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阳光俱乐部

阳光俱乐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阳光俱乐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1篇

争做阳光少年,理想一飞冲天

《青少年科技博览》是一本为广大青少年服务的科普期刊。近20年来,它介绍高新科技成果,剖析科技热点,揭秘自然现象,展示学生科技作品,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1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少儿期刊”。

天津市阳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以青少年科技教育为宗旨,开展青少年机器人、信息学、科学思维训练、科普考察、国际国内竞赛、交流等青少年科普活动。

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社与阳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是长期合作伙伴,该社出版的《青少年科技博览》和《少年心世界》两刊特开辟专栏宣传、报道俱乐部会员的成果及指导老师的工作。俱乐部会员及指导老师均有机会优先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向全国的青少年、老师展示自己的风采。杂志社还将在俱乐部会员中发展“小记者”,具有潜质的同学将有机会当选,并获得杂志社颁发的“小记者证”,以利于开展工作。

现在,凡是订阅《青少年科技博览》和《少年心世界》中任意一种、订阅半年以上者,即可免费成为天津市阳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会员(免会员卡制证费20元),入会即赠俱乐部代金券100元(存入会员卡中,可用于俱乐部开展的任何活动)。

咨询电话:022—27365373—8014;联系人:熊老师、姚老师

阳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简介

天津市阳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始终坚持构建充满阳光的俱乐部文化,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俱乐部宗旨,开展青少年机器人、信息学、科学素质拓展等青少年科普活动,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活动模式,让青少年通过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了解机械、电子、控制等科学知识,将机器人培训和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自2010年创办至今,俱乐部先后组织会员奔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加比赛,在国际级赛事中累计获奖达到11人次,并在国家级赛事累计获奖100余人次。 2011年,在天津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包揽VEX项目金、银、铜奖。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2篇

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

-----江西省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工作汇报

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共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9个(其中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团体会员单位12个),会员人数达到30000余名。

一、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成立背景

我市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作的前几年,因为俱乐部本身属于社团组织,基本上都是自行管理,比较松散,不能拧成一股绳,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特别是随着俱乐部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问题不断涌现,如:收费不规范(有的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乱收费,有关部门要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停办、退费)、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学校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收取的费用当作学校的小金库,开支很不规范,也因此有的学校领导或受处分、或被判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局认为如果要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能够正常发展,不走入死胡同,就必须要加强对俱乐部的管理,就一定要进行规范发展,所里局里边就多方进行走访调研,多次召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专题会议,在充分征求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意见基础上,成立了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体育行政部门主要是从政策层面去管理协会,而具体怎么去管理俱乐部,则放入到协会中进行统一操作,去充分发挥协会的沟通、协调、监督、组织交流等作用。成立的协会下设办公室、活动部、财务室三个机构,担负活动组织、财务监督、工作考评等职能,真正做到三个到位(有场地办公、有人员管理、有专项资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的建立,使我市的俱乐部有了归宿和家,也使我市俱乐部的创建、管理等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以联动协调为突破点,进一步营造青少年体育工作浓厚氛围。为进一步促进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市体育局与各部门进行了联动协调。与萍乡市纪委、监察局明确了俱乐部开办和收费的合法性,我们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文件提出的“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依托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俱乐部工作的力度,组织和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登记审查文件》文件提出的“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审查工作”的文件精神,使俱乐部的开办、登记、收费等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萍乡市民政局商定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申报、审核进行登记,与萍乡市教育局一起明确了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阳光体育一小时”等政策,与萍乡市发改委物价局商定了俱乐部收费许可的审批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了市纪委、监察局、民政局、体育局、教育局、发改委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就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协调和统一认识。协调会的召开,让相关部门及行政人员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解决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能不能开办、可不可以收费等问题,为今后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 以规范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法治化、制度化建设脚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市在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后,就以规范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协会、俱乐部法治化和制度化的建设脚步,使协会和俱乐部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是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依法依规制定了《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章程》、《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和各俱乐部的工作在宏观框架内科学、有序、稳步运转。二是严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关。在发展俱乐部的过程中,严把会员单位发展关,按照“先创建,后申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以及“四要”原则(学校领导要重视、场地设施要好、师资力量要强、体育成绩要好),积极创建、申报有特色项目的俱乐部,为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三是严格管理俱乐部的财务。针对怎么收费的问题,协会建立了《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收入只能来自会费、捐赠、政府资助、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利息等,特别是在收取会费时,制作了致家长一封信,确保了学生参与自愿、交费合理;面对俱乐部收取的费用如何监督、管理的问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把各俱乐部的财务全部统一到协会财务室,采取“你用我管,管用分离”的办法,严格执行《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费用用途(教练员工资、设备购置费及维修费用等)进行监管、审批,很好的解决了收取的费用如何使用这个难题。

(三)以普及提高为着力点,进一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利用俱乐部依托学校的场地设施、会员等优势,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一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和各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都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冬夏令营等各种竞赛活动,做到人人都有体育项目、个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我市武功山摔跤俱乐部有摔跤项目、雏鹰俱乐部有篮球项目、阳光俱乐部有跳水项目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青少年的体育兴趣、爱好,同时,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也从体育俱乐部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二是依托优质资源学校合理设置俱乐部,充分保障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与训练的连贯性。对全市申报的俱乐部进行了合理化设置,创建的俱乐部有依托小学的、初中的,也有高中的,并且依托的学校都是全市的优质资源学校,只要俱乐部中的会员被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确定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苗子,就可以享受到升学“一条龙”服务,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这种办法充分保障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与训练的连贯性。三是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强评估考核。专门下发了《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考核方案》,成立专项指导检查组,对俱乐部进行年终工作考核。对创建好的俱乐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工作不得力的俱乐部限期整改,通过这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办法,充分调动各俱乐部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特别是在工作考核当中,将承担金牌任务、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作为俱乐部的考核内容,通过这个“指挥棒”,促使全市各俱乐部注重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萍乡市竞技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成效

(一)学生和家长满意。各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冬(夏)令营及各种体育培训、竞赛、交流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体育竞赛、训练、活动的舞台。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很多青少年渐渐远离了网吧、游戏厅,而且让学生收获了健康,学会了竞争、交流和沟通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促进了自身的运动水平的提高,当然,也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天津工业大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225-02

学生体育俱乐部在高等体育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高等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连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纽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也起着深刻的影响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将其作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对待,并大力支持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论述了高校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现实状态,以期为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1 天津工业大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1.1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是贯彻高等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必须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把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这些指导思想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要在学校的支持与协助下,依靠有组织的课外体育运动形式,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在学生体育俱乐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参与的运动项目,并且可以得到较为科学的运动指导,还可以与跟自己有同样爱好的同学进行交流,当然也必须服从一定规章制度的约束,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是贯彻高等体育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

1.2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解决学生选课受限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体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是必修课加选项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即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接受统一标准的运动知识、技能教育,一方面满足学生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与需要。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限制和体育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有些学校制订了某某课程的选课条件,有些学校则采用“先选先得”的自然选课机制,这就导致了在统一的课程设置下,很难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如果建立了学生体育俱乐部,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学生选课的压力,把一部分学生从选项课的课堂上带到俱乐部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的运动知识、技能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保证正常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1.3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

高校体育资源的“紧张”是相对的。相比其他社会环境,在高校中体育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但是,使用时间相对集中,造成了人均体育资源的缺乏;同时,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又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体育资源的浪费,由此形成了高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吸引学生在俱乐部当中参与相对更有组织的运动锻炼,对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在数量上进行分流,对参与相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在时间上进行分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参与运动时的场地、设施需求,又可以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压力。

1.4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时间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每个学期的授课数量有一定的限制。然而,进入到高校工作的体育教师,往往都是在某一方面或是更多方面有着突出能力的体育工作者。因此,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没能把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把体育教师引入进来,指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更有深度的体育教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锻炼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运动学习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动伤害与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学校可以根据体育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时间来核算成教师指导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教师收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5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高校校园建设普遍趋于市郊化,在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距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这就形成了一种相对较为压抑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课业之余,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由此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体育锻炼是一种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适应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优质文化形式。在学校建立多样化的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吸引学生将课余时间放在体育锻炼中。并且,参与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与竞赛,还可以起到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效果。因此,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 天津工业大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2.1 体育文化传统深厚

天津工业大学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不仅健美操、篮球、游泳、田径、武术、龙舟等运动项目的校代表队先后获得过数量众多的国内、国际竞赛大奖,而且学校领导层也非常重视校内体育教学与活动的开展,成立了由校长亲自领导的“学校阳光体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天津工业大学严格执行体育课周课时规定,并且组织在校学生晨练;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管理制度,对在校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体质健康测试;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这些举不胜举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可遇而不可求的肥沃土壤,可以为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保障。

2.2 体育社团基础深厚

天津工业大学现共有各类体育社团26个,不仅涵盖了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大众运动项目,还包括了诸如截拳道、滑板、自行车等等这些小众项目。所有这些体育社团都是经由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统一的严格审查和批准而成立的,并由校体育部进行指导教师的配备、场地器材的协调与安排、赛事的组织等等。每个社团都有相对固定的章程、明确的分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稳定的活动计划。并且,每年年终学校都会将各个学生体育社团一年来的活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按照其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比与表彰。因此,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社团基础深厚,这些不断发展壮大的体育社团,不仅可以成为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强大前身,也可以为建成后的俱乐部提供参与学生的数量保证。

2.3 体育设施资源丰富

天津工业大学现有的室内体育设施资源包括:可承接大型赛事的综合运动馆一座、大型游泳馆一座,标准室内乒乓球桌三十个、羽毛球场十九片、网球场一片,健美操训练室一间、跆拳道训练室一间、壁球练习室一间、多功能器械健身室一间。学校现有的室外体育设施包括:人工草皮足球场两片、自然草皮足球场一片、塑胶地面篮球场三十片、网球场十二片、排球场六片,水泥地面的旱冰场一片。这些场馆设施质量高、数量多、项目资源丰富,在国内高校数一流水平,不仅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为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创造了丰厚的硬件条件。

2.4 体育师资力量充足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离不开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部现有专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共计60人,其专业领域涉及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等等,基本覆盖了大学生们参与意愿较强的各类运动项目。并且,作为专业的体育教师,他们不仅运动技术扎实,其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指导培训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些素质高、数量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在学校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之后参与到俱乐部的运行中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和丰富的活动开展经验,可以为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保障。

2.5 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强烈意愿

在一项针对天津工业大学40位教师和1200位在校学生进行的题为“你是否赞成天津工业大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调查中,有72.5%的教师和81.5%的学生都对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持赞成态度,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天津工业大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有了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强烈支持,在主观意愿上是可行的。

3 结论

3.1 高校应当重视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学生体育俱乐部在高等体育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贯彻高等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方式、还可以起到解决学生选课受限问题、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的相对紧张、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将其作为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对待,并大力支持与开展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3.2 天津工业大学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天津工业大学具有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深厚的体育社团基础、丰富的体育设施资源、充足的体育人力资源和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强烈意愿,具备了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现实可行性。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努力开展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斌,左新荣,席玉宝.高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466-467.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

一、主要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阳光体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主要是针对长期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式强调教育要依法保障学生充足睡眠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保障机制是指集体和个体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是长期作用于集体和个体的功能和机理,长效机制中的长效,实际上起着强调作用,因为任何制定制度的主体都会考虑其时效性[2]。“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具有长期效用的学生健身、健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模式。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参与世界竞争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旺。如今“阳光体育”运动在河南高校开展已近五年,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然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也不尽人意。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有效地发展,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为高校体育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启动,给大学校园的体育活动带来了蓬勃生机,积极组织和开展的多种多样群体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然而一些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行为并不太乐观,很多学生并不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基本内涵,缺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根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降低,但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二十年下降[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令人担忧,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已基本形成,但自觉参与的比例却相对较低,从而形成了行为动机和参与现状的“剪刀差”。每周一节的体育课离阳光体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种把一般学校体育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混淆的现象无法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实际问题,给正常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也无法准确的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所以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课程化

在历经千年的考试制度及全国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求学谋求出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切实做到一步步把大众心理往阳光体育的大道上引,带领他们领略阳光体育带来的好处,他们才能够逐渐接受阳光体育。学校是实施教育大计的基本媒介,因此我们要把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联系起来。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应认真落实体育课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3]。

为配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切实发挥大学体育课程对广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作用。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就逐渐的凸现出来,学校要做到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摈弃传统的枯燥无味单一的体育课程,如加入一些传统形式的民族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腰鼓、秧歌等;竞技性项目的娱乐化,如五人制足球,三加一篮球、软式排球等;多种竞技运动形式的综合,如用排球当做篮球来打等。借此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用课程化的方式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落实。

(二)健全大学生健康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缩小上述“剪刀差”的根本途径就是健全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才能做到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鉴于此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出发,对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给予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给予阳光体育奖章并根据情况追加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4]。此外还应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群体活动的专门机构,合理的开发校医院的检测作用,保证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评工作顺利进行。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为阳光体育工程带来的契机

加强学校与体育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掌握自我锻炼的健身方法,才能为引导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以课外体育俱乐部为核心,开展课外体育专项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和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5]。

通过对新乡市各高校教师及学生的访谈,新乡市圣帕排球俱乐部每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组织开展排球专项竞赛,组织俱乐部成员之间或者与学校部分体育骨干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赛交流,极大促进了师大学生们学习排球的热情,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目前俱乐部与校方的交流层次依然较低,不能把这种有益影响全面引入所有学生中去,因此学校应加大与像圣帕这样的俱乐部的联系、交流。再者,学校应在场地器材、人员上加大给予俱乐部在学校的活动的支持,实现双赢的局面,切实促进俱乐部在校方在学校进行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阳光体育环境。

(四)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管理

高校的硬件设备是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经费投入情况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关键。所以,要想阳光体育运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各行政机构、部门、团体应高度重视,设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专项资金,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待遇,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加阳光体育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应根据全体学生的要求和兴趣爱好,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6-12-13.

[2]孟东方,黄意武.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及其保障[J].重庆社会科学,2010(2):11-15.

[3]张美玲.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182-183.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5篇

1 引言

本课题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依据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华桥外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华桥体育教学为实施平台,结合华桥外院教学环境与资源。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方案,将体育教学俱乐部体系化,科学化,具体化,合理化的进行设置,对改革方案进行实施,来检验改革方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在满足大学生四年体育锻炼不断线,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新理念,培育俱乐部模式下的校园体育文化。

2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想

2.1实行 “混合――分层――三自主”选课制

“混合”是在一个俱乐部内部,不分年级、性别、专业,全体成员是一个整体;而“分层”在所有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成员中,先对成员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技能基础掌握了解,再此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基础层”和“提高层”;“三自主”是学生自主选择时间、项目、教师。

2.2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

健全严谨、科学的师生考核制度,制定俱乐部管理细则,体现课内外体育活动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

2.3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

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相统一,课外是课内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2.4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个部分,知识包括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是专项技能;体质是力量、耐力等,健康是身心、道德、社会健康;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是意志品质、体育道德。

2.5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与策略

俱乐部活动设计分为三大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体质与健康模块、能力与素质模块,三个模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紧密相连有机结合。把俱乐部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设计与策略、课中设计与策略、课后设计与策略三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6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质量评价标准

从学生身心健康、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3 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具体措施

3.1 以评价目标位为指挥棒,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评价施行“一主、二多元”的评价标准

俱乐部评价执行一“主线” 二“多元”, 一“主线”即身体健康评价主线;二“多元”是在身体健康基础上对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学生身体健康评价,实现多元评价目标,完成全面人才培养目标评价。

3.2设计多种锻炼形式,创造多种锻炼环境

课上俱乐部,课下社团,校级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单项俱乐部比赛、院系内部比赛、早操、阳光体育活动等,形成科学性、层次性、连续性的多种锻炼形式与环境,供广大学生参与选择。建立体质健康中心、体育与健康咨询中心、建立俱乐部健康档案,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3拓宽活动内容、时间、空间

增加活动项目及内容,供全国各地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学生热爱兴趣高的项目增加开课容量,满足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设计季节课,各个俱乐部与冬季滑雪、滑冰相结合,形成分明的季节课。学校的场馆不对外开放,全部的场馆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除课上俱乐部活动时间外)全部免费对学生开放,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3.4施行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级管理”

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俱乐部活动目标和进程的质量标准,在活动中自觉完成俱乐部的要求。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形成良好的俱乐部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 华桥外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创新与特色

4.1创新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部式教学内容;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多元评价标准,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评价相统一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4.2特色

四年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不断线,突出体现俱乐部课内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特色。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课外篮球俱乐部;存在现状;影响因素

0.前言

普通高校篮球俱乐部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能够提高普通高校篮球技战术水平,更好的推广、普及篮球运动。这是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实践,是学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哈尔滨市普通高校课外篮球俱乐部存在现状如何,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通过本研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篮球课外活动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1.研究对象与研究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课外篮球俱乐部的现存状况及影响其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部门的领导、管理者以及体育教师,在校大一至大四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篮球俱乐部、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书籍、论文、期刊,全面、系统掌握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哈尔滨市10所普通高校进行调查,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9.9%。除去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90.6%,教师问卷2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对哈尔滨市10所普通高校体育部门领导,教师以及教辅人员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一手资料。

2.2活动的形式与频率

3.影响课外篮球俱乐部存在的因素

3.1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各大高校的课外篮球俱乐部都存在着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由学生会组织的篮球俱乐部、体育协会一般都是由学生会中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或者体育部长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或者比赛,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这些学生虽然爱好篮球,但是篮球基础差,不懂篮球规则和裁判法,无法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活动。

3.2活动场地、时间有限

由于课外篮球俱乐部是课外业余体育活动,所以只能在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活动,这样就无法保证活动场地和时间。再者,哈尔滨地处中国北方,春、秋、冬季寒冷的天气在一年占的时间较长,在这漫长的初春、深秋,寒冬中,学生在室外进行篮球俱乐部的活动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天气中室外活动很容易形成肌肉拉伤,摔伤,扭伤脚踝,冻伤等运动性伤病。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在这样的天气里,大多数高校的课外篮球俱乐部都停止活动了,只有一少部分由学校体育部门组织的课外篮球俱乐部活动可以在室内篮球场地正常进行。

3.3缺少专业教师指导,活动水平低

各大高校中课外篮球俱乐部由于主要负责的都是学生会体育部的学生,所以组织的活动一般都活动水平比较低,参加活动的学生篮球基础差,篮球技战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有计划,详细的训练、指导,在调查走访中,也有许多学生提出渴望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进行篮球技战术、篮球规则等方面的指导。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哈尔滨市普通高校课外篮球俱乐部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次数较少;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活动场地时间受限。

缺少专业教师指导,活动水平低。

4.2建议

4.2.1普通高校应由学校体育部门进行组织管理课外篮球俱乐部

由学生会组织,邀请体育部篮球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管理。课外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应定期进行,体育部门应对课外篮球俱乐部的活动给予支持,规定固定的时间段让课外篮球俱乐部进行活动,尤其是天气不适合在室外场地进行活动时,减免在室内活动的收费等等。

4.2.2丰富课外篮球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腰请体育部篮球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组织学生观看NBA、CBA、CUBS(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A等,提高学生的篮球观赏水平和篮球素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篮球理论学习,学习篮球规则,培训裁判员等等。与其它兄弟院校进行友好交流,既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技能,开阔视野。又能促进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科]

【参考文献】

[1]陈泊啸.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3.

[2]范桂玲.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7篇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郑华

Q:您是如何接触网球的?

A: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网球比赛,尽管那时候一直没有机会打网球。因为喜欢看比赛,以前也会时不时地去看别人打球,然后就会跟别人一起玩一玩,之后进入体校,业余时间开始正式接触网球。要说全面地、系统地接触网球,还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强大的师资团队,先进成熟的训练理论、体系与手段,让自己大大的夯实了专业基础。总的来说,这大概就是我与网球的结缘之路。

Q:您当初是怎么了解到PTR相关课程的?

A:PTR总部在上海,上海本土的网球爱好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向我提起了PTR的教练员培训课程,然后我自己就主动去咨询了。

Q:能与我们分享您第一次参与PTR课程的感受吗?

A:最大的感受就是PTR整个课程都非常严谨,思路也十分正确。课程安排、教学要求都非常缜密、到位。所以通过学习,使我整个网球教学思路都开阔了,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Q:具体是哪些转变呢?

A:网球课在大学里还属于比较大型的团体课,网球教学“一对一”及“小班教学”都不太现实,所以目前很多学校的网球课现状是人多(一个班四、五十人)、课少(一般每周一次)、场地少(平均一片场上10人)、师资缺(网球教师少,一个大班只有一位老师)。至于大课的教学,教师的能力和安排都需要更加合理,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去把几十个人组织好,让他们井井有条,还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东西……诸如这些方面,PTR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PTR要求不管课堂上人少人多,课堂氛围都要非常活跃,所以简单的颠球、挥拍等是无法达到我们所需的效果的,现在我会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师生互动,让每个人时刻都能够高效地活动,而非原地等待。

Q:您加入PTR以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是一直都有机会接触到国际上的大师级网球教练,他们会带来许多当今最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Q:谈谈您现在的网球生活?

A:因为我是大学体育老师,从事网球教学工作,可以说每天都与网球为伴。除了在大学里面带队教学,私下我也是位于松江大学城的上海拉沃尔网球俱乐部的一名会员,这几年里通过打球认识了许多朋友,日子也过得挺快乐的。

Q:您是上外贸的体育教师,网球在上外贸的发展情况如何?

A:网球已经走进校园,几乎所有大学也都开设了网球选修课。在上外贸,同学的选课积极性非常高。大学生是引导朝流的先驱,传播新兴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网球作为一项非常阳光、时尚的贵族运动,直接使得网球在校园里面非常受欢迎。

Q:在上外贸有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球队?

A:有!之前我们几乎每年都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也在上海市内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相应级别的赛事,取得过许多非常不错的成绩。

Q: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大学中网球体育教师的现状?

A:在国内大部高校里,可能是因为好的网球师资非常缺乏,同时大学的网球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整个课程的教学确确实实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他们大多也苦于不堪的现状,如果没有采取更加丰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话,教学效果更为差强人意。我希望各大高校的网球教师能努力钻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大班教学效果,其实也是对学生负责。

Q:简单介绍一下你所在的拉沃尔网球俱乐部?

A:这个俱乐部是在松江区比较有名的网球民间团体,集聚了大部分松江的网球爱好者,俱乐部成员有上百个。俱乐部组建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以球会友、强身健体,大家通过网球这个平台结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阳光俱乐部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类型与职业素质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岗人数较少;健身俱乐部需求的岗位类型依次是管理类、运动指导类和经营类,不同岗位类型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的进步和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大,对健身指导员队伍的指导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健身俱乐部这一新兴的体育产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人们健身的一种活动形式,本文从三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健身俱乐部人手,分析社会体育人才供需状况以及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知识结构,以期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健身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呼和浩特市较具规模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超越健身俱乐部、绿源岛健身俱乐部、动感健身俱乐部、伊利康体健身俱乐部,包头市青鸟阳光健身俱乐部、阳光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永盛展健身俱乐部、一百度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市富邦精英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健身俱乐部、民泰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健身会员、健身教练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发放管理人员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发放健身会员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7份,有效率95%;发放健身教练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对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检验结果相关系数r=0.885 。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2.3其他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健身俱乐部会员对健身教练的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健身健美运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多了,健身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健身教练的队伍也随之壮大,社会对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及指导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健身教练也要了解会员的健身需求,更好地指导健身工作。

2.1.1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依次为:动感单车(45.4% ),瑜伽、普拉提(32.9% ),器械练习( 32.4% ),搏击(23.8% ),羽毛球(22.5% ),游泳( 20.6% ),健美操(19.4% ),肚皮舞(18.8% ),街舞(16.5% ),乒乓球(15.9% ),踏板操(14.3% ),有氧拉丁(13.8% )。近年来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由原来相对集中的健美操、个人器械练习等项目转化为对健身项目需求的多样化,动感单车和瑜伽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健身人群所接受。

2.1.2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

    随着健身会员科学锻炼身体意识的增强,对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了解健身常识、锻炼的方法、科学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依次是:健身常识、运动技术、体育保健知识、运动营养知识、器械使用、安全保护(见表1)。

2.1.3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知识首要的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其次是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营养学知识等。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能力首要的是动作示范能力;其次是传授日常健身知识能力、讲解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见表2)。动作示范能力是健身教练所具备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最好的直观教具,教练准确、优美、熟练的示范动作对会员尽快掌握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力是为了做好工作,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所应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健身教练的多种能力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2.1健身教练的年龄、学历及毕业情况

    通过访谈了解到健身教练队伍的年龄较年轻,指导年限普遍较短,存在经验不足现象,且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从事健身教练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少,体育教育专业和体校的居多,其次是歌舞团和艺校。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教练的年龄在20-29岁占总数的73.9% , 30-40岁占总数的26.1 % ,指导年限少于1年的占21.7% ,1-2年的占34.8% ,3-5年占26.1%,5年以上占17.4%。具有大学学历的占56.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43.5%,毕业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占13.0%,体校的占30.4%,体育教育的占32.3%,其他占24.3%。

2.2.2健身教练对自身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健身教练对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依次是: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运动技术、服务意识、指导和服务技巧、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灵活应变能力。

2.2.3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次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救治和防护、人体运动科学知识、开运动处方能力、运动营养学知识、熟悉最新运动项目、人体测量与评价、掌握常用体育健身器材知识。

2.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给情况

    有3所院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161人,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多数学生以学校为主,占42.9%,体育健身俱乐部占19.9%(见表3)。通过走访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健身俱乐部发展较快,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资质的大中型健身俱乐部凭借其良好的待遇也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就业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俱乐部工作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健身俱乐部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有关,如何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

    通过走访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了解到,首先健身俱乐部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主要指精通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目前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既不是体育专业人才,也不是经济管理人才,管理思想和理念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其次是缺乏技术指导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的占调查总数的59.6%,基本满足的占31.3%,供大于求的占9.1 %,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管理类(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占72.7%,运动指导类占54.6%,经营类(营销、策划、推广)占36.4%,综合类型(复合型岗位)占9.1%。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印象很好占18.2%,较好占36.4%,一般占27.3%,较差占18.1%。

2.4.1健身俱乐部对技术类型、经营管理岗位职业素质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的岗位对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见表4),其次是敬业及进取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意识要强,而在创新能力方面经营管理岗位明显高于技术指导岗位,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要求管理者要更胜一筹,职业道德、综合知识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外语水平方面技术性岗位要求高,可以看出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2.4.2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运动技能、讲解示范能力、咨询解答能力、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创编能力、器材设施使用和外语能力。

2.4.3经营管理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经营管理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商业文书写作、财会能力、基础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创意能力、销售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和客户沟通技巧。

3结论与建议

3.1健身俱乐部会员喜爱的运动项目广泛,特别是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构建健身教练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良好的运动技能、讲解与示范能力是提高健身指导能力的根本,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3.2健身教练指导年限较短,经验不足,专业指导能力偏低,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教练工作的人数较少;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健身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相吻合。

3.3健身俱乐部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依次是:管理类、运动指导类和经营类;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