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日诗

节日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节日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节日诗范文第1篇

传统节日,穿梭于平常日子之间,给我带来梦幻般的憧憬,与之相生相随的美丽故事,生发了我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也深刻了我童年的记忆。

在不谙世事的童年时代,传统节日是我的启蒙读物。

少小时,不懂天上为什么下雪。父亲说,因为冬天来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天上星移斗转,地上四季交替,这是冬天的礼物。我也不懂什么叫过年。父亲就让我背诵:“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过年,是大自然的一个轮回。

传统节日让我懂得日月星辰运转,气候风雨凉热,都遵循一定规律,懂得一点粗浅的天文和地理知识。

传统节日更是农事活动的基本教材。

很小的时候,跟着别人唱一些节日民谚:过了惊蛰是春分,割了麦子梅子黄。清明过后谷雨到,燕子来了就插秧。什么节到了,种豆子,什么鸟叫了,种麦子,一清二楚。节日和农事紧紧相连,像农事教科书。

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一直背到十二月: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传统节日还是一部普及版的诗歌集。小时候,我们最初接触的诗歌,是广为流传的节日诗,是口口相传的千古名句。对诗的内容,虽然是一知半解,但朗朗上口,很容易记。过年或过节时,那些诗就会脱口而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类经典,每个节日都有。

随着节日的轮回,我们不知要吟多少回。节日的诗文雅韵,开启了我们的人文思路。

传统节日是抚慰心灵,融洽亲情的平台,也是家庭的团聚契机,是一种庄重的约会。

别说过年,就是清明,离乡游子,也要回乡祭祀先人。中秋亲人团圆,重阳相约登高……种种习俗和礼仪,都是通过传统节日,根植于我们心底,印痕深深,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很难抹去。

只是世风常吹,往昔已随传统节日去,再入世时今非昨。随着人们知识和眼界的扩展,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旧俗了,节日味淡漠,亲情味远去,文化味烟消云散。

倒是从节日里,有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商业味浓起来。为了超前抢占商机,新年卖粽子,清明卖月饼,中秋卖元宵。月饼做成磨盘大,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个。为了牟利,很多人把传统节日这部书,改写成节日赚钱秘籍了。

节日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唐代 进士 咏事诗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唐代进士试诗,对于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唐代格律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代进士试诗数量较多,宋人李防等的《文苑英华》保存了唐代应试诗四百五十余首,对唐代应试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大量唐应试诗集注的出现表明清人已将应试诗作为独立的诗体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一.唐代进士试诗概述

唐代取士多因隋制,分为制科和常科。制科即以天子之名,征召各地知名人士,由州府举荐至京都应试,以选拔非常之才。考试时间不确定。其科目有辞藻宏丽科,博通坟典科,洞晓玄经科,军谋出众科。一般以试策为主,但其中少数科目也试诗,《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十三载,玄宗亲试制科举人,其中辞藻宏丽科除问策外,试诗赋各一首。制科试诗赋,自此开始。《文苑英华》“省试诗”中也收录部分制科试诗,比如公乘亿《春风扇微和》诗,《唐诗应试类释》于此诗前标注“制试”二字。常科即岁举之常选,其科目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道举、童子举、开元礼。进士科是诸科中最盛者,尤为世人看重。《唐摭言》记载,缙绅虽已位极人臣,若非进士出身,亦谓终身憾事。唐代进士由尚书省主试,初由吏部课试,据《通典》载,开元二十四年,始由吏部移贡举于礼部,由礼部侍郎负责贡举,后遂为定制。进士以试诗赋为主。《唐摭言》载调露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加贴经与杂文,文之高者放入第。此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据《唐音癸签》记载,唐进士初仅试策,调露中,始试贴经,贴经通,方可试诗赋,后改为先试诗赋,诗赋通者,始得试策、试贴经。可见,唐进士始重策、经,后乃重诗赋。进士试诗因由尚书省主试,亦号省试诗或省题诗。

二.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

唐代进士试诗依据描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咏事诗、咏景诗和咏言诗。所谓咏事诗是以事为题者,咏景诗是以景为题者,咏言诗是以经史言典为题者。而咏事诗根据所述事件的性质和发生时间可分为朝廷时事诗、朝廷常事诗和前朝故事诗。

(一)写朝廷时事的咏事诗

唐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唐朝廷时事,或写皇帝神仙,神化皇权;或写对臣子的抚恤,歌咏圣恩;或写四边之事,称美帝功。

首先,有些进士试诗以皇帝与仙人为题,比如《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夜梦玄元皇帝告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之地。于是,玄宗使人求玄元皇帝像于山间,迎置兴庆宫。《册府元龟》亦载,天宝四载,陈希烈奏太清宫道士萧从一五更时欲于殿上焚香,忽见紫云徘徊,移时不散,所报非常,言圣寿无疆。玄元皇帝者,谓太上老君。唐以李氏出自老君,所以崇尚道教。高宗乾封元年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应见,谓灵应显著,屡次显身。《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为天宝四载进士试诗,《文苑英华》存有三首,即殷寅、李岑、赵铎各一首。借老君之名,将皇帝神化,宣扬皇权神授,皇朝绵延无疆。

此类诗题还有《主上元日梦王母献白玉环》《方士进恒春草》等。《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姜抚通仙人之术,开元末向皇帝进奉常春藤,常春藤生于太湖中,皇帝派遣使者至太湖,寻得常春藤,以赐朝中老臣。宰相裴耀卿奉觞祝愿圣寿。恒春草即常春藤,《方士进恒春草》即以此事为题。以上诸诗皆写皇帝与仙人,通过对皇帝的神化,来歌咏皇权神授,称美太平盛世。

其次,有些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取材于皇帝对臣下恤念恩抚之事,以表现皇恩浩荡。魏文贞公即魏征,宋人尤袤记载白居易为翰林学士时曾上书奏事,认为魏征身为太宗宰相,尽心辅佐,以致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对魏征的子孙,朝廷应重加优恤,以劝勉群臣。而权臣李师道竟然掠夺魏氏宅邸,希望皇帝诏令有司,以官钱将宅邸赎还,将其还给魏氏后嗣,以激劝谏臣。宪宗深以为是。其后有司将此事作为诗题试进士。陈彦博《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道直臣》即是此类进士试诗。类似的还有《恩赐耆老布帛》表现朝廷对老臣的体恤抚慰。如《御制段太尉碑》。段太尉,即段秀实,字成公,性情仁义耿直。建中四年,朱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之以狂贼,以朝笏击朱之面额,遂被害。后朝廷追赠太尉,谥曰忠烈,朝廷又诏祭祀,旌表段氏门闾,皇帝亲自为其铭写墓碑。《新唐书・段秀实传》载有此事。进士试诗即以此事为题。此类诗还有《敕赐三相马》《御题国子监门》等,皆以朝廷对臣下的抚恤为题,表达感念皇恩之意。歌颂皇恩浩荡,治世清明。

再次,通过歌咏边功称美皇威的时事型咏事诗,如《西戎献马》诗。《新唐书》载贞观中,回纥骨利遣使来献良马十匹,太宗号为十骥。大历年间,进士试诗以此事为题。此类歌咏皇威的咏事诗还有《西戎即叙》,以武后时武威军总管王孝大破吐蕃事为题,即叙谓就序意。《太常观阅骠国新乐》则取材于德宗时事。《新唐书・南蛮传》载贞元年间,雍羌舒难陀献其国乐。白居易有诗记其事曰:“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 来献南音奉正朔。德宗立仗御紫庭,纩不塞为尔听”。此类诗着重表现朝廷边功,进而称美皇威。总之,取材于朝廷时事的咏事诗,或神化帝王,或歌咏皇恩,或宣扬皇威,皆是以朝廷为中心,以巩固皇权为目的,将进士试诗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写朝廷常事的咏事诗

朝廷常事主要是指节令活动类,写朝廷常事的咏事诗指的是与节日或者节气变更相关的进士试诗。每至节日或节气变更之日,朝廷往往举行盛大的朝会活动,元日引见就是朝会活动之一。元日,本义为吉日,自汉以来以正月初一为元日。唐初,应试者被当做元日的礼品由各地州府向朝廷进奉。王溥《唐会要》记载,长寿二年,刘承庆上书建议各地贡举人于元日引见,应列在地方特产之前,作为充庭之礼,武后许可,为历朝所遵行。《唐会要》载,开元中,大臣萧嵩奏称:宸仪应肃穆庄重,众人不得轻睹,应于大殿两厢备羽扇,皇帝将出时,所司以羽扇遮挡,待皇帝坐定,即可撤去羽扇。退朝时,亦应以羽扇遮挡。《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即以此为题。描写元日朝会活动的盛大场面,体现出皇家庄重严肃、肃穆威严的气象。

中和节亦是唐时重要节日。《旧唐书・德宗纪下》记载,德宗贞元五年,根据李泌建议,朝廷下诏废除正月晦日的节日,同时将每年的二月初一定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于中和节之日,内外官署休假一日。进士试诗《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即以此事为题。中和节之日,皇帝恩赐公卿尺,谓之裁度,又赐百官金钱,宴于曲江,而士庶也在这一天以刀尺相赠送。进士试诗《中和节诏赐公卿尺》,即指此种风俗为题。

冬至亦是唐时朝会之日,如进士试诗《南至日隔霜仗望含元殿炉香》,此“南至日”即指冬至。此诗写冬至之日举子们于含元殿前朝会的场面。冬至朝会之时,部分朝臣须朝拜皇帝,祝贺圣寿,进士试诗《长至日上公献寿》即写此事,“长至日”亦谓冬至。此外,司天官往往于冬至日登台书云物,以辨吉凶否泰,如《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分”谓春分秋分,“至”谓夏至冬至,“启”谓立春立夏,“闭”谓立秋立冬。分至启闭,天地之大节,阴阳之分。节令之时,除朝会、献寿、书云物外,宴会亦是必不可少的,如《上巳连清明游宴》,皇帝于节日也要恩赐朝臣,如《清明日赐百僚新火》,于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群臣,取顺畅祥和之意。这类进士试诗写节日或节气变更之际的朝廷活动,如朝会、献寿、游宴、赐新火、书云物等,是朝廷中的常事,歌咏皇朝繁荣,称美皇德,体现了唐时的节令文化。

(三)写前朝故事的咏事诗

有些进士诗题取材于经史子集的事典,写前朝故事。《山鸡舞石镜》即以魏武事为题。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载,山鸡爱惜自己的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欲山鸡鸣舞,不得。公子苍舒命令于山鸡前放置一面大镜,山鸡鉴形而舞,不知停止。《异苑》本是志怪小说,所记之事多为奇谈怪论,因此山鸡映水、舞镜之说本不可信。但是后人却借此事附和出许多诗文。南朝陈时的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进士试诗有《山鸡舞石镜》。

唐人偶以小说家事命题,如《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汉书》无此事,疑为小说家事。进士诗题《齐使开笼飞去所献楚王鹄》取材于战国淳于髡事。《史记・滑稽传》记载,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王,中道,鹄飞去。淳于髡携空笼见楚王,造诈成辞,言因不忍鹄之饥渴,令出笼饮水,不料飞去。淳于髡自道欲自刎谢罪,恐人讥刺楚王重物轻人;欲另买鹄而代之,又不想欺罔楚王;欲奔赴他国逃亡,又痛齐楚两国不能通好。所以只得服过谢罪。楚王称其为“信士”。

诸如此类以前朝故事为题材的进士试诗还有《越裳献白雉》,取材于周成王时,越裳国来献白雉之事。《花发上林》取材于汉武开上林苑之事。《亚父碎玉斗》取材于鸿门宴事。《黄鹄下太液池》取材于汉故事,《汉书》载汉始元元年,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唐进士试诗中,与朝廷时事诗和朝廷常事诗相比,前朝故事诗出自经史子集,皆有出处。有司出此类题目,一方面是考察应试举子对前朝故事本事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借前朝祥瑞之事为朝廷歌功颂德。郎《七修类稿》卷二十四记载,唐代礼部试诗赋,并非皆有出处,有些诗题是有司以己意立之,对于这类诗题,举子皆允许进问,谓之上请。在唐进士试诗的三类咏事诗中,朝廷时事诗题即是以己意立之,可能是允许上请的。朝廷常事诗题取自朝廷定制,前朝故事诗题取自典籍,则可以不上请。

三.唐进士试诗中咏事诗之评价

首先,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尤其是朝廷时事诗,具有实时性和新闻性的特点。唐时,由于媒体尚欠发达,所以时事传播具有较大局限性。朝廷时事有时并不能及时周知天下,而进士试诗在一定程度上却有时事传播的作用。《唐会要》记载,大中十年,礼部侍郎郑颢进诸家科名记十三卷,从此,放榜后,记录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所司逐年编次。分发各州府。所试诗赋题目亦天下周知,诗赋题中所涉及的朝廷时事亦流布各地。当然,其实时性和新闻性是有很大局限的。

其次,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多以歌功颂德为主,时事型咏事诗或神化皇权,或歌咏圣恩;或称美帝功。常事型咏事诗借节令活动,表现皇朝繁荣,颂扬皇德。故事型咏事诗借经史子集中的事典赞美皇朝统治。应试者都有金榜题名的愿望,因此在试诗中,会迎合主司与君主的好尚,以期得到朝廷的肯定。沈德潜评进士试诗,认为应试者往往患得患失,为了得中金榜,不得不罗列溢美之词。因此,歌功颂德思想在咏事诗中乃至整个进士试诗中都是是非常普遍的。

最后,关于进士试诗中咏事诗的评价角度的问题。如果从诗的角度来看,此类诗歌的思想和形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佳作极少。但是,如果以文化角度来评价,此类诗歌在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则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l]李:《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刊配明刊本,1966年版。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徐松:《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节日诗范文第3篇

又是一年金秋好时节,繁花似锦,欢歌如潮。

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人民网网友联谊会送上节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诚的问候!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祝在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今天晚上,人民网网友联谊会、联谊文学社在联谊会馆隆重举办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

四海举杯,相聚联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联谊首次成功举办了春之韵赛诗会,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联谊网友的实力、勇气以及和谐、友爱的精神。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网友对联对诗大会便成了联谊的保留节目。

今天晚上,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共和国的伟大生日……

今天的联谊,已走过了两载岁月。

如果说当年初创时还在蹒跚学步,那么现在已是步履稳健、迈向成熟。

她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着网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网友的惊喜与自豪……

各位的关爱、鼓励是联谊成长不竭的动力!

联谊长大了,但联谊的友爱精神没有变,“联谊相长,亦庄亦谐”的服务宗旨没有变,联谊网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变。

——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今晚的对联对诗大会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今晚的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是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起,联谊文学社组织进行的。

一、活动内容:以发表对联、诗词作品为主。对联长短不限,诗词形式不拘。支持原创,支持幽默。原创或转贴作品请予注明。

二、活动方式:两种方式穿行。一是网友发表完整的诗词、楹联作品,此间集中上贴。二是即兴表演,现场对诗、对对联。出句与对句,你来我往,珠联璧合。

三、活动结果:今天晚会的对联、诗词作品将整理成集,转贴涟漪泛舟,供网友跟帖品评。联谊文学社将根据网友和编辑人员的意见,评选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选出的佳作将入选《联谊文学·国庆专辑》,最佳作者将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送纪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会现场诚征对联、诗(古体、现代、打油)、词领队,欢迎志愿服务晚会的网友踊跃报名!

超凡创意,尽情挥洒!联谊期待您的佳作!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诚挚的祝福、真情的诉说、坦露的表白,那不尽的话语,那连绵的情意,一直萦绕在耳边、激荡在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又有收获了!佳作连篇,好句纷呈,一幕幕精彩热烈的场面,将联谊的节日气氛推向!

我们收获的还有浓浓的真情。这真情,正是联谊网友以赤诚之心一点一滴铸就。

感受这真情,如同畅游在碧波翻卷的海浪,深沉而舒展;如同徜徉在温暖细软的沙滩,柔润而充实。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泛舟摇桨,把酒临风,波光涟漪,忘返留连!

节日诗范文第4篇

亲朋好友相聚,情人恋人相聚,你我他相聚,大家一起为明天更美好而相聚!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人民网网友联谊会送上节日的良好祝愿和真诚的问候!祝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祝在座的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今天晚上,人民网网友联谊会、联谊文学社在联谊会馆隆重举办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

四海举杯,相聚联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记得一年前的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联谊首次成功举办了春之韵赛诗会,高手云集,佳作迭出,充分展示了联谊网友的实力、勇气以及和谐、友爱的精神。

从此,每逢重大节日,网友对联对诗大会便成了联谊的保留节目。

今天晚上,我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共和国的伟大生日……

今天的联谊,已走过了两载岁月。

如果说当年初创时还在蹒跚学步,那么现在已是步履稳健、迈向成熟。

她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着网友的心血和汗水;

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网友的惊喜与自豪……

各位的关爱、鼓励是联谊成长不竭的动力!

联谊长大了,但联谊的友爱精神没有变,“联谊相长,亦庄亦谐”的服务宗旨没有变,联谊网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没有变。

我相信,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今晚的对联对诗大会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今晚的金秋国庆·对联对诗大会是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起,联谊文学社组织进行的。

一、活动内容:以发表对联、诗词作品为主。对联长短不限,诗词形式不拘。支持原创,支持幽默。原创或转贴作品请予注明。

二、活动方式:两种方式穿行。一是网友发表完整的诗词、楹联作品,此间集中上贴。二是即兴表演,现场对诗、对对联。出句与对句,你来我往,珠联璧合。

三、活动结果:今天晚会的对联、诗词作品将整理成集,转贴涟漪泛舟,供网友跟帖品评。联谊文学社将根据网友和编辑人员的意见,评选出一系列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选出的佳作将入选《联谊文学·国庆专辑》,最佳作者将由人民网网友联谊会发送纪念品。

最后友情提示——今晚的大会现场诚征对联、诗(古体、现代、打油)、词领队,欢迎志愿服务晚会的网友踊跃报名!

超凡创意,尽情挥洒!联谊期待您的佳作!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诚挚的祝福、真情的诉说、坦露的表白,那不尽的话语,那连绵的情意,一直萦绕在耳边、激荡在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又有收获了!佳作连篇,好句纷呈,一幕幕精彩热烈的场面,将联谊的节日气氛推向!

我们收获的还有浓浓的真情。这真情,正是联谊网友以赤诚之心一点一滴铸就。

感受这真情,如同畅游在碧波翻卷的海浪,深沉而舒展;如同徜徉在温暖细软的沙滩,柔润而充实。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相逢。泛舟摇桨,把酒临风,波光涟漪,忘返留连!

节日诗范文第5篇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

节日诗范文第6篇

在“四印”苗族中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一支饱经战乱之苦的苗胞,为避免朝廷追击,带着一族老幼,渡黄河、过长江,走进了莽莽苍苍的贵州大山,来到了波涛滚滚的猫跳河畔。为避免再次遭到官府侵扰,让一族人得以休养生息,他们强忍悲痛,烧毁了随身所带的文书;当满含热泪的族长拿出象征着家族荣誉与地位的四尊大印,准备付之一炬时,一位聪明的苗家姑娘站起身来,指着自己的衣服说:“把印印在我的衣服上吧,这样,我们苗家的魂,就不会丢了!”四尊大印在烟火中消失了,但鲜红的印迹,却永远留在苗族妇女的衣服上,开放在每一个“四印”苗胞的心窝里。

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居住在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娱乐活动。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仿效,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酒数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了第一支芦竺曲;这时带着银花首饰,穿着艳丽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悦耳的曲调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向意中人索取花带,姑娘们则将花带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芦笙管上。三天过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这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仍然背着米酒,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标。此后芦笙高挂,直到五谷归仓,农历“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芦笙节。第四天是闹春,青年情侣,自由谈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苗族的爬山节也叫“爬坡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这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一边唱歌,一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时间不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走寨结同年也是苗年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到苗年,寨与寨之间便互为客主,互结同年。全村男女几十人或上百人,带上芦笙,穿上节日盛装,敲锣打鼓到同年村进行联欢活动。进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则带领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后在芦笙堂再次吹奏芦笙及踩堂作为进村仪式,主人也以吹芦笙踩堂还礼。礼毕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一般住三天,白天吹芦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晚上演苗戏,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间进行“坐妹”对歌的社交活动,追寻自己的意中人,通宵达旦。苗年期间,除上述活动外。苗族人民还举行斗牛、斗马、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活动。其中以斗牛、斗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往观看。

在今年的2月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协办的“中国英雄史诗的重大发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成果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贵州紫云麻山深处苗家“东郎(歌师)”们传唱了千年的古老英雄史诗《亚鲁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亚鲁王》所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长诗以铿锵有力的诗律和舒缓凝重的叙事风格,生动地讲述了西部苗人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其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无可估量。《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新发现,其文化价值堪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的发现和出版,改写了苗族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的历史,是当代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抢救的重大成果。

苗族的发展史,是苗族人民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的一部雄壮、浩大的迁徙史,充分体现出苗族人民具有艰苦奋斗,勇于斗争,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蚩尤战败后,苗族先民被迫南迁,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创业,发展起来,建立了“三苗国”(实为部落联盟)。三苗被尧、舜、禹攻打,战败,被迫迁到高寒地区和崇山之中。春秋战国以后,又不断被封建王朝征伐而不断往西南迁徙。每次迁徙,都是往新的边远荒凉山区去开发,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苗族人民一直是苦难深重的,但是苗族人民总是保持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节日诗范文第7篇

通过这样一次探索便让我发现,在中国古代的古典诗词中包含了不少与民俗文化有关的内容。它们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世世代代,年年岁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意义和乐趣,振奋或抚慰人们的心灵。由此而引发的思绪和灵感,又往往成为诗词创作抒情咏怀的缘由和契机。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与民俗文化有关的作品数量可观,佳作迭现,这确实是诗词发展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不失留有一些旧时民俗的痕迹。古老的民俗很多都能延续至今,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而不失其历史光泽。民俗总是与人民生活形影相随,结伴而行。而后代的人们对于前代的民俗,也总是怀有兴趣,并会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我们如果要对延续至今的这些古代民俗给予现代诠释,除了追本溯源,还要证明其历久不衰、与时变易的内在原因。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代一些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

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③,对所选词的民俗背景就有专门的诠释。从戴复古词只选了一首,十分的别具见地: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洞仙歌》) 这首词纯用当时口语,写的是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时,在酒楼的小阁上大家围桌而坐的场景。三杯两盏淡酒之余,请来歌妓唱曲,唱的就是重阳应景的时令曲子,以此来酬佳节。十分生动真实的描绘了一幅与宋词相关的节日民俗场景。

黄杰先生也写过一本《宋词与民俗》④,这本书则是从民俗学的观点和角度,系统性地重新审视宋词的价值,并剖析了古典诗词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以茶汤为例。按宋时的习俗,客来时进茶,客去则进汤。进茶时要唱“茶词”,进汤时则唱“汤词”,其作用与当时酒筵上歌妓劝酒常用的“酒词”相仿。“茶词”与“汤词”同为宋时“茶道”的内容之一。两宋饮茶之风极盛,有不少著名的茶品,喝茶时讲究饮茶的方法、器具和场合。因而在两宋词中,“茶词”、“汤词”亦独为一类,为数甚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既是师友,又是茶侣,又多擅长以诗词咏茶。黄庭坚是江西分宁人,分宁就是宋时茗茶产地之一。富弼为相,会见黄庭坚,所得的印象,就是“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 ⑤。北宋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⑥中也写过这样的文字说:“腊茶出于福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亦作“日铸”,绍兴山名,其地产茶)为第一。自景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这里所说的这种双井白芽,就是黄庭坚家乡特产的名茶。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看民俗文化中的节日民俗部分。

唐代诗人王维曾写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⑦诗中说得明白:正是重九佳节,正是那阖家登山、遍插茱萸以示亲人间共避邪恶、相互祝福的节日习俗,牵动了这位离乡背井的游子的思亲之情,使他不吐不快。这种“情”不是单方的,作者想象远在华山以东的家人们,在秋高气爽之中相拥登上山巅,每个成员都佩带上芳香的茱萸,也正在为“少一人”而深感遗憾。两情远隔重山,发于一旦,是由重阳节日所激发,通过重阳的节日活动连结起来的。对于离别的亲人们来说,思念之情时时都会袭上心头;然而面对节日的有关情景,思念总是更加强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节日在人们心中掀起的情感波澜是带有普遍性的;诗人的感觉更加敏锐,说出了别人欲言而未能言的话,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成为中外古今广为传诵的名句。可见,节日习俗不仅对诗人的创作心理,也对读者的欣赏心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寄意于民俗风情的诗作还有《寒食即事》⑧。《荆楚岁时记》云:“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即在清明节前两日,寒食节人们要灭除旧火,禁火三天,没有热饭吃,故曰“寒食”。而只有得到皇帝特许者,才能燃烛。唐时,朝廷在此日以宫苑中榆柳点火以赐贵近宠臣,《寒食即事》诗所描述的就是个中景象。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在全民灭火寒食之中,作者有意推出了从皇宫中传递火种的镜头,画面所体现的特权自然是引人注目的。特权阶层中是些什么人呢?作者又借东汉的“五侯”来指当时那些弄权、炙手可热的权臣宦官。全诗并无一句议及政事,却又借助寒食节的习俗,写了皇帝对宠臣权贵的特殊待遇,深有讽喻意味。

节日习俗是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独呈异彩的一部分;各个节日又各具时令特色及文化内涵。由于节日活动特别能引动人们的思绪,触发创作的灵感,所以诗人词家总是借景抒怀,驰骋想象,施展才华,写出情景交融并深刻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佳作。其中个人的感受与群体的文化成果既融汇一体,又生发升华,具有突出的深厚度。这些诗词所写的也无非是人间世态、风花雪月、悲欢离合和愿望理想,却因与特有的节日风情相结合,因此民俗风格深刻鲜明,尤富生活气息,读来如醇酒醉人。节日习俗是人人享有、年年重现的,人们对之十分熟悉,这就使创作与欣赏在心理上得到沟通,因而与节日习俗有关的佳作往往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反映节日习俗的诗词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值得注意与研究。

若再上升到民俗文化,其本身内涵也是非常庞大且丰富的。有关妇女生活、婚丧喜庆、饮食服饰、百工伎艺、音乐歌舞、各地物产、市井游乐、宫廷庆典、神怪灵异、社会交际、佛道宗教,乃至草木虫鱼、行话俗语、医卜星象等内容,在古典诗词中都有生动如实的记录。这些蕴藏丰富的民俗迹象,现在已很少被运用,所以我们对诗词的研读和考索,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民俗文化的复兴。

①李商隐《无题》

②解释来源自“百度百科”

③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④黄杰 《宋词与民俗》 商务印书馆 2007年7月版

⑤ 据清朝潘永因所著《宋稗类钞》卷六记载,富弼曾讥黄庭坚,原话为:“将谓黄某如何,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 ”

⑥此段文字选自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节日诗范文第8篇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是一个向母亲表达爱的节日。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希望人们能放慢生活的节奏,与我们一起,来共同表达对母亲的爱以及祝福。

一、活动主题:浓情五月,感恩母亲。

二、活动时间:5月5日-5月9日

三、活动内容:

1、“今天,和妈妈一起拍张照”活动。5月5日-5月8日,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向XX的村民们征集和母亲在一起的照片,并为母亲写下“三行诗”诗或一两句感谢的话,通过XX微信公众号向母亲表达祝福,倡扬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歌颂母亲的良好社会风尚。被录用的可以得到小礼品一份。

2、亲情陪伴倡议活动。母亲节期间,倡议村民为母亲泡一杯热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给母亲洗一次脚,梳一下银发;陪母亲拉个家常,说说心里话;带母亲进行一次健康查体为母亲揉肩捶背;陪母亲到公园逛一逛,与她一同感受春天的气息;聚集全家,让母亲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等。

3.健康义诊、讲座活动。5月9日,镇村妇联联合社卫中心开展健康讲座(大溪村)和健康义诊(社卫中心)活动。

时光里的爱|今天,和妈妈一起拍张照!

有多久没有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合过影了?

相机、手机、摄影机……智能设备很多,

可是用来记录

那些和妈妈在一起度过的时光

有多少呢??

岁月无情催人老,当看着父母年岁渐老,满头白发,

我们感慨我们无耐无法留住时光。

行动起来吧,

抽出多一点的时间陪伴母亲,

拍多一点的照片作为远方的念想。

母亲在,爱长流。

小时候,她们从不说爱你。

却悄悄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不论贫穷或富有,

不论疾病或苦难,倾其所有来爱你,包括自己的生命。

通过母亲

让你明白,

不论你走得多远,

不论你长得多大,

你仍然是母亲的孩子。

在这个母亲节,

和母亲一起

记录下时光里珍贵美好的瞬间。

征集内容:你与妈妈的合影,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以前的老照片;

并附上关于照片的故事或者照片说明或为母亲写下“三行诗”诗或一两句感谢的话(100字以内),被录用的可以得到小礼品一份。

照片发送邮箱:

活动时间

截止2021年5月8日15:00(过期发送照片无效)

岁月太快,我们慢点走

母亲节,给你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不需要华丽的言语,

一张温馨的合照就可以。

其实,每一天都是她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