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筝名曲

古筝名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筝名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筝名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筝;音乐;鉴赏;重要性;内涵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音乐线条,这些客观存在的音乐美震撼着听众的心弦。而只有在古筝音乐鉴赏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美中震撼心弦。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古筝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古筝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手段,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古筝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情感深入体验,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陶冶情操。

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并得到强化。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乐曲意境内涵,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作为弹奏者,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转化成活的音乐。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在习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鉴赏能力高,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

二、鉴赏古筝名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

俗话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或者名家名曲。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

鉴赏是不能盲目的选择作品的,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所擅长于表现的一类乐曲,每个古筝流派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代表人物,我们用来鉴赏和学习的也往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优秀的作品。

如:《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叠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出水莲》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

《高山流水》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沉,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雪山春晓》主旋律优美,有着藏族风情。

《寒鸦戏水》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东海渔歌》 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香山射鼓》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井冈山上太阳红》根据江西革命歌曲征集小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古筝名曲范文第2篇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摩诘伯虎,诗画如梦。

夜静了,妻和孩子已酣然入梦,走过去看母子俩,睡着的脸上露出甜甜笑意,也许他们正做着美好的梦……。

回到电脑边,看着摆放在身边的古筝,心里突然心神不定,自学琴一年有余以来,在已略通音律,踏进筝门时,儿子出生打断了对筝的寻梦,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已将近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是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进一步去领略那宫、商、角、徵、羽带给我的惬意。

我将耳机插入电脑,倚在靠椅上,打开早就录制的音乐包,闭着眼睛尽情的享受着《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红楼梦曲》、《高山流水》、《笑傲江湖》等曲子带来的美景,随着耳朵里音乐的起伏,心随音符翩翩起舞,琴音带来了故乡的大山、小溪;带来了在母校校园里被老师追逐的画痕;带来了临近高考在故乡的高山上喝酒;带来了青春而略有苦涩的青苹果乐园;更带来了父母为了我们兄妹上学而奔波的背影……

算起来,自己喜欢古筝也有十多年了,但一直没机会真正的来一次亲密的接触,记得第一次接触古筝是在上高一时,同学生日会上放的古筝曲,那时还不知道自己听到的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渔舟唱晚》,只知道很好听,其实那时的我哪能听得出曲子的好坏,多半听出的是筝发出的那动人心魄筝魂,宛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诗意。从那时起心就不属自己的了,我知道心已与古筝分不开了。大学毕业的那晚,母校音乐系一个师妹用古筝演奏的《笑傲江湖》更是增加了我对古筝的依恋。这以后,无论在何处只要听到古筝的韵味,心总会被那充满魔力的声音所吸引,自己就会站着傻头傻脑的听完,然后不胜唏嘘的离开。无论在雨雾里,在烟尘里,在天桥下,在琴房里……我都会把心留下陪伴他们……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2011年,自己终于走进了古筝的琴房,从最基本的宫、商、角、徵、羽开始了我的筝韵路,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以前不知其然的《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曲子已自己指尖轻轻缠绕下小桥流水般的流出,再一次领略到了古典名曲的优美,虽然现在还弹不出那种韵景,但却奏响了自己梦的余音……

身在红尘,被红尘世俗所扰是难免的,每当烦了、倦了、困了的时候,往往捧一杯胎菊酒,自弹一曲,随着音符在自己十指尖流出,任它红尘有多喧嚣,有多烦恼,在音乐的世界里永远如摩诘伯虎诗,所有的不快和烦恼都化作一个个会飞音符,此时,身轻如燕,身在红尘,心在琴里,琴心合一,这种情境很难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形容的。琴以传情,更以冶性,弹一首好曲,总是灵魂在沐浴,只觉神清气爽,说不出的惬意!每每这时,便置身于流溪湖中,在晚霞余波中添一杯胎菊酒,捧一杯杭白胎菊茶,弹奏一曲《渔舟唱晚》,那时茶香飘飘,酒意浓浓,琴韵袅袅,真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

琴有琴心,诗有诗意。当琴和诗相遇,便是心里再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儿,也可心如止水。既然琴中有俞伯牙,诗中何无王摩诘?凡在心中留过琴音诗迹的人,心里便有一片致远的宁静,清风徐来、波澜不惊、溪水涓涓、梅韵飘落、夜寒风细…… 别是一番美好的岁月……

在“……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的旋律中,自己沉沉的睡去……

古筝名曲范文第3篇

一、古筝音乐的形态美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表现为演奏的动态之中,相比其他美而言可谓是动态层面之美。欣赏古筝音乐时,人们不仅仅是耳朵在听,同时眼睛也在看。所以演奏者的举手投足、坐姿表情都是音乐欣赏的一部分。古筝音乐的形态美就包含了演奏者的肢体语言,端正的坐姿,优雅的姿态,这些都让人们在听的同时,也获得了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演奏者的面部表情,如偶尔闭上眼,或沉思状或微笑状,这些都能激发听着的幻想,如天马行空,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空中。

此外,古筝音乐的形态美还包括其展现的韵律和音乐演奏技巧。古筝音乐由各种音乐元素组成,演奏者在演奏之中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演奏技巧将各种节奏的韵率表现出来,同时配合各种舞台的效果形成动感之美、听觉之美,满足人们对古筝音乐的审美需求。学者汉斯立克指出:“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飞跃与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例如古曲《将军令》通过一串串密集的重复音和指法上的变化描绘出古代沙场点兵和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渔舟唱晚》从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对比中呈现热闹与平静的场景、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给人以动静结合的音乐美感。

古筝音乐的形态美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但这种视觉、听觉美除直观的感受之外,同时也需要听者心理和生理气质的积淀,如此古筝音乐的美感才可体现其充分的价值,即真正美感的体现。

二、古筝音乐的情态美

古筝音乐的情态美,是指古筝音乐其中包含的各种感情和不同的音乐风格,通过引起听者的共鸣所展现出的情态美。古筝音乐的情态一般有典雅、悲情、壮美三类,这三种不同的风格往往有着不同的旋律美。

美学中的“典雅主义”英文为“Formalism”,又被称为“形式主义”,在艺术效果上是与“粗野主义”相反的一种倾向,“典雅主义”讲求精美。古筝中典雅美类型的音乐旋律多轻柔缓和,呈现娓娓道来的曲风,像小桥流水一般静静流过,以一种静态的旋律美去感染人。如古筝名曲《梅花三弄》,它的音色朴素、纯净,厚重而不拙,强音明朗而不脆亮,每段在结尾处有一段称为“送”的尾声,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高洁不屈的高贵品质,正是古筝旋律中典雅美的体现。

宁静美是通过古筝乐曲演奏表达出的一种令人宁静惬意的感觉之美。例如古筝曲《雪山春晓》通过完整的乐曲结构曲宛流转之中,描绘了青藏高原的自然之美,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通过明快的节奏,以景寄情在勾勒美丽自然之景中散发出纯净、惬意之美。

悲情美主要指通过刻画主体所面临的摧残、毁灭、不幸来表达一种振奋人心的艺术效果。悲情作为一种美学概念时并不仅仅是指情感情感意义上的悲伤之情,也指新生源于痛却止于崇高,不可避免却具有超越精神的一种美学体验。悲情美风格的古筝乐在旋律上比较大起大落,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爆发力。例如古筝名曲《汉宫秋月》,就是悲情旋律的代表。它的节奏有快慢起伏,情感跌宕,抒发满腔的哀怨和不满,不同于典雅型的娓娓道来。

壮美型的古筝音乐作品多具有史诗的气质,采用叙事的方式,情感张力很强。壮美型古筝曲旋律宽广,充满激昂恢弘的气势。比如古筝名曲《战台风》就是壮美型旋律的典型,这首曲子表现了码头工人为了拯救国家,与暴风雨抗争的精神。通过饱满的和弦,急速的旋律,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刺激,以恢弘的气质感染人。

三、古筝音乐的意境美

我国的古筝曲目都不仅仅只是一串音符,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意境美。有的包含着自然美景,有的包含着深厚的人文风情,有的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古筝音乐时一定要注意到其中包含的意境美,只有感受到了古筝音乐中所包含的意境,才能真正领会一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塑造的场景,体会到音乐真正的美感。

古筝音乐的意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自然景色的塑造来打造某种意境;一类是以人文风情为意向,音乐内容主要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通过主人翁命运的欺负来演奏出跌宕起伏的乐曲。展现自然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梅花三弄》 、《月儿高》 、《平沙落雁》 、《出水莲》 、《高山流水》等,展现人文风情意境美的古筝音乐有《闺中怨》 、《昭君怨》 、《嫦娥奔月》 、《姜女泪》 、《长相思》 、《战台风》等。以自然风情为意向的乐曲重在塑造一种唯美的自然风情,在欣赏这类曲子时应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随着音乐的变化身临其境,例如在欣赏《平沙落雁》这首曲子时,脑海里就可以营造出这样一幅场景“秋冬季节,江水消退,江面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某一天,大雁们在天空飞过,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一会儿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沙滩上歇息,一幅多么美的平沙落雁的奇观。”这便是古筝音乐的意境美。再如欣赏人文意向为主的《昭君怨》时,我们可以发挥同理之心,想象自己若是个奇世的美女子,但自己的夫君却从未认真看过自己一眼,却因为政治的需要让自己远嫁边陲,那其中的哀怨,那其中的意境美便立刻就出来。

古筝的意境虽然是是有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之分,但是通常来说都是二者都包含有之的,只是赏析的需要,所以对其进行了哪种类型为主的划分。比如《平沙落雁》这首曲目,虽然是塑造平沙落雁的自然景观,但是也表达了一种“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的情怀。

四、古筝音乐的文化美

我国的古筝音乐不仅具有旋律美,意境美,还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古筝曲子几乎都有同名的诗词,或者是有人文典故。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体现着深厚的文化美感。例如家喻户晓的“伯牙绝弦”的故事,就蕴含在《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目中。“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古筝曲《高山流水》同样用其清丽脱俗的曲风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友情及承诺的坚守的精神。

古筝名曲范文第4篇

我们诸城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与文化,2006年诸城古琴被评选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牌。诸城大鼓则是流行于山东诸城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曲艺形式,它产生于唐,形成于宋。诸城大鼓常见的说唱形式有集市说书、炕头说书、街头说书、舞台说书等,它产生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说唱灵活多样,鼓词创作及时,宣传快捷,集演、唱、评、表为一体,生动活泼、声情并茂,深受群众的喜爱。

现在,诸城大鼓的说唱人员主要集中在百尺河镇,他们演出的诸城大鼓节目多次获奖并参加过全市春节晚会的演出,曾被中央电视台录制电视节目《诸城大鼓及其传人》向全国播放。

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但是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并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此,我们音乐组教师专门和学校协商,合力搭建热爱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动平台。

首先,我们百尺河镇中心学校依托百尺河初中国家级少年宫这一优势,成立了“诸城派东路大鼓”研究会,设立了“诸城派东路大鼓”综合传习中心。传习中心本着“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将“诸城派东路大鼓”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组建“诸城派东路大鼓”社团,聘请五老志愿者及传承人,每周开展两次培训活动课,做到辅导教师、辅导学生、辅导内容、辅导时间四落实,为诸城派东路大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激l学生的学习热情,于2015年10月22日将创新排练的诸城大鼓《育人楷模》报送由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承办的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才艺展示大赛并一举荣获一等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并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其次,依托百尺河初中国家级少年宫这一优势,我们于2012年成立了古筝社团,主要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出发点,教给学生基本指法,训练学生基本练习曲的连贯性。并且将古筝引入音乐课堂,定期给学生欣赏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因为古琴购买的成本太高,我们将重点放在对诸城古琴名曲的欣赏,在音乐课上我们共同欣赏名曲并小组讨论,集中观看古琴音乐会,如欣赏2015年8月8日由山东省艺术研究联合中国古琴学会共同举办的“诸城雅韵,琴响泉城”音乐会,我们欣赏到由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承人及其20余名弟子齐奏的诸城派保留曲目及其代表曲目,如《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捣衣》《水仙操》《秋风词》《挟仙游》《关山月》《双鹤听泉》《秋江夜泊》《长门怨》等。尤其是看到年仅6岁的杜星辰演奏琴曲《关山月》我们的学生都受到极大的鼓舞。于是在兴趣活动时间就鼓励学生尝试用古筝来演奏古琴名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中华文化之根和文化形态,也要对我们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优势有所了解,将传统音乐融入学校的现代音乐课程,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沉淀,我们教育工作者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2]刘永江.音乐教学与课程价值的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4).

古筝名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筝教学;问题对策;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8-01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甘陕一带。在筝字前面加上古字,彰显古筝的历史悠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容易入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除艺术院校的专业授课外,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关于古筝方面的教学与培训。古筝的教学与普及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自身修养,更能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筝不断被传扬的同时,但教学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古筝的发展。

一、古筝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修养有待提高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上忽视了古筝的文化教育。按照一些教材直接生硬地进行理论教学,没有在学生接触古筝初期给予音乐熏陶及兴趣引导,致使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古筝的美妙与感染力,更没有感受到古筝的历史文化。音乐本身注重的是自身修为,古筝更是如此,不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不控制好教学进度与传授方法,是目前学生弹奏无美感的主要根源。

(二)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直以来,教育教学创新还是没能摆脱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授课方式。这种没有创新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点;也致使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是掌握了课堂上的理论与部分实践。因为缺乏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按部就班,不能掌握古筝真正的文化内涵;也导致了学生之间沟通少,配合少,不能很好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和集体演奏。

二、提高古筝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为

古筝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古筝技能教学的培养外,还要传授古筝的历史背景及古筝音乐的民族差异性。从一些优秀的古筝作品里发掘文化底蕴、故事背景、人文及情感。在教育技能之外,让学生用心体会古筝的历史、文化与意境,把古筝这门具有文化艺术的乐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如果不深刻理解古筝的各个风格流派,以及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人文特点的古筝曲风,那么就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在民族乐器上的情感文化储备,就不能开扩自身在古筝音乐上的视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过程中的弹奏手法,弹奏的情感表现,都是对学生的潜意识教学,让每一次教学弹奏都能使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对乐的享受。加强培养学生的在古筝技艺之外的附加文化技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集百家所长,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从而能使学生了解古筝乐器所展现的真正美感。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一的古筝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古筝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化,除了以往的理论加练习,应加入一些名曲鉴赏与解析、弹奏难点讨论、个人弹奏展示等互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互动性。在授课形式上也应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在学习中分析问题和查找不足。把课堂氛围由一教一学转变为互动学习,营造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热情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兴趣点出发进入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还应定期让学生提交一些自己对古筝学习的心得,并在难点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还可以分组进行一些课题研究,自选古筝曲风流派。此外,教师要积极举办有激励性的团队比赛,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还应该要修学生在古筝基础技巧和弹奏的表现艺术形式上要多练习多实践,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转变古筝教学模式,建设有利的教学基础条件,如教师自身修为的提高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古筝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古筝教学中教师素养良莠不齐,学生兴趣点薄弱,基本功不扎实,集体协作演奏能力不强,古筝实践教学相对较少等问题不容置疑地制约了古筝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但只要古筝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积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完善完成教学目标,一定能把古筝这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播的更广更远。古筝教学的提高,必将让更多人了解古筝文化及其历史文化,这有助于促进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提升学习者的自身修养,创造和谐音乐氛围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古筝名曲范文第6篇

钢琴

钢琴是乐器之王,属于键盘乐器,它的价格和学习费用都相对比较昂贵。钢琴属于最难学的几种乐器之一,但相对来说,入门比较容易。另外学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漫长而枯燥的练习,因此需要激发孩子的持久兴趣,并保证孩子充足的练习时间。

小提琴

小提琴是乐器王国里的皇后,相对于其他的乐器,小提琴的入门比较难。在所有的乐器中,小提琴把音域、表现力、美三者都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把难度推向了极致。小提琴适合敢于展现自己和天生乐感强的孩子学习。学习小提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成就。

二胡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流传之广非其它乐器可比。它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二胡的入门是比较难的,尤其是音准方面,这是二胡学习贯穿始终的一个难点。二胡的演奏是很讲究韵味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踏踏实实按照学习的规律,把基础打好。

长笛

长笛是吹孔气鸣乐器,是现代已知的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同时是较好学的乐器之一,而且方便携带。它主要是用丹田的力气,需要肺活量的调控,难度主要在于口型和呼吸,而这又是长笛音色的基础。

古筝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一般是女孩学习古筝的较多。古筝是中国乐器里比较好学习的,用心弹,短时间也会进步得很快。

手风琴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音高固定,是比较容易学习的,但对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要求比较高。除独立演奏外,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加之体积小,携带方便,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手风琴按琴的大小和琴键的多少,可以分为48贝司、60贝司、98贝司和120贝司几种型号。一般来说,根据5-8岁孩子的承重能力,他们适合使用48贝司和60贝司的手风琴,随后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更换更大的琴。

古筝名曲范文第7篇

我喜欢听民族音乐,这主要是指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音乐和江南丝竹之类。因为它具有清、微、淡、远的特点。

我国唐代是盛行音乐、舞蹈的。当时有很多有名的乐师,亦早已有多种乐器。人们熟悉的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一直传诵国内外。它描写弹琵琶的女子通过琵琶的弹奏倾吐感情。“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开始抒发感情。接着,“轻拢慢”“说尽心中无限事”,直到一曲终了。琵琶声停止了,但这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并没有消失,出现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这样的环境里,给弹琵琶的人和听琵琶的人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静穆的空间,由于都吐露出胸中的陈怨结气,消减了耿耿于怀的块垒,这比长久压在心中不发泄总要好些。尽情地袒露心境并无损于健康,相反,这种吐露对减少心中的郁闷是有益的。

传统乐器除琵琶之外,还有古琴,即七弦琴,古琴音域广、音色美,表现力极为丰富。南宋时浙江有好几位古琴师,曾创作了《潇湘水云》,《步月》、《秋雨》、《鸥鹭忘机》、《幽人折桂》、《拘幽十操》等名曲。琴的风格技巧,称为琴德;琴的运用形象、构成的意境,称为琴境;琴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称为琴道。如果琴的德、境、道三个方面表现得好,则对鼓琴人本身和听琴人的身心都大有益处。

我听中国民族音乐,就那些传统名曲来说,如《将军令》、《雨打芭蕉》、《二泉映月》、《渔舟唱晚》、《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等,听后身心有一种宁静、舒坦、开阔、安谧的感觉。比如听《花好月圆》,甚至能唤起我遥远的回忆,好似回到了青年时代上学读书时的环境,使我似乎年轻起来。又如听了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似琴非琴的筝声,柔和宛转的淙淙声,分明是流水,使我想起远方的好友。“高山流水有知音”真是不假!又比如听二胡等乐器奏《听松》,豪放有力,使人心胸宽广,并有奋发前进的感觉,常常因此而想到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松子声声打石床”的意境,令我忘俗。我特别爱听的是《春江花月夜》。从十五六岁时听到如今望九之年,可谓百听不厌。以琵琶、萧、胡琴等乐器大合奏,我的身心极大地受益于它,当我忙时,心烦意乱,如果抽时间听一两遍《春江花月夜》,就自然而然地松爽起来。如果我在工作中、旅途中听到它,我就会全神贯注昕几段,这样头脑就格外清新。

我深感中国民族音乐能使我心除烦扰,消块垒,宽胸怀,坚意志,心情畅快;对我身则清头目,舒肝膈,健脾胃,和气血,茶饭添香。音乐确实有益身心健康。是否如此,请知音人细细体味。

古筝名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古筝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民族弹拨乐器之一,从秦朝的“秦筝”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学习和爱好这门器乐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与需求,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

一、明确高师古筝教学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好一专多能

师范类高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师资。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中小学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音乐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古筝作为高师的一门选修课,它的培养目标也应与之相对应。它的培养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筝教学原则和古筝的教学方法,从而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高师的古筝教学要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

音乐教育专业的古筝教学,是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像钢琴、声乐课那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而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虽是选修课,但它的培养目标是与音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就是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多学习一门乐器演奏技术以及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及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或考核教师的时候,往往不按学生所擅长的专业进行考试,而是要学生进行除声乐、钢琴以外的其它乐器或是舞蹈等的考试。可见,古筝选修课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培养目标,努力让学生做好一专多能,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师的古筝选修课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基础差。高师古筝选修课一般是大三的时候才开设,时间为两年。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对于古筝这门乐器了解甚少,或是完全没有基础。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听古筝演奏或是考进大学以前学过一点,但对于古筝各流派的演奏风格和特点,弹奏技巧等知识却没有系统、规范的学习过。还有一些学生视唱练耳还不合格,经常听不准上滑音、下滑音、按音的音准。这就跟古筝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演奏的乐曲不流畅、音准不好、风格的把握不好等。其次,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偏弱,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对自己演奏的乐曲风格、特点把握不准等,使得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下去多听、多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以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从而更好地把握乐曲风格,更好的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再次,由于授课教师的缺乏,使得上课人数安排不合理,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师古筝选修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三至五人以小组集体课的方式进行。它不像声乐、钢琴课教学那样受学生的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演奏一些古筝名曲或是讲解一些关于古筝曲的一些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技法讲解或是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应主动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情表露出来。在对于乐曲的技法或是艺术处理有争议的情况下,教师应耐心的指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随意去否定、嘲笑和遏制。只有跟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变“静”为“动”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使之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强调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古筝教学作为高师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怎么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一个关键。

首先,要改变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古筝演奏的技巧、技法,转换为主动学习与认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一些尝试,把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演奏曲目和层次进行分配。即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高、中、低进行层次搭配,而且演奏的曲目都各不相同。这样我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曲目的变化,学生在接受每首乐曲的技巧与技法时不会感觉枯燥,始终让他们保持上课的注意力。其次,我每一个月都安排一节课堂研讨课,让学生对自己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全面的总结,包括技巧、技法的总结,自己练琴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同时也包括对我这一个月我教学工作的一个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同时也在技巧、技法的教学上跟老师适时的进行沟通。我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从“静”转变为“动”了,高师的古筝教学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高师的古筝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明确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从古筝教学的特点出发,尊重古筝教学的规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高师的古筝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才能使学生站稳讲台,立足社会。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