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浒传武松

水浒传武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浒传武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1篇

1、第22集。

2、武松打虎宋江去江州中外途经沧州,他来到柴大官人府上,在府上遇到了行者武松,两人义气相投,以兄弟相称。武松伤好后离开柴府,去了老家找哥哥武大郎。当他经过井阳岗的时候,在一个小酒店门口挂着“三碗不过岗”的招牌,他连喝18碗好酒,趁早着酒劲儿上了景阳岗,店小三告诉他山了有老虎,不可。

(来源:文章屋网 )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学名著;影视制作;改写理论;《水浒传》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古典文学名著被制作成影视作品。近年来,我国又兴起了一股古典文学名著影视作品重新制作的热潮,在制作过程中都把重心放在了创新、超越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上。影视制作包括编剧和拍摄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语言内部的转换过程,目的在于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重构原作意义;第二个过程是符号之间的转换过程,是通过声音、图像等媒体手段对剧本内容进行多模态构建。这两个过程都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翻译行为。翻译是对原文文本的改写,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制作也是对原作的改写。本文试根据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为例,分析文学作品影视制作过程中改写思想的体现。

二、改写理论与影视制作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接受环境中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操控而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改写。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改写都体现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译者的个人行为,而且也体现赞助人的意志。赞助人对翻译活动的操控体现在三个方面: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权势地位。作为一定意识形态的代言人,赞助人利用话语权力对译者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甚至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直接干预,而译者是以改写者的身份参与翻译活动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之下,译者也并非毫无选择,相反,他们可以选择接受制约,也可以选择挑战,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体现译者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译者主体性既包括译者的能动性,同时也包括译者的受动性。译者受到的制约越多,其创造性也越强。

改写思想也体现在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制作当中。译者即影视制作者,赞助人即投资者和潜在的观众等。他们对影视制作的操控也体现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权势地位等三个方面。影视制作者不但受到赞助人的操控,同时也受到原作的束缚。和译者一样,影视制作者只不过是从两个枷锁中间寻求一条出路,实现一种平衡。理想的状态是最后的作品既能体现赞助人的意识形态,保障译者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同时又不违反原作的思想精神。这就要求影视制作者在赞助人意志的操控之下,选择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在忠实于原作思想的前提下对原作进行改写,使影视观众与原作读者有着相同的阅读享受。

三、影视制作中的改写

原作的思想通常隐含在情节的描写中,或者被物化在主要人物形象上。《水浒传》中的宋江仗义疏财,被誉为“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然而,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其貌不扬的宋江为何能够服众,做梁山之主呢?有研究认为,宋江从上梁山泊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具有军事家的机智和谋略。事实上,宋江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既要反抗朝政的腐败,又要维护帝王的统治。作者试图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希望把宋江塑造成忠义双全的楷模,同时,深受儒家“无为”、“寡为”思想影响的作者不可能让宋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这也使得宋江的形象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

作者对宋江形象的刻画中采取了科学叙述和艺术叙述两种叙述方法。按照科学叙述,宋江是典型的仁义之士;按照艺术叙述,宋江所做的都是不仁不义之事。影视制作者应该把这一矛盾忠实地表现出来,对原作的改写既不凸显宋江的仁义道德,又不渲染宋江的“勇悍狂侠”。下面分别从人物形象和水浒精神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在影视制作中的改写。

1 人物形象的改写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影视作品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原生态的,等待着读者去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后者是由影视制作者创造出来的,已经经过了解读,给观众留下的解读空间很小。杰出的编剧或导演能够从一千个哈姆雷特中抓住最为典型的一个,使之成为最大概率形象,或者尽可能地使其保持原生状态,留给观众较大的解读空间。经典名著能够让读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理解和新收获,因而百看不厌。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有时也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受,那些导致人们百看不厌的成分恰好是没有被制作者完全解读的部分。优秀的影视作品会诱发观众阅读原作的兴趣,拙劣的影视作品会限制观众做进一步的思考。

《水浒传》第六十回讲述晁盖率军攻打曾头市,半夜三更劫寨时中了埋伏,混乱之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字样的毒箭射中面门。作者没有明说是史文恭所射,但读者从箭上所刻之字上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史文恭所射。而晁盖临死时对宋江的嘱咐“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却意味深长。其一,晁盖知道宋江有投降朝廷的愿望,不希望把寨主的位子让给他,他量宋江才能平庸,不可能捉得“射死我的”;其二,“射死我的”没有明指,说明晁盖知道射死他的人可能不是史文恭。原作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金圣叹的解读是:杀害晁盖的其实并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隐含在文字当中的这些微妙信息在电视剧《水浒传》和《新水浒传》中都被抹杀得干干净净,用特写镜头直接把射杀晁盖的凶手推向了史文恭,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其艺术价值也大大削弱。

原作对宋江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在骗取秦明做强盗和逼迫朱仝上梁山两个片段中。在《水浒传》第三十四回,秦明被花荣用计活捉。为了让秦明上山做强盗,宋江派人去青州城杀人放火。导致秦明全家被杀。

秦明见问,怒气道:“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得我如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按理说,宋江正是那“该剐的贼”。然而,秦明“又自肚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这种反应显然与秦明性情不符。在描写秦明的几段文字中,作者四次提到“秦明是个性急的人”。如此性急之人,如今也“只得纳了这口气”。这个闪得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宋江这么做只是为了“先绝了总管归路”。然而,在宋江自己仓卒决定并走上梁山泊的途中,一封报丧的家书,便使他叫苦不迭,捶胸顿足,哭骂自己是不孝逆子。这种作为似与仁义无半点瓜葛,而宋江表现出来的不可动摇的孝心正体现了他自私阴险的本性。

这段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关键作用的叙述在电视剧《水浒传》中被一概抹去,在电视剧《新水浒传》中虽然得以保留,但对原作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写:一是王矮虎、刘唐等在宋江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去青州城杀人放火;二是青州知府以为杀人放火者是秦明,于是杀了他全家作为惩罚。前者直接把罪行从宋江身上移开,并成功地加在了慕容知府的头上;后者阻断了观众的解读渴求,并引导观众表达对残暴官吏的愤怒,对秦明弃暗投明的喝彩,对宋江“替天行道”的支持。这种改写表面上维护了宋江忠孝仁义的形象,但实际上却打破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试图寻求的平衡,使观众对宋江的形象产生认识上的偏移,从原作、作者和读者的角度来看都是失败的。

《水浒传》的主题之一是逼上梁山,但实际上大多是宋江所逼。宋江上梁山之后,“众好汉皆宋江延揽而至”。在《水浒传》第五十一回,虽然“众人都称赞宋公明仁德”,但真正的仁德却从朱仝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朱仝为了雷横能够照顾老母而私下放了雷横,替他吃官司,赔尽自己家私,被发配沧州。因为深得沧州知府喜爱,朱仝在盂兰盆节带知府的小衙内看灯,却遇到宋江唆使来逼他入伙的雷横。

雷横道:“哥哥在此,无非只是在人之下,伏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汉的勾当。不是小弟裹合上山,端的晁、宋二公仰望哥哥久矣,休得迟延自误。”朱仝道:“兄弟,你是甚么言语?你不想我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倒来陷我为不义!”

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宋江指使杀人成性的李遣残忍地杀害了小衙内,又绝了朱仝的归路。

只见吴用、雷横从侧首阁子里出来,望着朱仝便拜,说道:“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朱仝道:“是则是你们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个!”

当下朱全对众人说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按理说,朱仝与宋江有不共戴天之仇。然而,这种仇恨也只在李逵碍于宋江情面,“只得撇了双斧,拜了朱仝两拜”中化解了。朱仝的仁义与宋江的不仁不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江表面上慷慨大度,但对自己的仇人剖腹挖心,生啖其肉,“真有犬彘不食之恨”。然而,这种典型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情节在电视剧《水浒传》中被完全删除,在《新水浒传》中被改写为李逵与朱仝争夺小衙内时失手把小衙内丢下了山崖。虽然保留了情节,但歪曲了原作的意图。

2 水浒精神的改写

文学名著在影视制作中无论如何改写,但不可改写原作的精神。《水浒传》是一部非常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又浸透着极其绚烂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渲染集中地体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在对武松打虎的叙述中,武松吃了五斤牛肉,喝了十八碗酒。这在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但这是武松,因此读者愿意接受。尽管是大英雄,武松也未必敢与老虎较量,但在酒力作用下,还是出现了较量的场面。武松本来有烧棒为武器,但如果用武器打死了老虎,也不会在观众心中掀起太大的波澜,李逵后来也曾用武器杀死了四只老虎。作者只好让武松打急了,烧棒打在了枯树上,折为两段,于是只好徒手打虎,“打到五七十拳”,把老虎打死了。这种浪漫夸张的、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叙述让读者能够产生一种冲动和释怀。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电视剧《水浒传》对打虎场面的表现扣人心弦,武松大英雄的形象在徒手打虎中得到痛快淋漓的展现;《新水浒传》的制作者显然曲解了烧棒打在枯树上的含义,为了突出场面的惊险、打虎的艰难,在武松与老虎的对峙中,武松明显处于劣势,情急之下伸手捡起地上的石头,随手拔出腰间的尖刀,于是运气使其绝处逢生。武松打虎连烧棒都不用还会用得着石头和尖刀?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压制了观众的心理期待。

观众心目中的梁山好汉,个个英勇了得,人人身怀绝技,七八百斤重的石头能举过头顶,碗口粗细的杨柳能连根拔起,理所当然比一般的市井无赖厉害,一刀杀死牛二,三拳打死镇关西不仅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内。知县看了武松和死虎,心里也自忖“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虎”。观众岂能接受西门庆能和“这个汉”形成对手?毕竟西门庆不是梁山好汉。然而绝处逢生的场面在武松和西门庆打斗中再次上演。

西门庆“一脚踢中武松右手”,但这不能解读为西门庆可以和武松形成对手,因为武松知道他一脚踢来,“只顾奔了去”。这样的情节和景阳冈打虎遥遥相对:杀一个西门庆哪还用得着“那口刀”?读者无意追求武打场面的持久、壮观和悬念,而有意体味武松打死西门庆的。这才是水浒精神。电视剧《水浒传》对武松和西门庆对打的场面虽然经过了改写,让打斗场面激烈了一些,但自始至终武松掌握着主动,胜负没有半点悬念;武松和蒋门神的打手在飞云浦的对打也不乏夸张的成分,但也给观众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这样的改写才能维护读者心中的大英雄形象,还原原作中的水浒精神。《新水浒传》的制作者明显把西门庆踢落武松手中的刀解读为武松由主动变为被动,凸显了西门庆的武功高强,甚至让西门庆把刀插入了武松的身体,把武松逼到了绝路,于是复仇的怒火使其绝处逢生。如果不是观众心目中固有的英雄情结的支撑,如果不是观众知道影视制作者最终会让武松取胜,武松和西门庆的这场打斗在结束之前真是胜负难料。与此同时,观众的英雄情结在影视制作者一味地追求打斗场面的激烈和悬念中被无情地撕碎,水浒精神荡然无存。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3篇

原著中的阎惜娇是个心狠手辣的烟花女子。在先,持函威胁在后。被宋江结果了性命。新版《水浒传》中却把这个烟花女子解读得浪漫多情,可惜宋公明英雄一世,却不懂美人柔肠,阎惜娇想用唤醒这个木头男人,最后却因为一封信起了争执而误伤了她的性命,生死攸关之际,她竟然想到让公明快逃。爱情应该是两情相悦,而阎惜娇却只是一个爱英雄爱得很辛苦的女人。

原著中的潘金莲在国人心目中几乎就是坏女人的典范,戏叔,出轨,杀夫,最后被武松结果了性命。新版《水浒传》中,潘金莲被演绎成一个端庄贤淑、勤俭持家的良人,因慕武松英雄,却被武二声色俱厉严词拒绝,转而爱上惜她爱她的男人西门庆,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得已才搬走绊脚石武大。新版《水浒传》中,潘氏只是一个勇敢追求幸福和爱情的悲情女人。

原著中的孙二娘,外号母夜叉,一出场便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粗莽手脚,一个黑道女人在十字坡开了一家包子铺,专卖人肉包子。新版《水浒传》中,孙二娘变身美丽、妖娆、野性的女子,人肉包子不过是一个传说。她的身世被大肆渲染,她的恋情被尽情铺张,她的结局十分凄惨,和老公双双战死。

原著中的扈三娘,外号一丈青,美丽非凡,玉雪肌肤,芙蓉模样,而且武艺了得,一出场就活捉了王英。扈三娘被宋江俘虏后,公明哥哥乱点鸳鸯谱,把她嫁给了又丑又色的王英。新版《水浒传》中,扈三娘和王英先结婚后恋爱,侠骨丹心,浴血玫瑰,演绎了一场生死之恋,相拥而死,再现了化蝶而去的浪漫爱情故事。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4篇

而我眼中的水浒好汉,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是,他们重情重义,对朝廷忠,对兄弟仁。是在是让人佩服!然而提到水浒,就不得不提起“山东郓城县呼保义宋江(又号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可以说是整部书的魂,魄。宋江为人慷慨,济世安民说不上,但也可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侠义疏财。因此,宋江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是在是名副其实的!只可惜,半世英雄好汉,效忠朝廷,却喝了毒酒,悲呼悲呼!

 

然而,在水泊梁山,仍有不少英雄好汉,其中,除了宋江,我还特别欣赏其他的五位英雄,他们分别是“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玉麒麟卢俊义”。

 

先说武松,武松敢爱敢恨,其“为兄报仇杀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等经典故事,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那么,豹子头林冲大家应该是都知道,林冲乃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在征讨方腊一战,更是勇猛无敌。

 

然而,智多星吴用,是梁山军师,又称小诸葛,说真的,我个人觉得,他比诸葛孔明更聪明,尤其是“智赚玉麒麟”一计,真乃天衣无缝!

 

接下来,就是鲁达鲁提辖了,呵呵,鲁达为人爽快,喜欢扶弱,尤其是“痛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所以,鲁大师也是一代豪杰!

 

最后一位,就是一百单八将之二——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有勇有谋,在征讨方腊时,立下的功劳真可与天地相比!唉,可惜了这样一位好汉,被毒死了……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5篇

四大名著里的打虎英雄是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为清河县,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武十回,山东东平府清河县孔宋庄村人,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也是《金瓶梅》的重要配角。

(来源:文章屋网 )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6篇

【文章一:西游记】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文章二: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 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文章三:红楼梦】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文章四:水浒传】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浒传》;武松;缺陷;暴躁;残忍

0 引言

武松在《水浒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除了有大约十回的独传之外,也见于其他重要场合,断臂于九十七回,出家于九十九回,最后享年八十,得以善终。这种相对圆满的结局在众多的英雄好汉里面是极为罕见的。《水浒传》中武松出场的几出重头戏几乎都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精彩大戏,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不过显然作者并没有掩饰英雄的缺点,抑或是作者将其视为英雄的行为,特意让其善终,比起鲁智深的坐化圆寂还要好一些。

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极高。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在评价武松的时候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又说,“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在金圣叹看来,武松在《水浒传》中是上上人物,甚至是天神,似乎对其所有的缺陷都视而不见。

1 性格的暴躁,是豪杰不受羁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说,“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武松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很不理性的,很有些霸道蛮不讲理,例如:

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话说宋江因躲一杯酒,去净手了,转出廊下来。了火锨柄,引得那汉焦躁,跳将起来,就欲要打宋江,柴进赶将出来,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来。

宋江在灯下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欢喜,便问武松道:“二郎因何在此?”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来躲灾避难。

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

酒家那里肯将酒来筛。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饮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

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

据他哥哥之口,武松自幼就喜欢喝酒斗殴,喜欢与人争斗,害得武大常吃官司。投奔柴进后,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照顾不周,他就下拳打他们。宋江只是不小心碰到了武松,差点挨打。酒家出于好心,不肯卖酒给武松,也差点被打砸。后来为了争一口肉吃,居然打了孔亮(第三十二回)。武松的行为明显是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不过,武松的暴躁只是英雄不受羁绊。恰恰是这种暴躁才是武松的性格。

2 武松的残忍,实际上体现了对其伦理价值观的认可

武松的残忍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

其一是杀嫂

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恼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武松叫土兵去楼上取下一床被来,把妇人头包了,揩了刀,插在鞘里,洗了手,唱个喏说道:“有劳高邻,甚是休怪,且请众位楼上少坐,待武二便来。”四家邻舍,都面面相看,不敢不依他,只得都上楼去坐了。武松分付土兵,也教押那婆子上楼去。关了楼门,着两个土兵在楼下看守。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武松血腥残忍的一面,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众人面对血淋淋的场景都不忍看,武松却能够泰然处之。二是整个杀人过程有条不紊,安排周密,武松完全没有慌乱。

不过这种血腥的杀戮比起封建的传统道德来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首先,武松杀嫂是在有理有利有节的情况下展开的,比如哥哥被杀,这是有理。做好了各种人证物证的准备,这是有利。只杀西门庆和潘金莲,之后向官府自首,这是有节。这体现了武松在当时还是相信政府的,与官府是合作的。其次,杀嫂为兄报仇,体现了武松的孝道,显得天经地义,武松一直是把武大当做父亲看待的,杀嫂就是报仇,就是彰显孝心。更何况潘金莲和西门庆是奸夫,又是杀人凶手,武松当然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这样武松的大义凛然掩盖了血腥的杀戮。

其二是血溅鸳鸯楼

如果说大闹飞云浦杀死那些坏人还是正常的英雄行为,血溅鸳鸯楼就值得推敲了。在鸳鸯楼大开杀戒的时候,武松显示出更加的残忍暴虐,还有滥杀无辜,滥杀弱者的倾向。

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

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栓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房里。

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据后来官府统计,武松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张都监之类的坏人当然该杀,但是后槽、丫环等多为柔弱且无辜的下人。特别是玉兰,这个武松也很喜欢的姑娘。当张都监要许配玉兰给他为妻时。武松内心也很欢喜,表现的极为谦卑。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玉兰虽然和张都监合谋陷害武松,她不过是一个任人摆布的下人,虽有错,但决不当死。杀害几乎没有抵抗力的妇女、丫环特别显示出武松残忍的一面。武松甚至有以杀人为乐的。但是作者看来武松这些行为无疑是壮举。因此设计了杀人后还写上自己名字的一幕,似乎武松的所作所为都是正义的。从武松杀潘金莲看来,武松是个精明细致之人,绝不可能杀人还要留名。杀人留名显得武松更加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概,作者明显是用赞美英雄的心态来写的。

总之,对于一些武松性格中所谓的“缺陷”,如暴躁和残忍,不过是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就作者而言未必都是缺陷,反而是英雄的壮举。难怪金圣叹对武松大加赞扬,称之为“天神”。这是因为当时的伦理价值观与我们今天有所不同了。

【参考文献】

水浒传武松范文第8篇

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不仅以刻画人物形象和描写市井生活见长,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颇见功底,单从“老虎”与“大虫”这一对同义词的使用上,便可窥见一斑。

在(水浒传)中,什么地方用“虎”,什么地方用“大虫”,是很有讲究的。书中所描写的两次打虎的经过,就证明了这一点。首先请看武松打虎。武松喝了“三碗不过冈”的“透瓶香”酒共十五碗之后,于黄昏时分,在景阳冈遇上了“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大虫”。书中描写武松打虎的经过,对那只老虎的称呼共有二十次,除了开头“云生从龙,风生从虎”,以及结尾“单道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两处称之为“虎”之外,其余的十八处,均称之为“大虫”。此处对老虎的称谓,基本上都冠之以“大虫”。相反,在第四十三回描写“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经过时,“虎”与“大虫”的概念一共用了二十二次,“虎”却达七次之多。

同为打虎经过的描写,为什么一处基本上不称之为虎,而另一处虎的“使用率”却超过了30%呢?这是因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的“名字”,其特征是威武雄壮。而“大虫”,在《水浒传》中则是老虎的代名词,在那个粮食弥足珍贵的农业文明时代,一旦遇上水、旱、虫等灾害,粮食就会歉收。因此,危害庄稼的虫子,就被称为“害人虫”,它的特征就是凶残贪婪。武松所遇上的那只老虎,不仅已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而且,那时武松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即使没有遇上危险,也只怕会醉死的,遇上了那凶残贪婪的“大虫”,武松不但没被“大虫”吃掉,反而还赤手空拳地打死了那只凶恶的“大虫”,这就将武松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而李逵虽然也打杀了四只老虎,但除了杀那两只“小虎儿”勉强算得上是凭真本领之外,杀另外一母一公的两只成年老虎,凭的完全是运气。为凸显李逵的豪气,行文就较多地使用了“虎”这一令人生畏的名词。

因此,“虎”往往有褒义的色彩,而“大虫”却只具贬义的特征。这一点,也可从好汉们的外号上得到证实。那“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当中,计有陈达、燕顺、雷横等十一位好汉的外号与老虎有关,其中有九位好汉的外号带虎,只有两位好汉带“大虫”。这两位是“病大虫薛永”和“母大虫顾大嫂”。那个薛永,不但没有什么突出的本领,不能为水泊梁山立下战功,而且还差一点连累“公明哥哥”“坏了”性命,这样的人不算“大虫”谁算“大虫”?至于那位顾大嫂,“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她“生来不会拈针线”,因而被作者定义为“正是山中母大虫”。其实,不光顾大嫂,就连扈三娘,都被称作“一丈青”。“一丈青”是什么呢?是一种大蛇,它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反而迎头而来,非常吓人,故名曰“一丈青”。连性格温顺、武艺高强、貌若天仙的女将尚且被定义为“美女蛇”,那丑陋的顾大嫂被叫做“母大虫”,又有什么好冤枉的呢。

从《水浒传》中“老虎”与“大虫”这一对同义词的使用可以看出,同义词往往在感彩、适用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因而这些年的高考,不少省市也把同义词的辨析当做考点之一。因此,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应予以充分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