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当时年少春衫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臭妞,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但是我还是会不停地想你,想你的一颦一笑,想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想你的每一个表情。好长时间没有吵架了,是不是我们之间越来越有默契了呢?很感谢,原来上帝是这么照顾我们,希望我们幸福的凯歌永远唱响下去!
西安读者:香哥
时光于袖口间停下来,不肯再走,那里有你温润的气息。午夜梦回中,你温暖的背影闪现。我在安静的空气里,点亮橘色灯,只为所有和你共度的温柔时光一再绽放。
上海读者:芒果
大叔,你可千万别叫我大婶,那样会吓着路人的,因为我就像你的孩子,调皮地在你身边跳来跳去,叽叽喳喳,无理取闹,而你从来都是放任我的恣意妄为。晚上,我不准你睡,缠着你讲故事,我睡着了你才能眯瞪;半夜做了噩梦,我第一时间摇醒你,听你说,不怕不怕,宝宝不怕,然后沉沉睡去……还有好多好多,多到竟无从说起。只说一句吧,大叔,你真好。
拉萨读者:你的小孩
读者传情
这是我们曾经约定的10年。我们曾经一人一口吃一个冰激凌,在17岁的天空下,承诺了10年后的彼此。
10年前,我们骑着单车去郊外,歌声与笑声,清脆地摔了一地。那是怎样闪亮的日子与记忆。
我们是如何在人群里失去彼此的?
是那封要命的揭发信吧。我们都是保送上大学的候选人,除了我与你,还有另一位,但名额只有两个。在那个年代,学校家长统统把早恋视作洪水猛兽,而我们恰好地就被老师与家长堵在了图书馆背后的草坪里。
接下来的日子,我被当成了异类,父母、老师的责备与惋惜。这些都动摇不了我那颗心。但让我失望的是,你居然开始疏远我,我写给你纸条,你不看一眼就扔掉。
就在高考前两月的一天,你走到我课桌前说,女生要懂得自重。
我像被人狠狠地打了一耳光,脸上火辣辣地疼。你怎么能这样?你还是那个喜欢唱小虎队,很拉风地骑单车穿梭的男生吗?
接着有传言,为了得到保送资格,你母亲提着礼物去拜访校长。
保送名单下来了,并没有你的名字。我说不清那一刻的心情,是幸灾乐祸还是替你惋惜?回头看你,你居然很平静。
然后,我们分别拿到了各自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去了各自的学校,开始,你总是有信来,我狠心退了两封后,渐渐地失去了你的消息。
大三那年,男友跟我回家过春节时,遇到了你。这样的相见,彼此都有些尴尬,我们客套地寒暄。临走,你轻轻地叫了我的名字,我装作没听见,拉着男友的手,一直向前走。
后来,我才知道,我错失了我们最后一次的机会。如果,那天我转过身,甚至只是停一下,你也不会就这样远赴你喜欢的爱尔兰。
我是在多年后,与老同学无意中谈起你。他叹息说,你曾经那么用力,都没守住爱情,看来爱情真是守不住。
他告诉我很多,包括,你到校长家里,不是为了保住保送资格,而是想让学校依然保留我的保送资格。至于你后来的冷漠,不过是因为答应了我母亲。
很多次,你都想向我解释,但我从来没有给你机会。我就那么偏执地相信,是你背叛了我。
分别这么多年,我总会在某个瞬间想起你。当走在落叶漫天的街头时,我的心里就会蒙上一层白白的霜雪,这些被叫做思念的情绪,是你不知道的。
17岁的夏天,我们约定要在10年后,一起看流星,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能记得这个约定。光阴如布帛一下子就划过去,只记得当时年少春衫薄。
南京读者:思思
经典重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文/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究竟是暮春,适逢骤雨初歇的光暖物润,有花开一树的光影,杯绽一圈的涟漪。一树桐花,一盏清茶,深白浅绿层层叠叠,是暗香浮动,却又是心事微沉。
蓦地,想见旧时乡野水桥,农舍青烟。他们闲散地与满坡的桐花对坐,捉几片新茶,只看山径花乱开,只看清溪云卧石,只看浅院草自新,只看静窗花对月,不需要什么言语,但需与时光小坐一处,宁静相守。“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那便是江南,我的故乡,梦里的烟雨如画。
故乡,江南。那是我所念念不忘、深爱着的热土。那里总有许多我放不下的人,还有许多忘不了的事,即便,我已远走他乡。可当天涯倦客回望归路,他们也一直在路的尽头给予我温暖,为我送一瓣馨香。而如今,花开了,所有的行人也都应在回家的路上。远方人即花,所有的花儿都应开在阳光里也应落在阳光里。
与那恬静相比,城市里的繁华与压抑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没有谁知道哪天可以抵达终点。冷漠、生硬、急促,这便是城。繁华的城总是苏醒得太过于早,昨夜的浮尘还未来得及平定,甫暗下的路灯仍有昏黄色的灯光要透出来,年轻的白领们就已裹着风衣在桐树下等待公车,不论妆容再怎么精致也遮不住满脸沉重的倦意。站在一旁的桐树亦是恹恹的,没有精神,连带着叶片都遮起笑颜,为自己掩上一层重灰。更不用说那半落下的桐花了,根本不似江南那般白艳,只是一层暗淡的青灰,让人打从心底就觉得沉重。
此时,便会开始想念故乡那盈满眼眶的清浅纯白,而思念就于此蔓延,如一墙青苔,蜿蜒深刻,又似一树清浅桐花,安静地开着,默默无声。这正应了那句“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习惯了在城里生活,习惯了以匆忙的姿态过日子,于是,生活里有些事情就过得太轻易,没有重量,不会珍惜。似是当前,望春意没成花海,乱花撩眼迷人,可又有谁会在意这安静一角的桐树,又有谁会在意一朵桐花的开落?所以,我是幸运的。幸运于在这暮春之时,邂逅这一幕类似故乡的潺潺的风景。
也许,只有在静静的时光里,静静地遇见真实的自己,才能够遇见你所想要的那份憧憬。“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这正如那江南的茶花香,不浓也不淡,怡人舒心。我只期待,待有那明媚的一天,待到那桐花半落、茶花半开之时,这城市也如同那烟雨般,朦胧而清新,舒适而悠然。
恍惚梦过的乡野阡陌,村边落落农舍,塬上夕阳黄昏,还有暗香浮动的微尘,都仅在一瞬间与眼前的一树桐花,一簇茶花相交映。仿佛又见当时年少春衫薄,偶采几叶茶,轻煮一盏茗,于黛瓦浅院里,望近处水桥,有青烟笼着,有人走过,那是往事里的背影,走成画。而在那袅娜的桐花半亩中,我们伴着暮雨落后的黄昏,念着后来的一蓑烟雨天涯,连朝语不息。
江南,故乡。走一行烟柳画桥,穿一袭苏堤春晓,抵达那桐花深处,独醉那茶香轻蔓,最忆是江南。
(本文获第十四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高中组二等奖)
评委意见
桐花里的江南
一个带着浓浓诗意的题目,一个烟雨蒙蒙的江南,一朵令人回味无穷的梧桐花,还有一杯淡淡的清茶,让整篇文章处在了诗情画意之中。作者用温情的语调,精细的语言,将南北方的梧桐花做了对比。看着眼前那覆上了一层暗淡青灰的梧桐树,忍不住“开始想念故乡那盈满眼眶的清浅纯白”,而思念则好似那记忆中的清浅桐花。
“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风雨到了江南都是这样地别有韵味,何况是在那一朵朵记忆中的梧桐花呢?江南一直是湿漉漉的,一切看上去就好像刚被水冲洗过一样,清新、舒适。
桐花很少被人用来写作,但是桐花却又是我们儿时不可遗忘的记忆。林思思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将桐花和茶花写在一起,使迷人的江南更让人难以忘怀,“最忆是江南”。(苏 沐)
嘎猫角落
朱元璋烧船
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用来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十分头痛,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利用造船的时机,虚报所用钉子的数量,因为船已经造好,钉子全部钉到了木头里面,到底用了多少钉子,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只能任凭工匠们说了算。
一次,朱元璋又下令让工匠们造船。为了从中谋利,这些人在造好船之后,又像往常那样上报超支了很多钉子。这次,朱元璋却不同意补偿钉子,而是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河边,让工匠们把刚刚造好的船拉到岸上,然后下令把这只船放火烧掉。当时,大家都十分吃惊,谁也不明白朱元璋这样做究竟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诗词;混搭;修辞;结构;网络
“诗词混搭”是近年来新出现在网络中的一种现象,它通过将古典诗词中不同朝代、不同作者诗词中的句子搭配在一起或古代诗词与现代自创诗句搭配在一起,营造出新的意义。“这其中,不乏深谙古典诗词含蓄蕴藉之深意的搭配,如‘当时年少春衫薄,未妨惆怅是轻狂’,‘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流水一去不复返,青山明月复西斜’,‘百年心事归平淡,未曾相守已白头’等。但更多的则是与古典诗词的原意背道而驰以博众人一哂的搭配,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朝被蛇咬,胜读十年书。听君一席话,十年怕井绳’,‘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等。甚至出现了‘百搭句’,例如‘自挂东南枝’系列,‘一枝红杏出墙来’系列,‘努力加餐饭’系列,‘从此君王不早朝’系列,‘宣城太守知不知’系列,‘十步杀一人’系列,‘卷土重来未可知’系列,‘也傍桑阴学种瓜’系列等。”①
一.“诗词混搭”结构形式
在众多的诗词混搭句中,其形式变化多样,有两句,三句甚至一段的形式。其中较为普遍流行的可分为两类:原有的词句+另一首原有词句,原有的词句+自创的词句。
第一类:原有的词句+另一首原有词句。整体引用古人所作古诗词句,将不同的古诗词句截取,重新组合排列,从而获得一种新意境。其引用范围没有严格限制,诗词均可。“劝君更饮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前一句来自于《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后一句来自于《赠婢》(崔郊)。“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枝红杏出墙来”前一句来自于《离思五首》(元稹),后一句来自于《游园不值》(叶绍翁),这种整体引用要求撰者对古诗阅览面较广,有“信手拈来”的功底。
第二类:原有的词句+自创的词句。混搭句中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人自创诗句或流行语句衔接。通常前部分为引用古诗句,后部分结合撰者表达需要而自创。多以古诗句作为感情铺垫,其中主观情感多在自创句中呼之而出,且整体语感上流畅自然。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万水千山总是情”前一句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下句将电视连续剧剧名衔接自创。“雌雄双兔奔地走,我连对象都没有”前句来自乐府诗《木兰词》,后句则作者有感而发,口语化的衔接,起伏流畅,将自己感情自然表达。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信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传播,使这种部分混搭的题材内容来源范围不断扩大,且表达主题情感也因其广泛的社会背景而多样。自创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适合的广告词,电视剧名甚至是台词,以及网络流行语,更多的则是随兴而发的自创句。
诗词混搭句之结构形式与语言学中的仿拟相似。“仿拟是通过仿照原有词句片构拟新的词句篇,以便原有词句篇与仿拟词句篇相互唤照,相映成趣。它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②在诗词混搭中,则多为仿句。句子通过巧妙的搭配或是模仿自创后,将矛盾对立,概括力增强,将熟悉句子重组后陌生化,新鲜化,显得幽默风趣却又感彩浓重。诗词混搭对于仿拟的使用,形式上更加不拘一格,重点在于表达感情,如:抒情,讽刺,哀叹。即便陈述某种事实现象,也出自表达感情需要。单纯的以描写景物为目的的诗词混搭较少。结合诗词混搭出现的时间来看,多为迎合表达某种社会情感的需要,因此,形式上含蓄较少,而多陈述。并且在表达感情时,受表达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语境中表达情感也有所不同。
二.“诗词混搭”中的语言应用与修辞
模式化:结构上或追求与原诗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或是基本的字数相同,以体现整句的完整和切合的自然。如:“将军百战死,还来就”,“剪不断,是离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整句仍旧符合原句句式结构,显得自然,感情联系紧密,并且整句感觉朗朗上口。
自由搭配组合:以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为基础和出发点,没有句式前后的要求,自由组合截取的诗句排列。“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采菊东篱下,莫道不消魂”,所引用的两句均未按原诗的结构作为参考,而是以长短句的结构自由排列,着重点在于它的感情衔接上别有一番新意。
“诗词混搭”在形式上要求较为宽松,没有严格的要求。大多混搭诗词在句数上为一到两句。字数与近体诗相仿,多为五律或七律。平仄方面注重较少,押韵多也只在句尾处体现。对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较为多用。用典分为引事和引文两种,又称“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说服力。”③在诗词混搭中有通过引文借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借代则是作者在语句中用具体事物代指一种抽象的情感,或以专名代指通名,将所表达感情着力浓缩在句中一事或一景中。
“诗词混搭”作为近来新产生并广泛流行的语言现象,在拥有某些古诗特别的意义蕴意同时,从现代汉语角度也有较高的修辞价值。“汉语是音乐性极强的语言,如双声,叠韵,押韵与音质有关,平仄,高音低音与音高有关。叠韵则感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④
《汉语修辞学》提出修辞三条原则:1、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异的适度性。2、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3、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得体性原则。一切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原则的派生物。这个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⑤这说明修辞在诗词混搭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读音上尽量押韵。字数上较为整齐。多延用继承了某种特定的语言格式,从而使整句因引用名诗格式而语句饱满有力。广为流传,为大家所喜爱,产生共鸣的诗词混搭体往往符合语言锤炼的要求:“衔接自然流畅,语意准确,且色彩鲜明,结构通顺,用语要高级。”⑥在表达上形象性辞格如:借代,比喻,比拟,对比;气势性辞格如:对偶,反复的灵活运用。多数诗词混搭中以对偶的形式增加语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也凸显了混搭体的特点,有委婉生动含蓄的功能。
三.历史渊源和流行原因
(一)产生的历史渊源
“诗词混搭”并非毫无根基的新生事物,古代历史上有过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中国诗歌史上,把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凑成一诗,称为“集句”。即从许多诗中分别截取一句,组合在一起,凭借诗句本身的模糊性,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
集别人的的诗句成对子的律诗却是宋朝才出现的,据说王安石是写这种诗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当时,由于格律诗体式已经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诗歌的丰富遗产,集句诗便广泛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像王安石、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当时人们竞相仿效,成为一时之尚。《沧浪诗话》中说“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集句至元丰间,王文公(王安石)益工于此。”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的集句诗,长篇多至百韵二百句。文天祥在狱中作集杜诗二百首,世所罕见。宋以后,集句诗被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特别是明清的折子戏,大多以集句诗为每折戏的结束语。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总共五十五出戏,而里面的集句诗就有五十四首之多,清末民初南社诗人一度龚(自珍)诗成风,可见集句诗的源远流长。
通过诗词和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价值取向,丰富文化修养。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诗词混搭有的虽然在单个作品的所指意义上尝试新的解读,但毕竟与集句诗在本质上有不同。集句诗是在维护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它起到的作用是丰富和完善原作;诗词混搭则是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场,隐含着对文化和历史有着不同传统的理解。
(二)流行原因
推究“诗词混搭”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民众猎奇,娱乐,调侃,求异的心理原因。
“诗词混搭”最初的浮现是因为人们看惯了严整的古典诗词,便想用自己的智慧对其进行加工,加以创新,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以引人注目或博众人一哂。突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词天衣无缝的搭配,会被看作一种有智慧有创造力的表现,很能满足猎奇求异心理。随着越来越多网友的参与,诗词混搭出现越来越多的涂鸦之作。“网络改变了诗学的游戏规则,创造了文学圆梦机会均等的可能性,对那些达不到圆梦素质的文学钟情族来说,就只有游艺化的涂鸦了。”⑦于是人们开始借助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恶搞,在恶搞中亵渎,瓦解,歇斯底里,宣泄,破坏,导致网络文化对艺术的颠覆。正是恶搞中的这种发泄性和趣味性使诗词混搭体呈现越来越多的面貌。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友谊),“人生若只初相见,只羡鸳鸯不羡仙”(一见钟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情感的变迁),“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雌雄”。
第二,自由,开放,宽松的网络环境。
首先,“网络文化的本质即其对真实世界的克隆、复制、仿拟,乃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另造一个虚假的世界,简而言之,就是虚拟性。”⑧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平等、多元、虚拟和弱可控性等特征。“在网络上,文化的空间向每个人开放,权威不再存在,每个人都能取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每个人都能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与各种文化观念。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媒介。它使大众文化不再只是被表现的对象或者是被模仿的对象,而开始作为一种言说的主体,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自主地表达自身的文化。”⑨其次是它的全社会共享性和互动性。传统文学领域中的话语权已被精英阶层掌握,使得大众只能聆听教诲,但在网络中也正是因为匿名,大众私语可以放大为公共话语,民众可以打破一切既成的界限表现自己,愉悦尝试,自由混搭,大胆创造新的诗词,又因为可以共享互动,所以这种尝试成果得以迅速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挑战欲望。因此,诗词混搭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深受欢迎。
第三,形式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特点。
商家可以利用其使人易记易懂,俏皮搞笑的特点移入广告中获得名度;媒体人士可以利用其趣味性和潮流性多加引用增强娱乐效果;而这些宣传本身又推动了诗词混搭的传播。这种文学的再创造本身就是文学的不断变革发展的表现。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唐诗宋词则越来越被网友用来恶搞自身的职业或自身某种的处境。回归这种诗词混搭体的产生空间:这种有创兴再造趣味的文体之所以风靡,有着它特有的网络空间传播条件:它符合网络语言规范的基本原则:“合需要原则”⑩,它也是这种文体走入现实生活中为大家所接受的前提。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我连对象都没有!”
“合理据原则”,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混搭体在创作时较为巧妙的灵活运用语言规律。例如“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接受原则”,诗词混搭所要表达的意思,以一种或委婉或俏皮或戏谑的口吻呈现,表达感情和受众所契合,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万水千山总是情”。
“诗词混搭”作为网络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有其存在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律。“话语类型会变化,发展乃至衰亡”,“任何社会中的话语类型的数量是不确定的,话语类型的数量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息相关。”
我们在运用诗词混搭时,要充分注重它的适用性。“适应性原则是一条应用原则,语言表达者无时无刻不在应用这条原则为自己的交际服务。”“适应性原则还是我们分析语言运用的成败,区分语言运用的优劣的一条评价原则。即语言运用适与题旨情境的适应性来考量。”
四.“诗词混搭”发展前途
“诗词混搭”通过拼接经典古诗词,以原作品为参照,形成一种混搭颠覆性的效果。由于有传统古代诗词原本所积淀的文化背景,诗词混搭才形成了它独有的娱乐效果。它使经典文学的传统艺术价值世俗化,因次能深入到网络受众当中。
“诗词混搭”这种网络现象的出现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的界定,这其中包括什么样的文学才是传统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诗词混搭”能不能算是文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从整个中国文学历史进程发展来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一开始出现并非所属时代主流文学,如词、小说、戏曲,都经历了一个从俗文学到雅文学,从“旁门左道、雕虫小计”到成为正统文学的过程,可以看到,文学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的。由此观之,这样一种新兴出现的,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作为网络文学的“诗词混搭”现象正逐步改变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界定。因此也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前景,不容忽视。它对于推动古典诗词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具重要意义。
“诗词混搭”会有怎样的前途?
从消极方面看,模式化“诗词混搭”的出现逼得“诗词混搭”有可能走向末路。“人通过自身本质力量的表达不仅塑造着网络文化,也改造着人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11这是伴随着“百搭句”的出现而最终产生的。“百搭句”是“诗词混搭”被模式化的一种表现,这种模式化将本已很低的恶搞门槛近乎取消了,它将“恶搞”推向了极致。恶搞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直接后果就是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解构和破坏;
另一方面,“诗词混搭”也有其积极一面,这是因为“诗词混搭”对象是经典的古代诗词,它运用拼贴的手法重新组合诗词,并赋予作品完全不同于原作品的表达主题,形成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事实认定的效果。网上自由而即兴的创作,“把价值从深度和沉重中解救出来,把文学话语权交给了每一位个体以实现文学言说和发表自由,拆卸了作者资质认证的门槛,这无疑是文学发表权的解放”12
[此文为华中师范大学立研项目论文,其他参与者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10级王旖旎,王彩霞,陈珺烨等学生]
注释:
①罗璇.《网络时代的诗词混搭》.广州:粤海风杂志,2010,(5),73-75.
②邵霭吉、冯寿忠.《现代汉语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77.
③郭锡良.《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200
④邵霭吉、冯寿忠.《现代汉语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27.
⑤冯广艺.《语用原则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0.
⑥邵霭吉、冯寿忠.《现代汉语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1.
⑦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文理形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83.
⑧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47.
⑨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46.
⑩周明强.《语言认知与语言应用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56.
11宋元林等.《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8.
1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文理形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83.
参考文献:
罗璇.网络时代的诗词混搭[J].广州:粤海风杂志,2010,(5),73-75.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