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字古诗

汉字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汉字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字古诗范文第1篇

一、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汉字最具中华文化代表性。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汉字文化,能够让学生有效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识字、学字的机会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汉字内涵的深层理解。中国汉字不仅有章法、笔顺结构,还有几千年来流传的毛笔书法艺术。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临摹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方块字,同时教导学生做人做事也要横平竖直、堂堂正正。教师可以用一句歌词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的爱国情绪。“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他。”

在引导学生书法欣赏和临摹时,教师要注意把传统的文化元素渗透在内。在写作时,教师要注重字形结构的上紧下松和偏旁部首的伸左让右。这些写字规则能够使字体写出来有顾盼之情、呼应之美。做人也是这样,只有懂得尊重和避让,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美好的家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还可以深入挖掘汉字中所包含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背景、认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情感内涵,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比如,一些文字有许多文化含义。看到“妇”字就如同看到一个古代女子在跪着扫地一样,而在田地卖力干活就是“男”字。教师通过对汉字的挖掘能够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欲望。

二、开展古诗文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手段。古诗词是古代文人骚客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他们往往通过古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希望。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以及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文化、思想、审美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修养、崇尚道德伦理,教师对古诗文情景的解读对青少年文化修养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可以描述一个这样的情景,在白雪皑皑的寒江之上,一位身披蓑衣的垂钓老者步履蹒跚地从江边走来,他目光炯炯、神情自若。他虽然经历了两次被贬的磨难,却仍然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他执着的驾一叶孤舟,独钓寒江之上,勇敢的面对挫折和逆境,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苦中作乐勇敢地生活。

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古诗文学习更加轻松、快乐。比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当时的抗战故事。在强渡大渡河后,红四团的22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沿着光滑冰冷的铁索勇夺桥头,粉碎了想要把歼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通过讲故事,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模拟真实教学情境,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真实情景中,亲身感受课文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把江南的靓丽美景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再现,再配上《又到江南来》这首歌曲,让学生走进那美丽的江南水乡,去体会诗词的含义,积累文化底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古诗文语言含蓄、精炼,意境深邃、优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传统文化教学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作者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情感教育。比如,杜甫的《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国都被叛军占领,自己也将要与家人分离的情景。这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小花》里“妹妹找哥泪花流”这一片段,让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与家人分离的场面。在有了真实的体验以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人生情感了。

汉字古诗范文第2篇

汉字是严辞达意的象形文字,从龟甲刻字开始到仓颉造字,汉字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领悟汉字本身的意义和内在意义,展现汉字独具特色的文化和魅力,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正确地识记汉字,可从学习汉字笔画,偏旁部首,吐字发音及组词解意等入手,在汉字教学注意“字不离词”“以词正字”。

(一)探究字源。字的书写和字义密切相关,例如“男”是会意字,甲骨文从田从力,力象耒形,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汉字博大精深,我们需不断探索其奥妙。

(二)辨析字义。语言环境下追究其意思,易辨别。汉字大约6000年的历史,在漫漫岁月中,汉字也由繁琐至简易发展。形似字相混和同音相混是汉字语言教学之难。例如把“前赴后继”写成“前仆后继”,“不容置喙”写成“不容置疑”等等。大部分的形似字,如果不知道它的字义,只是记得字形上的区别,非常容易写错和读错,如“悼(dào)念”读成“掉(diào)念”,“如火如荼(tú,原意是茅草上的白花)”误读或误写为“如火如茶”,等等。这就需要理解字义,据义定音。

(三)展开联想。有很多字,牢记它的偏旁,就能记住很多字的字形。比如“木”大多与木相关,“目”大多与眼睛相关,“土”(提土旁)多与土地相关。这些字适合组合联想记忆。

二、诵读古诗文,夯实汉字基本功底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知识和运用结合、利用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的应用、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让中学生研究、品读古代诗文的魅力和灵活多变的词义,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乐不思蜀。因此初中教程要加强古诗文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汉字语感。特别要夯实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词推断。古文中实词所占篇幅是最大的,又直接影响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在不理解其意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借助字形字音推测。例如“鄙”本义是边疆。边远之地的人远离战火纷争,民风纯朴,可以引申为质朴、厚道;边远之地的人远离文明社会形态,因此又可以引申为庸俗,缺乏文化知识等等。

(二)通假。通假,是汉字“六书”之一,它指的是古书上有些借用音同或者音近字的现象,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我们可以用汉字的音、形来判断古诗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在古文中客观存在,如果不了解通假字,在古文阅读中会遇到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三)恰当准确的运用。古代诗歌在汉字炼字方面尤为明显,对汉字音、形、义透彻理解后准确运用在词句中,体现出对汉字的精练掌握程度。“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腾的春光,都是汉字闪闪发亮的宝石,把诗歌的意境点缀得精彩纷层。汉字先组成句子再组句成篇,都需要建立在对其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恰如其分的加以运用,抒情达意。

(四)汉字字意的转变。某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所变化。有字意范围的缩小如“臭”字,古义为“气味”,《周易•系辞上》说“其臭如兰”,是说它的气味像兰草一样芬芳,“臭”是泛指所有气味,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许多人认为“臭”读“chǒu”,表明诗人批判现实的强烈态度和情感,其实不然,应该读“xiù”,朱门飘出酒肉的气味,路上却有冻死的尸骨才符合语言表达的环境。后来词义在演变过程中范围缩小,专指秽气。读音由“xiù”变为“chǒu”,臭名远扬、遗臭万年等都是指此种意思。此外,还有字意范围的扩大、表达情感色彩的变化等。

三、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汉字,提高词语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章都是由汉字组成,阅读和写作是学生汉字基础素养培养的重要步骤,多识汉字,多记汉字,多理解汉字为前提,才能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进一步的进行写作训练等等。要求教师在教授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善于发现教材内容,对学生思维锻炼和审美价值的正确引导,在讲授中创造出与文字相结合的美好、生动、丰富的语言天堂,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受汉字的文学美;抓住作品中重点词句和“传神之笔”,剖析作品描写的形象,领略文章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汉字,还能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写作实际应用中注意汉字的精准字义,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最细微的感情,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汉字的材料和机会,使我们的汉字理解运用能力不断提高。

汉字古诗范文第3篇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有五项练习,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这些内容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学会收集词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制作贺卡材料和工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

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

【学习重点】

1.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学会写祝福的话语。

【学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

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

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

(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

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

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

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

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

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

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

(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

(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

(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

(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的提示和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贺卡制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点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其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前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汉字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继承;现状;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较多,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从中找寻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技巧。小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片面的吸收外来文化而忽视本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不可取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形式单一。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是除此之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及内容较少,无法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局限。其次,教学方法亟待创新。古诗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师的引导方法与教学思路没有及时进行拓宽,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明显,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教师应非常明确教学的主旨与目标,按部就班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这些都应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改进。

2小学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1重视基础教学,从汉字文化继承开始

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文言文、戏曲,因而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应从基础开始,不要拘泥于形式。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它的演变过程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它是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的基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汉字文化教学着手,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趣味。汉字变化多种多样,通过基础偏旁部首的整合都能很好的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进行文字演变的展示(如下图),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通过笔画的增减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如“人”字加一横就是“大”,“大”加一横就是“天”、“夫”等等,诸如此类的汉字非常之多,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字典,拓宽学生对汉字的认知。

2.2重视氛围营造,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古诗词、插图等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词与白话文不同,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来营造较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下,更好的融入古诗文的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中国古典音乐,将每一首古诗当做一个故事来讲解,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感受到作者诗中蕴含的深情厚谊。如古诗《悯农》,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农民种植作物的辛苦,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条件允许的话,语文课上可组织学生进行画国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古诗文中的情境呈现在纸上,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2.3以教材为中心

语文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轴线,即便是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也不能偏离教材。现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制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与筛选,它能够很好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多种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及选择来进行深度开发,从中挑选出适宜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材料。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如爱国机智的王二小、聪明的华佗与司马光、勤奋好学的王冕、坐井观天的青蛙、骄傲的空缺等等,透过这些角色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反思与学习,学会明辨是非,树立勤奋好学、戒骄戒躁、爱国奉献等优良的品质。

2.4拓宽教学思路,将课堂进行延伸

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年龄与识字量的影响,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都需要通过大人的辅助才能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宜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如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读本,教师可在校内图书馆中借出读本来填充传统知识的空缺,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寓言故事》、《西游记》、《成语大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主人翁的事迹来学到一些较好的品质,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2.5教学生活化,弘扬区域文化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稳定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在小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中,鼓励学生课余品读鉴赏传统文化。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春节文化给学生进行渗透讲解,人们喜欢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也独具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集中表现在人们对节日的尊重与喜爱。

3小结

传统文化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较多的文化精髓与人文情怀,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小学生可以更好的树立科学的三观,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学工作者应正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性的加以改进与创新,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的进行新思想、新方法的吸收与接纳,真正的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品质优秀、道德高尚、文化水平较高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冯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2).

汉字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题教学;探究;实践

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汉字》《狼》《荷》等10个专题,这也成为本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和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成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专题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但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专题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专题怎么教?不少语文老师对专题教学的认知存在误区,只是把它等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专题中强调的分析、理解、综合、搜索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上《长城》专题只是简单地读一下文本,归纳一下有关长城的成语、谚语,而上《荷》时除了读一下古诗文,就是花大量的时间画荷花,俨然让语文课堂演变成了绘画课。如何提高语文专题教学的有效性,让专题课堂充满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求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二、专题教学的实践反思

下面,我就以《汉字》专题为例,浅谈有关专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汉字是一个内容庞杂的范畴。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我选择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悦耳的音律、汉字诗意的表达、汉字的现状六个方面作为学习的内容。

(一)汉字的起源

希望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真正知道有关汉字起源的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汉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二)汉字的演变

这一环节,我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字的演变,让学生归纳出汉字“由繁到简,由图形到笔画,由不规则形状到方块字”的演变规律。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互相关注、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出结果。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愉悦中接受知识。这三个规律对学生来说很抽象,老师的点拨应当及时,顺势点拨对学生尤为重要。

(三)汉字的构造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六书中我重点介绍汉字的四则构造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中,我设计了甲骨文的大猜想,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学生在猜“像”字时能抓住它有长长的鼻子,在猜“虎”时能抓住它身上有纹路,这让我觉得学生有惊人的观察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会意构造法”讲解后,我以“明”字为例,让学生探讨更多的会意字的内涵,学生都有话可说,如“男”指有力气在田里干活的就是男性。“劣”指少花力气就比别人差,证明学生的反应非常积极,兴趣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答题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在讲解“形声字”时,学生能从名字中找形声字,因为我是借班上课,学生用这种方式既介绍了自己,又掌握了名字中的形声字,课堂也掀起一个小小的。

(四)汉字悦耳的音律和诗意的表达

通过玩转舌头的游戏,让学生读四则顺口溜,要做到读得又快又准,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很努力地表现自己,在游戏中感受到了汉字悦耳的音律。

(五)汉字诗意的表达

我主要带学生解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从而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和短短几句诗词所营造的广阔的抽象空间,从而感悟汉字独一无二的魅力。

(六)汉字的现状

通过新闻链接北京市教委的中高考征求意见稿和听歌曲《中国娃》明确我们对汉字越来越重视,我们这个民族对中国话和方块字特殊的感情,从而对学生发出倡议:正正整整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咱中国人,从而把汉字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喜爱我们的汉字,热爱我们的国家,不忘我们民族的根。

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不足,那就是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再加上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活动过多,时间较仓促,不好把握,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注重环节设计上突出重难点,有详有略,让课堂教学更从容。

汉字古诗范文第6篇

一、 字源识字,让语文教学更有韵味

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一个汉字便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张庆认为,“字源识字”就是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理据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整个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

我在教学《云房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生字“净”时,用课件演示“净”的演变,结合课件描述:净在古代是这样写的―“s”:左边是“清”,表示清洁,右边是“争”,表示努力清除污渍。演变到了隶书的“贰保省去了中间的“青”。再后来,人们发现衣服洗干净得用力拧一拧,左边的三点水被拧掉了一滴,变成了两点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楷书“净”。古人造字就是这么神奇有趣,枯燥的识字教学就这样变得生动起来。

二、 古代诗词,让语文教学更有意境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很大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意境深远。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秋天》时,我这样设计课前谈话:同学们,一提到秋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呈现了一片美丽的金色,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秋天,歌颂秋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怎样描绘秋色的?(学生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了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在《山行》的诗中又是怎样写秋的呢?(学生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来也古诗,行也古诗”的意境怎能不令学生陶醉呢?

古诗词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一首好诗便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大好年华;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如何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抱负,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求;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学生树立了爱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奉献的远大抱负。学生记住这些一生受用的古诗词,懂得了礼义廉耻,明白了谦卑仁孝。

三、 文言短文,让语文教学更有情趣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战车,其承载的文明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没有文言文,就没有生生不息的中华名族,也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学生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也有助于现代白话文的学习。学习《学棋》(苏教版二下),补充学习文言短文《学弈》,学习《寓言两则》(苏教版三下),补充学习文言短文《揠苗助长》、《鹬蚌相争》,让学生自己阅读,试着根据所学课文达到大致理解,掌握一些简单的文言短语,并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

教学《螳螂捕蝉》,在课末总结升华情感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想象说话练习:

师:此时此刻,吴王听了少年的回答,会怎样做怎样说呢?你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说说吗?

生:能说会道,真乃聪明少年也!(竖起大拇指)

生:此少年甚聪惠也!(边夸张地晃着头边做捋胡须的样子)

生:哈哈,名不虚传,妙哉!妙哉!

生:了不得,了不得,此少年甚幽默也!

……

十足的“古”味,实在是妙趣横生。课堂中,学生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课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 经典故事,让语文教学更有理性

汉字古诗范文第7篇

一、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出示“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风”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叫“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三、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以此类推,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四、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五、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汉字古诗范文第8篇

一、构建识字教学于学生熟悉的校内生活情境中,培养孩子自主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学习意识,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认识汉字,激发强烈的识字愿望。

1.生活实物融入识字课堂。我们把生活实物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与实在的事物接触、认识中去认读字形。如老师在教学《拍手歌》时,让学生带生活实物到课堂。通过带实物的学生教会学生识记“双鹰手枪”包装盒上的汉字“鹰”、观看“黄鹂”的图片识记“鹂”、观察“百雀羚”的油盒认识“雀”。 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可见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构建识字教学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外生活中,提升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生活处处皆教育” 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识字空间,创造性的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1.在看动画或电影中识字。如老师在教授《恐龙的灭绝》中“楚”字时引导恰到好处,如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楚”这个字的?学生纷纷举手说是从电视《楚汉传奇》《楚留香》中认识的。老师接机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

2.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比如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认包袋上的商标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书”,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3.阅读古诗、儿歌、小故事,熟悉汉字。每天布置一定量课外阅读,“阅读”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每天读古诗、儿歌、故事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学生就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从不陌生到熟识,逐步熟悉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最终达到认识汉字的目的。并让学生对印象深的故事以“一页书香”的形式写出感想。

4.实践操作中,积累汉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最深。我们要千方百计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 (1)让学生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字海拾贝”或“手抄报”。 (2)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画画”。学生举行放风筝、秋游等活动,活动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一两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 (3)节日期间布置学生制作生日卡片写祝福语互送,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三、构建识字方法的趣味性,调动孩子自主识字的潜能

1.顺口溜识字法。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如学生总是把“己、已、”混淆,学生们就编起了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已”;

2.歌诀识字法。如教“朋”字,用顺口溜“两个月亮在一起,做个朋友不分离”来识记; “红”丝带是红色,“江”有水才是江。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方法尤其喜爱,他们还能自编歌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猜谜识字法。根据学生富有想象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 “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 再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在猜谜语中牢固地记住了“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