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雪景的作文

写雪景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雪景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1篇

那一场雪整整下了大半天,从天上看,一大块一大块灰色的云,好似画家涂抹过的画布,全部都挤在空中,盖住了整个天空。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好像棉花糖般轻轻降落。在地面上、树枝上、石头上,融成甜美诱人的“奶油冰淇淋”。

高斯尼教授小结: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比喻手法―画画、棉花糖、冰淇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越是读者熟知的事物,越能引起读者共鸣。但是,这样的比喻不能让你赢得“加分”!

请记住下面的高分秘籍:

在引入读者熟悉的事物基础上,要强化读者的感受,把自己作文的“亮点”秀出来,刺激读者自行想象!

原句:一大块一大块灰色的云,好似画家涂抹过的画布,全部都挤在空中,盖住了整个天空。

改后:一大块一大块灰色的云,像是谁用灰色的画笔一层一层、不厌其烦地涂抹天空,让原本蔚蓝的亮色变成浓稠的灰,挨挨挤挤,盖住了整个天空。真担心下一秒,天空就承受不住这浓重的色彩,滴落到大地上。

原句: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好像棉花糖般轻轻降落。

改后: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像棉花糖在做离心运动,打着转儿,呼朋引伴,轻轻柔柔,从天上慢悠悠地往下落。明明没有风,可是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真像是怕惊扰大地的甜梦呢!

见风插嘴:哎呀,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扩句吗?但是高斯尼教授,考试时间紧张,谁来得及写这么长的句子啊?

写景作文不好写,不是指它真的不好写,而是说要将它写得让人感觉亲切,感觉贴近自己的生活不容易。其实,人们参与到静态的描写中,更能让画面生动。增加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容易让读者深受感染。

写景,一定要注意人的参与!

原句:在地面上、树枝上、石头上,融成甜美诱人的奶油冰淇淋。

见风茅塞顿开,提笔刷刷地写起来。

改后:在地面上,雪积在树枝的每一处地方,铺在马路上的每一寸土地。雪为大地披上银色的轻纱,为树枝穿上了厚重的大衣,树枝上挂着晶莹的冰柱,好像是树的触手,招你过来欣赏。每一棵树都在说:“我最美,快过来看我吧!”这样美的邀约,有谁不心动呢?你瞧,公园里,孩子们在打雪仗;高高的松树边,人们在留影;就连街道清扫积雪的叔叔阿姨,也在童心大发地堆雪人呢!

你可以把想表达的写景关键词写在纸上,然后迅速在脑海里想三个表达这些关键词的句子,作为提纲的补充!吸引阅卷老师的“靓句”就是这样诞生的!

高斯尼教授神秘地笑了笑,拿出一张白纸,上面只写了下雪、画画、棉花糖、冰淇淋几个重点词。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观察;积累;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使小学生作文时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教学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从说到写,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为以后中高年级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启发与引导

启发和激励学生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有限,经历简单,写作素材贫乏,使他们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单纯地依靠严格的要求或呆板的指导方法,是写不好作文的,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在平时阅读时会有许多的感受和心得,但没有人提示可能一时想不起来,也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如果教师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创建一种轻松的写作氛围,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素材,既勾起了学生的回忆,也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例如,有一次指导学生练习写一个熟悉的人,上课铃过后,我便请班长回避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说:今天你们班长穿什么衣服来上学,心情怎么样,表现如何……学生情绪高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班长身上,对他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忆,然后我请班长回来,让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体验自己的观察印象是否正确,接者引导他们回忆与班长在一起的一些事情,从中找出一些特征加以描述,力求人物描写准确鲜明。类似这样的写作指导课之所以比较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文离不开生活,而生活还需要我们去观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从生活中汲取更多有意义的素材,写作才会有更丰富的内容可写,观察的对象不外乎人、事、景、物四个方面,要让学生养成随时观察随时积累的习惯,把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及时记录下来,一点一滴,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很多的作文素材,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资料库”以后写作文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人物的观察:不仅要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更要注重的是要观察人物内心世界,这样才细致透彻,把握人物的特点和整体形象,写作时才能把人物写活,感觉如见其人。

(二)事件的观察:要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是非曲直了解清楚,有些事令人高兴,有些事令人伤心和气愤,有些事令人感动。这些事均可为记事的材料,作为写作素材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景物的观察:无论是大自然的美,还是人工造化的

美,随处可见。美不胜收,因此应要求学生随身携带纸和笔,把看到的美丽景色记录下来,可做景物描写的好素材。

(四)多角度的观察:学生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角度留心观察周围的新鲜事,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班会、文体活动,各种体育比赛都是很好的素材。如放假期间和家人一起探亲访友旅游观光,从这些现实生活中捕捉一些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道德水准,以及生活水平、国家的前景规划,这都是我们写不尽的素材。

(五)结合想象去观察:如观察雪景时,看到麦田里有麦苗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想到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使单纯的雪景内容更富有内涵,描写更有意义。观察笔直挺拔的松树时,要抓住它四季常青,不畏严寒酷暑的特点,想到日夜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的战士,可托物抒怀,抒发自己对他们的敬慕之情。

三、素材与积累是写作的前提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事可写,无内容可记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素材。叶圣陶老人曾经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越充实,体会就越深刻,写作的基础也就越扎实”。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到生活中去积累。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书本为导师,进行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下锅的难题,这方面一是通过日常教学中有重点的进行一些短文、片断和景物描写的锻炼;二是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我喜爱的格言、名人名言摘抄、歌后语集锦、诗词朗读”等活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以生活为导师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认真去观察获取。这方面一是注意平时的积累,通过写日记、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多观察勤动手、爱动脑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有目的、有重点地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某个人或某一件事的每个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发散思维创新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境 训练 想像 创造

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像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想像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力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学,作为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想像

想像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现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深刻;表象越贫乏,想像就越狭窄、肤浅。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必须使学生头脑中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如滑稽可笑、充满创意的《皇帝的新装》,美不胜收、令人往返的《桃花源记》,还有苏轼举杯望明月、把酒问青天的感慨,鲁迅梦中故乡的美丽......这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积累的原型,都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材料。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利用教材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感知——领悟——品味”这一思维过程,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正如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者先描绘了亭子周围的优美风光,描述了山间四时的不同景色,使读者感觉到太守游山的那份欢乐、那份喜悦,仿佛自己置身于山林之中。文章最后写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议论,引发了读者的感慨: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学生正是通过感知文字,领悟、品味到作者的寄情山水的情趣和与民间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在阅读时,如同陪作者一起游览品味,从而形成了自己生活的表象积累。

2.加强朗读、激发学生的想像。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盛情强烈、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像,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如学习老舍的散文名篇《五月的青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去领悟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例如在学习五月青岛绿色这一段文字时,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来引爆学生想像的火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学生读到这一句时,自然而然地想像起少女们与桃花争春斗艳的美景。总之,在朗读这篇文章时,要带着一种欣赏,赞美的语气去读,激发学生的想像,唤起学生的美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五月的青岛如画般的美景之中。

二、通过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学生的想像活动是要在语言的调节之下进行的,并且要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就会使学生的想像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起想像能力也就缺乏广泛性、深刻性。事实证明,具有丰富语音能力的学生,其想像的描述则枯燥、贫乏。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1.加强口头语言训练表达训练,提高学生想像水平。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词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手段,切实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训练,不断丰富他们词汇量。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用生动的语言再造一幅北国雪景图。这样学生调动自己大脑中的词汇,根据自己的想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北国雪景,从而激起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2.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是训练学生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方式有写童话、寓言、科幻作文等。如写《假如我是……》《二十年以后的我……》一类假想性作文;以《我希望……》《我祝愿……》等为题写愿望性作文,表达心中的追求与理想。也可以多种形式的情景作文,如听一段歌曲或音响(动物鸣叫、小泉叮咚等),让学生描绘想像中的画面;概述一个故事,让学生展开想像写出具体场景情节和人物形象;根据所给作文材料,拟写开头,续写结尾,补写中段等。这些做法既可以从训练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近年来中高考兴起的话题作文,即使作文技巧无可挑剔,恐怕也与高分无缘。

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尽情弹奏心灵的旋律,也可以长篇大论。既可以指定材料写作,也可以写形式自由的话题作文。通过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想像更加丰富,想像之路更加通畅。

三、在生活中养成善于想像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想像是对自己有的表现进行改造而创新新形象的过程。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源于客观现实。一个盲人永远不会想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一个聋人永远不能体会黄河大合唱那豪放雄浑的气势,当我们读柳宗元的《江雪》时,我们头脑就会展现一幅老翁江畔雪野垂钓图,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千山、万径、雪、蓑笠翁鸟等记忆表象。读着这首诗时,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冷清孤寂的意境。由此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想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多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感受人生百态世迁。要使他们明白,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列飞驰的列车,一页崭新的日历,一抹天际的晴岚,一种新上市的新商品等等都能唤起美好的遐想和情思。就如郑振铎在海上看到海燕飞翔时联想到家乡的燕子,从而引发缕缕的乡愁一样。我们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可以想像的景与物,只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细致观察,并且随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为想像积累足够的的表象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四、创设情境,形成氛围,活跃学生的想像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是十分必要的。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初探

一、扎实训练,培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汉语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教学内容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创设生动有趣的训练形式,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拼音起步。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学了汉语拼音,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之后,可先让学生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如学了“木”字,可让学生给“木”找朋友,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再写下来。比一比,看谁把句子写长、写好。当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可采用汉字夹拼音的方法学习写话,如:用上两三个词写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和生字词,还能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图画引导。

喜爱图画是儿童的一大特点。看图说、写是早期作文的主要训练形式。采用“演图法”把观察生活和观察图画联系起来,培养观察生活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采用“拟题法”训练审题能力;采用“减图法”训练说、写连贯语句;采用“增图法”培养选材能力。

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常常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有很多他们感到新鲜的事物,并且喜欢问个为什么。然而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的限制,不能用文字抒发感受,因此“又画又写”是早期作文训练又一有效的训练法。画喜欢的景物,画高兴的事儿,画难忘的活动,画美好的遐想,……画完后,在图下写一句拼音夹汉字的话,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自身的感受,图文并茂,童趣四溢。

经过启发、引导、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出现了:《小猴子骑车》、《蘑菇伞》、《新龟兔赛跑》……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

低年级课本图文并茂,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除了辅助了解课文之外,也是绝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挑选那些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的插图进行写话训练。教师可在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品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由挑选其中的一幅图画,把图意写下来,不求生动具体,只要学生能把话写完整,写得通顺连贯,别人能够看懂即可。这样的训练,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模式,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易以动笔,有话可说。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写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以说促写。

低年级学生好说好动,因而,要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例如:爱看什么动画片,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8岁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及写话的途径。还可让学生自由说、比赛说他们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兴趣特点的题目。

4.玩中学写。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在起步作文中渗入玩的成分,让孩子在玩中学,结合玩来写,他们定会乐于说写。例如:结合春游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夏天观察雷雨的景象;秋天赏、看落叶;冬天观雪景、打雪仗……组织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最佳小主持等活动,举行词语接龙、看图接力、编童话接力等竞赛。还可以“做做、说说、写写”,让孩子们折纸拼物,做小手工……如进行“我捏хх”说写训练:要求孩子们用橡皮泥捏最喜欢的东西,然后上台介绍捏的过程,最后写话,要求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

二、注重讲评,激发热情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同时会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因此,注重讲评,激发其作文热情是十分重要的。早期作文训练,应坚持鼓励的原则,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如作业采用“红花与五角星”批阅法:一处词句用得好,就在下边标上嘉奖号,并写上鼓励性的话。每一处得一个五角星,五个五角星奖一朵小红花。每周总结一次,看谁的小红花多。对于好的段落或日记,常常让孩子们上台朗读,并随时贴在墙报上进行展示。写得较出色的作文,指导他们反复修改后向校广播站或报社投稿。

在作文课上,被老师表扬,作文被老师评奖、朗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自信、自持的信念,促成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积累词句,培养恒心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 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多读熟记。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5篇

那么,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积累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一、积累写作素材

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虽然已明确了写作的主题,但却感到脑中空空,没什么可写。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所造成的。为了使文章选材精当、内容充实,可以教育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1.积累有趣的素材。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家长的关心、老师的幽默、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帮助、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诸如此类的情趣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料,也是写作的材料。

2.积累时事素材。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的学生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章要反映时事,为现实生活而作,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流芳千古。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学会积累时事素材。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会充溢着对祖国、对社会的热情,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3.积累感触较深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积累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作素材,它可以是困境中的一声鼓励,失败时的一句安慰,离家时父母的叮咛,犯错时老师的教诲,雨中撑开的一把伞,口渴时递来的一杯水……也可以是一只勤劳的蜜蜂,一株坚强的小树,一场及时的春雨……事物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学生如能写出自己的感触、感悟,文章便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4.积累历史素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中风流人物熠熠生辉:勾践卧薪尝胆、蔺相如完璧归赵、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诸葛亮舌战群儒、刘备三顾茅庐、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舍生取义、林则徐……这些人和事都是历史的精华,或催人奋进,或发人深思,或启人智慧,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积累写作方法

积累写作素材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积累写作方法则是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只有博览群书,多积累好的写作方法,在写文章时才能做到运用自如,用得恰到好处。

写文章的方法可谓多矣,笔者把较为常用的写作方法列举如下:

1.托物言志。如《陋室铭》一文,刘禹锡通过描绘居室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从而借“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以小见大。这里的“小”指的是文章的选材方面,“大”指的是文章的“立意”方面。即用看似平凡的小事来表达较为深刻的主题。如一些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些简短浅显的小故事来表达意味深长的哲理。

3.借景抒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升华。如《观沧海》中曹操借大海之景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4.欲扬先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内容上需要有些起伏跌宕,而欲扬先抑的写法就可以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文中写小蜜蜂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5.以动写静。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就成功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壮美。

6.侧面烘托。如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7.对比。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用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8.巧设悬念。巧设悬念可使文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采用了巧设悬念的写法。

9.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0.卒章显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使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在文章的结尾写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1.铺垫。写文章时使用铺垫的手法可使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合乎情理,中心更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12.象征。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就运用了象征的写法,用“星星”来象征“光明”。

三、积累精彩语句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训练课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必要途径之一,应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训练说完整的句子。学生从遣词造句到片段练习这一训练过程,应渗透到每一节作文中,使说写常练,练中提高想象、习作的能力。从低年级的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到中年级的片段训练到高年级的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命题作文,要有目标的过渡,过渡要衔接。

作文训练课中,还应加强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目标,设计合理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回答问题的环境,引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如学生在说话中出现不恰当的语言,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使他们了解教师的意图并能用语言表达完整,自然地“走”进语意境地。

二、指导观察,启发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尽管学生们在生活中随时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因此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或写不具体。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作文教学中运用投影辅助学生作文,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最后,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不会困难了。2.教学前可选择一景制作多幅幻灯片。制作幻灯片时可分远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观察。指导作文时,要求学生用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有序地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这样通过电教手段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学生作文时不但能对景物有话可写、写得具体,还表达了爱家乡的真实感情,逐步克服了写作文时“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3.抓某一片段的景物去写。写某一时间内特有的环境景物,比如节日夜景、雨景、雪景及日出日落时的景色,同样可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事物的动态和静态,并做到动静结合,把景物描写得更生动。4.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所谓“思路”,简单说,就是想写什么、如何写。作文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成败,因此,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思路的指导训练。根据训练侧重点的不同,思路训练的方法可归纳为:(1)思路指导。着重指导学生怎样去构思,明确作文构思的基本步骤。(2)思路扩展。着眼于指导学生怎样去开阔思路,使他们能文思泉涌,丰富作文的内容。(3)思路条理。着眼于指导学生怎样使自己的思路条理化,克服思想混乱的毛病。因此在思路条理训练时,要让学生把握四种逻辑关系:时空关系――对时间、空间的转移要交待明白;顺逆关系――弄清楚事物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把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表述方法;详略关系――有的要详写,有的要略写,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内外关系――把握住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4)思路交流。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评价思路的优劣,练习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思路。

三、培养写作兴趣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前提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7篇

那么,怎样巧用描写的手法把文章装饰得华丽,令读者感到美不胜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描写要细腻

很多同学的作文缺少细节刻画,记叙事物时往往用一两句话概述,甚至一笔带过。这样一来,写人则人物形象粗糙、不鲜明,写景则景物缺乏美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同学们必须学会细致地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方法,既可以全方位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精雕细画;也可以突出人物某一个细微的动作、神情或某一句特别的语言。写人时一定要注意到人物的穿着、身材、五官等特点,并且像画家一般逐一“画”下来,有时还需注意到人物的眼神和面部神情。描写人物的典范文章当推鲁迅的小说,在《故乡》中鲁迅对主人公闰土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穿着到所拿之物,从身材到面部神情再到手,描写得真是细致极了。通过这样的精细描画,中年闰土老实木讷的形象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二、运用准确的修饰性词语

写作时多用修饰性的词语来装饰句子,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具体练笔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推敲词汇,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对人物做细致的描写离不开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的刻画。要想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明,使景物能够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铺垫情节,描写就必须细腻生动,而运用准确又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人物形象独具个性。

三、使用新颖的比拟

写景状物离不开比喻和拟人。有些同学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一写作文就喜欢用作文选中别人用过的句子,显得老套而缺乏活力。比如写人物的眼睛,总是喜欢用“炯炯有神”一词,而一写到眼泪则都是“金豆豆”。这样的用词平庸、没有个性。不会用比喻可说是目前学生作文的又一大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要注意发现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相似点,找到它们的共性和区别,然后再以此物状彼物。

新颖灵巧的比喻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比喻还可以和夸张结合运用。比如为了突出人物身材瘦高的特点,可以用“修竹”来比喻。当然,新颖的比喻必须出自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只有这样,才能使比喻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

四、发挥联想,虚实相映

精彩的描写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写作时要注意此物和彼物的关联点,找出来,并写进文章中。比如,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就巧妙地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北国雪景联想到了江南的冬季,继而把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进行比较,从而表达了对北方雪的赞美之情。

写雪景的作文范文第8篇

从接受这一班学生起,我就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很重要,想要带领学生学好语文,应该做到教书先育人。我的学生们对我非常尊重,能够赢得学生的这一份尊重,我想这主要得力于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呀,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对待问题的看法是多么幼稚呀!为此,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讲语文课本。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有计划的人生教育。还记得,第一个星期,我讲了大概十节课,并且写了教案,第一节课我首先讲了人生理想,课的题目是《人,为什么活着》;第二节课,我讲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演变史开始讲,讲到我心目中的师生关系,并且要求学生讨论。第三节课,我讲了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第四节课,我介绍了自己,并且要求学生们作自我介绍,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当众发言的机会,所以我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一定要有与人交流的能力,事实证明,这样做,在我们这样的(生源双差)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甚至是当众说话的能力确实是当务之急。紧接着,我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让学生学会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站立,让学生体会到意气风发的快乐。虽然第一个星期我们没有学习语文课文,但是我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品尝到了长大的味道,至少我让他们开始思考长大应该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总是利用班会时间,平等的与学生交流,讲述教师工作的不易,讲述人生的意义,讲述生命的珍贵……在我的絮叨之中,我不能确切地知道我的学生听进去了多少,但是,这一届学生在三年之中几乎没有和科任老师发生过火的矛盾冲突,并且很多科任老师反映说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尊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很有必要总结一下,制定出更切实可行、深入细致的计划,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看新闻,知道了传销这种害人的组织,可是,传销组织者洗脑的技术让我惊叹不已,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了,在这个尊重人权的社会里,不能体罚、强制的时代,给学生洗洗脑,让他们接触正面的思想,教会他们思考是多么重要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让我的话能更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我的学生人人都是阳光少年。

另外,我认为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也很重要。 带这一届学生时,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平常心,试着蹲下身子看学生,不用我的思维模式看学生。

在生活中,我尽量想一想自己十几岁时的思想,放宽要求,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学习之余,指导学生搞演唱会、成立联谊会,让学生青春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当我这样想并且这样做的时候我不再讨厌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我一般情况下也都能谅解,我能感受到学生是可爱的,所以我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发火的度,学生不是成人,对于他们,我不会用鄙夷的目光斜视,因为他们是孩子。当然即使如此,我也不会放过学生犯的错误,可能是职责使然,我仍然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因此我走不进学生的心理,学生对我总是敬而远之。我曾经试着让自己更可亲一点,可是不行,我想,如果我能更可亲一点,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会处的更融洽,学生应该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亲切、宽容,这是多么重要的呀。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教会学生先做人后作文。教学生写作文的确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在如何教学生写作文这方面,我曾经下功夫研究过,我认为目前来说,我实行的办法还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没有感情文章就犹如没有灵魂,因此教学生写作的关键是教学生做人。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没有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学生就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当然写作技法并非没一点必要,只不过,积累材料更重要。说到这儿,我就好像又回到了开学之初,我为什么教学生先学做人?做人是人生活的根本。当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我规定的特定情境中感受生活,这样平时会在学生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的生活情景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的笔下,有了米,做饭就好做的多了。

作文教学,我还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曾经我为学生寻找下锅的“米”,带着学生开讨论会,开故事会,拔河比赛,登山,看雪景……活动之后,谈感受,写作文,写过之后在班里念一念、评一评,不会写的听完之后写,写得不好的听完之后改。这样学生就把活泼泼的“源头活水”注入作文之中! 我要坚持这种有用的作文形式,坚持让学生做一做、谈一谈、写一写、改一改,放低要求,紧扣生活,写活细节,以真心写真情,以真情打动人。

写日记也是一种好的形式。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我要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开辟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写日记,提供给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愉快的写,高兴的做。具体的说,我就是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抽出二十分钟给学生提供素材,关注学生的生活,降低作文的要求,不拘形式,让学生写出感动自己的话语。在写作中,可以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写作与练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以“我手写我心”的快乐,把写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语文教学不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吗?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学语文的快乐,在写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

当然,技法的指导也重要,在解决了“米”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解决形式的问题,“文无定法”,基本形式很好学,这些技巧性的问题可以放在阅读教学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进行。单纯教学作文技法是无意义的事情。技法的指导也可以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用的时候学,效果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