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的价值范文第1篇

《天云山传奇》是一部难得的有骨落地的好影片。影片严肃的现实主义的勃勃生气,使一九八0年的国内银幕熠熠生辉。影片自始至终把刻划、表现和塑造“人”视为艺术创造的最高目的,尤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和挖掘,在强烈鲜明的对比中,把美好的情操、信念、理想传达给观众,使人们体验和感受到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动和思索不已。 《天云山传奇》究竟给予观众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感受和生活启示呢?似乎难以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影片给予观众的是那么多,那么丰富。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获得不同的教益。但是,却有一点感受超越了观众的年龄和经历的界限,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那就是:对高尚情操的讴歌,对坚毅信念的赞颂,对人的价值的探讨。这些方面,甚至感动了许多少年儿童观众,足见影片巨大的艺术力量,无愧种种称誉。

情操,是衡量人们心灵的公正的砝码。它支配着人们的言语举止,决定着人们做什么和怎样做。外貌绝不是衡量一个人美丑的唯一标准,正如权力不会使卑劣的人变得高尚。影片中的冯晴岚,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中国女性的典型形象。她以爱情为力量,全力援助了一个某种历史错误的受害者。她不仅仅付出了纯真的爱情,同时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起至少一半的厄运的重压。当她开始出现在银幕上时,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外貌平常,少言寡语,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而平凡的女性,一个按照通常的习惯,会被称为“好人”的女性。她显然也对罗群很有好感,但面对女友宋薇的感情,她默默地把自己的爱情封闭在内心深处,真挚而热心地去促成宋薇与罗群的爱情。只是在宋薇收回了对罗群的爱情,罗群面前的生活道路只剩下一片荒漠的时候,她才毫不犹豫地去掉了心灵上的封条,把自己的命运同罗群紧紧联在一起。她不是那种人们在前程似锦时常常会遇到的情人,她是那种人们只有在时乖运舛时才有幸相逢的知音。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从那个在棚屋倾诉衷情的身影上、从那雪地拖车的脚印里、从那用胶布粘起来的眼镜和穿了二十年的瓦片般的棉衣上、从那无法再简陋的屋子里到处堆放的书籍中,强烈地感受到冯晴岚的崇高而美好的心灵,以至于颤栗而潸然泪下。

伟大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说过:“要衡量一个女人的美点,可以拿她所爱的男人做度。”是的,自己心灵的天平倘若是偏斜的,就难以在生活中寻觅到真善美的跫音。即使有幸遇上了,也会因为认识不到它的价值而失之交臂。如果一个人希望别人称赞他美,每面对镜子一分钟,同时便应该面对心灵十分钟。正象我们不能把宋薇的怯懦简单地完全地归咎于社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把冯晴岚的情操单单理解为爱情上的自我牺牲。整部《天云山传奇》所表现的,固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悲剧,但是每一个剧中人的道路,却带有各自的必然。编导者们通过爱情线索,反映的则是革命理想和信念的胜利。如果说,冯晴岚的高尚美好的情操构成了影片诗一般的氛围,那么,她的坚定不渝的信念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就是影片嘹亮而激越的主旋律。冯晴岚看起来是丢弃了许多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但她追求到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她从罗群的遭遇中看到了对人、对真理的不公正的对待,看到了某种历史性的错误,于是,她就以自己的行为,对那个时代被歪曲了的伦理道德、爱情观念、真理标准表现了勇敢的叛逆。这种由正确的理想指引,由坚定的信念支持的叛逆,使她摆脱了受人愚弄的命运。因此,她所感到的,丝毫不是什么“牺牲”的“痛苦”,而是十分充实和幸福。对冯晴岚(当然还有罗群)来说,在物质上极其匮乏和贫穷,在精神上却无比富有和高昂,这和物质生活相当优越舒适,精神上却时常处于苦恼和压抑中的宋薇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影片满怀激情地表现了冯晴岚巨大的满足、宽慰和幸福感,从她同罗群结合的第一天,她是那么兴致勃勃地领着孩子们去跳集体舞起,到她弥留之际,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安详、恬静的动人表情为止,无一不在宣告:“我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我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应该说,冯晴岚、罗群等人就是这样的“中国的脊梁”,正是他们,支撑着我们古老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也正是他们,代表了历史前进的真正潮流。对于每一个有志于探讨人的价值的青年朋友来说,相信都可以从《天云山传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情操、信念、人的价值,是《天云山传奇》向观众也向社会提出的严肃的课题。正确地回答这些课题,是摆在社会和每一个人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悲剧少一点,再少一点,前进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是编导者的愿望,也是观众们的愿望。这个愿望是极其美好的,是应该并且一定能实现的!

人的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评价 生命价值 人力资本法 支付意愿法

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项目最基本的意义是生命与健康得到保障,因此,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项目的目标就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以及使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在追求这些目标,以及评价人类这一工作的成效时,需要如何衡量卫生和安全以及环境的效益,即卫生和安全及环境的价值问题。对于财产、劳务等这些价值因素客观上就是商品,一般来说容易做出定量的评价,而对于生命、健康、环境影响等非价值因素由于不是商品,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而且对生命定价也与“生命是无价的”这一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相悖。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确实需要对它们做出客观合理的估价,以便与所花费的代价进行比较,得出项目是否值得的结论,或者通过效益与费用的对比分析,选择投资效率最高的项目方案。因此,这就涉及到一个具体问题:生命的价值如何量化。近年来,关于生命和健康已成为公共项目投资的重要方面,如欧盟和美国的研究显示,减少环境污染的绝大部分效益是生命和健康的效益。我们说“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对生命和健康的估价将有助于这类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一、项目中生命价值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生命价值的含义的理解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认为生命价值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合法手段为自己及其家属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和财富。这是范围最窄的生命价值概念,主要用于人寿保险学上,保险公司就以此为依据,来估算和确定保险金额、保险费、保险期限和保险赔偿金等。与上述定义类似的有美国保险学家候百纳教授(S.S.Huebner,1997)的定义,他认为:生命价值是源于人们的收入能力的资本化货币价值。

另外一种对生命价值含义的理解是从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的角度,生命经济价值是社会和个人为得到更长的生命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生命价值是个人对健康和安全做出含蓄的或者明确的个体选择,也是社会对那些影响期望生命的税收和支出的项目做出集体和公共的选择,并由此形成了个体选择的环境。个人选择的结论表明,提供公共决策以及基于专家的公共政策是为了提高个人决策的质量。生命价值通常是指个体为其生存概率的改变而愿意支付的金钱的数量。不论个人做决策,或者是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都会面对这样的选择。对于从支付意愿的角度对生命价值含义的理解。

在处理生命价值这一经济学命题时,把人作为“经济人”对待,而非“自然人”,是从生命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考察,反映人一生的经济活动规模,而非人体的经济价值。在社会中,一个人时刻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经济价值,如一个人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会得到经济报酬,一个人受到伤害会得到经济赔偿等。所以,当一个人或社会在比较减小不同危害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以及在比较把同样的资源用于减小危害或者是获得某种满足时,这种人的经济价值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表现为从社会的角度来度量一个人的价值,而且也表现为从个体角度来比较自身的各种生命经济价值。

项目评价中的生命价值采用的是统计生命价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假设有一个包含10000个人的群体,该群体的每个人都是同一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是无差异的。现在他们都知道, 明年群体中将会有9个人死去。每个人也都知道,只要增加充足的资金,死亡的人数将会减少到8人。如果每个人为减少1人死亡愿意支付500美元,那么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每个人500美元的10000倍,也就是5,000,000美元,这也就是一个人的统计生命价值。

二、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

从经济学来说,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有意识地探讨和研究,已沿续了4个多世纪,其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学之父威廉・配弟(Petty,1690)的《政治算术》,他运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当时英国人口的平均货币价值为80英镑。之后,首先推动人的生命价值理论发展的经济学家是威廉・法尔(Farr,1853),1853年,他在伦敦的《统计学会月刊》上首次提出了描述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系列评估等式,他在分析和计算人的经济价值时运用到了个人未来净收入的资本化方法或现值收入法。1880年,人的生命价值理念被引入人寿保险领域后,1924年,保险学家Huebner(1924)将其确定为人寿保险的经济基础,并提出了人力资本法概念。但自从Schelling(1968)发表了著名论文《你所挽救的生命也许就是你自己》以后,大部分研究者都放弃了人力资本法,转而选择支付意愿法。尽管如此,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应用人力资本法计量健康、安全效益的货币价值。

1、人力资本法

人力资本法表示了社会中一个人可生产的财富或社会产生一个劳动者的边际代价;例如:国外比较通行的“延长生命年”法,即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他每延长生命一年所能生产的经济价值之和。例如一个6岁孩子的生命价值,就要看他的家庭经济水平,他的功课状况,预期他将接受多少教育及可能从事哪一职业。假设他21岁时将成为会计师,年薪2万美元,由此可用折现率计算他在60岁时的生命经济价值。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1993)的生命周期假说,人们在工作赚钱的岁月里(18-65岁)积蓄,以便在他们退休以后进行消费。从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未成年时是以他将来的预期收入计算;退休后是以后的消费水平计算;在业期间则要预测他若干年中的工资收入变动状况。这三种计算方法不仅在计量标准上是不统一的,而且所反映的生命价值含义也是不确定的,有时指的是人的生产贡献,有时又指的是人的消费水平。

人力资本法将人看作是一种“资本”,根据其对社会的贡献(创造的价值)和社会资源的耗费通过折现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死亡、疾病或病休造成的收入损失、医疗开支增加,以及精神或心理上的代价。

人力资本法的局限性:站在当事人之外,违背了经济学的消费者(consumer’s sovereignty)原则;人力资本法只考虑社会的经济收入减少,忽略了疾病和伤害的痛苦、悲哀等无形损失;对家务生产力估计时只对家庭主妇进行货币价值估计,而认为那些退休的或非劳动收入的人没有经济价值;人群中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别反映的是工资差别,而不是实际的生产力差别;应用多大的折现率对生命价值的估计比较敏感;人力资本法评价的是一个潜在的生产力价值损失,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生产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被代替。在短期缺勤中,工作可由其他的雇员完成或工作延期。在长期缺勤中,工作可由失业者来做或雇员被安排做其他的工作。

2、支付意愿法

支付意愿法则表示了社会为挽救一个生命所愿意付出的代价,这种意愿可以是已经表现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或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已经表现出来的意愿可以是人们为了安全、健康等实际支付的代价(显示偏好法),而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意义则需要进行某种社会意愿调查(意愿调查法)。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1975)对死亡风险较大的一些职业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由于有生命危险,人们自然要求雇主支付更多的生命保险,在一定的死亡风险水平下,人们会接受一定的生命价值水平, 这个数值在20世纪70年代大约为34万美元。英国学者利用本国统计数字研究了三种不同行业为防止工伤事故的花费。从费用―效益分析中得出了生命内含估值。即为防止一个人员死亡所花费的代价用以推断人的生命价值。美国学者布伦魁斯特考察了汽车座位保险带的使用情况。他用人们舍得花一定时间系紧座位安全带的时间价值,推算出人对安全代价的接受水平,结果是人的生命价值为26万美元。美国经济学家克尼斯(1984)在他1984年出版的论著《洁净空气和水的费用-效益分析》一书中,主张在对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时,考察每个生命价值可在25万至100万美元之间取值。

目前支付意愿法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但由于该法受到人的生活水平、对健康的看法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因而它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结论

目前国际上对生命经济价值估计方法的趋势是从人力资本法向支付意愿法过渡。通过显示性偏好(如隐含价格法、规避行为法和医疗费用支出法等)和陈述偏好(主要是意愿调查法评估法)等方法估计出人们的统计生命价值(VOSL),并对诸如收入水平、年龄和原有健康状态等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结论也有接近的趋势。

目前我国在评估生命价值时,还主要是从死亡或伤残给受害人造成的收入损失角度出发,还没有考虑人们对死亡风险的支付意愿问题。对经济评价中的生命价值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目前还只能按世界银行等组织建议的、根据人力资本法提供的参考数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对于生命价值度量在伦理和道义上认识差异,涉及生命和安全一类项目还只能主要通过费用―效果分析,以延长生命年限(如YLG(Years of Life Gained),HYLG(Health Years of Life Gained),DALYs(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或QALY(Quality Adjusted Years)等作为效果指标,只进行费用的比较,暂时避开直接估计生命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启智:人的生命价值理论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2] 梅强、陆玉梅:人的生命价值评估方法述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

[3] S・Huebner:人寿保险经济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4] 同济大学、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5] 屠文娟:基于生命经济价值理论的企业安全投资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0).

人的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寝室文化 育人 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恰恰处于人生观和价值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和发展的新特点,摸清寝室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机理,提炼和创新价值导向下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促进积极、健康、奋进的寝室文化氛围的形成,切实增强寝室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建设,心理隐患预防和消除方面独特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1主导价值和规范的确立

高校寝室文化育人的主导价值与规范应当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优良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心理隐患预防和消除为根本要求,紧密结合社会新时期的人才需要,切实加强从寝室文化到寝室育人的价值传递和功能衔接,为培养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具有较强责任和担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在此约束下,高校寝室文化育人的主导价值与规范应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在社会责任和担当上做到勇于奉献,敢于担当,能把实现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2)在学习态度和成绩上做到勤奋踏实,力争上游,能把学习摆在大学各类事务的首要位置;(3)在课外实践和收获上做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培养;(4)在习惯B成和保持上做到生活作息规律,寝室环境优雅;(5)在心智成长和成熟上做到豁达包容、与人为善,能够学会理解和鼓励寝室成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和规范应着力于引导而非强制,立足于为学生指明前进的大方向而非必经的道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掘适宜自身成长成才个人发展路径。

2价值导向育人的实现原则

2.1要明确学生的价值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各类思潮更加自由的相互交叉和传播,当打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同样,在寝室文化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价值主体亦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杜绝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替代和价值导向的强行移入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内在要求。而充分契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可塑性强等特点,通过提炼和创新价值导向下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以主导价值体系为指导,设立价值标准,鼓励学生主动迎接评价将成为寝室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2.2要利用行为实践来内化价值导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学生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因为只要价值取向停留在意识中,人们就无法判断它的正确。提炼和创新价值导向下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离不开行为实践机制的构建,离不开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也离不开学生主体切身体验。因此,要想增强寝室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学风建设,心理隐患预防和消除方面独特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行为实践在内化价值导向中的关键作用。

2.3要促使主导价值对多元价值的统摄

由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和规范应着力于引导而非强制,立足于为学生指明前进的大方向而非必经的道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掘适宜自身成长成才个人发展路径。但这并非无视学生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稳定性,而是要通过主导价值所体现出的“以生为本”,兼容并济的优势,发挥主导价值的统摄功能,把多元的价值取向统摄到主导价值取向上来。

3价值导向下寝室文化的育人机理

3.1标准引导

标准引导旨在通过设立多元化且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独特需求的不同优秀寝室标准,用主导价值来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行为实践,在达到主导价值标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能力,为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做好铺垫。在结果评价中,通过对价值导向下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创新,摆脱原有的事先确立优秀寝室名额的寝室评优机制,改为由学生根据多元化的主导价值标准进行自主申报,只要经过由学生发起的评审委员会审查,确定寝室达到标准,即可获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主导价值体系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实效性。

3.2过程管理

寝室文化育人的过程管理是以辅导员为主导,成立由学生自主组成的寝室文化建设委员会,做好从寝室文化到寝室育人的价值传递和功能衔接。过程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辅导员和党员干部带动为两翼,以各层次优秀寝室成员相互参观为指引,同时对寝室卫生以及安全电器的使用进行定期检查与抽查,将经常缺课的学生纳入黑名单进行多频次查课,并做好记录。由寝室文化建设委员每星期公示优秀寝室、进步最快寝室和待提高寝室的寝室号和寝室成员名单,切实形成彰优醒差的良好寝室文化氛围,切实保证过程管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过程管理对多元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

3.3承认差异

学生作为德育价值主体,是根据自己的价值需要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的,只有承认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接受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寝室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主导价值所体现出的“以生为本”,兼容并济的优势,发挥主导价值的统摄功能,引入主导价值统摄下的多元化标准体系,摆脱单一化的评价标准和优秀寝室层次,逐步把多元的价值取向统一到主导价值上来。

3.4强调合作

我们知道,寝室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作为寝室文化的价值映射,会影响寝室成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对寝室成员个体产生价值导向作用。与此同时,正是寝室成员相互之间所发生的持续交互作用,促成了其对寝室外部主导价值的内化和吸收,强化了寝室文化的主导价值。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寝室成员的个体成绩进行综合,形成集体成绩,并将集体成绩纳入优秀寝室评价的标准体系,强调集体的合作,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促进寝室成员共同价值观对寝室成员个体的影响,让个体在集体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优秀。

3.5树立典型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性特征,使得其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与其频繁的说教,不如用身边的先进和榜样去激励他们,使其价值取向不断向主导价值和规范迈进。因此,通过每学期对申报各类优秀寝室,且达到标准的典型进行表彰,来树立典型;通过组织策划颁奖大会,让各类优秀寝室以视频展示,寝室成员访谈,各寝室长现场交流等形式,来宣传典型。同时,对各类优秀寝室通过颁发奖状、奖品及门贴等形式进行表彰和鼓励,并将优秀寝室称号纳入各类评奖评优的条件要求,从而更加凸显榜样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典型在价值导向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人的价值范文第4篇

毕竟这已经不是那个我们有着统一价值观的时代了,我们的价值观不再洋溢着那样鲜明的红色。

一切都源自30年前,我们引以为傲的改革开放在把市场这一理念带入中国时,也势必释放人们内心对权力、金钱的欲望与追求。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多元化的冲击。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对金钱的态度正陷入一种盲目的崇拜,面对材料中的那一位诚信业主的选择,大多数人可能会更多地投以讥笑和不解,而不是认可、支持,抑或赞扬、崇敬。

这是社会的悲哀。如果一个国家,诚信不再是国民的立身之本,那这个国家注定是落后的,因为他根本没有一种统一的先进的价值观,中国今天连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就源自许多企业不诚信、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回想之前一段时间的中国乳业危机,先是三鹿的毒牛奶让公众对中国乳业产生怀疑,后又是蒙牛、伊利两家互相传谣、掐架。试想,这样一个国家的牛奶,谁还敢喝?

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公司却在诚信这一事上做出了表率。一个可口可乐员工偷出了本公司秘方,并企图向百事可乐公司出售,然而百事可乐公司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将这件事告知可口可乐公司。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想,就会明白,诚信不止利人更利己,诚然,谁又能保证百事可乐公司永远不会被泄密呢,如果诚信成为行业共同遵守的法则,才会公平公正,利于社会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并不乏拥有诚信的人,不只是那位彩票业主及做出诚信选择的网友们。今天,我们仍能听到那些兄债弟还,夫债妻还的故事,仍能感受到一个又一个善良而普通的中国人在这一片土地上为诚信创造的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我想,我们都应该记住,真正的悲哀,不是抱着诚信的我们在生活中四处碰壁,而是我们在生活得很艰难时,转而去认可那些荒谬可笑的逻辑和价值观、道德观。

毕竟,诚信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

【点评】

本文围绕“诚信应是每个人的价值观”来组织材料,开头复述材料简洁,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文章对诚信的思考较有深度,指出当前价值观是多元的,诚信不是统一的价值观了,分析原因,揭示危害,发出倡议,紧扣中心。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材料较为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项:一等下17分。

本文论点明确,论证较为充分,文体特征明显,文气文脉畅通,虽欠过渡意识,但衔接紧凑,可视为结构严谨。表达项:一等下17分。

通过材料推导出诚信危机,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发展项:一等中18分。

人的价值范文第5篇

大家好!我是来自。。。老师,非常幸运的又成为了最后一名分享者,大家再坚持三分钟,咱们就可以解放了哈。好,下面切入正题,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内训师于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都说啊越优秀的企业越重视内训师的培养,可见,内训师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认为内训师于企业有这三方面的价值:

首先,内训师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为内训师为企业培训的内容更贴近于企业实际。我们经常把外部培训比喻为“隔靴搔痒”,原因就在于外部培训的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内训师由于长期处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对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有着较深入和较为准确的把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培训。

其次,内训师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为内训师言传身教,能够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等带给每一位员工,这样就能帮助企业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最后,内训师有利于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由于内训师和学员同在一家企业,彼此认识或者较为熟悉这样一来沟通起来效果较好,通过内训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企业中营造出分享知识、共同进步的氛围。

人的价值范文第6篇

“如果我可以在这里工作,哪怕少赚些钱都好。”一对上海女孩站在办公室外驻足感叹。

这样的场景其实时常发生,且确有员工就是这样加入了Steelcase。可见,办公环境对人的吸引力之大。

始创于1912年,作为全球办公家具行业的翘楚品牌,Steelcase在2011财政年度营收24亿美元;在过去五年为超过8万名用户服务。其中有一些客户还会特意拍摄一部办公环境的短片,以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产一直是企业优先考虑的事情,然而最容易被忽视的,恰恰是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同时又是企业关键性资产的办公室。Steelcase正因此获得了巨大商机。

因时而变

1960年代,哈佛大学西奥多·莱维特提出了“营销近视症”理论,意为不适当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或技术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消费需要)上,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

Steelcase则始终牢牢地把目光聚焦在消费者身上,不断地深入洞察不同时代背景下办公室中人的行为和需要。

他们将办公室的变迁分为了四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办公环境关注的是安全和安心;七八十年代,开始关注人的健康;九十年代至今,则不仅仅需要满足人生理健康的需要,同时要有利于心理健康;时至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新的商业模式对办公环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上世纪初,美国办公室特别容易发生火灾,从而影响到人员和资料的安全。Steelcase观察发现,原来当时办公室内很多人喜欢抽雪茄,而当把雪茄烟头扔到办公室内的废纸蒌里,结果可想而知。随即,Steelcase制造出第一款金属废纸桶,成功解决了传统草编纸篓易燃的弊端,这项重要的创新成为了公司的首个专利。

而近十多年来,培训需求愈发重要,但面对大量人员,甚至是全员参与的培训,往往是大会议室也显得捉襟见肘。于是,第一排同事围着桌子坐,后面的就只有一把小椅子,既没可供做笔记的地方,也无法与人交流,大大影响了培训会议的效能。Steelcase洞察到了这些问题,node系列座椅便应运而生,它把椅子、桌子、可移动、可收纳功能融合在了一把椅子的空间中。

每一个产品的创新,都必然有其时代的特点。没有不可以变通的产品,只有抗拒变革的思想。

创新来自持续改善

随着办公室租金成本的提高,如何利用好每一块区域,使单位价值增值,可能是企业都不曾注意的细节。

而Steelcase发现:移动办公的员工只有60%的工作时间呆在办公室里,比如像销售团队、市场团队,他们经常要出去拜访客户,可能他的桌子一年要闲置半年。对这些人来说,其实不用有自己的座位,只需拉着属于自己的文件柜,在任何一个空桌子上都可以办公。

再比如,办公室需要增加一个房间,其实不用大兴土木,只需要用几个拼插的隔断墙就可以解决。甚至,只要用几根框架围起来,人们就会意识到:那是另外一个区域,“闲人免进”,而这种改造所付出的时间只需用分钟来计算。

在Steelcase的办公室里(同时也兼具产品展示厅的功能),尽可以看到“洞察人的行为”的细微之处。沙发上添加了放笔记本电脑的托盘,不用时可拿下挂在沙发边上,不用再把电脑放在腿上弯着腰了;变换各种座姿都很舒适的椅子,同时又不会让你与人沟通时显得失礼;可以360度转动的电脑显示器托盘,你随时可以将电脑转向临桌和他探讨问题,不用再让对方跑过来;可以直接发送邮件的写字板,不会丢失头脑风暴中的智慧点滴……

这一切产品上的创新,都来自于有效的洞察。

如何有效洞察

如何才能让人们更高效地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办公空间?Steelcase通过观察人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来理解个人、团队和公司不断变化的需求。

犹如那些大型高端IT公司一样,在Steelcase内部,有一个由人类科学家、行为学家、人体工程学家和设计师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研究和认知人在办公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为产品研发团队提供设计思路。而总部还有一个“前沿概念研发团队”,它是研究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专门部门,由Steelcase、其他相关公司、大学科研机构共同组成。这个团队关注的是未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比如:当时有一个科研项目是预测未来10年的技术变化趋势,研究成果中就有些直接为Steelcase新产品研发提供了依据,Media:scape和其他手机应用产品由此产生。

Media:scape是融合了家具和多媒体分享于一体的产品。它首先是一个会议桌,桌子一边可以连接一至4个大型显示屏。只要你打开桌子上的多媒体槽,移开PUCK(一个能可以同时插入4根数据线的小盒子),将PUCK联接到你的笔记本电脑上,即可分享电脑上的信息。而不用再像过去一样,要准备多个多媒体投影仪,满桌子的连接线。

Steelcase 的研究人员“观察”—“分解”—“分析”人在办公环境下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搞清楚之后,会将产品的功能立足于人的正常行为以及动机之上,让人们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办公环境带来的便利,而不用刻意去迎合办公环境。

公司洞察的流程分为六步:第一步:理解。尽可能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再查阅同一个话题的其他研究;第二步:观察。就是展开观察,这时会查看、倾听并学习员工的工作方式;第三步:融合。就是将所观察到的一切信息进行综合,然后设计出相应的设计准则;第四步:实现。通过将概念化的产品理念付诸实践来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第五步:雏形。根据这些产品理念开发出原型产品,并在现实环境中进行测试;第六步:测试。最后,Steelcase会评估自己的产品能否有效地帮助客户提高他们的办公效率。

当你打开Steelcase的网站,你会感觉这不像是一个公司,更像是一个研究机构,而它的研究课题就是与办公室有关的任何方面和延伸。事实上,每个产品背后都有可以挖掘的产品线,而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将能更有效地开发出这些潜能。

Y世代,新商机

有人会为了办公室的座椅不舒服而选择辞职吗?有人会因为企业的办公环境,而去质疑其企业文化吗?有人会因为没有好的办公空间、没有畅通的互联网络而气愤吗?一定会。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产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当个人生活和工作已经交织在一起,人们就需要一个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展开工作的办公空间。

Steelcase针对亚太地区的Y世代(80后)做了研究,并总结了6项关键性转变,同时研发了适应这个时代人的需求的产品。而相信这些洞察,无论对何种行业都会有价值:

1.由“和谐”到“个性”—— 满足个人追求比实现社会期望更重要。

2.由“团队工作”到“合作共事”——合作不再以部门为单位,而是以项目为单位,包括不同团队及年龄层之间共同创意。

3.由“稳定性”到“追求成长”——无限地学习提高机会与发展前景比工作稳定性更重要。

4.由“给工作支持”到“给员工支持”——工作环境的功能从单纯提供办公场所与办公工具拓展到社交层面。

5.由“干活的人”到“探索者”——注重职业规划,积极探索职业发展机遇。

人的价值范文第7篇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觉得那些外层的蚂蚁很伟大吧,的确。不过,这不是我要强调的。

请大家不要忽视那些被救的蚂蚁,虽然不太重点,可是,想一想,他们被那些外层的蚂蚁用它们的生命救了之后,心里会怎么想?当然,先是对英雄们的无尽感激,这是必然的。然后,我猜想,它们一定会对因为英雄们的用自己生命换来的生命加倍珍惜。

这就是所谓的“活出他的一份精彩”吧。如果你被别人用她或他的生命得以延续生命。你难道在以后想自暴自弃,对生活毫无信心时,不会想起救了你的人吗?别人用生命换来了你的生命,难道就这么白白牺牲吗?你好意思面对那个人吗?没人会对世界上的温暖冰冷到那样去辜负别人的希望。

所以我说,生命诚可贵。哦对了,英雄们在救人时,是没有考虑别的事。如果让你现在去拯救一个人,但必须付出生命时,你,有犹豫吗?如果你是个胸中抱有报效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壮士,我相信你一定会毫不犹豫。不过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所以,那些英雄用他们报效祖国的身躯,延续了你的生命,不求你像他们一样,只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珍惜你的生命。

我也曾经站在生死边缘上。

上次感冒可以说我几乎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差点拽不回来。那时高烧时浑身如置于火焰中,脑里是一片乱糟糟的毛线。在卫生间催吐时甚至吐出了大口的,苦涩的鲜血,当时地上的朵朵猩红冲醒了我一直晕晕乎乎的脑袋。我当时恐惧的想,我才十几岁,怎么能?还没经历过高三,还没踏入大学。怎么可以?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眷恋,很快使我好多了,像刚吐出一口浊气。那天晚上过后,我服从医嘱,乖乖的吃药,出汗。

经过那次小题大做的吐血,我才明白活着对我来说,很重要。从此,我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一直自认为比别人还要珍惜生命。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大灾难,所以,不必整天想着为人民牺牲。我们很普通,无法时刻做雷锋,那就先照顾好自己的生命的灯吧。如果坚持要见义勇为什么的,先估计自己能否成功救出别人吧。别不会游泳还冲进湖里去救人;别不懂消防就冲进火场。到头来,别人还得多救一个。

现在好多学生受不了压力就轻生。没算错,大多没过19吧,才活了几年那。你们不想看看未来的自己吗?不想看看你以后的生活吗?现在再压抑再痛苦,忍忍就过去了。生命那么多姿多彩,何必想不开呢?

人的价值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人 体育旅游 精神

精神的完满是人类存在的最高意义。给世界赋予意义,使无意义的自在世界成为有意义的自为世界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特征。自在世界之所以能够成为自为世界,就在于它经过了人类精神的重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事物之所以有意义,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具有了某种有意义的精神。体育旅游是近年来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的一个全新的旅游类型,是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它既包含着旅游活动中蕴含的人对自然与文明的敬畏、欣赏、和谐的精神,又包含有体育活动中体现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挑战与超越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向外和向内两个维度的精神追求,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可见,体育旅游的兴起与人的精神回归存在着深层的联系。在工具理性逐渐侵入人类日常生活的今天,体育旅游固有的精神追求与寻求人精神升级的价值属性,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因此体育旅游应运兴起。

一、体育旅游过程中体育精神的升华

人的存在方式是超越的存在方式,属人的人世界就是超越自然的世界。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实践活动来印证自己是为人的存在,生活就是对生存的超越。在古代,人们的劳动是分散的、个体化的,每个人的劳动都有独特性,劳动的效率不高,但却有着创造性的超越感。如今,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随着工具理性深入人类的生活,劳动越来越异化,我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僵化。人们在劳动中能够感受到的创造性越来越小,在这种异化的劳动中,人们很难体会到生命的超越感。体育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因此人们能够通过体育活动体验到超越自我,征服自然的价值诉求,能够通过强身健体达到精神升华。人类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拥有“人类精神”力量,并在这种力量的指导下超越自我,挑战自然。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人的自然本性更容易迷失。通过体育活动,我们能以最切近的方式找回这种人类原始的天性和快乐,无论是竞技比赛项目,还是以养生为宗旨的传统体育活动,我们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与人的关爱、协作、拼搏、进取精神。通过体育,我们的精神就在深度上获得了感动和力量。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之间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而区别于其他的旅游活动就在于它所独有的体育特色。体育的意义:一方面是对个体身体健康的促进,另一方面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强化。它表征着人对自身潜力的探索与希望,不断超越自我,表达了人类对健康与美的渴望。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与身心健康离不开自然。通过参加狩猎游、登山游、滑雪游、划船游、漂流游、骑马游等结合自然生态的体育旅游活动,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中,适时的在大自然的生命摇篮与精神家园中去调养身心,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从而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二、体育旅游中旅游休闲生活方式的诠释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通过旅行获得的是比知识更高的感悟。旅游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丰富内容,与人类文明是相互促进连带发展的。旅游能带来高雅文明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需求有三个层次:一是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二是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三是在移情、寄情中得到释放情感的欲望。欣赏景物形、声、色等形式美,是愉悦性精神需求,这是最普遍和大众化的审美需求。了解和探求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自然美中体现的人类文明到人文景观涉及的丰富内容,能够满足充实之美的心理需求。在审美中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是主体情感对象化的表现,这是释放性精神需求,是带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高级精神满足。知识、智慧、思想在旅游的广闻博览中得到较快的丰富和发展,使人感到一种精神丰收的胜利感与自豪感。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它与休闲旅游一样,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即注重旅游者的身心,更强调人们在参与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一方面,它通过人的行为、思想、感情,在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中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和谐、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身体的紧张与放松、竞技活动、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产生美感,拓展人的生命体验,实现个性发展的需求。从而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获得身心的解放。

三、在体育旅游活动中人的精神锤炼

人是一种自然的自然存在,又是一种超自然的文明存在。人的价值在与自然、与文明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为自然的壮丽而谦恭因而能够感受到自己还是自然的存在,人为文明的伟大而骄傲因而能感受到自己是超自然的存在。当一个人这两种意识都具有的时候,才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出乎其中又入乎其内”的超然生活状态。而目前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工具理性却逐渐侵入人类的日常生活,破坏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人的精神被现代文明的成果所体现,同时又在其中“走失”。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如何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找到一种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时代性的话题。体育旅游在这种背景下应运兴起,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辩证解决方案。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在身体、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体育运动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也是基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体育旅游活动,既能在旅游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然的外在超越,又能在体育的向度上体会到人对自己的内在超越。通过将旅游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人在其中的精神感悟既达到旅游的广度,又达到体育的深度,在砺炼人的精神的同时锻炼人的身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孙正聿:超越意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4

[2]刘凯柴新:试论体育旅游[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32-34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