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者有四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1篇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术未尽也

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一、向;穷尽;被;发语词。

二、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①管仲、隰(xī)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解释加点的词

春往而冬反

迷惑失道

遂得水

二、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通“返”,返回;道路;找到;

二、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本文从教育学的角度解析了教学的实质内容。

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理各有不同。(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或失则多

然后能救其失也

或失则易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一、有的人;补救;容易;发扬。

二、C。

三、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育者必须知道(它)。

(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啊。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文献检索,深入阐述了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是介绍了顾客价值二维权衡观、顾客价值层次观、顾客价值综合观等,并对现有的顾客价值维度研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顾客价值二维权衡观 顾客价值层次观 顾客价值综合观 顾客价值构成维度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顾客价值二维权衡观。德萨博、杰迪迪和辛哈(2001)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顾客价值存在着质量和价格两个维度,认为顾客价值受顾客感知质量与感知价格的影响,是两者权衡的结果。其中,感知质量是顾客对产品总的优越性的判断,而感知价格被定义为产品客观价格的主观感觉(雅各比、奥尔森,1977)。

菲利普•科特勒则以“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认知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为研究前提,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分析顾客价值,认为顾客价值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 其中总顾客价值是指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组利益,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总顾客成本则指顾客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的预计费用,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总是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即顾客总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总顾客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总顾客价值,从而最大化满足自己的需求。另外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把顾客价值定义为买方感知性能与购买成本的一种权衡,其更多的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研究顾客价值构成维度。

二维权衡观比较认同顾客价值是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间的权衡,特别是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揭示了顾客复杂的购买行为的潜在规律,不仅对顾客从产品或服务消费中得到的利益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加入了对顾客成本的详细分析。

2.顾客价值层次观。感知价值理论突出代表人―Woodruff(1997)基于信息处理的认知逻辑提出了顾客价值层次模型(见图1),尝试着对顾客价值如何感知企业所提供的价值进行了回答。

该模型认为顾客价值是产品属性、属性偏好和结果评价的层次组合,顾客通过途径-结果(Eans-end)模式形成期望价值,从最低一层开始,顾客首先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属性和属性效能。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顾客会就这些属性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形成期望和偏好(第二层)。顾客还会根据这些结果对顾客目标的实现能力(最高层)形成期望。从最高层向下看,顾客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产品在使用情景下各结果的权重。同样结果又确定属性和属性实效的相对性。顾客层次模型很好的描述了顾客的期望价值和实际上得到的价值,而顾客满意则是连接二者的媒介,顾客正是通过该媒介来感知价值的。

此外,Weingand在进行图书馆的实证研究过程中,也提出了顾客价值层次性,并将顾客价值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的价值、期望的价值、需求的价值和为预期的价值,各个层次都对应不同的顾客。顾客价值层次观从如何看待价值的经验研究的角度研究了顾客价值,而且融合了期望价值和实际价值,并且强调了价值来源于顾客的感知和评价,同时也把顾客价值与使用情景以及和目标导向的顾客对产品的使用体验相联系,对顾客价值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该理论突破了以往对顾客价值研究局限于产品或服务本身上,在顾客价值研究里引入了顾客的使用情景、相关体验因素,引导更多的学者关注消费情景、相关体验所形成的顾客价值。

3.顾客价值综合观。早期的顾客价值维度是基于质量和价格或总价值和总成本两个维度。不过,鉴于顾客价值的战略重要性,仅仅简单地从感知质量和价格或感知利得与利失的角度来刨析和把握顾客价值,并不足以确保企业获得成功。正如斯威尼等人所指出的,“超越价格与质量维度,对感知利得与利失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和更深入的剖析,系统地探讨顾客价值的构成维度,才使企业能真正地理解顾客感知和评价产品的过程”。

希斯、纽曼和格罗斯(Sheth,Newman and Gross,1991)认为产品为顾客提供了五种价值,即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功能价值、认识价值、情境价值,从而构建了一个五维的顾客价值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的选择行为实际上是上述五个不同维度的顾客价值的函数。Sweeney(2001)在Sheth(1991)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零售耐用品的实证研究提出了PERVAL 模型。该模型认为顾客价值应该有四个构成维度,分别是功能价值价格因素、功能价值质量因素、情感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并对四个维度进行了界定。其中功能价值价格因素,是顾客对产品的短期或长期的成本所感知的效用;功能价值质量因素,是顾客获得的由产品的感知质量和性能所带来的效用;情感价值,是其中情感价值指源于产品中的情感因素而带来的效用;社会价值,是源于产品中社会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强化能力所产生的效用。伯恩(Burn,1993)认为顾客价值包含以下四种价值形式:价值―产品价值(Value-product Value)、使用价值、拥有价值以及顾客在评价过程形成的总的评价价值。Yonggui Wang(2004) 等人认为,PERVAL 模型中的功能价值中价格因素,没有反映“价格以外的利失”,这些“利失”指的是“顾客在消费产品中所放弃(失去)的利益”,并以金融行业为背景,识别出四个关键维度分别是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功能价值和感知利失。

顾客价值综合观超越了价格与质量维度,对感知利得与利失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和更深入的剖析,从而更加深入的、系统的探讨顾客价值的构成维度,更有利于企业真正地理解顾客究竟重视那些感知价值,以及顾客感知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受什么影响的,从而可以以此为据,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但是其在理论提出后,往往以零售、银行等某一个行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修正,代表性较差。

(二)国内学者对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主要在近几年,其中孟庆良、韩玉启等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客价值的多维模型。该模型认为,顾客价值构成维度有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知识价值、感知成本等五个维度构成。该模型对顾客价值的深层构成维度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但缺乏实证验证;范秀成、罗海成则认为可以将顾客价值分为三个维度: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功能价值包括质量价值和价格。国内学者王锡秋博士则通过建立顾客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顾客构成维度分为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三个维度,并进行了实证验证。可见,国内学者对于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在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在国内学者对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中,孟庆良、韩玉启等人提出了知识价值也是顾客价值的一个主要构成维度,进一步深化了顾客价值构成维度。

对当前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研究的认识与评价

(一)研究视角

对顾客价值研究的重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当企业家学者们指向企业内部改进的探索(价值链管理、质量管理、组织与过程再造、企业文化、裁员等多方面)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时,人们开始转向企业外部的市场,即从顾客角度出发寻求竞争优势,此时,对于顾客价值的研究才备受关注。对传统模式下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分别站在企业、顾客视角去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顾客价值是与企业互动的过程产生的,特别是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当今,要去研究顾客价值构成维度,单纯的站在顾客或是企业角度都是不够的。

(二)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传统模式下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研究偏重于理论方面的阐释,缺少相应的实证研究去进一步的检验修正其所提出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而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则往往局限于零售、银行等某一行业进行,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使其准确性、代表性相对较差。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顾客价值研究则一般沿用传统模式下的已有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理论,缺乏对新的商务模式下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研究。

其次,文献检索发现学者过多运用西方还原主义和原子主义的思维模式,或站在顾客角度或站在企业角度去研究顾客价值构成维度,没有将两者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去研究。而顾客价值是顾客与企业进行相关交易产生的,在交易过程中,企业与顾客必然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更深入的研究在顾客与企业互动过程中是否影响顾客价值的创造。

(三)当前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研究的缺陷

通过考察,纵观目前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研究,文章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缺陷:一是没有对电子商务新模式下的顾客价值构成维度进行研究。虽然顾客价值的动态性、情景依赖型特点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但是在兴起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到来时,却没有使学者们针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顾客价值进行相关的研究。由于传统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是两个不同的商务模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特点、购买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而电子商务模式正飞速的发展,逐渐冲击着传统商务模式,顾客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消费是否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亟待研究。

二是实证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行业,准确性、代表性较差。在文献综述中不难发现,很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之后,往往选择某一个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一定的检验修正,如Sweeney(2001)对零售耐用品的实证研究,Weingand对图书馆进行的实证研究,以及国内学者万映红、李江和崔亮亮针对银行进行的实证研究等。虽然选择一个行业实证研究后能进一步验证修正理论,但是由于所选具体一个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得出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部性,很难得出准确的、有代表性的理论。

三是缺乏从整体上对心理的顾客价值深层次的挖掘。无论是顾客价值二维权衡观、顾客价值层次观,还是顾客价值综合观,或站在顾客角度或站在企业角度进行研究,仍停留在浅层的顾客所得与所失层面,并没有深入的探究顾客价值内涵。二维权衡观简单的将顾客价值维度分成质量与价格或总价值与总成本两个维度;顾客价值构成维度层次观虽然说明了顾客价值具有层次性,但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其内涵;而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综合观则不局限于质量与价格或总价值与总成本,对顾客价值的维度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仅仅将社会价值或心理价值作为维度之一,没有指出什么是顾客价值的深层次心理驱动维度。

参考文献:

1.叶志桂.西方顾客价值研究理论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7)

2.胡旭初,孟丽君.顾客价值理论研究概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0)

3.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1(2)

4.王永贵,韩顺平,邢金刚,于斌.基于顾客权益的价值导向型顾客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5(12)

5.刘研,仇向洋.顾客价值理论综述[J].现代管理学报,2005(5)

6.闵梅梅,罗新星等.基于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的顾客价值链的构建[J].价值工程,2007(5)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3篇

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断,一是因为这场论战的几个特征清晰可见:它既不是一场由各自代言人能够“代表”的论战,又不是就具体问题发表“醉翁之意仅在酒”式观点的论战,也不是仅发生于经济学界内部可由其独占话语权的论战,更不是短期内能够分出“胜负”达到“共识”的论战;二是因为这场论战的参与主体已经宽泛化;它既涉及以郎咸平为代表的非主流经济学者(他虽不承认但无法改变),又涉及以张维迎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者,也涉及以顾雏军为代表的企业巨头,还涉及以张文魁(包括那位不愿透露姓名只愿提出“没有更好方案郎难辞其咎”诘难的国资委官员)为代表的政界人士,甚至涉及以鄢烈山、搜狐网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张维迎曾痛斥媒体及网络对企业环境恶化的影响),以张卫星为代表的普通公众等等;三是因为这场论战的所涉论题已经宽泛化:既有学术观点之争,又有流派地位之夺,也有学者人格之呼,更有研究方法之辩,终有价值取向之战……

笔者不才,虽从事学术研十余年,但除了与“饭碗”相关的经济学外,疏于关注,故不敢对其它学界贸然作评;但就笔者所在的经济学界来说,学术风气之“不纯”已经达到不得不整肃的地步。其实,对这种“失纯现象”因何而来,显在何处,生出何弊的问题,经济学界的名儒大家已经开始思考,最近有些学者对国内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展开或直言或含蓄的批评,不能不说是个好的开端。一贯坚持一针见血做派的郎咸平对此的评论是:“我觉得外界已经慢慢能理解我这种透过实证研究说话的定位。这种定位绝对不应该是我的专利,而应该是每一个经济学家必须要有的定位,只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学家还做不到”;“靠研究和数字取得话语权的学者才应该是主流学者,而能独立客观地发表其研究成果才是能被尊重的学者。明星经济学家不是靠‘需要’而产生的,而是靠以数据证明的其明星级观点而产生的。目前国内经济学界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我并不介意经济学家对我的批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甚至认为很多网友比有些经济学家还要了解我的观点”。

光在评论此事时则不无含蓄:社会各界对这场论战的“反应颇耐人寻味:有官方背景的理论界,即所谓有话语权的人士大多对郎持保留态度,如‘不能因此停止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善待企业家’等等;而民间却几乎呈一边倒形势,有百分之九十多完全支持郎的观点。一直以改革先锋自诩的理论界与广大民众的态度在同一问题上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为近二十年来所少见。且不说郎咸平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单是这种反差也是值得探讨的。一般来说,理论界的认识会有一定的超前性,一种改革理论或措施的提出,会有一些民众不理解,但反差如此之大究竟是为什么呢?是认识水平的问题,还是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或是其他原因?”国内经济学界较为活跃的青年学者钟伟的评论柔中见锋:“在经济学家的集体失语后,愈演愈烈的争论正在演化为经济学家的集体‘出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很清楚,郎咸平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论证这个结果的过程是不是科学。我们看到多数反驳者只是一味批判郎的观点,但不注重郎咸平论证这些观点的方法、数据和逻辑。你可以否定,但否定也必须是建立在严谨、科学的分析基础之上,指出他错在哪里”;“只要郎咸平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是正确的,那么你就是再不喜欢他的观点,你都没有权利否定。而如果你只是喜欢他的观点,但得出这个观点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数据、模型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你也没有资格说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一个人用严谨的还是通俗的语言,通过学术杂志还是大众媒体,在国内还是国外,以张狂还是低调的态度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都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对个人基本自由选择权,有起码的尊重”。笔者认为,国内经济学界学风之“失纯”,根子在于某些学者身上存在五大“软肋”;换言之,学风失纯背后或许隐藏着另外“五失”:

一是失态。经济学在中国属“舶来品”,叶虽茂根不深。由于缺乏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国产”经济学理论一般是在西方或“东方”某一学派的学说框架下“挖补”而成,故“抗击打”能力脆弱。但以前经济学者(当时称为理论家)之失态,一般表现为由“为我所用,因需诠释”,产生的“墙头草”现象。撇开动乱时期不谈,即便在舆论环境不很恶劣时期,也大多逃不出“找圣言速论证”的“治学”模式,这数上世纪50年代学术界大批特批先生的“马尔萨斯人口论”最为典型。但这种“传统”的失态方式今天已与时俱进地予以“创新”了--“易表态”180度逆转似地变为“不表态”,而不管论题事关大是大非,也无论公众如何需要指点迷津!两种失态,一个根源: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必然缺乏理论的坚定性!口口声声教诲企业家应该如何搞好“危机管理”,而经济学界一旦自身发生危机,却显得多么的茫然失措,短暂失言就在所难免,以致有人在评判朗氏观点时,不无失态地写道:“当公牛闯入瓷器店,许多人为牛的勇猛喝彩时,却忽视了瓷器的损失”(赵晓语)。

二是失聪。耳聪目明,才能伶牙俐齿。笔者不敢枉论郎氏观点在总体上是否正确(如反对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取向就值得商榷),但欣赏他“结论来自数据”的调研之风。反观国内的主流学者,著述越来越“丰”,底气越来越“薄”。究其原因,“学问”大多出自书斋而非真正来自第一线的调查研究。先生1939年发表的《江村经济》一文至今还是其母校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学生的必读书,永葆学术青春的秘诀在于该文是苦经数年的实地调研才得以完成。而今日经济学大师们虽然可以“著作等身”,但且慢,请问哪一部如费老那样属于真正意义上呕心沥血之作?不愿下基层深入调查,不愿运用来自第一线的第一手资料而“孵化”出来的论作,平庸之作甚至学术垃圾者居多。“郎咸平现象”是个警示:大学家如若离开了调查研究与实案分析,同样可能导致失语乱语――既可能导致“能语不想语”,也可能出现“想语就乱语”。凡失态者,当以根治失聪症为先。

三是失范。治学规范之缺失,研究方法之失当,在我国学术界仍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除前文提及的研究资料不少不属于第一手外,还有如下几点失范倾向:其一,学术为“特定使命”(政治的或商业的等)服务,相应地研究方法为要得出的“研究”结论服务。其二,即使没有特殊使命仅为多出学术成果,既想出“创新”之作又想免调研之苦的捷径之一,便是多多采用“带着观点找论据”的演绎方法;而郎氏却离经叛道,强调“数据能够说话,理念毫无意义”,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这场论战在方法论上的迥异!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确实开始重视定量分析了,但遗憾在于,一方面将定量分析简单地等同于模型分析而对案例分析注重不够;另一方面,即便模型分析,不少模型属于中看不中用甚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摆设或工具,即将模型当作“高级”语言来论证一些带有常识性的“低级”命题,以致落下“数学是经济学的最后遮羞布”的诟病!

四是失信。缺失何信?公信力也!经济学者的理论学说,想必最终要为经世济民所用;而“学”之有效或失效,首要的是看国民能否理解与接受;而要让国民接受经济学者的理论,学说本身的科学性是一个方面,经济学者的公信力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上网站随便转转不难发现,目前国人对经济学家的公信力颇有微词,原因虽然很多,但如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其一,经济学者的观点应该更鲜明一些,既不要作无病或故弄玄虚状,也不要将观点深埋文中让公众不得要领。郎氏观点之所以在公众中有“市场”,部分地恐与其鲜明犀利有关。其二,养成尊重事实、服理认错的勇气。记得2001年当管理层推出按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减持国有股方案的时候,某少壮派人士(陈淮)在中央电视台对散户大呼“重大利好”;当上证指数突破2200点时,有年长名儒(肖灼基)遥指15000点;后来他们又拒不认错,至今还落为证券市场的笑柄。其三,要与“自身利益”保持距离。当今的多数经济学者在企业担任独董或顾问。必须看到,离自身利益近一分,必然会离公信力远一分。笔者虽对北大某教授(张维迎)的学术造诣十分仰慕,但对其公信力心存芥蒂:他曾在《改革》杂志上发表《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一文,列陈原国家邮电部的种种垄断行为并提出“打垄”力措,在其后中国电信的改革中一一实施,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当“亚信”独董之后。虽说两者可能并无必然联系,但总感它是影响学术公信力的行为。再如,三年前当郎氏“炮轰”德隆最为猛烈之时,某经济学家(魏杰)欣然加入旗下的新疆屯河担任独董,真不知是何使然。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4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cōnghuì( ),演算使人jīngmì( ), 哲理使人思想shēnkè( ),论理使人有 xiūyǎng( ),逻辑修辞使人sànbiàn( )。

2、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璀 璨 咀 嚼 粜 米 趔 趄

( ) ( ) ( ) ( )

解 剖 恐 吓 倔 强 埋 怨

3、根据拼音填入空白处的恰当的汉字

màn 不经心 条斯理 山遍野 轻歌 舞

火势 延 天真烂 临窗布 嘲笑 骂

4、改正下列词语和句子中的错别字

A 不屑置辩 无遐顾及 相形见拙 自出新裁( )

B 见义思迁 纷至踏来 怨天忧人 人才汇萃( )

C 他虽然年近古稀,却仍然笔耕不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材富。 ( )

5、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A 书本 B 信 C 写 ( )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A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 )

③每日通宵达旦地看书。A 天亮 B 第二天 C 元旦 ( )

6、选词填空

健康 健壮 震动 震撼 缓缓 慢慢 徐徐 惊叹 赞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 )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 )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 )舒臂的时候,我们( )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的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爱。

7、按要求写句。

(1)某书店要在店内醒目的地方挂一条幅,条幅上要写一句格言,请你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2)从下面几个事物中,选两个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它们。

A庐山 B小草 C春雨 D梅花 C柳树

①-----------------

②-----------------

(3)在《鸟的天堂》中,作者描写榕树的茂盛时,从两个方面写的,这两句话是------

(4)分别写一个含有表扬和批评意思的句子,都要以“你好厉害呀!”开头。

①------

②------

(5)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人插到你的前面,这时你应该对他说------

8、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修改病句)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够,毅力不强。(修改病句)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成转述句)

(4)他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筋疲力尽的大鲈鱼拖上了岸。(缩句)

9、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下面有两句同题咏物的名言,请依照这种形式,以“蜡烛”为题,从不同的角度再写两则

例:橡皮:①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②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蜡烛:①

10、语言积累

① 不经一事, 。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 。

③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中有句与上述诗句中的“无故人”意思相反,这句诗是“ 。”

④每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可经过冥思苦想,会突然发现问题的根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真可谓

。(陆游《游山西村》)

11、语言运用

平平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平平,你真爱美呀,我刚晒的被单上也锦上添花了”

① 刘阿姨话的言外之意是 。

② 如果你是平平,你会怎样幽默而不失真诚地回答刘阿姨呢?

(一)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 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或失则多,或失则易,

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二) 试

①再过三天 ,小保姆一个月的试用期就到了。小保姆长得浓眉大眼,样子( )土气点,手脚( )很勤快。煮饭、洗衣、打扫房间,样样活儿都干得挺利索。毕竟是乡下来的姑娘,很实在,女主人对她的总体印象颇佳。不过,在最后三天中,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

②清早,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厅中的茶几上,像收拾一件杂物,随收随放,琐琐碎碎,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心计,对钱的漠视竟是一种抗争。

③第二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五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luò là)四的?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了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论理。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女主人刚从科长位上退休,富态中透着几分威严,待人接物很有风度。这样体面的人,怎么会玩“钓金龟”的小儿游戏呢?不会的。可是,再想回来,不是女主人,还会有谁把钱放在这儿?她迫切想知道究竟,于是眉头微微的蹙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了茶几脚下……

④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脚下……这一镜头令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目中受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变成了一个粗俗可鄙的恶婆婆。她恨恨的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随后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⑤第三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十元钱。她的嘴角立即泛起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当晚 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 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 严肃 婉转 采用启发式 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 这应该充分肯定 可是 唉!做人起头,路正长着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⑥“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⑦“是呀!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⑧“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你了!”

⑨“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

⑩“早上7点,公共楼梯!”

⑾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塞(sāi sài sè),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到了?

⑿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锻炼,小保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悄悄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10元钱,眼睛一亮,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快捡起钞票揣(chuāi duān)进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一,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丢三落( )四 语塞( ) 揣进( )

3 . 给⑤段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联系短文内容回答问题。(4)

① 小保姆的日常表现(限于十个字以内)是

② 这钱藏着一种心计,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心计”指的是

5、女主人对小保姆接连三次“测试”,小保姆的表现是:

第一次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5篇

学者在注经解经的同时申之以己意,以新酒装旧瓶,所以经书之外表仍旧,而其思想之内容已变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朱子著《四书章句集注》就南宋以前之儒学言为融旧铸新,综罗汉魏前儒以迄北宋诸老先生之训诂经义于一炉而冶之;然就南宋以后之儒学传统言则为开宗立范,朱子注释《四书》之同时,随时出之以新义新说,为此下学者开宗风、立矩雉。《四书章句集注》最能具体显示朱子学因袭面与创新面之二大特质。我们欲一窥中国注疏传统的特质与朱子学问的藩篱,《四书章句集注》实在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我们先就其因袭面来看。朱子是公元12世纪中国儒学之集大成的人物。这种集大成的历史性格于其《四书章句集注》中最能透露其消息。朱子“语孟集义序”常云:“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辩名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亦何以用力于此。”朱子为学极为重视前儒注疏,从《朱子语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朱子,随处指示学者汉注唐疏不可偏废;他自己为《四书》作集注也随时征引前儒旧说,并予以折中消化,构成一圆融无碍的思想体系。我们欲探讨汉魏及北宋儒学如何在朱子学中呈现,则最有效之方法殆在于对《四书章句集注》作一个思想史的分析。

再就其创新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最能体现中国学术传统特质之所在。在前文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指出,西洋史上所见的思想家多自出心裁,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经典注疏或眉批虽时或有之,但终究不是思想家表出其思想之根本方式。西洋思想家多各自著书立说以申己见,其所关心之问题或与哲古有一脉相通或隐然相应之处,然绝少以注疏经典之方式寄托一己之哲思。中国的情形与西洋之传统颇不相同,中国历代大哲多在阐释疏解经典之中提出自己的哲学新见,两汉经师之注解《五经》,魏晋新道家之注老庄如此,为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现像;为我们所当注意。这一个思想传统乍见之下,或以为中国思想历经两千年而未常变动,但细按其实则思潮伏流互相激荡,学者在注经解经的同时申之以己意,以新酒装旧瓶,所以经书之外表仍旧,而其思想之内容已变。就这个特质而言,历代解经家所行者实际拔汉帜立赵赤帜之工作。

朱子是集宋代新儒学大成的思想家,他结集《四书》以代《五经》,固系不朽之伟业,影响于后世者至深且巨。朱子之纳子思、曾子于孔孟道统之中,尤寓其哲学之新见,而更重要的则是朱子以他自己的哲学立场批导孔孟旧说,于孔孟格局之外另创一新天地。我们如纯就哲学立场来说,朱子注孔孟颇多违失先秦孔孟学说宗旨者。但就历史的角度来看,则从朱子主孟违失之处正可以看出他的宋儒立场及其哲学新见,在思想史上极具意义。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6篇

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5、不迁怒,不贰过。

6、君子周急不继富。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1、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12、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22、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4、君子务本。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3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37、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3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0、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4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4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6、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4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1、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3、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5、道不同,不相为谋。

5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7篇

(2)孟子 如果说,以上对孔子“以心为学”的论证尚不无牵强之意,那么,吴澄在论孟子“以心为学”时则显得更有理据。吴澄说:“孟子传孔子之道,而患学者之失其本心也,于是始明指本心以教人。其云‘仁,人心也’,‘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又曰‘耳目之官不思则蔽于物,心之官则思。先立乎其大者,而其小者不能夺也。’”(仙城本心楼记,26:10b) “失其本心”之说固为孟子所创:“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然吴澄文中所引孟子诸语[6]是否即本心之教,《孟子》书中对此并无明确指示,不过是吴澄个人的理解而已,因此尚须推敲。从孟子原话的上下文来看,“放其心而不知求”中的“心”当是指仁义之心,而“心之官则思”中的“心”则是指知觉器官,这两句话中“心”字用法并不相同。仁义之心可以说是本心,而作为知觉器官的心则不能说就是本心,二者不可一概而论。吴澄将之一并列于孟子“明指本心以教人”之后,不能不说有欠分疏。不过,无论孟子这些话是否为“本心之教”,明白无误的是:它们都是有关“心”的讨论。在这个意义上,当然可以说孟子是“以心为学”。就儒家心学的历史来看,孟子是真正开启源头的人物。虽然吴澄将心学之源上溯到尧舜,但也不能不承认:“孟子始直指而言‘先立乎其大者’,噫,其要矣乎!其至矣乎!”(王学心字说,5:27b)

注释:

1、如冯友兰认为:“朱子为道学中理学一派之最大人物,与朱子同时而在道学中另立心学一派者为陆象山。”(《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28页),陈来承袭了这一分法,并作解释说:由于二程与朱熹皆以“理”为最高范畴,所以后来习惯于用“理学”指称他们的思想体系;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学派或陆王“心学”。(《宋明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引言”)。杨祖汉专门著有《儒家的心学传统》一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所讨论者以孟子、陆、王为主。而美国学者狄百瑞(W. T. de Bary)在《道学与心学》(Neo-Confucian Orthodoxy and the Learning of the Mind-and-Hear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1。按:此中文标题系其本人所译。)一书中所理解的“心学”则是指“the Neo-Confucian Learning of the Mind-and-Heart”,非陆王心学所范围,这里的“学”(learning)字为动词,意为学习、培养。

2、吴澄作《仙城本心楼记》一文,力辩“以心为学,非特陆子为然”(详正文),由此不难推知时人以陆学为心学的议论之盛行。

3、如在南宋黄震的理解中,心学几近于禅学而远离儒家本旨:“近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单摭道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知,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读尚书》,《黄氏日抄》卷五)

4、本文所引版本为明成化二十年刊本《吴文正公集四十九卷外集三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以下引文只注篇名及卷页数,版本情况不再一一说明。

5、朱熹为孟子这段话作的注解说:“孔子言心,操之则在此,舍之则失去,其出入无定时,亦无定处如此。孟子引之,以明心之神明不测,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不可顷刻失其养。学者当无时而不用其力,使神清气定,常如平旦之时,则此心常存,无适而非仁义也。程子曰:‘心岂有出入,亦以操舍而言耳。操之之道,敬以直内而已。’”(《孟子集注》卷十一,《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31页)可见,以“操舍存亡”为孔子言心之语,宋儒已然。

6、上引数语皆出自《孟子·告子上》,吴澄在引用时作了不伤原意的删节。孟子完整的原话分别是:(1)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清]焦循著《孟子正义》卷十一,《告子章句上》,上海书店,诸子集成本,1986年版,第464页);(2)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清]焦循著《孟子正义》卷十一,《告子章句上》,上海书店,诸子集成本,1986年7月,第467~468页)

学者有四失范文第8篇

目前,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能以科研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学术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但是,也存在少数学风不实、作风浮躁、急于求成等不符合学术职业道德的情况。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急于求成、学风不实。有的科研人员急于评职称、拿奖项,缺乏坐冷板凳、求真学问的学术精神。特别是部分急于评职称的学者,不能潜心做学问,几年下来,荒废时日,难以形成学术积累。

二、一稿多投、学术失范。例如,有学者在自己的著作或论文中引用大量有关参考书中的资料,却不注明引自哪里、转引自哪里、作者是谁等。有的学者发表文章时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有的学者则在读者对象不同的刊物上发表内容相近的文章。这些都不是学人应有之风。

三、课题研究重数量、轻质量。在申请课题研究时,部分科研人员为提高课题收入,尽可能承接更多的课题,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有时间去做、能否把课题做好等。最后,难免出现课题结项率低、课题完成质量差等问题。

四、不重调研、闭门造车。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缺乏实地调研、对实际情况不了解、闭门造车等问题。其结果,则是科研成果与实际情况脱节,科研成果的科学性显著下降。

五、科研成果填报不实。在一些科研单位的考核中,存在科研成果填报不实的问题。例如,为评职称、完成年度考核量,多填多报科研成果;课题参与者填报为课题负责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