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开头的成语

一开头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开头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1篇

一开始,郑老师跟我们讲了比赛规则以后,比赛马上就开始了,我们的心情又兴奋又紧张。第一关是成语接龙,有一个同学开头,然后,同学要接着前个同学成语的最后一个字说出另一个成语,许多同学都踊跃地举起手来。

第二关可要数最精彩啦!这关是由老师出题,同学们举手回答。不过,老师还未出完题目,同学们可做不定了!第一个问题是“最危险的时候”。问题一出,只听见“嗖”的一声,我们的“智多星”夏海洋第一个举起手,被老师选到黑板写去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给他加了分。他起劲了,又把手举起来。可是,这次他可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别的同学可不甘示弱,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就连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第三关了。

第三关是按要求填空。老师还未写完,同学们便举起手来了,最逗人笑的是我们班的“小不点”刘泊洵。他是个“小矮人”,由于题目在黑板的上方,他又太矮,所以够不着。最后,只得要郑老师把他抱起来,只见郑老师越来越费力,最后“小不点”终于写完了,“唉,幸好你不重,要是你是个大胖子,我可抱不起你咯!”听老师这么一说,我们都捧腹大笑起来。

最后,我们的成语大王是“小不点”,我想,要是老师最后请我,我可大获全胜了!这场精彩的比赛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要是每天都有这个游戏那该多好啊!哈哈!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2篇

一、寻找出中心句

一个语段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总要说明一个问题,而语序是由中心决定的。因此,首先要确定中心,寻找出表达中心的中心句。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一切( )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③经济发展了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人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

(3)为使语意简明,文中应该删去的是:。

先确立首句,即“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其他都是“推进”后的结果。然后,注意其他三句的顺序,即由浅入深,由经济到交往到思想观念。答案:(1)④③①②;(2)而,又;(3)“彼此息息相关”或“同呼吸,共命运”。

二、抓住标志词语

句与句之间,往往有衔接的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开头、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例如、同时、换句话说、反过来说、与此相反等,另外还有指代词以及关联词。这些词语能够明显地表现出上下句的勾连,表明句间的层次关系。抓住这些词语,就能较容易地把一些句子连在一起。如: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③句中“这即是说”表明③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文段开头摆出了“象形”这个话题,能紧承这个话题且与文段衔接最紧密的就是以“象形”开头的②句,与②句中“模拟写实”这个语意承接的是④句。答案为②④①③。

三、着眼词语的呼应

语要有意,句要有序。每个句子由不同的词语构成,词语之间前呼后应,才能使语句前后贯通,语意畅达。如: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净业湖”对后文“两岸”,“荷塘”对后文“绿荷丛中”,“南风”对后文“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由“两岸”可推知第一空当填②;由“绿荷丛中”可知前面一句与“荷”有关,那么与之衔接紧密的语句就必须是③;而由“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一句可知有风,答案为②③①。

四、分析句间关系的疏密

一个语段先说哪句,后说哪句,做到合理安排,才能前后贯通,语意畅达。分析句与句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并根据这一联系推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做好排序题的关键。如: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第②句为中心句且提示要先从门的作用谈起,第⑤句排在第二位,第③句紧承“出进”话题而谈,①④两句又紧承⑤句话题,从“不仅仅进来进去”谈到“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答案为②⑤③①④。

五、注意语境中语意的表达

在语段中,每一个句子都是为语意的表达服务的,因而要注意语境中语意表达的前后关系。如: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②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③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3篇

一、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

二、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讲初中的《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可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中学生在爱人民方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应怎样热爱人民?”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三、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例如,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四、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会有哪些想法或疑问,讲课时予以解答。例如,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观点时,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问题,我便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必然性,排除了学生的疑问,树立了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相反,如果不排除学生的疑问,学生就难以接受教材的观点,甚至认为教材内容与实际不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前,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实事求是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我在讲“社会发展史”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问:“地球能毁灭吗?”我没有认为学生的问题和教学无关不该问,而是给学生以鼓励,并解答了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兴趣培养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一位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就应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持久兴趣,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对政治乐学、会学。那么,如何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一、灵活导入新课

俗话说,完事开头难。政治课的开头部分可以说是整个这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有兴趣,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学生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视频,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能够让学生从产生一定的兴趣,从一时的困乏中走出来,便于我们很好的往下进行课堂,有的时候视频资料也不一定都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些好玩的东西,反正就是培养学生对你的认同感,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好往下进行。也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都是很合适的开头。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政治跟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以及文化现象都能在现实中的找到很好的素材。特别是一些新闻材料学生们都会感兴趣的,我在上课过程中,始终在做一件事,就是坚持让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定时收取一些相关的信息,当然看绝不仅仅是为了看看而已,而是要从中考虑与教材的结合点,这样既丰富自己的阅历,也掌握了一些联系教材的知识。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输抽象的理论,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互动。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知识,才能使他们喜闻乐见。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与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用生动、有吸引力的方式凸现重难点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材中各章、各节都有不同的概念和原理,处于教材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地位不一,作用各异,教师应该要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组织教学。重难点内容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

围绕重难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难点时,我讲了一个故事,学生饶有兴趣。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喜欢大摆宴席,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们用的都是银碗,唯有皇帝一人用的是铝碗,为什么皇帝用的反而不如宾客们的珍贵?是他热情好客,谦逊待人吗?不是。由于当时铝碗,正是为了显示唯我独尊的高贵地位。一百年前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铝碗到了今天却成了普通的东西,而当时皇帝嫌其低廉的银碗,今天仍然不是每个家庭都用得起的珍贵的餐具。其中奥秘在哪里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这一生动事例进行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通过辩论活动,点燃学习激情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77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润饰成文、发展语言、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一提作文,便愁眉不展,愁写什么,愁怎样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材料,觉得无话可说,至于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处理详略等问题,更无从谈起。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要引导他们从阅读中汲取有关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训练中。

一、依据课文,指导选材及安排材料

如教《养花》一课,就要让学生弄清作者是怎样选材和安排材料的。文章一开始就写:“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安排的材料都是围绕“爱花”来写的。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生活中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是大有文章可做。课文的材料安排是作者因爱花而养花、养什么样的花、怎样养花。读了这些,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字词句篇的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如材料的编排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关于选材的问题,我告诉学生,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得细致,写出来的文章就真实、生动、感人。我有针对性地出了一道《有意义的劳动》的作文题给学生练习。他们都能运用《养花》一文的选材办法,写出了为什么要劳动、怎样劳动、劳动的成绩、劳动带来的喜悦心情等内容,最后点明这次劳动怎样有意义。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首尾呼应,思想性强,有感染力。

二、读好的范文,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往往会带着积极的情感色彩去认真思考,使整个身心活跃起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便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有兴趣的内容上面,丝毫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古人云:“之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的文章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对文学作品内在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对课文、对学生优秀作文等大量范文进行阅读欣赏,领略这些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能熏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掌握写作技能,产生写作欲望。因此,读好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从读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

如教朱自清的《燕子》一课时,当学生沉醉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中时,我便问:“春是什么?”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回答:“春是绿色的。”“春是生命的开始。”“春是花开一片。”“春是一片生机。”……我趁着大家兴致正高,接着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大家兴致更高了,各抒己见,有的说:“秋是黄色的天地,如教室旁铜铃树的叶子,便体现了黄的层次感:绿中见黄、嫩黄、枯黄。”有的说:“秋是多彩的季节,是果实的季节。”……我接着说:“我们刚刚学习了《燕子》一课,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给我们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大家讨论一下:秋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多种感官(眼看、鼻闻、嘴尝)有条理地说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刚才想的、说的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知识、增进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以文为例,仿照写作

平时我对学生说:“画画可以照模,学书法也可以临摹。学生作文入门也可以仿写。”实际上,教材就是最好的仿写范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材料的安排、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的,能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如《小木船》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同学之间偶尔遇到不愉快的事应该怎么办。作者选择了由小木船引起的一件事作为文章的材料,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摔木船、送木船、珍藏木船来安排材料。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我就借题发挥,因为这样的素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题目《我心爱的橡皮》,让大家仿写,结果学生的习作效果很好。

仿写是多方面的,我的做法如下。

(一)仿开头

有些课文开头很有特色,巧妙地利用它来仿写也是一种好办法。如《颐和园》的开头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适用于写景状物、记事、写人的文章,应用范围很广。我让学生学着写这种开头,设计了仿写练习:给《校园一角》这篇文章写一个“总领式”的开头段。

(二)仿结尾

有些课文的结尾恰到好处。像《鸬鹚》一文的结尾:“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这就值得仿写。我又设计了给《校园的早晨》这篇文章写一个结尾的练习。学生们通过细心品味,仿写得都很自然。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校园里恢复了平静,只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样的写法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三)仿结构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记叙顺序是沿着作者游览的顺序来观赏双龙洞。它的顺序是:出金华―路上―游外洞―外洞进内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仿写《游石桥龙岩》,文章的结构大致与课文相似,使学生有样可跟,有章可循,学生把游龙岩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四)仿写片段

如《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顺序是:爪子―头―背―腹―全身―眼睛―嘴。根据这个顺序我让学生仿写动物的外形。如《公鸡》,学生仿照这个顺序,把公鸡写得活灵活现。

(五)同步作文的命题参考同类课文命题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尽可能找一些跟课文有相似点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根据《记金华的双龙洞》仿写《游石桥龙岩》;根据《小木船》仿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样,学生就有路可循、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四、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在习作中出现泛泛几笔就了事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头脑中没有材料。对此,教师要很好地利用阅读课文,注意材料的概括,挖掘课文中深层次的意义,处理好对同类文章的归类,处处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6篇

一、把学生放在主置,把教师放在指导位置

一直以来国内的语文教学都没有跳出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课后老师要求学生背的老传统,而且在课堂上只有老师讲课,没有学生回应, “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加一张嘴巴”,课课一个样,堂堂一种腔,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这种只重视“教”而不重视“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必须依靠个体反复多次地训练,只有通过学生个体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写作和分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善于思考,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师引导下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一个吸引他们的开头

我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尤其是现在的娱乐工具和娱乐项目五花八门,有一点小事都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拽走。因此这就给课堂教学设置了不少障碍。如何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你讲的课上呢?这就需要有好的开头,就像相声评书开头的定场诗那样,只要一说,观众就会知道,节目开始了。例如学习课文《草原》,一开始就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一段歌曲引起学生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来学习课文。这种开头使得学生觉得很新鲜,同时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了不少,而且学生从开始就像磁石被磁铁所吸引,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氛围。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文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如诗歌,必须从朗读,分析意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讲散文,必须从作品的构思,激情及语言入手,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讲小说,必须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入手,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讲戏剧,必须从矛盾冲突和个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对艺术规律的认识能力。总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前面讲过,通过新奇的开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这样好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态度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和学生交流沟通,给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丰富、幽默、逼真、饶有情趣,或悲感人,或喜悦动情,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艺术感染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问质疑,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究和创新的源头。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们思考并提出问题,激起他们的探索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先提出疑问,再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拓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参与课堂讨论、小论文比赛、专题演讲、辩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突出以阅读为主的训练

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主要前提。

有教育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模式,把科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交给学生,在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7篇

一、设疑导入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介绍: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自己也称“孔乙己”是他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往下讲述效果自然就好。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激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导入

如果在课的起始时,教师能用情意盎然的语言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情境,则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浮现阳光明媚,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春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春》里面写春的内容就很多了,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快就调动起来了。

三、激发兴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歌曲、成语、故事、诗词名句进行导入,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歌曲导入。它指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愚公移山》时导入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MTV片段,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很快进入学习阶段。

成语,称得上我们祖国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远古时代,天地一片混沌,“开天辟地”,天地从此清朗。风雨雷电,江河湖海,五岳三山,花草树木,造就了这一片自然天地。后来,天空出现了窟窿,女娲于是“炼石补天”,拯救了这片天地。这是我们先民对生存空间的最初想像。仰望星空,极目四海,“牛郎织女”、“月里嫦娥”、“夸父逐日”、“弈射九日”、“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将我们带入了一片神幻世界。在导入时,引用成语,能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加浓。

以故事来导入课文。在课堂上提到课外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如在讲授《古代寓言二则》时,让学生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精神儿来了,读起书来声音异常响亮。

中国是诗的国度,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用诗歌导入,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眠不觉晓”,“春色满园关不住”等诗句。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诗句,又让学生进入了五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真是一举两得。

四、教具导入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导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视觉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如讲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匠心独具。

听觉型教具如录音。录音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听觉型教具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如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教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

视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运用视听型教具,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如讲授《再别康桥》时,可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既有符合意境的不同图片,又有专业的朗读,声、色、情熔于一炉,其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光看图或光听朗读要好。

五、温故导入

一开头的成语范文第8篇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智慧的音符,激起情感的浪花。如果环节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引整个过程,取得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总结了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老师这样开头:"母亲,生育我,哺育我成长,是人世间最亲近、最可爱的人,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祖国母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板书课题。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一般用于新课或一册新教科书的教学开始。

2.创境育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爱在屋檐下》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常回家看看》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体现家庭亲情的多媒体图片,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条耐人寻味的谜语,透视事件的新闻;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文,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是一段荒诞可笑的笑话、寓言、幽默恢谐的小品、相声;是一幕充满爱恨情杀的电影、电视剧片段;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针贬时弊的漫画;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科学史话,名人轶事;一个传承文明历史的成语典故。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3.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八年级法律时,用案例导入新课,《财产留给谁》一课,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案例,钱幢(男)与倪洁(女)系夫妻。两人去外地旅游,途中发生车祸,钱幢、倪洁均受重伤。钱幢伤势较重,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倪洁经医院抢救无效,也死亡。钱、倪均未立有遗嘱。双方父母及祖父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过世,死者也未生子女。钱幢只有胞弟一人,倪洁只有胞妹一人。死者留下以下遗产:彩电一台、冰箱一台、存款5000元,以及家具、衣物等。死者的弟、妹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到法院。

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急于知道答案,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4.温故知新

如,在讲《消费者的权利》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重点说说社会经济权利,我们接触的社会经济权利有财产的权利,还有什么权利属于社会经济权利呢,那就是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贴切,通过回顾以前学习,导入新课学习,既是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了对新知的积极思维。

5.图像激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电化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释词,生动形象地再现插图,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下,板书课题。

6.故事诱导

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历史、传说、寓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让学生在仔细听故事时,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辈子活得也不冤啊!"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我紧接着问学生:中国老太太攒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你认为哪种消费观念比较合理?学生们先交流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说:"贷款买房消费好。"有的说:"攒钱买房消费好。"最后我总结:"关于贷款买房,它的优点是可以提前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因还贷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攒钱买房,它的优点是没有还贷的压力,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轻松很多,但是攒钱买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种消费方式无所谓好坏,关键要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

7.时政导入

运用时政热点导入,就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国际、国内或身边的新闻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短的导语。这种导入的方式,把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待到学生遇到争议,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