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体告别仪式

遗体告别仪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遗体告别仪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1篇

这不一样吗?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有什么不同?都是人死了,向死者的遗像三鞠躬,然后把尸体推进焚尸炉,最后弄出来一捧骨灰。

但老孟觉得不一样,很不一样。老孟生前曾多次阐述过自己的主张:还是叫追悼会好,这样更显得亲切自然,因为,没有仪式感!

老孟还多次强调,自己死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要搞就搞追悼会。

老孟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个想法。老孟死后,有人就把他的遗愿,正式向组织提了出来。

单位领导郁闷地说:“这个老孟,死了就死了,死了还咬文嚼字,死了还不安生,尽给我们找麻烦。”又说:“追悼会也是会议,凡是会议都有仪式感。他不希望有仪式感,难道追悼会就没有仪式感吗?”

很明显,领导的态度是不同意举行追悼会。虽然,遗体告别仪式有“遗体”二字,有“告别”二字,有“仪式”二字,不如追悼会含蓄,但实质都一样。人死如灯灭,讲究那么多干嘛?

老孟的家人坚持要搞追悼会,说老孟就这么个遗愿,一定要满足他。老孟的生前友好也表明了态度,也支持搞追悼会而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他们甚至找到领导,发表了集体宣言,如果不搞追悼会,他们将不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给领导扮难看!

领导感到这件事很棘手。老孟活着的时候,人缘很好,没少为单位出力。特别是谁家办丧事,跑前跑后,热心得很。现在,老孟作古了,如果给他开了追悼会,今后再死了人,怎么办?总不能都搞追悼会吧?再说了,上级也没这个规定啊。当下的主流意识是,无论死了谁,都不开追悼会,都搞遗体告别仪式。

领导确实很为难。俗话说,入土为安,人都死了,还是尽快火化为好。死人变成灰了,大家才能心静。

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家属随便搞去,领导不介入就是了。对,就这么办,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办法,结果将不再复杂。

工会主席把领导的意思委婉地传达了。老孟的家人一听,立刻就明白了,他们对着老孟的遗像放声大哭。如果搞追悼会,领导将不参加,不给致悼词。这怎么行?老孟辛苦了一辈子,死后就是想让领导给说几句好话的。不然的话,老孟在九泉之下怎么安心?!

经过紧急磋商,家属做出了妥协。仪式就仪式吧,老孟死了,又看不见。老孟是组织上的人,一辈子也脱离不了组织,人死了,总该由组织出面办丧事吧。

工会主席向领导做了汇报。

老孟的家人紧锣密鼓地做着各项准备,包括拜访老孟的生前友好,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为老孟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那天,领导们都来了,生前友好也来了,该来的都来了,来向老孟告别,来给他送行。

“孟XX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黑色横幅分外醒目,挂在老孟的遗像上方。老孟的遗体平躺在鲜花翠柏中,十分安详。单位领导向老孟的遗体三鞠躬,然后,语调悲痛地宣读了悼词。

就在老孟的葬礼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孟XX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黑色横幅突然垂落到地面,出了“孟XX同志追悼会”的黑色横幅。望着新出现的横幅,人们都惊呆了,老孟的家人则失声痛哭。

突发性事件使领导十分恼火,但又不便于在大庭广众面前发作。他们快步离开了吊唁厅,钻进了停候在路边的小轿车,绝尘而去。

老孟就这样被送走了,变成了一捧骨灰,装进了骨灰盒。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2篇

想起____年7月第一天报到时,我一路上的忐忑——殡仪馆,每天与逝者打交道的地方,阴森吗?悲戚吗?我会害怕吗?我能胜任吗?而当我终于站到殡仪馆前面的大广场上,盛夏的阳光照着绿树青草,照着屋角回廊,驱散了我的不安。原来,经过几代职工的努力,现在的殡仪馆早已摆脱了人们想象中“阴森恐怖”的形象,做到了环境园林化,建筑宾馆化,设备现代化。服务呢?一走进殡仪馆业务室,就能看到醒目的标语“丧属至上,服务第一”,时刻提醒每一位职工,服务无止境!

一次,一位90岁高寿的爷爷去世,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家属也不同意将遗体立即送到殡仪馆,一定要按风俗让逝者在家呆三天。等我们按预定时间上门入殓,遗体已经发生了一些不好的变化。老奶奶和年过半百的子女都在哭,怪自己没有听从我们的劝说,哭得我们也心碎了。我们也是为人子女,怎能体会不到这份对亲人的爱与不舍?《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为了保护殡葬职工的健康,腐败遗体应立即火化,不能整容换衣,可同事们经不住家属的一再恳求,还是忍受着难言的异味,为逝者化好妆换好衣服。告别仪式上,逝者子女看到的是老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卧在花丛中。他们紧紧抓住我们的手,一个劲儿的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们殡仪服务员所要做的和一直在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真诚服务“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殡仪服务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论酷暑严寒还是半夜三更,家属的电话就是指令!____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接到电话,便立即赶过去接遗体。这家人看到,大过年的,我们还能这样迅速地赶到,非常感激,一定要塞给我们每人一条香烟。被我们坚决谢绝后,家属感概地说,都听说现在殡仪馆是“一包烟一瓶酒下岗制”,真是说到做到啊!我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做到“阳光殡葬”!

社会在发展,殡葬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做好“人文殡葬”,对困难群体我们严格落实惠民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家属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去年春节,礼仪部接待了一位家属,要求情人节那天举办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祭奠在车祸中去世的妻子。时间紧迫,离2月14日只有五天,我们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案例,如何布置,怎样落实……在一连串的难题面前,礼仪部主任张良华坚定的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位逝者有尊严的离去,让他们的家人没有任何遗憾!”她立即取消礼仪部人员春节轮休假,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方案……告别时,逝者被鲜花簇拥着,正前方是用玫瑰、勿忘我编制的心形花环,哀乐换成了《婚礼进行曲》,原本黑色的挽幛换成了圣洁的白色,整个礼厅被营造得温馨静雅又不失庄重。看到这一切,逝者的丈夫跪倒在我们面前……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3篇

1、讣告(fù gào)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它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其亲友、同事、社会公众报告某人去世的消息。

2、讣告要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之前发出,以便让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准备花圈、挽联等。讣告可通过专业的网络媒体,还可登报或通过电台向社会发出,以便使讣告的内容迅速而广泛地告知社会。

(来源:文章屋网 )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4篇

今天清晨,我妈妈在我家的后花园里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鸟,一把就抓住了它。我们急忙找来装水果的红篮子把它放了进去。我们一家可高兴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养过小鸟。它羽毛黄黄的,嘴巴弯弯的,尾巴白白的,眼睛圆圆的,特别可爱。

我妈妈认为是黄鹂,我和我爸爸就上网查它到底是什么鸟。一查才知道是黄鹦鹉因为它的嘴巴弯弯的 ;我还查到它爱吃谷子,也就是带壳的小米。我家现在没有,打算明天去买。我和妈妈就拿玉米面喂它。它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它全身黄黄的所以我给它起名叫小黄。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了,去看小鸟它一动不动我还以为睡着了呢。我拿棍碰它了一下没反应,后来我发现它死了,我急忙叫爸爸妈妈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它真的死了,我们很伤心。我们给它举行了一场小型遗体告别仪式,然后我们就把它埋在我家花园地下了。

我真想再买一只小黄鸟给我养,我多么希望小黄有一天能够飞回来跟我玩哟!喲喲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5篇

周江疆(1985.10~2012.07.02),男,汉族,江苏南通海门人,大学学历,生前系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副总经理、烟台杨氏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成为烟台预备役某师的一名预备役士兵。2012年7月2日凌晨,通州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烟台驻地发生火灾,为抢救公司员工,周江疆义无反顾冲进火海,大声呼唤公司员工迅速撤离。最终,10人都获救了,周江疆却不幸遇难,年仅27岁。遇难时,他距逃生楼梯口仅两步之遥。2012年7月,、全国青联决定,追授周江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2012年7月2日零点50分,烟台开发区奇章社区内的通州建筑总公司烟台分公司三楼突发大火,包括周江疆在内共有11人被困。最先发现火情的总经理周江疆,先后两次冲进火场,逐室敲醒正在沉睡的公司员工,他却被烟尘呛倒在地,献出了27岁的生命。

“不行,我一定要去,爸爸不在公司,我就要为员工负责。”这是周江疆二进火场前留给女友的最后一句话。当周江疆执意二进火场,女友曾几次拉住他的胳膊劝阻,依然无法动摇27岁的周江疆赴火场寻找员工的决定。“他头都没回地冲进了楼,没想到留给我的这句话成了诀别。”女友再次见到周江疆时,他躺在消防队员抬着的担架上,任凭女友摇动着他的手,却再也没了反应。

事故回放

失火处位于该办公楼3层,为公司办公、宿舍混合区。周江疆的办公室在走廊最外面,距逃生楼梯口不足五米。2012年7月1日,包括周江疆和女友在内,共有11人住在宿舍内。次日凌晨1时许,早已沉睡的公司财务科长陈玉兵被一声声惊慌的呼叫声吵醒,“老陈,老三,别睡了,快起来,快……”听声音是总经理周江疆的,陈玉兵以为遭贼了,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披件衣服打开门,一股灼热呛人的浓烟扑面而来,“不好,着火了!”他抓起被子捂住鼻子、嘴巴向楼下冲。大楼中部的大厅,两边各两排房间,陈玉兵就住在大厅西边第一间,离楼梯较近。而身后,滚滚浓烟向自己袭来,刚冲向楼梯,整层楼就断电了,漆黑一片。

陈玉兵撤到楼下后,又有同事在听到周江疆呼叫后从楼上安全撤出。稍事安定后,陈玉兵一清点人数发现还有周江疆和厨师仇彩萍不见踪影!而此时,凶猛的火舌正弥漫开来,冲到窗外;玻璃因炙烤也发出爆炸声。

精力充沛的周江疆喜欢晚上办公,事发时,周江疆刚入睡不久。火情是从三层西侧中部的活动室开始的,事后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系空调室内主机故障引发。陈玉兵逃到楼下后才知道,周江疆第一个发现火情,看到浓烟弥漫,他用衣服包着头,边大声呼叫已沉睡的其他员工,边和女友冲下楼。几名员工听到呼叫声后,迅速从床上跳下来,随周江疆一起逃生。

还有人被困,他不顾阻拦返回火场

——“我年轻,个头也大,你们都别动,我去!”

但逃到楼下后,周江疆却发现还有2名员工被困在失火的三层。他不顾女友及员工阻拦,执意返回救人。他说:“我年轻,个头也大,你们都别动,我去!”这个1.86米的壮小伙,很快消失在浓烟中。

陈玉兵正是周江疆返回火场后被叫醒的。“当时只看到滚滚浓烟,听到江疆的叫喊,并没看到他人。”陈玉兵回忆说。

和陈玉兵一起获救的,还有公司厨师仇彩萍。昨晚,远在烟台的仇彩萍回想起当天的火灾,依然惊悸。当时,睡得迷迷糊糊的她,被周江疆总经理急促但清晰的声音唤醒,“里面还有人吗,快下楼……”走廊上还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点莫名其妙的仇彩萍穿着睡衣,准备开门,却感觉门把手热得烫人。这时火苗从门缝里钻进来。仇彩萍吓得惊慌失措,情急之下,她从后窗翻了出去,逃到了阳台上。

站在楼下焦躁不已的员工用枕头、毛巾捂住鼻子准备营救被困的周江疆,但刚冲到楼内,就再也无法靠近,烟尘让人无法呼吸,火烤得人都接近不了楼梯。

所有人都获救,他却不幸遇难

——“要不是江疆,我的命恐怕就没有了!”

在接到报警后,烟台开发区消防大队长江路中队、公安分局福莱派出所很快赶到现场展开灭火和搜救。被困在三楼阳台的仇彩萍很快被救下;10多分钟后,大火也被扑灭。

感觉到一丝希望的公司员工,以为周江疆能安全获救,但他们等来的,却是被救援人员抬出的一具没有呼吸和心跳的遗体。虽经过心脏按压等全力抢救,但凌晨1时30分,27岁的周江疆还是被医生宣布死亡。“要不是江疆,我的命恐怕就没有了!” 看着躺着的周江疆,仇彩萍痛哭流涕。陈玉兵痛心疾首,“要不是他及时呼救,我们恐怕很难活着出来!”

据参与营救的烟台开发区消防大队长江路中队副中队长杨东晓说,消防官兵们佩戴空气呼吸器,冒着危险在火海中搜寻,经过全力搜索,在三楼楼梯口处发现了已倒下的周江疆,距逃生楼梯口只有两步之遥,一部周江疆跌倒时摔出的手机上,还留有报警记录。周江疆的身上并没有被大火烧伤的痕迹,很可能是浓烟大量进入呼吸道窒息死亡。

年轻“高富帅”

出生于1985年的周江疆是杨国兴的独子,随母亲姓周。在苏州大学读完和英国联办的金融管理专业后,周江疆2006年来到烟台,帮父亲料理家族在烟台的产业。

在邻居,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与公司员工对周江疆的形容中,最常听到的词,是“低调、朴素”。

周江疆的小学同学,一个村长大的玩伴黄海燕,用一句话概括他,就是属于那种“可以很安静地摆在一个角落里的大男孩”,“好高,好瘦,所以一直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寒暑假在村里也少出来玩,甚至让许多同学觉得有些孤僻,但处久了,会发现“他似乎是有意与人保持一些距离,但当有人需要帮助,他会毫不犹豫,给人一种安全感”。

在公司,身为副总经理、又是董事长的儿子,他也没什么架子,和员工坐在一张桌子上,吃12元标准的工作餐。偶尔开个小灶,也不过是吃蛋炒饭。

遗体告别

2012年7月3日晚,在海门市殡仪馆告别大厅内,周江疆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家人特意选了一张小周身着戎装的照片,英气逼人。

杨国兴介绍,成为一名军人,一直是儿子的梦想,但因为上学而错过了当兵机会。但这个梦想一直萦绕在周江疆心头,去年,他通过层层考验,如愿成为烟台预备役某师的一名预备役士兵,并于去年12月份跟着部队进行了长达数周的野外拉练。

说起周江疆,烟台预备役某师一位领导说:“他是个好兵,我们每天要负重徒步40公里,这么一个公子哥儿,却一天没落地跟了下来!”在7月3日为小周送行时,他们还特意带来了周江疆的军衔证书以及军装。而原本的授衔仪式,就安排在7月5日。一场火灾,让这位崇尚军营、崇拜英雄的年轻人,用生命铸就了一座英雄丰碑。

英雄离去,上天也为之动容。就在杨国兴为儿子致悼词时,刚刚还艳阳高照、万物静籁的天气,瞬间变得黑云压阵、狂风骤起,中午的天很快便暗了下来。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6篇

标准的站姿

(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有向上的感觉。

(3)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

(4)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中指贴拢裤缝,两手自然放松。

(5)双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约60° ,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不同场合的站姿

(1)在非正式场合,双脚的姿势为避免呆板,可做灵活变动。既可以选择并拢,也可以一前一后,自然成形。肌肉放松,但仍然应保持身体的挺直。

(2)女士着礼服或旗袍时,可让双脚之间前后距离约5 厘米,以一只脚为重心。

(3)向人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重心应当在中间,膝盖要挺直。

几种常见的站姿

(1)肃立。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面部表情严肃、庄重、自然。例如,参加升降国旗仪式或庄重严肃的场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应该用肃立站姿。

(2)直立。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前搭手式) ,或两手背后相搭在臀部(后背手式) ,两腿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 V”字型(男女都适用,男士两脚可以略分开站立更显洒脱) 。

具体到女士与男士,直立站姿有所区别。对于女士而言,身体立直,右手搭在左手上,自然贴在腹部,右脚略向前靠在左脚上成“丁”字步。对于男士而言,身体立直,两手背后相搭,贴在臀部,两腿分开,两脚平行,比肩宽略窄些。正确健美的站姿会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的印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站姿的规定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基本姿势和体态训练之需要,站姿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由站姿的基本要求构成的站姿,似有呆板之嫌,其实不然,按这些要求经过反复训练后,能从体态上形成一种优雅挺拔、神采奕奕的体态。站姿的基本范式是其他各种工作姿势的基础,也是发展不同质感美的起点,是优雅端庄举止的基础。

标准站姿的动作要领

站姿礼仪

(1) 身体舒展直立,重心线穿过脊柱,落在两腿中间,足弓稍偏前处,并尽量上提。

(2) 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双目平视,目光柔和有神,自然亲切。

(3) 脖子伸直,头向上顶,下鄂略回收。

(4) 挺胸收腹,略为收臀。

(5) 双肩后张下沉,两臂于裤缝两侧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或双手轻松自然地在体前交叉相握。

(6) 两腿肌肉收紧直立,膝部放松。女性站立时,脚跟相靠,脚尖分开约45°,呈“V”型;男性站立时,双脚可略为分开,但不能超过肩宽。

(7) 站累时,脚可向后撤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后脚,但上体必须保持正直。

由于日常活动的不同需要,我们也可采用其他一些站立姿势。这些姿势与标准站姿的区别,主要通过手和腿脚的动作变化体现出来。例如,女性单独在公众面前或登台亮相时,两脚呈丁字步站立,显得更加苗条、优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站立姿势必须以标准站姿为基础,与具体环境相配合,才会显得美观大方。

站姿的训练方法

站姿训练

(1) 五点靠墙:背墙站立,脚跟、小腿、臀部、双肩和头部靠着墙壁,以训练整个身体的控制能力。

(2) 双腿夹纸:站立者在两大腿间夹上一张纸,保持纸不松、不掉,以训练腿部的控制能力。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7篇

15岁那年,萧淑芳经由她的叔父―我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萧友梅推荐,进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3年后萧淑芳作为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

师从徐悲鸿期间,萧淑芳和吴作人是同班同学。那时的吴作人留给萧淑芳仅有的印象是“十分腼腆”。每晚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画画儿,“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不久,二人各自去国外留学,就此分离。直到1946年,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举办的画展开幕那天,吴作人作为组织者迎接参展画家时,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

经历了17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两位老同学见面倍感亲切。为此,吴作人特地作了一首题为《胜利重见沪上》的诗:“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两年后,两人喜结连理。徐悲鸿、廖静文担当他们的证婚人。徐悲鸿还画了一幅水墨画《双骥图》当作贺礼。《双骥图》的画面上是一对昂首飞奔的骏马,斜首顾盼,腾空飞跃,寓意二人在今后漫长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比肩奋进。

从1948年到199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吴作人和萧淑芳始终牢记恩师的厚望,“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敬互爱。”

在吴作人去世前一直生病卧床的6年中,萧淑芳从为他穿衣、洗脸、洗澡、喂饭到推着轮椅陪他散步,始终在他的病榻前守候,连心爱的画笔都未曾拿起。她笑着说:“为他作出牺牲,我心甘情愿。”

遗体告别仪式范文第8篇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在家乡乌镇过世,享年84岁。

时隔三天,24日清冷的早晨,我和朋友驱车赶往乌镇参加木心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思会。到了桐乡殡仪馆,一条长长的黑色横幅张挂在告别大厅门口,虽距仪式正式开始尚有一小时左右,而悼念者纷纷赶来,已有百人之多,皆面色肃穆凝重。木心弟子陈丹青一袭黑衣,双眼或因睡不好而略见浮肿,走进走出忙着招呼前来悼念的各位相识与不相识的友朋。

耳边持续响起的是木心生前钟爱的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肖邦。音乐婉转,时间流转。犹忆2006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木心第一本在国内出版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画家陈丹青肃立2小时,恭谨而恭敬地谈论他尊称为师尊的,彼时大陆仅少数人无人知晓的木心,随后各大媒体亦纷纷跟进绍介。

一时间,人人争读木心,更争问 “木心是谁”?

1927年2月14日,木心生于乌镇,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世家子弟,与作家茅盾为远方叔侄,童年木心经家人引荐这位返乡做小说的名家,饱览了茅盾收藏的各种典籍,叔对侄讲你看过比没有看过还要新。194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攻油画,略感刘海粟的陈旧,遂转去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建国后,任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参与人民大会堂及历届广交会设计工作,亦任《美化生活》期刊主编。1971年,木心在“”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从14岁起创作的100多个短篇和8个中篇悉数抄没,在狱中亦秘密写作,成稿66页。1980年起始有画展在美日举行。1982年为了一偿瞻仰西方艺术的夙愿,年过50的他毅然去美国,来到纽约。次年乃积极重拾旧业创作散文与小说。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推出“木心散文个展”特写专刊,1986年5月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再度掀起海外华语文坛的文学狂飙。台湾洪范、圆神、远流、元尊等出版社争先出版木心小说、散文、诗篇等12集。

跨入两千年,木心复投入绘画事业,筹备三年,举办了“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览。于耶鲁博物馆隆重开幕,辗转芝加哥、夏威夷及纽约,佳评迭出激赏不穷,最后此33幅作品悉为耶鲁大学博物馆典藏,其画册获评五星,畅销而长销。

终于,2006年9月,在国外践行了个人艺术理想的木心应家乡乌镇的盛情邀请荣归故里,自此定居。广西师大出版社迄今已出版木心著作近二十种并画册一种,其迥然出尘、拒斥流俗的创作风格在在引起读者强烈注目。

木心散文文字亮丽鲜明,语法曲折有力,于人于事于物时有超越寻常的体察和出人意表的见解。析史、刺时、剖物、衡人,皆指涉广袤而不堕琐小,归复中外佳文载道的正路与大路;而如音乐“叙事曲”的木心小说在在与习见习知的小说迥异。举凡现代风情的心理传奇、古典历史的机巧翻新、悼亡伤逝的感怀叙事,愚氓孽债的卑琐纪实,俱为木心轻拢慢捻纳入笔端,温存不乏冷峻地搜启人性与世界的幽秘暗影。

然而,事实上,文学界与学术界迄今未见与木心文学创作相对应相对等的回应和解读。甚至当其推出之始,即有不少侧目与争议,或谓少有可观,或谓言过其实,最常见的状况却是文学界几乎对木心集体噤声集体回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木心是生错时代的人,他的美学观念在这个时代并不能畅通无阻。木心不比李白、苏轼乃至鲁迅、张爱玲,上述几位定义时代的大人物即便同样人生坎坷遭际崎岖,但他们每一个和时代的关系都比木心和谐得多。说的明白点,他们与时代还能作一夕谈。

今天的问题是,荒败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个持续发生作用的生态。在这样的生态中,不论木心多么伟大,都是孤例。而更尴尬的后果是,即便大家知道木心的好,也愿意去他的艺术世界坐一坐,但是很难奏效。从这角度说,木心是奇花异草,他的艰难在于要和一个荒败得生机勃勃的时代搏斗。木心的创作,与传统那么亲近,从未隔绝,但现在的时代是和传统隔绝的,所以即便大家交口称赞,这种称赞更多的是缺乏理解的称赞,而非充满称赞的理解。因此在木心被集体性故意忽视、被戏剧性搁置的文学景观背后,分明可见当下整体文化状况的普遍荒歉,至于更深在的主因,不消我辈多言,木心本人看得分明,那是“内心的枯萎”,终致其益显孤响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