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汪国真的经典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首先应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现阶段基本由必修课主宰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要构建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就必须结合本地区及本校的特色综合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能与语文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便建立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以教材为核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载体,更是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要善于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将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拓展同类题材作品,开发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课。苏教版教材是按同一主题编排成一个模块,我们在进行模块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同一模块,同一主题”的特点进行拓展阅读教学。例如,必修二第一专题是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在学完《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这几篇文章后,可以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汪国真的相关诗歌等同类主题的作品引入选修课堂,开发出“吟唱生命永恒的赞歌”经典美文导读课。

2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活动体验”是学生学习苏教版教材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苏教版必修一的专题一是以“吟诵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模块,这些诗歌基本都是适合朗诵的。我们可以适时开设“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中获得陶冶、启迪。在讲完戏剧后,可搭建“戏剧小舞台”,让学生把《雷雨》搬上舞台,也可以把《祝福》等作品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表演。还可举办各种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打造更多的参与平台。语文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学实践课中,让有一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在文学实践课中有更多的展示和发展空间。

3以教材中的部分篇目为依托,引入视频这种课程资源,开设影视作品欣赏课。教材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已经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比如《祝福》、《边城》、《雷雨》、《红楼梦》等等。我们可以多途径地合理使用这种课程资源:观看著名影片,阅读经典名著;观看同名电影,激活语文课堂;整合电影片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另外,也可以将名家的讲座视频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的补充。比如在讲授《论语》时,可以把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的相关视频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观看,会加深学生对《论语》这部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二发挥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发和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瑞安市有大量的风景名胜古迹,也有众多的文化名人,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一:开设以“寻访瑞安名迹,感受民风民俗”为内容的研究性课程。走进瑞安地域文化遗址,研究江浙文化的起源;走进古建筑,研究江南古镇的建筑文化;走进瑞安的古桥,研究江南水乡的桥文化。所有这些资源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必将为语文学习带了新的气象。

第二:开展以“寻访文化名人故居,名人文化进入课堂”为内容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浙江省内的文化名人非常多,这些文化名人及其作品,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通过对名人故居的实地参观,认识名人生活过的地方,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这也就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发挥地域的优势,将名人故居与名人文化结合起来,将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开发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语文课程。

三充分利用宝贵校本资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又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教师可以把语文课堂搬进阅览室,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和帮助。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资源的优势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让网络走进课堂。

3.利用学校的社团,积极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 “金秋读书节”“古诗朗诵比赛”“纵横辩论赛”等,都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结论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才能为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积累、总结,重视教学资源的挖掘,在教学中不断地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教育学刊,2004,(4)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范文第2篇

一、倾听文学的声音

小时听妈妈讲故事,听奶奶说童谣,听老师诵诗书,这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声阅读。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精卫填海,都曾经深深地吸引着年幼无邪的孩子,让他们想象,引他们思考!这样的有声阅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了一颗向往文学的种子。

这种有声阅读,其实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必经的,也是他们最初呼吸到的文学气息。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出现了有声读物,这更有利于孩子爱上阅读。这是听文学的阶段,也是有声阅读的初始阶段。

有声阅读逐渐从听的阶段迈向说的阶段,这是让孩子爱上文学的好契机。孩子说话表达时,教师可以倾心聆听,也可举办讲故事大赛,激发孩子的阅读表演欲望,还可以举办编故事写文章大赛,激发孩子创作的兴趣。这一阅读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当然形式也从讲故事到朗诵、演讲,再到辩论赛不断升级变换。这个过程中,声音一直伴随着阅读,吸引着孩子亲近文学,爱上文学。

二、徜徉于文学的天地

亲近文学,自然需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徜徉于文学的天地,用文学经典滋养孩子的身心,开始自主自由的阅读之旅。

这一时期,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书籍及其阅读量。在学习生活中,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好书、推荐佳作。比如,利用语文晨读课给学生朗读席慕容的散文,班上很快掀起了一股席慕容热,书桌上有了《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等优秀作品,后来席慕容、汪国真的诗歌也在教室悄悄流传。另外,结合教学文本,带领学生走进名家名品。在教学《幽径悲剧》时,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了解他的生平,拜读他的文集。《秋天的怀念》让我们结识了史铁生,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感受《我二十一岁那年》的生命律动。就这样,伴随着课堂学习的步伐,我们走近了沈复、冰心、老舍、朱自清、泰戈尔、屠格涅夫……文学星空中的无数明星魅力四射,它们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徜徉停留,迷恋陶醉。

这一阶段,教师进行有意识的推荐引导,对学生阅读对象的选择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推荐的好书有许多,推荐时也要注意到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好书涉及的题材体裁也应多样,纯文学的故事、历史文化类的、人物专访类的、天文地理类的小说、传记、诗歌、散文等五花八门。这样的推荐让学生触摸到好的书籍,灵魂浸润在文学的养分中。阅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要读好书,也要多读好书,阅读量的提升,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刘勰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亲近文学,爱上文学以后,我们自然就要大量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此时,教师可以以活动的形式推动阅读活动,为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书籍“漂流”活动,鼓励他们写读后感,并举办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以书会友。活动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着、体验着文学的魅力,学会了感动、感悟,而这一切精神活动正提升着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老师真正的教育使命也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亲近文学,最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一个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三、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关注阅读的量的同时,更重要的还得关注阅读的质。有质量的阅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享受文学带来的心灵的快乐,领略文学的魅力,从而真正从亲近文学演变为走进文学。这时候,适合的阅读方法往往左右着读书的质量。这里笔者介绍几种阅读方法,它们是非功利性的,与应付语文考试的阅读方法不同,这是一种心灵体验式的阅读方法。

1 符号表情法

所谓符号表情法就是读书时,用笔在书页上圈点画线做符号,画线可以明确文字内容,符号表情可以表达阅读的情感体验。其中符号代表的意义是自定义的,可借鉴QQ表情符号,用脸谱表情传递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疑问、惊叹、微笑、愤怒等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只用几笔,就可以通过个性圈画在书页上记录下来,供回味交流。这种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既简单方便,又有个味,特别受中学生的青睐。圈画表情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灵体验、感悟、成长的历程。它不同于应试教育下圈点中心句、关键词等方法,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对阅读感受的个性表达,适合当下信息时代的学生群体。

2 书写心灵对话贴

首先,与作家的作品对话。

边阅读边写贴,它可以实现阅读者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心灵对话。把每次阅读的即时感想写在一种颜色的纸贴上,然后附贴在文字旁。这样心有所感,就笔墨追录,三言两语也好,长篇大论也罢,它记录着阅读者那一时刻的特别情怀。在写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愉悦。

其次,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好书百读不厌,我们可以把自己钟爱的经典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用一种不同颜色的对话贴记录与作家作品对话的心灵之语,这样花花绿绿的对话贴让阅读者看到自己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阅读体验的变化。再次阅读时,看看自己彼时的感悟贴语,想想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想,对笔下的贴语自然是感慨良多。这些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正是阅读成长的见证。

最后,与书友的心灵对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他人交流分享,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更让阅读者找到一种阅读交流的快乐。在与他人交流对话中学生学会了分享体验,更学会了欣赏他人,宽容接纳他人。在对话过程中,阅读共鸣会让书友间亲近和谐,而争论则会引发思考与进步,这些就是对话撞击出的心灵火花。

生活的变迁,阅历的丰富,每一次阅读都将是一次新的心灵之旅,每一次对话都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把阅读视为教学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