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支教助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短期支教 活动模式 管理策略
支教助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类别,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体验农村生活、锻炼协作能力、树立人生信念的平台,而且开辟了让农村青少年学习知识、结交朋友、健康成长的新渠道。虽然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短期支教活动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减少教育歧视,倡导教育公平,帮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短期支教问题颇多,效果难以持续。因此,立足短期支教的特点,优化管理策略,是培养高素质青年志愿者,落实农村支教助学的必由之路。
一、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三种模式
高校现行的以青年志愿者队伍为载体的支教与助学活动大多采取短期形式,一般是高校在读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农村贫困地区从事支教助学工作,在支教地点不超过一个月。短期支教有三种活动模式,各有优点,在提升志愿者积极性的同时,也保证了支教地受助学生的参与热情。
1.社会调研式
短期支教源于大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关怀农村儿童的意愿,可是由于时间限制和志愿者自身授课能力的制约,很难真正起到学科教学的作用。即便如此,短期支教仍受到青年志愿者的欢迎,原因在于其突出的社会调研作用。在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中,高校青年志愿者四人以上自发组队,在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后,与结对学校沟通相关事宜。志愿者后续的支教活动主要基于结对学校,围绕农村教育现状、农村学校考察、留守儿童心理观察等展开,造成短期支教的“三步法”流程。第一步,通过献爱心、送温暖等方式接触农村儿童;第二步,在几天的磨合中加深情感,取得信任;第三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上门走访,从而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上述目的和方式使很多人对短期支教心存质疑,但是本人认为短期支教的重点不仅在“教”,更在于“支”,即支援与帮助,落实在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中,便是主动的接触、了解和陪伴。短期支教的志愿者是老师,是研究者,更是受助学生的朋友。这和中长期支教一样,志愿者都寄托了深厚的情感,甚至因为时间短暂,他们会更加珍惜与农村学生的友谊。此外,社会调研式短期支教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支教团体自选领队,协调分工,很好地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社会调研任务则要求志愿者控制时间、场地、教学活动,强调组织纪律性,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社会调研模式的反馈结果以直观的数据和文字为主,能清晰地反映农村教育问题,为长期支教活动提供依据。
2.助教基地式
暑假期间,志愿者们主要从事辅导作业、协助文体、开展德育活动等助教工作。为了形成支教的长效机制,部分高校会选择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或者乡镇社区的公益中心建立基地,每年定时派送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助教基地模式以教学为中心,符合教育部提出“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要求,并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弥补农村教育的短板,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青年志愿者在教授课程时,把自己代入老师这一角色中,发挥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在教学上勇于突破和创新,让农村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例如,利用留守儿童集体住校的条件,白天排练节目,晚上举办文艺晚会;用比赛讲故事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这些教学活动迎合了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好奇心强的特点,符合其学习规律,在短期教学中获得明显的成效。
助教基地模式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志愿者未接受过教学培训,如果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他们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支教地点的儿童年龄偏小,志愿者很难让他们都集中注意力,维持理想的上课状态。不过,作为“点对点”可持续的短期支教模式,建立助教基地是大学生建设农村教育的良好方式,不仅省去因不熟悉支教地区环境而损耗过多的人力、物力、经费,还能让志愿者们分享经验,消除疑虑,共同将短期支教转化成一项长期事业。
3.合作夏令营式
某些短期支教的信息来源于民间慈善组织或者公益机构,比较典型的就是合作夏令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夏令营的形式实现城乡同龄孩子的“一加一”结对交流,而青年志愿者则以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结对孩子的活动。合作夏令营中,城市少年、儿童组团前往农村,与当地同龄学生结对,开展一系列校内外学习活动,约有50%以上的活动在户外进行,例如素质拓展、田间劳动等。夏令营中,志愿者需要帮助城乡学生尽快消除隔阂,加深了解,更要把全体营员的安全放在着重考虑的位置,因此活动常采用金字塔形层级管理和分组责任到人的方式实现看管任务。
合作夏令营式短期支教的重点是增进城乡学生共情,以思想道德、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除了考验志愿者的助教助学能力,更要求每个志愿者具备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背景孩子的领导能力。城市学生的经济条件、受教育水平、家庭环境要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对当地的熟悉度、适应性还有身体素质要优于城市学生。这些差异无形中会给志愿者的教学、管理任务带来困难。例如,田间考察时,事先排好的队伍在前进过程中会被拉长,体力好、熟悉路况的农村学生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而部分城市学生则跟不上行进的队伍。此时,若志愿者缺乏对所负责小组的掌控力,就很容易产生人员走失、成员受伤等突发事故。
作为短期支教的新型模式,合作夏令营结合了多方力量:政府、慈善组织、高校、城市各中小学、支教地区学校。这不仅拓宽了城乡教育互助的途径,而且对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二、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活动情况多变,很难实现全面有效的活动管理,尤其是安全、教学、情感态度和活动反馈方面,因其不确定性,更难以入手。
1.安全管理问题
短期支教的安全性是志愿者及其家长考虑较多的因素。如果能够做好前期安全培训、中期安全防范、后期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忽视专业的安全培训。青年志愿者支教前,大型团队会进行一定课时的安全培训,内容涉及交通、治安、疾病预防、溺水触电急救等。但在短期支教中,小型团队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忽视专业的安全教育,致使在外支教时安全意识不强,急救能力较弱。
第二,无法掌握支教地的安全隐患。支教地可能存在道路积水、电线等安全隐患,而志愿者事前难以察觉。支教地区学生虽熟悉环境,却缺乏安全知识教育,没有对这些隐患产生足够的重视。志愿者即使发现当地学生做出危险行为,也会疏忽大意,采取跟随而非阻止的态度。
第三,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前期准备时,志愿者要签署安全责任书,保证在支教期间遵守各项规定,这种明确划分义务的做法能有效减少因志愿者自身不当行为产生的安全事故。但除此以外,安全保障措施仍缺乏相对具体的标准。系统的安保措施应至少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为支教队伍配备随行指导教师,负责监督和处理突发事件;其次,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家、校、志愿者的沟通平台,及时将支教情况通知外部;再次,强调两人以上团体外出,保证所有成员之间联系通畅;最后,为参与短期支教的志愿者购买正规的意外伤害保险。
2.教学管理问题
教学是志愿者支教的主要任务,短期支教在教学管理上更具挑战性。在内容的选择上,短期支教多以辅导学科知识点为主,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非师范专业,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另一种选择是实行开放度高、趣味性强的素质课程,这能有效提高支教地学生的参与度,却不容易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教学方法上,除了讲授法外,更符合短期支教的方式是活动式,将知识寓于各种日常活动中,引导支教地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课堂活动方式会带来秩序混乱的问题,有时志愿者设计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性格外向、年龄较大、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能与志愿者互动,完成活动,反之则无法迅速融入团体,需要特殊关注。如果志愿者人力不足,素质拓展等课程便很难展开,这是短期支教的教学局限。
3.情感态度问题
支教地区很多是留守儿童聚集的乡村,受帮助的孩子在年龄上正处于感情脆弱,情绪多变的时期。在与他们接触时,若不能进行正确的情感管理,容易出现对峙和依赖两种极端,前者表现在一些性格叛逆的孩子身上,后者则出现在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身上,无论是哪种,志愿者的离开都会给他们留下心灵上的伤害。究其原因,一是志愿者没有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支教活动中,志愿者充当许多角色,却无法取代他们的父母,过度的责备和放任都不是合理的相处方式。二是支教地学生自尊心强,同时也有自卑的一面。志愿者能与他们和平相处,却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
志愿者对短期支教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抱着功利性的目的,有的对教学敷衍了事,甚至采用不当的语言和行为。情感和态度属于细节上的管理问题,在短期支教中更重要,因为在有限相处的时间内,志愿者给支教地学生留下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此。
4.活动反馈问题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在后期反馈上向来较为薄弱,不及时、不深刻、不到位的活动反馈致使短期支教难以成为优秀的社会实践传统。具体来说,短期支教常选在寒暑假,反馈往往不及时,要到开学后才进行。反馈内容也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大多从志愿者个人成长出发进行总结,缺少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透彻思考。反馈形式上,某些支教团队会利用媒体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关注度,而大多数团队则因缺少经费忽视了后续的成果展示,所以即使在校内,短期支教活动的知晓度也不高。
三、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的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从志愿者培训与筛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成果展示入手,系统地解决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活动管理中的疏漏。
1.重视培训筛选工作
做好前期培训是高校短期支教活动管理的关键。对于初次参与支教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来说,他们在如何教学、如何行动、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支教地学生相处等问题上没有确切的认识。培训能让其在活动之前调整好心态,认清自身的责任,并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所需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专业急救、教学技巧、活动策划、志愿者精神等,可以邀请专业教师授课,也可以是志愿者前辈分享经验、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等形式。培训结束后,适当的筛选有利于考察志愿者的思想水平、教学功底、心理素质,挑选出更符合短期支教需求的志愿者。
2.建立分工责任制度
团队管理理论提出,打造配合默契、凝聚力强的队伍,必须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度。各成员应划分责任范围,并承当相应的后果,避免因权责不明产生的混乱和问题推诿。短期支教中建立分工责任制度,将人员清点、经费预算、后勤补给等活动细节分摊到每个成员身上,可以有效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实现合理的人才组合,也便于带队老师指导,提高整个团队的支教水平。
3.健全支教长效机制
为了增强短期支教的效果,健全其长效机制是不可缺少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建立助教基地的方式延续短期支教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全面了解结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从而制订计划,每年定期向基地派遣支教队伍。这种长期派遣相对安全,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支教经验的志愿者,为宣传短期支教活动,传授支教经验提供便捷。另一方面,支教地的受助学生可以轮流接受帮助,并同志愿者保持长期联系,获得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将高校短期支教从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转变为持续的农村助教事业将是青年志愿者们努力的方向。
4.拓宽成果展示渠道
健全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有力措施是拓宽活动成果的展示渠道,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成为支教活动的后备军。成果展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反馈环节,更是良好的宣传和动员平台。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分享、展板陈列或者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短期支教的现实意义将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
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调研式、助教基地式还是合作夏令营式,都提供了了解农村教育现状的良好途径。当然,短期支教也存在弊端,尤其是因为缺乏全面的组织管理产生的安全事故、教学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此只有加强志愿者的培训与引导,优化团队构建,制定分工规则,推行长效机制,拓宽反馈渠道,延伸短期支教活动的教育意义,才能促进青年志愿者短期支教朝着规范、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城乡教育的公平公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福霞,万小煌,陈丽娟,王晓春.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4(9).
[2]孙燕琨.在校大学生的短期支教效果与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4(1).
关键词:英语教育;顶岗实习;支教;教学实践;解决策略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专业性英语人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英语读写基础,还需具备较强的口语能力,灵活熟练地将英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ll}需全面实施英语教育改革,摒弃“唯分数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唯一标准”这一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真正贯彻“英语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科学,而是一门实践理论”这一教学理念。大量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支教的重要意义
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后去一些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顶岗支教实践活动,其特征是学生实习期需承担支教岗位的全部责任,致力于中小学教育及管理工作。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有助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t},还能全方面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素质、技能。近年来,跨境贸易的发展,社会对专业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加快了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改革的进度。高职英语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不少高校实行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一活动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肯定会直面许多实际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及技巧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提高;其次,选择走进贫困地区支教的学生在慢慢适应一个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宿条件差的新环境而完全致力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树一立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精神意志,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意志,懂得了珍惜了与感恩fzl.最后,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课堂理论知识转向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择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支教对提高英语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仍然存在相关问题。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支教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活动只是走走形式,对于毕业、就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f?l。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消极对待这一活动,在实习支教期间无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参与活动只是为了拿到学校设定的毕业学分。思想和认识上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尝试去适应新的环境,总想尽快离开岗位,这样他们无法树一立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更不能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至于对自己定位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不明确等,这完全背离了顶岗实习支教的目的。
(二)学校管理、教师指导难
首先,学生实习支教基地大多远离学校且分散,导致学校领导、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教学状况,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样不利于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对大多学生来说实习支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社会工作,暂时脱离学校统一管理与监督,这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解决问题能力偏低,再加上一些支教基地本身的安全设施不是很完善等原因,加大了学校管理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的难度f41。再次,对于实习支教的考核问题,虽然学校有相关的考核制度,但由于学生的实习鉴定表是由支教单位负责的,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要求,这使得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缺乏公平性[[5]。还有一些没参与实习的学生为了能拿到学校规定的毕业学分填写虚假信息,这使得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缺乏真实性。
目前,一些支教基地学校不重视顶岗实习学生,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本身与这些学校缺乏沟通,没有太多的往来关系;另一方面,学校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技能过硬的学生,然而不少学生因英语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教学经验及技能,无法独立承担起所在岗位的责任,得不到学校师生的信任。有些学校因担心支教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打乱教师原本授课计划,不愿为实习生提供教学平台并积极配合给予指导[6]。学生实习期间大多只能听课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不能亲身经历教学的整个过程。实习单位的不重视、不信任使得学生很难接触深层次的工作,难以达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目的,那么这样的支教活动体现不了实习价值和意义。
三、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ll}需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顶岗实习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技能成长的有效性,从而保障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功口强学生对顶岗实习支教的认识
顶岗实习支教不仅是高职院校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更是在校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加大对这一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对于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不断改进,结合实践活动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竞争中更具优势[f}l。同时,学校也要重视这一实践活动,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基地了解情况等途径将学生的实习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意识到顶岗支教绝非是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做的表面工作。
(二)加强前期实践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传统的照本宣科、应对考试圈画重难点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操作能力强、独立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学生。为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支教新环境,充分展现自我,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支教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现场模拟教学、分组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支教前能熟悉教学常规流程并在实地演练中提高实践、教学技能,这有助于学生在支教期间熟练转换学生与教师角色。另外,学生在模拟中小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还原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教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变能力[A]。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前期实践练习,必将帮助学生建立信心,避免学生在支教期陷入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普遍不高的尴尬境地。
(三)学校应加强管理,确保支教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对于支教教学活动学校应在以下三个阶段加强管理。首先,事前学校要加强对带队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加强学生能力使其能胜任支教岗位工作;了解合作单位基本情况并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实习各环节和要求,将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学校要加强管理,学校可通过电话、邮件、定期到实习单位回访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教学及生活状况,给予学生关怀与校外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转变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适应新环境并融入新环境;通过要求学生定期提交教学日志、实习报告,加强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保证实习成果考核的公平性与真实性。最后,学校应要求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适当谈谈自己对顶岗实习的看法。教师要认真评阅学生的实结报告并进行总结,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增强职业意识
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及过硬的实践能力外,还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因为就算基层工作也有它特定的用途,是否能承担基层岗位责任,增强岗位意识是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职业意识和务实的工作态度[9]。学校安排顶岗实习支教也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验,只有具备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克服支教过程中的一切困难,使学生从事无论何种形式的工作均能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承担起教学责任。这样一来,学生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的优秀表现会成为今后职业成长的阶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活动的开设也真正发挥了它的用途。
(五)扩大合作范围,加强合作学校对支教学生的重视
英语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通常会选择中学作为合作对象,但由于每年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有限的中等学校根本无法接收大量实习生并提供对应的支教岗位。为了确保实习生在合作院校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时间、支教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高职院校必须扩大合作范围。学校应做好调查工作,充分考虑将城郊中学及一些农村中学作为合作对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合作单位的联系,可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开展项目合作等途径加强合作院校对支教学生的重视。
结语
文章摘要:华南师范大学自2013年开始参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两年来共选派12名研究生志愿者前往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为促进西部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近期,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出发,其中6名志愿…… 7月6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胡庭胜、研究生处处长肖鹏、校团委书记廖庆春一行前往贵州省罗甸县,亲切看望华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并举行总结交流座谈会.罗甸县教育局局长卢海、党组成员黄光扬、县主要中小学校长等出席会议.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对支教工作进行总结汇报.他们立足教学岗位,结合服务地实际,充分发挥所学所长,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教学行政、志愿服务、扶贫助学等多方面工作,收获服务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卢海、黄光扬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对深化华南师范大学与贵州罗甸的“校地合作”模式提出了建议.胡庭胜、肖鹏、廖庆春分别发言,充分肯定了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成绩,并对支教团成员提出殷切期望.他们希望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始终牢记与支教地师生的深厚情谊,以促进服务地发展为目的,继续发扬拼搏奋斗的精神,带着服务期间遇到的问题回归学校,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研究,在研究生阶段再创佳绩.
据悉,华南师范大学自2013年开始参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两年来共选派12名研究生志愿者前往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为促进西部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近期,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即将出发,其中6名志愿者前往罗甸县延续前人的支教服务,5名志愿者将奔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开辟新服务地,探索促进区域发展、服务西部教育的新模式.为提高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工作水平,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从今年4月起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有来自基础教育研究院的名师专家传授教学基本规律,还安排支教团成员前往华师附中集中观摩课堂教学.通过参加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举办往届研究生支教团朋辈交流会等多种活动,支教团成员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及工作方法,为高质量地完成支教服务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通讯员:张思慧 编辑:杨柳青
本刊讯 2007年9月,郭凯峰和胡叶芝夫妇“为了别人的孩子,舍了自己的孩子”主动请缨来到了四面环水的“孤岛学校”——桃江县三堂街镇郭家洲小学。4年多来,夫妇俩守着孤岛,耐着寂寞,悉心教育和照顾着几十个孩子,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8月21日,郭凯峰、胡叶芝夫妇的感人事迹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节目播出之后,两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两位教师、37名学生、一洲、一校。郭凯峰夫妇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使命。节目播出之前,桃江县教育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以此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及时收看。
广大教师收看了节目后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年新招录的教师吴慧玲收看了节目后深受感动,也坚定了扎根边远山区学校的信心,“这说明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她说。
桃江县教育局局长王启武说,郭凯峰、胡叶芝夫妇是全县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正是由于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才铸就了桃江教育的辉煌。他表示要在全系统内进一步弘扬这种长期坚守、默默奉献的精神,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刘友良)
湖南14件作品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奖
本刊讯(记者 王振亚)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日前在宁夏银川闭幕。记者获悉,我省共有5件参赛作品获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6件作品获二等奖,3件作品获三等奖。
记者发现,14件获奖作品中有5件作品来自乡镇中学或农村中学,这5所学校是宁乡县双江口中学、长沙市马坡岭小学、隆回县桃花坪中学、沅陵县鹤鸣山小学、隆回县东方红小学。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均来自城市中学,它们分别是长沙市南雅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和娄底市第一中学。
本届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创新作品1103项,最终,348项青少年创新项目参加了终评竞赛,最终评出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64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182项。同时,大赛还评选出由组委会、高校、基金会等单位设立的25类专项奖。
娄底举办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
本刊讯 日前,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在娄底一中开班,来自娄星区、冷水江市、新化县各学校具有一定书法基础或爱好书法的近400名教师,在这里集中学习书法知识和书法技法。据悉,如此大规模培训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在湖南省还是首次。
娄底市教育局成立了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决定从2012年秋季开始,多形式推进全市书法教育。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于今年8月分两期在娄底市进行,每期5天;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3年在各县市区进行,为期10天。他们聘请了北京著名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或博士研究生、相关书体的实力派书法家授课。学员将系统学习《中国书法简史》《欧体楷书》《颜体楷书》《硬笔书法》等11门课程。培训过程现场全程录制,形成网络资源供各中小学教学基本功全员培训时使用。(袁愈雄)
长沙市教育局表彰31所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学校
本刊讯(记者 王振亚)因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长沙市31所学校获表彰。8月24日下午,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暑期教育工作会。会上,雅礼中学等28所学校被授予长沙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周南中学等3所学校被授予长沙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今年长沙市申报“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学校共有37所,申报“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的学校有7所。5月中旬,长沙市教育局教育工会牵头组织系统相关人员分4组对申报单位进行了考核验收。市教育局教育工会主席陈仕强介绍,在验收评定工作中,检查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设施、座谈走访和发放问卷民意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了申报学校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7月份,各小组汇总评议结果,并在网上进行了公示,最终确定了这31所学校。
长沙市教育系统是2009年开始开展“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等级评定”的,目前已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实施。3年来,共有54所学校获“示范单位”称号,9所学校获“先进单位”称号。
南县:无名氏捐二十万助学款
本刊讯 8月27日,一位南县籍人士“万总”,以捐资助学的名义,委托南县教育局向该县高中生捐资助学20万元,但“万总”具体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给学生捐款,至今仍然是个谜。
当天上午10点多,“万总”通过电函与南县教育局局长汤绍元取得了联系,表示要捐赠一笔钱,请求县教育局提供捐资助学的银行账号,并希望教育局利用这些钱资助一批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一新生。汤绍元根据要求,向“万总”提供了教育局助学银行账号,没想到,不到一小时,20万元汇入了账户。
南县广大学生及家长一心想了解“万总”,并表示感谢他的无私资助,但截至发稿时“万总”一直未现身。(王刚)
东安:60名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结业
本刊讯 8月26日,经过笔试、面试选的东安县巡回支教志愿者唐红霞,从东安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和明的手中接过了“东安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培训班”结业证书。与唐红霞同时领到结业证书的巡回支教志愿者共有60人。
今年,东安县被确定为湖南省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县,向社会招聘了60名巡回支教志愿者。为了让支教志愿者尽快掌握学前教育规律,该县于8月24日举办了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培训班。(蒋佩健)
在此以前 寒门难得两博士
从今往后 贫家铭记一生恩
读书有成是祖辈们最大的希望,我得到硕博连读的机会,很快将开始攻读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博士,而我的哥哥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则成功通过答辩,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一家能有两位名校博士,这在被誉为“贫瘠甲于天下”而又朴素地推崇文教的甘肃山区的小山村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回的“大事”。爸爸的对联平仄略有些问题,对仗也并非格外工整,但还是透露了家人的自豪,但最想表达的,却是对国家助学政策和社会爱心的感恩,正因为这些温暖,才圆了一家几代人的读书梦想。
贫困一度是定西这座边远小城的标签,左宗棠说她“贫瘠甲于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认定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爸爸是乡村教师,一直在大山深处任教,要翻几座山,周末才能回家。我读高二那年,当时在一个地毯厂做零时工的妈妈不幸遭遇车祸,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费用,住院脱离危险期后便不再住院,回家中养病。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无法下床。那段时间确实我的境遇比较艰难,爸爸还在山里教书,带着好几个年级的学生,而哥哥已经在北京读大学,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每天一边照顾母亲,买菜做饭,涂药如厕,各种家务都要承担,一边还要赶到学校读书、考试。妈妈经常偷偷哭,我知道她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怕我的学习受影响。大概是这段时间打下了基础,后来我做饭一直不错,还在南大获得了一个“食神”称号。也或许是我那时毕竟不能太努力于学习,后来的我的英语一直惨不忍睹。
紧张的高三学年里我和母亲相濡以沫。记得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同学约我去网吧查分数,零时找不到钱,一小时两块钱的网费,都是从抽屉里翻出来的五毛一角的硬币,被网吧老板数落了好几句。但好运也似乎同时降临,我是那年当地的文科状元。那时候的喜悦慢慢遗忘了,但印象特别深的是,当听到我已经被南大录取的消息时,卧床不起很久的妈妈激动不已,竟奇迹一般地从床上坐起来,后来身体越来越好,竟然得以康复。
哥哥读大学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家里每月几乎没有生活费用给他。2007年我到南大报道的时候,家里东拼西凑,只有两千块钱,连一学期的学费都不够。一位老师询问了我的情况,也没有多说,递给我一个信封,信封上写了两行字:“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回到宿舍打开信封,惊讶地发现里边有500块钱和一张纸条,大姨是说你刚到外地,难免要添置一些日常用品,你先拿这点钱应付一下,学费和生活费用国家都有政策,都有办法。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忽然一软,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那一瞬间的感动我一定会铭记一生。很快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岗位和奖助学金。在本科四年里,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平台,自己也一直在成长。在南大图书馆,我有两次因为借书量居全校前十名而获得表彰,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学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担任国学社等三个社团负责人和一些学生干部工作,参与过很多形式的志愿者工作,连续好几年参加和组织支教团队回甘肃支教。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是一直担任艾滋病健康干预志愿者,和超过100名感染者交流,为他们提供心理和医学咨询,有好几个人本来想要自杀的,我和他们同吃同住一段时间,劝了回来。大四那年,除了学习和研究,我开始关心三件事情,一是筹集资金设立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奖助学金项目,二是决定要放弃保送研究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宁夏山区支教一年。
还有另一件事情,我要带爸爸妈妈去上海和厦门。出门旅行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寻常小事,同龄的孩子有很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就已被家人带着走遍中国,甚至到国外看风景。不过世间万象,每个人的家庭总是不一样的。我们家困难。这实在没有什么,比我们困难的家庭万万千千,那么多孩子没有能读完书就走到田里垄间、工地厂房,我已经足够幸运。所以我的梦想会格外简单,我要带爸爸妈妈旅行,带他们走出他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的这个小县城,去外面看看。前一年暑假我们成功走出了第一步,去了北京。期望你不会嘲笑我们去的地方如此的普通和庸俗,因为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一起出远门。爸妈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公交,第一次打车,第一次见到麦当劳......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在北京呆了一个周。这次要目标是上海和厦门,我们注定只能穷游,但相信风景总是一样的漂亮。我攒了一些钱,主要是奖学金和一些社会职务的补贴,加起来也没有多少,所以为了订到便宜一点住的地方,我查了十几个网站,终于团购到最便宜的旅馆,为了省钱还要电话他们求情,希望他们能让我们三个人住一间,这样可以省掉一间的钱。
决定去支教是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寒假,我陪爸妈出去买衣服,妈妈说她有看上一双鞋,特别贵,要一百多块钱。我忽然想哭。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纠结,我本来应该本科毕业就去工作的,这样家人的生活会好一些吧。但是去支教也特别有意义,去读研也很有意义,我喜欢读书,也希望一直读下去。不过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是么?
到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教书,我承担每周十八节课的教学任务,还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校报主编。为了更了解我的孩子们,在周一到周五沉重的教学任务后,休息日我和团队同学分队去家访,无论阴晴雨雪。这样的生活方式延续了将近三个月,隆德县有13个乡镇,接近130个村子,我几乎都去过。有次家访,因为孩子家太远,下山已经没有车可以回学校,冒着大雪步行了5个小时,腿脚都几乎被冻僵。调研之后我发起主持爱心资助活动,先后筹集善款达58万余元,资助近370人山区孩子的生活费用。很多资助来自微博,那时候我微博已经有超过10万粉丝,他们踊跃参加了我们的计划,也让我感到网络世界的温暖。结束支教的那个夏天,我带着40多个山区的孩子来到南京,在10天时间里他们参观了南京所有的著名景点,去游乐场、博物馆、科技馆,我还请南大著名学者给他们讲科普课,请南京爱心市民带他们玩。这是他们写在作文里的愿望,想走出大山看看。我尽力帮他们实现。
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旨在提升我省 “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支教计划的实施,有效地加快了受援地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推动“三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统筹部署,及时行动:让支教计划落地“三区”
2014年3月,到“三区”去支教的集结号在陇原大地吹响。全省范围内遴选出的1400名支教教师,有1348人踏上“三区”支教之路,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酒钢三中历史教师杨国庆是嘉峪关市选派到岷县一中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期间,他努力把酒钢三中行之有效的历史学科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新高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把酒钢三中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三备考等方面的做法介绍给岷县一中的同仁。
在谈到支教工作的意义时,杨国庆说:“支教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契机,支教的经历赐予了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前进的不竭动力。”
而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邰阿琪老师对支教工作有着更深的体会。
碌曲县藏族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语教学为主和寄宿制为主的完全民族中学。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来到这里后,邰老师遇到了不懂藏语、环境陌生、住宿条件有限等问题。“在这一切陌生的环境下,我及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把学校当成自己这里的家,安心从教,开始了工作的新篇章。”
为了记住藏族学生的名字,她反复记、反复写,并在上课时点名记忆;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她从简单的对话练习入手,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汉语来回答问题,“一年下来,大多数学生都敢于尝试用汉语来造句,敢于在课后与老师用汉语来交流。”
“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邰阿琪说,“虽然来的时间短暂,却留下了太多的感动,离别时,那串串的泪珠仍留在我的脑海,我知道我们彼此有太多的不舍。”
“三区”大地上,像杨国庆和邰阿琪这样踏踏实实支教、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踊跃争当班主任、超量代课、积极承担教研工作任务……
1348名教师犹如1348颗棋子,盘活了全省“三区”支教这盘棋。在为期一年的支教中,他们通过示范带动、听评指导、参与管理、结对帮扶、研讨交流等方式,扎实开展支教工作,为受援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为所在学校和受援学校之间搭建起了良好的交流桥梁,使教师之间的帮助活动延伸为学校间,乃至县(区)之间的帮扶交流,极大地扩展丰富了支教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三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据统计,2014年全省选派支教的1348名教师中,学前教育102人,小学教育726人,初中教育334人,高中教育139人,中职教育47人。
“‘三区’支教工作是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三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系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在201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这样说道。
制定政策,提供保障:让支教教师舒心从教
“自‘三区’支教工作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从‘三区’受援县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实际出发,由受援县提出需求,结合派出地学校教师专业特长,认真选拔品质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开展支教工作,有力保障了支教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旦智塔说。
作为对口支援陇南市的兰州市,2014年,选派了9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陇南市支教。市上对“三区”支教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将支教工作列入对县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明确支教与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教师培训学分、绩效工资等挂钩。
为了提高市内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兰州市教育局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及教育信息网、OA办公系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宣传“三区”支教的政策与举措,并与“三区”对口接收单位多次联系,共同策划方案,做到整个支教工作早起步、更周密、多形式、广覆盖地开展。
此外,兰州市还积极实施“千进八百互动”计划,组织金城名校、金城名师工作室、金城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支教教师选派与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做强人才“后备库”。
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广河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为做好支教工作,广河县出台了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督促检查,将全学年4次全面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采取定期汇报制度,及时了解支教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妥善处理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与时同时,广河县还最大限度地为支教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解除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县教育局要求各受援学校为支教教师安排单独的宿舍,在支教教师宿舍内配备电视机及电脑,针对外地教师对本地餐饮不习惯的实际,广河县受援学校专门给支教教师购置全套炊具,并按时免费提供清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在支教过程中,每逢节假日,教育局会组织人员赴各受援学校对支教教师进行慰问。
与广河县一样,兰州市等一些支援地教育部门和受援地教育部门也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支教教师对支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三区”支教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实效。
为确保“三区”支教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省给在“三区”支教的教师提供了多项政策保障:保留人事关系、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补助;支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选派方、受援方及支教教师本人三方签订工作协议……
一些市州也作出规定,“选派教师的支教经历视同到农村的工作经历,凡参加支教活动的教师及校(园)长在职称评聘、岗位认定方面优先考虑,在评优选先方面优先考虑”。
在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时,我省充分考虑到受援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到高海拔和灾区支教教师的补助标准。例如,“跨市(州)在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和受灾地区(如岷县、漳县)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安排;其他跨市(州)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2.5万元标准安排。”
汇聚经验,明确方向:让支教之路走得更远
通过甘肃教育人的不懈努力,2014年,我省“三区”支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教教师到岗率达96.3%;与此同时,2015年支教教师的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三区”支教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为受援学校带去了不少鲜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支援“三区”薄弱学校,大力发展“三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我省‘三区’支教工作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个别地区和学校对‘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宣传不够;一些教师因受援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要在受援学校支教一年,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不愿参加支教活动……”旦智塔指出,在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基层认识不足,受援地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等问题;在选派教师方面,还存在选派教师专业、学段难对应,选派骨干教师难度大等问题;在支教安置方面,还存在支教需求和支教安置之间矛盾较多,对支教教师管理松散和使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推动“三区”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持?
一、活动时间:
20xx年7月8日-8月3日(暂定,会根据学校终究确定的考试放假时间进行微调,开始时间预计前后浮动三天左右)
二、活动地点:四川省西昌市平川镇麦地村麦地小学
麦地小学位于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平川镇金河乡麦地村。当地是山区,麦地村可以说是位于山脚下。麦地小学只有一二年级,由于教师资源匮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均往村外就读。学校是土屋子有两所屋子用于教学,学校比较小,有30多孩子,在校的一年级有将近20个,二年级有15个。当地居民主要是彝族说的也主要是彝族语言。
三、活动主题:走进麦地,播种阳光
四、活动设计安排:
(一)20xx年7月8日----队员集合于成都动身至学校。
(二)20xx年7月9日至10日:队员交换,熟习当地环境
1、队员之间彼此熟习和交换,队员自我先容,交换个人支教行动初衷和对公益活动的看法,和团队协作、志愿者精神与服务、青年人成长与公益行动。
2、与当地村民交换,熟习当地社会与生活环境。
(三)7月11日----12日 夏令营活动预备
1、全部队员教案试讲,教学讨论交换预备会
2、走访宣传,进行暑假学生招募
3、课表制定、爱好课分班
(四)7月13日----8月2日 夏令营活动时间
上午文化课,下午为爱好课
时间:7月13日—8月1日(了解学生状态,发现学生存在题目,夯实基础,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及心理上的困惑,发掘学生潜能,关注落后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1、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普遍存在题目,发现各班在家境、心理、学业方面明显优于或差于其他人的学生;与对参与冷假活动的学生进行密切关注,总结上一期支教的得失,并在今后支教中得以改善。
2.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发展爱好,拓宽知识面。
3.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内容,保证效果,同时预备汇报演出。8月2日 上午:文艺联欢; 下午:活动总结分享
(五)8月3日 离开学校,返回成都
五、活动意义:
1.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暑假作业的能力,讲授相干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惟方式;
2. 培养学生的爱好爱好,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
4. 通过志愿者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学生的家庭,了解其经济状态和在校期间表现,为进一步在当地展开工作奠定基础。
六、活动预期效果:
1. 让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把握学习技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孩子们的爱好爱好,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与老师和父母更好地交换;
4. 教授孩子英语平常用语,纠正他们的英语发音;
5. 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在爱好课中完成了课外实践活动;
13年铸就贵州支教志愿者品牌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贵州省晴隆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这是团中央向贵州派遣的第一支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13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共青团贵州省委、省志愿者协会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提高服务地管理能力和强化服务意识,吸引了各大高校的参与。近年来,选择到贵州开展研究生支教志愿服务的高校连年递增,从2000年的l所高校增加至2013年的21所,年派遣人数由当年的5人,增加至2013年的152人,服务县增加至22个县,实施规模实现了跨越翻番。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也用自己的青春活力、执著热情缔造了闪亮的志愿者品牌。
2005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支教点选在了德江县煎茶中学,志愿者们抵达时,全校师生用最高的欢迎礼遇,将他们夹道。8年过去了,中国海洋大学至今已向煎茶中学连续派遣了54名研究生志愿者,有效缓解了该校师资力量特别是高学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针对贵州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历史性难题,为给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输送一支持续的师资力量,团中央将派遣研究生支教团作为支持贵州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陆续增加了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点分布于望谟、息烽、镇宁、遵义、余庆、湄潭、龙里、德江、丹寨、麻江、百里杜鹃景区11个县(区)的近20所中小学,实施规模排在全国前列,为贵州基础教育发展输送了一支持续的高质教学力量。2009年8月,团中央将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会议放在贵州大学举行,对贵州研究生支教团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4月1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在望谟县特别看望了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对研究生支教团在我省支教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三尺讲台,彰显青春本色
张路正是2008年到望谟民族中学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如今,他的好多学生都已考上了大学。现就读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杨柳在谈起他时,依然心怀感恩:“张路正老师在刚接手我们班时,全班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为迅速扭转这个局面,张老师给同学们赠送课外读物、制定课内外长期教学方案,引导同学从兴趣上感受数学、感知数学,很快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就取得长足进步。”从那时起,杨柳就立志要像张路正老师一样,长大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志愿者,于是毅然报考了师范院校。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届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郎坤在谈起自己支教经历时,总是自豪地说:“支教龙里,三尺讲台书写无私奉献;选择西部,广阔天地燃烧热血青春。”自2007年起,武汉理工大学开始向龙里县派遣研究生支教团,6年来,选拔了37名研究生志愿者奔赴龙里县各中小学进行支教,志愿者们发挥所长、潜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第九届队员王百雁所执教的政治课及格率在黔南州的统考中由8%上升到78%,获得了龙里中学教学成果奖;第十届队员崔伟所执教高一年级语文科目,期末统考及格率达98%,名列年级前茅;第十一届队员夏文钊所教小学五年级英语,及格率由30%提升至80%;第十二届队员王晶所教小学英语的及格率更是从60%攀升至100%。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数据记录了那火热的青春岁月,凝聚了志愿者们的滴滴汗水,淳淳爱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3年来,一批又一批研究生支教志愿者来到贵州这片热土,用爱心接力建立起跨越两省,跨越校地的温情连线,为支教学校注入青春的活力、多元的理念,探索出了落后地区中小学引进高层次教学人才、师资力量的另一路子。
建立“校地合作”,引来丰富资源
2012年8月,刘华、刘徽、屠莉娅等三位来自浙大教育学院的中青年学者,来到湄潭县为全县54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12场精彩的培训讲座,这次讲座是浙江大学结合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的“求是强师工程”的一部分。“求是强师工程”于2007年启动,每年从浙江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的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湄潭中学、湄江中学选拔2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前往浙江杭州学习交流,迄今已举办五期,共组织了79名优秀教师赴杭州培训学习。
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开始向望谟县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利用附属中学的优质资源为望谟县培训中学骨干教师45人次。望谟民中的张国芸老师在谈起自己赴江西师大附中学接受训的收获和感受,十分感动,她说:“江西师大运用自身资源,选派望谟县中小学教师到江西去进行培训,使长期在望漠县支教的老师们能了解省外、教育先进地区的教学理念,参加培训不仅使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还使我增长了眼界,开阔了视野。”江西师大与望谟县在长期的合作中,早已突破“支教”范畴,向多层面的合作与帮扶迈进。2012年5月,江西师大与望谟县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在支教的息烽县出资援建了一所乡村中学――乌江复旦学校,并将该校纳入复旦大学基础教育联盟成员,享受每年一个“校长推荐”名额到上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待遇,从招生上给予支教地息烽县支持。2013年,乌江复旦学校高三学生陈洪平成功获得了复旦大学的预录取资格。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多年来,与校红杜鹃爱心社、山东聊城高速公路管理处、美国童心社、华芬基金会等爱心机构建立长久爱心合作关系。成功得到上海大众、腾讯网等知名企业的资助。通过“安利彩虹计划”实施“暖心三个一”工程,签约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使资助工作逐步项目化。引入总价值近五十余万元资金、物资,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近500余人,为众多孩子们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黔研究志愿者支教团背靠母校、名校的资源,循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为提升服务地教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多方奔走,促成了“校地结对・教学培训”、“支教效应”等众多师资培训团品牌项目,在受援县(市)、学校与支援高校、高校所在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希望”的桥梁,为服务地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师资,创造了资源运作的新空间。
丰富活动载体,形成独特支教文化
在龙里城关三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上完课,同学们都可以到学校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微笑小屋”参加由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老师组织开展的各种文艺活动、主题活动。而这个时间,也成了负责小屋管理和运作的研究生志愿者姜伯玲最为忙碌和开心的时刻。城关三小“微笑小屋”建成后,武汉理工大学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就轮流接过了小屋的维护运作工作。志愿者们以“小屋”为载体,打造“梦想剧场”、“农民工子女舞蹈队”、“小雏鹰志愿者服务队”、“周末龙里文化广场”、“理工・滴滴GO助学金”、“乡村校园行”等品牌活动,使城关三小的校园文化一下子活跃起来,成为龙里县的各种文艺、主题活动邀请参与的常客。
华中师范大学大于2012年加入向贵州派遣研究生支教团的高校队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博、夏梦媛、陈希三位同学,初到支教学校余庆白泥中学,就开始筹建“七彩小屋”,开设英语兴趣班,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口语互动,农民工子女参加各种文娱兴趣活动,形成了白泥中学的一个课外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