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一炉香

第一炉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第一炉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炉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贵妇画像》 《沉香屑第一炉香》 比较 意象 主题

引言: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最佳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伊莎贝尔是一个天真无邪、独立自主的美国女孩,她满怀希望地跟随姨妈来到欧洲追求自由生活,但是却因为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而始终摆脱不了被欧洲常规和习俗的磨盘所碾轧的命运;她在婚姻上的错误选择最终导致了她自困于婚姻囚笼的悲剧。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小说处女作,1943年发表于《紫罗兰》创刊号,艳惊四座。小说的女主人公葛薇龙是一个纯情而有个性的上海少女,因家道中落,她为求学投奔香港的姑妈梁太太,继而渐渐成为她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葛薇龙与花花公子乔琪的恋爱和婚姻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她陷身于享乐泥潭不能自拔,最终难逃被利用和抛弃的命运。

两部作品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性出走后堕落的故事,从故事情节上看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是涉世未深的少女,同样遭遇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同样爱上了虚伪的花花公子。

亨利·詹姆斯与张爱玲都是制造丰富生动的意象的高手。alexander holder-barell说: “images in james’s novels are an essential part in his expression of eternal values(詹姆斯小说中的意象是他表达永恒价值的必要手段)。(holder-barell,1966)”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也说:“她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近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1.相同的意象:“飞”

在《贵妇画像》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两位作家运用相同的意象来实现各自的主题。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以及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乃至人类的认知机制都存在共性,所以不同的民族可能运用同一意象来表达对同类事物的认知和情感。两部小说中“飞”的意象都意味着追求幸福的自由。

《贵妇画像》中,古德伍德的眼中的伊莎贝尔长着双翅,需要自由美丽地翱翔。沃尔夫也认为她“在蔚蓝的天空中高高翱翔,沐浴着灿烂明丽的阳光,俯瞰地面上的芸芸众生”。[1]当伊莎贝尔为意外获得巨额遗产而忧心仲仲时,他劝她“不要紧张兮兮,不要头脑发热;张开翅膀,飞离地面”。[2]

与《贵妇画像》中快乐的意象不同,《沉香屑第一炉香》表达的是不能自由飞翔的痛苦。在得不到乔琪乔的爱的痛苦中挣扎着要不要离去的薇龙,她变成了“一只鸟向山巅飞去,黑鸟在白天上,飞到顶高,像在刀口上刮了一刮似的,惨叫了一声,翻过山那边去了。”[3]薇龙绝望的形象呼之欲出,她在宝贵的青春年华里失去了追求爱的能力,因为害怕失去现在的物质享受,连飞的勇气也没了。

2.中心意象

除了意象选择方面的类似之外,两本小说都运用中心意象来展示人物间的微妙关系,暗喻女主人公的人生走向以及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

《贵妇画像》将中心放在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意识中,因而最为丰富深刻的中心意象也存在于她的意识中。伊莎贝尔最初把世界看成一个光明的所在,她的视野中充满了明亮的意象;而当她错误的婚姻选择导致了人生的悲剧时,意识中明亮的意象就被黑暗所代替;然而在小说的结尾伊莎贝尔重新看到了微弱的希望之光。

伊莎贝尔渴望体验人生,自由地领略世界的广阔与美丽,于是跟随姨母来到欧洲,来到英国的花园山庄。对于未来的生活她充满了幻想与希望,有的是自信与乐观的精神。在伊莎贝尔的眼中,“花园山庄显得绚丽多彩,别有天地,使她感到赏心悦目”[4]。这也是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人生写照:她风华正茂,正当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然而,即使在这样一幅场景中,也暗示着黑暗的意象:“阴影已长长地铺展在平坦稠密的绿茵上”,“还在慢慢伸长”[5]。这似乎预示了女主人公青春将渐渐消逝,悲剧命运必然到来。

婚后,伊莎贝尔发现了丈夫自私、贪婪、虚伪的本性。她对生活极为失望,美好的幻想被打碎了。这时,小说前半部中反复出现的光明的意象被黑暗的意象所代替。在第4

2章里,伊莎贝尔坐在熄灭的壁炉旁边,沉浸在思索中,在她的意识中,“阴影开始增多,仿佛奥斯蒙德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在有意识地把灯一盏一盏吹灭。黑影起先是淡薄的,稀疏的,她还能看到自己的道路。但是它在不断变浓,如果有时它会显得稀薄一些,那么在她展望中的某些角落却终于变成了漆黑一片。”[6]这一系列叠加的意象一再将伊莎贝尔置于缚、压抑、黑暗的深渊底端,而制造黑暗的是高居在上的奥斯蒙德和他的虚伪、贪婪、自私自利。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月亮”意象是小说的重心。全篇六处写到月亮,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月亮意象就象征了女性的凄惨命运。在这部作品中张爱玲把人物的心理、命运与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清晰呈现了葛微龙每一次理想的实现,同时也使她进一步滑向了堕落的深渊。月亮的不断变化预示了她下一步的结果及最终命运,包含了嫦娥奔月神话原型所蕴含的心理内涵,即月亮是女性孤寂、苍凉的象征。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当葛薇龙从姑妈家回去时,曾有一段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那边,在山路的尽头,烟树迷离,青溶溶的,早有一撇儿月影儿。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在树桠叉做了窠。越走越觉得月亮就在前头树林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7]这段写月亮从有到无,其实也象征了薇龙自身日益没落的命运。

第一炉香范文第2篇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也许最早只是嗅觉的吸引,芬芳带来了感官的愉悦。但随着感官被打开,一个美妙静好的世界随之而来,那么灵动,那么优雅,那么深入骨髓,同时又那么沉稳清寂,给人以上升之感。于是,香,就这样成为了生活美学的重要部分,就这样成为精致生活的极品迷恋。

众香构成了通过嗅觉感知世界的通道,而这通道一旦被打通,潜藏在目光所见的物相背后的隐秘美好,便如莲花池塘,妙香飘逸了。一香一世界,一观一自性,香,引导我们走向了自见,走向了自觉。

香是气息的精灵,从前香到尾香,一片香在完整呈现其生命形态的同时,也似一个精灵,悄悄驻进了我们的灵魂。尤其是香中极品――沉香,香气自然淡雅,能让我们在沉寂和冥想中,更清澈地看见我们生命的底色。

这就是观。观物,观心。这也是“观心香堂”的名字深意。观心香堂,坐落在成都最自然幽静的浣花溪公园旁,是一个立志恢复和弘扬传统艺术品的艺术机构。香堂主人雨晴,本是沉香的爱好者,专注于沉香和艺术品的收藏,并以多种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推广传统艺术品,为有缘相识的爱香者传递并分享沉香的美好和精妙。

沉香是世间的奇物。它是贵重的药材与香料,却又不仅仅是药材和香料。香道的内涵,也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正是香的种种无穷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凝结在沉香身上的文化和宗教气息,与其说是我们人为附加的,不如说是自然生长的。因为正是在它袅袅的清雅幽香里,我们被引导了。幽沉苦寂,香只一缕,我们于是被引导着进入静寂,领悟了空寂。空寂不是虚无,不是物理的空,而是心的澄明。

现代生活正在将澄明遮蔽,我们如何清扫心上的尘埃?当我们静静点燃的沉香,以自然飘逸的方式与清净自由的心灵相遇,它就会在我们的体内驻留,与我们融为一体,让我们的言谈举止都散发出沉香之美。在慢慢的浸濡和领悟中,我们生命的形态,便也如沉香一般,在随性又宁静中,呈现出尽情绽放的优雅。

那一缕清雅之香的终点,不是身体,是心灵。每一次呼吸,每次内观,都是莲在水面,人在空寂,心在心中。苏轼在诗中说得好: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人生一世,最是一个“闲”字难得,身闲容易,心闲不易。

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

品香,有一种凝神的方式,唤作“打香篆”。篆,取篆文之意,这种品香法,自唐代起就有。人们将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种以篆文为花样的香篆里。香粉一点点填,一点点轻压紧实,在宋人笔记里,称此为“印香”。印香是一个细巧活儿,印得太过紧实,燃香时会因空气不足而灭,印得过于疏松,亦会因缺乏后继而灭。因此须得定息凝神,心无旁骛,才能印出一款疏密适宜的香篆。

我曾与数位友人在观心香堂观赏过一场香篆表演。一位身着亚麻黄衣的素雅姑娘,一双芊芊素手,在炉中铺上底灰,轻压平整,不疏不密。香篆置于其上,从香罐中舀出香粉一点点填印。心需静,气要沉,稳稳的心方能把握住稳稳的手,才能在填印过程中使香篆纹丝不动。提起香篆那一刻,所有的心愫都放下了,眼前印香一炉,或祥云,或莲花,或字形,萤火一点如豆,忽明忽暗地迎合香者潜藏的心绪起落。

盖上香炉,不一会儿功夫,随着青烟漫出,香气开始萦绕一室。然后或静坐,或读书,或抚琴,或写字作画,或与友清谈,香气若有若无,飘渺不定,那份清香与灵动,让人着迷。篆香在炉中根据图形,回环连绵,贯通始终,讲求百回千转,持心唯一。一炉香尽,残灰仍是筋骨犹在,形状不散。

古画中常常见到香的身影,诗词中更是萦耳不绝。李清照在《满庭芳》其一曰:“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纳兰词曰:“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一炉篆香,有如一道时光的缝隙,叫人恍如一梦,暂离尘俗,思绪翩然。室香怡人,思绪袅袅,也几近成为文人生活的一种意象,超越了现世,超脱了光阴。

恰如范成大《社日独坐》诗云:“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静院深处,淡香缭绕,心境越发淡远,才会想起那自然清新的可爱春燕。观心香堂静处浣花溪的一隅清幽,香篆结云时,想起的恐怕会更加久远,除了燕子,还有当年生活在这里的杜甫,还有杜甫描绘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唐朝时住在浣花溪上的女诗人薛涛,还有浣花夫人的美丽传说……正是:观之形貌真腐柴,心溢奇脂上皇台,香气若诉浣花水,堂前幽幽入梦怀。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香的好处很多,引用大诗人黄庭坚的总结,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可见香乃物外高隐,焚之除了可以清心悦神,还能祛秽疗疾,有助睡眠。

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我国在端午节有挂香袋、戴艾蒿、斗百草的习俗,其用意也正在于此。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最为神奇,为众香之首,集天地气味一体,散食为一方,被称为植物中的钻石,从质量来说,从古至今的第一位。这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体凝聚物,体积不同,形状各异,其药用和保健价值也早就被人发现了,《本草纲目》有载:沉香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堕痰涎,能降亦能升……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所以传统中医一直认为,沉香辛香温通,温而不燥,故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焚香虽然只是鼻观之事,然而通神明,和五脏。正合了朱熹《香界》中那句“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当然,诸般香都是表面,最好的香气,乃是我们每个人的修养品德,也就是《尚书》里说的“明德惟馨”。只有身心清净了,才能真正领悟那一炉妙香,而非仅仅辨香具、别香材。

第一炉香范文第3篇

1、祭神灵;每逢春节,人们都要祭祀神灵,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风俗。差不多每个村庄,寨子,都有土地庙、老爷(关帝)庙、城隍庙等,镇守一方。大年初一,即除夕十二时以后,各村各社都要为这些庙宇烧香,祭祀神灵。烧香的队伍十分壮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抬上丰盛的祭品,争先恐后,抢烧“头炉香”(零辰后第一炉香)。

2、祭祖先;一般的家庭在过年时,还要敬奉本族本户的祖宗。绘制祖宗三代的画像,挂在中堂。后死去的人,用木板制成长约一尺,宽约5寸的木匣,尊称“神匣”,里边竖立已故父母的灵位。如“民故显考×大人讳××之神位”、“民故显妣×孺人讳××之神位。”把这些“神匣”按照辈份先后,排列在祭祀案上。灵堂前摆着祭祀食品,并摆上过年的“枣花糕”,以隆重的仪式,顶礼崇拜。

3、 清明黄帝陵祭祖(国祭);每年清明节那天,黄陵县民众遵从民间传统习俗,纷纷来到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举行公祭典礼和民间祭奠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一炉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 意象

张爱玲的语言汲取了古今华洋文学语言的众多营养,成长为盛开在中国四十年代文坛上的一株奇葩。张爱玲的父亲出身于军阀门第,她自幼熟读《红楼梦》,深爱《海上花列传》等诸多中国古典小说,使她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非一般人可及。出洋留学的母H和姑姑送她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又使她接受了西洋文学的熏陶,这些经历成就了作为优秀小说家的张爱玲,成就了张爱玲与众不同又出类拔萃的语言风格。

一、古典文学的深刻烙印

张爱玲骨子里是古典的,尽管她的外在表现、接人待物与中国传统女子大相径庭,但文章可见人心,且不说张爱玲小说里一个个太典型的“中国人”(夏志清先生语),有着挥也挥不去的中国人的特性,无论是男女老少说话处世仿佛都贴上了中国人的标签,到哪里也认得出走不掉,单是张爱玲小说中的那些语言,就打上了深刻的中国传统小说的烙印。张爱玲喜欢把某某“说”写成某某“道”。小说结构有些像说书,喜欢在小说开头加一段引子。每段书开头说书人总是这么一句:“上回书说到……”,而每一个新故事的起始更是要说上一段开场白。张爱玲的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受到《红楼梦》影响的痕迹,尤以《金锁记》为甚。二者不光都是描写闺阁琐事,连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话办事都与《红楼梦》如出一辙:曹七巧出场的那一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活脱脱一个凤丫头!那浓墨重彩的迟到出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服饰描写,泼辣刁钻的举止话语,无不像从凤姐那里脱胎而来。然而读者们再一想,七巧那样的人物也只有这样的出场吧!

二、市井小说的色彩

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现代中国通俗小说影响的痕迹。她的小说叙述的方式很有通俗小说的平铺直叙的特征。《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这样述说: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在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 结尾这样写道:“这一段香港故事,就在这儿结束……薇龙的一炉香,也就快烧完了” 。首尾呼应,娓娓道来。

三、奇妙的比喻

张爱玲的很多语言是别人写不出的语言。她的思维如此活跃,会有那么多新鲜的意象闯进她的头脑,走进她的书中。她的比喻总是不落窠臼,新颖无双,让人拍案叫绝。来看这两个关于生命的比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跳蚤” 。“生命像圣经,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未免有点隔膜”。(《封锁》)古今中外用来譬喻生命的东西太多了,可除了张爱玲,还有谁能把生命和华袍和《圣经》如此恰当的捏合在一起?新鲜准确的譬喻,就像张爱玲文章的眼睛,明亮,透彻,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张爱玲的比喻堪称一绝,它们像一颗颗明珠,给张爱玲的文章添上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张爱玲的语言只属于她自己,那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读来如品鲜果,如饮琼浆”。她的语言如此优越,以至于每个字都会像一个晶体具有精确的小平面并且折射源自她的光线,词语像饱满的、充满色泽的珠子在这里滚动。

四、作品意象营造的创新和袭旧

张爱玲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小说带来浓郁的诗意。《金锁记》在三万多字的篇幅中,营造出了六种含义不同的月亮。月亮,是一个在传统文学中曾被用滥了的意象,但作者却有推陈出新的能力。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具有现代意识的创新意象,如在《封锁》的结尾处,作者写道,男主人公吕宗桢下了电车回到家里,刚才车上遇到的女子吴翠远的脸已经有点模糊了,他踱到卧室里,扭开电灯,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那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么?整天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间罢?然而思想毕竟是育苦的。”这个“乌壳虫”的意象就完全是现代的。

张爱玲的魅力,绝非一个文字技巧、叙述魅力这么简单。她是现代中国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在《倾城之恋》的结尾,有一段:“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或许可以说,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张爱玲。

参考文献:

第一炉香范文第5篇

大家下午好!创先争优是我们的目标,在今天的创先争优演讲会上,我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质量在我心中”,其实“质量”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有句很经典的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完全可以体现人们对“好东西”的热爱程度!而现在人们把21世纪称为质量世纪,更显出了质量对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任何漠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必然会遭到市场的丢弃!

当今世界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风暴的袭击,这对于各个行业来讲可能都是一次重新洗牌,钢铁行业也不例外!而***做为一个刚刚投产不久的国际一流生产线,要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体中立足脚跟,将企业打造成世界一流品牌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以“钢材质量、顾客满意”说话!我们全厂上上下下也正在为此做着不懈努力。现在,我们厂正在实施并通过了各项质量体系的审核及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为的就是要与世界接轨,将我们所生产的汽车板材能成功的打入国际市场,使我们***加入到世界汽车产业生产供应链中去!而我们每个做为***一名普通的生产操作人员,更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而预防产品缺陷靠的正是我们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而不是事后检验!就像总厂钱厂长说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产品质量放在心中!

我是一名来自***炉前作业区原料组的行车工,废钢的进料、打堆与配料全部都得靠行车工一盘盘吊运,其品种多达12种规格,分别堆放在废钢跨内12个区域,要想做到有条不紊不忙中出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考虑到公司对铁钢比指标的要求,最高时生产一炉钢水要加70-80吨废钢,吊运废钢品种多、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是可以想象工作之辛苦!而每一炉废钢配比的正确与否又关乎着每一炉钢水的质量!为此我们明确操作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精心操作的角度来控制产品质量。有人说废钢多配一点少配一点对质量有什么影响?!这样认为就打错特错了,从大生产的理念来说,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都关乎最终的产品质量,废钢配备和装入量直接关系到转炉冶炼的钢水质量,通过各道工序的传导导致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操作比质量检验员的责任更重。我们明白,质量是企业之本,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都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单元,每一个单元的质量必将关乎着产品的最终质量。而废钢配比质量也是影响着板材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因子。所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经常不厌其烦的将刚刚配好的废钢又重新加配或减配。虽然我的工作量加大了,但废钢配比的质量有了保证,下道工序的生产质量才能做到可控,我们才能生产出来顾客满意的高质量的板材。

第一炉香范文第6篇

我们现在学习禅,了解禅,过一种自在的禅意生活,看似很自在,其实不然。参禅,要有相当的基础,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要有禅宗方面实际修持才可以。那么禅意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

第一,禅意的生活一种是简约的生活。一个人想把生活过的复杂不难,而过的简约就不容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都太过于复杂,无论是老总还是员工,甚至是大街上的清洁工,一天到晚似乎都很忙碌,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这就不是简约的生活,这是一种加负的生活。这不仅和我们的社会环境有关,和我们的心态也有关系。我们总是有很多想法,总想做很多事情,这都是身心还没有静下来缘故。当你的身心真正静下来了,你会发现自己所需所求并不多。

第二,禅意的生活是一种清贫的生活。一个人所拥有的多少并不能代表简约,简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心态。简约生活就是一种清贫生活,而清贫生活不是指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穷困生活和清贫生活不是一个概念。穷困生活不仅是物质上没有保证,精神上也同样像乞丐般贫穷。相对而言,清贫生活指的是物质得到基本保证,而精神生活非常富有。清贫生活是有所取舍的,是从繁复转向简约、从奢靡转向清贫。

第三,禅意的生活是一种自在的生活。现在好多人都感觉不自在,因为他们都不是为自己而活。父母为儿女活着,儿女又为父母活着,每一个人都活得很痛苦,很不自在。我们最难改变的是我们的观念,这是从小养成的,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所封锁,真正的枷锁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正如老子所讲“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亦如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却认为自己没有说过一个字。所以自在的生活一定在于我们自己的取舍,一定要让自己的心量放大,不要总纠结于一个小小的空间、一段小小的时间,甚至一截短短的情感。这些都是心量不大、智慧不圆满的表现。

第四,禅意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禅意的生活要从诗教开始,从诗歌的读诵开始。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是一块诗的土地,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民族对诗歌有着这样的深情厚意。在唐代,吟诗作赋是取士的一种手段,考进士时其中一项就是现场出诗韵来作诗。

茶禅慢生活要落在生活里,就要从煎茶、焚香、插花、书法、绘画、音乐等艺能开始。要把这样的禅意落实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落实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从为自己冲瀹一碗茶汤、焚一炉香开始、插一瓶花开始,从正坐开始,从折叠茶巾、抹拭茶碗开始。真能如此,可以说你已经步入了茶禅慢生活或者说禅意生活的大门。茶禅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智慧来选择。世间的生活方式有八万四千种,有几个人能选择茶禅慢生活呢?要有福德智慧啊,要有好的因缘啊。

第一炉香范文第7篇

萨冈青春时代的华彩中,金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而又不受重视。赌桌上输了超过四倍存款的钱依然镇定自若,出车祸、上法庭依然面带微笑,尝试写作戏剧一败涂地依然乐观……如果这个从不知忧愁为何的小精灵毕生还想抓住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一种并不奢华却仿佛梦幻般的生活,这个梦对我而言意味着没有任何物质忧虑,并且在我周围没有一张因为除失恋之外的任何事情而忧愁、憔悴的脸庞。”

萨冈晚景凄凉(吸毒、监禁、破产接踵而至),她的一生凝固在华丽的青春里:“一旦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岁月就幸福或不幸地堆积在一起,我已经无法在其中放置一个准确的数字。”萨冈所迷恋的法国著名诗人兰波,由于早亡而避免了衰老对青春激情的反讽,萨冈却一直活到了二十一世纪,透过早年过于刺眼的光芒,后半生皱巴巴蜷缩在往事如烟的画框里。以至于在阿兰・维尔龚德莱为她写的传记《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中,1960年前占了两百多页,1960年后却只有两页不到。

不过萨冈自己对过去的追忆,依旧洋溢着激情、率真、任性和自豪。和她甚为崇拜的普鲁斯特相反,萨冈于中年时,在一本薄薄的《我最美好的回忆》中,用一组特写镜头展示了她记忆中最为优美的篇章。打动她的是那些身怀绝技的艺术家,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在每小时130公里汽车里的生命体验,赌桌上输掉16万法郎仍力挽狂澜的成就感――“我不认为人会变得衰老,更不相信人会变得成熟,于是,那些既幼稚又浪漫的乐趣聚集在我身上:马匹、面容、汽车、荣誉、书籍、赞赏的目光、大海、船只、亲吻、夜晚的飞机……”

第一炉香范文第8篇

香道幽远

“香”一直在中国文明的进程中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就象春云彩霞一般,成为现实生活里的一种剂,使生命中多了不少美感与幸福的滋养。

仅从中国古代香文化的记载来看,香的应用十分复杂。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是流行升仙思想的“博山式”熏香文化。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东西文明的融合,更加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何家村窖藏品里有一件透雕五足三层银熏炉,还有一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说明当时不仅室内设“蹑席、熏炉、香案”(见《新唐书·仪卫志》),贵族妇女身上也佩香具。而史书记载,在汉代已有此种香囊,只是实物最早的为唐代。

今天我们所知的合香,印篆香、线香这些制香法,以及熏香、烤香、焚香等等用香诸法,在唐代也都发展齐备。宋元之际,品香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层社会精致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而专门研究香的来源、香的载体、香工具和制香法的各种香书、香谱也在此时陆续出现。明代时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大德及文土贵族中,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一时蔚为风气。到了清三代盛世,行香更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几、香案、成为文房清玩里的典型陈设。晚清民国初,儒、释、道三家中,又盛行各式篆线配香。到了现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又传入了精油与卫生香等等做法。

在中国文化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的应用被视为与药物同类。此外利用呼吸器官将某些药物经肺部带入体内,在没有发明注射器之前,这是唯一快速可行的途径,今天的医学,也还有将药物合入香中,令患者吸入体内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因此香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香学与药学却合而为一,在理念范畴上,香便完全隐藏于药中,成为“药局”或者是“香药局”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今天的香属仍然归在汉药类中,这是香学研究在近代中国,一直没有单独成为专业学术门类而受到关注的第一个原因。

古代中国的香席活动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品德。“在唐诗宋词里,有许多地方描写到了香席的场景及感受,只是后人都把它与熏香搞混了。”

古意盎然的闻香仪式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又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像古人那样的闻香仪式和场景又是如何的呢?

台湾香道大师刘良佑先生在上海的家由古典家具和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构成了一个非常雅致的品香胜地。香室的要求是透气而不通风,墙上悬了一面皮鼓和一张古琴,一张徽作白木束腰四仙桌上罗列着香具,一手可握的品香炉均为刘良佑自己仿制的官、汝、定、均,外加龙泉,釉面温润如玉,分别用来品鉴不同的香。还有同样材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纯银打造而成的七孔香插筒还是南宋的遗物,包浆幽亮,分别插着紫铜竹节款式的香匙、香夹、押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刘良佑从一个瓶子里取出一段香料示客,长约八寸样子,木质致密,乳白带黄,从外形看与一般的白木无异,然后他拿起一把“度手定制”的大马土革钢刀,在香料上割了一片比指甲略大的木片,放进一具闻香炉内。据说,香料的切割也至关重要,顺向,逆向、横向所获得的不同纹理会造成香气的差异。

此前炉内已经铺了用松针和宣纸煅成的灰,埋入一小块点燃的木炭,刘良佑挟了香料盖在炭上面,再用灰押轻轻押出放射状花纹的“小山”,操作时神情非常专注。此时,主客已按礼仪坐定,我年少,居末座。品香炉的传递是这样的,主人用左手传至主客的右手,客人右手接过来,闻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传于下一位的右手,一种古意盎然的仪式感让笔者兴奋不已,同时正襟危坐。

当这只仿官窑品香炉传到笔者面前时,按照刘良佑的垂范,右手紧紧握住香炉的颈,左手虚握成蒙古包状,盖住香炉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一股幽然的檀香味迅速渗入体内又从脑顶逸出。第二次、第三次……闭目凝神,脸向左侧,再将鼻腔内已混浊的余气排出。笔者的记忆在刹那间苏醒了,仿佛身附羽翼,腾空而起,翩然穿过经幡飞转的雪域高原,置身于大昭寺香烟缭绕的经堂。

名贵香料比美女还难找

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一带曾是香的产地之一,以出产莞香树的沉香为主,现在已经很少了。泰国,新加坡、越南、老挝等国才是世界香料的主要集散地,但市场上能看到的货都一般,如有熟人介绍,取得香铺老板的信任,才能一窥顶上,甲级等上等货色。至于极品、特级等最高级别的香,一般是深藏闺中人未识,能亲眼一睹是极大的幸运。而上等香的采购过程也很独特,先由客人闻香,然后取一纸自报价格。如果你的报价高得离谱,会被业内人士看不起,报得过低,也有辱主人,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敢下单子的。此段香料上市的7天内,不断有专家来闻香,下单子,7天后买家聚集一堂,当场开标,胜出者接受大家的祝贺。刘良佑教授曾在新加坡以每公斤18万美元的价钱购得一段黄棋楠香料。

“再过一会,你又会闻到另一种香味。品香的神奇就在于在半小时内,你能体会到不同的气息。香是有生命的,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停与你对话,你用心与它沟通,它就会报答你。”品香炉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新一轮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