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积累,动笔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年级是孩子的作文起步阶段,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首先得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1.乐于表达

从《语文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起步作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雅兴,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带一种水果到校,引导学生通过看、摸、闻、品,透视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实物演示,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将是空前高涨的,虽然他们的收获会有差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搜集信息。有了诸多的感受与体验,学生怎能不乐于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呢!

2.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善于写作就必须善于积累,所谓的“善于写作”就是让学生写得清楚,写得充分,写得实在。这就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2.1 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内容。“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可见,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课文能为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积累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2.2 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会生动起来。

3.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习作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靠历练,而一旦习作习惯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而写日记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构建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让作文生活化。比如:每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活动,参加了一场体育竞赛,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勤于修改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2篇

小学三年级是步入作文训练的关键期,由于刚接触,也由于受年龄影响,学生的阅读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知识面窄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不,每回的作文训练,我都是满怀忧愁。作文本来是五味俱全的东西,如今却成了苍白无味。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是满脸不乐意,无从下手,无话可写,更不用谈什么举一反三。习作的结果就是语言贫乏,内容单调。作文真成了魔,让我们教师学生都为之头疼,可见我们应该去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途径,使学生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克服怕写作文的这个难题。有了这个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观察摸索,发现让学生学会积累是一种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积累是为了表达,表达是为了更好的积累,而更重要是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有话可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日记积累

学生写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只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只有寻找适合他们的路子来。写日记就是一条途径。写日记,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就是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情写下来,事情无论大小、好坏,只要自己觉得有意思,都可以写。因为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只要让学生有兴趣,能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但由于刚接触日记,学生一样也是不知路在何方。所以在写日记的同时,作为教者要给予导航,要提醒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建议学生觉得好,觉得感兴趣的就记下来。可有必要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相信日积月累,学生就可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从而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2 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而在平时看书、看报时,常常能读到一些好词好句或精彩的片断。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可能读过就算了――过目即忘。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采的片断和精练的句子。我还在班级开展好词好句包括名言等的比赛。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从学生的习作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们的习作里不会在翻来覆去的只会那几个用滥了的词儿。因此我坚信广泛阅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

3 课堂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好多的优美篇章,它们就是学生现成的老师。卡斯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我们教者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语言好,好在哪里。其次,要让学生成为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去发现寻找,当然也要让学生学会分类。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3篇

一、低年级重视写话的起步教学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重视低年级写话的起步教学。

1、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

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堂语文课的教学都应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说话内容不限,说话的句数不限,只要上下句连贯,合情合理。在学生练习说话时,老师指导练习说话,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或者教师可利用动画片,或者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说话练习,来逐步提高说话能力。

2、重视低年级写话练习。

在教学一年级时,我在学生一学完拼音后就尝试让学生用拼音写一句话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内容上对学生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是学生愿意告诉老师的就行。同时我还要求家长一起配合检查,对学生的写话进行指导与督促。通过这种方法,我不但成功的巩固了学生的汉语拼音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我规定每周评比一次日记之星。一学期下来,谁累计得的日记之星的次数多,谁就是本班的写作大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同时写话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二年级时,我对学生继续加强写话训练。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在学生的写话要求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话里的音节逐渐减少,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过的词语,简单的比喻、拟人句等修辞手法,并且能分几个自然段,在不知不觉中为三年级学习正规的写作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年级重视作文的正规教学

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正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说出来后再写。我经常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在班内组织课前演讲,培训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加强阅读,积累材料

学生初学写作,语言是匮乏的,这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积累自己的有用素材。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分专题来课外阅读并积累。主题与教材上的专题一致。每学一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属于这个专题的文章,并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前我就让学生阅读名人的故事,并积累其中关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好词好句。学生每天做了摘抄之后,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积累要背熟并且我要检查。通过这样的强制手段,学生都能掌握一些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的好词好句。在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熟悉的一个人”写作时,学生都能用上自己积累的素材,真正做到将别人的东西化作是自己的东西,这即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真是一举两得。

3、重视学生写作的真实体验

作文课一定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过程以及写作的方法,避免学生写作时没有方向,胡编乱造。我曾经听过一节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我喜爱的水果》。在这节课上,老师首先出示一个柚子,告诉同学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观察柚子。老师引导学生用摸、看、尝、闻的方法来逐步观察。观察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像……像……”的比喻句来丰富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这节课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具体的写作过程,使学生明白作文写出的过程及方法。我想通过这节课学生一定掌握了写水果乃至动物植物的方法,短短的一节课,收效巨大。

三、高年级重视作文的提高教学

1、教会学生如何选材,如何谋篇

写文章首先要认真地分析题目,根据文章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不容质疑;二是“选材”这一环节也必须把握好。中心确定了之后,怎样选材,选什么样的材呢?我的观点是:首先,选择材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其次,材料要真实,不能编造;第三,材料要具体,避免说空话,要“言之有物”;第四,材料要典型,有代表性,防止一般化;第五,材料要新鲜,要克服老一套。

作为教师,我们要使学生明确:下笔之前要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思考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布局谋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叙述需要考虑:文章要点是什么,只有抓住要点才能把问题说清楚;文章的叙述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考虑周到,要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分清主次,明确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思考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是从整体着眼来考虑。另外,还要从大到小,考虑文章的细小环节,如开头,过渡,结尾等。只有把问题都周到地考虑好以后,下一步写时才能表达自如。

2、给方法,自己修改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一挥而就,写而不改。作为教师我们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使他们养成写完自己修改的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定向自改。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己修改。

第二,辅助自改。

同学之间,边议边改。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23-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写作”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这里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教师硬逼着去写,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②由浅入深,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切忌人拔高,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从片断作文入手,从创设情境入手,等等。③重视写作评价,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学演戏要模拟,同样,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他说,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深悟道理,逐步掌握技法,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一旦作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下笔如注,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提倡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5篇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只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二、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在参加活动时,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参加。这样,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去观察、去活动、去体验,这样才能获得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能力。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以“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写生活笔记、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中,提高作文水平。训练学生把观察积累的景与物入脑入心,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

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3.积累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于过程中体验情趣。

小学阶段,孩子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爱好。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童年。比如孩提时过家家、下河捉鱼、藏猫猫;课堂上充满乐趣的水果拼盘大赛、智慧猜谜大比拼,这些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不及时记录就将淡成模糊的记忆,当时的情趣就无法再次体验,写作技巧与能力更是无从提高。所以,不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有意义的活动,更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四、积累自信,积累兴趣,使学生写作乐在其中。

1.灵活的习作形式

习作要求只提出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如果学生不想写习作提示的内容,可以另选;甚至有的习作不提供任何范围要求,完全开放,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作文题材灵活,形式不拘,让学生自由表述。

2.适度的习作难度

可以给学生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的习作目标,目标太高易使学生几经折腾丧失兴趣与信心,而目标太低易使学生求知欲下降,滋生上进的惰性。

3.广泛的习作题材

习作练习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作文;入门;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能够从看到说,再从说到写

(一)对学生在看图写话方面加强指导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看图写话的实际水平,在训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指导学生能够非常全面、细致地看图。对图上缺乏的情节与内容,要指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结合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应当遵循从看图到说图再到写图这样的顺序,在学生写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图中的内容做好选择,要有主次之分,详略得当,有条理,确保语句连贯通顺。

(二)对学生加强写片段的训练,做好指导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语的条件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要落实在平时与作文课当中,教师在片段的过渡训练方面要加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出示几个词语、短语或对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一个大西瓜》等,对学生进行写真人真事训练,先说后写,同时要注意保持语句通顺,情节完整,语义连贯,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步提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书信、留言条、请假条等,使学生能够将身边的人与事写下来,利用看图写话等片段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二、利用作文为纲,对学生进行写日记、周记指导

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教师要善于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指导学生将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认真地写下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必定大有益处。

三、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积极作用,逐步丰富学生的写作方法

崔峦是著名的小学语文专家,他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作文课与写作文次数是有限的,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的机会是一定的,因此应当将学生的练笔扩展到阅读课上。应当将练笔的意识贯穿在阅读课中,并且有具体的策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它的主要作用体现为积累、理解、运用。阅读中的“积累”一方面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也包括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一方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包括对文章写法的掌握;阅读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对阅读效果检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应当高度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利用阅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习作训练。所以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阅读材料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对文本中的写作资源充分利用。尤其是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教师应当在阅读课上对相关的写作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总结或概括。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第一自然段对翠鸟的颜色进行了介绍,在这里应当引导学生对作者描写的顺序进行注意,即先对头部进行描写,接下来写背部,再对腹部进行描写。在对翠鸟外形特点进行介绍的时候,要特别引导学生掌握翠鸟之所以能够非常敏捷地捉到鱼,与其身体小巧玲珑,眼睛灵活透亮,嘴又尖又长密切相关。“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爱贴着水面疾飞”,使学生通过这些动作与细节的刻画,加深对翠鸟的了解,掌握文章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依托关系。再以学习《太阳》为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太阳和我们之间大约有1.5亿公里远”“1.5亿到底是什么概念?”教师通过一个十分浅显的事例进行类比:“到想到达太阳那里,假如采取步行的方式,日夜不停地走,大致需要走上三千五百年;如果采用坐飞机的形式,至少要飞上20多年”。采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展开说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

四、在学生作文前做好指导

这是对学生开始动手以前的指导,也是关于三年级写作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的一种训练,对学生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如何写进行重点指导,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展开指导。

(一)进行课外指导

观察是课外指导的重点,作文内容主要写活动、景物、人物、场面等。教师应当大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处于真实的情景中,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观察方法,接着再对观察到的内容展开协作,先口头描述然后动笔,要注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使学生达到边走、边看、边说的目标。

(二)进行课内指导

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是课内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能够确定写作中心,掌握如何选材组材,对构思精心安排,列出写作提纲,最后起草,努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良好习惯。例如《植树》《我的星期天》这样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话说,学生写得都非常不错。

五、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作文自改

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做好指导,使学生能够对作文中存在的毛病做到发现与纠正,在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已经无须再改的情况下,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在作文方面的积极性。

六、教师要对作文进行批阅与讲评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不用‘讲’,简而言之,即‘教’是为了实现不用‘教’。”改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改”是为了实现不用“改”。为了使这一过程尽快实现,点出错误,对文风拨正十分重要。批阅有很多方式,有总批、眉批、面批,也可以这些方式相结合。总批基本都带有明显的鼓励性与综合性,通常会将评语写在篇外,指明文章的优缺点与相关改进办法。眉批主要着眼于词句方面存在的不足,具有鲜明的点拨性、针对性、指导性的特点。面批的对象主要为差生,对作文中的问题指出,确定该如何写、具体写什么。也有板批这种方式,因为小学三年级作文属于初学阶段,篇幅基本很短,所以抄在黑板上,用红笔修改,非常直观。

在对作文进行讲评时,应当对“进步作文”“优秀作文”在全班朗读,或张贴班级作文角,或推荐发表,如此能够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受到显著的鼓舞。

总体来说,小学三年级作文既是对低年级作文的一种延伸与继续,也是为高年级作文向更高层次提高打下的基础,在整个小学作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取得成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把握正确方法,不断坚持终究,才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太忠.怎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作文教学[N].学知报,2011.

[2]黎玉蓉.如何做好作文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善于观察;写作兴趣;激励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学校,学生的视野本来就不宽阔,再加上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知识面狭小,每天见到的只有教科书,再加上学生一天的学习任务较重,不能很好的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受颇深。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尽早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我这几年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起步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是学生从说到写的过渡

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字、词的训练,让学生做听写练习。听写就是用文字记录口语,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开始先听写学过的字、词语、课文,然后听写教师编撰的句子、短文,或书报上的一段话。这方面的训练在一二年级几乎可以天天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摘录优美句子、篇段。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能为说话、写话积累素材。为学生到三年级真正接触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到三年级大脑中已积累一些知识和字、词、句、段。这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见闻、记日记。学生就不会不知该怎样写作文了。

二、让学生善于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我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针对教科书进行教学,结果我在作文中发现学生为应付作文,大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或照抄作文、改头换面,或依赖他人、闭门造车。作文内容素材缺乏、弄虚作假、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不协调,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对作文失去感情和兴趣,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少有当堂成文的习惯,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抄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教师怕教、难教、学生怕写、难写已是不争的事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学生的作文源泉来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才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学习、生活的主人。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整理和收集信息。才能激发他们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把"贴鼻子"等简单游戏搬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玩中体验,边玩边写,思维活跃,作文也很生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四、激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孩子感受到成功

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重视学生自信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从悲观、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写作充满自信,同时还能逐步纠正部分学生心理偏差。我们教师在批阅和评讲中,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角度去进行批阅和讲评。还要多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8篇

马斯洛曾说过:“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究其原因是缺乏自觉的表达愿望、宽泛的表达资源及和谐的表达氛围。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欲望,将口语顺利转化为书面语,使他们快快乐乐地练笔,轻轻松松的习作,从而为三年级、为整个写作教学起好步、开好局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一年级开始通过培养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循序渐进,打破了习作的尴尬,摆脱了习作的窘境,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

一、起于一句话,乐于提笔表达

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已经学会了不少汉字,具备了写话的基础。我在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日记,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日记的兴趣。在家长支持下,为孩子准备了他自己挑选或喜爱的精美的日记本。学生们在欣赏各自的日记本时一个个兴奋不已。在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不能提出过高要求,只要求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这句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写日记并非难事,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由于学生的字词积累少,所以文中错别字、病句肯定会有不少,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面批日记,或将几位同学的日记打到大屏幕上,示范批改,教会学生认识简单的批改符号,并引导学生写完日记可以自己先大声读读改改,可以和同学、爸妈交流等。由于只有一句话,学生觉得是容易达到的要求,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写日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日记的兴趣。日记不再是随意的敷衍,恼人的负累,而是倾诉的需要。

二、留心生活,重在材料积累

学生的日记素材从何而来?每位语文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从小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这是指导学生搜集日记素材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人而言,学生每天要和同学老师,要和父母亲友相处,每天要和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就范围而言,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品质。这些特点和品质都是通过具体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身边景物也是一天一个样,例如我们的城市一天比一天美,道路一天比一天宽,我们的小区一天比一天漂亮。再比如,以前去了将军山,今天去了汤山,山与山既一样又不一样。下次再去,树木花草、所遇游人和所见景物既相同又有所不同。几学期下来,学生就写了不少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班级和校园,家长、自己和同学等内容的日记。

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捕捉观察的契机,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我有意识地开展“看谁更细心”活动:在校园内让学生观察植物发芽的过程;下雨了,带学生听雨、观雨,体会不同季节、不同雨势的不同特点;雪花飞扬的时节,让他们观察飘落的雪花,感受冬天的气息;采集树叶让他们比较形状、颜色和茎络的不同……尽可能多的把握时机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写日记时内容就丰富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其实,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事,学生不仅有了日记的鲜活素材,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生活,时时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无拘无束,真实记录生活

日记让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因为这种形式没有了老师的命题制约,没有了规定的范围局限,没有了统一的格式拘泥。老师鼓励学生关心周围,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学生的“笔下文”即是“世间物,眼中象,心上意”。学生的日记记录了触摸万物生灵、欣赏云淡风轻、拥抱阳光的惬意,记录了一事一物、一人一景的简洁,还记录了泥土的芬芳、花朵的绚丽、落叶的壮美。

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成文,还谱成诗呢!你看——“六一像块巧克力,纯纯的、甜滋滋的,粘着我们的快乐。六一是块鲜奶蛋糕,不用上课、没有作业,空气里甜甜香香。我们舞蹈着、歌唱着,歌声在校园里回荡,笑声在我们耳边萦绕。啊!这快乐的日子,我有个愿望,天天都是六一,天天充满欢乐!”这就是学生的日记,读来令人感动稚嫩的诗句配着图画,真切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