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1篇

报章是最便宜的“百科全书”。我们不仅能从中得知国内外的大小事件,还能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如文教,科技,财经,体育等。阅报可以开视野,增长知识。

报章也是学习语文的利器之一。通过阅读报章,我们可以加强语感,认识新词汇,并深入掌握词汇的运用。

阅报除了能增广我们的见闻,也能提高我们的警觉度。我们得以从新闻报道中警惕自己,时时保持谨慎的态度,以免掉入不法之徒的陷阱。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2篇

一、看、听、剪、贴字培养了识字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会遗忘,印象不深刻,有些字重复出现,学生还是记不住,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父母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还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一份份简单的字帖报便产生了。课堂上,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的字报。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逐步增加了,巩固率也提高了。

二、组词、造句、激发学生识字乐趣

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把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组成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灵,是把燃烧的火,每个同学你追我赶,都想成为老师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长”与“宽”贴在一起,“黑”与“白”……贴在一起。学生组的词语太丰富了。在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们不断地掌声响起来,真正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效果。更可喜的是“我爱祖国,我爱人民,我爱家乡”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总是想办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学习阵地。

三、比较、归类、创新识字的乐趣。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形象记忆,这样做之后,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贴,并给予奖励。

创办字报,解决了学生们识字难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形成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创新思维的字贴报,我更加坚定了从乐趣入手,以乐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四、开发资源,在多彩的生活中识字。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习惯;爱心;书香;文明;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公开或潜在地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校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创建校园文化谈点想法。

一、让细节成为学生的习惯,营造文明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工作常期追求的一个目标。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老师的一张嘴常唠叨,更要营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让良好的氛围束缚学生的行动。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这样一种载体:要能够引领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留下幸福,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好习惯”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铸就好习惯,享用一辈子”是我校师生共同的心声。所以学校开展了溶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行之有理、行之有序、行之有效、行之有果的活动,从而营造文明的校园文化。

1、小小激励卡----小卡片、大功能

小小激励卡只是一张小卡片,可它承载的却是老师、学校、家庭对学生良好习惯和品质养成的希望。小小激励卡它包括:“爱心卡”、“卫生卡”、“孝心卡”、“合作卡”、“智慧卡”。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出色地回答了问题时,老师会给他一张“智慧卡”;当学生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时,会得到一张“爱心卡”……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从此,学生们争先创优,互相帮助,把学校的整洁美丽视为己任,大家都为此举拍手叫好。当学生一次次珍重地接过一张张“小小激励卡”时,整个校园便被一种积极向上、喜悦振奋的氛围笼罩。

2、“照照镜子”活动----小创意、大变化

过去在校园里,常有学生衣帽不整、疯打乱闹的现象时有发生,检查、扣分等措施都不能让他们彻底改变。一个早晨,当哄闹的学生们走上楼梯的时候,迎面墙上的镜子让他们噤了声,有的学生甚至面带羞色,快步跑进了教室。原来,这个镜子上写着“端庄的仪表,从衣着开始”、“你看到的是未来名人的画像”等提示语。以后出现了更多的提示语比如:“进门是学校的主人,出门是学校的代表”……每天学生经过这里,都不由地仔细看看自己,希望从这里找到美丽。

3、建“好习惯银行”,当“好习惯富翁”

我校还开展了建“好习惯银行”,当“好习惯富翁”的活动。学生们人手一份“存折”,用于记录好习惯的“存入”和“支出”情况。每名学生50分的开户基金,然后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来确定存入的分数,好人、好事、好习惯为存入,不良道德行为则要扣除。每月评选一次“好习惯富翁”。学期结束评选校“好习惯富翁”。

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小活动,带来的变化是意想不到的。从此,早晨不洗脸的学生都不见了。追逐打闹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主动让路的多了,乱扔果皮废品的少了,环保清洁的多了,拾捡废纸的多了,欺负弱小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团结同学的多了……一切从学生们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让学生们在文明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健康地成长着,使他们成为有修养有文化的现代文明人。

二、让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我们的和谐社会是民主和法制相统一、公平和效率相统一、活力和秩序相统一、科学与人文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社会。……和谐呼唤诚信,和谐需要爱心。当代青少年要以诚待人,交友以信,把热爱献给祖国,把敬爱献给父母,把友爱献给他人,把关爱献给自然,把珍爱留给自己,成长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代。为此我校提出了“让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口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抓住身边事件,参与爱心行动

点点滴滴的身边小事,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契机。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学校生活中出现的偶然事件,突发事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次“爱心教育”。比如刘倩同学,她的爸爸因一场车祸终年躺卧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神智也不是很清楚,生活状况急剧变化。学校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全校师生为她捐款,她所在的班级则号召学生们在生活上、学习上时时处处帮助她。同时学校取得社会上的帮助,为她创设“手拉手”的机会,与本市的公安民警“结对子”,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和关爱。

诸如此类的“爱的奉献”数不胜数,学校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身边事,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爱心行动中,体会到扬善助人的快乐,促进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养成。

2、感恩的心,感动你我

我校开展了“感恩的心”系列教育活动。首先是感受身边的情:学生们寻找身边每一件让自己感动的小事,从中品味爱意,感受关怀,并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纷纷写出真实体验:有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有的感受到友情的可贵,有的感受到师爱的崇高……从一些小事中,他们领悟到了感恩的道理,也培养了责任感。其次是感动身边的人:有感受才会有感动,学生不仅要感受亲情,更要做出回报。他们从能感动亲人、老师、同学的小事做起,把谢意送给他人,并把这份真情、感情传送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利用班队时间,每位学生就自己所做的小事畅谈感想,学校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采访、宣传报道。最后是感动中国我行动:学校开展了用了不起的中国事、中国人来感召、感动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动手寻找材料、搜集图片、制作粘贴,从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神圣,增强奋发报国的信念。

3、开发周边资源,启动爱心工程

我校把街道、社区作为培养学生爱心和同情心的教育基地,尽可能地将这一活动向校外延伸。我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力,开展系列活动。

如在社区的边上就是我市的民政局,在那儿有许多残疾儿童,所以我校团支部利用这一有利的资源开展了“真情无限”活动:活动将视角聚集在残疾儿童身上。组织队员聆听残疾人的成长故事,观看残疾人运动会录像,感受残疾人的艰辛和坚强。同时组织队员在游戏中模仿体验。“走障碍通道”用布条蒙住双眼,走由队员们自己模拟的“障碍通道”,碰到“障碍”游戏结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残疾儿童行动的不便,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组织学生到民政局看望残疾儿童,和他们零距离的接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并组织“哥俩好”助残行动、“好姐妹”护花使者行动,让民政局的残疾儿童享受到儿童的快乐和人间的关爱。

爱心教育融入社会,这种收获是单纯的课堂中无法得到的。同学们在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让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必将有助于创设出极富人性化的学校文化来,更有利于造就出关心社会、乐于助人、情感丰富的有用之才。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让学生以真诚换真诚,以真情换真情,以真爱换真爱,以真心换真心,那么他们的世界就会象花儿一样美丽。

三、让阅读陪伴学生的终生,创建书香校园文化

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朱永新先生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亦然,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体现为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有赖于构建一种良性的阅读生态。”读书,对于人的影响,不仅仅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所以我校以“让阅读陪伴学生终生,创建书香校园”来营造精神家园。

精心策划每月一次的校读书交流会。力争做到主题响亮,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设立广播站,规定每周一至周五中午的读报课时间,可以分别安排“读报”、“美文欣赏”、“心海拾贝”、“生活掠影”等栏目,为学生们作好导读示范。平时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举办了“跳蚤书市”,让学生感受购书、选书带来的乐趣;作为各班主任则参与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古诗文现场诵读竞赛、现场作文比赛等活动,检验一下自己平时读书写作的效果;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把读书的心得通过演讲、办黑板报的形式进行交流;评比表彰校园读书之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读书乐趣。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文化的自觉行动的时候,就可以收获成功。让我们的阅读更丰富,让书香溢满校园,努力让我们的学校真正做到“让书香陪伴学生终生”。

作为学校,不论在何条件下,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给予学生爱和关怀,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以“让细节成为学生的习惯、让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让阅读陪伴学生终身”为努力方向,真正做到为我们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辅导员》2007年1---8期

《辅导员》2007年7、8两期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成教育;培养策略

有感于这样两个故事:(1)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而有成绩,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有一个外商与他洽谈合作项目,然后他邀请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几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员说:“请小姐打包,我带走。”外商当即表示愿意签合同,并轻声问:“你受过什么教育?”他所受的教育教会了他节约的品质和习惯,外商称他受到了人生最好的教育。(2)一个中专毕业生接过经理的求职拒绝书,站起来时,撑椅子的手掌被一个小钉尖儿扎破了,她拿起锤子把钉尖敲平,离开了。几分钟后,经理派人追回她,并录用了她。在一件很细小的与己无关的事情上,体现了她对人关心和体贴的品质习惯,无疑她受到的爱的教育是成功的。这两个故事刊登在《中国德育报》上,题目是《最好的教育》。魏书生说:“教育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十几个字,是魏书生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真理。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旺盛的求知欲、顽强的意志力,就会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就会活得充实。上述故事中的青年成功和外商签约、中专生成功被录用,是他们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导致的必然结果。这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哪里来?对中学生来说,必须接受学校的养成教育。而一旦接受了养成教育,又会促使更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养成教育,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怎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体会最深以下几点,供参考。

1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

班主任是学生的镜子,学生大都有模仿教师的自然倾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榜样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魏书生曾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要管理整个学校,外出讲学和开会,班级的自动化管理得以成功实施,不仅是制度的健全,很大程度上是魏书生人格魅力。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会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学生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精确、更加敏捷,更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早晨7:05学生开始晨读,我7:00一定到达教室,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刚开学时,我班每周总有几个同学迟到,我在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以自己守时的习惯影响着他们,渐渐地他们有所变化了,能够按时到校,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班已经消灭了迟到现象。我要求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我自己也注意利用时间充实自己。我有读报的习惯,每天非读《南方日报》等报纸而不能过,学生李剑萍听我如此说后在周记中深刻地反省自己种种浪费时间的“杰出”表现,并下定决心改过;工作中有了失误或某个知识点讲得不深入,我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并及时弥补,对于能面刺我之过失者,通报表扬,这样做的结果,我的威信不降反升。同时,我积极提高业务能力,大练基本功,带头勤于学习,不断进步。我生活、工作的热情和良好习惯,润物无声,影响着全体学生。

2让班级沐浴爱的阳光,让爱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妇女由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请求你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取向,每天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如实地展示。我们除了一如既往地投入激情之外,还应对人文有更多的静观和沉思,让教育能时时沐浴爱的阳光。我所带的高一(1)班,学生来自云浮各地,大部分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得英才而教之,让他们具有理性的知识,将他们送入高等学府,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培养他们美好的人性、爱心。我吸取以前工作中失败的教训,吸收别人的长处,以服务的意识,民主的作风,科学的方式引导他们,让班级充满公平和仁爱的气息。例如:(1)自己选同桌。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专长,以互补和共同进步为原则,自己选同桌;(2)干部自愿当。为了发挥主动性,在自愿的基础上,学生选举产生自己的干部;(3)“三好”学生、先进班干部等先进大家选。目前,前两项措施已经施行,效果良好,学生不满座位的怨言消失,讲话的现象大大减少,班干部正踌躇满志地勾画本班的美好蓝图……我们学校有一个助学基金会。捐献爱心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我的班级已成为了习惯,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仁爱的品质。受助的同学,或度过了辍学的艰险,或度过了暂时的艰辛,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这其中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能不说。我班有一位叫郑小梁的同学,来自郁南,父亲不幸逝世,仅靠母亲赚钱维持生计,按说生活非常拮据。可她了解到班上还有比她更贫困的同学之后,悄悄地把已经写好的援助申请放回口袋。我问她为什么不申请,她淡淡地说:“我觉得有人比我更需要。”我被她的精神所感动,说服她也交了一份申请,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助学基金不帮助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帮助谁呢?

3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制定目标,指导行动

学校、班级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工作中,我“三划合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三划合一”即:学生进入高中,我向学生宣读高中三年人生修养的目标,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每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中有养成教育内容,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有养成教育的要求,“三结合网络”即:班级-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养成教育网络。班级的要求是:“三稳”、“四勤”。“三稳”就是自习课时口稳、心稳、身稳,要坐得住,想得深,训练其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好作风,养成“安静自习”的好习惯。“四勤”就是“手勤、嘴勤、眼勤、脑勤”,让学生课上课下勤写多记,勤读多问,勤思索,做到严谨认真,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3.2开展活动,督促行为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经过一个“必然”到“自然”的过程,也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开展活动,是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的手段。(1)找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如何预习、如何有效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等等方法介绍,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2)日记、错题集、好卷子展。大约每个月搞一次,评选出优秀者。(3)语文课堂记忆比赛,演讲比赛,名著选评等。(4)家校配合,通过家长监督、家长反馈,促使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电话反馈,掌握学生的情况。(5)树立榜样,建立奖励制度。班级评选“十大标兵”把这些同学的事迹在班上反复宣讲,让学生见贤思齐。(6)组成互助组。科学评价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我坚持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考核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一个月总评一次,小组得分最高的为“修养明星”,与得分低的同学组成互助组,共同提高。总之,养成教育,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或想到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一点点的帮助。最后,我想以一段我的读书笔记作为本文的结尾,与大家共享:“在学生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10.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5篇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家庭成员普遍没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大家可以想象,在一个根本就没有学习习惯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习习惯会好吗?

2、 由于生活的需要,很多家庭造成了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他们可能就会想:父母都不管我了,我为什么要那么用心的读书呢?

3、 由于现在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增加,很多家长根本不会做学生的习题,也不要说给学生做辅导了。所以,很多学生的家庭作业做得都是一团糟,这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4、 家长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准确的评价。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本身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二是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例如:打工的父母一年回一次家,回家后肯定要去看看亲戚朋友,天天在酒桌上、麻将桌上度过,难得的几天不是带着孩子逛街买东西就是要准备打工的行程了,试问他们还有时间静得下心来和孩子谈心吗?

5、 农村的孩子很难有出外旅游的机会。据我所知,农村父母愿意把钱花在修房上、花在给孩子买吃的买穿的上,很少有愿意花在旅游上的。他们认为:在家吃得好住得好,何必花冤枉钱出去找罪受呢?他们不知道旅游其实也是开拓学生视野的一个好办法,不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必要性啊!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从培训家长入手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不管了。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所以,在类似家长会的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家长,要让家长认识到“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监护人自身的素养”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乃至文化素养,只有这样,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取得家长的支持。

二、 从合理用好图书室的资源着手

我所在的地区在“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各个学校都修建了图书室(馆),里面藏书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图书管理人才的缺失,很多图书室形同虚设。所以,我建议:老师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加大图书室的开放力度。要让学生读,大量的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从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着手

这里主要指的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要让他们懂得:父母外出打工不是不关心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过得更好;要让他们懂得,父母在外打工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流血流汗……只有让孩子了解了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学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从抓好合力着手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与语感;双向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18-01

一 语感对阅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阅读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语感懂得文字的深层含义。其次,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在阅读时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学生通过感知文章的形象,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无穷的美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对阅读的深刻性和审美性具有指向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语感对阅读发挥指向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从故事入手,激发阅读兴趣。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师可以从听故事,说故事开始,再到看故事,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了汉语拼音之后,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阅读。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难度,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首先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学生爱听的相关小故事。然后,学生在良好口语语感的指向下阅读教师推荐的各种注音类童话故事读物等。这样即培养学生默读的好习惯,又能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二步,以朗读为主,加深阅读体验。朗读是把文字符号转变成有声言语的活动。朗读使文章中的人、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个性化地体味、感受文章,如品味文章内容及表达这些内容的优美语句和篇章结构方式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多样,通常有引读、齐读、互读、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等。比如,师生在阅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中的“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一句时,教师对学生们说:“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看花入迷的:‘我’变成的荷花了”。教师故意把“一阵微风吹来”几个字读得很慢,很轻,孩子们就心领神会地随“风”起舞。在学生入情入境后,当教师朗读到“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时,教室里一下子静悄悄的。当学生独自再读这段话时,自然也声情并茂了。

第三步,以背诵为辅,扩大阅读积累。背诵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在背诵过程中,学生把一些优美词语、精彩的段落,乃至优秀的篇章等深深印入脑海,纳入到自己的语感图式中固定下来。学生读得越多,背得越多,语感图式就越丰富,包容性就越强,“同化”、“顺应”的速度就越快,语感就越强,积累阅读知识就越多。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激趣、读中体验、背中积累”三步走的步骤来促使语感对阅读的深刻性和审美性发挥指向作用。

二 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及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阅读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种种假设,对文章充满了阅读期待,这种期待会促使学生主动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和段落,并形成相应的语感。其次,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的感悟性。我们认为,在这里,语感的感悟性是指主体对言语内容的是非真伪和言语形式的美丑的情感共鸣。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数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经典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感悟,使课文中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在阅读中,学生即能理解字词句篇,又能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语感的个人性和感悟性具有导向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搜集并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以获取各种信息和处理信息,培养语感。

我们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阅读对语感发挥导向作用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读报激趣法:这电指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阅读报刊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参与语感培育活动的方法。许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以广东省内为例,如《现代小学生报》《岭南少年报》等。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后,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一种需要,而需要又是学生再次进行阅读活动和语感培育活动的原动力。

交流经验法:这里指教师通过向小学生补充阅读背景材料,组织口头或书面阅读收获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感水平的方法。人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揭示现实。在阅读时,学生往往难以达到与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共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风格,在静态的文本世界与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口头交流阅读收获,如读摘录、讲故事、说心得、推介新书、辩论赛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书面交流阅读收获,如办手抄报、出校刊校报、作文比赛等。学生语感水平的提高,是学生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迁移内化法:这里指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通过迁移让学生的语感得以内化的方法。在这里,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将获得的语一言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语言情境中去的活动。迁移过程,就是学生将从阅读中得来的语感,运用到自己的书面或口语的言语表达之中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报刊,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展开激烈地交流讨论,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学习迁移,即教师采用读报激趣法、交流经验法、迁移内化法等方法促使阅读对语感的个人性和感悟性发挥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本阅读活动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05-02

党的十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始终坚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塑造鲜明的校园读书特色、使教师成为“书香教师”、使学生成为“书香少年”、共同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以校本阅读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阅读活动,全面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

一、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一)书香楼道

为营造独具特色的书香校园氛围,我校在教学楼的楼道中专门制作了几十块读书专题的展板,内容丰富多彩:有本校教师的读书感悟、有名家的读书名言、有推荐的优秀书目、有名人的读书故事、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展板,不仅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为学校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

(二)书香班牌

为突出班级读书特色,我校专门设计了匠心独运的班牌,把原先挂在班门上方、只能说明年级班级的小标识牌改成了38cm×45cm的钉在班门旁墙上的大牌子,把中队的读书特色名称及读书宣言加入其中。各班自行设计制作,班牌各具特色:“书虫乐园”“梦想书屋”“书音默品”“博学乐园”“书童中队”等读书特色名称醒目地镶嵌在了班牌上,寓意深刻,鲜艳美观,彰显了班级特色。

(三)书香展板

学校专门为各班制作了用于展示班级读书特色的宣传展板,统称为“读书天地”,由各班自行设计、自行命名,展示学生读书成果。走进各班,真是各具特色:有的张贴学生制作的读书卡,各种可爱的卡通图案让人爱不释手;有的张贴优秀习作,命名为“作文部落”“佳作泡泡堂”;有的张贴手抄报,命名为“硕果累累”;有的张贴诗句、名言的书法作品;有的张贴读书能手的照片,命名为“超级秀场”……雅致独特的布置,使各班书香浓郁。

(四)特色书柜

走进各班,迎门摆放的是漂亮的书柜,这是各班的“班级读书角”。读书角的图书全是由各班同学从家里带来作为班级藏书的,全班同学轮流借阅,期末取回、下学期更换;每班都制定了“图书借阅规则”,选举了班级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图书借阅,详细记载《图书借阅记录》。同学们都养成了自觉借阅,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这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不论是学校的大环境,还是班级的小环境,处处体现着书香氛围,我校的环境布置体现着浓郁的书香。

二、教师校本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教师”

(一)校本阅读课色彩纷呈

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节校本阅读课,纳入正式课表,由语文教师担任校本阅读课教师。学校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小学生阅读》和《好书伴我成长――阅读记录册》。学校把每学期的第一节校本阅读课定为班级读书会,交流学生假期的读书心得;第二节为读书推荐会,师生共同推荐新学期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书目;最后一节仍为班级读书会,交流本学期的读书心得,其他课时由教师依照我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小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或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每节课教师们均经过精心准备,阅读指导课形式多样、富有个性:有的班级召开《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分析人物性格;有的班级主题为“思乡情深”,分析思乡诗;有的班级阅读寓言故事,品味深刻寓意;有的班级阅读童话,启发丰富想象;有的班级是美文精彩片断研读,体味写作方法……校本阅读课真是精彩纷呈!

(二)开展校本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

为提高校本阅读课的质量,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每年学校都会专门组织校本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为使观摩活动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学校专门组织由全体语文教师参加的集体备课活动,由作课教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重难点把握、设计思路等,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供作课老师采纳。共同听课后,学校评课活动,不光作课老师就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其他教师也纷纷就这节课的优缺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进行思考和研讨,提升了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

(三)组织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为让教师在了解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学校组织了以“同读一本书 收获齐分享”为主题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四届。每届活动,学校都为每个教研组统一配备教育专著,分别为《一切为了孩子》《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最伟大的奇迹》。每届活动均分为四个阶段:“阅读记录阶段”,各组教师轮流阅读教育专著,并在业务笔记本的“读书天地”专栏记载读书笔记;“心得撰写阶段”,教师们认真整理读书笔记,并针对书中的案例、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交流研讨阶段”,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召开专题读书交流会,进行交流研讨,使收获共享;“成果展示阶段”,学校制作专题展板,对优秀稿件全校展示,把读书交流进一步推向深入。以“同读一本书 收获齐分享”为主题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扎实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素养。

三、学生校本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少年”

(一)学校对学生的阅读制定了基本要求

低年级要求选择带有拼音、图文并茂的读物。内容有童话、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儿童诗歌等。在教师指导下,初步了解阅读文章的方法。课外阅读时间为每天最少15分钟,读500字左右。开始练习剪贴写话。

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故事,有儿童小说、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边读、边想、边勾画、边批注、边记录的阅读方法,学习探究文章主要内容。课外阅读时间为每天最少20分钟,读书量在800字左右。开始记读书摘记,记录点滴心得。

高年级除了选择儿童文学读物和大量科普读物,还要选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名家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章内涵、探究表达特色。课外阅读时间为每天最少30分钟,读书量在1000字以上。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二)帮助学生养成五种阅读好习惯

(1)“不看书报不休息”,每天自主、自觉、全神贯注读书读报。(2)“不动笔墨不读书”,眼到、心到、手到,养成做读书摘记、读书笔记、写读书日记的习惯。(3)“博览群书”,读好书,会读书,读活书。(4)“惜时如金”,好学多思、质疑问难、主动探究、讲究读书质量。(5)“熟读成诵”,背诵经典古诗文,出口成章,熟练运用。

(三)指导学生掌握读书读报的方法

(1)先看目录。从目录中了解内容的主次、各章节的篇幅等,有目的地找到想看的内容。(2)分清主次。主要的详读,次要的略读。(3)随时圈画。重要的词句作出标记,以便强化记忆,也可作为重读时的参考。(4)边读边想。即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5)写出要点。把章节的重点写在章节前,便于再读时思考。(6)摘抄记录。对重要观点、资料进行摘记,制成卡片,便于积累。(7)回味反思。读后想象书中的内容,常回味,勤反思,达到升华的目的。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本阅读活动

1.开展“红领巾艺术节暨校园读书节”活动。

读书节、艺术节是我校一年一度的传统活动。我校已连续六年举办“红领巾艺术节及校园读书节”,每届都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准备,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读书节、艺术节为期一个星期,举办诗歌习作类、书法类、绘画类、手工制作类、语言类、表演类、器乐类、歌舞类共类别的比赛,每届全校均有三百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各项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参与人员之广、获奖人数之多,使得读书节、艺术节成为全校学生最快乐的节日!这项活动的举行,不仅检验了同学们的读书成果,还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2.评选“读书小博士”。

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校已连续五年组织了“读书小博士”的评选活动。学校专门制定了评选标准,各班均评选出热爱读书、知识面广、能主动记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的“读书小博士”。每届评选,均有近百名“读书小博士”诞生,学校均对他们颁发奖状给予表彰。“读书小博士”的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校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全校同学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3.开展“我爱读书”专题演讲比赛。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爱读书、爱积累的习惯,成为“书香少年”,学校已连续两届举办 “读书小博士”的“我爱读书”专题演讲比赛。各班的“读书小博士”作为参赛选手精心准备、精彩演讲,评委老师认真赋分,每届均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并为获奖选手颁发奖状给予表彰。演讲比赛得分最高的两名选手还在“读书节、艺术节”上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和读书心得,展示演讲水平,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扬。

4.开展“书香中队”的评选活动。

为促进班级读书活动,学校连续三年开展“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学校成立评选领导小组,依据中队“读书天地”布置、读书角的借阅记载、学生读书成果资料的积累、“读书成果展示活动课”的效果等标准进行评比,专门制作了“书香中队”牌悬挂在获奖中队的班门上方,以示表彰。

5.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为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写作能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如参加小作家协会组织的诗歌童谣大赛、书信大赛、青少年童话大赛、青少年现场作文等级测试;参加“好娃娃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作文剪纸大赛;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祖国在我心中”、“践行五爱、塑造心灵”美术、书法、摄影、征文活动;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和小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珍惜地球资源、转变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手抄报大赛……在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校本阅读活动,使我校师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教师逐渐成为“书香教师”、学生逐渐成为“书香少年”、学校逐渐成为“书香校园”!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第8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中,为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我努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

关键词:字词教学;教学目标;能力

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教师,进行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现已初见成效。下面我就将本人通过学习在课堂实践中就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贴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贴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极。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二、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三、归类贴字

为了渗透逻辑归类思想,我布置了阶段性作业,将认识的字与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如:按水果类、蔬菜类、交通工具、动物类、用具类等分类贴字,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将所学的字词,归类各界积累,加以整理。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很强。有些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帮助孩子剪剪贴贴,并不时地给予褒奖。

创办字报,缓解了学生识字难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面对一份份五彩纷呈、透视着稚嫩的创新思维的字贴报,我更加坚定了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促学习的识字方法。

四、教学模式

我们所使用的是“目标教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在课堂上的效果还不错。平时,在课堂上,我首先导入新课,释题,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此一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明确了当堂的学习任务。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自学。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学。比如,介绍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经验,或者编顺口溜引导学生学习,此外,让先学会的教学习比较差一点的,这样就实现了兵教兵,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识字的效率。

如何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当学生自学进行以后,我就出示“目标检测”,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了解到学生哪些字词掌握了,哪些字词没有掌握,哪些字词容易弄混。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哪些是能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的。剩下的就是全体学生都有难度的,就重点的讲解。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己弄懂弄会的,坚决不讲,可以通过学生讨论解决掉的,也坚决不讲。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是坚持以上方法,使我的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大修订教材的处理,其本意并不是要削弱字词教学,相反,它力图摆脱为了应试而进行的低效率训练,使字词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要适应字词教学的这种变化,其基本途径应是以应用促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关注以下方法:1.加强习作评改中的字词纠错。习作是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错,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认”“辨”,忽视“用”,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2.在阅读教学中,多做成段的听写、多做笔头复述。成段听写与笔头复述,是发现学生字词掌握真实情况的十分简洁的做法,通过这两种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理解了词的意思。其简洁之处在于,听写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对照课文找出问题;既使在创造性的笔头复述中,课文原文也给学生的遣词造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在新授内容中,不可忽视学过的字词的复现。字词的掌握是习得性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反复、重现中才能巩固并被充分掌握。因而,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仅就目前人教版大修订教材而言,虽然字词练习的传统做法被减掉,但通体看课后练习的要求,我们觉得,它的重点仍放在词语教学方面。词语教学,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其词语教学这个重点,反而被经常化、被突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