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莲花的诗句

莲花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莲花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7-01

在古诗词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分析,让学生机械记忆,那么将会抹杀古诗词的美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古诗词教学模式,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一、审美赏析,体悟意境

古诗词是作者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借诗句描绘意境、创造意境,诠释情感,表达思想。正是因为古诗词具有的这些创作特点和文学特征,所以教师更要善于从意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贴近诗句内涵的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古诗词的主旨。以曹操的诗《观沧海》为例,曹操北征战胜了袁绍部队,返归途中登上碣石山,在碣石山上远望大海,看到眼前浩瀚、壮美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呈现了一幅浩瀚、雄伟、壮美的风景图。教师可以将这一意境作为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体会诗歌中的风景美、意境美、语言美,从而理解诗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有碣石山与浩瀚的大海,向学生呈现一幅壮观的图画,如浪花随风飞溅、洪波四处涌动,丛生的树木、耸立的山岛等,展示作者观沧海的情境。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入文本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够获得审美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反复诵读,培养情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美、韵律美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去领悟、去体会、去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培养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在教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学生经过反复朗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学生朗读文本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边朗读边欣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词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

三、科学引导,感悟形象美

古诗词语言精简、传神,极具表现力。诗人通常采用隐喻、象征、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陈述事实,表达思想,抒感,赋予物象多重意义。文本中的这些物象,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的这些物象,分析作者如何借助这些物象来表达情感,从而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技巧。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词中,作者借助莲花、牡丹花、等来指代某一种品质、某一类性格、某一种思想,通过分析莲花的性质和特征表达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传达了对拥有莲花一样品行的人的赞美之情。文中关于莲花这一形象的描写细致到位、形象生动,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几句简单的描写形象、全面、深刻地传达出了莲花的品质,言辞优美、韵律和谐,这就是这首词的美感所在。内容美、语言美、韵律美,这些美感都与“莲花”这一形象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将这些词句逐一进行讲解,边讲解边向学生展示一幅清丽高洁的出水芙蓉图,让学生结合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来体会《爱莲说》的形象美、音韵美、思想美,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赏析名言名句,理解文本内涵

古诗词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它们往往体现了一首诗或一首词的思想与主旨。这些名言名句语言精炼、含义深刻、思想精深,是一首古诗词的诗眼,也是古诗词教学的切入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背诵这些名言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例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学生对这些句子比较熟悉,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内涵,而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名句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赏析文本,感受诸葛亮言辞的恳切,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的精神气概。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好的诗歌是常读常新的,由于苏教版的必修教材重新收入这首诗,笔者在时隔多年之后再一次讲授《错误》。备课中,笔者发现在喻体的词性选择、人物关系呈示、人物心理描摹方面,这首诗很值得细味。

一、修辞的冒险:名词与动词的错位

这首短诗多用比喻,其中两个比喻存在词性的错位。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本体是名词“容颜”,喻体却不是同为名词的“莲花”而是动词性的“开落”,或者说是“莲花的开落”。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本体是名词“你底心”,喻体却不是同为名词的“街道”而是“向晚”,或者说是“街道向晚”。“向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436页,解作“傍晚”,视为名词;但该工具书同样页码上,“向”字头的第四个义项为动词性的“接近;临近”,这里所举的例子恰恰是“向晚…‘向暮”。①而《古代汉语词典》上没有收“向晚”,不过对于和“向晚”同义的“向暮”解释为“天将黑”,对于和“向晚”反义的“向明”释为“天将亮”。②可见把“向晚”视作动词性结构为宜。

如果稍作调整,说“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说“你底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岂不是更加自然吗?

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舍弃顺畅的语言滑行,宁肯以阻滞的书写在修辞的国度中历险是为了形成持续感、牵制感,在读者心中形成张力。我们知道,信息焦点往往在句末才出现。郑愁予诗作中以“开落”“向晚”结句凸显了这样的情形——莲花由开到落,再开复再落,漫长而无望;这是在时间上拉长。相似地,青石的街道由明到昏,愈来愈暗,趋向完全被黑暗吞噬;这是在程度上渐重。要命的是,这个过程是没有尽头的,或者说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尽头,这样的修辞悬着的心,也悬着读者的心,愁情渐远渐无穷。而“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你底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诗句以名词煞尾,则带给读者一览无余的结束感,魅力大减。

二、呈示的游戏:“我”与“你”的关系

这首诗中“我”与“你”关系的呈示值得揣摩。

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似乎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平叙,没有显示“你”与“我”是什么关系。第二节对于首节点出的“等”进行渲染。但已经用隐喻暗示了“我”与“你”的关系一一因果关系或者假设关系:因为(如果)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就不飞;因为(如果)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就不揭。到了第三节,“达达的马蹄”这一生活化的语词就替代了“东风”和“跫音”,现实的戏剧性关系也就取代了隐喻的关联。读到这里,再回顾第一节,就会发现第二、三节中“你”与“我”的关系已经包孕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之中:一个信步走过,一个苦苦等待;于是,走过江南的“我”无意中成了闯入者,成为等待的对象;于是下面的交汇就顺理成章一一“我”结束了“你”苦苦的等待,装饰了“你”的梦,又击碎了“你”的梦。

三、心灵的奥秘:静与动的辩证

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中说:“首尾两节的‘我’始终是‘走过’、‘过客’,变动不居;中间一节的‘你’始终是静默的等待。于是动静相间,错落有致。”③可是,“中间一节的‘你’始终是静默的等待”吗?

别忘了这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三月,这是风流柔媚、清雅靡丽的江南。

“柳絮不飞”,但蕴蓄着力量;“春帷不揭”,但帷中已充满暖意;寂寞的城没有打开,但城里鼓荡着春之声;小小的窗扉紧紧掩上,但心房中不乏青春的律动。这是按捺与克制,这是等候与期待。正因为如此,只需要一缕东风,一声跫音,一阵马蹄,美丽就可以绽放。

①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436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②《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第1714页,商务印书馆1998年。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记得花开花落

何曾几时,在桂花树下,微风习习,伴着飘扬的花香潺潺的流水,此时你可还曾记得那个多愁善感的黛玉吗?是否也有一丝悲伤的情怀?花开花落,是她让花儿落叶归根;是她让花儿香飘满城,娇艳如花的她随着流水里的花瓣而渐渐地飘向远方,如今,时光荏苒,黛玉葬花的悲情,花瓣的远去,都仍依稀的印在每人的心中,此时,那一片片远去的花瓣早已消失,留下的仅仅是回忆,是远去的背影.

何曾几时,当你看到那些豪言壮语时;但你看到那些细腻情怀的诗句时,你可曾记得那个如花的女子,正因为她的善感,她的多愁,才让她拥有过人的细腻情感,此时在读<<红楼>>时,你可开始为她的才华而深深折服?凭窗吟诗的是她;和宝玉对诗的是她,也许这时才是她最快乐的时刻;也许这时才是对她离别前最大的安慰;也许这是她心灵中最美的回忆.

此时的你,可还曾记得那个在床前奄奄一息的黛玉?我们可以想到一朵娇艳的花儿到最后的败落是多么的悲伤,她为花儿找寻了安身之处,可到如今,这朵原本艳丽的花儿,却没有人为她找寻最后的归根之处.随着一滩在香帕上散开的生命之花,随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的滑落,也让她在多愁善感的长河中渐渐地散开,渐渐地变淡,直至她带着人生中莫大的悲哀离开这个与她不和的环境.一朵洁白的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之中,但直到她人生的最后一秒,这朵洁白的莲花也从未改变过.

此时,你可还曾记得那个令千万人珊然泪下的黛玉?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荷花,又称莲花,古称芙蓉、芙蕖、菡萏。古人早就赋予它“花中君子”、“瑶池仙子”的雅称。

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冰清玉洁,与世无争,它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带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静静伫立于湖池,轻轻摇曳于人们的眼眸。

因了初中课本上周敦颐《爱莲说》里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在我豆蔻年华时,对于荷花就心生仰慕和欢喜,只是,我生活的这个岛上以前很少有人种荷花,因此,亲近荷花成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其实,在五六年前我也曾在杭州西湖边靠近过荷花,但因为是医院组织的集体旅游,根本就没时间好好停留观赏,当时,只能说是惊鸿一瞥,匆匆离去,心中,深感遗憾。

每年夏天,我总会忍不住跟随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的诗词意境一遍又一遍地把自己置身其中,感受荷花的清新和易安居士在世时的那份情怀。

上个月,有朋友告诉我说附近有人种了大面积的荷花,得此消息后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终于,在这个月初,我,得偿所愿。

三号那天,微风徐徐,我走近荷塘时已是黄昏时分,美丽的荷花,在落日余辉的照映下显得分外的妖娆。远远望去,一株株荷花就像是身着粉红长裙的女子,在绿色铺就的地毯上,优雅地跳着舞蹈,我,不禁看呆了。

一塘荷影,在碧波潋滟中流转,荷花浅笑盈盈,风情万种,清香四溢,让我深深陶醉。

近观盛开的荷花,粉里裹着白,白里透着红,那个美哟,搜遍辞海,也难以觅到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再看那含苞待放的花朵,一种欲说还羞的情状油然而生,让我心盈柔情,好不喜欢。

怪不得诗人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会让许许多多的人对莲花心生幻想,对如莲女子心生爱怜,一生痴迷。

望着美丽的荷塘,我的耳边仿佛有江南女子的采莲曲隔水传来,我的心随着歌声渐渐飘上了云天……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那一刻,我好想化身为一个宋代的女子,一身紫罗衫,一袭长水袖,渡一叶兰舟,横一管长箫,涉清雅荷花深处,细细聆听荷花仙子的浅唱,低吟……

今天下午,雨儿纷飞,我又撑伞独自去西塘那边赏雨荷。

雨中的荷塘有一种朦胧极致的美,当淅淅沥沥的小雨点,有节奏地敲打在荷叶上,那错落有致的声响,既似古筝,又如琵琶在弹奏,那声声美妙带着我穿越到了晚唐时期,依稀中,我看见诗人李商隐正左手执卷,右手执扇,踱着方步,低首轻吟着他的诗句:“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阵风吹来,荷叶摇摆,满塘荷珠零落,我,如何也捡拾不起。

经过雨的洗涤,荷花显得更加水灵,清秀,妩媚,雅洁。在雨中,我的一份诗情又因雨荷而生。

好想,自己能够笼一袖幽幽的荷香,怀着一份淡淡的江南烟雨情怀,拥着静好岁月,一生踏歌而行。

我想,此生,我永远都不会学那浮萍,浅水自安,我要学那荷花出污泥一尘不染,把纯美的情怀寄于云水,柳岸,远离红尘喧嚣,享受寂寞,享受淡淡清欢,让一世的芳华,在花开花落里悠然起舞。

弯腰,低头,我,轻轻吻住了雨荷……

看!风止了,雨荷停止了摇曳。或许,荷花仙子们要入眠了。

我不忍心再去惊扰仙子的梦。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文津桥共有42个阶梯,楼梯旁还有24个石柱,每个石柱上都盛开着美丽的莲花,每朵莲花都雕刻的栩栩如生,不管是颜色还是花纹都非常精致。从桥身望下去,整个桥共有3个桥洞,它们大小不一,中间那个桥洞最大,以便船易通行,两旁的桥洞很小,只占中间桥洞的二分之一。

文津桥上还有精致的刻纹,刻纹多数是描写春景的,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幅两只小鸟叼花的刻纹,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桥旁的柳树更为文津桥增添几分色彩。

每逢棠花节,文津桥上人来人往,海棠花娇艳的盛开了,香气环绕着桥身,使人们总会停住脚,在文津桥转悠一会儿。夜晚来临,天空像一双黑色的翅膀笼罩着大地,来到公园游玩的人们就会像失了控的机器人到处乱撞,迷失方向。可如果是已经到达文津桥的人,他们就会行走自如。因为文津桥上布满灯绳,一到晚上,灯便会打开,使得桥更加显眼。

桥里面还有一些关于文津桥的资料,比如为什么这座桥会以文津为名?答:因为双流山川锦绣,人杰地灵,历代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果亲王等都为双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先秦时广都就以负盛名,在历代上曾有重要价值,文代历史,渊源流长,故以文津为名。

文津桥这名字一听就知道里面的文学很多,并且读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让人回味无穷。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6篇

1、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水面,想亲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2、莲花,它是我最欣赏的一种植物,它高尚的品质也是让我值得学习的,是我们所有人敬佩的。我时时刻刻都被它的中方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它在我的心中是最美最美的;是我心里的一大骄傲。

3、过了几天,荷叶才开始慢慢地舒展开来。它的茎也随着变粗变高。连不蔓不枝,一支茎只长出一片叶子,所以,远远看去就像撑着的雨伞一样。有的荷叶长得根水面一样高,就像漂在水面中的一叶扁舟,又好像是清清的水面上镶着一块绿玛瑙一样。当我用水泼在莲叶上时,它就像是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任由着水的怎样泼洒,叶子上总不会被沾染上半点儿水分,一滴滴的小水珠滴在叶子上面时,它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一样在光的反射下,还会闪闪发光。

4、远远传来一阵幽幽的清香,仿佛是甜甜的,令人有一种想轻轻咬一口的冲动。那香味儿牵着我来到一方小小的池瑭,是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这一方池塘都被那青得仿佛会流出水来的圆圆的荷叶占据了,那么袅娜可爱!荷叶儿上面还有着晶莹剔透的“珍珠”!几只蜻蜓飞来,把荷叶当成停机场。我想蜻蜓们一定很快活吧!“置身于带有清香的荷塘之中,我们的确很快活!蜻蜓用翅膀跳出的舞蹈回答了我。

5、莲花的叶子突出在水面上,那迁细的茎支撑着叶子,叶子中衬托着几朵艳丽的莲花和花苞。那莲花真绮丽,话中心有一个圆锥形的莲蓬。莲蓬的表面有几个圆圆的小点,莲蓬里的果实就是莲子。在莲蓬下似圆锥顶的那儿有个花蕾。 ——描写莲花的好句好段精选

6、外面层层的花瓣衬托着莲花和花蕾,好似众星捧月。里面的花瓣很小而较多,中间较圆。外面的花瓣每片都紧紧抱着里面的花瓣,似乎有些支持者。虽然花瓣大小不一,但它们的颜色一样:白中透红,艳而不妖,清而不素。

7、荷花——花中仙子,她全身无不透着一股艺术家和舞蹈家的气质。那娇嫩雅致的花朵透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仿佛是一位笑颊粲然的舞蹈着的少女!那微微上弯的粉红的花瓣儿,那黄得可爱的蕊儿,丝毫不会比牧丹差!但却比牧丹朴实得多!荷叶现在变成了荷花的褶裙,在微风的吹拂下有种“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干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的诗情画意。

8、水中仙子——荷花。我要做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做一个心灵像你一般高洁的人,踏踏实实,坦坦荡荡,活出自我,活出尊严!

9、莲花,蘸着些许清水,写出生命的瑰丽。远看,如瞎似雪;近看,似画如诗。英姿与神韵,令人流连忘返;色彩与芬菲,催人祢想遐思。莲花纤嫩,莲叶柔韧,穿透重重淤泥与——深水,凸显生命的高贵与鲜活娇美。

10、也许是我对莲花有特别的感情吧,我倒特别注意了“独脚莲花”这句话。细细一想,是的,莲花总是开在莲叶中间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才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倘若真的只有一枝荷花孤零零地开着,近看形影相吊,远看踪迹全无,还有什么可爱呢!

11、莲花的环境,苦寒清冷;莲花的周遭,污泥淤积。莲花的头顶,冷水凝重;莲花的脚下,莫测泥深。而污泥,又嫉妒甚至玷污圣洁;而冷水,又挤压甚至冻裂高尚。但,莲花始终默,尽平生力驱污去浊,苦撑重负,坚守圣洁的心灵,挺住高贵的头颅。污泥,无法吞噬莲花坚定的信念;深水,无法折断莲花向上的意志。荷花,一旦跃出水面,就闪出艳丽夺目的光辉,就高举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12、夏天到来了,莲长得更快了。隔几天不见,忽然一次,我发现在叶子下面竟冒出了一朵莲花来。这是一朵白色单瓣莲花。白中还透着点粉红,就像小姑娘脸上的红晕。单一点也不显妖艳。相反,却是纯洁得让人感到窒息。尽管没有了…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物,但却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味。

13、莲花湖的荷花多美啊!走进园门,一股清香淡雅的花香扑面而来,顺着花香望去,眼前是一株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粉的,红的,白的,浅红的,真是鲜艳多姿,色彩明丽。一个个浅粉色的花骨朵儿正含苞待放,引来了戏水的蜻蜓,这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周围是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叶上,有一颗大露珠,不一会儿,微风吹来,大露珠被吹散成一颗颗小露珠了。就像露珠会分身术一样。一颗颗露珠滚动在荷叶上,真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落在了绿玉盘中。

14、小时候,随着父母住在乡下,记得屋后的池塘里,夏日总是开满了莲花。早晨起雾的时候,我常常偷跑出去看莲,每次赤脚站在清凉的露草中,远远地看着那些在薄雾中盛开的莲花,心里都会溢满了小小的快乐。

15、今年夏天,听说莲花开了,我又去看莲花。来到池塘边,放眼望去,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满池的碧绿,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莲叶中冒出一朵朵清新的莲花,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美极了。一朵朵莲花亭亭玉立,有的尽情盛开,随风起舞;有的含苞待放,却又不失优雅。看吧,有蜻蜓呢,正在半开半合的莲花上轻盈的跳着芭蕾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呀!在我的身旁就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凑近一看,花瓣白中带粉,粉里泛红,无比晶莹,堪称白璧无瑕,一股股淡淡的幽香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看着这迷人的莲花,会令人不由自主得心生怜惜之情,使你不忍采摘。

16、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与气质,又称它为出水芙蓉。如果说莲在俗世生活中为人们所爱。那么莲花在东方的佛教中就更为人所称道。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在庙堂的壁画,雕塑与典籍中,诸佛与大菩萨常常端坐于莲花之上。在此,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永恒,对未来,对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与理想。

17、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

18、每当盛夏,清清的池塘便被荷花撑起的绿伞挤满了,在这一柄柄绿伞之间,一朵朵荷花卓然开放。红的,像一盏盏宝灯;白的,像一只只玉碗,它们没有牡丹的浓艳,没有桃花的纷集,却叫你看不够,喜不尽。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枝枝花梗轻轻摇曳,那美丽的莲花便会吸住你的目光,钉住你的脚步。

19、你看,那满池的莲花真是惹人喜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似乎还在沉睡;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则已经热情绽放,露出迷人的身姿。当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莲花仙子们随着风儿羞滴滴地舞动着。那一片片飘落的花瓣,仿佛是仙女们不小心撒落的串串珠宝。那黄色的花蕊,好似女王的王冠,华贵而耀眼。

20、从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荷塘,仍然要观赏荷花,不过当我不再是凝视一朵一朵的莲花和田田的莲叶构成的奇景时,我觉得,只有荷花开在莲叶中间,只有满塘莲花一齐开放,那才显得出真正的美。

21、莲之韵——韵在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莲之韵——韵在于荷叶甘于做配角的无私奉献。莲之韵——韵在于莲藕“中通外直”的豪迈直爽。莲之韵——韵在于“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坚贞与坚韧。莲之韵——韵在于“亭亭净直”的端庄大方。莲之韵——永驻我心!

22、池中还有那遮天盖地的荷叶。远远望去,像一把把嫩绿地小伞。有的挺立在空中,有的紧贴在水面。下雨的时候,鱼儿和小青蛙就躲藏下面避雨。紧贴在水面的茶叶,一片挨着一片,好像亲密的一家人。又像是架起一座座绿色的桥梁。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场,小鱼们驾驶着自制的高极划艇在下面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也不甘示弱地在上面玩起了滑梯,真是可爱极了!

23、莲花真美!远看如霞似雪;近看,似画如诗;远看或近看,都是大千世界的生命中的一面高贵的旗帜!它不仅是一面高贵的旗帜,同时它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所有人想拥有的品质,是我们所向往的那种品质。这种品质可以让人变得更有魅力,让人更有信心。

24、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25、我从小就喜爱莲花。盛夏时节,我和伙伴们一起嬉游在莲花丛中。我们常常扳着莲梗,像亲小弟弟、小妹妹那样把莲花贴在脸上;我们更爱莲花结出的莲蓬;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横坐在小桥的沿边,头顶着荷花,嘴里磕着莲籽,真是其乐无穷。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7篇

课堂上,我带着孩子们做续写练习。

我给了他们两句诗做开头―“天上的仙鹤,借我一双洁白的翅膀”。我让他们在这两句诗的后面续写放飞心愿的诗句。

他们衔接得五花八门―

“我要飞遍大好河山,把千般美景尽览。”

“我要飞到云彩上,俯瞰我美丽的家园。”

“我要飞到地球的那一面,看那里的人怎样生活。”

“我要飞回唐朝,我要飞回秦汉……”

没有错误的答案。我相信,他们欲要借助仙鹤的双翼飞去的地方,就是他们心灵的圣土。各异的答案,呈现的是多样的精彩。

我没有跟孩子们说这本是仓央嘉措的诗,也没有向他们公布原诗后面的所谓“标准答案”。我想给他们留一个悬念,或者说留一份“远期作业”。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来听我讲课的这些孩子会在不同的时空撞见仓央嘉措的诗句。他们或许会惊叫起来吧:天哪,原来那竟是他的诗!天哪,原来那两句诗的后面竟是这样写的!

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容你衔岁月之泥、光阴之草,在心上筑起一个预备盛放那两句美诗的巢,那时,它才可能翩然飞来,雍容栖落。

―“天上的仙鹤,借我一双洁白的翅膀,我不会飞得太远,看一眼理塘就回返。”

节制的愿望,那么简洁,那么单一,连想象都舍不得挥霍―借来仙鹤一双洁白的翅膀,只为去看一眼刻骨思慕的“理塘”。我不能够把“理塘”简单地理解为爱者居住的地方,也不愿意过多猜想“理塘”在那个预言中的模样;我宁肯将“理塘”视为精神澡雪之所、灵魂栖止之乡。

明天的你,可愿意和我站在一起,欣赏一朵悭吝的心愿之花,将所有疯长的欲望都砍伐尽净,只留下一个小小、纤尘不染的“理塘”?

如果仙鹤有知,我想它大概不会将珍贵的双翼贸然出借给每一个前来求借的人。它大概会让求借者逐一陈述想要借这双翼飞到什么地方。或许,它会钦仰那想要飞得高的;或许,它会佩服那想要飞得远的;甚至它还可能对那梦想穿越朝代的飞翔者刮目相看。但是,我猜,真正让它欣然奉上自己洁白双翼的,还应该是那个志在“理塘”的人吧。

感谢岁月,它让我一层层褪去青涩,获得甘甜的赐予。那曾经被耳朵粗暴拒斥的乐音,于今听来,竟是满眼泪水。踏上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我终于彻底读懂了弘一法师。他诗词了得,绘画了得,书法了得,篆刻了得,音乐了得,戏剧了得。后来,他将这么多的“了得”轻轻卷起,一心向佛。在他的故乡平湖,我擎着一朵焰火般的“彼岸花”,只身走进了他的纪念馆―粼粼波光之上的七瓣莲花。我一瓣一瓣地寻觅他的悲欣,一瓣一瓣地熏染他的心香。他删繁就简的愿望仿佛塘中一支荷箭,不可遏抑地挺出来,挺出来。“代苦”,这两个字是他用红笔写的,血一样的颜色,那么触目惊心。这个落座前总要慈悲地摇一摇椅子以期让小虫逃命的清瘦男子,把为众生代受一切苦奉为至高使命。在这至高的使命面前,所有的“了得”都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他的“理塘”在彼岸,他的“理塘”在一缕淡淡的莲香之中。

当我们飞得太远,我们就有可能淡忘了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出发。欲望的花,开了满满一树,我们曾误以为这就可以读作生命的丰赡了。然而,那可以饲养我们灵魂的果并没有藏于每一朵花的蕊中,一阵风来,繁花落尽,满眼狼藉;唯有一枚最初几乎被我们忽略的果,情愿熬过漫漫长夏,与秋风邀约,立志成为我们生命词典中那个叫“浅薄”的词的悲壮祭品―是不是,它也可以被温柔地唤作“理塘”……

莲花的诗句范文第8篇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诗;歌;乐

一、从诗中捕获音乐的灵感

诗的意境以及语音、韵律、节奏等本身就蕴涵着强烈的音乐感。因此,古今中外都有“诗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的诗不可谓之诗”这一类的论说。踏进舒曼艺术歌曲的长廊,我们会对“诗”与“歌”这对艺术孪生姐妹的关系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舒曼之所以能将“诗”与“歌”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根植于他自幼酷爱文学,早年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的重要作品以及古希腊悲剧的研究与翻译。

舒曼既是一位富有浪漫情怀的作曲家,又是一位非常细腻、深邃、敏锐的文学鉴赏家。舒曼唱“诗”为“歌”的态度非常严谨,从不信手拈来,而是经过潜心研读后,遴选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富有寓意的作品。他往往慧眼取来那些深人刻画内心世界、具有鲜明个性的诗,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因此在舒曼的艺术歌曲里,经常会有海涅、歌德、拜伦、席勒、沙士比亚以及爱申多尔夫、吕克特、凯尔纳等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大名跃人我们的眼帘。如他最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就是根据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的早期抒情诗集《抒情间奏曲》创作而成的。海涅作为德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早年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憧憬“博爱、平等、自由”的理想世界。海涅的一生中,曾向往过真诚的爱情,面对爱情悲剧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陷入悲观、消沉,以诗人的浪漫去虚拟梦境并沉洒其中,而是正视现实,拿起浪漫嘲讽的武器,对当时德国社会生活中庸俗、丑陋的一面,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无情的抨击。正是这一点,舒曼才被海涅的诗打动,并激发起创作热情。舒曼和海涅同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自然会引起共鸣,更产生创造灵感。可以说,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从“诗”的阵地上跃起,愤怒地向当时社会制度掷去的“歌”的标枪!

难能可贵的是,舒曼没有搞“拿来主义”,而是在充分尊重原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发挥音乐之长和针对声乐套曲需要具备人物、情节以及叙事性强的特点,进行再创作。,首先,舒曼从海涅(抒情间奏曲》的69首短诗中,挑选了16首来组成套曲(诗人之恋》,并给原来没有题目的诗加上了标题。其次,舒曼在这部套曲中极为细致地捕获原诗的诗情、诗心、诗境,着力挖掘诗的感情蕴含,整个套曲以主人公(诗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为主线,向人们倾诉这段心路的历程。再次,舒曼以蒙太奇的手法,又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完整地用歌为我们娓娓编织了一个诗人爱情悲剧故事:

第一、二分曲《灿烂鲜花的五月里》(rmwun-derschonenMonatMai)和《从我的眼泪里面》(AusmeinenTranenspreeen),是整个故事的开头,它以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作为爱情的开始,表达了诗人内心萌发出对爱情的渴望。当心中有了爱慕的情人,但又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只能独自暗暗地叹息、落泪,这真诚的眼泪,使大自然为之深深地感动。第三分曲《小玫瑰,小百合》(Dierose,dieLilie,dieTaube),则是第一、二分曲感情的升华,心爱的姑娘占据了诗人的整个心,在他看来,爱人胜过一切,是他的唯一,玫瑰、百合、鸽子和太阳,都为之逊色。

第四分曲《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WennichindefineAugenshe),讲述了姑娘的第一次表白,但是诗人已经预感到爱情必将告吹的不幸。接着的第五、第六《我愿把我的灵魂陶醉》(IchwillmeineSeeletauchen)和《莱茵河,圣洁的河流》(ImRhein,imheiligenStrome)告诉人们,诗人仍然要拥抱爱情,沉醉在爱情之中,而且是那样的多愁善感,将整个心灵献给了情人。在他的心目中,姑娘就像画在莱茵河畔科隆大教堂墙上金碧辉煌的圣母像一样圣洁、美丽。

预感的事终于发生了,在第七分曲《我不怨你》(Ichgrollenicht}中终于证实姑娘变了心,诗人虽然悲痛万分,但竭力克制自己,既不责备,也不怨恨这位姑娘,而是从心底唱出了“即使心灵破碎也决不怨恨你”的戏剧性独白。在接踵而来不尽的悲伤和痛苦中的诗人,又有谁会怜悯呢?如果星星、花朵、夜莺知道诗人承受着失恋的痛苦时,一定都会来为他分忧的,这就是第八分曲<那小巧的花儿如果知道》(UndwutensdieBlumen,dieIUeinen)所唱出的歌。第九分曲《笛子和小提琴》(DasisteinFlotenandGeigen,描述了心爱的姑娘与别人结婚的场面,她穿着婚纱,婚礼的场面热闹非凡,笛子、小提琴齐奏,喇叭、铜鼓吹打着。这些都深深地刺痛着被抛弃、被冷落的诗人,而他只能隔墙吸泣。第十分曲《当我听见那首歌》(Hor,ichdasLiedchenklin-gen),则是诗人无限悲痛的延续。现在,只要一提起过去的爱情,一听到她唱过的歌,诗人的心仍然难以平静。紧接着,套曲用辛辣的讽嘲,令人心酸地浅唱出一对情侣因受骗、赌气而分道扬镰的一个古老故事。第十一分曲《一个青年》(EinJunglingLiebteinMadchen),反映出对世俗的悲愤。

失去爱情的诗人,被苦愁的栓桔紧锁着,孤独地在花园里徘徊,夜里也得不到安宁,被恼人的梦幻困扰着。而当他醒来时,留下的却是更剧烈的痛苦和悲伤。、这种刻骨铭心的酸楚,分别在第十二分曲《一个明朗的夏天早晨》(AmLeuchtendenSommer-morgen、第十三分曲《我曾在梦中哭泣》(IchhabimTraumgeweinet)和第十四分曲《我每夜在梦里》(nu-nachtlichimTraume)体现出来。

然而,诗人毕竟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决心彻底抛弃旧日的痛苦,于是在古老的童话中寻找慰藉,向往到一个充满欢乐的仙境中去,并将爱情和诗歌统统装进一口大棺材里沉人海底。在第十五、十六分曲《古老传说》(AusalltenMaxchen)和《古老邪恶的歌谣》(Dieal.ten,bosenLieder)中,完成了诗人内心世界升腾过程的全部刻画,整个套曲的悲剧性结尾也同时发展到了顶点。

再感人、再优美的诗篇,终究是无声的文字,其感情和意境只能由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而音乐是心灵的艺术,是诸多艺术形式中最能表现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艺术。似乎可以说,用音乐来表达诗中蕴藏着的某种“情”和“意”是再合适不过了。舒曼是一位擅长用音乐刻画心理世界、表现感情的音乐家,他的艺术歌曲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是在用音乐向人们倾诉诗意。

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除了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占较大比例外,也有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还有民族、民间风俗的歌曲及叙事曲等。1840年是舒曼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凭借着杰出的音乐艺术手法,将歌曲这一融“诗”和“乐”于一体、冶思想与情感于一炉的音乐体裁来托物言志,倾吐情怀。他潜心创作艺术歌曲,这一年被称作为舒曼的“歌曲年”,他的zso首左右的艺术歌曲,大多数是在这一年写下的。也正是在这一年,舒曼终于经过法律诉讼而得以同他老师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喜结良缘。在婚礼上,他把自己创作的z6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抒情歌曲,汇编成(桃金娘歌曲集》,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新娘。

《奉献》是《桃金娘歌曲集》里的第一首歌,歌词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的一首爱情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把心爱的人比作“生命”、“大地”、“天空”、“天仙降临人间”等,甚至比作“坟墓”,并吟唱道:“在那儿(坟墓)我永远将苦闷都埋葬”。全诗感情奔放,句句可见肺腑,读来使人体味到诗人对爱人的感情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舒曼对克拉拉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音乐上,舒曼将它编织成带有浓郁民歌风格并由A,B,A三乐段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并通过速度、节奏、音高、音色的变化,描绘出起伏跌宕的感情变化。歌曲一开始,钢琴以亲切热烈的连续分解和弦奏出,第一乐段(A乐段):

此处是作者激情的迸发,明显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急切而又热烈的情绪,这正符合全诗开头6个排比句所形成的情绪冲动。尤其在这里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见例2),从而把诗的感情推向峰颠。

它出现在下方大三度的调性上(bA一E),情绪略显舒缓,似乎在向爱人喃喃细语,将“你是和平”和“天仙降临”等诗中赞美的意思表达了出来。最后回到A乐段,并重复吟唱诗的前5句,似在进一步歌唱所得到的爱情和表明对爱情的坚贞不移。全曲音乐不长,但反复出现了各种表情记号,尤其是“ratird”记号的多次再现,贴切地演绎出诗意,体现出作者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获得这种爱情的喜悦之情。

《莲花》则是这部歌曲集里的第七首。它通过对莲花的赞美,热情地颂扬了克拉拉莲花般圣洁的品格。《莲花》的歌词也出自海涅的抒情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柔媚赢弱且散发着浓郁芬芳的莲花。诗中写道:“她等待夜晚到来,低垂着那头)L幻想。她向他热情地展露她那纯洁的花瓣……她吐芳,她流泪,她颤栗,为了爱情和忧伤。”全诗塑造了一位惹人怜爱、品质圣洁的少女典型艺术形象。海涅这首诗中所寄托的莲花形象,在舒曼的眼里不正是克拉拉吗?难怪舒曼钟爱并把这首诗谱成歌。这首歌曲则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诗情画意。首先,是用抒情自然的旋律,勾勒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个平静的池塘和那梦幻般的白色莲花,以及莲花的心理活动。歌曲从平缓暗淡、色彩忧郁的音调进入,细致而又准确地揭示出诗的意境:莲花在期盼银色的月光,莲花在垂头思念。当唱到“月亮是她的情人”处时,作曲家运用了上方小三度调性的变化

由此将歌曲推向感情的,给人以亮丽清新、抒情优美的感受,其构思新颖独特。这时的音乐无论从音高、音色和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运用上,都进入一个新境界,将莲花的纯洁、美丽烘托出来。整个音乐工整、平衡,表现出一种庄重和典雅。最后乐句的连续反复,突出了音乐主题。

在舒曼的心目中,美妙的诗篇总是跃动着音符,流淌着旋律。这两首诗无论谁读来都会浮想联翩,舒曼也自然会联想起自己与克拉拉遭受爱情磨难的岁月,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尽管舒曼没有采用民歌分节歌式的习惯手法来写,而是按照这两首诗的自然结构写的,但这种贯穿式的写法正是满足了用“歌”来解读“诗”的需要,非但使人不感到单调,相反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就好像是舒曼在当面向克拉拉作内心世界的表白。而我们则从“歌”声里听到了海涅的“诗”意,又能从“诗”意中感受到舒曼的“歌”情。

三、在伴奏中营造想象空间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刻画形象、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和深化意境的作用。舒曼为了忠实地把诗中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用音乐表现出来,在伴奏领域里也融进了梦幻般的音乐创意,他的伴奏旋律紧缓交替,张弛有度,忽而春风般妩媚,忽而海浪般激荡,忽而又像孩提似的天真,忽而更像黑云笼罩的沉重,给人以美妙的幻想和遐想空间。

通过精心安排,舒曼把诗意分散在人的歌声与钢琴伴奏之中,或是让诗句与旋律对话般的运行,或是用钢琴伴奏来烘托音乐形象,显得结构得当而又灵活多变。如《莲花》的钢琴伴奏:

一开始就以“P”的和弦奏出,犹如露珠般地清澈明亮,并以饱满、色彩丰富的和弦变化来描绘莲花端庄、美丽的形象。又如在《核桃树》中,人的歌声与琴声也是水融、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钢琴伴奏在部分乐句中与人声平分秋色,甚至有时伴奏在歌曲中起着主导作用,使得歌曲一旦脱离了伴奏就会显得暗淡乏味。这种将伴奏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地位的处理手法也是舒曼这位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