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章字开头的成语

章字开头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1篇

在参加县教育局1997年末举行的教学研究总结会上,我的述职演讲获得县教育局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赏。原因何在?就在于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次述职演讲我被安排在第35位。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头:“有句成语叫‘抛砖引玉’。我今天的述职演讲却要把它倒过来说,叫‘抛玉引砖’。不过,我引的是‘金砖’,后面还有7位同志的发言,都是‘金砖’我全部引。”我的开场白风趣幽默,说法新奇,全场听众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住了。

如果说,开场白算得上新奇,已把听众注意力吸引住了,那么“口述”政绩时之所以能扣人心弦,也在于抓住一个“奇”字。我把自己的政绩巧妙地组织成五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都用“三”字携带,使之形成“三揽、三帮、三督、三果和三思”的形式。而每个小标题则介绍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材料。如介绍“三果”,这么口述:“我的‘一果’是:我乡今年小学生、初中生参加毕业会考,双双‘合格’;‘二果’是:辅导韦××老师参加全县电化教学赛讲,获县级二等奖;‘三果’是:本人撰写的《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之我见》在参加本地区素质教育论文比赛中,获县级一等奖,撰写的《如何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一文已入编中国《当代优秀论文选集》〈教育教学〉11卷中……”(场内响起掌声)正在我讲得起劲的时候,限时的铃声响了,按规定只有一分钟了。于是我说,由于时间限制,“三思”我只能讲“一思”,这时,黄副局长说:“请照你的计划讲下去!”我得到了如此赏识,顺顺当当地讲完了。

在结束我的演讲时,我说:“从现在起,我‘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披‘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引用旧诗,赋予新义(“黄庭”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西土”是教学指导与研究),打破常规。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中心;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讲究“立足一个中心,抓好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不仅要抓好两个基本点,而且“两手都要硬”。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它们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的能力,而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满足思维运行与发展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就是语文不是以学问划分而是以文选作为教学内容的原因。

一、立足能力、抓好重难点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文不遗余力地阐幽发微和条分缕析,是无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要成功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时,更要抓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作用可体现于如下两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体系是庞大而复杂的,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教学中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最后留给学生的只能是知识的杂乱无章,混乱不堪,对于教师来说,也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又谈何教学效果和质量?古人有云“点睛即飞去”,画龙点睛,使龙腾空而起,同样,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如果抓准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知道什么问题该点到为止,什么问题该细加分析,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条有理,主次分明。这样,语文教学也就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学质量自然易于提高。

(二)有利于减轻教学负担。

教师应把自己所知的全部都无私奉献给学生,这不代表把所有可教不可教、学生愿学不愿学的东西全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地接受,学习起来疲惫不堪,百生厌倦;而教师更是苦不堪言,虽鞠躬尽瘁却是自讨苦吃,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苦劳而无功劳者。但抓住了教学重点、难点,双方都懂得了什么该把握,什么该舍弃,这样两方轻松,也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减轻教学负担的要求。

二、如何立足能力,抓好重难点

很多时候,教师辨析、确认教学重点、难点都是依据章、节或文章的教学提示。其实这种目光是短浅片面的,我们应该既要从全局,也要从局部来抓,这样,既抓得准,也抓得精。下文依据中职语文第一册的教学谈谈具体的方法。

(一)从教学大纲和编写说明中抓准教学导向。

教材的编写都会有大纲作依据,它是学科教学的“总指挥”,因此,参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说明在教学进行前是非常必要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贯彻“注意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这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依据。第一册的编写说明中也具体谈到了:本期教学,关于范文,以现代实用文的学习为主,这样有利于培养现代实用型人才;而关于知识,则重点突出读写基础知识与口语交际基础知识的掌握;关于能力训练,则侧重于从语言和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借助语言和文字传递信息的能力,也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提出,第二单元(主旨与材料)为整册能力训练的核心,其他各单元都以该单元的能力要求为基础,或深化,或拓展运用。教学前参透了这些,教师便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了概要的轮廓,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该期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从单元学习要求和提示中抓稳教学方向。

单元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单位,一般一个单元为一个训练点,单元标题便标示了该单元能力训练和学习的中心。特别是每个单元的开头都会有单元学习要求和提示,从此我们可以抓稳该单元的教学方向。例如该册第一单元为“讲好普通话”,根据其三个要求:①培养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②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③掌握并运用朗读的基本知识。我们很容易发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诵读的能力,而难点则在要求②上。教学时就要突出这一重点、难点,与其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淡化,以免(下转第100页)(上接第85页)影响目标的落实。

(三)从课文学习要求和提示中抓住教学目标。

每篇范文前,我们都会看到注有学习要求和提示,从这里也很容易发现该篇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篇,其学习要求为:①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②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③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提示中谈到了该文的文眼、意境、情感及关键词语,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出该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整体阅读,把握作者情感以及语言的学习借鉴,而难点则放在如何掌握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方式上。

(四)从课后练习和单元训练题中找出教学意图。

单元训练题多是对单元各篇目课后练习的综合,出题的意向很明白:指向重点、难点。例如《劝学》一文的课后题:一为背诵;二为解释加点词并从现代汉语中举出用它构成的双音词或短语;三为由文中文言句演化而来的成语;四为翻译;五为文言文对比阅读。五大题的出题意图很明白:掌握名篇;分析古今词义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并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因此,该篇的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重点文言词并运用到现代说话、写作中;教学难点:对于常见文言词古今义的演化分析。

(五)从学生质疑和课堂问答中发现教学问题。

很多人误认为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教学前的事,是备课阶段的“专利”,其实在课堂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补充备课时没注意到的问题。例如上《天山景物记》这篇课文时,依据前面的四个方面大致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放在:①了解本文的材料和主旨的关系;②学习运用比喻手法。教学难点放在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表现主题的方法上。但授课过程中,有学生提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相似之处,有的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四个小标题不理解,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与文章的结构有关,因此,我们应随机讲到该文的结构特点,指出此文的开头、结尾采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而小标题是文章主体部分四个不同内容的提示,这些都使得文章结构严谨、清晰、明朗。这样,在不经意间又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

三、结语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3篇

一、复习中师生思想准备:

1全面撒网。不放过对任何一位学生落实与辅导,不放松对任何一点知识讲解和延伸,不放过对任何一个细节的纠正和强化。也许付出没有全部得到收获,但也许因为已经想到但没有做到而后悔。

2学风要严谨。周密。一定不存侥幸心理,这不重要,这不要紧,这没有关系,这种思想很危险。往往这种思想会造成学生会在毕业考试得意洋洋,不细心不仔细,错误逘出,得不到高分。

3勤奋刻苦。任务重,每天要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怎样做?结果怎样?过一天就少了一天。也许今天做过练过读过遇过是毕业复习中唯一一次或是最后一次,有没有足够信心说我已做到做好了

4、重视细节。已在毕业考试中吃了大亏了已注定比别人作文失分多了

5、树立信心。忙碌是生命的叠影。看看忙碌的蚂蚁,那是充实快乐的人生,看看寒号鸟,那是空洞悲哀的人生。来,为胜利而战!

6、对学生负责。无悔自己匆匆一年春归去。

二、复习措施:

1.明确目标、梳理归类、2.突出重点、揭示规律。

三、复习方法:

1.分类推进、分层辅导、落实到人。2扎扎实实夯实基础知识

3.要以课文的复习为主。适当的扩展是必要的但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

4质疑问难、集中点拨。

5.加强综合练习、精讲巧练、练有所得。

6严格指导。严格训练,不走过场。

四、复习内容:

拼音:

1.正确规范。大、小写)按顺序默写26个字母,

2.准确拼读音节。辨认轻声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字:

1.正确规范字的读音、字形。借助字典理解字义。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辨析常用易混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内涵及感情。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常用的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词语搭配。

3.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词语。含按类分词)

4.根据提供的音节写出字词句。

5.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句子:

1.用指定的词语(含关联词)造句。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4.按要求扩句、缩句、修改病句、辨认修辞。

阅读:

首尾照应)7过渡段、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8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加标题和加标点2分段分层3概括段意层意4重点字、词语在文中的作用5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人物的细节或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品质、思想、感情服务的亦是烘托亦是突出。6文章开头结尾的关系和特点(前后呼应。

习作:

1.准确理解题目。按照要求进行习作及口语交际。

2.强化习作程序及自改习作的方法、习惯、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

4.会写纪实文、想像文、常见的应用文。

五、复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复习态度,教给学生自己复习的方法,增强复习的实效性,提高复习效率,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明确审题的意义。深化审题方法,强化审题训练。

3.用两种方法(音序、偏旁部首)查字典。独立识字或选择字义

4.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准确地概括出主要内容。并能回答有关问题。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4篇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陈少华

缓坡还是陡路——小议《老山界》中的插图 夏晴益

说明文阅读两篇 温志成

说明文阅读训练三篇 詹长青

说明文阅读训练两篇 张兴武

散文阅读训练三篇 宫锐

主题阅读设计:学会感恩 邵传祥

《父爱在手》阅读训练 周祥松

《生命中的贵人》阅读训练 蔡元新

记叙文阅读训练 贺晓红

记叙文阅读 李雪梅

文言文阅读专题演练 周春林

文言文课外阅读 章华民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张恒利

借助比较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戴建明

简笔勾勒意蕴丰厚——"岁记"写作技法例析 傅望华

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 李正兵,陈雪莲

过招 王磊

"唯愿朱衣一点头"--谈中考作文开头与结尾的升格策略 吕嘉兴

中考作文备考训练例谈 凌淑萍

让古诗文为你的作文添彩 俞秀英

作文要凸显个性化 巩长虹

中考小作文如何尺幅兴波 洪峻

巧加作料妙添文采 周远喜

2005年中考综合性学习题述评 刘筱玲

病句修改训练题 张建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注释补遗 李晓华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赏析 赵勇

品读《最后一份晚报》 傅望华

清新凝练富含哲理--《冰心诗四首》赏读 黄丽霞

"骗"中见深情--《连环骗》赏析 张磊,郭俊臣

席慕蓉《贝壳》赏析 张建军

圣洁中的感悟--泰戈尔的《雪》赏读 胡涛海

科技说明文阅读训练三则 张秀德,王绪合

散文阅读训练三则 朱慧鑫

《一只救命野狐》阅读训练 邵传祥

欣赏诗歌四步曲 徐海松

为何称物品为"东西" 单永进

从古诗文中了解到的…… 蔡文亚

古代交友称谓例说 周景明

"垂青"一词的由来 侯夫强

"氽"、"汆"和"籴"辨析 张其兴

温柔父爱 刘苏滨

一个记账本 王洋

我不想长大 郑玉彩

书思 宋雪

成长的感觉 袁定一

读书之旅 梁骏朝

神游书海 汤玉婷

蚂蚁的哲学 吉姆·罗恩,李孟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投稿须知

多义性全命题作文的快速构思 曹津源

创造亮点成就美文 李培荣

浅谈中考作文的包装技巧 马淑敏

记叙文结尾方式举要 朱峰

话题作文的训练途径 陈琛

题记,作文有你更精彩 王文炎

中考作文拟题的四种方法 刘亚勤

浅谈话题作文的立意 苏云霞

悲壮的母爱——《至爱》赏析 钱耀忠

冷冷风雪写深情朴实凝练显真功——读高吉波《雪地里的红棉袄》 何绍袖,高吉波

关注人生涵养心灵——《湖·树·山》赏析 李孟华

《北风乍起时》赏析 夏飞

细切的描写深邃的哲思——杨绛散文《阴》赏析 翟俊玉

《幸福的柴门》赏析 阮利惠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密 代奕鸿

现代文阅读的四把"金钥匙" 沈旭普

深入《散步》文本深处品味字里行间真情 邵巧敏

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许蓉蓉

记叙文阅读训练二则 刘胤龙

2006年中考句子运用错题盘点 杜荣霞

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举例 王新红

成语褒贬演变例说 刘金华

"歧义"趣话 陶国圣

等待 王若岩

享受读书的乐趣 李燕兰

最后的晚餐 汪蕾

我也是富翁 程媛媛

人生几何 黄丽慧

怀念三毛 舒加

青苹果的成熟旅程 冯思华

因为爱所以爱 周鹏程

本期重点作者介绍

《中学语文园地》约稿内容与要求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苗青

走出材料作文立意的思维误区 王林喜

话题作文"读书"写作导练 谢记军

《老师,请理解我们》升格示例 冯汝汉,金伟

作文求新面面谈 宋卫邦

幽默——作文制胜的一个法宝 邱俊凤

运用相似联想展开类比说理 杨家贵

母爱,美丽的情感之河——"母爱"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高宏岐

擦净心灵——《鸟群》赏析 康哲峰

你就是一架琴——《生命之琴》赏析 曾红,齐心

超越生活,找回快乐——《诗意情感》赏析 缪金才

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屠格涅夫《乞丐》赏析 曹珠凤

珍惜创造的萌芽——微型小说《萌芽》赏析 郭栓枝

在唐诗里做"客" 汪红光

常见易误词语辨析四例 闫建华

文言文综合复习 程鸣

《你心中谁最重要》阅读训练 杨正猛

《对手,你好》《生命,因对手而精彩》比较阅读 付敢泽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阅读训练 石小兵

井底之蛙的自白 谢晓霞

爸爸的"治懒"计划 王仁凤

此岸·彼岸 刘哲

坚守 李敏捷

品味四季 张洪政

我想化作梅花 唐薇

我多希望…… 顾萍

把心放宽 朱红建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5篇

一、记诵课文

1.有利于积累词汇。

字音字形、成语、文言文的虚词和实词意义和用法需要记忆和积累。课文给字音字形提供了语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词的准确意义和用法。在课文背诵中,学生把词语放到句子、段落、篇章中更容易去理解、记忆和体味。其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就会给学生留下印象,渐渐地随着量的积累,许多词、句在语言表达中便会不假思索的表达出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判断和翻泽也不成问题了。

2.有利于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比如,记诵理解王维的《山居秋瞑》,便可体味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以及王维诗歌情感的普遍一致性;由王维进而联想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田园诗,分析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学生融会贯通之后,阅读分析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依此类推,学生的背诵能力,逐渐就能转化成阅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积累素材。

记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原因就在于记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纸上了,所以他才思敏捷。杜甫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破”了万卷书,写起文章来还会没有神来之笔吗?可见,记诵是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记诵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二、记诵的运用

记诵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备考过程中,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理化和外语,语文简单机械的背诵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而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在组织学生记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背诵的有效运用,以使记诵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背诵的有效用和注意拓展是关键。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6篇

关键字:阅读能力;技巧

阅读理解是英语能力培养的重点项目,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分值高,题量大。可以说,做好阅读题是获得高考英语高分的关键。阅读理解考察的根本是检验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加工能力。阅读理解的功夫应下在平时,多分析题型和了解考点。通过近几年来对高考英语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解题技巧

近年英语高考实行新课改后增加了一种新题型—阅读理解七选五(阅读填空)。这种题型来自于宁夏课改后的新高考,虽然是新题型,但在解题技巧方面还是有章可循的。

(1)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七选五解题的关键。阅读全文后应先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找出每段的主旨句(TOPIC SENTENCE),这样能够有效地把握各段的中心意思从而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

(2)语段的理解和把握

语段是句子和语篇之间的中间层次,构成语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句子之间意义的结合,二是靠句子之间的关联词。从逻辑意义上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解释,因果等关系,同时,我们可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如平列关系(first,second,third..; first,second,then…; for onr thing, for another thing;等),转折关系(however,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in any case, otherwise等),承接关系(so, therefore, thus, as a result等),层递关系(also, further, likewise,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not only…but also等)。 我们在分析语段层次时,最主要的还是真正体会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思路,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结合以上内容,对七选五解题技巧的归纳与步骤如下: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读答案,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根据文章整体结构,具体内容及关键词,将选项填入空白处。将所选答案带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以确保符合文章的结构及逻辑关系。研究多于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2.高考英语传统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主旨大意,尽可能多的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在此建议在读前快速浏览问题题干,找出问题中的信息关键词,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下面根据各个题型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和建议:

(1)主旨大意题

一般主旨大意可分为两类:

a.确定文章的标题和主题

标题用来概括文章内容,它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句子。确定文章标题要独特新颖,概括性强,短小精炼。常见的标题型题干:

What’s the best titl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topic of the article?

b.主题句及主旨大意的概括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有主题句,而且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在文章中间或末尾。但有时也有例外。这种情况下,考生应把握每段的主题句并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主题句必须能简洁明了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常见的主题句和主旨型题干:

What’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This passage/text mainly tells us thar_____.

(2)事实细节题

这种题型一般只针对某个特定细节,他们都是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如事实,例证,原因,过程,论述等提问。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理解题,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第二种是词义转换,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或句子的转换。问题常以when,which.what,how,who,why等引导。有时问题具有迷惑性,如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______.

解细节题的要领是:仔细阅读材料,寻找答案来源;看准题目要求,避免干扰项;对比相似表达,正确使用排除法。

(3)推理判断题

推理题是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发展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做出选择。因此,考生要运用主题句去推测文字背后坐着的意图。特别注意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词语。常见提问如下:

What can you infer/learn/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hat does the passage suggest?

(4)词义猜测题

在这类题型中,考生会被生词所困惑,甚至被已熟识的单词所误导。猜词时应把四个选项逐个代入原文,选择最合理的一项。例如:

This means that even a very shy person, the type who is reluctant to talk in company,………..

A. slow B. careful C. eager D. Unwilling

根据a shy person 可推断出这一类型的人是不愿意当众讲话的,故答案为D项。做此类型题考生要有上下文观念,运用构词,定义,对比因果等方法通过上下文线索确定词义。

综上所述,阅读解题技巧的培养和锻炼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成效的,需要考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积累词汇,总结高频词汇,做好阅读后的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坚持做阅读题,掌握好做题时间,长此以往,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方法指导;乐说乐写

学生的会说不等同于会写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如何改变现状,让他们能说同样能写,得心应手地用笔来“说话”,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境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巩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转化为写的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习惯性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急于表达的习惯,教师要纠正他们平日练习时说话的方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作思考后再来说,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思考说的顺序、说的重点以及说的时候语言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低年级教学中,很多时候会让学生看图说一段话,学生总是会一看到图就马上急着表达。这时教师应该让他们先静下心仔细看一分钟,心里想想要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开头怎么说结尾时又可以怎么说,在心里想了一遍之后再正式地来表述,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把图上事物讲清楚,又可以让学生把要说的话整理一遍,在脑海中对他所要说的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使他的表述显得逻辑性更强一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渐渐地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更好地表达,在写的时候,就会有清晰的思路,不用担心会杂乱无章了。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多读范文,多仿写

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读量少,自然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除了课本之外,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背和仿写。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参考以及广阔的空间。

对于一些好的文章片段,可以让学生练着仿写,从中受益。如:“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学生模仿着写:“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

在越来越多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会逐渐加强,对写作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写话能力会在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积累中得到发展。

2.优美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本来就不多,所以要他们写好文章,还得在丰富其词汇量上下工夫。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课后也要要求学生朗读并积累好词好句,摘录在自己的“采蜜集”上。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或者课外书上看到的精彩语句、片段等分类摘录下来。如“成语小档案”“佳句长廊”“古诗世界”“名人名言”“知识天地”等等,平时多读多背,写文章时多运用这些积累的词句,时间一长,学生书面表达的丰富、精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经过大量的阅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锤炼词语,丰富想象,力求把话写得意趣盎然,清新自然。让学生不但会用嘴巴来说话,而且真正学会用笔“说话”。

三、培养学生写的兴趣,让学生乐说更乐写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会不失时机地加以赞赏,学生得到了肯定,说的兴趣就有了。而对于学生的写,教师也要多给予鼓励,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写的兴趣。

对学生写的话也要进行认真的批改,采用儿童化的评价方式。如在学生的句子旁,可以相应地画朵小花,告诉孩子你这儿写得真美;画只大眼睛,赞美孩子有双明亮的眼睛,非常善于观察;画个大拇指,夸他这儿写得真不错;画对翅膀,表扬孩子想象力真丰富;画个问号表示再想想这里可以怎么改;最后画个笑脸,表示和孩子共同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在这样亲切的鼓励中,学生一定会如喜欢口头表达一样,喜爱上书面表达。

章字开头的成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桃花源记》 人物 结构 语言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谈画画技法时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论画体》)也就是说画画时要“以少胜多”,以点带面,切忌全面而细密。看来《桃花源记》是深谙此道,不愧精品。

一.精美的构图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桃花源记》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胡尾、情节完整的故事,时空转换之大,让人惊叹。全文通过五幅图画,将全文连接起来。第一幅:桃林美景图。这是渔人偶然发现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二幅:怡然自乐图。作者通过渔人眼光看到了桃花源中的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三幅:民风淳朴图。这里的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第四幅:探访桃源图。“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五幅:高士未果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五幅图构成一个整体,第一幅图是自然景物的素描。第二幅图是景与人的和谐,大处泼墨,小处点染。第三幅图写人的细节,用了特写。第四幅图写太守和渔人,用了速写。第五幅图,写高尚人士,用了定格。五幅图中,人是主体。渔人是线索,他贯穿文章始终,串连画面。桃花源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桃花源外,有太守,有刘子骥。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这五幅图,构思精美,缺一不可。

二.精确的人物

1.群体桃花源人。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陶渊明写人,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就传神表现出了人物的形象,简洁含蓄而有韵味。特别是桃花源中的人。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是“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桃花源诗》),“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则是古想中的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一原则的具体化。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怡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源人是作者精神的芙蓉,但作者惜墨如金,以占带面,留白自然,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补充。

2.个体世上人。

①高尚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晋书》中说刘子骥,好游山泽。并且是陶渊明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志趣相同,经常相约游山玩水。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寻病终,这件事是作者虚构的,增加了故事中桃花源的神秘性,使人们只能凭空想像它、羡慕它的存在。目的是说明了作者对当世的失望,想找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苦恼。

②贪婪是太守。作者写太守用了一个字“即”,不置褒贬。但透过纸背,似乎能看到太守发现“桃花源人”的惊喜,能补收赋税的激动,扩大人口的果断,毫不犹豫,马上行动。

③俗人是渔夫。武陵渔人是渔夫,但是他又不同于一般的渔夫。我国在古诗词中,常把渔夫喻为世外高人,超然物外,与清风为伴,与明月为伍。如王维“宛是野人也,时从渔夫鱼”中的渔夫,陶醉于山水之间,自在闲适;元结“谁能嗳乃,嗳乃感人情”中渔夫,远离尘嚣,得道超然。而《桃花源记》中渔夫,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性,处处充满了世俗。他迷路身处美景,而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他被某种强烈的欲望所主宰,不顾危险,依然故我。到了桃花源后被桃花源人盛情款待,理应知恩图报,但他一出来就处处都做了记号。心机缜密。对桃花源人对他说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置若罔闻。便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背信弃义。可见,渔夫固执、虚伪、贪婪。其行为与桃花源与淳朴、善良的桃花源人形成鲜明对比。

三.精巧的结构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运用迭起的悬念把文章串连起来,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四.精当的语言

本文语言精当,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写景用“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神秘色彩,暗示将出现“奇境”,为渔夫进入桃花源作了气氛渲染,也为桃花源的美好景物作了铺垫。“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写渔夫说了桃花源人不知而世人皆知的事,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推知,渔夫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战乱历史。所以桃花源听过后,为外边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一个“世”,含义无穷。桃花源中的人,不知道现在是秦始皇的多少“世”,更不知道后来的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使人感觉到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世界,也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世界,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不足为外人道、屋舍俨然、别有洞天、无人问津”等后来都演变成了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