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庇护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爱崇天然、畏敬生命。
2、提高情况意识 庇护夸姣家园。
3、人类善待天然、就是善待本身。
4、依托科技前进 增进情况庇护。
5、你是否听见,地球妈妈在哭泣。
6、天然不成改进、糊口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糊口、健康适度消费。
7、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8、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9、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10、公道操纵天然资本 避免情况污染和生态粉碎。
11、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12、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
13、庇护蓝天碧水。
14、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15、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园,如果你不乱扔拉圾,就会使祖国变得更美丽!
16、庇护情况,人人有则。
17、一棵树就一个人的生命!
18、污染环境就等于谋杀自己的母亲。
19、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
20、一弯腰,一伸手,家乡环境靠大家。
21、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22、谁能忍受每天戴着防毒面具过日子?——还空气清新吧!
23、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2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5、人报酬环保、环保为人人。
26、止住您的脚步,留住一片绿茵!
27、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热爱妈妈吧!
28、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逝。
29、幸福糊口不只在于人给家足,也在于碧水蓝天。
30、公道操纵资本 庇护生态均衡 增进经济延续成长。
31、地球的梦想,给自己穿上一件漂亮的“绿衫”。
32、赏识荒原、回归天然。
33、让我们为地球妈妈共同撑起一把绿伞。
34、利用地球资源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为了生存得更久。
35、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36、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当情投意合。
37、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38、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39、地球能知足人类的需要、但知足不了人类的贪心。
40、庇护情况就是庇护出产力。
41、情况庇护从我身旁做起。
42、庇护情况名誉 污染情况可耻。
43、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解救我们的海洋"。
44、建立年夜情况意识,庇护生态情况。
45、寻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46、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7、人要美,地球更要美!
48、庇护情况就是庇护我们本身。
49、情况庇护,人人有责。
50、扶植项目必需依法进行情况影响评价。
51、扶植斑斓的边陲,爱惜我们的家园。
52、爱护保重资本 永续操纵。
53、地球,我们共同的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54、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55、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56、人用衣装,地球用绿装。
57、看,蓝色的地球多美呀!千万不要让她变成单调的黄色!
58、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59、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情况粉碎悔怨恨的泪。
60、地球不该是黑色的,让天空湛蓝,河流洁净,花儿娇艳!
61、保护赖以生存的海陆环境需要我们人类的节制和努力!
62、庇护情况,造福人平易近。
63、成长经济不克不及以牺牲情况为价格。
64、地球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生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65、庇护情况江山美 延续成长事业兴。
66、情况庇护是一项根基国策。
67、庇护水情况,节俭水资本。
68、判六合之美、析万物之理。
②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哈罗伊博士研究发现,蟑螂是一种非常讲“民主”的昆虫,它们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民主”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在蟑螂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地位平等,在作出事关整个群体的“重大决定”之前,它们要进行集体“讨论”。
③小小的蟑螂,一旦遇到难题,通常采用“群议”的“民主”方式来解决。哈罗伊说:“蟑螂彼此间用气味和触觉进行交流。”
④他做了个实验,把一些蟑螂放在一个盘子里,盘子里有三个可供蟑螂藏身的“庇护所”,以检验蟑螂的群体行为。实验表明,蟑螂利用触角试探、接触以及更多的其他行为,经过“协商”之后,非常完美地分配了“庇护所”。
⑤比如,他将50只蟑螂放在有三个“庇护所”的盘子里,每个“庇护所”可供40只蟑螂藏身。但是蟑螂经过“协商”以后,25只挤进第一个“庇护所”,其余25只则进入第二个“庇护所”,留下第三个“庇护所”完全空着。蟑螂在资源利用方面,在竞争和合作之间,找到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平衡。
⑥哈罗伊说:“蟑螂是一种得益于集体共存的群居性生物,”群居生活增加了它们繁殖的机会,促使它们共享类似于“庇护所”或者食物这样的资源,使其在干燥环境中免于脱水而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蟑螂的这些行为模式,使它们能够优化群体规模。
⑦中国古代药典说,蟑螂经过科学方法人药后,对跌打损伤、骨折、坐骨神经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症疗效不错。专家还发现,蟑螂未来最大的贡献在于,能够协助人类延缓衰老、治疗老年痴呆症。人们在对蟑螂的研究中,发现其含有三种成分可抗衰老。一般大脑神经细胞死后不再复生,但这三种成分可延缓细胞死亡时间甚至可使神经细胞再生。
(选自《科学24小时》2009年第3期)
阅读训练
1、仔细阅读短文,你获得了哪些主要信息?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蟑螂对人类有哪些有益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多次使用“民主”、“协商”、“庇护所”等词语,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专家指出,人们利用各种杀虫剂杀死侵入居室内的蟑螂,这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像蟑螂这样的害虫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以为放在哪两段间最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蟑螂是这样解释的:“蜚蠊目昆虫的通称。体扁平,黑褐色,能分泌特殊的臭味。常咬坏或玷污衣物,传播疾病,有的还危害农作物。”阅读完选文后,你认为这一解释完全正确吗?如果让你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你会对蟑螂的解释作哪些调整?请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来。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生存性体验 社会信任
中图分类号 B82—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2)04—0151—05
现代性生存逻辑的出发点就是逃避死亡,获得长期安全的稳定性期待,只有这种安全感得到之后,人际信任才得以形成并延伸到制度和体制中。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在自然状态和达成契约的内在逻辑分析中,逃避死亡和安全期待成为这些行为得以可能的根本性驱动力。在阶级学说和现代社会结构理论中,安全和利益无不是理论逻辑的出发点。因此就当下生存的个体行动者而言,在自我理解和人格结构的构成中安全具有根本性意义,一切人际信任、行为规范、制度机制乃至价值意义的形成和整合都是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尤其就个体自身而言,生活认知、个体信任和价值归属感都源于此。
一、研究的引入
由于与暴力革命和斗争的紧密联系,阶级理论已经逐渐被当前社会结构分化的研究者有意回避,他们只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运用阶级属性和立场本来的含义,更多地是在这一背景下运用阶层理论和职业构成来研究我国社会变迁。只是当前关于我国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强调群体的整体性的分层理论,还是强调个体的社会网络理论,都是将自己研究的理论前提(元理论)作为固定不变的条件:要么群体的整体性决定了个体选择和信任的边界,个体的流动性对结构问的整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庇护一被庇护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下层结构的行动者获得上层个体的庇护是可以得到改变命运的阶层流动的);要么就是在研究人际信任时直接进入个体社会网络关系中间来,运用问卷和访谈对微观层面个体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至于个体如何或为什么这样行动的宏观决定性因素却被忽视了(如当前百姓在纠纷调解中借助的是熟人权威而不是法律,不再仅仅是传统习惯使然,更多的是对司法的不信任导致的)。
如何将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微观个体社会网络结合起来,边燕杰和张文宏做了有益的探索。边燕杰通过对个体进行阶层身份定位之后,运用拜年的人际网络关系来研究不同阶层之间以及阶层内部的互动规律。他发现个体的拜年行为与其阶层和职业身份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关联:“职业本身对交往有重大影响,因为交往更可能发生在同职业家庭之间。但是阶层也有重要意义。无论同职业者之间互访,还是跨职业的交往,阶层的影响都存在。体力劳动者与其他各类职业之间的互相隔离情况相当明显。在非体力劳动者中,各职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隔离。”他从个体微观互动的社会网络中发现了阶层和职业属性的典型性特征,也正好印证了孙立平在社会结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资源的重新积聚,“以收入差距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两极分化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与其他阶层出现区隔和交往的断裂。边燕杰关于体力劳动者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相互隔离与此是一致的。而阶层之间的相互隔离以及阶层内部交往较多,与孙立平的“阶层之间边界固定化”,流动开始减少也互相支持。
但是边燕杰的这一研究似乎并未完全达到他要研究的目的——“希望演示一种能把理论和现实导向的阶层分析要素加以整合的研究路径”。或者说,他仅仅是从个体社会网络方面印证了社会结构分析的宏观结论,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微观互动的逻辑证明。至于结构分层和职业身份在营建自我信任的边界时,个体性的社会网络是否或如何在结构性边界中固守或突破既定的范围,没有得到实证性的分析。因为在这种阶层边界呈现为固定化的结构社会中,传统的“庇护—被庇护”关系的个体社会网络是导致结构性流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横向的结构性定位与个体社会网络导致的纵向的流动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对我国社会信任关系和社会流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对于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可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是我们院的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从它去年十月创办以来,我们院就一直有志愿者,包括我,到那里进行志愿服务。这半年,我和一个大一的同学一起,负责文学院在这个基地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进行每周的服务,我自己上学期也去了近10次,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民间助残组织的诞生和发展。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应万家帮负责人的要求,经老师的同意组织的,是我们平时服务的一种延续,本着对这个机构的感情和对志愿服务的执着,虽然我不是南京人,但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在这里志愿服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由于对万家帮比较熟悉,又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我参与到了前期的策划及联系工作中。工作很琐碎,很麻烦,但和队长两个人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和院里老师确定一些事项,我感觉很充实,即使是在考试期间,但我仍然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小分队中,我是前期服务的通讯员。考虑到活动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与报社的联系工作由队长承担,我主要是承担起的在网上发通知、发新闻稿的任务。对于一个文学院的学生,这个工作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我从中领会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播爱心的责任。
虽然在万家帮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原因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前我们面对的通常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甚至是比我们还大一些的智障人群,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最起码,我们可以交流,可以说话谈心,而这一次,庇护所里却来了一批新成员:从不说话的沈家欣、听话爱笑的徐子月、流口水的宋洋。他们都是一些患有自闭症或者是孤独症的孩子,都还只有十岁左右。他们几乎没有语言能力,我们无法和他们交流。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使他们一出生就成为了正常人眼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就读于正常的小学,而是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听万家帮的老师说,他们在学校里几乎不学习什么知识,主要是训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而在万家帮这个大家庭里,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康复训练、知识学习、游戏等等。
7月4日,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驻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院领导和锁金街道的领导都出席了我们的仪式。看着自己服务了近一年的万家帮庇护所正式与学院签署了协议,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同时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我们的心中非常的激动,我相信,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在这里继续服务下去。
爸爸在我出生时栽了一棵树,并取名为“母亲树”。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就像那棵茂密的母亲树一样,庇护着我快乐的成长。
小时侯,母亲常常抱着我,轻声哼唱着摇篮曲哄我入睡。而我却拨弄着母亲那粗大的手,认为很好玩。渐渐地那棵母亲树又粗了一圈,但我依然喜欢抓者母亲的手,觉得那手好大好软。于是我常常把脸贴在母亲的手上,觉得十分温暖、舒适。我看见母亲的眼中流露出慈祥的目光,笼罩着我,久久地无法散去。不久,那棵母亲树又茂密了许多。我上学了,每天放学归来,母亲就会陪我做功课,尽管她并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有时她还会交我画画,虽然我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但我却格外的快乐。
现在,一切都变了。如今的妈妈虽然不是白发苍苍,但也早已白丝缕缕。母亲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手上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在我的感觉中母亲已不在高大,也不在是庇护着我那绿荫如盖的母亲树了。
直到现在,我看见同学和他的母亲有说有笑地走在路上,我才找到了我真正地自己。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索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突然,我想起今天竟然是母亲的生日。我连忙拿出自己平时积累的零花钱给母亲买了一个蛋糕。在路上,我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并且想了许多话给母亲说。但到了家,我见了母亲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母亲看看我,又看看蛋糕,良久,才问:“这蛋糕是谁的?”我坦然一笑:“当然是给您的呀!祝您生日快乐!”母亲接过蛋糕,连忙转过身子。瞬间,我看到母亲的眼中流出两滴晶莹地泪珠。我连忙迎上去:“妈,别哭了,今天是您生日。笑一笑吧!”终于,在那天我家又出现了那久违地笑容。那棵母亲树也恢复了往日地光彩。
这棵母亲树在我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美丽。在大树的庇护下我有了个美丽的童年,我相信也会有幸福的未来。而我,则将更会珍惜美好的现在,保护母亲树,报答妈妈!
是什么在煎熬我们。如草药,隔着砂锅在小火下慢慢地煨。瓷发出微细的碎裂声,像划过我们头顶的闪电。没及肩膀的大洪水,渐渐成为一片浓黑。它终于使我们黏成一团,抱在一起。我们发现我们是苦的。从皮一直苦到心里。我们会后悔吗,曾经的甜蜜从未给过眼前人。
你喜欢雨树还是椰子树。我喜欢的是雨树。若你也表示同意,那么请和我一起祈祷,祈祷我们熬成酱泥的身体被倒在一棵雨树下。是的,它那么大,像庇护的伞。庇护的伞,嗯,是我一直想要而你却不能给我的。
可是我们如何能知道,是什么,是谁在煎熬我们。我们又是治什么病的药。我看见姑娘喝下我们酿出的苦水,一番又一番,我们的苦将如此流传,尽管它是无心的,据说还是有益的。
我在我们的药渣身体里寻找。寻找一片完整的草药叶子。最好它是暗红色,上面有网丝状细小的花纹,咬住它,紧紧的吞下。
结束在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回忆起月初留在南京的那十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
对于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可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是我们院的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从它去年十月创办以来,我们院就一直有志愿者,包括我,到那里进行志愿服务。这半年,我和一个大一的同学一起,负责文学院在这个基地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进行每周的服务,我自己上学期也去了近10次,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民间助残组织的诞生和发展。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应万家帮负责人的要求,经老师的同意组织的,是我们平时服务的一种延续,本着对这个机构的感情和对志愿服务的执着,虽然我不是南京人,但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在这里志愿服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由于对万家帮比较熟悉,又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我参与到了前期的策划及联系工作中。工作很琐碎,很麻烦,但和队长两个人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和院里老师确定一些事项,我感觉很充实,即使是在考试期间,但我仍然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小分队中,我是前期服务的通讯员。考虑到活动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与报社的联系工作由队长承担,我主要是承担起的在网上发通知、发新闻稿的任务。对于一个文学院的学生,这个工作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我从中领会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播爱心的责任。
虽然在万家帮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原因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前我们面对的通常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甚至是比我们还大一些的智障人群,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最起码,我们可以交流,可以说话谈心,而这一次,庇护所里却来了一批新成员:从不说话的沈家欣、听话爱笑的徐子月、流口水的宋洋。他们都是一些患有自闭症或者是孤独症的孩子,都还只有十岁左右。他们几乎没有语言能力,我们无法和他们交流。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使他们一出生就成为了正常人眼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就读于正常的小学,而是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听万家帮的老师说,他们在学校里几乎不学习什么知识,主要是训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而在万家帮这个大家庭里,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康复训练、知识学习、游戏等等。
而我们志愿者所要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做操、一起练字、一起做数学题……这个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当大家都投入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是师范生,但教育对象不同,我们没有特殊教育的知识,一些善意的举动有时却对这些孩子的康复训练没有好处。而且,虽然那些孩子不说话,但他们的奇怪举动有时让我们很无语。沈家欣平时不说话,只是在我们训练她,尝试让她开口时她才会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声音发出“啊”的声音。她喜欢蹭在我们志愿者的身上,还喜欢玩扑克牌,刚开始,我们志愿者会顺着她的意愿陪着她玩,而他们的老师说这是自闭症患者的典型症状,需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渐淡化这些需求。宋洋几乎没有吞咽的功能,口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而且他还特别好动,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辛苦,常常要跟在他的后面跑,每隔几分钟还要给他擦一次口水。半天下来,我们常常是满身口水地回学校。子月很听话,常常和我们一起画画、写字、做数学题,她也能发出一些声音,老师们说经过训练,她将来一定能够说话,和她在一起玩,我们也很快乐。
7月4日,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驻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院领导和锁金街道的领导都出席了我们的仪式。看着自己服务了近一年的万家帮庇护所正式与学院签署了协议,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同时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我们的心中非常的激动,我相信,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在这里继续服务下去。
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已经结束,事业编制的待遇,吸引了大量高学历人才——报考457个工勤技能岗位的考生中,竟有2954人有本科学历,29人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更让人讶异的是,有落败的研究生称:“就算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继国考(公务员录用选拔考试)的恢弘场面后,这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铿锵誓言”,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编制的魔力——不论能力是否对口,不论发展空间是否广阔,只要有编制就行。高学历人才对“体制内生存”如此向往,是一个令人忧心的信号。
编制为何对年轻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无非是“体制内生存”更稳定、福利更有保障。当体制外竞争日趋激烈,年轻人的创业之路越走越窄时,年轻人向现实妥协,想方设法设法进入体制内,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追求安稳和幸福,也是一种追求。为何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者,连环卫工人的饭碗都要抢?因为他们清晰地看到:这个看似不咋样的岗位,实际上拥有巨大的潜力——从科员开始做起,然后副科,到了一定的级别后,就可以自然转为公务员。很显然,这些年轻人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报考环卫部门只是他们试图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单就择业而言,年轻人选择更稳定且更有上升空间的单位,是理性的,也是符合常理的。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年轻人做出选择时的动机并不“单纯”,甚至存在很多误解。
无论是行政编还是事业编,最大的价值实现,在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但这些“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年轻人,显然误解甚至扭曲了编制的价值和意义。编制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退可安定平稳,进可升官发财”。他们向往编制,是因为体制能让他们在这个竞争激烈、风险很高的时代,找到一个最佳的庇护所。
年轻人如果不是为了公共理想,而仅仅是为了利益,将体制作为人生庇护所,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意味着这些年轻人已经放弃了自己,意味着他们把理想和青春埋葬在人生的起点上。怀着苟活甚至投机的心态,即便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这些人又能够创造什么价值?心态不正,怎能不走邪路?如果让这些年轻人进入公共服务的岗位,要么成为庸才浪费纳税人的钱,要么投机钻营将公共资源挪为私有。这并不诛心,因为对于这些迷恋体制的年轻人而言,之所以要“死在编制里”,背后的诉求无非是想“死在安稳中”,或者死在权势侧溢的“油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