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设定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定目标范文第1篇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设定目标范文第2篇

我们通常都会在年初的时候心里暗暗立下“新的志向”、“新的愿望”,但到年末的时候,我们却常感叹生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又蹉跎了一年。问题是,大多数的人只是有“期望”,却没有真正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长处,制定一个有价值、切实可行、并且用文字清楚记录下来的明确目标。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在他们成功之前,就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将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因此,花些时间,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明确、可行、有价值的目标,会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因为,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如同在开车时,你的手却没有握住方向盘。没有人天生就会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产生的行为模式,给大家分享一个设定目标的简单、易行的 3C模式:

1.Clarity——清晰法则

Where is your direction?

你往哪个方向走?

清晰法则是所有目标设定的根本,当你明确知道自己所要前进的方向时,你将会带着使命出发,并且能够激发你的一切潜能达成目标。耶鲁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调查,他们跟踪了 1000名毕业生,研究小组发现,97%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20年后,这些有着明确目标和计划的 3%的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如此,他们的平均收入比 97%里面的人最高收入者,还要高出 16倍!

要清楚知道如何制定目标,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期待达成的结果是什么?

做什么事情对我最有意义?

我打算采取怎样的行动达成目标?

1954年 5月 6日,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85千米)的人,当时,医学界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跑法,会让心脏无法承受而爆掉。六周之后,一名澳大利亚人也完成了这项挑战,一年之后,八名大学生再次打破了这一纪录,什么原因呢?是人类进化了,而跑得更快了吗?不太可能,他们所做的,只是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信念改变了,结果也会随之改变。

所有的目标都要明确地写下来,没有写下来的目标只不过是“愿望”而已,而“愿望”是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激情和力量的。

mitment——献身法则

How much efforts you can put into your goals?

你能够为自己的目标付上多少努力?

当我们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竭尽全力时,会给周围人极大的信心。如果你是老板,当你为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时,当你为所定的目标全力以赴时,你会在你的员工和客户当中建立起信任,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并且获得他们的尊重,因为,他们看到你是一个值得跟随的领导者、一个值得长期合作的生意伙伴、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这些都将成为你巨大的无形资产。

世界 60亿的人口当中,每 3个人中就有一个观看过迪斯尼影片或购买过与迪斯尼动画形象有关的书刊或产品。迪斯尼带给了人们无数的欢乐,人们不禁要问迪斯尼公司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又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木匠之子、一个穷小子,一个卖报少年成为一个受世人喜爱和敬仰的艺术家、娱乐大王?从他的奋斗和创业历程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不屈不挠的冒险和拼搏精神,还有正直、善良的可贵品格。他献身事业的精神,为迪斯尼公司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沃尔特·迪斯尼说过:“我讨厌只为了赚钱而去做事。”,沃尔特·迪斯尼的话不是自我标榜,他对动画和娱乐事业的热爱大大高于对金钱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我们无法对制定的目标全心投入,我们就无法感动身边的人,更会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全心投身在所选择的事业上,你会发现,你周围的环境和人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3. Competence——能力法则

Do you have necessary abilities to fulfill your goals?

你是否有达成目标的能力?

能力法则,是所有成功不可争辩的先决条件,如果你在所从事的领域不够卓越的话,那在高度竞争社会当中是无法立足的。除非你赢得彩票。

设定目标范文第3篇

1、制定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案,首先要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制定公司的总体目标。

2、总体目标制定后,确定各岗位,即定编定岗。

3、岗位制定后,制定各岗位的职责。

4、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依据公司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各岗位的工作目标。

5、根据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制定各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即KPT。

6、对各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各岗位的重要性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

设定目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聚焦问题 分解目标 核心概念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01

教学目标是教学结果在人们头脑中的超前反映,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也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节课如何设定目标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关注的。现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目前我们在进行课时目标设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重点提出设定课时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聚焦问题

在日常的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上课非常随意,对应该在课堂中达成的目标视而不见,充分反映教师目标意识的淡薄;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很多教师呈现的教学设计都是从教学过程开始,而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甚至于通篇教学设计中都没有出现教学目标;在一些教师基本功的评比中,给出教学内容后要求写教学目标时,很多教师都无法动笔。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千米”时设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掌握1千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

下面将从这个案例入手,对设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行为主体与行为动词的描述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而不是指教师。这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把教师和学生混在一块,根据设定的目标无法看出谁是行为主体,更无法看出达成目标应该用什么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描述中提出在结果目标中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本案例描述中出现的行为动词有经历、感觉等,用这些词来确定教学目标,不仅可操作性差,教学评价也缺少根据。因为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是“了解、理解或是掌握”了所教的内容,而且这种目标陈述没有指出达到目标的途径,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无法进行观测。

2.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设定混为一谈

课程目标是国家规定的长远目标,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它也是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目标。而课时目标是对一堂数学课教学结果的预先规定,它应该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如果说课程目标是国家行为,而课时目标则由教师自主决定。当然没有课程目标作为依据,课时目标也就无法表述;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课时目标也是由课程目标转化而来的。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也有很多区别,因此,写课时目标时,不要写成课程目标。例如案例中呈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是一些长远目标,有的还是隐性目标,在每一课时中是无法达成的,这些目标落实在课时目标中还需要进一步分解,把这些写在课时目标中显然是大而空。

3.目标撰写格式僵化、标签化

许多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定。这样会出现僵化、形式化和标签化的现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目标都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分割,而人为的割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另外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再来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一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来确定。

4.课时目标设定单一、机械

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本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经过太深入的思考,就把教学用书或者一些教案上的目标直接摘抄过来,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因为这部分教师上课是随性的,根本不考虑教学目标,所以目标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的目标缺乏个性而没有针对性,更是缺乏有效性。

二、成因探析

1.对于课时目标缺乏深刻理解

教师感受不到课时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就缺乏主动性。课程目标的认识不到位,那课时目标的设定也就缺乏深度,教师对于“目标”的认识自然就处于混沌之中。

2.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考虑教学目标,过多地关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练习设计等,以上这些完成后,再参照教学用书或已有的教案直接把教学目标复制、粘贴,就形成了自己的课时目标。

3.不能有效处理预设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实施教学时不是依据教学目标,而是过多依赖自己的教学设计,这容易出现“教学”与“目标”分离的现象。对于课堂当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缺乏足够的调整能力,使得上课之前设定的目标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上完课之后,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检测教学效果,使得教学目标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三、解决策略

1.进一步认识课时目标

(1)课时目标的导向性

课时目标不同于课程目标,它应该是单元目标具体化的产物。课时目标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预先设定,是指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方法、经验、品质等方面都需要预先做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在“9加几”的课时目标设定中要求学生通过摆一摆、移一移理解“凑十法”的道理。这就要求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知为什么要用“凑十法”。由此看来课时目标的设定对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课时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目标又有一定的发展性。例如,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内容到本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总是紧跟着时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就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相关目标的设定时就要关注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3)课时目标的变化性

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常常会发生偏离预订目标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资源,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并生成新的目标。

课时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先规定,这样的一种规定是一种理性的结果,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努力程度,另外一方面取决于目标本身与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适切性。这样的一种预先设定,必会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更需要教师把目标定位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分解课程目标

在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之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了解数学课程目标是什么,并正确理解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是宏观的、方向性的,但是不太容易操作,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并针对其中的要点逐条进行剖析,细化出可以观测和评价的标准。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课时目标的续写,就会显得具体、实在,贴近学生。

3.设定课时目标

在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前,还必须强化以下几点认识: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不要把课程目标当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不应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每节课的目标设定应该明确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有什么变化,如何进行观测。

(1)设定目标关注表述规范

“课时目标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是设定课时目标的基本原则。课时目标一般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这需要教师在设定课时目标时好好把握。

目标表述的方式一般采取“学生能……”或者“学生具有……”等形式,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进行描述的,当然有时候就默认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也可以不写。另外设计教学目标时,尽可能将行为条件表达清楚,这样便于目标的实施与达成。

目标表述的方式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形式来表述。例如,在设定“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这样描述: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这里的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都是一种定性描述,它也描述了课堂上学生应该采取的学习行为。

例如前面提到的“认识千米”的案例可以这样设置教学目标:

①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解1千米=1000米。

②知道生活中1千米的距离,学会使用“百度”搜索身边1千米的距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③关注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2)设定目标关注学生实际

在目标设定时,不能简单依据课程标准来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特别是有些量化的标准一定要通过实际的了解才能给出具体要求。例如,在设定“9加几”的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凭借经验以及课程标准给出的数据还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做一个前测:通过一组算式采取计算和问答的形式,了解班级有多少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且明白其中的道理;多少学生会做不理解;多少学生根本就不会做;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目标,会更切合实际,更容易达到目标。

(3)设定目标关注教育内涵

深刻了解课程目标是设定好每一课时目标的基础。课程标准从三个大的方面描述了课程目标,并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课程目标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课程目标指出“教学中让学生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就应该考虑课时教学中有没有蕴含可以挖掘数学经验的材料。例如在设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有帮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这一条。

(4)设定目标关注核心概念

设定课时目标时要考虑课程标准列出来的十大核心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能力等。数学知识都是从属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就要考虑这些内容和十大核心概念到底有什么关系,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核心概念。例如,设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建立;设定“单式统计表”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设定“11~20各数的认识”的课时目标时,一定要关注“数感”;等等。

(5)设定目标关注学生发展

设定目标范文第5篇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没有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跟着肯·莱文,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作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设定目标范文第6篇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目标缺乏独立思考

教师的备课参考资料有很多来源,如网络资源、杂志教参资源、同学科教师分享资源等。这些资源给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教师对教参和网络课例过于依赖,缺乏对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总体分析,在教学中没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导致对课堂教学缺乏总体把握,使教材资源大量浪费,课堂效率低下。如教科版三年级《我的大树》一课,有教师的课堂目标设定如下: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大树。这个目标十分空洞,把重点放在亲近自然上,而没有对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的目标进行具体描述。根据此目标,教师上课时就带着学生到校园里看了几棵较大的树,然后再让学生回到课堂上描述他们看到的大树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发现,课堂上整个观察过程中无记录、无方法、无比较,相对于有意义的科学观察有着本质区别,这样的课堂降低了观察活动的教学价值。

此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备课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备课仅仅是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并没有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去思考。二是教师对学科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对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学科价值、学科本质、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等内容缺乏了解与研究。因此,设定准确而有价值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思考,从学科本质出发,总体考虑,通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建构科学课堂。

2.对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确,过多依靠经验

有的科学教师对教学目标虽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但大多是从自身的教学经验或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念出发,如探究、做中学、STEM教学等,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认识,认为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科学方法的教学就是科学优质课堂。如教学“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有教师设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空气的存在与作用;借助其他媒介证明空气的存在。他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显然这位教师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定位远离了教材设计的初衷。本课真正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可以流动的气体,是属于概念建构的课程类型,教学活动应指向空气无色、无味这些特征,而非停留在证明空气的存在这一非关键活动上。

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素养的学习和培训外,主要还是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简单化,对理念的运用机械化,在教学中仅仅注重了学科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而忽略了兼顾科学内容和自身的逻辑性与发展性。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一有问题就合作,一有问题就探究的现象,既脱离了特定的情境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又忽略了科学知识体系、课标与课时的关联度、目标对学生的适切度,将学生带入了生硬地贴标签式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当中。

3.对教学目标的落实缺乏有效的

评价

教师缺乏对科学课堂目标落实的反馈与评价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教学常态课调研还是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很少看到教师当堂检验学生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一评价活动。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从整体上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保证活动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具体来说,它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为教师与学生解答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等问题。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特别是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比学科性课程更加复杂,这给科学课堂的评价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课容量大、课时少,很少像语文、数学、外语学科那样进行定期考查与检测,这让科学教师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施展空间,但也容易造成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忽视。

二、解决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定

1.严格基于科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进行课时目标设定

科学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国家对学生科学学习结果的期望。它包括了两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同时也突出了科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特殊的认知方式。当教师对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不明确或者有些含糊时,我们一般可以在课标中找到答案或者受到启发,从而把握整体的教学方向,找到解决思路。

对单元目标进行系统性分析与总结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科学教材每个重点训练项目落实一个实验或者活动的要点,这些要点相互关联,诸多要点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教科版科学教材中,溶解单元就是围绕着溶解的概念有序展开的。本单元共分七课,第一课为前概念认识。第二课讲不能被过滤与沉淀,面粉放在水中有没有溶解。第三课突出概念的核心本质―均匀分布,即观察高锰酸钾进入水中到最后的均匀分布状态。第四、五、六课研究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度),不同液体间的溶解现象。最后一课分离食盐与水。前六课清晰地展示了溶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后一课对溶解这一概念进行总结、梳理与运用。如果我们在分析教材时,能够领会单课时教学目标在整个知识体系(教学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合理分解单元重点目标,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2.基于课程“大概念”、学生“前概念”进行课时目标设定

“大概念”是指科学中的大思想、大观点。它表达的观点是人类看待生命科学的思想,不仅仅是停留在事实层面上的。如关于植物的教学目标,以前我们是这样描述的:知道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用“大概念”后,目标就表述为植物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作用。从植物到动物然后再到生命的概念,最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体结构和帮助生命体实现生命体特征。可见,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思想观点要比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组成部分更重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设定目标首先要思考如何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来看待问题,而不仅仅在于他们记住了多少知识。例如,教科版五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课堂上的常规方法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模拟岩石在受到冷热、流水、植物作用后的变化,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变化在自然界中需要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如果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就可以以“导游”的形式,让学生以参观者的角色来设计整堂课,在学生充分欣赏并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后,再去进一步猜测并证明其形成原因,以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思想。

“前概念”是指对于新内容的基于经验的原始认识水平与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认识的起点,结合学生认知、思维、操作等能力。从前概念产生途径来看,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语词带来的曲解;进行不当的类比。解决前概念对教学的影响途径主要有:通过课前的观察与调查,通过课前或课中师生对话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课内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实验验证、概念重释、比较鉴别等方式纠正的错误成分;深刻讲授,特别是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如《磁铁有磁性》《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课例中,教师很容易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磁铁能吸引铁以及地球是绕着太阳运动等常识已有所了解,只不过这种了解是不全面、不深入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如磁铁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前的观察或谈话进行:你怎么玩磁铁的?最喜欢怎么玩?玩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哪些磁铁的性质?教师再思考这些前概念与目标达成有哪些关联点,这些前概念与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创新玩的能力、思维发展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确定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

3.在课时目标设计完成后应优先思考如何检验目标

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些问题,而我们在完成目标设计,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后,大多数教师一般就会思考如何达到目标的问题,即怎么教的问题,而把评价目标即学得怎样放于后面来思考。如果把如何测评目标达成度放在教学设计的前面来思考,一方面可以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设计更为有效,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反思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最终让科学课堂更加扎实与有效。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时,在课的最后,教师把一些物品,如铁质的、有磁性的物品和其他一些如纸张、橡皮、玻璃等物品放入一个盒子的中央,首先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可以用磁铁吸取出来。如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已达成,学生就应该可以判断出,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可以吸引但不一定能吸得起来又是哪些物体。因为盒子是有一定空间的,磁铁虽能隔着物体吸引铁质或磁性的物体,但是磁力作用是有一定范围的。在科学课中,这样的设计无疑是符合科学学科本质的,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这种基于理解性的与形成性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有效迁移,让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设定目标范文第7篇

一、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就是品牌企业具体融资的需求,包括资金需求量、能接受的资金成本(价格)区间、还款来源、增信措施这四个关键点。

简单说,就是需要融资的企业需要多少钱,这些钱用来干啥,用多久,一年还是半年,能接受的资金成本如何,还款如何保证,有什么增信措施。就这么简单。

二、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的意思,就是说,企业实控人要找谁借。信贷内以房产和资产抵押借贷额度满了后,银行就借不到了,弄不好还抽贷。这种情况下,找谁借,就是路径选择。绝大部分(2200万家未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群体)就民间高利贷进行选择。除了自身利润和民间高利贷,现在产业链金融或叫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新的路径。新的路径本质上说,属于中小微企业的库存、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的范畴,是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不服务的范畴(传统银行信贷就是抵押贷款,看中的是还款能力,没时间研究中小微企业主的还款意愿,还是抵押靠谱些,大概就是这样的思路,这涉及银行的经营成本问题)。随着2018年1月1日《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促进法》总61条,其中第22条规定:“国家推动保险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分散风险、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目前,这一块做的比较规范的是中信保,是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小企业促进法》第49条规定:“中小企业的有关行业组织应当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诉求,加强自律管理,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开拓市场等提供服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商业承兑汇票投融资工作委员会在这方面已经和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等的相关中小企业达成了支持行动,河南中信保也进行了政策支持。

三、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一个官方用词。用大白话说,就是得有能办事的人。或说得有懂业务的团队组织。许多企业想融资,想以库存或者应收款为动产抵押进行融资获得流动性支持,但找不到门路,核心是企业内缺乏人才。本身中小微企业自身缺点多,盈利弱,福利差,聚集和吸引不了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来了也留不住,诸多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中小企业主必须要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能用好一个管用的人才,就能产生很大的效益。

设定目标范文第8篇

有规划的人往往在期初都会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般都是有层次的,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了目标后,剩下的就是制定规划,主要是设定一下要用多长时间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在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凡是能够设定目标并最终坚持到底的,一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会计专业的学生设定目标应该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即首先要设定的是自己的低层次的、近期的目标,然后才是高层次的长期的目标。在大一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树立一个短期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以给自己增加信心,比如说每周上课的出勤率,每次上课时都要回答老师一个问题等,可以以一个月为期限,一个月后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然后在设立一个中等目标,比如说期末考试所要拿到的名次等。完成任务后可以再给自己设立比较长期的、高等的目标,比如说在大二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三毕业前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等。有些意志力很强的学生还会给自己设定更加长远的目标,比如说就业要选择哪所单位,要想成功就业都需要自己补充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在大学阶段就完成充电的任务,目标明确,竞争时一击即中。

二、掌握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专业能力和技能

目标有了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条件,那么所设定的目标也只会是空谈而已,遥不可及并且不切实际。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目标的设定要分级分等,有了目标还不够,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技能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比如说设定每周上课的出勤率,回答老师问题这种低级目标,就需要设立目标者要有自我约束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等;想在期末取得自己预期的名次的这种较低层次的目标,需要设立目标者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主复习的能力,善于总结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想达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这种中等层次的目标,需要设立目标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基础会计学理论知识的熟学熟用等;想完成获取初级会计职称或中级、高级会计职称这种较高层次的目标,对设立目标者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可或缺,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显重要,因为从漫长枯燥的知识学习阶段到一纸试卷,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持久力、忍耐力的过程;而要想达到获得自己心仪岗位的这种高级层次的目标,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对制定目标者要求更高的是其专业技能,比如说凭证的收发编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结账、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网络信息技术、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的使用,还要了解自己向往公司的公司背景、经营模式、商品结构、人员层次等。

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实现目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