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特征及学生写作常出现的问题
这种作文题型的特征如下:
1.选材接地气,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
前两年,“穿越”题材小说及电视剧倍受国人欢迎。此风潮背后隐含着个人独特的价值追求及其对现实生活境遇的思考,2012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的选材与此暗合。郭美美炫富导致红十字会危机,陈光标高调行善引发社会争议。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慈善”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富者该以何种方式行善,贫者又应以怎样心态受助,牵涉到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学生理应对此有自己的见解。这或许正是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命题人的考察意旨。由上可见,相比较“梯子怎样摆放”等玄而又玄的作文题目,广东高考作文选材无疑更接地气。但是接地气并不等于容易写,因为这两道题目与学生常写的主题距离较远,要求学生对材料须有独特的思考。若学生还想套作的话,就可能离材万里。譬如,2013年有很多考生写作时抛开“捐助与受助”这个主要话题,泛谈“感恩”、“回报”及“选择”等常写话题。结果,十年苦读化作悲梦。
2.“新”中有“话”,写作范围相对明确
近年高考考场上,新材料作文有席卷天下之势。不可否认,这类作文给考生营造了较为宽阔的写作空间。但也有一定缺陷,有些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含意过于隐晦,让考生不知从何处入手;还有些作文题可写的角度过多,考查不了考生的思维水平,亦不利于阅卷工作的开展。“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问世有效填补了这两个缺陷。这种作文题型融合了“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种题型的优长之处,其材料含义多围绕一个“主话题”展开,并且这些话题与生活贴得较近。如此一来,既便于考生入手写作,又对考生的写作范围作了较为明确的限定。以今年的广州市调研测试作文题为例,题目如下:
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
有学生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有学生说,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才能尽早融入社会。
有学生说,我的精力有限,学习时间很紧张,对我有帮助的社会实践我才参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该题目的主话题是“学生与社会实践”,在广州中学生群体中,在假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做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该主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东西可写。同时,由于这个主话题的限定,考生的写作就必须与其紧密相关。若抛开“学生”谈“学习”或“实践”就会偏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明确了“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后,我们可能会觉得,对于考生来说,这类作文应该并不难写。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近两年全省高考作文平均分均在38分左右,只是一个刚过及格线的数字。基于2013年高考作文阅卷经验,笔者结合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简要谈谈考生在写“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时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1.不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主要话题,导致立意偏出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
很多考生不能从材料中准确提炼出“捐助与受助”这一主话题,而只是抓住材料的细枝末叶泛论“回报”、“自力更生”等话题,以至于立意偏出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
2.立意角度不够明确,导致作文中心观点不够集中
譬如有些考生写作时结合接受捐助的三个家庭的不同心态,每种心态论述一段,且无轻重肯否之分,以至立意角度不明,进而导致文章的中心观点不够集中、明确。
3.选材不当,导致写作内容局部偏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
以标杆卷的四号文为例,该文作者举了鞋管家李朝杰接受朋友的物质帮助及雷蒙德接受对手精神帮助两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前一个例子与高考试卷所提供的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贴近,是一种物质性帮助,符合题意。然而后一例子与作文材料所说的捐助区别很大,就偏离了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4.独立思辨能力不足,导致写作内容浮于表象,过于肤浅
很多考生虽然立意及选材切题,但是议论分析抓不住深层原因,缺乏个人见解,多是空话套话。甚至有考生只是扩写题目提供的材料,写作内容非常肤浅。这些问题多是考生缺乏独立思辨能力所致。
二、“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
由上可见,虽然相比其他类型新材料作文,“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写作范围相对明确,但是考生在写作时呈现的问题依然很多。基于“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特征以及个人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写作教学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养学生提炼材料主要话题的能力
由“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的特征可以察知:写此类作文,准确提炼材料的主要话题,是明确作文写作范围的基石。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要理清材料内部结构,全面理解材料,切不可只抓材料的细枝末节。以广州市调研测试题目为例,其内在结构是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为第一部分,是材料的总领,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场景:某校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接着的三句话,表明了不同的学生对社会实践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由此易推断,材料的“主话题”是“学生与社会实践”。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关注高频词等关键词也有助于学生准确提取材料的关键词。譬如今年的江门一模作文题,题目如下:
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开始上学了。
世界,我希望你能稍微握住他的小手,教给他必须知道的事情。教他——但要温柔,如果可能的话,[1]教他知道有敌人,就有朋友。
②教他书本的奇迹。
③给他安静的时间去思考天空中的飞鸟、阳光里的蜜蜂和青山上的鲜花这样永恒的奥秘。
④教他知道,失败远比欺骗光荣。
⑤教他对自己的想法要有信心。
⑥教他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卖给最高价竞标人,但决不能出卖自己的良心和灵魂。
⑦教他要对乌合之众的嚎叫听而不闻,并对正确的事挺身而战。
温柔地教他,世界,但不要溺爱他,因为只有烈火的锻造才能炼出好钢。
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世界,但请尽你所能。
他是一个这样可爱的孩子。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教”在题目材料中多次出现,毫无疑问是材料最关键的词。而其涉及的内容又包括两个方面,即世界教孩子的内容:加标注的七句话;世界教孩子的方式:温柔但不溺爱。由此可以推出材料的“主话题”是“世界教孩子的内容及方式”。
(二)指导学生选择立意角度要稳中求新,力达单一
这里的“稳”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立意角度要在“主话题”统摄的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以内,二是指学生选择的立意角度要让自己有话可说。要注意的是,前者是后者的前提,需提醒学生决不可为了有话可说而将立意延伸到与主话题无关的地方。
这里的“求新”是指在“稳”这个前提下,选择一个相对新颖、更有价值的立意角度。虽然陈妙云老师曾讲,写作角度无优劣之分,但是不容否认的是,选择某些角度可能更便于学生写出彩来。譬如上文中的广州市调研测试作文题。该题有四个立意角度:一是学校提供社会实践的角度,二是学生不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三是学生同意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四是学生选择性地参加社会实践的角度。不难看出,相比第二及第三个角度,第四个角度富有辩证色彩,更易考生表现自己的思维深度。
这里的“力达单一”是说,指导学生在立意时尽量选择单一角度来写,这样做便于文章论点更加集中,主题更加深入,结构更加紧密。
(三)引导学生构建因果分析思维模型,深化文章内容
为了解决学生写作内容肤浅,写作思路混乱等问题,教师可以借鉴马正平先生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建构因果分析思维模型,启发学生扣住自己的立意角度作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时快速理清写作思路,深化文章内容。以广州市调研测试作文为例试析:
立意角度:学生选择性的参加社会实践角度
背景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企业招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群体特征——许多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大多数学生学习紧,可以用来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少。
个体因素——每个学生的天赋特长及个人职业理想不同。
功能分析:
正面影响——便于在实际中运用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便于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负面影响——选择社会实践行业或时机不当,可能得不偿失。
措施分析:
个体利益——根据学习时间安排灵活参与社会实践;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及未来的职业理想选择社会实践行业。
社会利益——根据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选择性的参与社会实践。
(四)指导学生选材一定要与“主话题”紧密相关
在去年的高考中,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将“捐助”泛化为“帮助”,但因其选择的素材与“捐助”暗合,依然得到不错的分数。由此可见,在写“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时,学生所选素材一定要和“主话题”紧密相关,最好能和题目材料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譬如去年高考场中,许多考生举的陈光标捐款给受灾群众及哈默以劳动回报他人捐助二例极其切合题意。它们和主话题“捐助与受助”紧密相关,同时,前者与题目材料中富人的行为、后者与题目材料中第二个家庭的表现都极其相似。
“主话题”式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作文题型。想要寻出一种与之对应的成熟的备考策略,目前是不大可能的。在这里,笔者不过抛砖引玉,以粗陋之语,引方家妙言而已。文中有不妥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在此,我们结合2011年高考零分作文实例,看看这些作文能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吧。
[例1]四川零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我想找媳妇》(片段)
汽车渴望公路,花草渴望雨露,灵魂渴望超度,心灵渴望归宿,而我则迫切渴望着有个媳妇。
众里寻她千百度,踏平脚下路,蓦然回首细环顾,大婶大娘无数。
都说男儿有泪不扑簌,但那绝对是未到伤心处。
有谁知道泪水已经多少次模糊了我心灵的窗户?
况且咱都是沧海一粟,凭啥我就不能在爱情的海岸登陆?只能一口一口地吃着干醋?
人生本来就短促,我又怎能就这样默默地虚度?
为了尽快给自己找一个归宿,我决心不择手段的全力以赴。
错误,错误。这种想法最终成了我难逃的劫数。
没想到我一时的慌不择路,竞上演了那样惨绝人寰的一幕。
[例2]山东零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片段)
倚门站立着几位年轻的姑娘,身着复古的服饰,仅以一片红花布遮住前胸,
让我想起远古人民的伟大。她们脸上挂着诚挚的笑容,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热情,召唤鼓舞着沿街的革命同志,不管是满身酒气的大款,满脸疲惫的民工,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毫无偏见,在这个孤寂的夜晚去温暖他们那冰冷空荡的内心,敬业的精神让我不禁肃然起敬。看着看着,我的眼里闪出了泪花,脑海中想起了貂蝉,李师师,秦淮八艳;想起了舒淇,李丽珍,杨思敏;想起了刚刚离我们而去的人民艺术家饭岛爱,以及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藤兰同志,尽管她们分工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日日夜夜挥汗如雨地工作,在灵与肉的碰撞中,在吆喝中体验着劳动的光荣和……
夜色渐沉,洗头房的灯逐渐暗了下去,我知道探讨切磋会正在召开。想到这里,我陡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默默祝福他们保重身体。
[零分启示]谁说考生孤陋寡闻!这两篇零分作文的作者可谓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只可惜,本事没用到正处,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例文1通篇押韵,颇有文采;例文2材料翔实,语言诙谐。由此可见二位考生的写作功底都很不错,但文章立意低俗,甚至消极颓废,极不健康,凸显出不可遮掩的病态,如此行文,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请考生谨记: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低俗的文章犹如一个灵魂肮脏的人,充其量不过算是行尸走肉,令人唾弃!
[例3]福建省零分作文:《袁隆平的梦》(片段)
今天看到是个半材料作文,我狂晕了一阵。那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老师曾说过省略号有三种意思,哎,捉磨一下。真是的老师,考试规定我们写的字数,又没限定你的字数,你又不是赵本山为傻么此处省略n个字,为什么不完整写下来,看,飞机,飞啊飞,乍整的?这让我在这想啊想啊都不知您到底是省略了多少个字。13吗?……
命题老师,您把袁爷爷大白天晒太阳做梦当材料,可苦了我们这些没有在田间地头种过田的城市孩子。哎,说真的,我没见过水稻,更没见过像花生的水稻,高粱酒有喝过没见过高粱,还有那穗子像扫把没见过。但是,对田地我很热爱的,我是一个很勤劳的好孩子,常常大半夜种地收菜,我的“开心农场”、“qq农场”呵呵,每天晚上给农作物浇浇水、杀杀虫、除除草,我的品种可多了,还养了很多畜牲,我的菜老是被偷可是我还是一直种啊种啊种啊,……老师你看像我这种有“qq农场”种菜基础的学生志愿可以填农大吗。第二志愿,哈哈。我想,都写到这,字数还是不够的,再呗一点咯。
琢磨啊琢磨,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我最想说的是感谢你,数一数,现在字数应达到了吧。还有口令这个那个嗯啊嗯啊,我是(此处略去XX字)老师的学生,您给个及格吧!
[零分启示]这篇作文洋洋洒洒,作文格子可能都被填满了。然而再看看内容,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委屈泪!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黄毛小儿,他全然不顾材料意旨和命题意图,天上地下,信口雌黄,滥竽充数,口无遮拦,真乃“童言无忌”啊!
[例4]广东零分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神马是“原点”?听老子说“道”还不如听“老子”说道:诗云――
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瘦肉精。
地沟油,敌敌畏,无根豆芽,孔雀绿。
毒黄瓜,塑化剂,齐齐抢购工业盐。
毛发酱油,三聚氰胺,墨汁薯粉嗨翻天。
大头娃娃何须怕?神州遍地化学家。
日本核漏何须怕?百毒不侵是中华!
看吧,改卷官,你吃了那么多好东西,腰不酸腿不疼了吧,尿尿也大力些吧!你回不去原点了,锋芝恋也回不到原点了,药家鑫也回不到原点了,貌似房价物价也回不到原点了。
我知道我写了改卷爷你不喜欢看的东西,此时此刻我也明白自己回不去拿到卷子时的原点。但希望您打个零分给我吧,这样一来拙文就可以和它的姊妹篇《与你为邻》团聚咧。
[零分启示]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粗俗,肮脏,撒野。文中粗话脏话连篇,出口成“骂”:骂老师,骂学校,骂高考制度。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某些中学生是否都吃了火药,脾气大得很,他们的修养都到哪里去了?除了无德,这些人还裸地暴露出恬不知耻。这样的文章有谁欣赏?这样的“人才”谁敢重用?如此叛经离道,大伤风雅之作,被打入另册,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例5]山东零分作文《行走》:
“大哥,玩玩呗?!”
“多少钱?”“200。”
“便宜点呗?”
"150包夜,老规矩么!”
“行,走!”
[例6]安徽零分作文:《时间在流逝》
2h30’2h29’2h28’2h27’2h26’2h25’……lh30’lh29’lh28’lh27’……30’29’28’27’……3’2’ 1t
流逝完了,该交卷了
[例7]安徽零分作文《时间在流逝》
眼睛一睁一闭,一场考试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嚎。
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分数就到手了。老师睁大双眼,就死不瞑目了,嚎。
[例8]上海零分作文《和大自然的悄悄话》
“……”
“……?”
“……”
“……!”
“……”’
“……”
[例9]四川零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我期待作文满分……………………
[例10]广东零分作文《回到原点》
(0,0)―(0,1)―(1,1)―(1,0)―(0,0)
[例11]湖北零分作文《旧书》
我用一麻袋的钱上学,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例12]辽宁零分作文:《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
我为祖国喝茅台
[零分启示]以上几篇“作文”简直就是对自己前途极度的不负责任,对神圣高考的极大亵渎!毫不夸张地说,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一种堕落,一种犯罪!十年寒窗谈何易?夙兴夜寐鬓毛衰。然而,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竞如此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令人扼腕叹息!交上这样的“杰作”,不知这些考生是否想过,别人会怎么看你,父母双亲、亲戚朋友的心里是否在滴血!
[例13]广东零分作文《回到原点――个80后历经艰辛的职场打拼后的遭遇》(片段)
一心为了老婆孩子在职场奋力的打拼着,哎,一句话不小心,得罪了领导,一夜回到解放前,80后小白领回到原点,欲哭无泪啊。
还没有到800字的最低字数限,阅卷老师,我再想想啊。
广东高考10年5次改革,我都参加了,为什么,我这个倒霉孩子,为什么总是这么倒霉呢?坑爹的××××××,就是喜欢回到原点嘛。明明x科是行不通的,非要拿60多万考生做实验,现在改过来了,回到原点了,你们就安心了,做人要厚道啊!!
不好意思,写够了,呵呵。交卷吧。。
最后多点几次题,保险一点,回到原点好,回到原点好,回到原点就是好来就是好!!
祝福阅卷老师身体健康,顺利得到广东省优秀评卷员,顺利评上高级职称!!!
[零分启示]且不说这篇作文的立意如何,也不说这篇作文的文采怎样,单看它的内容,东拉西扯,胡拼乱凑是作者最大的能事。堂堂高中学子,堂堂七尺男儿,竟如此搜肠刮肚,黔驴技穷,实在令人汗颜啊!知识的匮乏隐含的是生活的空虚,精神的颓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考生朋友们,还是平日里多多“充电”吧,只有这样才能“修成正果”!
[例14]江苏零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蝙蝠骑士很顺。1200了
――你还记得自己曾丢掉的那把跳刀么
蝙蝠真的很顺,在中路稳稳的压了夜魔一级多。6级的时候,夜晚还没来,自己已经有了鞋,瓶,大魔棒3件套,身上甚至还有了圆盾和一个护腕。第一次GANK,他戏谑的面对着敌人的惊慌失措,华丽的拿下了double kill。
夜魔在另一路的追杀被蝙蝠的及时tp所惊扰,在高出自己两级的蝙蝠面前,夜魔放弃了越塔的想法,只得悻悻而归。虽然小黑看上去已经不能承受下一个v了。
哦?1200了,不知不觉,蝙蝠发现自已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经济。“也许我可以买一个活力之球,这样对面绝对杀不死我,蝙蝠思量着,“或许……可以考虑忍一会,也许跳刀……”也许,没有人能像蝙蝠一样对跳刀充满着渴望,那一刀在手,冲杀战场,一跳一拉定天下的霸气,纠结于蝙蝠的心中。哪个蝙蝠不向往一把跳刀呢,就像哪个男孩子不向往流浪的情怀?
[零分启示]这篇作文真的称得上是一部“天书”!渎来读去,像给人泼了一头的雾水,不知是从哪个电脑游戏中来的创意!但这样的“高手”只能落得个曲高和寡的下场了。无论是高…流水还是下里巴人,明白、晓畅是起码的为文之道。如果癖好隐晦、玄秘,甚或故作深沉,痴人诳语,到头来只能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
以上所举数例,虽然只是今年高考零分作文的冰山一角,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教训也是惨痛的。高考作文的份量尽人皆知,为什么零分作文频频出现?而且有些作文文笔顺畅而且有理有据,可见考生并不缺乏文采,可是为什么难逃零分的厄运?透过这些零分作文背后,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一下原因所在。
一、高考零分作文的出现,作文教学难辞其咎
作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怎样做人,怎样作文。这两方面关系密切,缺一不可。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作文,对怎样做人却强调不够,以致于文章立意不高,甚至粗俗低下。我们应该看到作文教学是育人的一块重要园地,失之实在可惜。作文教学应该在培养作文情趣中育人,在积累作文素材中育人,在作文评语中育人,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中育人。文以载道,培养学生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是教学的根本。
二、高考零分作文,是考生态度酿成的苦果
很多零分作文是考生态度使然。考生中有的明知自己难跃龙门,就干脆破罐子破摔,做个“白卷英雄”;有的觉得反正也考不好,就只有糊弄一下老师,或借机卖弄一点小聪明,以获得心理上的;有的敌视高考甚至仇视社会,趁机大发牢骚,甚至肆意谩骂,发泄私愤。于是,他们就无厘头地乱写一通。端正态度,笑对人生,肩负起历史责任,这是每个考生必须牢记的规则。
三、高考零分作文的出现,是由于考生偏离主题“瞎折腾”
只要认真阅读那些高考零分作文,就不难发现,这些零分作文,大多都是没能理解作文材料的中心思想,曲解文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人生难免不如意,但考生决不可把个人的失意、挫折或痛苦带进作文中,使之浸染上强烈的个人感彩。牢骚满腹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让阳光照亮心田,心理健康才能主题健康。
四、高考零分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考生盲目追捧
所以说,高中学生要更充分地做好作文备考工作,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同时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博学强记,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写作素材。
有了生活的积累,也就有了写作的源泉。寻到了源头活水,还得设法引来为己所用。但要真正引到“活水”,还得讲究方法。
众所周知,议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以下的结构方式: ①提出问题――起。(明确观点)如:提出明确的论点(以“良心”为话题):良心是为人之根本;生活中,我们应该守住良心;我们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②分析问题――承(进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转。(联系现实,深入论证)③解决问题――合。(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提出愿望)有一些同学,他们知道议论文写作在分析问题――“转”时需要联系社会现实,便找了一些社会热点作为例子,胡乱堆砌上去,没有注意扣住话题或论点作深入地分析,这样的论证过程,难免苍白无力,势必难以取得高分。但如果我们在联系现实时能按一定的方法,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文章的论证力度自会大大增强。其实,我们在联系现实进行论证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①举现象――概括叙述现象和事实。(举)②析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析)③说影响――揭示问题性质和影响。(说)④谈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谈)
我们有这样一则有关“腐猪尸炸油”事件的新闻素材: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宝安区一个废品回收场附近的非法猪油加工场地,被发现以病死猪及腐烂猪尸炸油。这些黑作坊现场脏臭,环境恶劣,地上摆放大量腐烂猪尸及猪内脏,苍蝇横飞……相关执法人员在现场被刺鼻腥臭熏得呕吐。据估计每月有逾万斤黑心猪油从此流入市面,被民众吃进肚子。
假如我们以“良心”为话题,用“举―析―说―谈”的方法评论“腐猪尸炸油”事件,论证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教师示例:继广州地沟油事件被曝光后,又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发现一起以病死猪及腐烂猪尸炸油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个炸油的黑作坊,环境恶劣,现场脏臭,苍蝇横飞,令人作呕……(举现象)我认为,“腐猪尸炸油”事件比“地沟油”事件性质更恶劣,是一些不法分子被利欲熏黑了良心,不择手段追求金钱所致。(析原因)这种为了金钱而不顾老百姓健康与生死的做法是泯灭良心的,是人性的悲哀,道德的耻辱,百姓的不幸!(揭示性质)试想,如果社会上的人都为了追逐金钱而无所不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何等的黑暗!(说影响)所以说,我们做人得有良心,因为这是为人之根本,立身之所需;而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同时,也应当高调呼唤良心,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前提。(谈办法)
再如:同样以“良心”为话题,用“举―析―说―谈”的方法评论“小悦悦事件”。
教师示例:继深圳发生老人跌倒无人扶的事情后,佛山又发生了令人扼腕悲伤的一幕:两岁女童小悦悦在路上先后被两辆汽车碾压,18个路人竟然见死不救!――可怜的小悦悦因伤势过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人们在高声谴责无良司机和冷血路人的同时,也在纷纷叩问社会良心。(举现象)18位路人,面对血肉模糊的女童竟然见死不救!他们为何会如此冷漠?其实,当今社会不是缺少见义勇为的仁人志士,只是当前随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现实的矛盾一时之间让太多人没有守护住自己的良心,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析原因)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丢弃良心和逃避责任都是不应该的。试想,一个没有道德,没有良心,没有温情的社会,将是何等的黑暗和恐怖!(说影响)所以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人活于世,得有良心,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呼唤良心,守护良心。(谈办法)
可见,掌握此一方法联系现实并加以论证,论证气势更足,力度更强,效果更好。
当读到这篇报导的时候,心情很是沉重和无限感叹。对于当前热议的话题“值与不值”暂且不评论,因为这个历史都无法去评论的话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更是世代相传。从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大,很是辛慰。但辛慰的背后却笼罩着太多的担忧。对中国当前教育的担忧,对中国“畸形”人才的担忧,对中国安全教育以及应急措施制度的担忧,对中国……等等。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不妨静下来去深思那些值得深思和反思的背后,带给我们怎么的教育。
2008年,上海高校女生的悲剧,我们仍历历在目,然而,时隔一年,这样的悲剧又重新演绎,就算带点英雄色彩又如何?生活已经逝去。古时候,在那科技不发达,知识文明不深广的时代,儿时的司马光都能想到砸缸救人,而非跳水救人。然而,在当今21世纪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竟然如此冲动,难道是忘记?又或是根本不会?2009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以常识为话题”轰动了多久,就真的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吗?
十多人,手拉手进行援救,这个方法,无可厚非。在当时这个紧急的时刻,确实“巧妙”“适合”。当代中国的学生们啊!我真的无话可说,你们以为救人就象“过家家”般简单,“躲猫”般绝才,又或是你们的臂力堪比龙清泉,还是电视看多了?在那般湍急的江水中,人家专业的救援人员确实有过手拉手的境头,但请不要忘记,人家中间可是横着一根线啊!就算如此,09年台湾小林村救援,不一样死了人。中国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不想细说,但如果这样的人才过多,就是国家的另一个悲份。
安全教育,应急教育。在书面,形式上说得太多,没有深入落实到学生身上,有啥屁用?正如中国的抓廉防腐一样,一个“双违”的没有刑事处罚,有啥鸟蛋?“声明,谴责,呼吁,不满”听多了,也就烦了,麻木了。以为在前面加个语气助词就很中义。其实何尝不是小丑一个?也许,那两名小孩是事故的主承人。但我们就能怪他们吗?一个人的能力也许不显著,但多人就可以吗?正如中国。
悲剧式的英雄,可能还会继续,这不是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一个社会的悲伤。
关键词:作文教学;材料积累;途径
蜜蜂采集百花精华酿蜜,每一滴精华都博取鲜花无数;金工筛选金沙炼金,每一克黄金都筛选沙土万千;学生要行云流水写出美文,也要日积月累广撷博采材料。没有素材的积累,便没有鲜活的文章;没有深厚的积累,就没有源源之灵感;善教者必善于引导学生广撷博采材料。
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积累真实鲜活的素材
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是学生的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广撷博采,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积累素材。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曾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些主张或见解强调的都是回归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作文材料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向生活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在诸如参观、访问、旅游、购物、社交、运动、团队活动、做志愿者等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仔细地观察人、熟悉人,仔细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深刻思考生活。这样,小事情可以写出大主题,小人物可以表现出鲜明个性,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素材丰厚了,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迎刃而解,生活也自然馈赠给学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写作的兴趣和冲动将自然而然地滋生于他们的内心。
2010年广东省高考有篇满分作文《与你为邻》信手拈来写了不少生活细节,其中一段写道:“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地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这一段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小细节尽显同学真善美本色。
无数事实证明:生活经历丰富多彩的学生,他作文选材有许多信手拈来的生活细节,并总是闪耀着回归生活那种鲜活的灵光。没有对生活细节的仔细观察,真切感受,深刻思考,精心选取,难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发现真美。
二.引导学生拥抱自然,积累有生命启示的素材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主张亲近自然,聆听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从而获得宁静、恬淡和智慧。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置身大自然之怀抱,常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奇妙感觉,常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的独特体验。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轻述中有感伤的哭泣。的确,大自然的一枝一叶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又无不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比如,高山无语,但阅尽世事沧桑;大海怒吼,却源自细流无声;鲜花绽放,但孕自枯叶凋零;惊雀纷飞,却源自明月别枝。正所谓“一花一叶总寓理”。
情与理多来自自然的启迪。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拥抱自然,才有可能积累更多的有生命启示的写作素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静心地走入自然,聆听自然,比如听听溪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高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瞧瞧密林是怎样获得一片光明。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聆听自然的基础上,感悟自然,比如看到鲜花含苞欲放时,能感悟到花朵的勃勃生机;目睹色彩绚丽缤纷时会感悟到人生的美丽多姿等等;我们要启发学生从自然之景中获得“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要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确实如此。苏轼正是陶醉于“白霞横江,水光接天”的自然美景中,才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千古感叹,正是从自然中寻找到了关于生命的感悟,才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前赤壁赋》。从自然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千古文人如此。而我们的学生也可如此。引导学生拥抱自然,才会寻找到更多的生命启示。
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杂志等,积累有时代感的素材
如果说生活和自然是学生积累搜集作文材料的第一和第二宝库,那么网络、报刊、杂志等多媒体信息就可以说是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的第三宝库。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闲暇时间上网或浏览报刊杂志,搜集典型新颖的写作素材。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电脑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这为我们老师指导学生更迅捷地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搜集典型、新颖的写作素材提供了便利。例如,引导学生上网搜集从2001年开始的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物的材料,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王选、航天技术著名专家王永志、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等等,这些都是典型新颖、富有时代感的写作素材。当然,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典型新颖材料还应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例如国外的林肯、曼德拉、南丁格尔、德兰修女等,他们是“在道德人格上给人类的贡献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爱因斯坦语)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材料更应收入囊中。
自然,引导学生搜集积累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典型新颖材料,是引导高中学生行进在凭“材料新鲜”争得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分的捷径上。当然,捷径的上面,也是洒满师生辛勤和智慧的汗水的。
四.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积累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课本应是引导学生搜集积累作文材料的第四宝库。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课本都有许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型材料。
语文课本,有历史厚重感的典型材料俯拾皆是:蔺相如大智大勇,顾全大局;廉颇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困;司马迁忍辱负重,成就千古绝唱;苏武“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苏轼旷达乐观,海伦身残志坚,马丁·路德·金执著理想……课文中经典名言更是灿若星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等。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这类材料,让作文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作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争得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分的一条捷径。
而《历史》课本也有华盛顿、罗斯福、拿破仑、朱可夫、牛顿、林肯、佛陀、耶稣等伟大人物的材料;《美术》课本有达芬奇、拉斐尔、凡高、列宾等著名艺术家的材料;《音乐》课本有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音乐大师的材料。这些中外历史文化名人,他们身上体现着人类的大真、大智、大慧、大善、大美、大爱,闪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光芒。因此,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把他们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何愁作文没有素材呢?何愁作文没有文化底蕴呢?
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媒体、书籍等方面广撷博采素材并灵活运用,就有可能让学生写作之源泉丰盛,灵感不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
[2]赵宪宇.生活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101
关键词:乡土文化 人文内涵 写作创意
2011年,广州成为新兴的移民城市,人口格局主要由新兴移民和本地人构成。游子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本土情怀成为了我们写作教学的创作前提。本文中的“乡土文化”,“乡”是指乡情,“土”既可指故土,也可指本土。所谓“乡土情怀总是诗”,乡土文化本身就包含了地区特色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以及风土人情等广阔的内涵,这一切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同时也为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一.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据一个权威机构(青岛师范学院)就“影响中学生作文困难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写作素材比较匮乏,作文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具体情况如下:
表格:作文内容和形式
表格反映学困生作文常写的内容主要是家庭生活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事,选材单一;关于作文类型,初中学生主要喜欢写人记事,选材普遍,立意低浅。能写景状物的最少,能掌握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技巧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本论题就是针对中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选材单一,立意低浅”的状况提出的,主要是通过人文内涵的渗透进行环境描写。
二.渗透乡土文化的优越性
本论题是基于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小说单元中景物描写要求而提出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九年级表达与交流部分就有关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能做到以理观物,能在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有自己的感悟,体悟出一些理思。体悟要实在、自然”的叙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力求有创意”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的要求。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现今很多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大部分过的是足不出户,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这些掌上明珠的成长缺失主要表现在亲情的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懂得如何跟别人正常沟通交往,更别说感恩了。因而让孩子在写作构思中渗入乡土文化元素,有利于孩子观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助健全孩子的人格。
三.乡土写作渗透技巧点拨
选材一直是制约中学生写作中最大的拦路虎,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境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乡土文化的写作渗透必须要有长期的人文和工具的积淀,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学有规律,教有优法”为原则,主张写作渗透由浅入深地进行,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并提出以下几点方法技巧:
㈠环境烘托
我们在给学生讲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和散文时,会指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对炎热的天气的描写为下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情节作铺垫;《孔乙己》、《变色龙》和《范进中举》等课文都是靠社会环境为读者展示了世态炎凉的时代背景。我们在讲课时要及时把握住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环境描写进行渗透,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展示对“语文学科教材本土文化渗透点及实施建议”的研究成果:
同样我们可以发问来自异乡的学生,关于他们家乡风土人情的问题。这种乡土文化的渗透方式立足文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记忆向理解迁移。
㈡感官切入
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内化过程。掌握课文中环境烘托的妙用与实施乡土文化的教材渗透仅仅是读写结合的第一步,进而我们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把自己熟悉的生活转变成文字表达出来。人有视、听、嗅、味、触五感,通过这五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自己儿时所听到的传奇故事、嗅到的自然气息、尝到的亲人味道,以及看到的家乡风貌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感官切入是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有效途径,它只需要用质朴的语言去追求“一草一木系故土”和“一颦一笑念亲恩”的理念,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实现语文学科人文和工具价值的最大化。
㈢前后对比
鲁迅的《故乡》中,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前后的环境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揭示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其实,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今天,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道德观和价值观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无论是家乡还是本土都无可回避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黄菲的《正在失落的故乡》展现的正是两位作家所描述的各自的故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正如200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所诉说的那样,快乐或痛苦的童年、美好或丑恶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转而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要关注时代的变迁,肩负起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渗透乡土文化的中学语文写作课程,提出“一草一木系故土”,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运用环境烘托技法善于表达;“一颦一笑念亲恩”则要求运用多感官切入,让质朴的语言充满感恩之情。让环境描写返璞归真,富时代气息,还原生活最本色的一面。将知识、能力的教育与立人教育融为一体,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种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写作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形成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飞龙《乡土情怀总是诗》[Z]《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1-03
[2]陈继伯《乡土作文的内涵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2012.06
[3]张晨怡《现代性叙事下的“乡土中国”》[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