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致终将逝去青春

致终将逝去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暖伤;青春;梦想

一、引 言

改编自中国当代作家辛夷坞同名小说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青春》是导演赵薇的处女作,也是她攻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该片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由海峡两岸的多位优秀演员担任主演,包括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饰演林静的韩庚、饰演郑微的杨子珊、饰演施洁的佟丽娅等。

在132分钟的片长里,导演赵薇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青春的记忆:自称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追随青梅竹马的邻家哥哥林静来到某市读大学,当她满怀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之时,林静却悄无声息地从郑微的世界中消失了。在林静赴美留学的阴影尚未消散余尽之时,一次偶然的争吵使陈孝正走进了郑微的内心深处,陈孝正的冷漠使素来众星捧月的郑微倍感失落,但热情洋溢的本性使郑微很快摆脱了失落,开始了勇敢的追爱旅程。正当郑微沉浸在与陈孝正的甜蜜之中时,现实再一次打破了郑微与心爱之人天荒地老的梦想――陈孝正在赴美留学和郑微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出人头地才是家境贫寒的陈孝正的梦想。如果说青春时的懵懂与执拗是一种美丽的错误,那么多年的孤寂与伤痛就是它悲惨的代价,影片将时光快进了数年,毕业后的郑微化身成熟、干练的白领丽人又一次品尝了命运的无常,带着爱意的林静与怀揣悔恨的陈孝正同时回到了她的生活之中。纷繁的世迁、好友阮莞的意外离世促使郑微开始平静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明白了相比于跌宕起伏的爱恋平凡的关爱才是自己应该寻找的幸福,并决定与林静结婚。但当郑微通过林静手上的伤疤知晓了施洁的事情后,二人再度分道扬镳,而衣锦还乡的陈孝正则将郑微视为遗失的梦想,继续追寻着……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导演赵薇延续了辛夷坞同名小说中“暖伤青春”和小清新的风格,以直面现实残酷、心怀过往温暖的姿态描绘了一场终将离散的青春往事。对辛夷坞小说的成功改编及诸位著名演员的倾情出演使该片在中国当代青春题材的电影中独立群雄,赵薇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超过7亿票房成为单片票房最高的华人女导演。本文将以随着梦想而飞扬的青春这一视点,结合辛夷坞的同名小说的相关内容,解码这部青春题材华语电影中的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二、梦想飞扬中的青春

依照类型进行划分,毫无疑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属于一部青春题材的影片。相比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的青春题材影片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电影类型,其中堪为佳作的影片少之又少,[1]而赵薇首次担任导演就大胆涉足青春题材的影片得益于她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导演系研究生的近期学习经历,这段校园生活使已过而立之年的赵薇保持着追忆青春的新鲜感。在影片中,赵薇以辛夷坞的同名小说中主要人物设置为基础,巧妙地将年少的悸动与张扬、爱情的美好与感伤、现实的无奈与苍凉融铸相合,共同交织成了一则残酷而温暖的青春物语。

影片伊始,导演赵薇就为观众铺展开了一幅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校园的图景,为欢迎新生入学而高悬的红底白字条幅、对漂亮学妹大献殷勤的工科学院学长、宿舍窗前大呼美女姓名的老生……在炽热阳光的挥洒下、在层层密布的树叶中,朝气蓬勃的青春色彩写在主人公们稚嫩的脸庞上,也侵染了校园中的每个角落和每个瞬间,同时这种青春的色彩也体现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场景布置、服装道具选用之中:寝室内张贴的《阮玲玉》电影海报、郑微穿着的牛仔连体裤、在文艺晚会上激情澎湃的歌曲《红日》等。在弥漫着青春色彩的校园中,主人公们飞扬着各自的梦想,而影片之外的观众也从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格的银幕人物形象身上追忆着自己曾经的梦想。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人公郑微堪为青春一词的代言,她美丽活泼、爱说爱笑、敢爱敢恨,片中郑微以牛仔连体裤的穿着和两条辫子的发型出现在银幕之上,配合展现了其“玉面小飞龙”的人物特性。在郑微的青春中,飞扬的梦想都蒙上了一层温暖而残酷的爱恋色彩。正是通过郑微的情感经历,导演赵薇为观众呈现出了以邻家哥哥林静、玩世不恭的许开阳与“一见杨过终生误”的陈孝正为代表的青想。

郑微曾在与好友阮莞的对话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初恋:“这五岁,可愁坏了我”,这五岁即是她与自幼以来的爱恋对象――邻家哥哥林静――的年龄差距,郑微一直追随林静的脚步度过了中学时代,并考取了与林静同市的大学,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她终于开始释然地畅想自己与林静的幸福未来。在乘车赴校的途中,郑微梦到了豌豆公主的童话故事,在梦中的童话故事里豌豆公主按部就班地猜到了十八层床垫之下的豌豆,却并未得到王子的爱。这一反乌托邦式的童话改编在影片中起到了铺垫预设的作用,让观众在原本对于童话般圆满剧情的观影期待中增添了一丝隐忧和疑虑。[2]正如片头反乌托邦式的童话所展现的悲剧结局,郑微在火车站并未等到原本应来接站的林静、无数次的电话找寻也未能听到林静温厚的声音,面对林静赴美留学的事实和不辞而别的冷漠郑微茫然失措,爱恋对象的无从追寻使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导演赵薇通过郑微与好友阮莞的对话以插叙的方式展现了郑微与林静的爱恋发展背景:在郑微与林静居住的大院中,林静是一个被“仇恨”的人,男生恨他抢走了所有的称赞与目光,女生则恨他不喜欢自己,成绩优异、面目清秀的林静在大院中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位,在众多仰慕者中他唯独对郑微关爱有加。影片通过这段背景介绍从侧面塑造了林静这一人物形象,林静的清秀的外表、优异的成绩、兄长式的温厚不仅是影片中郑微的梦想,也是影片之外许多观众在年少之时的梦想,同时青梅竹马般的成长模式也为片中这段朦胧的爱恋故事增添了梦幻的色彩。赵薇选取了同名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物加以描摹和凸显,为郑微第一次追爱之旅画上了句点,当郑微怀抱那本被林静遗弃的写有“玉面小飞龙藏书”的童话故事书大声哭泣时,特写镜头前的童话故事书昭示着郑微第一次爱恋之梦的破碎。

在绝望与怨恨中,活泼而勇敢的郑微以“一个林静倒下去,千万个林静站起来”的“采花”信念活跃在学校的社团之中,美丽的郑微吸引了学校众多男生的目光,其中家境殷实、时尚俊朗的许开阳与郑微颇为投缘,同样活泼直爽、玩世不恭的性格使二人很快成为挚友。在郑微的室友黎维娟的八卦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开阳的相貌与家境吸引了包括黎维娟在内的众多学校女生的关注,同时通过许开阳为郑微举办“郑微围棋挑战赛”、投其所好地相送豌豆公主模型、邀约郑微同游湖上、痛打情敌陈孝正等惊鸿一瞥的故事情节,导演赵薇巧妙地展现了许开阳对于郑微的爱恋。虽然许开阳不顾郑微的恶言相向,执著地追求着郑微,但这段单恋最终也随着青春的流逝而消散。在影片接近尾声之时,许开阳与校长的千金曾毓带着幼年的女儿出现在“刘云记忆法”的讲座之上,已为人父的许开阳不再青春,而他青春时的爱恋之梦也被婚姻的尘埃覆盖而长眠于过往之中。可以说家境殷实、高大俊朗的许开阳也是影片之外的观众曾经的爱恋之梦,他的玩世不恭、侉气十足的形象充满了具有年少轻狂意味的吸引力,而对于郑微的执著更契合了少女关于被爱与虚荣的内心需要,正如辛夷坞在同名小说中所言:“在你身边,被一个你并不讨厌的男生关爱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总是好的。”[3]

在果断地拒绝了许开阳的追求后,郑微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于陈孝正的爱恋攻势之中,怀抱着一种“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勇往直前”的信念在同学异样的眼光中上演了一出倒追的戏剧。郑微初识陈孝正是在好友老张的寝室,前来归还碟片的郑微发现在混乱不堪的男生寝室中,陈孝正的床铺遗世独立――干净而整洁,进一步引起郑微好奇心的是陈孝正的床位旁边的建筑模型,正是这个建筑模型引发了她与陈孝正之间的激烈争吵,也引发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陈孝正对于郑微的轻视与不屑彻底激发了一直以来备受追捧的郑微的愤怒,她开始伺机挑衅:挡住陈孝正的去路逼迫其道歉、在食堂伪装伙管会成员倒掉陈孝正的饭菜等。然而不久之后,郑微却发现自己竟然真切地爱上了这个每天被自己咒骂数遍的陈孝正,于是敢爱敢恨的郑微决定将这种爱恋公之于众,来到陈孝正的寝室门前告白、在英语角与其耍赖攀谈、威逼利诱地使陈孝正陪伴自己度过生日、央求陈孝正一起同游湖上……这些大胆而狂热的追求方式或许过于和激进,但爱情至上的纯真之心却感动了冷若冰霜的陈孝正,也使影片之外的观众为之动容。正如影片中的许开阳所说,郑微与陈孝正是两个世界的人,导演赵薇巧妙地借片中老张之口描绘了属于另一世界的陈孝正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成绩优异、父亲早亡、母亲性情乖戾、家境贫寒、性格孤僻而不喜与人交往,同时还因为轻度洁癖而成为宿舍之中的怪人。然而分属于两个世界的郑微与陈孝正成为恋人的重要原因在于郑微的执著,她用源源不断热情和炙热的爱意融化了不近女色的陈孝正。可以说,陈孝正就是继林静之后的郑微的梦想,在梦想面前她拒绝了家境殷实的许开阳的追求,不顾室友的劝阻与众人异样的眼光,时时刻刻地付出关爱,正是这些不顾一切的付出使郑微的梦想成真了。

郑微与陈孝正牵手走过了匆匆四年的大学生活,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郑微并不知道毕业的迫近已然敲响了二人分道扬镳的钟声,校长千金曾毓出于对陈孝正的爱恋与对其才华的爱惜将自己公派出国的机会让给了陈孝正,而家境贫寒的陈孝正最终选择了向现实妥协――放弃了深爱自己的郑微,赴美深造。正如陈孝正对郑微所言:“我的人生像正在建筑的大厦一样,不容许有一毫厘的差池。”与郑微的爱恋之梦不同,陈孝正的梦想是出人头地,正因如此,放弃郑微而选择赴美留学也就成为陈孝正的必然选择。

三、结 语

在辛夷坞的同名小说中,作者曾这样描述陈孝正之于郑微,即“一见杨过终身误”,执著于理想的陈孝正注定不会成为郑微的终身伴侣,郑微无法得到倾心所爱之人的青春结局为影片蒙上了一层遗憾和一声叹息。与青梅竹马的林静与玩世不恭的许开阳一样,孤傲的陈孝正也是影片之外众多观众曾经的青想,一个关于无法得到、终成遗憾的梦想,这个梦想不仅会萦绕在影片中的郑微心间,也盘旋在影片外的观众的脑海之中,正如片尾郑微对荣归故里、重新求爱的陈孝正所言:“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青春之所以是用来怀念的在于它终将逝去,而终将逝去的青春在荏苒的岁月中永远值得怀念。

[参考文献]

[1] 丁亚平.大时代电影:异彩分成的热播影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67.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3.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2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轻的自己。 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请您阅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青春的世界是一片天空,我们都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天空晴朗,艳阳高照,小鸟飞的欢愉,便是初恋的美好。天空晦暗,阴云密布,小鸟劳累惆怅,便是恋爱的矛盾。天空阴黑,雷雨加交,小鸟无奈掉落,便是失恋的苦果。天空转晴,小鸟站在树上,仰望彩虹,便是婚姻的殿堂。

——题记

最近《致青春》这部电影,真的不得不用“火爆”二字来形容了,短短上映十六天,票房已超过六亿,以惊人的成绩跃居内地电影票史排行榜第十四名。其实就我个人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这么卖座,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青春二字。青春二字看似平凡,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但是却能勾起人们尘封已久而且是早已腐朽的记忆。

春风吹拂,流年往复,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带着梦想着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却又无法抑制的怀念过去,或许我们真的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回忆度日,喜欢将青春那些泛黄了的书页拿出来重新翻读,待到悲怆的秋风吹散时光的诺言,才猛然发现,原来美好的梦不等于昨天。

看完《致青春》之后,说实话我很喜欢。不过要问我最喜欢这里的哪个人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郑微,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自己高考的志愿,千里追寻青梅竹马的林浩,一份真情让我感动。奈何命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捉弄人,在这样一个巧合众多的校园里,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场人情冷暖的时差。

可能青春期的每个孩子都做过郑微,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亦或许,真的在爱情面前,完美的天才也可以变成一个十足的傻瓜,但是最终他还是被陈孝正无情的抛弃了,一场彻骨的爱恋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无果的结局。有人说陈孝正太无情,其实我倒是觉得陈孝正自始至终都做的很对,他不能确保自己有能力给郑微幸福,继续走下去可能结局也会出现悲剧,这时候我认为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看到这句话之后会有很多人反驳我一份真挚的爱情应该是不俱生活的苦难,即使面对贫穷生活的困扰也会在一起很好的生活的吗,其实我不得不承贫困中的相依的确可以诠释爱情的真谛。但是:

贫穷虽然可以提供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是它也可以阻挡我们婚姻的脚步,它会使我们忘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带着一份不忍与伤心彻彻底底的皈依生存本身,大家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贫穷是婚姻的坟墓。

男人就好比一颗参天大树,爱情是绿叶,事业是红花,如果一棵树上一朵花没有,那即使长满了绿叶也是朽树一株。

“爱情是一条河,我们都是瞎子,又有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当听到林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一阵悸动,爱情真的是条河,青春的我们都被它所淹没,有的沉入了海底,有的人游上了岸,沉入了海底定格成了永恒,游上岸的成为了

我相信年少的我们都有对爱情的渴望,我们可以忘记时间,忘记地域,只为那份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以为可以天长地久,让心灵栖居爱情的海洋,可是没想到到了青春这场戏份的结尾,却还是在与现实的赌博中输掉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爱情不但是条河,同时还是辆车,阮莞上错了车,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老张偷偷的上了阮莞的车,最后却坐过了站。郑微和陈孝正上了同一辆车,林静和施洁上了同一辆车,最后林静和郑微在同一个站点下了车。我们很难说清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只知道我们顶着青春的头衔,做什么都不能算错。

懵懂的青春,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的人是你煮茗需要的薪火,有的人是你眺望远景的楼阁,有的人是你夜晚照明的路灯,走过青春的档口,我们又要将这一切全部交还给岁月,只留下苍白的记忆与腐朽的伤痕。

那天做在寝室里,闲着无聊,打开了播放器看完了这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现在想想,其实这部电影拍摄的还算比较成功,最起码它让我们回归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看完致青春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第二青春的爱情就像是纸飞机,开始总会飞的很高,但是却总有落地的那一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想到了年轻的自己。 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 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曾经最遗憾的事情是大学四年一直喜欢一个女孩但是都没有说,那时 自己和现在没什么变化,天天瞎忙,做着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的事情,更不会和女生说话(到现在都忘了我根本不会和女生交流,但是曾 经怎么有女友的)。好在,毕业后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机会给那个女孩表白了,也试着追过,不过,时间不对。错过了就错过了吧,至少 没有遗憾。

我个人认为,青春就是那个自己不会太权衡后果,不受太多羁绊,自 由自在,那个很真的时候。

有一句台词不错:

郑微后来和前男友重新见面的时候,说:“其实我们自己都在变成自 己讨厌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实在太多了,曾经我甚至不想来美国留学, 但是我必须来。

我讨厌投机,但是我必须做。我不想经历太多时刻变化的金钱利益, 但是我必须适应。我不想天天泡图书馆,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游,轻松一些,但是我必须珍惜时间。我不想毕业后那么快的回到国内,但是我必须回。我不想这个时候就已经和同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已经out了。我不想对别人封闭自己,但是我习惯了。我不想变得有攻击性不想总是习惯于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经成这样了。

有人告诉我,有投机能力真好。但是实话实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隐居田园与世无争,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乐幸福的时间。但是经历告诉我,越是想要宁静的生活就必须要自己去争去抢前,争取足够的条件来捍卫平静的生活。

命运从妥协的那一步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3家里面书柜躺着的《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安静得乖巧,就像那一段绵长的岁月一般。

不是不想要去翻开,只是害怕那一段岁月太过伤人,尽管是虚设的,却依然会让人心痛,因为它和我们有一段相同的岁月——青春。那两个张扬而明媚的字眼下隐藏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暗伤,我们一直以为很小心翼翼,却终究逃不过被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结局,就像曾经一往无前的玉面小飞龙,也终究会有妥协的一天,不是懦弱,也不是逃避,只是,我们都赢不过青春。

一直都很喜欢辛夷坞的书,就好像《原来》悲怆得让人心疼,却还是忍不住一看再看,还真是自虐的很。《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将书买回来了,可是却还是不敢翻开,只是看了开头和结局,自以为是的以为,那样就可以认为一切都是好的,就连郑薇和林静的结局,尽管中间隔了一个陈孝正隔了一段七年的漫长时光,但是最终他们都成为了彼此的唯一。

并不是忽然想起这本书来的,只是26号的时候,《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版正式上映,势头猛烈得让我不容忽视,最后还是买了一张票去看。

时长两个多小时,却仿佛一晃而过,就好像郑薇的青春一般,回过神来的时候,真真是物是人非了。

从来都坚信着一句话:影视不如书。而我也一直坚信着。我不知道如果辛夷坞看到这样的结果,会有如何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忠实读者,真的有些失望,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我知道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不能将四十多万字的内容完完全全的表达下来,仓促间也让人带着迷茫,到底,陈孝正是怎么喜欢上玉面小飞龙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底是偏爱林静的,或许他很狭隘,将自己困在一件事情里面而伤害了无辜的郑薇,可是他却唯一一个爱郑薇爱得那么纯粹而不自知的人。或许郑薇唯一爱过的只有陈孝正,可是这不重要,因为爱过,她才知道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当电影的结局停留在陈孝正到底会不会和郑薇复合的悬念里是,心里却莫名地有些疼痛了,那样自私的一个人,却得到了那么好的结局。当然,在电影里面他并不自私,只是在前途和爱人面前理智地选择一回而已,可是书里不一样,为了功名,他可以伤害郑薇,甚至明明白白地要她当小三。

可是,电影却将陈孝正板正了,再也不是那个自私的陈孝正了,而郑薇的爱,也显得没有那么果断和动人了,毕竟,那样看来,两个人都有错。

到底是忍受不了,将那样的一个好的结局给了他们,就好像,那个明媚皓齿的玉面小飞龙,再也不见了,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4好久没有看书看得如此感情投入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幸夷坞说:青春是不后悔,是允许犯错的。青春是回忆,会苦涩,但之后一定会追忆青春。

书中自誉为“玉面小飞龙”郑薇,洋溢着青春活力,一路哭,一路笑,一路欢呼雀跃就让我们陪着她从17岁走到27岁,仿佛一夜暖灯就晃过了十年青春。这也让我们见证了原来青春如此短暂,青春终将会失去,但失去的同时也丢了爱情。

有些东西终究会腐朽,等到曲终人散是才发现爱的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苦。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高傲冷峻的阿正,那本《安徒生通话》,那场7年之约,还有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的沅沅,统统都将被埋葬在青春记忆里。

生活中也许我们并不会像书中的女主角那样执着,始终与开启感情宅门的那个男人纠结一生。现实没有约束和限制。于是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每个女孩都会遇到生命中的陈孝正,每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薇只有在长大后才明白林静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我们以后要面对的。

的代价就是要是去一些东西青春,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出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了。可是没关系,但愿我们失去后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都是我们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我的青春你来过,虽然没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庆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有你来过的痕迹,这就够了。希望你日后想起也会因为我们曾经的傻气会心一笑。

幸夷坞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如此接近现实的青春结尾:郑薇在沅沅的汶前说,沅沅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引起了我的共鸣。通过这本书使正在青春期的我明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再,就像曼陀罗凋谢就不在开,唯有珍惜!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5看完这部影片,我就一直在问: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到底由谁来主宰?爱情是什么?爱情要如何守候?

郑薇的回答是跟着自己的心走。若爱,便彻彻底底,若不爱,就毫不勉强。——只爱自己爱的人。爱恨都是我刻骨铭心的。即使最后挣脱了,淡然了,也不过是选择了听自己的心跳声。

陈孝正得回答是要去追悔那因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的自私决定。这到底是自尊还是自私?“不要让自己爱的人跟自己饱受贫贱”,这或许是很好的自辩理由,但他自己知道那不过是他自己为自己找的一个良心理由罢了。“再成功也罢,那是我牺牲了做人的失败换来的。”他永远都只能追悔与怀念他曾经的青春,因为他的一厘不差已错位了他的一切。

而阮莞的回答,更是充满了爱与恨更有伤。即使自欺欺人地把爱情埋葬了,只要那么一丝丝的触动,便又会不顾一切地为爱而活而死。这是在爱情面前懦弱地低了头的赵世勇,永远也做不到的。那么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没有资格谈爱情,谈青春,谈人生的,因为他的爱太肤浅,太懦弱了。

就像无解方程式一样,硬要求解,即使求得,也是毫无意义的。在爱情的抉择上,没有理性与感性,没有是非之辩。我们既不能高赞为爱情而疯狂的郑薇、阮莞、施洁……也不能指责为前程背弃爱情的陈孝正或为金钱拒接爱情的李维娟……因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自己负责的。

生命也许会因为爱情的中途绝望,而绝望了以后的整个人生。因为没有可以比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更能让人成长的了。正如林静给郑薇的是爱情的启蒙,而给郑薇真正的爱情启蒙的是陈孝正,但最终是他们的爱情让郑薇真正成长了起来一样。

“人一辈子那么长,不到最后一天,不知道谁陪你到最后。”是的,陪郑薇走到最后既不是林静,也不是陈孝正;陪阮莞走到最后的不是赵世勇,而是一直默默守候她的“满天星”……

那么我们的青春绝不是只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只是那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与痛苦,还有那些伴我们走过青春的风风雨雨的友情。

正处于青春美好时光的我们,或许也在心里深深地爱着一个人。不是因为外貌和家境,只是单纯的爱恋。但考验总是那些未来无知的许多因素,于是让我们迷茫了,不安了,甚至不敢勇敢地去爱一回了,不想为青春疯狂一回了。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3篇

——题记

低吟一缕清风,静守安然,浅谈一曲弦音,迫逝流年;陌上寒烟,阐解青春各种深意。光阴流转,岁月渗透忧伤,曾经的那人、那事、那段过往,千年轮回,随着云烟仓者。满月风华,也许是一曲流觞,祭奠青春年华,或走,或停,或遥望。

戏里戏外,浅谈流年过往

时光安然,一弯浅笑,笑醉多少柔情;一抹清愁,送走青春多少过往!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屏幕上闪过点点滴滴,把我们的青春演绎得淋漓尽致,叩问了我们年轻不安的心。在青春面前,我们浅笑浅愁,无地自容,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震撼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直到内心深处。

心灵的慰藉,人生路途中莫名的思念,青春让我们赤手可得。同事,又让我们伤透脑筋。戏里戏外,借着镜头,我们且吟唱且回首。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不完美的。

义无返顾的青春

流逝的时光,翻转的年轮,义无返顾的青春。

可能有些岁月,需要我们慢慢等待;可能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只入脑海。每当生后的年轮碾过记忆,留下岁月的吻痕时,才知道,青春淘走了昔日友人的欢笑和同度风雨的艰辛,留下的仅仅是自己的支离破碎的影子,孤独的灵魂和痛彻心悲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终将老去,有很多时光,我们不能言语。是什么让我们在每个夜晚彻夜孤枕难眠?是什么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光里默默地感伤人生?是什么让我们在举手投足间倾诉出所有的思念?也许是风里飘过的青春,来得突然,走的也仓促。

低首抚琴,浅谈一曲青春的歌;戏里戏外,真真假假,就这样铺垫流年,无言,不见,不回首!

岁月如痕,再回首恍然如梦

岁月无痕,再回首悠然如梦。榕树下,埋葬着曾经的回忆;河面上,泛起一丝思念的涟漪;晚风中,我把回忆收进梦里。

前世不言,眷恋今生,红尘过往,万千纠结,青春盼回首,胜过柔情凉苦。青春路苦,执一念,踩碎伤感,或祭奠曾经离别的无言伤感,或庆祝至今延续不变的过往。

此文,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4篇

导演:赵薇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珊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26日 中国

本片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赵薇的首部导演作品,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专业的毕业作品。撇开赵薇这个名字,关锦鹏担任监制更加让人期待,作为香港最重要的艺术片的导演之一,他对于情感细腻的刻画甚至不输于李安。其实更多人不希望此片被翻拍,因为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够诠释这份美好。

盛大婚礼The Wedding

导演:贾斯汀・扎克汉姆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黛安・基顿/苏珊・萨兰登

类型:喜剧

上映日期:2013年4月26日 美国

一个奥斯卡影帝、两个影后,你会好奇这几个老戏骨之间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其实无非就是吵吵闹闹、你一句我一句,此片也不例外。德尼罗与基顿饰演一对早已分手的老夫妻,他们收养的儿子与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本的生母突然杀将出来决定参加亲儿子的婚礼,而且她还是位虔诚的清教徒。为瞒住生母,德尼罗与基顿只能逢场作戏再次扮演夫妻,一系列貌合神离的搞笑事接踵而至……

乔布斯Jobs

导演:约书亚・迈克尔・斯坦恩

主演:艾什顿・库彻/德蒙特・莫罗尼/马修・莫迪恩

类型:传记/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19日 美国

此片从开拍之际就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更多人对它的关注,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他那神秘的私生活和传奇的人生经历。黛咪・摩尔的前小男友艾什顿・库彻就外形来看,跟乔帮主还是很相似的,好莱坞能选出来的人,可能也就他一个了。

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本・阿弗莱克/瑞秋・麦克亚当斯/欧嘉・柯瑞兰寇

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2013年4月12日 美国

此片就曝光的剧情而言,实在太烂俗了,总结一句话就是:一个无所适从的花花公子在旅行期间与一个陌生女人发生恋情,回到原有生活与其成婚后,他又和前女友旧情复燃。镜头画面十分的精美,有着很浓烈的泰伦斯・马力克的痕迹,被誉为哲学导演的他,评价从来都是两极化的,或许你也不用抱什么太大的期望。

痛苦与收获Pain and Gain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道恩・强森/艾德・哈里斯

类型: 动作/喜剧 /剧情/ 惊悚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5篇

时间老人正向我的十八周岁走近,我既害怕有惊喜!我的青春,我最烂漫的花季十八岁,也是我所有梦想起航的岁月!

我的十八岁想必会是个多雨的季节,因为我那么喜欢雨,那么喜欢着暗涔涔的天;我想在这阴暗的世界里躲着,更肆意地希望大雨将我彻头彻尾冲洗一遍,把那不该有的烦恼都冲去,但却从未成功过。我那青葱的十八岁的所发生的和我所想过十八岁的所有愿望也会再十八岁那时比人遗忘,别人都不懂十八岁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是最害怕一个人,却每天都要一个人,一个人面对心底里的忧伤和烦恼,夹着惆怅和迷茫在我那单薄卑微的青春。

倘若时光能倒流,也许每个人都会说“我想回到,我希望回到,”但我不会,我不会选择回到过去,即便在从前的某一地点,某一时刻,我是很快乐,很幸福,也不曾想过回到那一点。这样做真的有意思吗??所有的快乐与悲伤是一个对等的关系,你留恋或忘记也只不过是内心的一个过程吧!

十八岁的悲伤总是特别多,或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亦或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毫不反抗地让悲伤笼罩了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奢华却无目的。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6篇

一、在“选择”中展现“此在的存在”

人类存在的问题是存在关系的核心问题。“海德格尔认为‘当人被抛于世而与他人共在时,他总是感到他人和世界是陌生的、疏远的,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孤独的、无家可归的状态’。而孤独封闭的自我所导致的神秘性乃是存在主义挥之不去的色彩。”[1]这样贯穿整个过程的状态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在《致青春》中,各个角色都笼罩在自我彷徨孤独的矛盾中不可自拔,陈孝正作为男主人公,他的出现,影片中采用闪回的方式叙述,交代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境遇,以烘托出他孤僻、严谨的性格。他的座右铭是“我的人生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为了一个建筑模型不惜与他人“为敌”,此角色刻画的非常极端,这是一种迷惑,沉浸在自我中的矛盾。矛盾推动情节,使“此在的存在”过程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导演的意图。这是一个动态而并非静止的过程。

在影片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林静,他的不辞而别,郑薇的回忆都使林静离开的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促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叙事效果使故事更加具有“韵味”和“悬念”,激活观众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此在”本质。为林静后来的出场作铺垫。对于这个角色的描述,影片从一开始一直贯穿到结束,所以他的神秘感与孤独感尤为突出,他作为整部戏的一个“引言”,一开场便先声夺人,他懦弱的性格特点,更是烘托出郑薇日渐成熟蜕变的整个过程。

看似爱得轰轰烈烈的人们在人生选择时,他们选择了放手,去追求自己认为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东西,他们忽视了“此在”本身,而着重于由“此在”所延伸出的存在物,就是在这些选择中,人们感觉到人生的不确定性,个体的孤独感与神秘感也油然而生,什么才是自身想要追求的呢?

陈孝正曾以为,毫厘不差的人生能给予他安全感,可当他功成名就时,他仍深感空虚与孤独,回国后他仍旧秉承一贯作风,这样的矛盾使观众心中充满质疑,他的出现、到来、沉寂、消失、再次出现,从来没有征求过郑薇的意见,他的想法本身就是个迷,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影片中的人物也就是在一个个小细节中拼凑成他本身的性格。

二、在“存在物”的探索中找寻“此在” 的本质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关于个体与他人及外物的关系,海德格尔认为,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独的存在,他总是处于不断地与外物、他人发生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海德格尔对个体和他者之间关系的共同思考即两者既相互依赖,又互为对立和冲突。”[2]回到影片的前半段,陈孝正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做事一丝不苟。当他从美国回来,毫无顾忌的坐在地上,熟练的打开打火机,郑薇感慨“人生真是讽刺”,这种习惯的改变并不一定是社会的影响,更多是自身迎合的结果。

片中飞舞的通知书,舒缓的音乐,一方面是林静与郑薇内心情绪的外露,对自己未来的美好向往,飘忽不定的通知书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影片中以存在物“通知书”的形态加以暗示与烘托,使得影片的情感更加充盈。如果说艺术的来源是现实,那么现实的来源便是理念,它是人本质的源泉,存在物是为了烘托本质而存在的。

陈孝正曾认为他从小到大的道路都精确无比,可他到达“成功与理想”后发现,错过了最美的风景。郑薇为了林静考上的大学,却被告知林静不在的事实,这对于简单、执着的郑微来说是一种打击。 这一系列的矛盾贯穿着整个的影片,《致青春》情节紧凑,故事生动,人物得到了画龙点睛式的刻画。就是在此在与其它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作用中体现的。

三、在“非本真”存在中展现“本真的自我”

在海德格尔看来,本真或者非本真的存在,都是内在于存在本身的先验的可能性。“本真”与“非本真”是共同存在的。但是,“本真”是更为基本的存在状态,非本真在本真的映衬下才显现出来的。这就是“本真”和“非本真”的辩证的关系。

“我”和“我自己”便是“非本真”和“本真”联系在一起最好的范例,“本真”是一种原生态的状态,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本真更讲究一种“超脱”。《致青春》中郑薇可以用“本真”两个字来概括,她对感情的追求,对于陈孝正的由恨及爱,她自己本身的哀怒哀乐,都丝毫没有掩饰。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配角――朱小北,影片前半段,朱小北不屈服于命运,勤奋上进,不敢表白,对人友善,这些正能量的“外在”恰衬托出她内心的自卑,当自卑再次显现时便成了骄傲与不屑。超市事件,原本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是长期压抑的情绪被无限放大,直到不可收拾的事态,这是朱小北情绪的真实体现,若干年后,当朱小北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身为记忆老师的她却“失忆”了,颇为讽刺,此时的她是在刻意伪装自己。“非本真”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让我们逐渐磨平棱角,朱小北再次出场的表现说明,在人成长的某一时期,非本真状态是占主导地位的。选择遗忘过去,来保护武装自己。 而工作之后的郑薇,感情方面也变得暧昧,再也不似以前那样纯真。“因为,他们在现实和社会面前变成了‘常人’,‘此在’既然为‘常人’所支配,个人不需要也不可能对任何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断,更不需要,也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一切依‘公共意见’、‘公共舆论’为准绳,其结果必然使此在失去了自己本来真实的面目。”[3]

结语

整体来看《致青春》其存在主义色彩非常浓重,不仅体现在情节内容上,在结构的叙事上也随处可见存在主义的影子。存在主义关心个人的生存,反映在影视中,更加着重于人的存在状态与特点,故事的迂回,这使得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反思人生、反思社会。本文仅仅从存在主义方面思考了人的存在问题,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对人的 “存在”进行研究,我们也将继续思考下去。

参考文献: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7篇

1、郑微是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薇作为电影中的女主角身份,郑薇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表现让人深刻,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薇是一位勇敢坚强的女生,而且可爱又坦诚的个性,还是一名知名工程学院的学生,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薇的饰演者杨子珊因此走红了。

2、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薇就是一位霸道任性的孩子,而且可爱又坦率的女生角色,也让郑薇在电影中赚尽了人气。

(来源:文章屋网 )

致终将逝去青春范文第8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是一首王维的诗歌,它叫做《辛夷坞》,也是广西籍“80后”女作家辛夷坞的名字。辛夷坞的力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书,成为赵薇进入导演界的首部作品,在南京几大高校取景拍摄,成为网友追逐热议的焦点。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迎合影视剧需要

谈起刚刚得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书将被赵薇拍摄成电视剧一事时,辛夷坞还难忘当初的惊讶:“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由赵薇来执导其实再合适不过,因为郑微和赵薇的契合度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像一个理想主义者,有着同样单纯、勇敢、重感情、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的特质,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作为导演的赵薇会比演员赵薇更能淋漓尽致地在电影里表现郑微和她的青春。”

2006年,辛夷坞有一段工作空闲的时间,她就和所有网络一样,开始在网上写写小说,最初从中午写到黄昏,一发到网上,没想到点击率却很高,而这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的出发点,从那天起,她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也就有了今天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现在在讨论剧本时,辛夷坞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电影和小说相比肯定有改动的地方,可是那种触动人心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反而让人更记忆深刻。”而很多人都在关心,以后的辛夷坞自己是否会尝试去做一做编剧,她的回答是:“编剧会是我今后转型的方向之一,也许有好的机会、好的素材我会考虑的,但并不急在一时,还是顺其自然吧。”

近年来,点击率高的网络小说和畅销书籍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并不在少数,而大部分都会获得成功,自己的作品被搬上银幕对于辛夷坞看来,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影视剧需要更多好的、有时代气息的、能迎合市场上观影主流人群的素材和剧本,在重复了太多相同的套路之后,太需要注入更鲜活更多元的元素,而热门的网络文学或畅销小说恰恰提供了他们需要并稀缺的东西,并且小说本身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现在掀起了网络文学和畅销小说改编热潮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无须刻意去追求悲喜 幸福就是求仁得仁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出版到现在已有5年之久,在这5年中被多次再版,销量现已经突破30万册,而这其中,吸引人的部分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青春回忆,但是回过头去看,很多感触都是殊途同归的。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尽管经历的时代、接触的事物有所区别,然而青春时的热血、单纯和迷惘,还有对爱懵懂却冲动的渴望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对青春,辛夷坞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也在用自己的笔去记录。

其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有辛夷坞亲身的经历:“这本小说里的故事有一部分是我或者我的朋友亲身经历过的,这段回忆本身就给了我足够的灵感触动,让我想要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每一位翻开书页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与朋友间的一次争吵,或是自己毫无顾忌的大声笑、大声哭,为的都是对得起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二字。无论到了哪个年纪,都要珍惜自己的今天,因为这是一个人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这对于未来来说,也是一种青春。

“我不认为当下的人不幸福,幸不幸福看你想要什么,而你又得到了什么。幸福就是求仁得仁。”辛夷坞这样定义幸福,对于她来说,每天闲来之时写写小说或许就是一种幸福,这份幸福是私人的,是属于辛夷坞自己的,带着种种对幸福的理解,她在小说中也会为主人公安排一些看似并不幸福的结局。

“其实我的小说有幸福结局,也有的以分离告终。我并不刻意去追求悲剧或喜剧,一本小说里的人物,当你赋予了他个性和生活背景,他的人生就有了他的轨迹,我只是让他们顺着这个轨迹,像一个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人一样去生活,去经历悲欢离合,然后再顺其自然地走向他们的结局。正如我小说里反复提到的,幸福是非常主观和私人的东西,它只属于每个人自己,不需要打扰。”

无须争名夺利太物质 青春应是活力与张扬

青春总是骄傲的,它抵得住物质的诱惑,却甘心被梦想与自由牵引;它在名利面前泰然得心跳都不加速,但对爱情却甘心单膝跪地。是的,那是辛夷坞的青春,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那段轻易快乐,放肆悲伤的日子,高贵得似乎可以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在物欲横流的成年人社会,物质远比这些可一不可再的东西实际得多。然而对辛夷坞来说,世界上有太多东西,与物质并无太大关系,它们没有定义,甚至没有名字,只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象征,金钱与物质在它们面前,总是显得那么的卑微与无为。

辛夷坞记得,小时候她很喜欢一种有香味的橡皮,淡淡的,甜甜的,但又那么的诱人,她一有零花钱就去买,但总是觉得不够,于是她下定决心——长大了,等我有了钱,一定要买一卡车的橡皮来收藏。多年以后,可以说名成利就的她要买一卡车的橡皮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她始终觉得,是当初那种感觉,才称得上弥足珍贵。

任何可一不可再的东西,不该遗憾“不可再”,而该庆幸,嗯,总算“可一”过。

辛夷坞的学生时代比较像苏韵锦,不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也没什么人会注意,隐形人一样。曾经在大学毕业的同学聚餐上,遇到一个同系不同班的同学,这个同学四年来跟辛夷坞上过无数节大课,结果跟她聊了半天后忽然问道:“你也是我们学校的吗?”

辛夷坞的青春跟她的人与生活一样,虽然淡淡地,但又处处透出那么些活力与个性。她不爱看的书只有课本,只要是闲书就一点都不讨厌。荤素不忌,来者不拒,“在读书的习惯上我跟《许我》里的桔年比较有相似之处”。而且像每个年轻人一样,谁没在年轻的时候做过几件疯狂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