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甫的简介

杜甫的简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杜甫的简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1篇

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时,时间是在上元元年三月。

地点是彭州九陇县的丹景山。杜甫在老友严武、高适等人的资助下,草堂盖成。几经漂泊,终于暂得安宁的诗人应好友高适之邀赴会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花底》原文: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作者简介: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 杜甫画像 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来源:文章屋网 )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登高》;尾联;新得

杜甫的《登高》被明代胡应麟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薮》),历来都是诗歌研究与教学的重点。几届学生教下来,我发现他们默写此诗最易出错的是尾联,将“繁霜鬓”写成“烦双鬓”,或将“新停”写成“新亭”。笔者在气得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在琢磨怎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中每个字所传达的情思。后来发现,从对仗入手是关键。

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登高》:“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参看各名家的评论与赏析,无人对《登高》尾联的对仗提出异议,但是对尾联的理解与翻译,却出现了分歧甚至自相矛盾。分歧主要出自对“新停浊酒杯”缘由的理解,矛盾主要在于对“苦恨繁霜鬓”的翻译。

对尾联的理解,现今的参考书大多沿用唐汝询的《唐诗解》:“久客则艰苦备尝,病多则潦倒日甚,是以白发弥添,酒杯难举。”(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66页)苏教版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选用夏松凉先生的赏析,认为尾联“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的”[1]。笔者不禁疑惑:《登高》作为一首“句句奇、字字奇”的奇诗,既然在颈联中已经多层面描写自己的悲苦与多病,那么杜甫为何还要在尾联处画蛇添足,再次重复这些意思呢?

对于下句“停杯”的原因,明末清初的朱鹤龄在《杜工部诗集辑注》中解释为:“时公以肺病断酒。”后世学者多沿袭这一观点,或稍加改进,变一“肺病”为“多病”。杨秋荣在《杜甫〈登高〉新解》一文中,将“潦倒”二字新解为“生计潦倒、生活贫窘”,整句诗释作:“杜甫因生活贫窘,没钱买酒而怅然罢饮”[2]。笔者赞同杨秋荣的观点,但鉴于诗歌多元化解读的原则,认为将贫与病结合起来作为杜甫“停杯”的原因也许更为全面,但侧重于强调生活贫困,无钱买酒。

而对于上句,笔者至今没有看到满意的解释。杨秋荣侧重对下句“停杯”原因的辨析,对上句却语焉不详。夏送凉认为“艰难苦恨”,导致杜甫“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且明确指出,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很多学生参考书上据此将“苦恨繁霜鬓”理解为主谓宾式关系,“繁”字由形容词“多”活用槎词“增多”。笔者认为这样翻译明显自相矛盾。

既然尾联对仗,上下句句式应该一致。下句“新停浊酒杯”明显是动宾关系,“停”为动词,其宾语“浊酒杯”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浊酒”也是偏正结构的名词,作为形容词修饰“杯”。那么,相对仗的上句“苦恨繁霜鬓”也应是动宾结构,“恨”应为动词,“繁”对“浊”,也应是形容词,“繁霜”也应是偏正结构的名词,作为形容词修饰宾语中心语“鬓”。再参照杜甫诗中比《登高》略早的《九日》(大历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也是“八句皆属对”,尾联上下句的句式也完全相同。笔者由此认为上句应该翻译为:眼见国家多难、民生多艰,理应为国效力,自己却白发横生,不禁产生无限遗憾与悔恨。

作为诗圣的杜甫伟大之处正在于“位卑未敢忘忧国”,身处个人不幸之时还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进入人生暮年的杜甫,在颈联诉尽自己的漂泊与辛酸,尾联自然由个人遭遇想到国事艰难,回顾自己早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念及“无力正乾坤”的现状,再看看两鬓堆满的“繁霜”,怎不生出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无限遗憾与悔恨?再联系下句个人深陷贫病交加、被迫戒酒的处境,想到自己此生既不能“兼济天下”,连自顾也不暇,怎不满腔悲愤?

全诗由“悲秋”引发“悲己”,进而在尾联的“悲国”中总结自己壮志未酬、一事无成而贫病交加、自顾不暇的暮年绝境,将无限的悲与恨推向。

注释:

[1]夏松凉.高华秀朗,沉郁顿挫――杜甫《登高》诗赏析[J].文史知识,1985,(12).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3篇

1、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2、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数量位列第4。

3、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来源:文章屋网 )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杜甫诗 叠音词 声母 韵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5-01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徒河南巩县,其诗世称史诗。在其传世的诗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叠音词语,共有一百九十五个之多。从我国古代语言学史上来讲,杜甫生活的唐代是语言学史上的中古时期。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后人很难听到一个文字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读音。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研究,后世的学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当时的语音特点。

1 杜甫诗作中叠音词的声母特点

声母是一个文字读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甫诗中,共涉及古声母三十六个,今按详细分析如下:其中涉及清声母字十八个,即是:草草、苍苍、忽忽、村村、采采、青青、萋萋、璨璨、锵锵、惨惨、芊芊、戚戚、悄悄、凄凄、寸寸、倩倩、VV;其中涉及见声母字十六个,即是:皎皎、家家、眷眷、矫矫、、汩汩、高高、个个、衮衮、句句、故故、急急、涓涓、杲杲、炯炯、;其中涉及影声母字十六个,即是:暗暗、泱泱、哀哀、杳杳、一一、娟娟、温温、蔼蔼、黯黯、殷殷、翳翳、呦呦、霭霭、怏怏、阴阴、郁郁;其中涉及来声母字十四个,即是;落落、历历、碌碌、练练、寥寥、凛凛、WW、冷冷、累累、连连、垒垒、涟涟、浪浪、辚辚;其中涉及明声母字十三个,即是:眇眇、渺渺、穆穆、}}、泯泯、靡靡、莽莽、漫漫、明明、漠漠、冥冥、茫茫、鳎黄渲猩婕靶纳母字十一个,即是:细细、纤纤、修修、飒飒、萧萧、淅淅、栖栖、小小、星星、珊珊、肃肃;其中涉及匣声母字九个,即是:行行、浩浩、活活、桓桓、回回、皇皇、~~、煌煌、浑浑;其中涉及溪声母字八个,即是:恢恢、轻轻、款款、驱驱、恰恰、去去、、区区;其中涉及晓声母字八个,即是:昏昏、荒荒、欣欣、晖晖、赫赫、辉辉、汹汹、喧喧;其中涉及以声母字八个,即是:扬扬、营营、盈盈、艳艳、役役、剡剡、溶溶、悠悠;其中涉及定声母字七个,即是:迢迢、童童、淡淡、团团、亭亭、堂堂、荡荡;其中涉及日声母字七个,即是:穰穰、日日、苒苒、戎戎、攘攘、冉冉、人人;其中涉及生声母字六个,即是:稍稍、瑟瑟、飕飕、森森、、双双;其中涉及端声母字六个,即是:的的、短短、顿顿、咄咄、丁丁、怛怛;其中涉及澄声母字六个,即是:迟迟、湛湛、擢擢、朝朝、重重、深深;其中涉及疑声母字六个,即是:嶷嶷、皑皑、兀兀、叶叶、岸岸、嗷嗷;其中涉及泥声母字五个,即是:纳纳、年年、袅袅、、泥泥;其中涉及禅声母字四个,即是:垂垂、树树、上上、时时;其中涉及滂声母字四个,即是:漂漂、飘飘、片片、翩翩;其中涉及敷声母字四个,即是:纷纷、霏霏、菲菲、峰峰;其中涉及并声母字三个,即是:白白、频频、步步;其中涉及透声母字三个,即是:听听、溪溪、滔滔;其中涉及崇声母字三个,即是:事事、床床、涔涔;其中涉及从声母字二个,即是:籍籍、寂寂;其中涉及书声母字二个,即是:闪闪深深;其中涉及昌声母字二个,即是:蠢蠢、处处;其中涉及微声母字二个,即是:望望、微微;其中涉及非声母字二个,即是:飞飞、发发;其中涉及审声母字二个,即是:VV、辏黄渲猩婕霸粕母字二个,即是:熠熠、往往;其中涉及照声母字一个,即是:戢戢;其中涉及初声母字一个,即是:恻恻;其中涉及彻声母字一个,即是:忡忡;其中涉及帮声母字一个,即是:班班;其中涉及喻声母字一个,即是:VV;其中涉及章声母字一个,即是:枝枝。

2 杜甫诗作中叠音词的韵母特点

韵母是一个文字读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甫诗中其涉及的韵母有二十七个,今详细分析如下:其中涉及山韵母字二十七个,即是:倩倩、拳拳、连连、怛怛、涟涟、涓涓、发发、珊珊、翩翩、辉辉、菲菲、芊芊、喧喧、班班、岸岸、短短、粲粲、时时、片片、活活、桓桓、漫漫、练练、团团、眷眷、年年、款款;其中涉及梗韵母字二十三个,即是:炯炯、心心、窄窄、丁丁、戚戚、淅淅、荧荧、役役、明明、冥冥、冷冷、寂寂、青青、盈盈、听听、赫赫、亭亭、}}、白白、行行、轻轻、营营;其中涉及效韵母字二十三个,即是:滔滔、悄悄、飘飘、嗷嗷、、杲杲、萧萧、袅袅、小小、高高、早早、朝朝、杳杳、矫矫、稍稍、、漂漂、草草、眇眇、浩浩、渺渺、皎皎、迢迢;其中涉及臻韵母字二十二个,即是:辍⒂粲簟⒋绱纭⑷巳恕Ⅰ、浑浑、殷殷、频频、辚辚、温温、顿顿、汩汩、一一、日日、纷纷、蠢蠢、兀兀、瑟瑟、泯泯、欣欣、村村、昏昏;其中涉及宕韵母字二十二个,即是:往往、浪浪、煌煌、怏怏、荡荡、堂堂、皇皇、锵锵、漠漠、攘攘、茫茫、泱泱、望望、莽莽、上上、穰穰、荒荒、寥寥、床床、落落、苍苍、扬扬;其中涉及蟹韵母字十六个,即是:凄凄、翳翳、霭霭、济济、泥泥、蔼蔼、栖栖、累累、回回、萋萋、采采、哀哀、细细、恢恢、历历、皑皑;其中涉及咸韵母字十三个,即是:冉冉、惨惨、剡剡、苒苒、艳艳、叶叶、飒飒、纤纤、恰恰、闪闪、淡淡、纳纳、暗暗;其中涉及通韵母字十二个,即是:鳌⒅刂亍⑺嗨唷⒎宸濉⑷苋堋⒋掖摇⑿谛凇⑩玮纭⑼童、穆穆、忽忽、碌碌;其中涉及止韵母字十二个,即是:垒垒、霏霏、飞飞、微微、娟娟、枝枝、靡靡、事事、垂垂、晖晖、迟迟、嶷嶷;其中涉及深韵母字九个,即是:阴阴、、沉沉、急急、熠熠、深深、涔涔、森森、凛凛;其中涉及遇韵母字九个,即是:区区、步步、句句、故故、处处、戎戎、树树、去去、驱驱;其中涉及流韵母字四个,即是:啾啾、悠悠、飕飕、修修;其中涉及没韵母字三个,即是:咄咄、、;其中涉及侵韵母字三个,即是:黯黯、VV、湛湛;其中涉及职韵母字一个,即是:唧唧;其中涉及江韵母字一个,即是:双双;其中涉及宵韵母字一个,即是:~~;其中涉及幽韵母字一个,即是:呦呦;其中涉及果韵母字一个,即是:个个;其中涉及混韵母字一个,即是:衮衮;其中涉及微韵母字一个,即是:WW;其中曾韵母字一个,即是恻恻;其中涉及铎韵母字一个,即是:籍籍;其中缉韵母字一个,即是:戢戢;其中涉及药韵母字一个,即是:擢擢;其中涉及云韵母字一个,即是:VV;其中涉及假韵母字一个,即是:家家。

总之,杜甫诗中的叠音词在声母和韵母上的使用是极具特色的,为我们研究当时的语音保留了珍贵的财富。通过对杜甫诗中的叠音词声母和韵母使用情况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语音特点。

参考文献:

[1](清)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I].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2]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5篇

1、《蜀道难》的作者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来源:文章屋网 )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6篇

阆中简介: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阆中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阆中游玩地推荐:

1、锦屏山。锦屏山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现为国家4A级景区。

2、金沙湖。金沙湖水利风景区以嘉陵江阆中段水域为中心,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优美,集各种动、静态水景于一体,与阆中独特的民俗文化,组成了一幅人水和谐的优美画卷。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曹霸;鞍马画;唐朝

前言

唐朝的鞍马艺术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成就来源于唐朝的时代精神——自信而奋发。总体来说,唐朝的各项文学艺术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单就工笔鞍马画来说,工笔画的繁盛发展直接促进了鞍马画水平的提高。加之,唐朝出现了一大批文人骚客,为鞍马画斐然的艺术成就作出了贡献。鞍马画在造型上随着朝代的发展而变化,由壮美发展到肥美,对于鞍马的描绘由写意逐渐转变为注重写实,将细节描绘得愈发细致充实。但是这种写实与西方的写实解剖有本质区别,唐朝的鞍马画中还是比较突出马匹所蕴含的精神韵味。本文对盛唐时期的一位鞍马画名家曹霸进行详细分析。

1曹霸生平简介

曹霸的生年不详,只能根据杜甫的诗文和一些留存的画史记载进行大致推算。可以说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用极其简练的文笔,寥寥数语就介绍了曹霸的一生。“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今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在这四联中我们可以提取曹霸的身世。他作为曹氏的后裔,曾经位居高华门第,同时继承并发扬了曹氏的文采风流,更是凭借手中的画笔,对战场与鞍马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描绘。我们这里暂且不说他的人物画,仅仅是曹霸的鞍马画就能够让人置身于沙场,这种神形兼备的鞍马画也确实有“形画倏忽,若灭若没,成象已具,寓之胸中,将遂之而出,不知所制,则腾骧而上,景入缣帛,而马或见,前者真马也”之感。但是,命运的巨轮驶向何方谁也无法预料。得罪了皇帝以后丢掉了乌纱帽,被贬为平民百姓还不算苦,恰巧遇上“安史之乱”的曹霸,如同一条漂泊的小船,随着逃难的急流,四处奔波。这也使同样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对其产生同病相怜之感,并对其惺惺相惜的主要原因。曹霸深知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之欣赏,而他却偏偏决心超越王羲之,并在书法上获得了一定成就。但终究是画名远高于书名,王公贵族的推崇以及自己在画界独树一帜的地位,他才决定“舍书而工画”,在绘画领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曹霸的人生辉煌岁月里,曾不止一次被唐玄宗召见命为重臣,为唐玄宗画出了神形兼备的鞍马画绝世佳作,曹霸也因此受赏于唐玄宗。然而“安史之乱”的到来打破了所有的安逸,曹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画风也有所转变,但也为其专心绘画、深化造诣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鞍马画风格。

2曹霸鞍马画艺术风格形成背景(盛唐时期社会风气)

公元712—756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英雄主义得到了极大发展,激起了更加奋发的创作潮流。安逸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富足的物质生活,使一部分权贵阶层沉迷于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他们崇尚策马奔腾于猎场,喜欢骑马闲游于阳光明媚的春天。这一时期的鞍马画也难免去俗气地呈现出享乐主义的艺术情调。另一方面,由于鞍马画的繁盛,更多的文人墨客青睐于能够反映朝代精神的鞍马画,并且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文人墨客的欣赏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鞍马画的审美取向。唐朝的鞍马画艺术在唐明皇时期到达顶峰,唐明皇直接下令干预并引导画家向写实风格发展,一时间写实画风行无阻。唐明皇尤其喜欢名马良驹,也带动了盛唐鞍马画家积极描绘皇帝的马上运动和骏马的风气。这一时期的鞍马画风格大多是以御马为主,呈现出瑰丽精整的画风,蕴含着自信豪迈的气魄,可以说曹霸一直秉承的就是这种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不同画法兼容为一,使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大融合。这些画法的相互交融,又衍生出更多的新颖画风,“以肥为美”的现实妇女开始进入画面中,人物仕女画的水平空前绝后。山水画也逐步稳固了独立地位,泼墨山水出现。而牛马画的成就也是空前繁荣的,涌现了曹霸、韩干、陈闳等鞍马画界名流。

3曹霸鞍马画的艺术风格

将眼前的马与心中想象的马融为一体,几尺挥毫间便将一匹叱咤风云的千里马跃然纸上。生动传神的线描,色彩的自然适宜,加上利用光影作用的强化,便使画上的马有了灵魂与精神内涵。这便是曹霸的鞍马画。曹霸的鞍马画风格在笔骨与气势上最为突出。也是由于曹霸的书法功底,他所画的骏马有流畅的线条笔触,他的马多有锋利的轮廓、嶙峋的瘦骨,画上的马有惟妙惟肖之感。同时,曹霸的鞍马画色彩搭配较为雅致,在他的鞍马画整体布局中呈现出唐朝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情感基调自信飘逸,以暖色系为主,清丽的色彩系统中没有丝毫燥热的感觉,给人呈现的是一种超然的安逸和清丽之感。色彩运用凸显力度,线色组合展露温馨,劲健的力度中显示脱俗的高格调,给人呈现一种高雅脱俗之感。汤垕的《画鉴》中有记载他的《人马图》:“红衣美髯奚官,牵玉面騂,绿衣阉官牵照夜白。”但遗憾的是这幅作品已经无迹可寻,我们无法考究其独特之处。但是曹霸的鞍马画讲究色彩的映衬效果只是一个附加的特色,他的鞍马画主要还是胜在高雅恢宏的气势与沉着的笔触之上。曹霸的鞍马画以瘦马为主,在形似的基础上画出马的精神气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相,这种体现盛唐自信的气势汹汹与飞扬神采的鞍马画备受权贵的喜爱与追捧。

4曹霸与韩干之辨

如果说曹霸的鞍马画胜在剑拔弩张的气势与悍霸的笔意,那么韩干的鞍马画则侧重于布色,与曹霸的色彩清雅之风相比,他的徒弟韩干更加注重色彩之间的相互辉映,用富有韵律感的色彩搭配,呈现出高雅华丽的富贵之气,这也是盛唐追逐的雄浑气派。与曹霸的瘦马不同,韩干擅长画肥硕壮实的马,并掀起了肥硕之马的标准,这也是杜甫觉得韩干的鞍马画过于庸俗,不及曹霸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韩干的画风对后世的鞍马画风格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5结语

唐朝的鞍马画对中国的画马历史有着代表性的价值和作用,诗人们对鞍马画的艺术鉴赏也进一步丰富了鞍马画的审美内涵,还进一步将鞍马画铺展到墓室壁画之中,历史画中也常有鞍马出现。这些画与鞍马雕塑并行,形成了唐朝独特的雄伟强壮之势,且体现出意味深长的时代精神。唐朝的鞍马画可以算得上画马之宗,为后世所推崇。其中曹霸的瘦马之风则体现着唐朝的自信与张扬,体现着唐朝军队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更体现着曹霸豪迈的心胸与超然的气度,值得后世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陈雅飞.唐代鞍马画科归属小考[N].美术报,2002-07-13(20).

[2]…许向群.试论中国古代鞍马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3]…余辉.金代人马画的成因与成就[J].美术研究,1992(1).

[4]…金维诺.唐代宫廷绘画及其影响[J].中国书画,2004(1).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8篇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时,很多教师基本上就是按照“语言一形象(意象、意境)一思想(包括感情、观点态度)一技巧”按部就班地加以复习,辅之以大量的诗歌鉴赏练习加以巩固。笔者之前也是这么做的,但复习之后学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心惊:“老师,没专题复习前我还能做题,也还能拿到五六分,但经过专题复习之后,我发现自己拿到诗歌鉴赏题后不知怎么做题了,得分不升反降!”这种整体上的复习固然是必要的,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究竟提高了多少?有没有更有效的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方法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和实践,我总结出这样一种复习方式: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诗歌鉴赏的要点,逐一加以复习,并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鉴赏方法和鉴赏术语,然后再按不同题材分专题进行复习。这样之后,我发现学生在独立面对古代诗歌鉴赏题时有了抓手,得分也有所提高。

第一步,整体把握,熟悉诗歌鉴赏要点。鉴赏诗歌主要从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人手,这一阶段尤其要注意要求学生熟知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其含义,这将有助于快速读懂诗歌。另外要要求学生熟悉各种表达技巧,包括诗歌运用的修辞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掌握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这一阶段,教者要求学生对必修教材和选读课本中的古代诗词进行回顾,在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巩固这些知识,这样就避免了枯燥乏味,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复习也就不会厌倦了。

有了这一阶段的铺垫,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初步的宏观认识,这就为下一步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按题材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可将诗歌分成以下几种题材:1.送别抒怀类;2.羁旅行役类;3.边塞军旅类;4.咏史怀古类;5.山水田园类;6.咏物言志类。

下面我就以羁旅行役类诗歌为例,谈谈我的复习思路。

一、介绍羁旅行役类诗歌的概念。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探亲访友,或谋求仕途,或游历名山大川,或被贬赴任途中,难免心生孤苦,引发感慨,所谓“羁旅行役诗”即因上述种种而作。

二、揭示复习要点。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几个特点,鉴赏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羁旅行役类诗歌的情感。

三、总结这类诗歌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独”“悲”“愁”“怜”“空”“故园”“相思”等流露出诗人孤独思乡之情。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

2 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浮云:因其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夕阳、日暮:引发游子思乡之情。

3 这类诗歌在情感方面的特点。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王翰的《凉州词》。

4 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羁旅行役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达技巧:

①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目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居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虚实结合、想象)。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亿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四、从历年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中筛选出此类诗歌进行巩固训练,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阅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