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入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来这是一封早就应该写的信,有许多话早应该说,但是我没有去写,没有去说。不是不想,而是我知道你们非常讨厌一个空洞的说教者。所以,我在等待,等待你们自己去体会生活,等待你们来自生活的感觉,等待你们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在一学期已经结束的时候,在你们又开始新学期的时候,我觉得,这封信可以写了,这些话可以说了,我相信你们应该有了和我共同的某种感受,思想应该可以达到一种深度。
还记得大学毕业典礼上,**同学在讲大学生活感触时说了一句话:“大学里出两种人:一种是人才,一种是人渣。”那么在大学里度过了一段时间的你们,我想问:你是人才还是人渣?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会回答: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我界于这两者之间。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正在向人渣堕落。你是不是觉得很极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把它想得极端一点。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你是不是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许多时间都在宿舍床上度过,有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又一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的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图书馆里有很多藏书;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虽然大学里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教师不关心,不要说对专业不感兴趣,不要说学校太烂,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每年的学费是4000元以上,再加上你们的生活费以及其它费用,大多数可以达到七八千以上,你们现在是在大学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你们父母高额的投入,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多少产出???
你们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或者是小生意家庭,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你们现在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其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你们的爱。在他们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对你们充满希望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一点模糊的眼睛。
Abstract: The work quality of colleg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concerns to new students if can adapt to the rhyth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life to college life, and further affect that if they can establish a good style of study, school spirit, make the student develop morally, 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our practice, explored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freshmen entrance education.
关键词: 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Key words: new students;school educ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75-02
0 引言
刚刚迈入大学门槛的新生,面临着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面对丰富多彩和宽松自由的新环境,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各种纷繁复杂的困惑也会接踵而来,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诸多困惑常使新生感到茫然无助。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
1 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结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实践,目前入学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包括:开学典礼、讲座、校园游、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往往比较集中,参与人群也比较广泛,主要有各学院领导、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图书馆、以及高年级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
新生入学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但根据笔者一线经验,有些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找出症结所在。
1.1 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直以来,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思想教育和规范性教育,这些内容往往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年复一年,无创新、少拓展,既没有随着时展而改变教育内容,也没有适应每年不同新生的特点,有些教育内容甚至和实际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1.2 入学教育方式单一 老师讲授、学生听讲是时下高校经常采取的入学教育方式,其特点是时间短、信息量大,且多以单向、集中、灌输教育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即使穿插校园游等一些参观项目由于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也往往流于形式。
1.3 入学教育时间安排欠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是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这期间,军训就占去将近一半的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教育活动一般会和军训交叉进行,这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要安排大量的教育内容。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消化,需要掌握的内容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而没有掌握。而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真正面临适应性问题需要解决时,又缺乏适时的教育引导。这就势必造成入学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错位,他们真正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
2 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新探索
2.1 明确入学教育重点 新生入学教育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安全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安全教育、资源获取、专业定向和人际关系教育。
2.1.1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系到高校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安全教育应主要包括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外出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宿舍安全教育等。
2.1.2 资源获取教育 在大学接受教育,是到成功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主要奖勤助贷的资源、社团组织资源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等。如何帮助学生主动寻找最适合自己、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资源也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1.3 专业定向教育 大学新生在考上大学后,奋斗多年的目标实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困惑,内心的渴望和茫然需要学校和院系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入学教育就需要帮助新生认真进行专业定向。其中,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专业思想稳固,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好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除此之外,专业定向教育还应包括专业学习和学科研究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2.1.4 人际关系教育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合作精神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之上的,人际交往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新生走出交往的困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 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内容的取舍和教育方法都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新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育内容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除了常规的教育方式外,笔者认为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
2.2.1 体验式 体验式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感受,并将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方式。体验式教育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学长制。“学长制”是国际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体验式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是为了尽快使新生适应大学环境而进行的长时间、持续的朋辈教育活动,其特点在于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新生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面临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各种困难,早日适应大学生活。②素质拓展。素质拓展在入学教育中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心理素质。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观念。③游学。通过组织学生游览学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古迹、风土人情,参观城市的建筑、博物馆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即将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旅游的轻松心态来舒缓陌生校园环境带来的精神压力,更好地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2.2.2 自学式 自学式入学教育指的是学校和院系提供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有关信息,尽早适应大学生活。这种教育方式的内容主要以学校的制度规定、校园文化为主,方便学生反复查看学习。
2.3 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 入学教育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发展周期,不仅仅局限于迎新期间,还应贯穿新生大学第一个学期甚至大学第一学年。笔者认为,应当把入学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中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主要开展适应性方面的教育,这有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阶段是分散教育,时间为整个大一学年。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存在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在集中教育结束后继续给予长期关注和教育,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生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教育内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 小结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打好基础,稳定专业思想,重新树立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发展成才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高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完善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不断完善自我,增强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6):91-92.
关键词: 职业学校新生 心理教育 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
职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堂课,是成功职校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发展需求,在入学之初,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新生进行教育。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完成心理转变,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一、职业学校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从心理状态来看,大部分职校新生对于职业选择模糊,入校之初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想在新环境中一展身手,展示自己的新形象;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卑感,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才来到职业学校。少数新生理想信念淡薄,功利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反叛意识强。
(1)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从入学门槛看,职业学校录取分数普遍较低;由于受社会上“人才层次论”的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自我评价不当,自我定位不准,对未来人生缺乏信心。
(2)少数职校新生受社会上各种等级观念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缺乏远大理想和追求,同时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某些独生子女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影响,自我意识非常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往往我行我素,甚至强加于人。
(3)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弱,有盲目跟风网恋、玩网游,或者转载不良信息等现象。
2.从学习状态来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因缺乏对自我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学习被动、盲目。
(1)职校新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认识理解能力强,智力水平高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二是学习基础差,智力一般;三是中、高考失利,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是父母决定的,他们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感到前途渺茫。有的甚至抱着混文凭的想法,毕业后打算托“关系”找份工作。
(2)绝大部分职校新生由于刚从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中逃离出来,进入职校后全身心放松,在失去了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后,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因而感到茫然失措。
二、针对职校新生入学现状实施思想教育的方法
1.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养成良好作风纪律、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
2.校史教育。新生入学之初对学校有较大的好奇心。“知之甚爱之切”,对新生进行校史教育。掀开学校的历史,阅读学校前进的每一个足迹,翻阅师生共同奋斗的记录。通过校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斗志,以校为荣,为校添彩。
3.将人际交往培养纳入入学教育。离开了家长的呵护,走进新环境,开始集体生活,每一个学生都面临人际交往的新问题。要想和同学和谐相处,必须学会谦让、宽容,学会沟通和团结协作。新生入学的人际关系交往教育尤为重要。
4.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目前,不断深化改革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使职校生面临学习、就业、经济和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必然比普通高校学生遇到更多矛盾、挫折和困惑,故而心理辅导尤为重要。职业学校应把以挫折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入学教育,从而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面对失败的免疫力。
(2)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通过对校园环境、学生宿舍、公寓、食堂等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规范言行,加强修养;通过组织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和阳光开朗的职业心理;通过班级管理职业化,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习惯。
5.学习引导,职业生涯教育。
(1)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定位,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才;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制订合理的计划,劳逸结合;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充实提高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心态;入学教育;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267-02
关注和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心态,是高校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和消除各种迷茫、迅速融入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新生的入学心态,把握 “90后”本科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入学教育指导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7月对该校2009级录取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回升,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学习目标比较远大,但是“鄙农”思想、“学农不爱农”心态等问题依然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对同类高校增强入校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办学水平有参考价值。
一、调研情况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涉及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志愿选择情况、对所录取专业的评价、学习目标、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最关心的问题等方面。随机抽取500份样本,调查员以电话访谈方式对新生本人开展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00份。该问卷采用SPSS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为弥补问卷调查不足, 我们辅之以必要的半结构式访谈。样本涉及除福建、广东、上海外的大陆其他省份,代表性广泛。样本基本情况:男生占55%,女生45%;来自城市的46%,来自农村的54%;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占4%,基本可以的54%,需要亲友资助上大学的13.3%,需要贷款上大学的28.7%。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择校动机:理性与渴求并存
在调查“你为何选择该校”(可多选)时,38%的学生选择了“该校是‘985’、‘211’高校”,回答“声誉较好”的16.3%,“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占36%,“想在农业领域成就事业”为11.7%,“作为一本院校被录取的把握性较大”占31.7%,21%选择了“其他”。
被录取考生分数在当地一本线10分以内的33%,超出10~20分的34.3%,高出20~30分的18.3%,超过40分以上的14.3%。可见,该校67.3%的新生考分不超过一本线20分,生源质量不理想。这与31.7%新生选择“被录取的把握性较大”和38%新生看重“985”、“211”平台现象,充分说明考生量力而行,理性择校特征显著。也有不少新生寄予期望,想在该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36%),在农业领域成就事业(1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广大考生择校权较为自主、择校动机更加务实、理性,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相符。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有学上”,还有所期待,尤其渴望“上好学”,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这与以往有较大区别,需要引起关注。
(二)录取专业心态:失衡与矛盾同在
调查显示,该校今年新生一志愿录取率达到86%。① 其中,在完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省份中,第一志愿录取的新生达66.7%,第二、三志愿分别占17.5%、11.1%;第四志愿占4.8%。新生对考入该校62%感到满意,34.3%比较满意,“无所谓”和“不满意”的分别是2%、1.3%。可见,无论是一志愿录取率,还是新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都比较高。
与学校高满意度相比,新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较低。对所录取的专业感到满意的有37.3%,“较满意”的35.7%,感到 “不满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占15%和8.7%。
不少考生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还有缕缕的惆怅:对录取专业不满意。由于没有达成向往的学校和专业,一些新生还没进校门,就感觉受打击;农业高校的学生经常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即使是“大农学”类专业的新生也往往觉得“学农”不好。同时,新生对自己所录取专业知之甚少,被问及“你对所录取专业是否了解?”,只有 14.32%的学生“了解”,不了解的74.6%, “完全不懂”的11.08%。
由于对所录取专业缺乏认同,有极少数新生拒绝报到而选择复读。当然,更多的新生是处于矛盾状态:选择复读,机会成本将很高;如果顺其自然,感觉委屈自己,并担心能否顺利转专业。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农业院校的新生入学报到后专业心态失衡,有的报到后又要求退学;有的学生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因此影响了学业。
(三)学习目标:就业压力与渴望成才驱动下的“远大”
问及“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目标”,55%的新生表示通过本科学习,最后将选择“考研究生”,想“出国留学” 的 8%, 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13.3%,到“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的2.7%,21%的新生选择“其他”。
准备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占到63%,说明大多数新生有比较明确而远大的学业目标。然而,访谈发现,之所以会选择考研和出国留学,主要是“形势所迫”。“如果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会先就业,但是现在本科生、尤其是农科类的找工作太难了,只能继续深造。”持这样观点的并非少数。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继续深造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回答“进入大学之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这个开放式问题时,排在前两位的是:学习氛围、学业情况。这从侧面折射出新生对未来发展的关注。
(四)思想态势:角色转换与经济压力影响下的迷惘
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新生个性更加独立,价值取向更加现实、功利;喜欢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信张扬并充满激情;普遍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野看待和分析问题;受社会转型、外部思潮涌入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思想呈现较为开放和多元的态势。
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由于角色转换和经济压力带来的迷惘。调查表明,该校新生家庭普遍比较贫困,需要亲友资助上学和贷款上学的达42%。这与在调查“你面临的现实困难”(开放式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基本相符,大约25%的新生面临巨大经济压力,非常关心资助政策和资助力度情况。一些新生流露出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茫然无措”感。担心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方式、能否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胜出以及能否交到真心朋友等问题的新生也不少。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新生综合症”。
三、发展取向下的入学心态调适与高校应对策略
新生入学心态调查所折射出的问题不仅源自个体,更主要的是社会大环境和高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所导致和引发的。解决此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方尤其是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业院校若要摆脱招生难、就业难、科学研究与中国发展脱钩等关键困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从“管理型”到“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转变,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在发展中予以改进,在改进中获得更大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不利形势和被动局面。
2.以学生为本,全面做好资助工作,切实解决新生经济压力问题。家庭经济压力是农业院校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入学报到时应扎实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认真落实好奖、助、勤、贷、减、免政策,切实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做好新生奖助政策宣讲工作,缓解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思想顾虑,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校安心学习,健康发长。
3.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培育优良学风,持续打造强大的认同归属感。学科建设水平是专业实力的反映,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发展前景的看法与对学校的认同程度。农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以鲜明的特色、明显的优势和强劲的实力赢得学生的信赖;努力营造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优良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和广阔舞台。学生如果拥有了对就读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就会积极看待它、激发出“学农爱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4.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要努力把握人才需求导向,不断优化和拓展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调整机会,尝试提供多种培养方式;加强招生宣传,改革招生方式,减少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高校要全过程、全方位、多层面培养人才,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主,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对社会的基本认知,防骗、防盗、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诸如电信诈骗、传销等,面对不法分子五花八门的骗术,在医学新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校园生活特点,贴近实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行之有效的医学新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包括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思想意识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教育的着眼点应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和应对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尽早对医学新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一些不利于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其日后走出校门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业思想教育
现今,一些医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了解,不清楚自己入学后将要学习什么、各类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学生对学业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在入学后对医学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明确所学专业的性质、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及最终的职业方向,从而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以为升入大学就可以彻底放松,不必再像高中那样为了高考而“披星戴月”。殊不知,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仍然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大多数学生明白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愿意延续高中的学习态度,但他们自制能力不强、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医学生入学初期,就对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从兴趣出发,发现自身所长,在学好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尽早做好专业定位及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
如今大学生的流行语中不乏“迷茫”、“困惑”、“彷徨”等词语,即便对于医学这种专业定位相对专一的学科也是如此,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不安的心理状态。如何帮助医学新生消除困惑与迷茫,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未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学校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新生入学之初便对其开展有关职业定位、未来发展等的相关教育,从入学伊始就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什么、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将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明白“为什么”,进而知道“怎么做”。对医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知识结构,结合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将要从事的医疗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从事社会上任何职业都应具备以下6个要素:
(1)服务社会:始终树立和奉行服务社会的宗旨和信念;
(2)学术理解:对所从事职业的学术背景、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有所理解和把握;
(3)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主要靠经验的积累;
(4)决策技能: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素质;
(5)经验学习:经验学习不同于程序化的学习,主要依靠感悟能力;
关键词 新生 适应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面对大学,学生的心情是复杂多样的,对新环境、新角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热爱学校,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大学生而感到自豪,但是面对陌生的环境使得他们一时不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学习方面的适应
大学上课的学习方式并不像高中那样有固定的教室和班主任,晚自习也没有老师统一的辅导,离家较远也没有父母的督促,刚刚从繁重的高三毕业班毕业的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容易松懈下来,养成懒惰的习惯。
1.2独立能力的适应
高中时期都是父母和老师的陪伴,在学校主要是高中的老师的帮助,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还没有形成,学生还处于一种依赖状态,而进入大学过后对学生来说要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巨大的挑战,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他们在刚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不能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大学学生入学不能适应的原因
新生刚刚进入大学,适应能力不够,其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着孩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教育出优质的孩子。在要步入大学的时候,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在思想上父母有意识的给学生进行一种独立意识的教育。在父母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形成较好的独立意识。
2.2家庭类型
家庭类型对于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不同的家庭类型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大学期间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家庭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溺爱型。此类家庭比较溺爱也比较袒护孩子,这样的家庭类型孩子大多都是较为专横、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也是比较依赖,这样不利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形成。对于这一类型的家庭教育来说,可能适应的时间会比其他家庭类型的孩子适应的时间要较长一些。
(2)独立型。独立型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比较具有独立型的,这类孩子的独立型较强一些,而且对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形成,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3)专制型。此类家庭管的过严,要求绝对服从,使得孩子胆小、孤僻、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甚至退缩。这样不利于他们在新的学校中与其他同学交往,也会使得他们更加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3解决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措施
3.1老师方面
一年级的新生进入大学后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面对辅导员,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多多与学生交流,多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另外辅导员应了解新生的家庭类型、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类型。这点对于老师来开展学生工作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应该要具有一定的耐心。
3.2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对于大学的学生来说现在大学学校的环境与之前所上的高中来说,区别是非常大的。
(2)多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校,熟悉学校环境。在实践中可以结识一些新的朋友。
3.3家长方面
大学新生入学不能适应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家长对于解决一年级新生入学不能适应的问题来说是起着重要作用。对家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3.3.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部分新生来说要求他们自我管理可以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因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自己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3.3.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交往
部分的新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可能在刚步入学校、教室的时候可能有的会缺乏一种自信心,而不大胆的与其他的同学交往,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借助一些事情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最棒的。除此外,家长孩子需要多多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交往,让他们多多参加课外活动。家长还可以交给自己的孩子一些交往本领。让他们多出去走走,多与同学交往,从而使得他们在步入大学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与其他的学生交往,减少他们的不适应状况。
3.3.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小就在父母的怀抱中长大的学生离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难免会有些不能适应的现象。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做自己的事,父母尽量减少事事帮忙这种心态,不需要自己事事都帮学生完成。
参考文献
[1]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基本理论[J].学校管理学,2008.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94-01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引导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促进自身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当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有模式实践概况
(一)新生入学教育意识增强,校院重视促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不断地进行摸索探究。学校统筹规划,从全局上把握入学教育方向,指导学院入学教育具体的实施;学院专门召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研讨会,结合各自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入学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育形式的创新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制定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方案,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多样,组织自主有新意
当前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强调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在入学教育具体实践中,高校提高了组织自主性,允许学院选择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的组织方式,拓宽入学教育教育途径。在专题教育选择上,邀请各类专家、知名人士等为学生讲授人生经验、专业认知;在组织方式选择上,既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学术讲座;既有实地参观,也有团队沟通。多样化、自主化的组织方式拓宽了入学教育实施平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丰富,主次合理有实效
当前高校一般采用集中式入学教育模式,为期一周或一个月。通常根据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有主有次地安排了校情校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法规教育、适应性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生涯规划与成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囊括了适应教育、养成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在生活向导、行为教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新生入学教育现有模式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载体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不断地优化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使新生入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基础性、引导性和服务性作用。
(一)提前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统筹规划教育方案
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多数实行周(月)集中教育模式,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短暂性,错失了入学前新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时机;同时,涉及了学校诸多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各职能部门基于新生的需要提出教育任务,容易出现多头领导、多重安排的困惑;新生作为入学教育的直接受众主体,一股脑地接受各部门的教育安排,疲于奔波各类安排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率。
建议:高校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规划新生入学教育,前移入学教育起始点,拉长教育时间安排。同时,根据新生发展规律,提前筹划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各学院制定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入学教育方案。在汇总各学院入学教育方案后,合理设立入学教育时间段,统筹分配、协调教育共有资源,改进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混乱、部门重叠、资源抢占的情况,不占用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和节点,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丰富教育互动方式,促使入学教育成果内化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有机互动过程。如何让学生有效接受、内化为自我需要是入学教育重点思索的内容之一。目前,高校遍采用便捷、节源的集中教育方式,教育互动集中体现在课堂、讲座、座谈等形式中,互动形式固话、渠道单一,没有灵活地发挥网络互动、短信互动、日常生活互动等多渠道互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新生主体教育地位,降低了入学教育有效性和及时性。
建议: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园BBS、信息平台、QQ群等网络互动;寝室聊天、室外交流等日常生活互动的便捷性、自由性来拓宽入学教育互动方式,充分发挥新生的自主性、创新性,促使入学教育成果的内化,提高入学教育实效。
(三)优化教育师资队伍,树立跟踪式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专新生 入学教育 原则
中专新生入学教育是中专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不同于中专教育的其它阶段,有着自身的特点。入学教育要富有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并贯彻到入学教育实践中。在对入学教育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在对长期入学教育实践的规律性的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专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
社会生活和新生素质的多元化、复杂化,使入学教育呈现科学性不断提高的态势。只有在科学地了解新生,正确地把握新生心理特点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充分分析入学教育目标和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入学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性及其规律,以及相应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克服以往入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实现入学教育科学化,提高入学教育实效性。这一原则要求入学教育要建立在学校现实、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夯实入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二、衔接性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对不同教育阶段目标以及内容方面的特殊性缺乏明确的界定,尤其是衔接性较差,各自为战,每一个阶段的教育者只是机械地进行行政规定的教育内容的传授,不知上一阶段教育的内容、标准和要求。而个体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核心的任务,要求个体必须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相应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期需要个体进行调整,因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学生在过渡期关键的任务是必须做出调整。如果学生能相应地在面临转变前有所准备,那么这个转变会比较顺利,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中专入学教育担负这一转变任务,实现初中教育向中专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及其他教育要素的衔接,促进新生适应能力提高,顺利、平稳地实现过渡,并为下一阶段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奠定基础。
衔接性主要包括目标的衔接和内容的衔接。入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为新生以后的主动发展打基础。入学教育担负承上启下的衔接教育的任务,一是在新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受教育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使新生克服旧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合理对待学习、生活、交往和身体发育中的种种变化,能够表现出与之一致的、适宜的心理和行为。二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心理适应性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学生积极适应是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基础,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则以积极适应为前提条件。
内容的衔接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构建总体和局部的内容体系。在中专新生入学教育中,应以中专新生身心发展特点、社会性发展水平及具体的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为出发点,针对新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侧重的教育和训练。
三、实践性
中专新生年龄多在15岁~17岁之间,处于身心发育高峰,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入学教育应从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除了传统的讲解,讨论方法外,还应大量采用实地参观、角色扮演、自我体验等重参与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以锻炼新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往能力,积累情感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从而避免空洞说教的传统入学教育的弊端。这一原则将不断地发展学生个体能力,增强主动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锻炼自身品质,开发感情和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四、尊重与理解学生
“尊重学生……这个方法需要时间,需要经常运用,需要远见卓识,需要事实的教育,还需要上帝的一切教训与帮助,只要想到运用这个方法,就意味着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了。”传统入学教育把新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客体,不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造成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使入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强调在入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面向学生的学生观、教育观,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和理解学生,它可增进教师与新生的亲近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为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造情感方面的有利条件。
五、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教育者对入学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与受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规律性的认识。一方面,入学教育的规范需要外部灌输,它不可能在新生头脑中自发产生。同时,受教育对象求知欲强和可塑性大的特点也是外部灌输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受教育对象(新生)不是白纸一张,其头脑中错误的、模糊的认识为外部灌输的实施设立了认识障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复杂化和公开化,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日趋明显,新生的各种认识障碍有增加的趋势。这就要求入学教育不能采用简单、生硬、强制的方法,而是要耐心疏导,摆事实、讲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入学教育深入新生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协同性原则
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学校内部要从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精心安排,相互配合,各司其责,共担责任,使入学教育深入每一个班,每一个新生,落京实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个教育者身上;另一方面,学校要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力量,与学生家长、社会有关团体和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一个以主管校长为领导,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教师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体制,形成一个大格局,共同营造和谐的入学教育氛围,使新生能够克服陌生感、恐惧感,建立安全感、信任感,顺利地融入到中专学校的教育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