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教师培训小结

新教师培训小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院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57-01

院校新上岗的教师大致有三类。一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他们拥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研究能力,但缺乏行业实践能力。二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部分教师已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考试,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没有受过严格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缺少教学工作基本技能。三是行业调入人员,他们大多数具有多年岗位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但缺少教育理论支撑和教学工作基本技能。

我院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以短训班的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新教师进行专项教育,为新教师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校的人才储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时、规范、全面的岗前培训能使新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和人文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一、岗前培训的实施原则

及时性学校新教师有高校毕业生、引进和调入人员等,通常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这些新入职教师都需要快速地了解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因此,岗前培训要及时,尽快使他们明确工作职责,熟悉工作要求。

全面性新教师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教学技能、管理规范、校史校情、师德师风、服务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教师礼仪与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教学科研、继续教育、行政后勤等。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全面掌握教育理念、专业特色、教学规范和工作流程,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

实用性高校毕业的新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知识,但学历教育的结束绝不是学习的终结。高校毕业只解决了教师这个特定职业“教什么”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要讲究实用性,重在使其能掌握从教规范和要求,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具备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规范性岗前培训是新教师到校后参加的第一次集中活动,规范化的培训会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整体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因此,从计划的制定到具体时间的安排,从组织领导到培训师选择,都要十分认真。职能部门应派专人具体负责培训工作;要求参加培训的新教师准时听课,遵守纪律,培训结束要写培训体会和小结,并接受严格规范的考试,不能敷衍了事。

多样性培训形式要多样。一是校级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校级培训主要学习全校统一的内容,如校史校情、师德师风、教育理念、各项规章制度、校内工作流程等;科室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技能、管理规范等。二是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后,新教师还要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复习,领会精神实质。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采用专家讲座,也可组织观看影视资料,可以组织实地参观走访,也可以交流对话,还可以请专业负责人做报告。

二、岗前培训的实施步骤

(一)确立培训目标。岗前培训的首要任务是让新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校,对学校的历史、远景发展、文化、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及教师发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依据社会发展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的要求,结合学校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使新教师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坚定自己的选择。

(二)制定培训计划。新教师的培训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旨在促进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计划应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基本技能、业务水平等内容。计划可分阶段、按步骤实施,不一定一次性集中完成,特别是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应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完善培训内容。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这四门教育理论课的培训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进行。校本培训的内容则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情况有效的新教师培训方案首先应让其全面了解、认识本学校。可以带领新教师参观各个科室和部门,减少陌生感,增加其归属感和使命感。在现有的就业信息渠道下,并不是每位应聘教师都能对学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有必要从学校的角度来描述学校的情况、优良传统以及教职工应具备的优良品质等,使新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学校历史、发展前景新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详细阐述学校的发展历程、战略思想、现状与远景规划可以使新教师对职业教育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学校规章制度及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应详细介绍新教师最为关心的薪酬、福利、奖励及人事管理等相关制度,使新教师对学校制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使其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给每位教师带来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应使新教师对学校产生使命感,科学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2篇

(一)信息技术新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进入教师行列的门槛较高,基本上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考试、试讲等环节才成为教师,因此,这些新教师一般都是基础知识较为牢固,表达能力较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但是他们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上生搬硬套一些热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低下等现象,需要同伴及专业人士扶持与指点。一般中小学只有几个信息技术教师,甚至还存在只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他们寻求帮助的范围就很窄,迫切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尽快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二)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入职后,一般都会经历以下两类培训:一类是集中在一起听讲座或者研讨的培训,另一类是校内、校外的听评课活动。集中培训的方式较容易组织、受益面大,是各方都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一般这种方式都会请一些名师进行讲座或上示范课,很多老师听台上名师讲课时激动万分,“但等到自己站到讲台上时却感觉无能为力”,主要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名师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脱节,精品课与常态课脱节,从而造成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新教师的成长就会较慢,也就影响到教学质量。听评课活动也是新教师必须要做的培训活动,在学校的要求下,新教师一般每年都会进行较多的听评课活动,这些培训活动确实对新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听评课活动一般都是匆匆而过,评课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评课时间,大部分的评课因为怕伤了上课教师的心,也只是报喜不报忧,不敢指出缺点或提出疑问,作用也就减弱了许多。这些离散、不合作的关系,也就直接影响到新教师的成长。

(三)新教师的主动参与度是问题的关键

以上这两类培训及其他类型的培训,教师的参与度都较低,一是组织者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主动安排教师高度参与;二是新教师由于互相之间较为陌生,又是新手,一般不敢主动参与;最后是由于培训安排的时间较紧,较难安排高度参与。而教师的参与度与培训的效果又有直接的关系,只有高度参与,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加速新教师的成长。

二、“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的内涵

“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是一种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教研模式。这种研究法通过平时的观察、调研,了解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采用“一课多上、同课循环、同课异构、多课一题”为具体研究形式,形成“设计--观察--反思--改进”的教学研究路径。“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这种研究法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围绕怎样改进一堂常态课展开研究,将教学、研究和进修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常态课的有效性,从多维度去关注课堂、关注常态、关注效度,解决常态课教学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寻找更佳策略。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上好这一堂课,关键是让教师在研究这堂课的过程中,基于问题引导他们学习、合作、研究、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二元五次”常态课研究法的流程是:以了解到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以围绕第一、二次上课所做的教学准备、上课、反思为两个单元的研究,通过合作教学设计--教学及同伴观课--反思及评估修正--修订后再教及观课--再反思及成果分享等五次不断上升的观察研究,不断循环,以达到提升参与者的教学水平的目的。“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是实现教师培训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协同学认为环境中各个系统间有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成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还存在较多掣肘、离散、不合作关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的意图就是利用集中研讨的方法增加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按照相互默契的规则各尽其责又协调的功能较强的培训系统自组织,极大地提升培训的效果。协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在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协同,培训的内容就是学员平时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表现在培训者与学员的协同,培训者更直接的了解到教学的需求,能对学员进行深度指导,培训者也能从研讨中丰富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协同表现在教学流程的协同,实现案例课程的培训者与学员的全过程深度。

三、利用“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进行协同培训的实施环节分析

根据学校课时的安排,早上有五节课,一般安排第一节为课前会议,第二节上课及观课,第三节讨论改进意见,第四节修订后再教及观课,第五节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学员还需要提交书面的反思。

(一)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之前一般由任课教师先单独备课,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精心编制教学设计,但要求老师尽量按平时备课的习惯、时间进行备课,不增加上课教师的负担,以体现常态课的特点,也保证参加活动的其他老师回到自己学校后可学可模仿。课前会议主要注重课前信息有效准备,先由上课教师说课,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重点地解释一次(十分钟左右),参加活动的其他教师与上课教师展开讨论,了解上课教师准备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从而在观课的过程能更关注重点。

(二)第一次上课

在任课教师上课过程中,其他教师进行课中观察,重点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反馈程度,课堂教学总结和反思的有效反馈能否确保高效教学。在观课过程中根据观察点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提前进入现场,选择观察位置,收集相关课例资料,思考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是否需要矫正,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观课的教师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依据记录做好教学反思,做好课后“议课”的有效反馈,提高整体效果。

(三)反思及评估修正

第一次上课后,集中所有教师进行反思及评估修正。首先由上课教师对自己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作自我分析,着重谈成功之处、个人特色,并对自己感觉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接着由观课教师反馈课中观察到的教学情况,着重谈下一次进行教学需要修改的意见,这个意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容易修改、下一节课马上可以尝试的,另一部分是不容易马上修改、需要以后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最后留十五分钟左右让上课的教师对下节课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备课。例如,在《VB的分支结构》这个课例研究中,大家就共同研究了修改意见:看代码截图这一步,从而引入分支结构和条件语句,使衔接更加自然,而又将猜数游戏的修改作为提高作业部分引入上机验证,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入猜数游戏,再加入查任务,既能引导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探索又让课程更具条理性和完整性;学案里加入条件语句的格式填空,能有助于帮助学生识记、掌握重点。

(四)第二次上课

接下来的一节课,就由教师按刚才大家统一了的修改意见进行教学,观课的教师继续进行课堂观察,主要研究前后两节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思考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总结类似这样的课如何上才是一节好课。

(五)再反思及成果分享

听完课后,就进行再反思及成果分享。在这个环节,还是先由上课的老师进行反思,从上课的角度来体会两次课的差异,接着由其他教师发表各自的意见,将两次上课过程中的优点、缺点一一摆出来,让大家有深刻的了解。参加活动的教师还要在一周内将这次活动的感受以书面形式写出来,以加深印象,并将部分优秀的反思进行共享,让其他未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能学习到一部分内容。例如,在《设置艺术字和动画效果》这个课例研究后,金道中学的李老师就写出了这样的反思:根据每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笔者在这里大概总结了一下,算是吸收为自己的经验了:

1.新课导入的方式:可以以知识回顾的方式,展示新内容作品的形式和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以及作品对比(添加了新课内容的作品和没有添加新内容的作品之间的对不差异),用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布置的任务难度要有层次性。应该先布置学生一个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要求完成,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再根据完成情况,布置学生一些难度高的任务,这要求做到分层教学。

3.比较简单的实操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做后讲解。信息技术课老师讲课的时间最好掌握在5分钟以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摸索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学生摸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暂停学生操作,进行讲解;或者学生自主完成后,进行一次小结,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巩固练习。

4.该细讲的地方需细讲,在布置学生一个最终任务后,在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上,老师还是要详细讲解,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练习时间。

5.任务说明要清晰、简洁、有条理。初中生一般都不会喜欢看文本,就算是题目,他们有时候也懒得去看,直接就做题了。因此,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看题目看文本的好习惯外,最重要还是要保证文本的简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四、利用“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进行协同培训的实施绩效分析

(一)培训的深度有较大的提高

以往的教师培训,大多安排在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之间,做专题讲座或听课评课。由于时间短、人数多,大多数是在被动地听,较少参与,因此培训的深度不够。采用“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一般持续四个小时,评课研讨的时间就有两个多小时,因此时间上非常充裕。研究一般是同一个课在两个班实施,中间有一节课的研讨时间,大家可以充分比较改进前后的教学效果,从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是小范围内进行,一般在十人左右,从而保证了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也要求一定要发表个人的见解,并且在活动之后写出书面的活动反思,从而确保每人都要全程思考,不可偷懒,更有效地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真光中学的李老师:“这次培训仍然采用“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的模式,让我们体会到“磨课”的重要性。要上好一节课,除了在大方向上的统筹规划之外,还需要在细节之处不断打磨。教学设计上一个细微的修改,能引起教学效果的大大不同。好课是磨出来的,集体交流也让我们彼此获益良多。”广州市第四中学陈老师:“非常感激陈老师提供了一个“二元五次”常态课例教研平台让我们新老师能够在一起听课讨论,向前辈学习,花多一些时间,深入讨论,收获也更多,非常值得。”

(二)更切合教师的实际

这种方式培训,参与的教师都对整个上课流程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因此真正理解了如何能使用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并且经过反思后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协同培训的目的。芳华学校的陈老师:“这次学习,我获益匪浅,学习到了很多自己在课堂上没运用到的知识,也学到了一些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教研学习,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优化了常规培训,取得较好成效

常规培训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多流于形式,这种培训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调参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力度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较易出彩。“二元五次”常态课例研究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师协同培训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也证实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中,新进三年内的新教师获奖人数为5人,占全部获奖人数的近一半。

五、结束语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3篇

一、背景意义

2012年宁波市教育局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战略资源,重点推出了覆盖青年教师的“曙光工程”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骨干队伍的“卓越工程”。其中,“曙光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校为主开展,全面覆盖全大市3万余青年教师,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这一工程旨在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打好基础、起好步,找准目标,快速提升。

宁波市教育局“曙光工程”的推出,为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海县教育局在执行《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渐构建出了一条凸显“曙光工程”特色的新教师培养体系。

二、三大实践

(一)实施“雏鹰工程”,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顺利通过一年试用期的考核,宁海县教育局每年都对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的新聘任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雏鹰工程”入职培训,以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雏鹰工程”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实践—考核评定”的培训模式。

1.以集中培训为基础,注重教师素养的养成

在集中培训阶段,为了让新聘任的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我们进行了多项内容的培训。(1)师德教育。做法有三:一是举行新教师宣誓仪式,让他们以庄严的誓词来坚定做好一名教师的决心;二是让教龄为3~4年的教师现身说法;三是延请权威的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来作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的经验。(2)如何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马上就会面对学生。因此,非常有必要让新教师知道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选择了娄亚文主编的《爱满天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一书作为培训教材。(3)课堂一般流程。我们选择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通用篇)作为基准流程。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不同学科的名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新教师进行分班辅导,使他们了解各自学科教学的一般流程,能够心底踏实地走向讲台。这一系列的集中专题培训,使新教师获得了基本的教师素养,为他们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在的帮助。

2.以岗位实践为重点,突出教学常规的提升

在新教师进入工作后的一学年里,我们要求新教师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常规,使自己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符合教育教学一般规范的教师。在备课、教案撰写、上课、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考试、实验、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方面,我们规定了新教师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例如在备课上,新教师要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教材的内在联系,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并掌握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内容时易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备德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道德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遍。对于其他的教学常规,同样要做到明确、精要。在一个学年的岗位实践时间里,我们还借助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常规,快速地走上轨道。

3.以考核评定为手段,促成教师角色的认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学员听课评课制度、阶段性考核和结业考核制度、组班教师和讲课教师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制度,以及新教师、指导教师帮带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二是做好评价与考核。内容包括听课20节,上汇报课4节和完成“7个1”作业(即教学设计1份,教学案例分析1份,学生作业分析1份,试卷设计1份,读书笔记1份,爱心体验日记1份和培训总结1份)。组班教师要经常下乡调研,做到“3个1”:听好1堂学员汇报课;会同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评好1堂汇报课;开好1个由基层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培训结束时,先由学员、指导教师、基层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再由师训处对学员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产生考核等级。最后,由县教育局审核验收。“雏鹰工程”的实施有力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适应力,同时也为新教师下一阶段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123”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雏鹰工程”实施之后,我们对新聘任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新教师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8年暑期开始,宁海县教育局启动了“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对象为见习期满后3年教龄以内的中小幼在职专任教师。

1.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在“123”工程 的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宁海县教育局在了解教师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特别设计了以“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为主题、以提高新教师“一画二字三能力(一画即教学简笔画;二字即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即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课程。然后,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了新教师培养专用教材《走向明天》,内容包括“一字二画三能力”三大部分。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与之相应的专题讲座,并选定了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然后,每位授课教师都分别作了五大板块内容的专题试讲和演练。专题讲座与教材《走向明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提升为目的,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既针对新教师的困惑,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2.以校本研修为依托,凸显技能训练的实践性

除了一系列的专题性培训外,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校本培训的重点培训内容为“三能力”。 能力一——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材每节内容中都设计了“活动与实践”,至少选择2次活动,让新教师从活动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能力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请学校领导或导师向新教师介绍“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中碰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组织一次“教师人际关系面面观”的讨论活动,重点让新教师把平常碰到的与同事、学生、家长以及领导、社区之间比较难处理的关系摆出来,再共同商讨处理的办法。能力三——偶发事件应对能力:在新教师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辅导,重点学习“校园偶发事件处理的应对方法”中的教学类部分,安排2次活动;搜集本人遇到的或本校发生的偶发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校园偶发事件处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校本培训学校在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导师的确定、摸底测试、培训过程的记录、过程的考核、培训的总结等方面都要建立专项档案。

3.以自修自练为手段,培养教师成长的自觉性

自修自练是由新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练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练习计划由学校负责审核、检查与考核。新教师自修自练内容为“一画二字”,时间在7~8月。一画——教学简笔画:导师指导、督促新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简笔画的练习,在一学年时间内每人至少完成80张(大小为8开,下同),其中物品类15张、植物类15张、风景类10张、动物类17张、人物类18张、学科课堂教学类5张;每人上2节运用教学简笔画的公开课,并组织讨论评课。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在导师的辅导、督促下,每人完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单字、字词、篇段等练习一学年内不少于120张(小学、幼儿园教师以正楷为主);粉笔字除每天上课认真书写外,每周在办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每板20字左右)。

在完成以上系列培训的基础上,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及时组织书面能力测试,对合格等级以上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及相应学分,对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则转入下一期重修。同时,举行综合素质竞赛,对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123”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而如何促使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长,则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的课题。

(三)实施“苗子”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成熟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宁海县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与规划,2011年9月,宁海县教育局在总结“123”工程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三年一轮回的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对象为“123”工程后教龄在5年内的中小幼专任教师。

1.明确定位,提高培训项目的吸引力

“苗子”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旨在经过三年培训,使学员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参训教师快速成长为县市级学科骨干或名教师的后备力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员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此,我们把“苗子”工程定位为新教师培养中的高端项目,对“苗子工程”学员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参加“苗子工程”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已参加过“123”工程培训并已取得结业证书且年龄未满28周岁的优秀年轻教师。选拔的方式:由教师个人、学校根据条件自荐或推荐,经过书面测试和导师面试,然后依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目前,符合条件的第一批“苗子”学员共有80人,涉及中小幼学校8个学科。

2.创新模式,形成培训资源的合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导师+基地”的模式。每门学科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挑选市、县名师、骨干教师3~5名,建立一个捆绑式的导师团,并把首席导师所在学校定为理论研修和实践培训的主要基地。在这个过程中,首席导师和师训机构教师不但负责对学员的理论引导,更负责落实学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促进培训实效。为确保培训取得成功,培训工程建立了由县教育局领导、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主管,首席导师分班组织实施和学员所在学校有力配合的培训管理机制。教育局明确规定导师在培训期间不得外出,要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苗子工程”的培训中去,并规定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方法与奖励办法。

3.强化过程,激发学员参训的驱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理论引领—观摩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展示”的培训流程。每次培训,学员都先听导师的示范课或讲座,了解各种课型的教学步骤,接着观看教学录像剖析教学案例,然后选择适当的内容分组上诊断课。在自行实践时,导师要求学员按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独立制作课件,抓阄上课。课后进行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提高课。最后集体讨论,分析小结。在培训的过程中,考核也贯穿其中。学员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和规定学时的学习后,才有资格参加考核。考核采用县、校两级联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办法,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发展规划、课堂 展示、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读书报告以及岗位实践考评等8项规定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给予相应学时的学分。

三、成效分析

宁海县培养新教师的三大举措具有递进性、阶梯性的特点,也遵循了新教师成长的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机制,成效斐然,凸显了“曙光工程”的实施质量。

(一)确保了中小幼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新教师不仅顺利融入了新的教育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师德观念上对本职工作形成了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首席导师制培养出来的中小幼优秀“苗子”教师,他们已经在校本研修和区域研训共同体的平台上起到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正在成为各自学科的一颗颗新星。

(二)构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4篇

我们选择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研究,强化课堂教学行为,是为了给新教师播下“悟”的种子,在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实现“自觉教学行为”的可持续性。

教学设计指导策略

在教学设计方面,新入职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设计的格式不规范;教学设计的项目不全,内容过于简单;教学目标不恰当,教学过程不清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采取了以下指导策略:

呈现教学设计规范格式。在新任教师研修手册附件中呈现教学设计的规范格式,引导新任教师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撰写。

展示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课题组利用《东城区2011年新入职教师培训成果选编》这一宝贵资源,展示优秀教学设计,让新任教师知道如何进行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进行“一对一”的微观指导。自2012年12月开始,指导教师进入基层学校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每位新入职教师需要预先写好一份教学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听课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细致的修改和完善。

教学实施指导策略

新入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后,就要进入课堂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新入职教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不规范;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多媒体手段,忽视板书设计等。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采用了以下指导策略:

组织区级说课活动。结合区级研修活动,定期让新入职教师面向全体教研员和同行进行说课训练,使新入职教师认识到规范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精练、通俗易懂,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进行微格教学技能展示。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区级研修活动,进行微格教学技能培训和展示。重点训练新入职教师的导入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

课堂听课与点评。课题组进入各校进行听课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

教学反思指导策略

新入职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往往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不到位,反思缺乏深度。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采取了以下指导策略:

进行教育理论指导。新入职教师之所以在进行教学反思时缺乏深度,很大程度上跟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有关。我们聘请专家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对提高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组织观摩和群体反思。课题组结合区级研究课,组织新入职教师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课题组鼓励新入职教师自己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5篇

一、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培训,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一名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 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我们在职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做有思想的老师,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 努力转变好角色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新环境中处理好新的各方面的关系,如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

刚来贺高时,有很多的不适应,吃饭,住宿,生活,学校管理„„一切都很凌乱,陌生感非常强烈,但在贺高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渐渐熟悉和适应了一部分,并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们也十分团结,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互相探讨教学中的疑问,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动力,但新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疑问,最大的困惑还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基本素质。为此,新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学生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教师要做好 “言传”和“身教”的表率作用

(1)用心去热爱和善待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6篇

--课改信息交流会主持词

一、近阶段学校教科研活动概况。

在期中测试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北校区教学科研方面大事不断、喜事连连,根据校长室的要求,今天,召集全体老师进行一次小结和交流。

公开教学方面。共进行了四项活动:

一是参加市级“思品与生活”新课标研讨活动,赵淑明主任执教的《小马虎旅行记》,一举夺魁。

二是向盐师实习生进行示范教学,赵淑明、项朝霞、何灿、葛磊、石万钧、杨晓刚、刘艳、王红叶、张尊昕等老师的课在盐师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承办市体育教学新课标研讨活动,艺体部的体育教研组何灿、孟寅、陈洁梅、王军、蒯建军、朱建国等老师在俞向阳主任的带领下,向全市的代表们展示了我校体育教学的风采,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誉。

四是葛国兴、杨海峰等今年新分配的教师近二十位,进行了“走进课堂来,一睹我风采”第三阶段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各年级部、教研组的精心组织下,师徒携手,共同研究,新教师们找到了业务上的自信、找到了发展的空间、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为下学期的新教师基本功比赛做了有益的热身。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展示活动的评比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的,由于各教研组都进行了集体备课,执教老师又都很认真,所以,有些时候,一等奖与二等奖真的很难分出彼此。所谓的奖次之分,只是为了体现评比活动的严肃性,为了激发新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热情。望老师们放眼下学期甚至更远,胜不骄,败不馁。自找差距,自加压力,不断前进。

业务培训方面。本学期,学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积极促成教师们的各项业务培训、教研考察活动。近一个月来,仅北校区就有十多位骨干教师走出校门,走向市外、省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较为系统的、较为深入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和信息收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机会,是学校领导关心的结果,更是全校老师支持的结果。在这些老师外出期间,是你们维持着学校的正常运转,是你们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这里,我想代表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向全校留守的领导、老师们真诚地说一句:“感谢你们。”

参加过学习的老师还有个感觉,那就是,在课改大潮汹涌的今天,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后,在教育教学理论上产生了强烈的饥渴感。这时,能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洗洗脑,充充电,那真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据我观察,老师们学成归来后,眼睛更明亮了,脸色更红润了,精力更充沛了,教改的信心更足了。下面,我想把更多时间留给他们,请他们的代表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外出学习的教师代表介绍学习心得

根据女士优先的原则,首先有请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王秀珍老师谈谈接受系统培训的体会。王老师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在南通接受了两期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目前已经结业。王老师,请--

接下来请三年级部主任周海燕老师介绍她杭州之行的收获。周老师的论文这次荣获师陶杯一等奖,让我们向她,以及在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的所有教师表示祝贺!周老师,请--

再下来,有请音乐教研组长杨晓刚老师谈谈他的学习心得。杨老师是市音乐学科教学能手。让我们用掌声来期待他精彩的发言。

最后有请教导处王建荣主任介绍今年“师陶杯”“教海探航”论文颁奖活动传达的教改信息。王主任是个教科研高手,他在教海探航、师陶杯论文比赛中花开并蒂,硕果喜人,让我们送上掌声,以示祝贺。

我知道,每个外出学习过的老师都有许多感受要与大家分享,可惜今天时间已不早了,相信大家平时会在小范围里交流,交流得更深入,更有效。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一堂四节制;教学总结

著名教育专家杨雄生在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时讲道:“课堂教学主要完成三件事:第一,允许、鼓励学生质疑、猜想,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启发学生论证或验证自己的质疑、猜想与不同意见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论证的能力。第三,培养说服对方的能力。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培养合作和说服他人的能力。”

这三件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也是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完成课堂教学的三件事中,主张多采用“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少而精”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习题、教学案例等这些内容丰富的“物理营养”。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是:渗透“探究思想”的“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

在杨老先生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力促教法改进,提高课堂效率。为呼应新课程、新标准的实施,积极应对高考考试形式的变化,以自主性、探索性、愉悦性、达成性、发展性和科学性为原则的指引下,遵循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校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新课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反馈―集中答疑”四步,即“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总的思想是:力戒繁琐,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以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一堂四节制”模式的分类

1.新课教学:每节课应以明确的方式把教学目标予以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知识目标要明晰、准确。然后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讲解,做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这个节段限时20分钟,包括导课在内)。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讲解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之间互相设疑并释疑,共同去探究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并把教师对难点评析与自主学习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写到笔记本上。这节段教师只辅导不讲评。(这个节段限时10分钟)

3.教学反馈:一堂课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已经突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是否又有新的发现?这一切当依靠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几个题目,并将题目印成“小试卷”。题目要着重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能考核出学生探究学习是否到位。学生即作即交,教师课下批阅。通过学生对“小试卷”的作答教师把握学生在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下次上课有的放矢。(这个节段限时10分钟)

4.集中答疑:学生可以对自主学习或教师讲解的重、难点有疑问的地方自由提问,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解答。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做为一个小课题让学生课下去研究,动员学生通过去资料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阅自己去解决。(这个阶段限时5分钟)

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该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

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1.“提出问题解决过程”展开教学。设计思想是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Φ、ΔΦ、ΔΦ/Δ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

2.“设问质疑”学生自主学习。

(1)用学过的磁通量Φ来回答ΔΦ、ΔΦ/Δ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ΔΦ=?0。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深化ΔΦ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ΔΦ/Δt作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要教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3.“检测和小结”教学反馈。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定律。

4.“学生提问”集体答疑。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就本堂课遇到的问题可以自由提问,教师视所提问题的情况可由学生作答,也可教师亲自作答,也可作为课题学生课下研究。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三、“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笔者认为,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的两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转变,仅仅停留在学习宣传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线,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于我们实践的途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载体。

2.通过“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第一阶段的实践,已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教研意识得到不断的加强。新的教育理念在一点一滴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一部分教师也逐步接受和主动参与。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跑阅览室、主动查阅资料的学生多了,晚自习问问题的人多了,上课大家发言的机会多了,课堂显得更有活力了,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新教师培训小结范文第8篇

一、更新观念,让教师树立敢于创新的理念

更新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即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勤奋踏实的实干精神。然后,学校通过专家引领,夯实教师教学教研教改的基石,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教育教学辅导及学术讲座,使教师能面对面地与专家进行教学探讨和学术交流;或者组织教师集中观看名家的教育讲座光碟,从中感悟和吸收教改、教学实践前沿的新理念。

二、合理规划,让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体验创新的成功喜悦

一是抓细备课。每个教师要把个人钻研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起来,青年教师要规范备课、详细备课,先听师傅课再上课,这样可尽快缩短成长周期。对于老教师的备课,要求不能放松,也强调备学情、备方法,这样才能求实效。集体备课要制度化,对集体备课效果要进行捆绑式考核,定期召开新老结对经验介绍会,及时总结经验。

二是抓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为此,教师要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每堂课师生情绪要饱满,互动面要广,思维空间要大,并留有一定时间练习消化,当堂巩固。“活”不仅在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更在于知识呈现方式灵活,提问多样,思维深刻,学生参与度高,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收获。

三是抓精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杜绝教师误批现象。教师要建立“错题档案”记录,把学生常错的典型试题登记、分析、归纳、小结,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一手资料。

三、把握机遇,让教师培训学习成为实践创新的动力

一是运用班主任学习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工作。我校班主任都是参加各级培训后选聘的,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渗透学习的管理理念,其次,工作方法较以前要有所改进,管理方式要有明显的变化。在新学期班主任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学校领导班子对每个人的工作计划进行审阅,并对照以前的工作计划看变化,探讨每个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可执行性,操作性不强的责令班主任修改,审阅通过后每个班级的管理必须按计划落实,由政教处每月考评一次落实情况。在学校的督促下,班级已经形成了学生学习小组管理模式,即每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学习团队,小组学习由组长负责并与其他小组竞争。

二是运用教师学习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要求教师学动汇报,除了汇报学习内容外,要拟定一份指导教学的工作计划,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审阅计划的可执行性,并在其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跟踪指导,落实计划,同时要求师徒共同分析,观察其成长。

四、搭建平台,引领教师在竞争中进行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