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健康的饮食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每餐之前喝两杯水。荷兰一项研究显示,饭前喝两杯水能够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取量,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3.不放弃每一个吃洋葱的机会。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惟恐避之不及,这就大错特错了。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因此,吃洋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4.吃完快餐喝一大杯水。快餐里的热量和盐一般都严重超标,虽然我们拿吃进肚里的脂肪没办法,但一大杯水可以帮你稀释体内钠的浓度,让你离高血压远一点。
5.有条件的话,用凉水泡红茶。最近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一杯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它可以有效帮助你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凉水可使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你所要做的只是多等待一会儿。
6.把咖啡加在牛奶里,而不是把牛奶加在咖啡里。午餐后,可以喝杯咖啡提提神。喝咖啡之前,先在杯子里倒满脱脂奶,喝掉五分之一后,再加咖啡把它填满。这样,你就能摄入人体每天所需的25%的维生素D和30%的钙。
7.下午3点,准时加餐。也许赖床可以成为你不吃早餐的理由,但是下午3点的加餐就不能用任何借口推托了。在午餐和晚餐之间补充营养,可以帮你度过一天中最疲劳的时间,酸奶、水果、饼干都是不错的选择。
8.橘子带着“白丝”吃。很多人吃橘子时都会把橘子上的“白丝”剥掉,其实,这里面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对身体很有好处。苦中带甜的滋味,仔细品尝其实并不差。
9.每天订个喝水任务量。忙碌的工作,会让你在口干舌燥时才想起一上午都没喝水。在办公桌上准备一个1.5升的大瓶子,把一天要喝的水倒在里面,给自己规定喝完才能下班。
10.买水果时选深色的品种。虽说水果的外观五花八门,但要衡量健康性,深色水果肯定要更胜一筹,因为里面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
11.用热水漂洗肉块。在切块的肉上铺一层厚纸巾,可以吸收油脂。如果你想去得更干净,可以把肉块放在漏勺里,用热水漂洗。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去掉大约一半的脂肪。
12.把拌凉的菜改为蘸凉菜。不是只有烤肉热量高,酱汁一样会给原本健康的凉拌菜带来不少热量。所以,把调好的酱汁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着吃。这样,你摄入的酱汁只是原来的六分之一。
13.有些“素菜”要“荤”着吃。油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这些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或凉拌都可以。如果南瓜用来煮粥,其俐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儿时养成的饮食习惯,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健康。研究表明,儿童对食物形状、口味的认同过程在出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婴幼儿时期至学龄前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一旦养成某些不良饮食习惯,以后要纠正过来就很难。有些孩子从小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这些孩子的味蕾从小就受到浓厚味道的刺激,逐渐地他们就会对一些味道不够重的食物失去兴趣,尤其是那些甜味、香味不是很重的天然食物。而他们往往会越来越喜欢添加了大量蔗糖、甜味剂、香精、色素的加工食品,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果将是多么地可怕!
朋友曾跟我谈到他女儿的饮食习惯,他女儿非常喜欢吃一种叫做“麻辣条”的零食,每天中午放学都要先吃一包麻辣条,而这袋麻辣条占据了胃里的一部分空间,午餐的空间便被压缩了,所以孩子每天中午都吃得很少;另一方面,由于麻辣条口味重,又麻又辣又咸,还会加很多味精,所以孩子吃完这个,再品尝家里做的饭菜时,就觉得没有味,根本提不起兴趣来。由于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非常难以纠正,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就慢慢显现出来:小女孩才10岁,头发质量很差,颜色发黄,而且一点也不顺溜,用朋友的话说就像干草一般;皮肤也不好,脸上有很多小暗斑;孩子免疫力也不好,总是爱感冒……
食商与某些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例如,在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当中,遗传是公认的发病因素之一,即如果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则子女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关于这一点,遗传学这样解释:遗传因素会引起很多疾病,遗传是靠基因来传递信息的,而人的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一些控制内分泌的基因片段发生病变就很容易引起疾病。二型糖尿病是因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易感基因,再加上后天不良的环境及生活方式,导致了基因变异。研究糖尿病的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若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发病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所以把遗传因素确定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二型糖尿病的遗传并非绝对,只要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进食,适量运动并保持适宜体重,就完全能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 幼儿 饮食习惯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Children's Bad Eating Habits
ZHAO Dan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the best stage of physic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abi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A good die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effective child nutrition intak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children's eating habits, poor children through diet, poor eating habits and social factors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family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specifically with children the dangers of bad eating habits, and thus from the community, family,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research to change bad eating habits of early childhood.
Key words children; eating habits; thinking
现今,不良的饮食习惯已经变成困扰广大家长的一个难题,挑食、偏食、厌食的幼儿增多,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幼儿饮食习惯的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策略。
1 幼儿饮食习惯的现状
“民以食为先”,幼儿时期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营养有着必要的需求。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少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但是孩子的营养问题却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据统计,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很多孩子存在体弱的情况,如营养不良,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轻度贫血的儿童和肥胖儿童,以及少数的多动症儿童。对于幼儿的饮食,以某幼儿园为例,有55%家长的迁就、纵容,助长了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认为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只有5.5%的家长认可,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顺从了孩子的需求,带孩子去快餐店就餐。有51%的幼儿食欲不好,44%的幼儿存在偏食、厌食的现象,48%的幼儿进餐速度不合理,56%的幼儿进餐的依赖性过强,30%以上的幼儿出现龋齿。现阶段,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引起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注意,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改变幼儿饮食习惯的现状。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偏食的孩子由于长期不能满足身体对某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如有些孩子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缺碘,许多孩子不吃青菜,就会引起维生素C的缺乏,这些都威胁着幼儿的身体健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①
2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幼儿自身因素,分析幼儿的不良习惯,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幼儿食品良莠不齐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吃零食的习惯,甚至有一部分因为吃零食,影响了正常的一日三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食品各种各样,而且不断出新,吸引幼儿,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如薯片、冰激凌、巧克力、饼干等小食品层出不穷,一方面,这类食品种类繁多,口味多样,但是本身营养不能保证;另一方面,食品加工工序较多,有些食品安全上尚不能保障,食品卫生和质量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很多的垃圾食品,幼儿食用对身体营养的补充不利,还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威胁着幼儿的身体健康。
2.1.2 食品广告不良诱导
目前,电视广告大行其道,幼儿有好奇的天性,广告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对幼儿极具吸引力,但是一些商家,制作小食品以幼儿的口味为标准,生产最多的往往是幼儿最爱吃的,但是并不是对幼儿身体有营养的食品,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幼儿很容易被吸引,电视食品广告的不良诱导,给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带来阻碍。
2.2 家庭因素
2.2.1 家长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言传身教”是老生常谈的,放在幼儿饮食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很多家长本身就有挑食的行为,对自己不喜欢吃的但是有营养食品,也不给孩子做,自己尚且不能够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很多家长也存在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自己买了零食和孩子一起分享,久而久之,幼儿受家长的影响,认为有些食物是不好吃的,不能吃的,或者连吃到某些食物的机会都是没有的,这对于幼儿均衡营养、促进吸收是十分不利的,也使幼儿不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2.2.2 家长缺乏正确的饮食教育
(1)家长的饮食误区。有很多家长在幼儿饮食的方面,存在误区。虽然很注意孩子的饮食,但是错误的认为荤菜营养丰富,每天为幼儿准备鸡、鸭、鱼等肉类食品,蔬菜、水果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家长过分迷信营养品,幼儿的各种营养液、营养品、开胃宝等不离口,家长过分相信营养品的功效,殊不知,幼儿长期服用营养品对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利的。②(2)家长的过分溺爱。现代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对幼儿的溺爱也不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常会对家长提出一些不正当要求,比如去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等不适合幼儿的地方吃饭,家长如果缺乏育儿经验,对幼儿采取迁就满足的态度,满足幼儿不正当的饮食要求,就极易造成幼儿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3 自身因素
2.3.1 饮食特性的影响
幼儿有不同于大人的饮食特性,如幼儿的牙齿发育不好,因此,有些幼儿对坚硬的食物不适应,也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对此类食物不感兴趣。另外,幼儿用筷子还不够熟练导致对饮食缺乏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喜欢清淡、甜甜的食物,但是大人在做饭时候,常常按照自己的口味,饭菜较为咸腻,幼儿对这类饭菜口味不感兴趣,也对幼儿的身体无益。③幼儿本身的饮食特性,也区别于成人,成人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就会导致幼儿偏食、厌食。
2.3.2 幼儿的身体原因
导致幼儿食欲不振、偏食厌食,也有可能是幼儿自身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幼儿在患病期间,对饮食的兴趣就会下降,如伤风感冒、小儿肠胃炎、肝病,都会使幼儿不思饮食,但是随着疾病的好转,幼儿就能够恢复正常的饮食。但是,慢性疾病却有可能引起长期的偏食和厌食等情况。
3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3.1 有效的社会引导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效的社会引导也十分重要。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儿童食品的管理力度。对一些迎合幼儿口味但是缺乏营养的食品采取限制的措施,对垃圾食品更要加大处理力度。其次儿童食品的电视广告要对幼儿进行良性引导,避免为了利益,减少幼儿因电视广告诱导养成爱吃零食的坏习惯。最后社会机构加大对幼儿饮食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引导。幼儿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幼儿进行正确的饮食教育,以身作则,为幼儿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
3.2 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3.2.1 以身作则,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之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不挑食、不偏食的榜样。特别是避免在幼儿面前谈某些事物不好吃,造成幼儿对某种事物“不好吃”的暗示。④家长也要丰富自己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了解最适合幼儿的食物和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对这些食物的好感,并且将这些食物搬到餐桌上,在幼儿面前做表率,自己先去爱吃,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带动下,幼儿也自然会对这些食物感兴趣,从而有效补充幼儿成长所需的营养。如:可以告诉幼儿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
3.2.2 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避免强迫幼儿进食
有些家长对孩子饮食非常重视,甚至幼儿一产生厌食现象,就很急躁,自己就出现了焦躁的情绪,急于达到目的,采取强迫、威胁、哄骗等方式,这些方式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长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要改变强迫幼儿进食的习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开导幼儿,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个过程应该循序渐进,通过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成效。另外,尽可能与幼儿共同进餐,营造和谐轻松的进餐氛围,因为轻松的进餐比较有感染力,往往很多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容易有更强的食欲,幼儿也是如此,看到别人吃的津津有味,也会激起幼儿的食欲,促进幼儿吃饱。
3.2.3 对幼儿进行启发,培养饮食兴趣
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教给幼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通过启发的方式感染孩子。⑤可以带幼儿去买菜,参与整个做饭的过程,感受自己动手的快乐,也意识到做好一顿饭需要付出的辛苦,也就促使幼儿不再浪费粮食,扔菜剩菜。另外,要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激发幼儿的进食兴趣,将食物做成幼儿感兴趣的造型,将胡萝卜做成可爱的桃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带幼儿一起种植蔬菜,让幼儿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在松土、播种、烧水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对食物的珍惜,从而促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意识。
3.3 强健幼儿身体,养成健康体魄
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让幼儿融入到大自然中,增加幼儿的活动量,跑跑跳跳,通过一系列运动,促使幼儿锻炼身体,幼儿经过大量的运动,自然就会产生饥饿感,从而引起幼儿的食欲。幼儿通过锻炼强健身体的同时,也容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从而增强幼儿体质,幼儿的身体健康又进一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良性循环。幼儿一旦生病,家长也不能急躁,应带幼儿去医院积极诊治,使幼儿早日康复。
充足的营养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充足营养的摄入就要求幼儿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要想保证幼儿健康的成长发育,就需要社会、家庭、自身等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真正使幼儿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
注释
① 秋实.科学育儿30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
② 魏开敏.吃的好了为何孩子仍然营养不良[J].中华家教,2007.5:45.
③ 张凡.幼儿家庭护理[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06.
对健康实行全面管理,就能够丰富生命的色彩,就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就能够延伸生命的长度,就能够提升生命的价值。
身体健康和寿命长短的因素主要来自于4个方面。
1.遗传基因,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内在因素。
遗传基因是决定人健康状况和寿命长短的内部和基础条件。不懂得健康管理知识和不能够主动对自己实行健康管理的人,一般都无法达到自身基因所赋予的、应该达到的健康水平和寿命长度,因而大大浪费自身维持健康和获得长寿的潜力。普通人至少浪费了自己基因允许的一半以上的人生寿命和健康程度。
2.生存环境,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外在因素。
生存环境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长短的外部条件。但是,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在一定的程度上,人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趋利避害,应对所生存的外部环境,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事实上,通过有目的的健康管理行为,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可以有效避免来自于环境的不利因素,可以有意识地抵消来自于环境的各种伤害。
3.行为方式,是影响人健康的主观可控因素。
行为方式是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调节的因素,主要包括饮食的调节、心态的调节、运动的调节和休息的调节,也就是人能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对健康和寿命有益的行为和对健康和寿命不利的行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获得理想的健康状况和理想的人生寿命。这就是全面健康管理的价值之所在。全面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对象,就是上面提到的影响人健康的4大行为要素。
4.饮食习惯,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哪些食物吃得多,哪些食物吃得少。
这一点是决定人的身体获得了什么样的赖以生存的物质供给,给身体的每一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提供了什么样的营养素。这一因素是可以由人自行选择的、也是对健康和寿命影响最深远的关键因素。
饮食习惯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和寿命长短的内部物质条件。人们不同的饮食爱好、不同的饮食内容,会给身体输送和供给不同的物质和功能。这些物质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身体内部每一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质量,即健康程度和寿命长短。饮食习惯是完全可以主观控制的,是可以有意识的改变和培养的,因此管理好饮食习惯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
健康的饮食行为首先取决于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营养和健康认识,才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并坚持下去。营养教育是提高健康认识、培养饮食行为的有效手段。
1.荤素比列恰当---酸碱平衡
每个人,一旦接连吃几天的鸡鸭鱼等,就会感到油腻,这就是酸过剩的表现。而各种蔬菜瓜果,都是碱性食物,所以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酸碱平衡。
2.不可偏食----杂与精的平衡
杂粮是相对于稻米,小麦,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主要包括玉米、高粱、荞麦、薯类而言的。粗细粮均有丰富的营养,搭配吃对健康更有利。有格言说的好,“杂食为优,偏食为忌。粗食为好,淡食为利。暴食为害,慢食为宜。鲜食为妙,过食为弊”。作为家长和教师,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的饮食之道,就有能力培养和教育学生,使全体学生更加聪明、健康。
通过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建立健康的意识和认知,逐步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二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家庭、学校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随着社
会的发展,尤其是食品和餐饮行业的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家庭是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形成的第一站。孩子会模仿父母的饮食行为,父母购买、选择食物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儿童少年对食物的选择。饭桌教育或者把食物当做奖惩孩子的一种手段,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或减少儿童对食物的喜好。我认为,现时中小学生流行的偏食与挑食,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根源在家庭。父母给孩子吃的食物单调,孩子长大后便会对从未吃过的或不常吃的食物不喜欢,甚至厌恶。有的孩子一次吃某种东西太多,伤了食,以后也会不愿意吃,甚至表现为拒食。挑食与拒食还同家长不正确的奖惩有关,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如讨要玩具),以吃食作条件要挟家长,家长让了步,久之,孩子便养成了习惯。父母本人偏食,或者当孩子的面,说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也影响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所以说,一个人不正确的饮食行为与习惯,是自幼在家庭里形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专家认为,在孩子的婴幼儿期,就应喂食各种味道的食物。让舌头尽早接受各种味道的刺激,能促进味觉发育完善,产生良好的适应性。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尽早给孩子品尝多种口味的饭菜,各种食物都要给孩子吃。每天的食物要多样,不强迫孩子吃这吃那,更不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刺激孩子多吃某种食品。经常使用食物作奖惩,会使孩子增加某种食物的偏爱。孩子生病后,食欲会下降,会不喜欢某种食品,这时,应劝其先吃少量,由少而多,儿童的适应能力很强,是不会长期拒绝某种食物的。对已有偏食行为的较大的儿童,则要讲道理,讲偏食的危害,讲他(她)不喜欢吃的某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鼓励孩子从少量试着吃。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一般说,中要方法适当,不断坚持,不溺爱孩子,总是可以矫正其偏食行为的。当然,越早越容易矫正。但应注意,家长不可在吃饭时训斥和责备孩子孩子,进食时应有愉快轻松的气氛。
事实证明,在中小学校推行营养餐,是纠正偏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有效措施。学生通过集体用餐,互相影响,对自己原先不爱吃的食物,会逐渐跟着别人吃。与学生一起吃饭的教师发现学生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便能较快地矫正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我校首先重视营养早餐的搭配,单喝的这一方面,八宝粥、粉汤、醪糟汤、牛奶、稀饭等,一周决不重复,很好的保证了粗细搭配。果蔬这一块,也根据季节特点,采购应季的新鲜果蔬,桔子、橙子、苹果、梨、黄瓜等。其次强调饮食火候;乘温喝,并且一次喝好,不要喝一半,一半放凉再喝,这样就不卫生也不科学。水果,馒头等,一次把一个吃完,不要吃一半,放一半,更不允许扔一半。再次,注重用餐前后的卫生,餐具消毒,剩物处理,等,都要井然有序,科学合理。发挥班主任及教师的督导作用。在短时间内就能基本去掉挑食、偏食,浪费、不卫生等毛病。对于寄宿生,在饭菜的做法与吃法上,厨师也动了不少脑筋。把孩子不愿吃的食物与喜欢吃的食物混做、混吃,会逐渐引导孩子对不喜欢吃的食物感兴趣。比如,将胡萝卜剁碎,加入饺子馅、包子馅,或做成丸子。对喜荤厌素的孩子,吃饭时让其先吃不爱吃的青菜,后吃爱吃的肉。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家长和学校既要按平衡膳食理论安排好孩子的日常饮食,更要着力教会孩子,科学地吃,应言传身教,使他们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得合理营养,同时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和文明的饮食习惯。除要避免上述的各种不良的行为外,还应注意以下诸点:
(1)尽早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能促进大脑皮层发育。
(2)给孩子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进就餐。
(3)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要嘱别人吃剩的东西。
(4)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避免混吃和聚餐。
(5)为孩子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6)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看书。
(7)每餐吃饭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分钟,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8)父母与子女一起吃饭时,可随时简明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食物与营养的知识。比如,说:“土豆是长在哪里呀?是产在土里的。”“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呀?天天吃奶的孩子能长高个。”在方式上,切忌唠叨。
(9)一些家庭在节假日常大吃大喝,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生,周未回家,父母往往为其准备好吃好喝。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暴饮暴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等病症,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心理,家长应该避免。
一、教师须掌握健康饮食的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要对食物的新鲜、所含营养的多少要高度重视,还要向幼儿介绍每种蔬菜对人体有什么好的作用,介绍菜肴的时候还可以让幼儿从中认识不同的蔬菜,对食物的造型也有所重视。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食量,每位幼儿食量的大小和其生理物质、成长速度、情绪状态、健康情形等因素有关。并且还要保持愉快的进餐气氛,一方面享受美味的食物,一方面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是个同乐的时光。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教导幼儿在餐桌上不可以骂人,不可以讨论不愉快的事,不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或把食物当成是赏罚的工具。进餐应是一种美好的经验,绝大部分的食物都有其营养价值,因此应鼓励幼儿去尝试,和幼儿一起吃(一起试试看),但不要以强迫的方式进行,以免适得其反,使得更加害怕或拒食之外,当成人不喜欢某些食物时,尤其不要以负面的词语或表情去批评,这会造成幼儿对这些食物有先入为主的感观,更加不愿意去尝试。幼儿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询问幼儿“今天吃的食物的颜色、形状、口感”等。这样不仅增进幼儿的食欲还可以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做菜人用意,知道老师和家长是爱她们的。
二、帮助家长形成饮食的正确认识
1.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用耐心、温和的语态去教育幼儿
食物的色香味与培养幼儿的独立进食和进食欲望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要适应幼儿的进步,要学习一些幼儿食品的制作方法,将幼儿的食物做得色香味形俱全,满足幼儿营养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将食物做得有色彩,幼儿会对食物产生兴趣。一盘香喷喷的菜,也会把幼儿吸引过来。食物的味道是最重要的问题,当幼儿闻到菜的香味,会跑过来问:“这是什么菜,好香,我想吃”。幼儿的食品,不要求味道太重,但也不要没味道,要适中。调味道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每个家长可以学习一点基本操作方法。不和幼儿交换条件解决偏食的问题,要让幼儿多与父母采购和烹制饭菜,多和幼儿沟通,这样父母还能了解幼儿对食物的喜好。在帮爸爸妈妈打下手时,父母应常常鼓励幼儿帮忙采购烹制食物。这样,父母还能和幼儿共享一些亲子时光。
2.父母的营养知识对幼儿饮食行为有明显影响
在营养的知识方面,多数家庭幼儿营养饮食主要由母亲安排。由于大部分家长营养知识比较缺乏,在提示幼儿吃什么食物时存在观念偏差,例如看重高蛋白食物,轻视新鲜的蔬菜、水果;看重孩子的口味,轻视营养均衡和科学制作等。因此,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水平非常重要。
3.父母避免强迫幼儿吃不喜欢的事物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各种美德教育。三餐安排再合理,饮食结构再周密,也都是外部因素,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此为基础,让幼儿自己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自身积极因素,而达到各种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一直坚持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吃生瓜、梨、枣等要洗净等,这种习惯养成性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4.孩子的饭要定时定量,预防幼儿养成偏食、厌食等坏习惯
家长要加强说教,客观地说,幼儿编食或挑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受家长的“传染”,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知道,幼儿们主要是模仿身边的大人,如果家中的成年人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幼儿就很容易形成同样的毛病。当然,幼儿偏食或者挑食也有自己的原因,比如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吃零食影响进餐时的食欲、饭前或吃饭时喝过多的果汁或食糖饮料等。对此,如果家长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不及时纠正,也会使幼儿的饮食行为进一步发展成为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要纠正幼儿偏食和挑食并不难,就是坚持不懈地要求幼儿各种食物都要吃,尽量避免不爱吃的食物少吃,爱吃的食物多吃的现象。
三、家校共同建立良好的饮食制度
【关键词】 营养科学;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51.4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44-03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KAP of Nutrition/WANG Yun-liang*, SUN Xiang-yun, WAN Xiu-wei,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241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attern (KAP) of behavior to nutr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researching appropriate method fo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otally 2 039 college participants with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to analyze the data by SPSS.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prompted by the educ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core was raised form 31.12±11.38 to 39.85±10.86), so did their attitude and pattern to nutrition(with the corresponding score was raised from 11.62±5.03 to 14.56±6.31). Conclusion The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nutr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KAP greatly;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Key words】 Nutritional science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尽管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不能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饮食行为不合理,使得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1-4]。营养健康教育是通过增加营养知识,改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膳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分别于2008年4月和10月对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为样本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2 2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安徽师范大学950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600人,南京师范大学350人,山东师范大学300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2 03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8%,其中男性为1 175份(57.63%),女性为864份(42.37%),调查对象年龄为(21.32±1.58)岁。
1.2 方法
1.2.1 营养健康教育 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在短信(网络)教学平台的留言,针对大学生常见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误区,由专业教师进入课堂,以《营养与健康》[5]为教材,进行讲解和讨论,共安排12次课(每次课为2 h讲解,1 h讨论),共36学时。
1.2.2 问卷调查 使用相同问卷,分别于营养教育实施前和营养教育实施4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对2次问卷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对照研究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以自填式问卷进行,学生当堂完成。问卷是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6],根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型[7-8],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25题50分),营养态度(5题10分)和饮食行为(10题20分)。对营养KAP问卷的评分采用赋值法,营养知识题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营养态度题和饮食行为题均按答案的顺序A,B,C分别赋值2,1,0分,然后累加各部分的总和,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所有调查组成员都参加了本项目的培训,调查在1个月内完成。
1.2.3 资料处理 资料收集和整理后,用EpiData 软件输入数据,经过2次输入和逻辑检错后,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本调查吸烟和喝酒的定义参照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方案中的定义[9]。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情况 见表1。
表1 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x±s,n=2 039)
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教育前 31.12±11.388.44±2.8611.62±5.0351.39±13.15
教育后 39.85±10.688.87±3.0214.56±6.3163.28±14.40
Z值 25.261.0416.4527.53
P值 0.0000.1490.0000.000
整体来看,健康教育前除态度外,学生其他得分均偏低;而健康教育后学生得分普遍大幅度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教育前后营养KAP得分水平分布 把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K16分定义为高。营养健康教育前后K,A,P分及总分在不同得分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及构成如下。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水平构成比较(n=2 039,%)
教育前后低知识态度行为总分中知识态度行为总分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育前 37.47**6.08**38.99**37.71**47.8726.4847.1843.6014.6667.4413.8318.69
教育后 12.464.0721.5817.8046.5420.3047.8747.3341.00**75.63**30.55**34.87**
注:*P
2.3 营养健康教育对营养知识的影响 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影响明显,大学生对主要营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在教育后有明显提高。见表3。
表3 大学生对部分营养知识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教育前后比较(n=2 039)
营养知识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人体需要哪几类营养素1 450(71.11)1 875(91.96)294.20.000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921(45.17)1 561(76.56)421.70.000
知晓“平衡膳食宝塔”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24(20.79)1 325(64.98)889.20.000
铁的良好食物来源598(29.33)1 549(75.97)889.60.000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1 435(70.38)1 573(77.15)24.10.000
B族维生素的良好食物来源411(20.16)1 243(60.96)704.10.000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1 412(69.25)1 794(87.98)212.90.000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1 389(68.12)1 754(86.02)184.90.000
知道什么是膳食平衡485(23.79)1 430(70.13)879.20.000
知道“膳食质量评价”的方法164(8.04)714(35.02)439.10.000
知道什么是“必需氨基酸”413(20.26)1 384(67.88)939.10.000
知道饮食中“谷、豆、奶”搭配的目的209(10.25)1 477(72.44)1 625.80.000
知道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198(9.71)1 224(60.03)1 136.60.000
知道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什么疾病1 834(89.95)1 944(95.34)43.50.000
注:()内数字为正答率/%。
2.4 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营养态度的影响 教育前后,大学生均表现出较为积极的营养态度。但在改正自己不良饮食习惯的态度上,教育后的表现明显优于教育前。见表4。
表4 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与健康的正向态度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 039)
营养态度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营养饮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1 842(90.34)1 927(94.51)25.30.000
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1 834(89.95)1 880(92.20) 6.10.013
希望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1 580(77.49)1 830(89.75) 111.90.000
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1 446(70.92)1 739(85.29) 123.10.000
愿为健康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1 386(67.97)1 643(80.58) 84.80.000
注:()内数字为正向态度率/%。
2.5 营养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饮食行为的影响 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有明显改善。见表5。
表5 大学生饮食行为健康教育前后比较(n=2 039)
饮食行为教育前教育后χ2值P值
有偏食挑食的习惯557(27.32)270(13.24)134.90.000
每天都吃早餐396(19.42)1 086(53.26)504.70.000
经常吸烟、喝酒301(14.76)221(10.84)14.10.001
经常吃宵夜或零食874(42.86)579(28.40)93.10.000
经常吃甜食、咸食或口味重的食物1 550(76.02)950(46.59)372.10.000
喜欢吃油炸食物1 109(54.39)762(37.37)118.90.000
每天都吃奶制品或豆制品876(42.96)1 631(79.99)590.20.000
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选择食物1 739(85.29)1 332(65.33)218.40.000
选择食物时能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408(20.01)1 351(66.26)899.00.000
给予家人或朋友膳食指导216(10.59)634(31.09)259.70.000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研究表明,许多人患营养不良并非是因为贫困,而是由于缺乏营养健康知识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10-11]。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又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8]。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对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日后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和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实施健康教育前,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对一些营养学常识性的知识了解不多,超出1/3的学生得分低于30分,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12-13],可能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非医学类大学生有关,他们没有学习过营养学相关知识,也没有学习过医学课程。但是实施健康教育后,其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说明系统教学在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发现,教学后仍有少数学生营养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如膳食评价方法以及一日三餐能量的安排与计算等。提示单纯的营养教学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应该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教育前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较强的求知欲望,教育后学生的营养态度有了进一步转变,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营养知识,希望自己的饮食更符合营养学要求,愿意为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教育前,许多人虽然具有积极地营养态度,但没有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如多数学生在选择食物时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85.29%),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而选择食物的仅占20.01%。此外,存在偏食、挑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一方面可能与营养健康知识不够有关,也可能与传统的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实施健康教育后,学生选择食物时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的比例大大增加(66.26%),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说来,营养态度和行为与其营养知识呈正相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影响其营养态度,进而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14]。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学后仍存在不良膳食行为,如有1/3的人选择食物很少考虑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等,说明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营养知识,也能够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却难以应用到健康的行为中去。提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要使大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膳食习惯,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应该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保持其长期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有效地干预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另外,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关于食物选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正确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将营养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改变他们的饮食行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孙怡,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84-785.
[2] 王平,王勤.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75-77.
[3] 孙翔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42-444.
[4] 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等.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调查分析.2007,4(4):50-51,70.
[5] 王运良,吴峰,孙翔云.营养与健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32-145.
[6]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7-132.
[7]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5-90.
[8] TAMIR D, WEINSTEIN R, DAYAN I, et 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 (KAP): A basis for health promotion policy in Israel. Public Health Rev, 2001,29(2-4):145.
[9] 李鲁,冯学山,李宁秀,等.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36.
[10]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58-60.
[11]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6):1089-1092.
[12]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01-402.
[13]朱明元,黄忆明,方继,等.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2,9(5):465-467.
[14]王运良,孙翔云,万修伟,等.大学生2039名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5-26,29.
【关键词】老年疗养员;饮食营养;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古往今来,人们推崇的养生法则始终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合理饮食、坚持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据统计,人一生的饮食总量约为60吨,如此大量的饮食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健康走向。在美国,引起死亡的10种疾病中有5种疾病被证明是与长期不当饮食有关,这5种疾病是冠心病、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某些癌症和脑卒中。
军队疗养院应该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疗养期,为疗养员提供科学可行的健康饮食指导,提高疗养员的生活质量。
1 一般情况介绍
2009年4一11月我科共接待年龄在55~80岁的疗养员394人。其中健康者199人,占50,5%;高血压病114人,占28.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人,占8.1%;2型糖尿病22人,占5.6%;其他病种共27人,占6.9%。这组数据可以提示疗养院的饮食健康保障工作有两个主要任务:①通过食疗预防疾病。②通过食疗治疗疾病。
2 对军队疗养员优势及不足的评估
军队疗养员比一般老年人的优势:①军人服从性高,对医护人员的保健指导态度积极。②普遍学历高,对营养知识接受能力强。③社会保障好,衣食无忧,对营养养生的需求性、主动性强。④保健课、工休座谈会及圆桌式集体供餐为疗养员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⑤护士每天的两次查房,有利开展个体营养指导工作。
军队疗养员饮食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误区:①对营养知识了解不足。②对饮食的质和量不够明确。③患病者对自己的特殊饮食了解甚少。④健康疗养员中吸烟饮酒者多。⑤服药和进食的关系知晓率低。⑥疗养员的个人饮食习惯、烹调方法不科学。
3 对策
3.1 为疗养员普及饮食健康教育知识 健康教育内容有章可循,层次分明。可以围绕老年人膳食指南的内容展开:①饮食多样化。②主食。③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④食用大豆或其制品。⑤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⑥多吃蔬菜和水果。⑦饮食清淡、少盐、多粗粮。很多疗养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疗养员知识水平较高,接受力强的特点,护士可以对以上7条作出适当解释,比如,告诉疗养员只有吃多种多样的食物才能利用食物营养素的互补作用达到全面营养的目的。和精粮相比粗粮含有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大豆是优质蛋白,其中所含赖氨酸是其他食物所欠缺的,另外,大豆富含大豆异黄酮,对老年妇女大为有益。如此解释,不仅增强了知识的可信度,也便于疗养员理解和更好的配合。
3.2 提供基本数据,制定个性的食谱 利用现代营养学的相关理论和计算方法,由护士计算出每个疗养员每天需要的三大营养素的量,请餐厅营养师一起为每一位疗养员制定出食谱。例如:某疗养员,男,65岁,身高175 cm,体重75 kg,轻体力劳动。制定食谱步骤:①标准体重=身高(cm)-105=175-105=70 kg。②体质指数(BMI)=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75÷1.752=24.5。根据2003年提出的中国成年人BMI标准,判断该疗养员属于超重(24≤BMI
3.3 患高血压病疗养员的饮食教育 本科室统计数据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占29%,他们的饮食教育主要以限钠和减体重为主。具体做法如下。
3.3.1 限钠 钠摄入量每降低100 mmol/d,高血压者的收缩压下降5.8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2.5 mmHg。50岁以上的人及家族性高血压者对盐的敏感性较正常人高。查房过程中发现很多疗养员认为只有食盐中含钠多,平时炒菜少加盐即可。这种认知误区是高血压病患者的一大隐患。其实,除了食盐很多调味品都富含钠,如味精、酱油、料酒、各种酱类腐乳等。护士将高盐食物总结并打印成单页,分发给疗养员阅读并加以解释。另外,指导并配合营养餐厅制作出高血压病患者标准餐,组织疗养员品尝。通过切身味觉体验,对“低盐”有个确切直观的认识。
3.3.2 减体重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减体重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吃或少吃主食,均衡的饮食是减肥的基础。①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控制总摄入量,即每天应摄入的总能量=理想体重(kg)×(20~25)keal/kg。②减少油脂摄入量,一天不超过25 g。③适当增加粗粮、膳食纤维,限制甜食和含糖饮料。使患者了解坚持饮食调节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该病的发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3.4 加强关于戒烟酒的健康教育 大多数患病疗养员能自觉戒烟酒。而相当一部分健康的疗养员虽然知道抽烟喝酒有害健康可是始终戒不了。统计得出健康疗养员199人中吸烟者约88人,约占44%。护士应利用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对这一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是比较常用的:信息知(知识和学习)信(信念和态度)行(促进健康行为)增进健康。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疗养院护士通过多种方法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疗养员,疗养员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的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3.5 老年疗养员服药与进餐的关系 研究发现疗养员对自己所吃的药名称和剂量都十分明确,但是,他们对服药的适宜时间(餐前空腹,餐中,餐后)分不清,经常主观地随意服药。护士作为口服药治疗的具体执行者,除了摆药发药,还要做好用药时间的指导。因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氯沙坦,可以上午7点至下午2点空腹服用,可有效控制血压。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餐中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而有刺激性药如非甾体抗炎药,黄连素,应餐后服用,可避免对胃刺激。
3.6 改变疗养员不良的居家烹饪习惯 不良的烹饪习惯是导致营养流失和失衡的直接原因。护士在饮食健康教育过程中穿插正确的烹饪方法是很必要的。例如,很多人酷爱油炸食品,炸馒头片、炸肉,甚至是蔬菜也要过油炸一下。油炸后虽然能使食物增色增香,可是除了大部分营养素会随之流失或破坏外,食品的热量也会增加数倍,而且肉类炸过后会产生致癌物质。把不良烹饪方法的潜在危害告知疗养员,使其从思想上产生对垃圾食品的排斥感从而进行科学烹饪,远离不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