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庆最差的二本

重庆最差的二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1篇

球场整改,事出有因

据了解,此番被列入取缔名单的高尔夫球场主要为以下九大问题: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占用大量耕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印发之后或相关保护区划定之后开工建设占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及以上保护区(含核心景区);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不退出占用的天然林或国家级公益林地;在河道滩地、行洪区、湖泊及水库库区内建设且无法消除防洪隐患;用水无法通过水资源论证、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地下水、没有替代水源;地方政府提出取缔意见;清理整治工作期间顶风新建、拒不停工;在规定时间内隐瞒球场情况未纳入清理整治范围且已开工建设。此外,部分球场在建设时没有占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成后被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按要求需退出占用的相关保护区域土地并按照规划恢复原状,拆除或关闭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以被取缔的广东惠州东江明珠高尔夫球场为例,这家球场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水口镇的东江河道上,东江的这一河段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是下游东莞、深圳、广州和香港的饮用水源地,在这里兴建球场,并长期投放大量农药、杀虫剂,则会直接威胁到东江的水环境安全。

再如郑州中牟的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它曾是河南省占地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共4200亩,拥有国际锦标赛标准18洞球场。该球场从2008年营业,节假日最多时曾接待近200人入场,还经常承办大型的国际国内赛事。但在2011年7月,人民网就曾报道,2008年10月31日,中牟县国土局责令该球场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责令其退还已圈占的4174.51亩土地,恢复土地原貌,并处罚款共计2957万元。

无独有偶,在河南思念高尔夫球场同样也出现了违建现象。资料显示,河南思念高尔夫俱乐部球场全长7343码,占地面积1300多亩,是中国首座黄河地貌原生态球场。该球场是河南建成最早的高尔夫球场,但惠济区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员曾向媒体表示该高尔夫球场是违规建设。人民网此前也报道,思念高尔夫俱乐部因破坏耕地,郑州市国土局对其做出了96万罚款,并以“破坏耕地罪”进行了立案。

有些顶风作案的投资者甚至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高尔夫球场”这5个字既然敏感,换个名字倒是可以掩耳盗铃一下。名字只是代号,可以叫健身俱乐部,或者叫体育中心、或者叫户外运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但无论叫什么,穿什么马甲,大家都还是认得出的,毕竟是那么一大片的绿地,不可能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一样,被“咻”一下装进放神奇动物的皮箱里。

除此之外,高尔夫球场建设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也时常被认为是“一小部分人的奢侈型水消费挤占大众的水资源”。这绝非是空穴来风,据悉,北京的高尔夫球场在2010年的耗水量曾高达4000万立方米。这个数字,比京郊著名的官d水库一年的可利用水量还要多。

知名球场同样问题多多

在此番公示的全国整治清理名单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如“观澜湖”、“太阳岛”等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那么在整改的“后时代”,违规球场将何去何从?回顾它们的整改之路,或许我们能够窥探一二。

重庆观澜湖高尔夫球场

整治原因:土地违建

整治措施:撤销

整治背景:

以做高尔夫球场和赞助胡润百富榜出名的观澜湖,曾经接手了重庆的一家高尔夫球会管理,并以此入渝。而此次公示整治的观澜湖重庆高尔夫球场,实际上是“躲藏”在涪陵北山坪户外运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里的。当地媒体曾具体报道过该项目的情况――“总投资约80亿元,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在未来6至8年里,它将被打造为集体育运动、休闲公园、五星级酒店、温泉会所、欧式风情商业街、学校、医院、居住社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现代旅游承接功能的户外运动项目基地。”如此美好的蓝图,但在实际的规划图上,却换成了清晰醒目的“高尔夫球场”几个大字。整治现状:

直至2014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将高尔夫球场分为取缔、撤销、退出和整改四类。披着“北山体育运动公园”对外马甲的观澜湖重庆高尔夫球场就此悄无声息的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3000亩的玉米地。

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

整治原因:部分土地涉及二级水源保护区

整治措施:整改

整治背景:

相较于重庆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更为人们所熟知。深圳观澜湖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私人高尔夫度假胜地,自2011年起,除了自建项目复制“观澜湖模式”,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也利用“品牌输出”在全国各地开始扩张。“现在很多城市都有高尔夫球场,但不是每一个都盈利,我们有意接手其他高尔夫球场的管理,做品牌输出,利用我们的优势盘活对方。”朱鼎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也将成为观澜湖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据地方媒体报道,除上文提到的重庆观澜湖外,其另接手了云南一家高尔夫球会的管理,并改名为云南观澜湖。整治现状:

据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观澜湖高尔夫球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兴建并运营,当年土地、环评、立项手续均很完备,此次整治只是需要按照新的清理整治政策进行调整。只需退出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所使用的地块,其他合法地块将继续正常运营。

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

整治原因:部分土地涉及二级水源保护区

整治措施:退出

整治背景:

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禁止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排行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落实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精神,按区政府要求,该球场要求于2015年3月31日前退出。

整治现状:

笔者走访了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的上海国际高尔夫球场,球场大门紧锁,据了解场地已荒置一年有余,不再接待客人。绕道从侧面靠近球场,依稀可以看到场地因闲置而长出了齐膝的荒草,与球场相连的小河里则满是生活垃圾。路口处竖立着醒目的《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决定书》,该文件指出,经查,上海国际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在朱家角镇盈朱路961号的高尔夫球场项目位于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该球场在养护过程中有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并称,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9条第一款之规定,责令其于2015年5月31日前对上述高尔夫球场项目予以拆除。

青浦太阳岛高尔夫球场

整治原因:部分土地涉及二级水源保护区

整治措施:退出

整治背景:

青浦太阳岛曾是不少企业搞拓展、办年会的热门地,除了度假酒店外,最为知名的还属它拥有的硕大的高尔夫球场,当初创建4A景区时该高尔夫球场也曾作为核心景观之一而上报。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昔日人来人往、绿草如茵的球场如今却已然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模样。在国家旅游局的暗访中,太阳岛俱乐部因游客中心、售票处、厕所等服务场所设置不规范不合理,导览系统不达标、部分游览项目停止提供服务、景区没有公告景区最大承载量信息等,上了综合秩序最差、厕所革命最差、旅游服务最差景区三个单项名单,继而被摘去了“4A”的头衔。如此多弊病的暴露,追溯源头,与2016年上半年高尔夫球场的清退密不可分。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汇储备;重庆产业;对策

1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风险分析

综合我国学者近年来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大量模型研究,使用以下几种国内外计算外汇规模的模型:

(1)进口比率法(特里芬模型)。

(2)成本效益分析法(阿格沃尔模型)。

(3)储备与短期外债比率法(R/SD)。

(4)外汇储备模型ER=D1+D2+D3+D4=a1*IMP+a2*DEB+a3*FDI+a4*FEM。

据此估算我国合理外汇储备的规模应为3600亿美元左右,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远超出国内外公认合理的范围。

综合目前国内经济学者的观点,当前高额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有:

(1)高额外汇储备冲击中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能力。

(2)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3)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要储备所带来的高汇率风险。

(4)投资结构单一并且以短期为主所带来的高金融风险。

2中央政府及央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冲击与影响

(1)中央银行为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一直被迫采取对冲方式,其中以稳定信贷总规模为目的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削减或回收操作将对重庆市的产业有如下冲击:回收再贷款的冲销操作改变了不同领域内的货币供给结构,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资金进入了外贸和与外贸相关的部门,造成外贸部门和外贸相关部门的资金宽裕,而非外贸部门和非外贸相关部门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现象。

这体现在一方面对于重庆的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通过结汇,可以轻易获得人民币资金;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市场的重庆内向型企业,由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回收,它们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导致了当前货币流动性泛滥问题,除了紧缩再贷款规模、增加特种存款数量、公开市场操作外目前还有两种主要的手段可以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其中,加息的操作空间较小,央行可能主要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限制流动性。

出于保持汇率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不得不保持中美之间的利息差,而随着美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减息周期,中国再次调高利率的空间正在缩小,这使得央行在利率工具方面的操作性不大。调整准备金率成为央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重庆市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特点还是融资渠道狭窄。法律不允许中小企业以自身信用发行债券,中小企业板块运作不畅,主板市场又门槛太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只能依赖于银行信贷融资。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而且,银行贷款多为短期贷款,中小企业要得到中长期贷款非常艰难。这将是重庆民营中小企业需要着重面对的问题。

(3)外汇储备过剩,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冲击中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能力,汇率调整的可能性逐渐加大。

全球范围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说明中国目前流动性泛滥的原因不仅仅是央行的和国家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操作,而且还要加上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原因,外资追逐利润的结果在现实中体现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了更多热钱的涌入。

持久的双顺差导致了央行不得不采取持久的对冲操作过程,中央银行持续的正回购使央行持有的债券数量不断减少,并迫使央行定期大量发行较长期限的票据回笼货币。2003年4月开始,央行通过滚动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2005年,央行共发行了27882亿元的央行票据,共进行了62次正回购操作和3次逆回购操作。央行票据一旦陷入下面的循环:央行票据发行—市场流动性减少—央行票据到期—市场流动性增加—央行票据发行。再加上利息的影响,实际上就宣告了流动性问题不是得到了解决,而是被积累了。

对于重庆的企业界来说,实际上要关注两个问题:

①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是一个过程,流动性过剩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市场已经出现需求不足,实际上提示重庆的投资者再对目前的低水平重复项目进行投资,将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②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重庆的出口型企业要努力改变出口产品结构,低附加值产品将很快被国外市场所淘汰。而对重庆的进口型企业,则要合理安排进口的数量和时间,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

(4)针对当前国内外汇储备带来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中央政府将会加大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从“重流入、轻流出”转为实现流入流出循序渐进和保持基本平衡,以平抑巨额贸易顺差。

目前对于上述国家政策的调整方向,可以估计国家将会有下面两大举措:

①国家将利用外汇储备批量定购能源及如石油、铜铁、稀有金属等国际市场价格看涨的原材料,并建立相应的储备体系,这一措施则既可保值,又可确保国家经济战略安全。

②国家将利用此次调整外汇储备机会,建立高、精、尖技术的全球采购体系。

这两条对于重庆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确切的说,是挑战大于机遇!

第一,如果重庆不抓紧建立原材料储备体系,某些原材料成本占据主要成本的行业,将会受到全国市场竞争的冲击。

第二,重庆制造业的整体研发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在制造规模上的优势将可能由于研发的劣势使得总体优势丧失殆尽。

(5)从外汇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央银行将可能逐步实行企业意愿结售汇制,适度放松银行的外汇周转额度。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持有一定量的外币资产,分流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由国内银行外汇信贷满足,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长幅度。在这种情况下,因外汇资源的分散,中央银行将从被动的干预中解脱出来,不再作为惟一的售汇来源而面临巨大的兑换需求,不再独自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和持汇成本,也不必因为大量结汇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

此举对重庆市的产业经济有如下冲击或影响:企业可供掌控的外汇资源增多,从全国范围来看,会加大企业资本品的进口需求。需求扩大的结果,对于重庆资本品进口型的企业来说可能在短期会面临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利润增长。3重庆对中央政府及央行外汇政策操作的因应政策建议

3.1以全球化的视角改善目前的就业结构,迎接就业挑战

目前我国的进口顺差多集中与经常项目中的有形贸易,从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分析发现就业弹性最好的是第三产业,最差的是第二产业。这说明第二产业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小,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一方面,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在就业模式的选择上,应采用效率型、高技术型和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偏重型并存的就业模式;另外一方面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现状,我们要积极鼓励对外“劳务贸易”,向国外输送劳动力支援。

3.2重庆政府应尽早建立能源及原材料储备体系及高、精、尖技术引进及研发基地

目前全国的原材料储备体系都较为薄弱,从全球市场上来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家利用外汇储备建立能源及原材料储备是必然选择,重庆应尽早建立能源及原材料储备体系,这既是为将来重庆企业的发展控制成本风险,又是对长期重庆产业发展提供后续保障。

在全球制造工业市场上,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断淘汰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重庆主要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无不是如此规律。重庆政府要利用此次国家外汇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尽快规划针对重庆产业集群的高、精、尖技术引进及研发基地,一旦错失此次机遇,重庆的几大支柱产业都将会面临严峻挑战。

3.3加速重庆制造业由重生产型转变为重研发型

重庆市目前主要以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冶金作为支柱产业,机电、建材和食品为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行业。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是生产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相结合形成了重庆制造业的整体主要优势,但毋庸置疑的,缺乏研发优势再加上全国市场形成的全球市场采购,前面的两项优势将很快就会丧失。当前重庆的制造业必须抓紧时间,利用目前已有的优势,尽快和尽可能地利用国家外汇储备调整的历史机遇,形成自己的研发优势。

3.4加速重庆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转变为高附加值优势

国家高额外汇储备,一方面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是对以外销为主的重庆制造业的严峻挑战;另外一方面国家针对高额外汇储备的政策如前文分析也对内销为主的重庆制造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高额外汇储备都将是引起飓风的蝴蝶效应。目前重庆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往往意味着薄利,往往意味着研发优势的缺失,它可以取得一时的辉煌,但绝对不可能持续,高附加值产品才是重庆制造业在全球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利器,才能从容面对竞争,从容控制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3.5抓住机遇,鼓励重庆企业在原材料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和终端消费市场上进入全球产业链

国家调整高额外汇储备,是一个历史机遇。重庆企业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在自己的市场上无所作为。①重庆企业要利用可供使用的外汇资源,在全球市场上寻求生产资源和资本品;②要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缩短和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③要利用机会扩展全球市场版图,主动进入全球产业链,不能局限和满足于国内市场,否则也就无法面对来自全球企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若晨,廖俭.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7).

[2]魏良华.浅析中小企业信托融资渠道[J].时代金融,2006,(7).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3篇

引言

公平是任何社会的价值追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显得越发重要。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之一。我国从前推行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加剧了财政资源分配不公和公共服务的地区间失衡(王永钦等,2007)。近年来,财政支出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有损于社会公正与公平。历史研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公平和财政支出密切相关,那么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公平与否?基于上述疑问及财政政策分析,本文运用2008―2012年全国和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分布的泰尔指数来分析全国以及东、中、西和东北部财政支出的公平情况。

一、区域财政支出的差异分析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分析性,本文沿用以往研究中的各地区财政支出指标进行分析。数据取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我国分为东、中、西和东北部四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市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H.Theil(1976)提出了泰尔指数,主要从信息量与熵的概念来考察不公平性。在取对数时,本研究取e为底。根据泰尔指数的分解原理,泰尔指数越小,说明公平性越好,反之越差。各地区内部财政支出的不公平性指数为:

(二)结果分析

1.我国财政支出状况分析

由表1可见,2008―2012年,我国总体及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呈递增趋势。东北地区2008―2012年处于最高水平,中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前东部地区增长快于西部,之后西部地区发展较快,逐步超越东部,5年间东西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我国财政支出的泰尔指数计算结果

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泰尔指数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公平性逐年改善;而我国总体、地区间及东北地区的泰尔指数较平稳;中西部地区的泰尔指数2010年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就某一年而言,东部地区财政支出的公平性最差,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公平性优于西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间和东北地区的公平性最好。

3.各地区及地区间差异对我国财政支出泰尔指数的贡献率

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我国财政支出总体分布差异主要源于东西部差异,东西部贡献率分别约为60%与20%;东部地区贡献率有下降趋势,西部地区有上升趋势,东北部地区贡献率最低且最稳定。这说明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些财政政策还有待完善。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4篇

此轮反弹果又是那妖股工商银行在作怪,汇金增持给市场“好大”的信心,然而增持不到两天,IPO又开闸了,IPO开闸直接对冲汇金增持利好?真是无语问苍天!一边给着糖葫芦,一边拿着杀猪刀,只能这样形容了,也只有这样形容才最贴切,最到位,这就是在当下,中国股市世界表现最差的冠军刚刚得到,双节后又把给投资者往不知左右里折腾。如同十一高速公路不收费,景区门票涨价多,最后一算账,省了六百,花了八千,目前这种现状在股市政策中再次相遇,这就是2012年的“救市”?没有救市的反弹是投资者减少损失的最佳时机,不要犹豫,不要幻想,逢高一定减磅,“让汇金站岗去吧”,这要成为2012年投资者的口号。

又到了可以放空的时候了,周四虽然证监会又放出“增持不用核准”的利好,甚至是IPO一个都没通过,但对于资历较老的投资者都知道,目前还没见过IPO不停的救市,IPO暂停是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IPO再次启动,更加证明目前管理层没有救市之心,汇金增持只是对冲一下市场杀跌的动力。目前券商股、银行股又到了需要回调的时候了,那时投资者还会继续扮演惊弓之鸟的角色,目前唯一让笔者看多的理由只能是十维稳,其他再无法找到多头理由,空头理由倒不下十多条,十召开具体日期已经确定,11月8日距此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推理,可能在下周,要发生二次探底的概率,二次探底结束,看政策面还能有什么后续动作,再做定论吧!

经济还没有见底,贸易战从没有停止过,光伏产品美国的打击落到了实处,中国商务部又“强烈”抗议了,中国的企业如何自救?三季报已经开幕,能听到多少好声音?经济不见底,股市能否独立见底?身边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缺钱的饥渴声不绝于耳,股市中却是中小板、创业板的疯狂减持,双节前不减持联盟是否会成为笑谈?一切都逃不过我们雪亮的双眼,纯洁但不天真。

本期和大家交流的公司是劲嘉股份(002191),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上市的烟草企业,而且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未来上市的可能性不高,但烟草行业的魅力是众所皆知,虽然在经济危机下,烟草行业和医药行业一样也是丝毫不受影响的弱周期投资品种,由于烟草企业都还没有上市,所以现在对于烟草企业关联度最大的莫过于烟标和卷烟纸行业,烟标生产的龙头企业已上市的目前只有劲嘉股份实力最强。从2011年12月30日劲嘉股份2.85亿购重庆宏声57%股权开始;2012年8月30日公告,以8890万港元受让佳信控股所持佳信(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2012年9月20日公告,公司拟以3.8亿元自有资金收购江苏顺泰49%股权。通过劲嘉股份近一年来一系列的收购行动就能看出,目前劲嘉股份的现金流充沛,产品销售丝毫未受影响,今年1月到9月的净利润预增30%基本确定,并购带来的业绩增长将体现第四季度及2013年,2012年全年增长保持30%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从近两年的走势看,2010年至今,基本围绕10元为中轴,上下2元的空间在做箱体震荡,现阶段波幅逐渐趋窄,有发生趋势改变的可能性,由于箱体特征明显,目前在中轴线附近,善于做波段的投资者可以做积极跟踪。2012年大股东在1月份增持公告,增持价在9.5元附近,同年5月在10.5元附近再次增持,可见10元中枢的价值区也得到大股东认可。在年初时,公司董秘就曾表态,随着国家烟草总局加大对烟草行业进行的品牌整合力度,并不断推广烟标招标制度,烟标企业间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将势在必行。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利用当前的有利环境,开展一系列外延式收购,扩大行业领先优势。所以未来劲嘉股份的并购式发展可能还会继续,烟草行业的稳定性,安全性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岁月中,还是显得比较珍贵。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孟加拉国

在2016年中国与孟加拉国的水稻技术合作中,我们设置了雨季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示范,用孟加拉国大田常规栽培作对比,探索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适应性和增产潜力,同时了解雨季栽培生态状况,为推广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设计

试验示范基地位于Gazipur地区BRRI附近的togurtala村公路边,租用2农户田块,面积0.405hm2。前茬为空闲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试验设计具体见图1。

2秧田管理

2.1播种

选用ACI公司雨季所售的杂交水稻MJ-0032为示范品种。采用稀播壮秧的强化栽培技术。0.405hm2用种量12kg,播种密度23.5g•m-2。孟式常规栽培(对照),品种同上,播种密度200g•m-2。于7月17日播种,采用湿润水育秧。

2.2秧田管理

7月26日秧苗田施尿素肥0.405hm2施22.8kg,7月30日0.405hm2撒施呋喃丹3.46kg,8月2日秧苗田0.017hm2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各15mL。

2.3秧苗质量

于8月5日移栽,秧龄18d。水稻强化栽培示范区的秧苗移栽时平均5.5叶片,单株2~3个分蘖;孟式常规栽培(对照区)的秧苗无分蘖。

3大田移栽及强化管理

强化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和“浅、晒、灌、湿”灌溉等综合技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强健根系,即早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3.1移栽规格及面积

示范总面积0.405hm2。在水稻强化栽培示范区中设有(33cm+20cm)×16.7cm双粒种苗为0.085hm2;(53cm+26cm)×16.7单粒种苗为0.137hm2;(53cm+26cm)×16.7双粒种苗0.124hm2;用孟式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区0.058hm2,密度20cm×20cm,每窝双粒种苗。

3.2施肥

1)施足底肥。于8月2日翻耕前施尿素60kg、磷肥90kg、钾肥60kg、锌肥6kg、镁肥3kg、钙肥30kg、呋喃丹6kg;2)早施追肥。8月11日施尿素36kg、钾肥20kg;8月20日,对单粒种苗区补施1次追肥,0.405hm2施尿素23kg。3)中期控苗壮穗。9月17日施钾肥20kg。孟式常规栽培的与强化栽培同田,除末期在8月20日补施一次追肥外,底肥和用量及追肥与上相同。

3.3水分管理

由于处于雨季,时常有阵雨发生,所以,以平水缺口的方式保持田间浅水层,无法进行晒田处理。3.4病虫草害防治8月11日,结合施苗肥用化学除草剂除草1次,9月18日人工又除草1次。8月11日用1包福戈+3小盖二嗪哝+1包三环唑/桶(桶装15~18kg水)、8月25日用1包福戈+3小盖二嗪哝/桶,共3桶水防治稻瘟和虫害;9月1日、9月18日用氯溴异氰尿酸杀菌剂2包/桶,0.405hm2用药36包喷雾,防治细条病2次。

4结果与分析

4.1秧苗分蘖动态

(表1)1)基本苗数。以0.405hm2栽9万窝双粒种,平均有5.6苗/窝最佳;其次是6万窝双粒种的平均有3.8苗/窝,孟式常规栽培(对照)的最差,平均只有2.0苗/窝。2)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分别在8月25—30日,其中,0.405hm29万窝双粒种的最高分蘖期在8月25日,其他均在8月30日左右。而且最高苗数存在差异,强化栽培的每窝平均有15.1~16.8苗,孟式常规栽培(对照)的平均只有13.6苗。

4.2群体及经济性状比较

(表2)1)基本苗及最高苗。尽管强化秧每窝苗数均多于孟式(对照),但由于强化秧0.405hm2窝数少于孟式0.96万~3.96万窝,除了与对照相近的0.405hm29万窝高于孟式(对照)基本苗24.6万苗外,其他的少于孟式(对照)9万~14.4万苗。最高苗也是同样现象。2)有效穗及成穗率。有效穗数以0.405hm29万~9.96万窝的最多,然而成穗率则以0.405hm26万窝的最高,成穗率高出7.4~9个百分点。3)每穗平均着粒数。强化栽培的均比孟式(对照)每穗平均着粒数多12.4~42.2粒。其中,以0.405hm26万窝单粒种的最好(每穗平均着粒数167.9)。

4.3增产水平

强化栽培的3种方式均比对照增产。其中,0.405hm2种植9万窝的强化栽培区比对照20.3%;0.405hm2种植6万窝双粒种苗的强化栽培区比对照26.2%,0.405hm2种植6万窝栽单粒种苗的强化栽培区比对照9%。

5讨论

5.1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增产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全面推广该项技术也可使产量水平提高一个台阶,特别是在孟加拉国水稻栽培水平低下,管理粗放的条件下,增产潜力巨大,推广应用会给农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其农业生产水平。

5.2强化栽培技术适宜推广

强化栽培是一个技术体系,在关键技术中,强化稀播育壮秧、中小苗移栽、双本稀植、前促中控的水层管理可以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和化学除草需看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5.3实行强化栽培要把握好主要技术环节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6篇

秦岭水泥(600217):公司发行股份购买 8 家废旧家电回收企业,同时冀东水泥向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转让 1亿股公司股票。重组完成后,中再生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主要业务变更为电子废弃物处理。公司作为中再生的唯一上市平台,将借助大股东的优势,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未来将尽享政策红利。首先,品类扩容:从“四机一脑”扩容至 14 种产品,市场空间翻倍不止,未来计划扩容至28种产品以上,处理量快速增长;第二,税收优惠: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有望实施,提升盈利空间;第三:部分品类(空调、洗衣机、电冰箱)补贴金额上调,规范拆解率提升。预期上述政策出台后,将推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市场二次爆发。

我国再生资源目前以旧货回收、中小回收者为主要的回收模式,废料回收渠道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再生利用供销系统全国超过5000家回收中心,采购网络延伸至终端环节,全国性的回收处理网络布局优势显著。公司盈利能力出众,未来拥有上市平台的融资能力后, 将加速对外扩张。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近期该股突破平台整理形态后回调,后市可保持关注。

张裕A:业绩回暖明显

张裕A(000869):公司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1.93亿元,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6%、-8.03%,每股收益1.17元,其中Q3单季度收入8.91亿元,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6%、25.55%,单季度收入利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司加速增长主要系行业需求转暖,终端动销走强,渠道打款意愿上升。Q3末预收账款3.09亿元,同比增长37.7%,显示经销商打款意愿较强。

公司12年对渠道过度压货,经销商库存较高,12年底至14年上半年经销商持续经历去库存阶段。目前公司最差时期已过,渠道库存清理基本完毕,经销商恢复打款意愿,复苏趋势明显。由于12-13年持续去社会库存,行业数据(进口量、国内产量)仍显疲软,但终端葡萄酒需求始终持续增长,库存消化完毕后,行业数据转暖趋势明显,公司复苏弹性加大。

市场普遍担心进口酒是否会继续冲击公司增长。但是本轮公司的复苏逻辑,在于公司坚持渠道下沉策略,解百纳及以下低端产品在三线市场的持续放量。目前三线市场进口葡萄酒市场格局仍较混乱,经销商经营方式较为投机,终端100元左右进口红酒成本仅约20元(到岸完税价),且品牌更换较为频繁。相比之下,张裕中低端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近期该股放量上涨,加上大盘调整态势明显,该股中短期可作为防守配置。

克明面业:股价调整充分

克明面业(002661):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09亿,净利润0.64亿,分别增长29.5%和1.3%,EPS为0.76元,其中Q3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3.96亿、 0.178亿,同比增长34.2%和-17.53%。Q3相比Q2的17.8%的收入增速加快,但毛利率从去年同期23.8%下降到20.3%,利润受毛利率下降影响显著。

收入占比43%的低端产品如意面14H1收入同比增速40%,估计3季度依然保持了高增长,这样的方式短期会降低毛利率,但这是公司为在新兴市场(华北、华东)快速扩张占领流通市场而实施的长远策略,同时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近千万,导致利润增速同比下滑。公司牺牲短期利润为长远增长布局意图明显。

由于如意面保持的高速增长,公司四季度估计仍会延续原先策略,以价换量,牺牲利润换取市场。全年业绩基数较低,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股权激励效果显现。华东渠道精细化经验向新兴市场推广,预计明年公司将继续向全国快速铺开低端产品,建立网络,并向已经占领的市场铺设高毛利的强力面和营养面产品,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利润增速略有提升。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近期大盘动荡加剧,该股目前调整充分,且是弱周期消费股,可作防守型配置。

天虹商场:均线多头排列

天虹商场(002419):公司12月10日公告:第一,“天虹微品”B2C2C 全员销售APP计划于12月10日起先对深圳地区员工开放;第二,拟以不超3000万元收购深圳通达持有的深圳万店通100%股权,后者目前在深圳和东莞地区共开设约153家直营及加盟便利店;第三,同意子公司南昌置业开发建设九洲天虹广场综合体项目,总建面32.43万平米,总投资19亿元,预计2017年开业,并为其提供3年期3亿元的贷款担保。

以上三则公告是公司分别从移动端电商、便利店业态和外延扩张三个角度的较实质性推进,其中“天虹微品”上线后将与现有的“天虹微店”和“天虹微信”共同完善移动端布局;收购万店通153家门店有望加速和深化公司在便利店的拓展进程;投建大体量的南昌九洲天虹广场项目,预计2017年开业,有望与既有门店(暂5家)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市占率。

公司以“百货+超市+X”的组合业态经营60门店,同时能保持每年8家左右门店扩张。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公司积极实施战略转型,调整社区店为社区生活重心,介入高端百货和购物中心经营,并积极探索全渠道转型,重视品牌管理和商品经营模式变革,战略方向和积极性值得肯定。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近期成交量放大,均线多头排列,可保持关注。

广晟有色:MACD指标金叉

广晟有色(600259):近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其中2015年稀土出口关税与2014年没有变化,主要因为中国稀土各项政策调整方面还没有准备好,中国和WTO相关方商谈后,决定将调整稀土关税的执行期往后延迟,预计到2015 年下半年再取消关税。尽管多争取了半年时间,但也意味着国内产业政策理顺行业发展刻不容缓,倒逼后续政策出台提速,各大利好如收储等的时间点愈发临近。

“5+1”大稀土集团全部落实完成正是倒逼产业政策出台加速的一个结果。继2014年8月包钢稀土与厦门钨业已分别成立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稀土集团后,近期赣州稀土集团组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广东稀土(广晟有色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组建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五矿集团公司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预计大稀土集团的建立是国家落实稀土战略的体现,有助于严格执行国家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对完成2014年工信部计划淘汰稀土冶炼产能10.24万吨有所帮助。

时间点迫近,叠加收储预期,将显著催化稀土价格上涨。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近期该股连续两次放量上攻,目前MACD指标金叉,可保持关注。

华峰氨纶:公司综合优势突出

华峰氨纶(002064):氨纶行业景气仍将持续:需求方面,氨纶主要作为服装家纺的添加剂使用,含量比例从5-25%不等。随着人们对衣着舒服度的追求及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氨纶在下游应用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2年氨纶需求增速仍将超过10%。

供给方面,2013年国内氨纶产能约50万吨,实际产量约35万吨左右。2014~2015年合计新增产能约6万吨。以13年35万吨产量为基数,14~15年产能复合增速在9%左右,略低于氨纶需求增速,行业景气格局有望维持。

原料方面,2012年底国内PTMEG产能为34.1万吨; 2013 年新增产能合计15.2万吨;预计2014年行业新增产能11.6万吨。近两年,PTMEG行业产能扩产严重,氨纶行业成本端压力偏小。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木桶理论;政策性房屋;商品性房屋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迅猛,至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34.17%,较2009年的33.77%,提升了0.40个百分点。但是城市化快速发展也使得短时间过多人口往城市集中,导致城市住房供给的紧张,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这就使得房屋供给结构必须更加合理与稳定,来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二、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简介

1998年6月全国住宅建设与房改工作会议上,政府提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建立和完善以政策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其中,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高收入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

三、“木桶”模型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木桶理论。该理论认为,水桶是由许多木板构成的,其盛水量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组织的整体效益水平不是由绩效最好的那个部门决定的,而是由绩效最差的那个部门决定的。只有各个部门的效益都得到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才能提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木桶”模型,来分析木桶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用。为了计算简便,不妨假设:(1)木桶是圆柱型的,即底板是圆形

的;(2)木桶的各块侧板是完整并相互吻合的。

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如下:设底板的半径为r,n块木板的高度为h=(h1,h2,h3……hn),横箍的力度为p(0≦p≦1)。

则木桶的盛水量为V=p·πr2h1

其中h1=min(h1,h2,h3…..hn),表示最短的侧板。

公式中的r,h,p可由专家直接测出或给出。

由这个模型可知,决定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因素包括底板的面积、最短侧板的高度和横箍的力度。因此,在一个体系中,只有这三个要素的效用都得到最大提高,整个“水桶”的效用才能达到最大化。对该模型的解释如下:

1.木桶的底板表示决定住房供给结构的基础和先决条

件,只有在此基础上,房屋供给结构体系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基础条件扎实,那么整个体系就会高水平运作;反之,如果基础不好,那么该体系的效用就差。

2.侧板表示影响供给结构效用的各个软要素。在这个体系中,由于每一个因素的实力不同,其效率也不同。效用最差的因素明显会使整个体系的效用下降。

3.横箍是将各个软要素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如果每个软要素都各自决策,各自运作,那么整个体系将变得混乱无序,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横箍进行协调,使其相互合作。

四、“木桶”模型在城市房屋供给结构中的应用

根据木桶理论,城市房屋供给的运作效率取决于整个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的整体水平。房屋供给结构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要素都在整个房屋供给结构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低效率,都将导致整个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的不合理与低效率。

因此,为了保证稳定合理的城市房屋供给,必须使城市房屋供给结构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高效运作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环节脱节了,那么将会延缓整个工作的进度。在城市房屋供给结构中,各个要素都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的构建要素如图1所示。

1.城市住房供给结构正如一个盛水的木桶,国家综合实力是其底板,决定了整个体系的基本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大,不管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物资储备、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还是专业人员等软件条件,都比综合实力较弱的国家更加优越,那么其供给结构也会更加合理,更加稳定。

2.市场需求、政府调控、人均收入、经济状况是周围的侧板,它们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房屋供给结构是由政府和市场决定的供应结构,在市场需求中根据各种变化不停波动,满足民众的需求;政府调控在房屋供给结构中引导市场供应的偏差,是保障居民住房供给的重要因素;只有根据人均收入,各地经济状况为重要参照指标,才能使房屋供给结构尽可能合理与稳定。

3.城市房屋供给运行机制则是将这些木板捆成木桶的横箍。不管其他要素各自的功能多强大,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运行机制,它们就很难将自身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

五、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城市房屋供给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市场需求、政府调控、人均收入、各地经济状况。

(一)市场需求

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首先应分为中、高、低收入水平划分市场需求。依据中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建造市场价商品住宅,即由开发商运作投资建设,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商品住宅,包括普通商品住宅、高档公寓和别墅等。依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建造政策性住宅,即由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微利普通商品住宅或者廉租性住宅。

(二)政府调控

是指调控主体运用调控手段,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作用于调控对象,以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政府调控要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有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应的微观基础,既单向依赖市场的微观主体能对宏观调控措施作出灵敏及时的反应。即保证市场不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现象,保证房屋供给数量稳定,价格合理。

(三)人均收入

各地的人平均年收入水平,这是房屋供给结构制定价格的依据。

(四)各地经济状况

是指各地个人、家庭劳动所得报酬或其他经济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这是房屋供给结构划定各类房屋数量的依据。

六、结论

基于木桶理论,城市房屋供给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应密切配合,充分合作,提高运作效率,这样才能使整个结构稳定、合理,使人民都是有其屋,居其房。鉴于我国房地产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使之我国的房屋供给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还需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的经验,建立稳定、合理的房屋供给结构。

参 考 文 献

[1]白涛.房地产市场绩效与政府管制[J].产经论坛.2008(10)

[2]张红,刘洪玉.中国住宅市场供给结构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4)

[3]万浩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行为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4]刘玉录.住房市场:干预政策的制度性设想[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2)

[5]李静,马金波.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0(7)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8篇

通讯作者:张俊飚,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框架公约下农业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及减排政策研究”(编号:712731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农业生产净碳效应测度与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13YB12);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研究”(编号:T201219)。

摘要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强,黑龙江、广西分列第二、三位;、青海、福建则处于倒数第一、二、三位。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辽宁、山东分列第二、三位;、青海、贵州则排在倒数第一、二、三位。②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③基于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类:天津等7省1市属于“高-高”型地区;黑龙江等2省2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即生态容量较高,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低;北京等5省2市属于“低-高”型地区,生态容量较低,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高;内蒙古等8省1市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碳吸收;生态承载;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 F323,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11-0036-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06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大气中CO2、N2O、CH4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引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源之一。二、三产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导部门,但快速发展的农业却也是加速气候变暖的重要诱因。而中国作为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17%的碳排放源于农业生产活动。为此,探索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碳减排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及区域特征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前提。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农业碳排放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李国志等测算了中国农业1981-2007年能源消费所导致的CO2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李波等基于农地利用视角,从总量、强度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并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放总量不断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因素分解;杨钧基于能源消耗与农业生产投入,核算了中国27个省份农业生产导致的CO2排放量,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对全国以及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闵继胜等从种植业、畜牧业两大产业部门入手,较为全面地测算了中国农业生产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分析了其地区特征;田云等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个方面测算了中国1995-2010年间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其阶段特征,进一步从总量、结构、强度三个层面探讨了农业碳排放区域差异特征。

上述文献成果均是以中国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或单独考虑国家层面,或国家、省级行政区域兼顾;对农业碳排放量的测算由单一视角逐步向多因素全面统筹过渡;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现状、时空特征的把握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趋于准确。不过,在进行区域比较时,集中于单纯的农业碳排放绝对量(如总量、强度)比较,虽可操作性强,却易受农业生产规模或农作物复种指数的影响;而较少考虑各地区农业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及其所对应的碳排放比重,进而考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各省级行政区域的碳减排任务进行分解,而考察区域碳排放公平性与否是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一些学者就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卢俊宇基于时空尺度考察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能源碳排放的公平性问题;郑立群则利用公平与效率权衡模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能源碳减排的责任分担。就目前而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能源碳排放领域,较少涉及农业碳排放,而农业碳排放作为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头,也应制定相应的碳减排任务分解计划。本文将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率两方面考察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以期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农业碳排放政策及碳减排指标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农业既是重要的碳源,又是碳汇,为此,在探讨农业碳排放区域公平与否时,也考虑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碳吸收。其中,农业生产碳排放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用物资投入所引发的碳排放;二是农作物种植破坏土壤表层所导致的N2O排放;三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CH4等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带来的碳排放。至于农业碳吸收,主要考虑农作物生长全生命周期中的碳吸收,而不考虑碳汇效应同样突出的林地、草地,这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其一,林地、草地所受人为影响相对较少,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人为活动虽存在,但就整个林地、草地生态系统而言,人工参与强度不高,所投入的精力、物质成本远不及种植业;其二,林地、草地碳吸收能力通常保持在平稳状态,而种植业碳吸收能力由于易受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户行为方式变化影响,存在一定潜力和提升空间,对其展开研究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其三,对于林地、草地的吸碳能力,学界目前争议较大,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标准,依据不同学派的研究结论所测算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1.1 农业生产碳排量测算方法

在参考宋德勇等学者碳排放方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碳排放公式如下:

(1)式中,E为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Ei为各类碳源碳排放量,Ti为各碳排放源的量,δi为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系数。在此基础上,依据农业碳排放源头特征,从四个方面(即农用物资、土壤、稻田、牲畜养殖)确定具体碳源因子及其所对应的碳排放系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分析,对碳排放量进行加总时,将CH4、N2O统一置换成标准C,依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可知,1 t CH4、N2O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分别相当于25 t CO2(约合6.818 2 t C)、298 t CO2(181.272 7 t C)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1.1.1 农用物资碳排放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并咨询相关专家,认为农用物资碳排放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碳排放,其碳排放系数依次为0.895 6 kg C/kg、4.934 1 kg C/kg、5.18 kg C/kg和0.592 7 kg C/kg;二是农业灌溉活动耗费电能所引起的碳排放,其碳排放系数取266.48kg C/hm2。

1.1.2 土壤N2O排放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表层的破坏易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流失到大气中,其中又以N2O最为突出。相比其他温室气体,N2O具有增温潜势大、滞留大气时间长、破坏臭氧层等特点,其负面作用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大量实验,测算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土壤N2O排放系数。其中,水稻、春小麦、冬小麦、大豆、玉米、蔬菜以及其他旱地作物每公顷播种面积的N2O的排放量分别为0.24 kg、0.40 kg、2.05 kg、0.77 kg、2.532 kg、4.21 kg和0.95 kg。

1.1.3 稻田CH4排放

本研究将参照闵继胜等所测算的各地区水稻田CH4排放系数,该排放系数是按照相关模型输入天气、土壤、水文特征等有关参数,分别测算出了各个省(市、区)早稻、晚稻以及中季稻的CH4排放系数。具体结果详见表1。

1.1.4 牲畜养殖碳排放

牲畜养殖尤其是反刍动物养殖是CH4、N2O产生的又一重要源头,主要包括肠道发酵所引起的CH4排放以及粪便管理系统中所引发的的CH4与N2O的排放。具体到我国,牛、马、驴、骡、骆驼、猪、羊是导致甲烷产生的主要牲畜品种,各自碳排系数见表2。

1.2 农业碳吸收测算方法

农业碳吸收只考虑主要农作物生长全生命周期中的碳吸收。所谓农作物碳吸收,是指作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净初级生产量,即生物产量,计算式表示如下:

式(2)中,C为农作物碳吸收总量;Ci为某种农作物的碳吸收量;k为农作物种类数;c为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单位有机质所需吸收的碳;Yi为作物的经济产量;r为作物经济产品的含水量;HIi为作物经济系数。各类农作物的碳吸收率与经济系数参照王修兰和韩召迎的相关文献,详见表3。[HJ]

1.3 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结合农业碳排放特征,将31个省、市、区(由于数据缺失,港澳台三地不在研究考虑之列)作为评价单元,定义洛伦兹曲线为不同单元农业碳排放曲线,即农业碳排放实际分配曲线;然后,连接45°对角线,将其定义为农业碳排放的绝对公平曲线,据此构建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设农业碳排放绝对公平分配曲线与农业碳排放实际分配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农业碳排放实际分配曲线与OX轴之间的面积为B,那么农业碳排放基尼系数=A/(A+B),将依据不同的参考因子探究农业碳排放分配的公平程度。A面积越小,基尼系数越小,农业碳排放分配则越公平;反之基尼系数越大,农业碳排放分配则越发不公平。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0.2-0.3、0.3-0.4、0.4-0.5、0.5以上分别表示分配“高度(或绝

对)平均”、“相对平均”、“比较合理”、“差距偏大”和“高度不平均”,且通常将0.4作为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本研究也将依据这一国际标准,并采用梯形法对其进行求解:

式(3)中,Xi为参考因子的累计百分比,Yi为农业碳排放的累计百分比。当i=1时,Xi-1和Yi-1均视为0。在本文中,农业碳吸收量和农业总产值将分别作为参考因子,以此探讨我国农业碳排放区域分配的公平与否。

1.3.1 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

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是将农业碳吸收量作为参考因子,其中纵轴OY表示31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累计百分比,横轴OX则表示31个省(市、区)农业碳吸收量占全国的累计百分比。其构建意义在于各行政单位一定比例的农业碳排放需对应相应比例的农业碳吸收,假如某一区域农业碳排放所占全国比重大于其碳吸收所占比重,该地区则损害了其他省(市、区)的利益,让其他地区承担了过量碳排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反之,则表明该地区有较高的生态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为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作出了贡献。为了更为形象地展现各省(市、区)农业碳生态容量贡献的公平性,构建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ESC)如下:

式(4)中,CAi为各省(市、区)农业碳吸收量,CA为全国农业碳吸收总量;Ci为各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C为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若ESC>1,表明该地区农业碳吸收所占全国比重大于其碳排放,具有较高的农业碳生态容量,能为其他地区带来正外部性效应;反之,则说明该地区具有较低的碳生态容量,其引发的农业碳排放需其他地区分担,从而损害了其他区域的利益。

1.3.2 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

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是将农业总产值作为参考因子,其中纵轴OY表示31个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累计百分比,横轴OX则表示31个省(市、区)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累计百分比。其构建意义在于各行政单位一定比例的农业碳排放需对应相应比例的农业生产总值,假如某一区域农业碳排放所占全国比重大于其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则说明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属于高耗低效率类型;反之,则表明该地区农业经济属于低耗高效率类型。为了更为形象地展现各省(市、区)农业碳排放对农业经济贡献的公平性,构建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SC)如下:

式(5)中,Gi为各省(市、区)农业生产总值,G为全国农业生产总值;Ci为各省(市、区)农业碳排放量,C为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若ESC>1,表明该地区农业经济贡献率大于农业碳排放贡献率,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反之,若ESC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中的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数据均出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以2010年我国实际使用量为准;农业灌溉面积以2010我国实际灌溉面积为准,水稻、小麦、玉米等各类农作物产量以2010年实际产量为准,农业灌溉面积与农作物产量数据也均出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出自《2010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以2010年实际播种面积为准;农业总产值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由于不存在年际间的纵向对比,故无需考虑通货膨胀影响,只需以2010年实际农业总产值为准;黄牛、水牛、奶牛、马、驴、骡、骆驼、猪、山羊、绵羊等牲畜原始数据出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实际采用数据基于牲畜出栏率以及各年年末存栏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正。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区域比较分析

基于前文所给公式,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及碳吸收量如图2所示。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为29 116.91万t,其中,河南、湖南、四川、山东、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河北与广西依次排在前10位;北京、天津、上海、宁夏、海南、青海、山西、、重庆、陕西则分列倒数1-10位;处于第一位的河南农业碳排放总量高达2 190.38万t,倒数第一的北京仅为65.86万t,两地相差32.26倍。可见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差异较大。从区域分布来看,传统农业大省尤其粮食主产省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有9个碳排放量居于全国前10。至于农业生产碳吸收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依次是河南、山东、黑龙江、广西、河北、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和吉林;排在后10位的地区依次是、青海、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宁夏、福建、浙江和重庆;位居榜首的河南2010年农业碳吸收量高达6 843.98万t,而排在倒数第一的仅为106.14万t,二地相差63.48倍。总体而言,碳汇量居于前列的地区仍以粮食主产省份和经济作物种植较为发达的省份为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研究仅将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作为碳汇源,而未考虑林地和草地。

2.2 农业碳排放公平性区域差异比较

2.2.1 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及经济贡献系数比较

依据前文所构建的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以及经济效率模型,并结合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量、碳吸收量以及农业生产总值,分别计算其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与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不难发现,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值居于全国第一位,该省对我国农业碳吸收总量的贡献率是其农业碳排放贡献率的1.742倍,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生态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黑龙江(1.734)以微弱劣势紧随其后;排在3至10位的依次是广西(1.555)、山东(1.462)、山西(1.395)、河南(1.368)、河北(1.308)、新疆(1.276)、辽宁(1.102)和陕西(1.080)。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差的地区是,系数值仅为0.112,碳排放所占全国比重相当于其碳吸收所占全国比重的近9倍,可见生态容量较低,损害了其他地区利益;排在倒数2-10位的地区依次是青海(0.182)、福建(0.452)、浙江(0.515)、上海(0.591)、海南(0.600)、江西(0.608)、湖南(0.658)、贵州(0.675)和广东(0.692)。

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达2.093,表明该地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是其农业碳排放贡献率的2.093倍,农业产出效率较高;辽宁(1.669)、山东(1.632)分列二、三位,两地经济贡献系数值较为接近,但与北京相比差距较为明显;排在4-10位的地区依次是福建(1.545)、天津(1.442)、河北(1.376)、海南(1.356)、广东(1.341)、陕西(1.279)和浙江(1.226)。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率最低的地区依旧是,系数值仅为0.103,该地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相当于其对全国农业总产值贡献程度的近10倍,农业产出水平较低;排在倒数2-10位的地区依次是青海(0.250)、贵州(0.583)、江西(0.593)、内蒙古(0.647)、甘肃(0.684)、云南(0.701)、宁夏(0.766)、湖南(0.809)、安徽(0.815)和重庆(0.863)。

2.2.2 我国农业碳排放基尼系数计算

以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评价单元,分别测算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和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显示:①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从生态角度来看,各区域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碳吸收总体相协调并保持“相对平均”状态,其中,生态承载系数(ESC)大于1的12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43.36%,但贡献了59.40%的碳吸收量;而生态承载系数(ESC)小于1的19个省份仅贡献了40.60%的农业碳吸收量,却产生了56.64%的农业碳排放量。②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来看,2010年我国各省级区域的农业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度较高,公平性较为明显。其中,经济效率系数(ECC)值超过1的15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42.46%,但贡献了55.76%的农业总产值;而生态系数(ECC)值小于1的16个省份贡献了我国44.24%的农业总产值,却产生了57.54%的碳排放。总体而言,无论“碳吸收-碳排放”分配,还是“经济水平-碳排放”分配,我国均处于较为平均的理想状态,远离“0.4”的分配差距警戒线。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诸如青海、的一些特殊地区,相比其他省份,这些地区属于典型的高碳排地区,碳排放所占全国的比重是其碳吸收、农业总产值贡献率的多倍,但由于其在全国层面所占份额太小,这种严重不公平性无法通过基尼系数显现出来。

2.3 我国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矩阵聚类分析

基于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可以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类:“高-高”型,即ESC>1且ECC>1;“高-低”型,即ESC>1且ECC

黑龙江、安徽、广西、新疆等2省2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四省(区)均具有较强的生态容量,对全国碳吸收总量的贡献率均超过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率,但成因有所区别:黑龙江、新疆二地人少地多,以粗放型农业生产为主,加之水稻种植规模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安徽得益于其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类型,生态容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则在于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较高,例如其甘蔗产量占全国甘蔗总产量的63.41%(2010年),相比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甘蔗等经济作物品种具有高吸碳低排碳的显著特征。至于经济贡献系数,四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黑、新二地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且以生产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粮食作物为主,导致其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皖、桂二地主要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5省2市属于“低-高”型地区。这些地区生态容量较低主要由两

方面原因引起:其一,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为了提高产出单位面积农地承载的农用物资投入量较大,由此导致了大量碳排放,这以京、沪二市最为典型;其二,部分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相比小麦、玉米,水稻吸碳能力虽略胜一筹,但远不能弥补其所引发的多余碳排放。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程度普遍较高,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因此各个地区对全国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均高于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率。

内蒙古、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8省1市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一方面,生态容量普遍偏低,根据成因差异,可将13个地区划分三类:第一类是种植业弱势型,以内蒙古、、青海、宁夏为代表,这些地区畜牧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引发了大量碳排放,但同时由于种植业规模较少,农业碳吸收能力相对有限,由此导致生态承载系数数值偏低;第二类是水稻制约型,以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为代表,相比其他粮食作物,水稻净吸碳能力明显偏弱,而这些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普遍较大,制约了本地生态容量的扩展;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脆弱型,包括贵州、云南、甘肃三地,这些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地生产能力较差,农业生产依赖大量的农用物资投入,碳排水平总体较高。另一方面,经济贡献系数值也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主要受农业产业结构影响,比如赣、鄂、湘等地;部分地区则受自身农业发展水平制约,比如、青海、宁夏等。

3 结论与讨论

3.1 主要研究结论

结合前文研究结果与相关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值居于全国第一位,高达1.742;黑龙江以微弱劣势紧随其后;排在3至10位的依次是广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新疆、辽宁和陕西。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差,系数值仅为0.112;排在倒数2-10位的地区依次是青海、福建、浙江、上海、海南、江西、湖南、贵州和广东。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达2.093;辽宁、山东以较大劣势分列二、三位;福建、天津、河北、海南、广东、陕西和浙江依次排在4-10位。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力最差的地区依旧是,系数值仅为0.103;青海、贵州、江西、内蒙古、甘肃、云南、宁夏、湖南、安徽和重庆则排在倒数2至10位。

(2)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其中,生态承载系数(ESC)值大于1的12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43.36%,但贡献了59.40%的碳吸收量。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其中,农业经济贡献率系数(ECC)值超过1的15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占全国42.46%,但贡献了55.76%的农业总产值。总体而言,二者均处于较为平均的理想状态,远离“0.4”的分配差距警戒线。

(3)基于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类: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1市属于“高-高”型地区;黑龙江、安徽、广西、新疆等2省2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即生态容量较高,但经济贡献系数值较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5省2市属于“低-高”型地区,生态容量较低,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高;内蒙古、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8省1市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

3.2 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农业碳排放政策及碳减排指标提供了重要依据。相比以往研究,本文在以下三方面得到了深化:①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在考虑农业碳排放的同时,还引入了农业碳吸收、农业总产值二变量,进而赋予了研究更为丰富的内涵,即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②在进行区域比较时,不再局限于绝对数量的比较,而是通过比较相对数值(比如所占比重)来体现区域公平性与否,增强了说服力。③针对当前少有学者研究国内农业碳排放公平性问题这一现实,本文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就其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展开研究,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丰富了研究成果。

研究结论揭示了当前我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甚至极端现象(比如),这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应避免“一刀切”而体现出差异化。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①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保障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国家可在控制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配准则将碳排放限额下发至各省级行政区,初始分配准则可以有两种:一是农业总产值所占全国比重,二是农业碳汇所占全国比重,至于采用何种方案将视具体情况而定。初始分配后,可通过市场交易手段对农业碳排放权进行重新优化配置,超出排放限额的地区需向未达到排放限额的地区支付“碳排放权”费用。②产业结构优化与农用物资高效利用协同推进。对于以粗放型农业为主或农业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应着力提高其农用物资利用效率,可采用农业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进饲料配方、改造中低产田等。对于以集约型农业为主或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应不失时机地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向林业、渔业等低碳排放行业倾斜。不过,两类方案的实施并非一成不变,必要时可协同运用。③加大低碳农业投入与立法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生态承载能力较差或者呈现“双低型”特征的地区,以财政补贴为主,包括良种补贴、节能机械普及推广补贴等;对于其他情形稍好的地区则以财政奖励为主,肯定其在农业低碳生产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使其积极性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强化立法与制度建设,中央政府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的法律体系,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低碳农业的全面推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当然,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笔者自身水平的不足,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如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指标体系构建虽力求全面但仍需进一步细化;未能运用经济学方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碳减排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董红敏,李玉娥,陶秀萍,等.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69-273. [Dong Hongmin, Li Yu’e, Tao Xiuping,et al. China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Its Mitigation Strategy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2008, 24 (10):269-273. ]

[2]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38(12):38-39.[Zhao Wenjin, Li Dufeng, Wang Xianen.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lowcarbon Agriculture [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0, 38 (12):38-39.]

[3]李国志,李宗植.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基于LMDI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66-71. [Li Guozhi, Li Zongzhi. Carbon Emissions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n Agricultural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LMDI Model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0,(10):66-71.]

[4]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8):80-86. [Li Bo, Zhang Junbiao, Li Haipeng.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ing Factors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1(8):80-86.]

[5]杨钧.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3):337-342.[Yang Jun. Analysis on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e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46 (3):337-342.]

[6]闵继胜,胡浩.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21-27. [Min Jisheng, Hu Hao. Calcul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2 (7):21-27.]

[7]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J].资源科学,2012,34(11):2097-2105. [Tian Yun, Zhang Junbiao, Li Bo.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Calculation, SpatialTemporal Comparison and Decoupling Effect [J]. Resources Science, 2012, 34 (11):2097-2105.]

[8]卢俊宇,黄贤金,戴靓,等.基于时空尺度的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公平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 (12):2006-2017.[Lu Junyu, Huang Xianjin, Dai Li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Scale Analysis on the Equal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2, 27 (12):2006-2017.]

[9]郑立群.我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分担――基于公平与效率权衡模型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 (5):1-6. [Zheng Liqun. Sharing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Provinces:Based on the FairnessEfficiency Tradeoff Model[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7 (5):1-6.]

[10]赵其国,钱海燕.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5):1609-1614. [Zhao Qiguo, Qian Haiyan. Low Carbon Economy and Thinking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18 (5):1609-1614.]

[11]齐春玉,董云社.土壤N2O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1999,54(6):534-542.[Qi Yuchun, Dong Yunshe.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Soil and Some Influence Factors [J]. Acta Geograaphica Sinica, 1999, 54 (6): 534-542. ]

[12]李胜利,金鑫,范学山,等.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2-9.[Li Shengli, Jin Xin, Fan Xueshan, et al. Ruminant Produ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J].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 2010, 22 (1):2-9.]

[13]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3):18-24. [Song Deyong, Lu Zhongbao.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and Periodic Fluctu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19 (3):18-24.]

[14]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59-63. [Tian Yun, Li Bo, Zhang Junbiao. Research on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 Decom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11(1):59-63.]

[15]王智平.中国农田N2O排放量的估算[J].农村生态环境,1997,13(2):51-55.[Wang Zhiping. Estimation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of Farmland in China [J].Rural EcoEnvironment, 1997,13 (2):51-55.]

[16]于克伟,陈冠雄,杨思河,等.几种旱地农作物在农田N2O释放中的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5,6(4):387-391.[Yu Kewei, Chen Guanxiong, Yang Sihe, et al. Role of Several Upland Crops in N2O Emission from Farmland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5,6 (4):387-391.]

[17]庞军柱,王效科,牟玉静,等.黄土高原冬小麦地N2O排放[J].生态学报,2011,31(7):1896-1903.[Pang Junzhu, Wang Xiaoke, Mu Yujing, et al.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Winter Wheat Field in the Loess Plateau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31 (7):1896-1903.]

[18]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等.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旱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104-1108.[Xiong Zhengqin, Xing Guangxi, H Tsuruta, et al. The Effects of Summer Legume Crop Cultivation on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Upland Farmland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2,35 (9): 1104-1108.]

[19]王少彬,苏维翰.中国地区N2O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J].环境科学,1993,14(3):42-46.[Wang Shaobin, Su Weihan. Estimation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and Its Future Change in China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3,14 (3): 42-46.]

[20]邱炜红,刘金山,胡承孝,等.种植蔬菜地与裸地氧化亚氮排放差异比较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2982-2985.[Qiu Weihong, Liu Jinshan, Hu Chengxiao. Comparison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from Bare Soil and Planted Vegetable Soil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19 (12):2982-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