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病句修改

语文病句修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病句修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修改病句; 注意方面

什么是病句?顾名思义,就是不符合现代汉语句子的结构规则和组合习惯。

新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因,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常以选择题和辨析并修改两种题型出现。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中考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方面的语病。

1 病因与例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嗦、语序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用词不当、句子杂糅、关联词不当等。

1.1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就是句子不完整,常见的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中心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等,使句子不完整。

例句:

(1)经过这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主语残缺)

修改:删去“经过”或“对”,因介词滥用而造成主语残缺。

(2)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乡音。(谓语残缺)

修改:在“那熟悉的乡音”前面补上谓语动词“听到”。

(3)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宾语残缺)

修改:在“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后面,补上宾语中心语“的精神”。

(4)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定语残缺)

修改:在“劳动”前面补上“艰苦的”。

(5)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和农作物栽培等课程,使数学直接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修改:在“开设”前面补上“分别”。

1.2 搭配不当。搭配不当就是词语与词语间搭配不当,常见的搭配不当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句:

(1)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主谓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水稻”后面的“生产”。

(2)为了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与提高科学技术。(动宾搭配不当)

修改:在“科学技术”后面补上“水平”。

(3)她的家乡是湖北省黄冈市人。(主语和宾语意义上的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人”。

(4)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定语与宾语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聪明”。

(5)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补语“周全”换“周到”。

(6)学习成绩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修改:删去“是否”,加“的”。

(7)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非常渺茫。(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修改:删去“没有”。

1.3 重复嗦。 重复嗦就是成分累赘,避免重复嗦,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这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常见的语病有:同一句内的字面重复,同一句内的词义重复,堆砌成语等。

例句:

(1)课业负担和娱乐负担造成用眼过度,影响危害了视力健康。

修改:删去“影响”。

(2)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修改:删去“的局面”。

1.4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有:词序不当和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句:

(1)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词序不当)

修改:领导、老师和学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2)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修改: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3)我们要及时的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修改:“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互换。

(4)对我来说,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一种教训。(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修改:“一种”与“深刻”位置互换。

注意:定语中数量词组应该放在形容词的前面。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前面,才不致于发生歧义。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修改:将“任意”与“被帝国主义列强”位置调换。

1.5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常见的语病有:自相矛盾、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否定不当等。

前后矛盾就是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

(1)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自相矛盾)

修改:在“没有”前面补上“其他国家所”。

(2)老王师傅自己生活很节约,可是看到厂里有些学徒工衣服单薄,就买了一件新绒衣送给他。(自相矛盾)

修改:把“有些”换成“一位”。

(3)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自相矛盾)

修改:删去“一定”。

(4)我将要在这所全市闻名的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自相矛盾)

修改:删去“了”。

(5)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分类不当)

修改:把“棉花”删去。

(6)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否定不当)

修改:删去第二个“不”。

1.6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就是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使人误导。

表意不明常见的语病有:歧义和指代不明。

例句“

(1)自行车没锁。(歧义)

(两种意思:一是自行车没安装锁子,二是自行车有锁子没有锁。)

(2)小明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修改:小明收到了许多位朋友送来的礼物。

(究竟是朋友多还是礼物多,不清楚。)

(3)她有个姐姐,在医院工作,是个护士。

修改:“在医院工作”前面补上“她”或者是“姐姐”。

(4)我亲眼看见张师傅扶着一位老人走过来,身上挎着一个黑皮包。

修改:在“身上挎着一个黑皮包”前面补上“张师傅”或者是“老人”。

1.7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近义词用错。

例句:

(1)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修改:“完善”换成“完美”。

(2)张文涛努力学习,老师经常夸耀他。

修改:“夸耀”换成“夸奖”。

(3)我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修改:“附和”换成“赞同”。

1.8 句子杂糅。

有两种:

两句杂糅: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说话、写作时,由于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

例句:

(1)听了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把单句表达法和复句表达法混杂在一起。)

修改:①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②听了张连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

前后牵连: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句:

(2)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叫倒叙。

(此句把“它是… …经过”和“把… …叫倒叙”硬连在一块,应该去掉“它是”。)

1.9 关联词不当。关联词不当一般指关联词误用、滥用或缺少以及关联词位置不对等。

例句:

(1)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关联词误用)

修改:把“尽管”换成“无论”。

(2)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滥用关联词语)

修改:删去“由于”和“所以”。(此分句中没有因果关系)

(3)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缺少关系词)

此句中两个分句明显是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关联词位置不对)

修改:把“不管”放在“鸟的翅膀前面”。

2 辨析病句的方法

2.1 主干枝叶梳理法。 从语法入手,抓住句子主干,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

错误:“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

2.2 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毛病。

按习惯说法看是否别扭,找出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符合习惯:不管… …都极端不利。

2.3 造句类比法。 有些句子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毛病所在,可以仿照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造一个常见的类似形式的句子,进行比较。

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首先:将原句压缩为“这值得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模仿造句:“这值得中小学教师重视。”

修改方法:将原句中的“的”去掉。

2.4 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结构上检查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看看句子在判断、推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毛病,找出不符合事实情理的地方。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不合事理:产品可以仿造,但谁会去仿造伪劣的产品呢?

3 修改病句的方法

常见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移)、换。

(1)增:增补残缺的成分。

(2)删:删除赘余的成分。

(3)调:调整不当的词序。

(4)换:换掉不恰当的词语。

口诀:

先借助语感体会,再提主干查枝叶。

主干枝叶没问题,要看语序当不当。

句首出现了介词,警惕主语会残缺。

自相矛盾与重复,删去调换要简洁。

是否能否关键词,一面两面要对应。

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除去。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

在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语法教学却逐渐地被淡化,甚至走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不合语法规则,作文中更是病句“层出”。近年来,语法考试又被列为考试内容,语法教学又逐渐地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病句修改是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对学生进行病句修改训练,我认为教师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病句修改的重要性

语法教学枯燥,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修改病句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修改病句的一些技法,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无味,对修改病句也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教师辛辛苦苦地讲了许久,还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创设语言情境,把学生习作中的一此病句找出来让学生去分析,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切身体会到病句给语文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引起学生对病句修改的高度重视。

二、教给学生病句修改的方法

修改病句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病症”在什么地方,才能对病句进行修改。因此在病句修改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首先要明确病句类型。病句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学生只要掌握了病句的主要类型,就可以触类旁通。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病句例子引导学生掌握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成分残缺。如:由于他学习成绩好,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提取句子的主干,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个句子没有主语。

2.搭配不当。如:在浏览者中,常发生一些伤者和病者。认真地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我们就能发现,“发生”与“伤者、病者”是不能搭配的。

3.重复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4.语序不当。如:大约过了半小时,有人陆续交卷了。分析句子的结构,可以看到状语的顺序是不当的,我们应对状语的顺序进行调整。再如:头上光秃秃的,只剩下几根数得清的头发飘在脑后。“数得清”与“几根”顺序应调整位置。同时,在词语的运用、意思的表达上,修改病句时可通过添加成分、删去词语、调整语序、更换词语等方式进行修改,即增、删、调、换。再则掌握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对学生学会修改病句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修改病句的效率。

三、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兴趣

由于病句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因此修改病句的方式也就纷繁复杂,这对学生而言是很有难度的。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修改病句的兴趣。因而在修改病句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修改病句的兴趣,使之能积极主动地修改病句。我们在修改病句的教学中要重视加深学生修改病句的兴趣,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丰富修改病句的活动。如自改、互改、竞改等。

2.扩大修改病句的范围。如在修改病句的专项练习基础上增加对板报、教师语言的修改、练习。

3.评选修改病句的“明星”。即通过表扬、奖励在修改病句方面有进步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学生,调动他们修改病句的积极主动性。

四、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

修改病句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修改病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修改病句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停留在修改技巧训练上,而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修改病句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修改病句练习中注重将修改病句的知识和方法转化成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学段的差异。学习年级不同,修改病句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总体上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要求。

2.注意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是有所不同的,因而虽然同在一个班,但对修改病句的个体差异往往比较大,所以在教学中不可“一刀切”,而要根据个体差异分层要求。

五、通过朗读检查,确认句子的准确性

只有出声读,才能检查出问题来,否则,很可能病症“治疗”得不够彻底,或者“治疗”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这个句子乍一看很难发现错误,仔细分析会发现“明月高悬”是不可能“繁星满天”的,因为“月朗星稀”是一种自然现象,将句子改成“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再读一读,复查一遍,发现句中还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因此,再将句子修改为“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才是正确的句子。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交流时,要留意彼此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学生写完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或者适时给孩子一些专项的修改病句练习,对提高孩子语言的敏感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时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教师首先通过纵向比较近几年安徽中考试题情况,让学生明白修改病句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病句的常见类型,归纳成树状图,以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形成系统。其中重点是通过实例引领学生感悟把握怎样辩析病句,掌握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再次,迁移拓展,引导学生复习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最后,教师选取近几年考试中的典型题目,进行集中强化训练,以达到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3篇

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辨析;修改;效果

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地中考大都涉及辨析句子是否有语病和病句修改两个方面。下面我淡一淡这类题型如何处理。

一、命题趋势

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判断加改错类的主观题型呈上升趋势。分值为2分,一些省市除了考查知识点外,还进行思想教育。

二、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主要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改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2.成分残缺

主要考查缺主语,如: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缺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者“使”)

3.语序不当

如:思想和语音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应将“形式和内容”改为“内容和形式”)

4.结构混乱,暗换主语、层次不明、局式杂燥

5.表意不明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白。

6.重复嗦

如“小明语文测评得了120分这可算破天荒第一回”一句中,“破天荒”和“第一回”重复,可任意删除一个。

三、突破方法

病句的修改步骤和原则是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对病句做出准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第一,首先,分析每一个分句、查找句中的语病;

其次,研究单个句子、整体把握句子、查找有关病句;

再次,通过考虑、找出病因,确定修改方案。用增、删、换的方法进行修改。

第二,掌握一些辨析语病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通过”不能连用,“是否”选择其一条。

第三,对于较长的句子进行压缩,提高主干,再辨析。

第四,尽量保留原句意思,能少改就少改,不能另选句。

第五,对于一个句子,能改一处绝不改两处。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5篇

之前,我们主要学习了常见的病句类型。本期,我们将从病句的特点入手,接着讲病句的修改,相信对记忆病句类型有困难的同学会有所帮助。

一、修改病句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删、补、换、移”)

所谓“删”,就是指删去冗余的部分;“补”,即补上残缺的成分;“换”,即换掉不恰当的词语;“移”,即通过移前或挪后,调整不当的语序。

二、抓标志词判断病句

1.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是句中各分句间关系的标志,关联词语要配对,不能胡乱搭配。关联词语一般分为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同学们要准确识记。如: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尽管……但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要是……那么,即使……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除非……才……

2.介词。介词引出的是状语,开头滥用介词,会导致句子缺主语;如果该用而漏用,句子结构肯定会出问题。

3.多义词或多音字。多义词或多音字作成分,句子多半有歧义。如:门没锁。(“锁”是动词,还是名词?有歧义。)

4.习惯错用的词。“目的是”“以……为主”“在……角度”等词,小心表意重复。“近……左右”“超过……以上”等词表意矛盾,需要删去一个词语。

除此以外,修改病句的技巧还有很多,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日里多积累、多观察。

【实战演练】

1.(2014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下面这句话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画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化特色。

2.(2014年山东潍坊中考语文试题)下面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修改。

①三十年前,雷锋以其平凡的忍受实践,矗立起了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②但市场经济大潮下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之风不仅对助人为乐、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遭受了极大冲击,③而且加重;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④以至于看见人跌倒老人不扶,成为当下中国道德选择的难题!

(1)第 句,修改意见: 。

(2)第 句,修改意见: 。

3.(2014年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至今杳无音信,机上乘客的家属经受着痛苦的煎熬。

B.泸州自从滨江路最大露天停车场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许多市民都到此泊车。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6篇

一、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残缺

一个句子,主要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个句子该有的成分都没有或不完整,就叫成分残缺。例:(1)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受到了深刻的启发。病句分析:是谁“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呢?在这个句子里没有说出来,所以这个句子应该加上“他”或者“同学们”一类的词语。又如病句(2)学校向同学们发出了向雷锋学习。(“发出”的应该是“号召”,所以,这个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学校向同学们发出了向雷锋学习的号召。)

二、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之间搭配恰当,句子才能表达意义的准确,读起来顺畅,反之句子的主要成分之间,或主要成分与附加成分之间搭配不当,就会词不达意,表述不准,读起来也别扭。例如:(1)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学习方法。(这里的“克服”与“方法”不搭配。可以说“克服缺点”。但不能说“克服方法”这句中的“克服”应改为“改进”。)又例如:(2)他射击得很正确。(这句中的“射击”与“正确”不搭配。因为射击不能说正确与否,只能说准确不准确。)(3)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事业。(“发扬”与“事业”不能搭配。把“事业”改为“传统”。)

三、修饰成分重复累赘

在一个句子当中用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修饰同一个句子成分,就会使句子显得不简洁,不明了,拖沓臃肿。因此应该把多余的修饰词语去掉,使句子变得简洁明了。例如:(1)幼儿园小朋友们正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故事。(“聚精会神”与“全神贯注”意思相近,连着用就显得唆重复,应该删去一个。)(2)李明的英语是我们班“英语”最好的。(这句话中用了两个“英语”,应删掉后一个。)(3)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没有一丝云彩。(语意重复,去掉“万里无云”或者“没有一丝云彩”都可以。)

四、词语的次序排列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顺序错了,就会使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甚至很搞笑。例如:(1)金黄的圆月,灿烂地放射出光芒。(“灿烂”应放到“光芒”的前面。全句应改为“金黄的圆月放射出灿烂的光芒。”)(2)写作对我非常感兴趣。(这句话中颠倒了“写作”与“我”的位置。应改为“我对写作非常感兴趣。”) (3)学生在静静的教室里明亮的学习(应改为:学生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学习,不然就很搞笑了)。

五、句子意思前后不一致,或者自相矛盾

例如:(1)我们学校各个班级大多数同学都参加了植树活动。(“大多数”指部分,“都”指全部,自相矛盾。)(2)我不喜欢英语老师,因为我语文考试成绩不错。(不喜欢英语老师的原因怎么会是“我语文考试成绩不错”呢?显然不是因果关系)。

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不能正确运用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的。因此,使用这两种代词时,必须让人知道哪个代词指代的是什么,否则会出现指代不明,造成语意混淆。例如:李晓光的弟弟和他的朋友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应明确指出“他”是指李晓光呢,还是指李晓光的弟弟呢?)

七、不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的使用是有区分的,恰当地使用会使语意连贯。反之就会影响句意的表述。例如:(1)即使我们有了进步,就不要骄傲。(应该为“即使有了进步,也不要骄傲。”) (2)只有大家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胜利。(应改为“只要大家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胜利。”)

八、不能正确合理使用词语

词的色彩有浓淡之分,词意也有褒贬之分,造句时要合理正确使用,不能乱用。例如:(1)爷爷个子不高,身材魁梧,就是腿短了些,像耗子似的。(显然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2)藤上结满了葡萄,零零星星的像几颗小星星。(这里的比喻也不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病句很多,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及时纠正,合理引导。修改病句时应注意坚持以下原则:即修改要少(尽量少改);改动要巧(选择最佳改法);原意要保(尊重原句意)。修改的一般步骤为:读、找、想、改。即:读要仔细读原句。找要找出毛病所在。想要想病因。改要动笔修改。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我认为修改病句要遵循一下几个字的原则: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调(不搭配、不照应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7篇

一次外出听课的偶然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一文中,遇到了?@样一个句子“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教师让学生美美地读出这个句子,学生是这样读的“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发现这个情况后,授课教师以示范朗读的方式及时纠正了学生,把“披散在……上”读在一起,但是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按原来的断句方式读了几遍。现场听课教师一丝无奈的笑声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二、原因简析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断句错误,并且在教师的反复纠正下还是继续自己的错误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点理由:

1.受到来自固定搭配的干扰

“在……上”是学生熟知的介词固定搭配,学生还熟悉简单动词加“在……上”,如:放在……上,写在……上,坐在……上等。“披散”一词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又受到之前学习的简单动词加介词结构的干扰,因此把句子错断为“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仍受到固有思维的干扰,未能及时纠正过来。

2.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缺失

学生显然对这个句子不熟悉,更详细地说,他们对“披散在……上”这个动词加介词的结构不够熟悉,而被“散在……上”给误导了。回家之后,我忍不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动词加介词的结构。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互联网上关于语法的介绍竟都是关于英语的。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其本身含有大量的语法规律,这些语法知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极少单独出现的。然而,及时补充相应的语法知识是极其必要的。

三、补充汉语语法知识的必要性

1.补充语法知识有利于增强朗读的流畅性

学生熟悉了相应的语法知识以后,能够更好地对文中的句子尤其是长句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停顿,降低把句子读破的几率。如,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这句话,最开始很多学生读不顺畅。假如学生知道句子的构成是主谓宾,那么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句子的主干是“他们救出了周运兰”。他们救出了怎样的周运兰?分析句子中的定语,即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这样一来,句子成分相当清晰,读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2.补充语法知识能帮助理解文意

再如,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个句子有点长,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一眼看到,只要能一口气读完就算不错了。原因是学生并未理解到底是谁的希望。假如他们知道“给”后面是一大串的定语,只有“希望”是真正的宾语的话,我相信句子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是“他们给希望”,给谁希望?给小江珊希望。给怎样的小江珊希望?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希望。给小江珊怎样的希望?以生的希望。明确了句子的成分,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非但不会将句子读破,还帮助理解了文意。

3.补充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写作流畅,自主修改病句

语法知识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病句的几率大大提升。因为学生既不清楚一个句子能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也不明白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一些病句:早上我起床,我把裤子穿反了,把衣服穿正了;我有乌黑的眉毛,下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此基础上,小学高年级所提倡的自主修改作文、学生互改作文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自己都不清楚哪些句子可以算对,哪些句子一看就是错的,常常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不断向老师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除此之外,在考卷上作为考试项目之一的修改病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而修改病句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从未在教材中正式地、循序渐进地介绍过,这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未能在思想上正视过这个知识点。学习基础的汉语语法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在自己行文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在修改病句这一考试项目中顺利地过关。

4.学科间的关联性使补充语法知识成为必要

记得笔者小学时学语文,老师就没有系统地说过语法知识,甚至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笔者都是到初中才知晓的。十几年过去了,我所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仍然不知道何为主语、谓语、宾语,令我大为震惊。那么可以想见,当英语老师在课上给他们介绍英语语法知识时,说到主格、宾格、所有格的时候,他们更是一脸茫然。试问,连汉语句子基本构成成分都没搞清楚的他们,怎么去欣然接受由汉语翻译出来的英语语法呢?因此,笔者认为,语言学科间的关联性使得补充母语语法成为必要。

四、小学语文基础语法知识补充内容建议

小学正是夯实朗读、说话、写作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引起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笔者建议老师把需要补充的语法知识以小结的形式穿插在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补充的内容笔者建议如下:

1.关于词类、词性的补充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有六种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也有六种词性: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在词性的补充中,小学语文应以补充实词为主,因为实词的六种词性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是普遍存在并被广泛运用的。熟悉词性,无论对组词造句还是写作修改都将大有裨益。

2.关于句法成分的补充

汉语的句法成分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几种。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对这六种成分都可以略作介绍,而不必面面俱到。其中,主谓宾是需要详细介绍的,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构成的最基本的成分,是判断一个句子正确与否的基本依据。老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方法的时候,往往采用主干法,主干法就是要提取句子的主谓宾,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此外,很多学生对“的、地、得”的用法搞不清楚,知道了句法成分就简单多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既容易理解,又简单实用。

3.各类句式的系统介绍和补充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在试卷中比较常见,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进行系统介绍,学生对这两种句式的互换全凭语感。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试卷中也常常不明确指出,而用“换一种说法”来替代,皆因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个知识点。这些语法知识点,教材中往往一带而过不作详细介绍,学生和教师也只把它作为一个考点来准备。其实,这些变化多端的句式正是小学语文写作中所缺少的。

五、如何在课堂中处理语法问题

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8篇

一、字音

字音方面通常考的是声母、韵母、声调,还有就是音近字、多音字。这些东西看起来庞杂无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平时多积累,也就是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不断地练习,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出现的误读字(音近字、多音字)要特别地加强记忆和巩固,这一看似很难的板块很容易就能攻破。

二、字形

字形方面主要考的就是形近字。做好这类题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经常不断地练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时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因为它的形相似,有时音也相近,所以,我们要从它们的形入手,考虑它的含义,从它们的词义去推断其字形正确与否。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熟记《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因为这100个别字是近10年以来出错频率最高的。做到了这些,那么,解答字形一类的题目,就不容易出差错了。

三、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的辨析在学生眼中是很难的。首先看实词,实词的辨析主要是分析词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从语素上分析。因为两个词含有的语素,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我们在辨析时,一定要重点分析不相同的。二是通过组词或者找出它们的反义词来理解和分析。三是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辨析。四是注意运用排除法,将容易辨析的词语先行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其次看虚词,虚词的辨析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句子的关系入手,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二是看句子中的关联词是否搭配。

四、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题就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一是感彩。弄清成语的褒贬性质,切莫褒义贬用,也莫贬义褒用。二是成语含义。弄清成语的真正含义,切莫“望词生义”。三是词义轻重。弄清词义的轻重,切莫用词失当。四是一语多用。弄清成语的多层意思,不同语境相同运用。五是形容对象。弄清成语描述的对象,特定对象特定描述。六是语体色彩,弄清语体色彩,不同语境不同运用。七是搭配恰当。弄清短语或句子中搭配的成分,搭配应恰当,不能相互矛盾。八是合乎习惯。弄清其在实际运用的使用习惯,不能违背。总之,成语题的准确率与积累和经验分不开,甚至取决于积累和经验。只要注意在平时里用那些零散的时间多记就行。

五、病句修改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不乏语病的检测题。《考试说明》也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学会辨析和修改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做好这类的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考查的题目类型来看,病句修改的类型有:①对句子进行是否有语病的判断。②让考生在原来的句子上进行修改。③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正确与否。④让考生对病句的修改正确与否进行判断。

第二,我们要具体看一下考查的知识点。①语序不当。定语和中心语倒置,定语置于状语的位置,状语置于定语的位置,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主语和宾语倒置,分句的顺序颠倒。②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必要的附加成分,缺少关联词语,缺介词。④赘余。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关联词语多余。⑤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语句杂糅。⑥表意不明。指代不明,句子歧义。⑦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概念交叉,强加因果,多次否定引起混乱。⑧对应不当。前面有正反两面的词语后面只有一个方面的词语。⑨偷换概念。

第三,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我们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的类型,但一定要学会找出病因,并加以治疗方可。辨析病句的方法有:①语感审读法。即对句子细致审读,从感性上觉察语句的毛病。也就是说,按习惯的说法审察一下读起来是否别扭,如果别扭,那么别扭之处便是病灶。②紧缩法。即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剩下句子的主干,看一下主干是否有毛病,主干若无,再行审视枝叶部分。③造句类比法。即按照原句的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有无问题便能一目了然。④逻辑分析法。即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这类病句往往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所以必须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因为病句的辨析常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所以,还要特别留意句子中的介词、程度副词、两面性的词语、指代性的词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并列短语的句子、句子中的“是”字、特殊短语等等。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增(成分残缺的)、删(赘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但有一点必须告诉大家:修改不是再造,修改时一定不要改变原句的本意,能调整的决不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修改也需简要、高效。

六、语言连贯题

所谓的“连贯”,指的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要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要同一,句序要合理,呼应自然。语言不连贯属于语病的一种,只是没有“病”得那样严重而已。我们只要勤于思考,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调整,语句就会变得简明、通顺。这类题型的能力层次为D级,属于较高层次的“应用”类,它的知识点较为隐蔽,因而做起来比语病修改要困难一些。

解这类题目要做到:一是话题的同一性,即陈述的对象要一致。二是行文的照应性,即行文的结构和内容上,要做到前后呼应。三是格式的一致性,即注意句式的结构要相同。四是分承的对应性,即在行文中,前面提出几个并列的方面,后文也要按照前文提起的顺序,依次加以表述。五是事理的逻辑性,即在行文中要遵循逻辑(包括生活的、自然的、思维的)。六是风格的趋同性,即行文中前后的语言风格或平实,或生动,或庄重,或简约要趋于同一。此外,还有情景氛围的特定性,事情的先后顺序性,叙述角度的同一性,叙述交代的周到性,行文围绕中心性,音节的和谐性,语言的习惯性,意境的一致性……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只要将上述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到了,就肯定不失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