的e矩之道是古代先哲留给我们的宝贵价值智慧,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不失其灿烂的光辉。我们可以本着辩证扬弃的原则,通过合理化吸收和改造,使其以新的时代内容和精神风貌服务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让古人先贤的智慧重新焕发出时代生机。

参考文献:

[1]论语[M].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

[2]礼记注疏[M].四库全书本.

[3]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上行下效范文第4篇

中央巡视组明确“四重点”将把巡视工作引向深入

3月31日,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志着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已全部进驻到位。(4月2日 第一财经日报)

这次巡视组明确提出巡视时将从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是否存在“”突出问题,是否存在对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阳奉阴违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四重点”入手。可以肯定,这种有目标且重点突出的巡视必将把巡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什么会把巡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呢?笔者认为,其一,随着巡视工作的常态化和方式的多样化,巡视工作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心里,每当巡视组出发或晒巡视成果时,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事件。这次明确提出四个方面的重点,让老百姓反映问题有针对性,从而使巡视组巡视时也易出成果。其二,明确四个重点巡视内容,让巡视目的性更强。巡视组开展巡视工作时才能抓住重点,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真问题。否则,面对群众反映的各种线索,巡视组将变成抓不住重点,收不到成效。其三,这种明确重点的巡视,还可以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各地方组建的巡视组也可以围绕中央对中央巡视组的工作要求,拿出自己的巡视计划和方案,最终形成巡视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成效的良好局面。

当然,这次巡视工作才刚刚开始,虽然明确了“四重点”,到底成效如何,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从各巡视组交出的答卷中找到答案。不管结局最终怎么样,但这样的巡视必然会推动巡视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上行下效范文第5篇

大家好,我本次党课的内容和企业管理有关。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宏观的一个概念,不同的企业,不同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类别在管理上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但是在管理上也都有一些共性,那么企业管理应该从哪里作为切入点呢?大家应该都可以说出一个企业应该有公司管理制度和办事流程上作为切入点。那么制度和和流程都有了,我们公司也有制度和流程,及时按照制度和流程去做就可以管理好企业提高效率达到成果吗?显然这是不一定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的课题就是,更好的去完成公司的制度和工作流程,应该从执行力和细节量化上作为加强管理的切入点。

首先说一下执行力和细节量化的概念。

什么是执行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简单地讲执行力就是将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这个结果就是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果执行力不好,结果和目标就会产生偏差。因此,执行力是从決策开始到事情的结果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环。

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执行体系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不把每个过程进行细节量化,则一切执行都仅仅是浮于表面,成为“表面化”的管理。既然要对一个决策进行执行,那么每一个制度、流程都要规范化,每一个战术和标准都要细节量化。那么,什么叫细节量化呢?细节量化就是每一个动作,步骤,做法都有标准步骤并严格要求,而且越详细越好。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工作流程是企业效率的体现,而速度和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执行力和细节量化的原因

企业执行力较弱的原因往往就是有了想法没有行动,有了行动看不到预期的结果。或者和预期的结果有偏差。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发现事情处理,一线经办的员工,在执行中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内心想法区处理公司或上级的决策,虽然在行动上有不俗的表现,结果上却不尽人意。执行力是全员的事情,团队成员要有协作精神。一般来说,没有执行力和细节量化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员工不会去坚持公司制定的标准。

2、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不严谨,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也不觉得很重要,感觉无所谓,差不多就行

3、制度和流程本身不合理。制度是为了做事规范,流程不仅仅是规范,还应该是做事最优化的办法。

4、缺乏将工作分解和汇总的好方法,不会在自己范围内处理自己的可题。

5、执行中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的方法。正因为这样,使得执行员工觉得效率很无所谓。

6.会议中和培训中的浪费,会议和培训中讲一些太空虚的话。企业培训和工作会议要求不能像学校里做学术,而是要做到实用和效率。

7、缺乏形成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

既然找出了原因,自然就有相应的对策。很多人解决间题都不对问题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导致问题没根本解决,其实一个良好的处理事情态度和习惯很重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执行力和细节量化:

1、提升个人执行力和细节量化。计划要详细,做事要规范,细节是追求完美,而非琐碎。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另外,执行要从领导做起,上行下效,在职责量化中你能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在目标量化中你能知道自己应向哪个方向走,在执行细化中你能知道自己应怎样走。

2、提升组织执行力和细节量化。科学的程序是执行力的保障,制度和流程做到标准、详细、明确、优化。执行要做到规范、自觉、严格、认真。将岗位职责细节量化,使“人”“事合一、岗适其人,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管理部门要职责量化、目标量化、执行细化,制定的战术和战略不可以空泛、抽象、表面、虚无,每一个流程都要规范化,每一个战术和指导纲领都要量化,这样下面的工作人员オ会有所依据。光是一个理想、口号,别人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什么,也做不出什么战术,想不出什么战略,就没有什么真正切切实实的战术可以配合。所以,不管是一个大的框架,还是小的战术,应尽量把它的细节量化,把每个细节规范得很清楚,以便别人容易参考、遵守、依据,最重要的是能产生效果。

实践总结

比如公司决定做一个业务,目标是做出符合客户需求标准的产品。如果你按质按量完成务了,说明你执行力好。具体该怎么样去执行呢,显然做一个业务或者一个项目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并不是一下子能好的。项目目标这时就需要量化成一系列阶段小目标,小目标要量化在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和每一个过程里,再对每一个小目标要严格执行。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先计划后做事,严格按计划做事。简单的项目进度太笼统了,只能进行一个阶段性检查,对实际工作并没多大指导意义。每一个小目标要有详细的、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流程。比如:做事要明确到某个人,而不是某个部门;比如开会通知要详细到至少提前5分钟进场,会议主要议题,会议绝对不能超过45分钟等等;事情的处理结果要有严格明确的标准,这些都不能通过大概,差不多之类的模糊词来描述。每一个细节要标准化并严格要求,员工严格按流程和制度去做,流程和制度要保证让员工看得懂,听的明白知道怎么去做。这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所以很多公司也不能怪员工不去好好地执行,是流程和制度没细化到怎么去执行。有些公司是细化了,却没做到上行下效和严格要求。所以说,属下的悲哀通常是领导造成的,领导的悲哀通常是公司制度造成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别的管理上,这些道理是相同的.

上行下效范文第6篇

《清宫里的那些事儿》

冯伯群 屈春海主编

华文出版社2010.1

定价:39.80元

《清宫里的那些事儿》是一本取材于清宫档案的历史故事集,文章作者皆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书中的内容源自尘封百年的原始档案,与历史的真实最为接近。

皇帝不重师道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衣着光鲜的乾清门侍卫,在胤祉等皇子们的监督之下,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臣掀翻在地,抡起竹板,左右开弓,施以名为“杖笞”的刑罚。

这位受刑的老臣,名徐元梦,正白旗满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学养深厚,且精通满、蒙、汉文,为一代名儒,是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的师傅,围观的皇子们则都是他的学生。而这幕丑剧的导演者竟是一向崇尚儒学,深知师道尊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重要地位的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第六次南巡途中,御舟停泊在临清州堂邑县。康熙令随行的3个小皇子读书,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却发现他们书念得不清晰且非常生疏,康熙非常生气,在胤祉等在京的皇子、皇孙发来的满文请安折上朱批,将徐元梦革职,并下令要当着全体阿哥的面,杖笞三十大板。

康熙自己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皇子们最早从4岁起,就要接受教育,年满6岁就要到懋勤殿(或畅春园之无逸殿)正式入学了。但是康熙教子最大的失误,是重教而不尊师,忽视了对皇子们道德品格的培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之士,能被皇帝钦点为太子的师傅,自是荣耀无比,且一旦太子继位,作为太子之师,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但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他们的预料。

三位师傅第一天上课,就遭到康熙的羞辱。没等师傅开口,康熙却当着太子的面考问汤斌、耿介书经中的典故,又叫他们背诗,二人典故答不出来,诗又背不全,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颜面扫地。

在康熙眼里,这些师傅不过是自己的奴仆,根本无须顾忌他们的尊严。所以,上行下效,太子胤也没把师傅放在眼里。每日上课前,老师要先给自己的学生下跪,行君臣之礼。上课的过程之中,老师每当要与学生说话时,都必须先下跪。学生背书时,老师要一直跪着,学生背诵完毕,老师方可起来。

上课时年轻的太子坐着读书习字,年迈的师傅们则从清晨到黄昏,每天十几个小时,只能在书房东侧站立。作为太子,胤完全可以让师父们坐下授课,即使贵为皇帝的康熙,在听大臣奏事时,都要赐之以座位,让他们坐下来说。而胤对师傅的站立却视而不见。进入夏日,暑热难当,师傅们体力不支,几乎站不住了,这位太子也确实曾开恩命师傅小坐,但不过偶尔为之,绝大多数时间,师傅们只能站着,即使精疲力竭,也不得不强撑硬挺。

精神上的压力,人格上的羞辱,体力上的透支,使得师傅们难以承受,讲课的第三天早上,胤练字时,一旁站立的耿介突然晕倒,摔在地上。康熙闻知,对胤毫无尊师意识的行为没有一丝的指责,相反却申饬这些师傅们说,历来讲书,师傅都是坐着,我把皇太子托付给你们,应坐应立,你们应该自己说话,你们不说,我怎么知道。接着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是我不发话,太子岂敢自作主张。如此,倒弄得师傅们一身不是。耿只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说道:臣等学识疏浅,不敢担当辅导重任,所以是臣等自行侍立。如此一来,是站是立,不了了之。

此后,又坚持了两天,汤斌等人先后病倒。加之其他原因,随后,汤斌受到降级处分,耿介干脆被革职。

这些不能不深深地刺激了皇子们幼小的心灵。震惊与恐惧过后,皇子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今后学习的压力,也让他们在被眼前残酷的事实证明了师生之间身份地位的巨大悬殊之后,把人性中不可缺少的亲情和友情抛到了一边,把人性中不应存在的残忍和冷酷注入了自己的性情与品格之中。而最终更加痛苦地品味到皇子们无情涩果的正是极大地忽视了对皇子品德教育的康熙皇帝本人。

皇子不讲亲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行至今河北隆化的博洛河屯时,康熙突然发起了高烧,此时大战在即,康熙心烦意乱之中思念起自己的儿子,命皇太子胤、皇三子胤祉前来看视。不料面对疾病缠身,面容憔悴的父皇,胤竟满不在乎,既无伤心忧戚之色,又无关切问候之语。康熙算是领教了这个冷漠的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意”,一怒之下,把他撵回了京城。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令胤留京处理政务。重任在肩,胤却不以为然,才干本属平庸,办事又不勤奋,却骄纵蛮横,交接肖小,为所欲为,以致政务壅积,待康熙回銮,面对的竟是一堆烂摊子。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仍然让胤留守京城,主持大计。太子胤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根本没把康熙的话放在心上。康熙回京后处置了胤身边的小人,后来又严厉处理了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太子死党索额图一伙。但利令智昏的胤不仅毫不警醒,反而变本加厉,其疯狂暴戾更甚于前,对身边的大臣、官员、士兵,稍不顺眼,动不动就用鞭子抽,用板子打。就是诸王、贝勒也不在话下,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都曾遭他任意凌辱殴打。

更有甚者,胤连康熙也不放在眼里,竟敢公然顶撞自己的皇帝父亲。那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康熙带同皇子们赴围场打猎,行至途中,皇十八子胤悬病情恶化,康熙忧心忡忡,坐立不安。而胤甸面对就要死去的弟弟,竟然无动于衷。如此绝情,康熙自然非常不满,加以斥责。不料,胤竟“忿然发怒”,冲着康熙咆哮起来,而且发疯般地抽打起身边随行的大臣、侍卫。用民间的话来讲,这个不可救药的胤,简直是浑到家了。

无父无君的胤,最出格的举动发生在去行围的路上。每到夜晚,这个家伙就偷偷地潜至康熙居住的帐篷跟前,把布幔掀开一条小缝,向里窥视。弄得康熙惊恐不安,提心吊胆,昼夜不宁,不知道这个儿子什么时候会下毒手害死他。最后不得不下令废掉了太子。

太子被废黜,对康熙的身心是极大的刺激和伤害,颁发谕旨之时,康熙便痛苦地哭倒在地上,此后一连六天,康熙都涕泣不已,寝食难安。半年以后太子复立,康熙倾注心血,百般训诫,但胤恶习难除,故态复萌,性情凶残,行事乖张,又一次被废黜。康熙教子可谓心机用尽,但太子胤竟如此不成器,非但不成器,还几乎反目成了仇家。

康熙第二次废黜太子后曾气愤地斥责胤“举动乖张”,说他居然背对着自己,用手直指着他的师傅徐元梦破口大骂,骂徐元梦似乎还不解气,竟然骂起徐元梦的父母来了,骂得性起,又将师傅推到河里,接着又从河里揪了出来,继续殴打。

亲眼目睹了胤当着自己的面,对师傅大打出手的劣行,康熙也气愤地斥责胤“举动乖张”。但他似乎忘了,正是他自己曾经当着皇子们的面,考问、羞辱、杖笞他们的师傅,直至革职、抄家、发配师傅的父母,就是在下江南的路上,还传旨回京,令皇子们指挥、监督着自己的师傅受刑。

上行下效,康熙对皇子师傅们人格的蔑视,造成了皇子品格中亲情友情的极大缺失,所以,要追究胤养成这种恶劣品性的根源,正是康熙皇帝自己。

皇子中不讲亲情友情的不止太子胤一个。雍正继位,对同胞兄弟的迫害,更是绝情。从与他同父异母的三哥胤祉到与他同父同母的十四弟胤,11个兄弟中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共四人被他下令幽禁,其中老八、老九在幽禁中丢了性命。

上行下效范文第7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在以往谈心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动的心理测试和游戏,通过这些轻松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帮教对象能够自然的敞开心门,流畅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项目组人员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他们的心理状态,对症施解,以适当的切入点进入他们心里,引导他们走向人生正轨。可喜的是,帮教对象能够主动把心理测试带回监房,向狱友传达测试内容以及意义,说明项目组增加的这一环节是成功的。

2、授人以渔,书籍供给。帮教对象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外面的世界飞跃发展,很多在岗人员为适应工作尚需进修学习,这些帮教对象过于浅薄的文化知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必须开动机器,用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不使他们脱离社会。根据帮教对象的各自需求,在不违背监狱规定的前提下,项目组带去了各类书籍,投其所好,助其提高。

3、亲情关爱,温暖如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每个传统节日里,更多的人渴望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感受家的温馨,帮教对象也不例外。有的人已经在狱中度过了好几个年头,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渴望不可及的概念;有的人从入狱到现在没有和亲人见过一次面,思家念家的焦灼可想而知。5月28日端午节,项目组带着水果和粽子来到监狱,帮教对象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一位帮教对象还手工编织了红手链赠送给项目组的老大姐,这个场景深深令人感动。

二、工作中的不足及下半年安排

1、项目组每个月与帮教对象会面一次,间隔时间有点长,之前交流沟通的融洽气氛需要有短暂时间衔接起来,每次会面2个多小时,真正心与心沟通的时间被分解的更少。

2、纸上谈兵不等同于真正的进步,书籍可以填补帮教对象空虚迷茫的内心,但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他们更需要技术的掌握。项目组计划与帮教对象进一步沟通,详细了解他们需求的技术,请专业人员为他们指导。

上行下效范文第8篇

如此讨巧又让人不解的事在我国好像已经成了传统,从古时至今,这类事一直也没断过。大江南北,为了让领导看一眼,付出如此代价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某穷困乡村,为了迎接领导来参观,改造了二十亩稻田,建造了会议室,添置了新的桌椅,加宽了村中的道路,一共花费二十七万元。领导来时,在稻田边上站了不足三分钟,在会议室里落座不到十分钟,二十七万元就这么不见了。二十七万元,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乡村而言,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只为领导看一眼,竟花去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三年所得!领导走后,农民们个个伤心,都说这次领导参观,是来要咱命的!

某水库开闸放水之际,领导要来剪彩。为了在山坡地上开辟出一块领导讲话的台子,开山搭台子共花去三十三万元。当日领导走上台,只讲了一句话:祝贺某某水库开闸放水,然后就走下台。讲了十个字,每字价值三万三千元,真是金口玉言!

更有甚者,为了某位领导参观山寨,竟然花费百万元,特地修了一条柏油路,让领导的车子通过时不颠簸。

某企业得知省级领导要来企业参观,花费高达八百万元,把道路、车间等翻修一新,绿化美化,仅摆放鲜花就花去四十多万元。

某市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来访,事先将所有参观景点装饰一新,花费高达三千多万元。而上级领导来时,由于时间紧张,每个地方只能看一眼,全为走马观花。群众讲话,领导这次下来,每走一步,脚下都是踩着百元大票哩!

上行下效,不少领导的这种表面文章真是做得太多了。一级看着一级来,每个省市,每个区县,每个乡村几乎都做过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为迎接某位领导的到来,总是不惜花费巨资,而领导就是真的到场,往往也只是看一眼。

因为浪费,人们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水杯。为了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寸资源,很多人尽了力。但“只为领导看一眼”的工程,至今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如今已经形成风气,只要上级领导下来,下属必定就要折腾,就要使劲花钱。目的全是“只为领导看一眼”。

放眼去看,我们的面子工程、马屁工程真是太多了,浪费之惊人,绝对超过国人的想象,绝对属于世界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