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种植项目

农业种植项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种植项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1篇

13级工商企业管理1班

刘治浩 学号:1303140116

目名称项:甘蔗种植项目

项目宗旨:通过项目实施,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和我乡的区位优势,合理种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农村种植产业、保护生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我村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项目建设地点:玉林市樟木镇

项目负责人:刘治浩(南宁职业技术学院13工商企业管理1班

项目实施人:刘治浩

项目规模:2015年种植15亩,2016年种植50亩,2017年种植200——300亩。

投资概算:2015年建设投资每亩6000元,2013年投资每亩6500元,2017年投资每亩7000元,

实施年限:2015年开始,2017年完成。

项目效益:栽培优质甘蔗,第一年见效益15亩可达6万收益,第二年后50亩每年可达20万收益,项目建成后可年创产值20万元以上。

项目可行性: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符合同心县的实际,有利于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区域脱贫致富步伐。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可行。

一、项目实施背景

樟木镇,距玉林市20公里,交通便利、市场集中、山林土地资源丰富,粮食生产以甘蔗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年人均纯收入3250元,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落后。突出表现为:一是地理环境优良,土壤肥沃,自然灾害少;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强,农业经济效益高;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已形成。项目的实施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我市樟木镇、三滩镇已发展甘蔗种植多年,已产生经济效益,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只要我们注意选择良种,培育优良甘蔗加强科学管理,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可以把它建成为我村支柱产业,对优化我村经济结构,转化资源优势,保护生态,增加农民收入,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对全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夏长冬短。雨、热资源丰富

(二)有种植种苗的潜力优势。我镇农民有种植甘蔗优良技术,已经初步具备种植甘蔗的习惯和经验,只要采取科学育林集约经营,加强科学管理,甘蔗种植就能成功,经济效益将可能实现。

(三)市场前景广阔。

(四)交通条件好。樟木镇距离市里20公里,距高速路15余公里

三、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及预期效益

(一)、项目管理实施

1、选择优质甘蔗苗品种。在年平均温度摄氏20度,绝对最低温度摄氏4度条件下,无冻害。选择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集中连片的公路沿线的土地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合理布局。

(二)项目预期效益

甘蔗种植效益分析

按1亩算 第1年 第2年 第3年后

种苗 400元

肥料、水 、药 1500元

人工管理费用 2000 元

土地承包杂费 1700元1亩每年

栽种种苗及人工 500元1亩 每年

累计总投入 6100元

产量(每亩8吨)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特色农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人多地少,地形起伏较大,部分地区缺水易旱,传统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较小,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其他地区相比,我镇特色农业整体发展不平衡、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同时,我镇的区位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马铃薯和南(冬)瓜种植,有特殊的上市时期。马铃薯、南瓜既是蔬菜又是粮食,旱作节水,在江淮分水岭缺水易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农村中老年农民就业创收创造了机会。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为秸秆禁烧源头控制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实施特色农业工程,做大做强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的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二、实施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巩固草莓老区,培育发展草莓新区,抓好马铃薯、南(冬)瓜示范片,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

(二)目标任务

1、优质草莓产业。以草莓脱毒种苗繁育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品质提升为重点,巩固提升梁圩村、庞孤堆村、前黄村草莓老区,争取在2011年在梁圩村梁大圩沿路、庞孤堆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建两个100亩以上集中示范片,这两个村村民,有丰富的种植草莓经验,而且水利条件较好,在路边群众容易看得见,有很好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培育镇北村、羊荒村、柘塘村草莓发展新区,力争2011年草莓发展达到3000亩,逐步形成产业集聚群,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2、优质马铃薯、南(冬)瓜产业。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推广优良马铃薯、南(冬)瓜和“马铃薯接茬南瓜”“马铃薯接茬南瓜接茬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改造传统种植模式和习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壮大规模。2011年力争在油坊村建设500亩以上集中连片马铃薯示范片,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马铃薯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万亩高效马铃薯南(冬)瓜示范基地。

(三)产业布局

在梁圩村、庞孤堆村、前黄村、柘塘等村重点发展草莓产业,在油坊村、梁山村等村发展马铃薯南(冬)瓜产业,通过示范引导,逐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三、实施特色农业工程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

(一)项目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大扶贫互助资金、扶贫项目、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力度,扶持特色农业示范片建设,哪一个村特色农业示范片先建立起来,帮扶项目就落到那个村,通过项目扶持,解决示范片建设过程中的许多难题。

(二)鼓励农业招商。对外招商信息,号召全镇广大干群进行农业招商,对新引进草莓、马铃薯、南(冬)瓜种植大户种植集中连片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奖励引进人5000元,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奖励10000元,毎增加100亩加奖5000元,以此类推。

(三)加大对村级奖励措施。对通过招商或者组织群众集中连片种植草莓、马铃薯、南(冬)瓜达到100亩以上的,奖励村集体10000元,(其中5000元用于奖励个人,5000元用于土地流转等费用),达到200亩以上的奖励20000元,每增加100亩嘉奖10000元,以此类推。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3篇

一、直补到户”的原则、发现问题、认真查证落实、尽快解决等,具体材料详见:

为认真做好我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的实施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达的《**省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的《**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优势作物,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加快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普及应用;坚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良种补贴核心技术示范区建设,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树立高产典型,示范展示新品种,扩大辐射带动,推进全市小麦等优势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补贴范围和标准

(一)补贴范围。20**年我市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乡(镇、区)的小麦和水稻种植农户,补贴面积以统计部门20**年统计的麦播和水稻种植面积为准。

(二)补贴标准。对全市150亩水稻,按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全市50.775万亩小麦,按每亩10元的标准直接兑现给农户。同一农户水稻、小麦补贴不重复享受。

三、良种种植清册编制及公示

(一)编制小麦、水稻良种种植清册。各乡(镇、区)以村组为单位,在水稻播种结束后,根据农户实际种植面积,编制分户水稻良种种植清册;小麦良种清册在小麦播种前核实上报。

(二)良种种植清册公示。良种种植清册以村组为单位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良种种植清册。

四、补贴办法

(一)由市财政部门将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减少中间环节。

(二)专家推介品种,群众自愿购种。

(三)先核实良种种植清册及种植面积,后拨付补贴资金。水稻良种补贴资金根据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播种后发放;小麦良种补贴资金在播种前直接发放。

五、补贴资金的拨付

各乡(镇、区)良种种植清册张榜公布后,由市农业局、财政局联合组织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局负责,将小麦、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一次性拨付到各乡(镇、区)财税所,由乡(镇、区)财税所向农户兑现。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市农业、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措施落实、督导检查、总结交流等。同时,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小麦、水稻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宣传与技术指导服务等项工作。要通过加强领导,确保把优良的种子及时供应到户,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配套技术及时指导到田。

(二)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动员发动。各乡(镇、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张贴标语、组织人员到农村宣讲等形式,重点宣传良种补贴项目相关政策、规划布局、目标措施等,使良种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公开推介项目区小麦主导品种。根据**市优质粮食良种推广补贴专家组意见,在品种选用上,要充分考虑品种的地域适应性,小麦水地优先使用“**展4110”、“**麦21”,旱地使用“**旱6号”等品种;水稻可选用“**粳6号”、“黄金晴”等品种。各乡(镇、区)农技人员要做好推介品种的配套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并组织农民自愿购种。同时,实行项目区主导品种推介制度,向农民宣传推广优中选优的主导品种,积极引导农民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优势,提高我市粮食产量和品质。主导品种不是必须购买的品种,项目区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种植意愿,自主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

(四)加强种子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工作。市农业局要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管;供种企业要对供种质量负全责。为确保供种质量,供种企业应按照就近检测的原则,主动按检验批次送样到具备资质条件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由检测单位出具质量合格证后方能供种,受检率应达到100%。市农业局要配合市物价局加大对供种企业良种销售价格的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企业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五)搞好技术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市农业局要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认真抓好项目区小麦、水稻等优势粮食作物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通过层层举办技术培训班、专家技术讲课、送科技下乡、开展科技入户等各种途径,争取达到项目区家家都有明白人,切实把优质粮种植技术落到实处。

(六)强化项目监管,搞好部门协作。新晨

1.市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监管,并着重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组织好主导品种公开推介和种植区域规划。二是组织好良种供销企业资质认定,实行企业告知制度,加强种子质量和价格监督,确保供种质量不下降、价格不上涨。三是组织好良种供销企业和农民对接活动,引导农民自愿选购良种,做到良种统供率不下滑、种子更换率不降低。

2.市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并及时拨付,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工作。

3.各乡(镇、区)负责抓好良种种植清册填写、收集、汇总、公示和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确保补贴面积真实可靠、公开公正。

对于补贴资金的安排使用,要遵循“政策公开、标准统

一、直补到户”的原则,实行“四公开”和“四到户”:“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农户公开;“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补贴兑现到户。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采取不定期抽查、明查暗访、专家组督导等有效形式,实地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户,核对良种种植清册、种植面积与实际补贴金额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市农业、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或政策咨询电话,对农民群众举报的事项,认真查证落实、尽快解决,切实维护好广大种植农户的切身利益,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实施任务。

附件:1.**市20**年优势粮食作物良种补贴面积分配表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4篇

农业是光伏应用的重要领域

说到光伏产业的具体应用,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在西部戈壁滩或者沙漠建设的光伏电站,或者在工业厂房屋顶建设的分布式电站。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密度低,建设光伏电站一般需要大面积的廉价土地,比如戈壁滩、半固定的沙漠和盐碱地等。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发展光伏产业。但由于这些地区适合建设的地方十分有限,且把这些电从沙漠地区运输到工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和南部地区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国目前的光伏电站已经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的电站建设速度也逐渐放缓。

那么光伏产品能不能应用到农业一线生产中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利用太阳能的浇灌方式,太阳能照明、杀虫等等已经有了很多应用,而进一步将光伏发电电池板或者薄膜作为农业工程的一部分进行建设,就形成了目前的分布式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光伏农业。

据介绍,目前光伏农业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光伏薄膜来实现。其优势在于:首先,由于其具备一定的透光性,不仅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够养殖牲畜、发展渔业,或者实现作物的反季种植。其次,光伏农业大棚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比如光伏农业大棚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光伏农业的另外一种应用模式是将光伏发电系统独立出来,作为电站来提供电力。采用光伏发电,不仅能解决荒漠土地、林地或者大棚周边的取水灌溉、鱼塘供氧、荒漠治理、草原畜牧、海水淡化等领域的供电问题,并且无需架设电网、无需储能装置,既经济又环保。

比如光伏提水灌溉系统的应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业浇灌和人民生产生活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气象局太阳能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太阳能资源总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安装40MW的估计,装机潜力容量可达到500GW。在这些无电地区,通过建立光伏电站发电,实现荒漠作物的提水灌溉。治沙女英雄牛玉琴治理的毛乌素沙漠就是很好的例子,治沙基地使用Solartech光伏扬水系统,在防沙治沙的同时还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各类经济作物。

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光伏农业市场的产品供应和需求都在逐步放大之中。其中的主要产品门类也已经从单纯的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力系统拓展到光伏水泵(光伏滴灌、喷灌、微灌产品)、太阳能污水净化系统、农业用太阳能转光膜、农业用光伏玻璃、太阳能马灯、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照明灭蚊灯、太阳能杀虫灯等。

因此,光伏农业科技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产出清洁绿色能源,还能实现高效种植,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光伏农业的本质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过程。现代农业是需要科技和新能源的推理和动力,而光伏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农业的支撑是恰逢其时,也是历史必然。

光伏农业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应该说,我国从一开始对光伏农业的市场前景认识程度并不高。记者跟踪了多年光伏产业的变化,我国光伏产业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欧美市场,其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板,虽然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等设备的技术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是一直以来,农业都不是光伏产业的目标。一直到2012年欧美与我国光伏电池的双反事件的爆发,才让众多的企业重视起分布式光伏乃至农业光伏领域的存在。

NPD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表示:“中国的农业光伏市场曾经被下游光伏供应商及安装商忽视。在中国光伏出口面临欧美双反限制的不利情况下,在本土发掘更多的需求将成为光伏产业界的重要课题,农业光伏则是众多应用中最具前景的一种。在农业光伏项目中,最普遍的类型就是光伏大棚,因为除了供应电力它们还具有其他优势。位于温室顶部的光伏电池板可以遮阳吸热,替代建筑材料,并增加整体美观。”

目前,与农业高度结合的商业光伏设施正在我国得到一线光伏开发商的支持,这一新的光伏应用类别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会迅速增长。比如应用到生态农业大棚中的仿生态转光膜技术,这种技术能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对不同波长光吸收的需求,对透过转光膜的太阳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便农作物更容易吸收,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新型农业大棚能完全实现能源自给,既节能环保,又极易维护,相比于传统大棚,有成本低廉、农产品量质皆高的优点。

2014年初,总面积3024平方米的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创新的智慧温室在北京通州投产。该温室的特点就是将光伏能源、现代农业装备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集成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与自动化装备,通过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实现作物精准化高效生产。这里通过装备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系统、草莓高产栽培装置、苗木移植机器人、基于植物生长检测的物联网系统、智能型自动转移喷灌机等,可以满足温室生产的灌溉、施肥、补光、补温等不同用电的需求。同时,还具有融雪功能,提高了温室透光率和抗风雪性能。

在国家相关政策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建设、分布式发展又遭遇“好屋顶难求”的背景下,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太阳能杀虫等一系列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国内光伏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光伏技术和产品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有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可达千亿元规模,在5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

光伏农业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由于建设农业与光伏一体化电站,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提高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因此得到了众多地区的青睐。

2013年4月,河南省西峡县中菇香菇专业合作社的光伏香菇产业项目全面实施。该项目利用西峡香菇种植基地的优势,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面提升该县香菇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河南省惟一一家获得鲜菇出口资质的企业,中菇合作社年产标准化香菇3000万袋。光伏香菇产业项目计划在3年内,把合作社现有的1200亩种植基地建设成集40兆瓦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和1000万袋香菇高效种植基地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示范基地。

2013年9月,江西省兴国县与恒天电力光伏有限公司签订恒天电力兴国2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该项目一期建设1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占地面积600亩,投资1.8亿元;二期建设1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投资1.2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位于兴国县埠头乡龙沙村龙沙湾,以大棚棚顶安装高效晶体硅电池组件采集电量为特色。采取双向运营,利用棚顶光伏发电,打造“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在棚内种植苗木、茶叶、花卉、蔬菜等农产品,打造以现代农业为主的科技大棚旅游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该县首家以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

2013年10月,五原晟宇100MW光伏一期项目具备发电条件。晟宇100兆瓦光伏设施农业项目总投资4.12亿元,是由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集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工程。项目分三部分组成:建设占地200亩的光伏温室,在温室顶部安装光伏太阳板,实现空中发电、棚内种植;利用原有旧排干改造,建设占地80亩的鱼塘电站;采取节水设施农业喷灌技术,建设占地1200亩的地面电站,并间隙种植优质牧草及中草药,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有机结合。

2013年10月,江苏连云港市目前正兴建首座蔬菜大棚光伏电站——二龙山光伏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设计装机规模15兆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000万千瓦时,园区蔬菜大棚年产各类水果400余吨。这里温室里的照明、通风、供暖等用电问题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形成立体的生产,实现了大棚和电站的双向受益。”

2013年11月,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国蔬菜之乡”寿光首个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年均发电量近160万千瓦时,除满足蔬菜大棚用电外,大部分将输送给周边居民使用,实现了发电、种菜双丰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3月,我国光伏蔬菜大棚、“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光伏畜禽养殖大棚项目等已经达到400多个。对于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发展。

光伏企业紧盯光伏农业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并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光伏发电与新型农业、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吸引光伏企业的眼球。从2013年以来的市场发展来看,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尤其是新疆、湖南和河北,越来越多的光伏项目开发商开始优先考虑包括光伏农业在内的光伏应用新机遇。

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去年就谋划运作总量超过100兆瓦的农业光伏项目。2013年2月,中节能太阳能公司应城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太阳能第22家下属子公司。据悉,中节能已顺利取得由应城市工商管理局颁发的中节能(应城)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城项目公司正式成立,该子公司的成立将加快推动应城10MW光伏农业科技项目的建设。2013年8月6日,中节能(汉川)农业光伏科技大棚项目并网成功,向大棚输送电能。这标志着湖北首个农业光伏科技大棚正式投运。

此外,中海阳能源集团、追日电气、东方日升、保定天威保变、英利、汉能控股等企业都在抓紧实施与光伏农业相关的项目。比如中海阳能源集团公司已于近日成功中标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项目是江西省引入的首家将光伏新能源应用于农业领域的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农业大棚项目。而作为该项目的EPC总承包商,中海阳将为其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据了解,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大棚项目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同时,将大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流接入就近变电站并网发电。安装在大棚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还将起到隔绝红外线作用,处理好传统农业大棚保温、升温问题。此外,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电力还能为农业大棚的LED植物灯系统、生物杀虫灯、地源热泵、加温和散热设备、拍水泵和营养液循环系统、植保设施等使用,从而达到棚上清洁发电、棚下高效种植的效果。

而我国两家著名的薄膜光伏产品公司,保定天威保变和汉能公司也纷纷与光伏农业结缘。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天威薄膜公司一期技术升级新产品——薄膜光伏叠层组件,成功签订山东光伏农业项目供货合同。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介绍,该光伏农业项目位于山东省,包括16个蔬菜大棚,采用叠层120W型组件,总装机容量0.69兆瓦。这是继2010年天威薄膜公司17千瓦透光组件在山东寿光薄膜光伏农业透光大棚成功应用后,再次承建该工程的二期项目。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5篇

创业计划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现实可行性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党委、政府对发展中药材种植给予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对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等“三农”政策的制定、出台更是让农民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好处与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种植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野生中药材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种植中药材好处很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首先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增收;对于生态来说,有利于环境保护,解决农作物轮作问题,使土地能够休养生息,可以过几年再种粮食。

(三)XX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一是XX地处塬面,属黄土高原残源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平均气温7—10℃,最高32.5℃,最低-31℃,无霜期155天,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二是XX村位于XX镇西北面,距镇政府XX公里,临近XX路,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交通便利。三是XX村XX村委属于纯农业村,全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中药材、薯类、杂粮等其他作物为辅,有中药材种植基础和传统,随着玉米收入慢慢滑坡,寻找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产业支撑,特别是能全部实现脱贫不返贫,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中药材的种植,点燃了我村新的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种植积极性普遍高涨。

二、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指导思想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2)扶持专业合作社,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3)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4)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二)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三)项目名称及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镇XX村委。

(四)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1、种植基地工程总规模1000亩,每年统一组织提供种子及种苗发放给种植农户。种植基地种植费用、管护费用及采收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采收所得干药材由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2、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五)建设期限:

2019年5-9月份选址选种;9月份播种。

(六)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项目运营模式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具体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及种苗给农户,同时承担培训、提供技术等费用,农户自行种植、管护、采收。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干药材收购协议,产品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公司通过对项目投入获得优质原料,并通过加工统一标准、品牌集约化销售获得效益。

(七)项目辐射范围、带动能力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辐射XX、XX、XX三个村民小组。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吸收村内100余名劳动力打工,使全村120户农民直接受益。

3、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八)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不得挤占挪用、转移、截留。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坚持验收制度,凭单据报帐,同时接受上级和国家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二)中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农民多为单家独户生产,各种药材多为两三亩乃至几分地,小而散,不能形成规模;

(三)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技术支持等专业部门没有。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未建立,种植技术力量及科技支撑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已成为制约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的“软肋”。

(四)群众获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等、靠、望”的思想严重,存在盲目种植、一窝蜂式发展种植现象。

(五)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的深加工产品。

(六)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四、发展建议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精神,本着调动农民生产花生良种的积极性、增加优良品种市场供应量,降低种子价格,满足用种需求,促进花生品种更新换代,让种植农民得到实惠的原则,全省统一采取差价供应原种的补贴方式,补贴资金与品种挂钩。

(二)任务目标。今年上级安排我县花生良种补贴面积2.8万亩,补贴资金392万元。通过实施花生良种补贴,使花生良种统供率稳定达到50%以上,带动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项目区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5%,比全省平均亩产增产50公斤,含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二、补贴对象、标准和方式

(一)补贴对象。项目区内参与良种繁育和使用良种进行生产的农民。

(二)补贴环节和标准。按项目区农户花生种植面积十分之一的比例安排,对农民繁育花生良种,按照每亩14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三)补贴方式。全省统一政府采购确定供种企业和价格,农民支付差价款购买原种,中标企业供种到户、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到户,农民种植原种并将生产出来的良种用于第二年花生大田种植。良种繁育任务统筹安排到各项目区农户,按项目区农户花生种植面积十分之一的比例安排,明确良种繁育和大田生产范围。

三、扎实做好供种工作

(一)依据农民意愿确定采购品种。县农业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选择使用省统一政府采购的品种。充分尊重农民选择推介品种以外良种的权利,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加强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避免农民选择未经审定、过期淘汰、存在明显缺陷以及不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并从促进花生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大局出发,避免种植品种过多过乱。

(二)供种数量和价格。按照省里规定,花生原种(花生果)基准供种量为20公斤/亩。供种企业要严格执行全省统一采购成交价格,坚决杜绝层层加价行为,确保补贴后的原种价格明显低于当地同等花生原种市场价格,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

(三)及时落实补贴计划。各乡镇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对补贴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及早细化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尽量做到品种种植集中连片,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各乡镇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花生良种繁育和使用良种进行生产,不搞强迫种植和强行推广。

(四)分级建立供种档案。按照“县有区域图,乡镇有任务分解表,村有供种清册,户有供种(订单)卡”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良种补贴项目到村、到户明细档案。乡镇任务分解表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保管。村级供种清册由供种企业按照清样要求统一印制,一式三份,分别用于编制计划、行政公示和财政报账,并在原种供应时填写农民联系电话,由购种农民或购种农民代表签名并按手印,确保花生原种和国家补贴同时落实到农民手中。各项目乡镇要将供种清册制成电子表格(Excel格式),于前报县农业局备案。

(五)保证供种质量和时效。各乡镇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供种计划,配合供种企业搞好供种到村到户和收取种子差价款。县里安排有质检证的专业人员负责种子质量抽检存样,对不合格种子及时封存或退货,杜绝劣质种子进入项目区。供种企业按照供种合同要求,提供质量合格的花生原种,依据任务分解表和供种清册,按时、保质、保量供种到村、到户,保证不误农时。

四、积极开展配套服务

(一)全面推广配套技术。各乡镇按照确定的补贴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原则,根据县农业局制定的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抓好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二)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县里由农技推广中心牵头,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分区域、按季节系统培训技术骨干和带头户。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层层举办各类培训班,明确规范化技术要点,确保每户一张明白纸。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技术宣传,提高农户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快规范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

(三)积极推进产销衔接。各乡镇要把产销衔接作为实施花生良种补贴项目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种植花生农民收益。同时,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主导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五、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全县各级要切实把实施良种补贴项目作为稳定花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一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里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农业局成立由农技、种子、土肥、植保等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各乡镇也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二是合理确定工作职责。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其中,农业部门重点负责项目申报、组织实施、技术培训、产销衔接等工作,财政部门重点负责落实补贴资金申请、拨付、管理和监督。三是积极配合供种企业完成供种任务。各乡镇要与成交供种企业密切合作,做到指导协助到位、监管服务到位,保证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供种企业要严格履行供种合同,及时全面做好良种供应和相关服务工作。四是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各乡镇应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品种推介宣传、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二)强化项目公示,严肃工作纪律。要全面建立花生良种补贴工作公示制度,以村为单位,将补贴农户、补贴面积、供种数量、中标价格、补贴标准、补贴金额、折扣售价等进行供种前和供种后两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收集和保存各村两次公示影像资料。县财政、农业部门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在当地媒体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监督管理。县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补贴项目实施关键时期和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和监管。供种期间,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7篇

本刊讯记者从22日召开的2010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总结会上获悉,明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新项目20万亩,其中粮田项目10万亩,常年露地菜、设施农业、有机果园10万亩。

据市农业局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续建和新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达49.78万亩。在项目建设中,完成沟渠建设50.5万米,修缮田间路15.45万米,植造田间树8.37万棵,修建桥涵601座等。与此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还完成肥料控制抽样1953个,启动建设9个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点,回收农药废弃物404万余个,减少农药用量近72吨。

据悉,通过项目实施,目前各区县精心打造的项目工程区已初具规模,顺义区大孙各庄镇、通州区于家务镇、大兴区魏善庄镇、房山区长阳镇等地已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也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田园休闲场所。

湖北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

合格率达100%

本刊讯11月初,农业部对湖北省进行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第四次例行抽检,共抽检样品107批次,抽样城市为武汉市、荆州市、荆门市,检测项目为猪肝、猪尿监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猪肉监测磺胺类药物,禽肉监测氟喹诺酮类,牛、羊肉监测盐酸克伦特罗,禽蛋监测三聚氰胺,经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检测,抽取样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此前,农业部三次例行监测及违禁物专项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从农业部例行监测及违禁物专项抽检结果来看,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去年有大幅度提高。

海南瓜菜生产有望实现四个增加

本刊讯截至11月22日,海南全省冬季瓜菜已播种87万亩,受灾较轻的乐东、三亚等市县已有400吨瓜菜上市出岛。记者从11月23日召开的海南省冬季瓜菜产销座谈会上获悉,瓜菜生产今冬有望实现“四个增加”。

记者从海南省农业厅获悉,截至11月22日,全省冬季瓜菜已播种87万亩,完成计划的33%,比去年同期还增加9万亩。灾后恢复生产的进度超出各界预想。据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当前的生产进度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海南今冬瓜菜生产有望实现“四增加”。

种植面积增加:由于灾后恢复生产投入有力,市场价格拉动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加之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旱坡地瓜菜种植面积大增,今冬瓜菜种植面积将增加20多万亩,能够完成260万亩的今冬瓜菜种植任务。

优势品种增加:今冬种瓜品种布局进一步调优,瓜菜、豆类和西甜瓜等优势品种面积增加,如豇豆种植面积比去冬增加7万多亩;常规品种如辣椒、黄瓜等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

农业种植项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资源开发;四子王旗;避灾型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和“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农业开发进行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这是我们新时期进行农业开发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指导方针。

农业资源开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和迫切要求。农业资源开发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农业开发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农业资源开发理念也从政策开发向综合开发,从基础开发向效益开发,从单一开发向立体开发,从基地开发向联动开发等逐步转变。该旗的农业开发需要用新的思维来指导,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要求,才能有效地把农业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四子王旗实施14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它有效地对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改变了种植结构,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促进了农民的收入。

过去,该旗的主导产业主要是畜牧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严重。所以。农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一些地方水利条件较好,土地平整、有机质含量比较高,但由于土地开发治理迟缓,土地利用率不高,潜力挖掘不出来。一是开发资金少,形不成气候:二是缺乏行政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土地的综合开发jji{度不够。

随着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对三农的重视,该旗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随之兴起,一是对水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基本摸清了水资源底数,为实施农业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也相对加强。田、井、管、路、电、林、农机具、养殖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土地利用率。该旗去年在吉生太镇大南壕和小南坡两村实施的农业综合项目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遭遇了太早灾,但这两个村在项目实施后,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受益,火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两村共有早滩地6200甫,项目配套4400亩,共计投资298万元。每亩配套后纯收入平均在700元以上,比平常年景增收400多元,两村农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项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灾年没有减收而是增收了。

虽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在几年的摸索中,存在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一是土地因分户经营,配套的设施在使用上常常出现纠纷,特别是在夏浇紧张时。常常因为争夺优先浇水权而矛盾四起。二是由于土地分户经营,配套设施归集体管理,造成了“众人的爹没人心疼”的局面,设施损坏现象严重,大大缩短了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三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因为分散经营,小而全的传统种植结构依然存在,形不成种植规模,一些产量低、效益差的作物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同时产品还销路不畅。

针对上述情况,旗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进一步完善综合开发扶持方式,探索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开拓农业综合开发中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产业化经营项目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路子,使农业综合开发在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项目区集约化经营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产出,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产业化经营扶持。该旗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产业加工。让农民以出租土地的方式,企业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注入企业中,配套基础设施,改良土地和改变种植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企业以良好的效益来惠泽农户,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进行产业转移。该旗吉生太镇土格木就是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由当地行政部门引进的乌兰察布市鑫龙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从当地农民手中有偿租用3000亩土地,进行了综合配套,配套了500亩指针式喷灌溉圈6套,种植马铃薯。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注入财政资金50万元,完成了所有指针式喷灌溉圈地下地埋管道建设。据测算,企业2007年每亩纯收入在1000一ll∞元之间,比农民分散经营每亩收益增加500元以上,农民返回来又为企业提,供劳务,每个农民在农忙季节可收,X4000-元5000元,每家两个劳力,收入近万元,再加上出租转让土地费,收入更是不菲了。这两项收入相当于农民往年在自己土地上经营的收入,而企业也有了更大的收获,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它不利的因索,就是企业在征地上,常常以最低的价格给农民,项目投资效益虽然达到了最大值,但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农民而是企业,这就大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与中央的惠农政策相违悖的,所以这种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村里的能人大户或种植大户牵头,采取农民自愿入股的方式、以董事会的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将农业开发的财政资金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股进行经营,对土地进行配套、改造,让能人大户、种植大户引导土地八股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这种方式消除了二次利益分配,使农民更有积极性来参与。这种形式在实施中把握了两个原则:一是靠政府引导。鼓励能人大户、种植大户牵头,把土地集中起来。二是权责一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委托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采取国家投资、组织集资等方法进行项目投入,投资比例可因事而定,采取农民自觉自愿的方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在该旗的适宜地区如按照这一模式实施项目,种植马铃薯,亩产量在3000斤以上,每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农户以5亩土地为一股。每股纯收入5000元左右,该旗农民平均耕地面积约在8亩左右。那么每户农民按413计算,每户土地纯收入应该在3万元左右。实惠全部落在农民身上。不存在利益纠纷。这一经营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但是,该旗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所以种植大户、能人大户相对产生的少,再加上农民历年收入低、资金积累少,匹配投入部分往往跟不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信贷上的优惠,使农民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三是农民联户建设设施农业。避灾型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是其必由之路。今年春季该旗库伦图乡的头号和井滩村的农民就针对市场需求和形势发展,大胆提出走联户台作经营模式。由联户户推举出责任心强的牵头人,自发地联合起来。尝试联户建设喷灌圈,由农业开发部门协助配套水源项目和大型农业机械。目前项目正在申报和筹划中,如果该这一模式试验成功,无疑会为该旗走新型的集约化和避灾型农业提供一条可以借鉴之路,因为这种模式在该旗有着最大的潜力,为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根据以上几种扶持方式,特对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