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编儿童诗

自编儿童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编儿童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编儿童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儿童诗;教学;语用;《柳树醒了》

儿童诗以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感,灵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反映了儿童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更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它在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段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二年级共收编了20篇儿童诗(选读课文和语文园地中还有9篇),约占了第一学段课文篇目的17%。可见,有效利用儿童诗这个重要教学资源,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吟诵――指向儿童语感的积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更是如此。它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朗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言语发展和审美认知规律,它和儿歌是学生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文学语言。低年级教学不能因为儿童诗浅显易懂,或因为识字写字教学任务重,淡化甚至忽视对儿童诗的诵读感悟。低幼儿时期正是发展学生语感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诵读,唤醒学生记忆的检索功能,不断形成直觉思维和语言直觉,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构筑“同感”“同见”,丰富语言的积淀,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片段一: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拟人化的奇丽小诗,诗中的小柳树俨然就是一个机灵的孩子,在春姑娘的召唤中变得生机勃勃。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朗朗上口地读。

1.踏准节拍,读出形式美。课件将五小节转换成五句话,并列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在合着节奏的诵读中,很快发现了句子循环反复的特点。小结出:______跟柳树______了,______着______着,小柳枝______。

2.找准词语,读出韵律美。课件再次将五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并列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五个句子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找出它们分别有语气助词“呀、哟、啊”,动词“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儿童仿佛在唱歌一般,陶醉于文字的乐感中。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首歌。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找准诗的节奏、韵律,通过听读、默读、诵读、赛读等形成,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韵和谐的朗朗书声中感悟语言,积淀语言,形成语感。

二、品析――指向儿童词句的感悟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具情感的张力。被台湾诗人林良称为“浅语的艺术”的儿童诗,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浅显,但在浅显的语言之中表达了深远的寓意,它是诗人基于“儿童本位”、儿童眼光的审美体验。儿童诗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精心锤炼、推敲的“字眼”和关键词句,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意象,和诗人营造的艺术画面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复现儿童诗的情景、情韵,调动自己的认知、体验、感受去咀嚼、品析文字。当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到文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又揣摩了诗人的意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象”来表达“意”,学生就和文本、作者甚至是编者完成一次深刻的对话,对文字的感悟也是深刻的。

【片段二:品读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想想春雷和柳树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生1:春天到了,小柳树,快醒醒啊!

生2:小柳树和春雷说了很久,诗中一连用了两个“说着”。

生3:小柳树在春雷的千呼万唤中慢慢地醒过来,所以是“说着,说着”。

生4:春回大地,春雷急急忙忙地对小柳树说,快醒醒,来看看吧!

师:春天到了,小柳树为什么不是“发芽了”,而是“醒了”呢?

生1:“醒了”是把小柳树当作人来写。

生2:小柳树醒来后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会很吃惊。

师: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读出春雷忽高忽低不停地呼唤,读出小柳树慢慢地醒来和吃惊的样子。

师: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我们一起找出来,想想该怎么读?

“浇着,浇着;梳着,梳着;藏着,藏着”“软了、绿了、飞了”等词语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诵读中变得活灵活现。同学们和多情、温柔的春雨、春风,和妩媚、婀娜的小柳树经历了一次动情的拥抱。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幅画。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品析与感悟语言文字这支神奇的笔是如何作画的,还要点拨学生在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关键的传神的词句处驻足欣赏,品析与咀嚼这些词句,对诗歌情感的支点,语言的精点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三、想象――指向儿童思维的拓展

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想象是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密码与力量,想象是儿童发展的第三种力量与密码。当密码与密码对接的时候,当力量与力量融合的时候,儿童诗教学成功的奥秘,自然就解开了。”――成尚荣先生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个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展开想象”“体验情感”的要求。“诗是儿童,儿童是诗。”儿童诗是富有想象的,儿童也是富于想象的,面对诗歌跳跃的语言,儿童也在用自己特有的想象来认识它、诠释它。教学儿童诗,就是要敏锐地发现文本中需要学生想象的节点处,鼓励与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或不合时机地出现多媒体画面来替代学生的想象。想象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的等待、宽容、赞许。

【片段三:激发想象】

师:春天到了,到处春意盎然。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地读这首诗?

生: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春天,我要慢慢地、赞叹地读,读出春天的艳丽……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春天的使者,就是春雷、春雨、春风这些顽皮的孩子,你是怎样叫醒小柳树这个贪睡的孩子呢?想想要怎么读呢?

生:我仿佛看到它们在游戏,我要轻快地读,读出小孩子的顽皮、活泼。

师:同学们,春天的到来多么神奇呀!如果请你把这首诗像讲故事一样告诉爸爸、妈妈,你们又想怎样读呢?

生:我要像讲故事一样生动地读,读出春天的神奇。

师:请同学就带着自己的体会美美地读吧!

一首儿童诗,就是一扇窗。当我们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充盈、填补诗歌的空白,他们就欣欣然踏进了诗的意境。教师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大胆地推开那扇窗,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背后广袤的沃土。

四、仿写――指向儿童语言的运用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写”的训练。虽然低年级儿童的文字储备和生活经验都还较薄弱,但他们在朗读、听读诗歌的基础上,已经对儿童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形式美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儿童诗独特的句式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进行学句、说句、写句训练的范本;儿童诗跳跃性文字背后留下的“生长点”,是儿童从阅读走向写作,从学习语言走向运用语言的切入点。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正处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以及语言创造力时期,做好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做到与文本紧密结合,仿写、续写、改写儿童诗;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引领儿童捕捉自己情感世界中可以写诗的素材,大胆地创作儿童诗。

【片段四:学习运用】

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明媚的春天,除了小柳树,还有谁也醒了?(引导学生说春天的景物)

生:春笋、小草、青蛙……

师: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天动物、植物变化的图片)

师: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像这样说一说。

春天跟______说话了,______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

自编儿童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水墨;本域文化;素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51-02

【作者简介】周亚君,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小学(江苏宜兴,214200),一级教师。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儿童水墨教学无疑应注重儿童性与文化性。然而,审视儿童水墨教学现状,脱离儿童、注重形式、文化虚无等偏离主旨的教学现象并不少见,因此,我们需要厘清儿童水墨教学的指向,弄清绘画素材与教学方法,积极寻找“形式美”背后的“文化美”。

一、儿童水墨教学的指向

儿童水墨教学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当我们在忙于水墨画教学时,首要思考的就是教学指向,儿童水墨到底为什么而教,水墨画教学需要传递什么样的文化意味?为特色,为特长,为传统,指向不同,价值也不同。笔者的回答是“以画养品,以文化人”,用水墨表现童趣、用精神浸染童心、用文化浸润童年。这意味着儿童水墨教学既需要儿童的立场,也需要文化的立场。故儿童水墨教学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传承,更应是文化精神的传递。忽略了“养品化人”的价值取向,水墨画教学只会是“有形无义”的机械复制和线条堆砌。

二、儿童水墨的素材

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问题是,“元素越多越缭乱”。水墨素材的选择是否有径可循?首都师大尹少淳教授指出,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确,儿童水墨教学应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教师应将携带着乡土气息的文化元素纳入课堂。

1.融情趣:水墨童心,以画养趣。

我们理解的儿童水墨画是什么?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顺应童心、童趣的水墨表达形式。毋庸置疑,学生的童心是最值得珍视、最为灿烂的风景。水墨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并尽可能通过这样的载体,让学生童眼看世界,自由描绘灿烂童心,尽情表达笔墨意趣。如作品《大舞台》(见图1)表达的是小女孩第一次参加舞台演出的情景,好奇、天真、无邪,溢满童趣与幸福,携带着生活文化,映照童心。

2.融特色:陶韵茶香,以画养品。

紫砂壶、阳羡茶、美彩陶等都是宜兴闻名海内外的本土特色物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融合陶茶文化,轻轻点击陶与茶,学生便可自然进入自己亲近的生活场景,自由地用水墨表达陶韵茶香。如:有学生画出自己跟着爸爸做壶、晒壶的经历。笔墨气韵展示的不仅是生活现实,更传递着劳动乐趣。在做陶中学做事做人,在陶韵茶香中体验成长的幸福。

3.融愿景:多彩校园,以画养意。

校园文化是学生的“成长土壤”,也是学生重要的绘画素材来源。我校的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生人人参与,乐在其中,水墨作品充满了勃勃生机。

4.融诗文:宜人山水,以画养文。

我们将水墨画教学与语文中的经典诵读相结合,突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收集、整理、阅读与宜兴有关的名人诗作。行观景致,坐读诗文,或是自由呼吸,感悟诗意;或是尽情遐想,创作新诗;或是以诗配画,诗画合璧;营造浓浓的人文氛围。在指导学生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时,我注重解读思想内涵,融合水墨晕染、线描、儿童诗,用黑与白,用凝练的笔墨与优雅的色彩,让学生们晕染出一片片自在神游的意境。

5.融自然:闲居乡情,以画养雅。

林间弈棋,竹下品茶,东鸹船垂钓,善卷洞中谈心论道,云烟缭绕的竹海山峰,淡雅隽丽的乡村景色……皆能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

三、儿童水墨的教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当教师执着地让学生进行临摹时,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种程式化的传统方法是否会使儿童处于被动的境地,削弱其能动性与创造性,造成自我迷失与文化缺失。教学中,我们需要摆脱僵化临摹,寻找知识技能与儿童主体的有机联系,传递最自然的水墨文化。

1.增强相适性,避免“无本化”。

作为传统文化课程,儿童水墨课,既不为“特色”功利而来,又不为“脱俗”达标而限,而是一种以儿童为本的“适应性”课程。无论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还是“拿来就用”的自由主义,都是一种“无本化”教学,容易造成儿童性和文化性缺失。因此,儿童水墨教学应寻求一种文化的浸润,形成水、墨、儿童、文化的自然交融,并通过生本化的生活意境与相适性的文化传递,培养学生心智,陶冶其情操。这种呼应儿童本性的“水墨文化”,能够深深印记于学生的潜意识之中,且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忘。如:开发网络水墨校本教材,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诗词、印章、作品等,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一起参与编写校本教材。这样,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创作,学习主体性能得到彰显,学习力与创造力会得到提升。

2.吸纳共性,避免“高原化”。

艺术之间存在着形式、情感、思想等方面的联系,可以相互借鉴、融会贯通。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保持其水墨探索的兴趣十分重要。当学生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主题背景下学习,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入学习高原,兴趣势必没有初期强烈。因此,水墨教学在注重本土文化的同时,需要“推开窗户”,以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好奇。如:与异域风情相结合,与古文字相结合,与壁画相结合,与青铜器相结合……如此,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宽了,画作题材丰富了,探究的欲望也更强烈了。

3.凝练笔性,避免“自由化”。

儿童水墨需要自由挥毫、尽情表达,但同样也需要通过笔性修炼来提高对“浓淡干湿”“点线形质”的表现力,而笔性的形成需要经过规范专业的学习。如果离开专业辅导,让学生放手自流地随意涂描,这样的水墨教学将会失去传统艺术的文化意味。故,我们要提倡“教师专业地教、学生自由地学”,重视学生笔性的培养,加强平时的基本用笔与造型练习,提高其笔墨的把控能力,让其感悟毛笔绘画的特性。

4.保持玩性,避免“成人化”。

自编儿童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我们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践行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谈点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充实作文素材

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是学生认识生活,并参入生活和体验生活。为此教师一要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如带领学生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地的变化;引导孩子走进家庭,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爸爸妈妈的关系等等。二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与家务劳动等。三要给学生提供亲自感受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活,引发习作的动机.如把小白兔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观察体验,点击写作灵感。四是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通过相互交流,增加信息量,提高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词汇

1.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的积累

通过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重视阅读课的感悟,理解;继而活学活用,把积累的消极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积极语言.如学习《称象》一课时,文中详尽地叙述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为了学生更好的积累语言,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白话对此故事进行过程讲解,也要求小朋友讲故事,这一设计就要求学生把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不但提高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对阅读的内容有了更新的理解。

2.背诵范文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论是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所以,我们总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选择得让学生背诵记忆,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教师要有选择的利用午间,自修课等开设阅读课,组织学生课本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精读博览,让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资料库。.

4.信息化给学生的积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学生搜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指导学生经常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更快,更多,更广地获取信息,通过调查经常听、看的孩子就显得知识面广,视野开阔,也愿意与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

三、创新作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与学的互动和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他们有话便说,有事便叙,有情便抒,有感便发;写文章时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课堂便进入了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这是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

1.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因此我们总不断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2.创新学生作文形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我们开创了系列特色生活作文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笔活动中来。一是相应的插图小练笔。这种方法图文并茂,饶有情趣。二是连环画练笔.爱看连环画是经历过孩童时代人最深体会。边看图,边读文,图文互补,形象生动,极易引起学生的动脑兴趣。三是创作童话。四是俏皮的联想。我们鼓励孩子学写儿童诗.组织几回童诗朗诵会,不断激发孩子创作欲望。

3.经常性指导学生自编作文手抄报

让学生收集自己的习作佳文,编辑在一份手抄报中,既当作家,又当主编,还当美工,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体验成功.也指导学生自编习作一书,把自己一段时期的作文精选,打印出来,设计好封面,装裱成一本书,互相阅览。

4.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愿意做,并力求做得做好,此时的学生会在在习作中袒露纯洁无瑕的童心,放飞天真烂漫的童趣,畅说娇憨逗人的童话,释放纯朴率真的童真.为此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全方位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进而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开创作文教学改革的新境界。

5.分层次作文教学

自编儿童诗范文第4篇

张云丹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学校图书室的作用越来越大。丰富的藏书、舒适的阅读环境能给师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因此本年度学校图书室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转变观念,加强建设意识,确立服务意识,强化指导意识,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室,爱上图书室,用好图书室。同时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收获读书快乐,体验读书价值,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利用图书室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围绕上面的目标,学校图书室努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一、明确目标、任务,步步落到实处

在这一学期中,学校大力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培训好一批小图书管理员,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能,加大图书的借阅与流通,使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基地。

各班也各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益智读书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书籍可以到图书室借,也可在班级图书角借。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开展讲故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如:名作欣赏、讲故事比赛,书评等活动,使一本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把知识性强、趣味性浓、富有创意的文章在专栏内展出,供学生浏览,激励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图书室紧密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室藏资源,积极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及有效的导读工作。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故事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图书室推荐提供读书内容,有童话故事、儿童诗、寓言、成语故事、唐诗、宋词、名人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少儿百科全书、爱国故事、有关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等一系列图书。还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阅读与各年级读书活动主题相关的书籍,让每位同学认真阅读。阅读完后,写好摘抄、读后感、自编读书小报。

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领导关心,措施具体

我们学校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学校分派副校长霍社英分管图书室工作,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一)做好图书室常规工作,管理好图书,做到一切图书有记载,出借有手续。规范图书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图书室特点,依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正确分类、上架,同时做好规范、正确、有序的管理。指导学生上好《学习利用图书室》导读课。

(二)认真做好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图书借阅工作。通过个人借阅、集体借阅、定期轮流阅读,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使学生乐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向学生推荐他们喜爱的读物,对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障碍或思想障碍热情指导和帮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四)大力提高藏书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育人熔炉”的作用。确保导读工作有高质量的文献资料可提供。给学生上导读课推荐《安徒生童话》,使学生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

(五)期末进行总结评比,表彰读书积极分子和先进班级,鼓励大家开展课外阅读。

三、规范管理,优化基础服务

1.努力使图书室管理上台阶,争取图书管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既方便读者,又有可操作性。

2.对全校师生实行全方位开放阅读,图书室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师生实行全天候借阅制度,确保师生有充足的借阅时间。

3.根据师生的不同要求,做好图书的推荐、介绍和借阅工作。如教师要上公开课、观摩课,尽力为他们推荐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遇到节日、纪念日,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图书。学期末经常督促师生还书。

4.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室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图书进行全面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还对全室的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5.做好图书借还、整理及破损图书修补工作。热情地为每位师生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本学期为节省师生的时间,我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及时归类上架; 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 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本年度生均借书4册以上。

6.从四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出二名学生图书管理员,协助做好图书室的服务工作,从而保证了图书室全天开放并始终秩序井然。

7.认真做好报刊杂志的征订归类工作,并为教师、为学生推荐好的书刊杂志,为读者了解各种信息动态、知识前沿提供帮助。

四、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