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节简单的画

清明节简单的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1篇

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8分)

1.

(1分)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2.

(1分)看拼音,写词语。

shuāng

guī

pái

liè

yóu

piào

yán

li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分)我会读一读,连一连。

4.

(2分)用关联词写一句话

不是……也不是……而是……

5.

(1分)下列哪个节日在正月?(

A

.

端午节

B

.

春节

C

.

中秋节

D

.

清明节

6.

(1分)下面属于词的一项是(

A

.

《题西林壁》

B

.

《忆江南》

C

.

《望洞庭》

D

.

《独坐敬亭山》

7.

(1分)小明总是四处散布谣言,应该引用哪句话来教育他?(

A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

.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C

.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D

.

子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分)

8.

(3分)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①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小沙连忙摸耳染,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②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形象地说明________;句②形象地说明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对划线的句子“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

顾客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沙主动让“我”剪头,并且非常配合“我”

B

.

小沙总是怒视剃头师傅,还骂他是“害人精”,对“我”却不是这样。

C

.

在小沙的心里,只要耳朵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也与前文小沙不受剃头师傅的欢迎相呼应,充满趣味性。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对“我”进行简单的评价。

9.

(1分)看拼音写词语。

qīn

shí

róng

jìn

qíng

xiǎng

shò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10.

(3分)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

①一身

衣服

穿上

浅绿色的

②小

窝里

喜鹊阿姨的

发现

六只

喜鹊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分)

8-1、

8-2、

8-3、

9-1、

三、语言表达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2篇

一、借助歌曲、音乐等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喜欢哼唱歌谣,流行音乐也是他们的最爱,而对联朗读起来本身就很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给不同内容、情感的对联配上乐曲。有的同学找到了表达相似情感的歌曲,利用现成的曲调演唱;有的同学找到了一段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还有的同学进行即兴创造,并且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原来遥远的对联在学生心里被拉近了,学习对联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了。

二、与书法、绘画相配合,引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有的对联用文字展示了优美的画面,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我就让学生用画笔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下来。

我们班里有几个学习书法的孩子,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们的一笔好字。我通过多媒体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许多幅名家书法写成的对联,鲜艳的大红条幅,姿态万千的墨迹,精美的背景图案,造成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在孩子们充满惊奇、赞叹的目光中,我又及时地展示了班里几位学过书法的同学写好的对联,并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作品。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节课掀起了全班同学学对联,写对联的热情,后来的几天,许多孩子拿来了用毛笔字或硬笔书法写的对联作品让我看,有的孩子还别出心裁,在硬笔书法作品中配上了图画。在他们兴奋、自豪的眼神里,在他们稚嫩、认真的笔迹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极大热情。

三、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对故事性强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在对联教学中,我就尽量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对联的起源时,我先从孟昶这个亡国皇帝一联成谶的故事导入;在讲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特点时,我又补充了用无情对讽刺卖国行为的故事。这样,学生不再把学习对联视为畏途,反而觉得中国古文化有取之不尽的精华,是可以丰富自己的养料。

四、结合生活节令,社会行业等引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3篇

1、在一个停满了船舶的码头上,一座绿色的小岛正酣甜地睡去。路灯在黑夜里无声地战栗着。车站里开走了最后的一班车,夜归的人静静地走过乡间的小路。

2、思念,如涓涓流淌的溪水,奔流在隔山隔水的岁月里,用心感觉,温暖依然。用感恩的心去收获更多的感悟、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幸福快乐。伫立在岁月里,自己放眼望去,春暖花开的日子也近了……于是自己甜美的微笑着!

3、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庸的比喻,但我却很喜欢。我不愿把乡愁说成酒,因为乡愁没酒那么浓烈,乡愁只能是在无人的暗夜的一缕清香,将远离喧嚣世界的我们一点一点溶解。乡愁是茶,总在苦涩中带着那么一点甘甜;乡愁是茶,但却不会愈冲而愈淡。

4、深情的大海张开温暖的臂弯。白云一朵接着一朵,声声有情地亲吻着脸颊,飘忽不定的足音随着风儿掠过憩息着的大地。丝丝怀想潜入我心,随后迷失踪影。

5、思乡的人啊!思乡是以无法抚平的伤痛。对于远离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家乡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家乡是一副永恒的画;家乡是一种浓浓的味道。我美丽的家乡啊!倾注了我无尽的思念。我也不知哪一年,哪一时,哪一刻才能回到家乡。然而那群山的树木会依旧在吗?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吗?是的!岁月的消逝中一切都有可能改变,然而我的思乡之情却永远不会改变。

6、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

7、乡愁总与距离有关,总与去国离乡有关。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游子走得愈远,乡愁收得愈紧。当游子头发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了最深最深的痕。

8、我站在远方向家乡遥望,眼中噙满了苦涩的泪,思乡的情还那么长,我曾有的岁月,曾有的时光,让我怎能不想往?虽然时光改变了它的迹象,我还是念它,想着它,不能把它遗忘。

9、乡愁是一种习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

10、有一段心事曾简单晴朗,透着淡淡的蓝。有一段纯净的快乐,支撑着日复一日的疲惫。也许我们长大,一切都已经改变,如见多了离合,心便被包裹成了坚硬如铁。只是,在黑暗里,沉静着,()一寸一寸,剥落的都是想念的尸身。

11、乡愁更是记忆,记忆捉摸不定,乡愁也就咂摸不够。在他乡流浪十几年几十年,记忆中的故乡却永远不会变,我们会很准确得说出每一个细节,但却在回到故土时发现已然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宁愿看到一个记忆中的村庄,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但当我们失望地离开了,乡愁又开始积聚,开始发酵,于是我们又努力在记忆中抚摩故乡的门环。

12、在那一缕缕的思乡,时光把我带向远方,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她那无忧的快乐和青春,在记忆里,它变得渐行渐近,又变得渐行渐远。刻下了留恋的目光,让我永久收藏。

13、夜夜 那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的距离。日日,那是一腔滚烫的江河,默默流淌着心灵的乡情。那是谁,在黄河边,声浑厚的豫腔,又将我迁回那片中原厚土;那是谁,在嵩山上,一句思乡的诗句,又将我带回心灵的故园。

14、我的乡愁啊!漂浮于家乡的山峦,宛若当年的云雾缭绕。我的乡愁啊!弥漫在天空,却煎熬着我的心。我的乡愁啊!是我梦醒后的一声幽怨的的叹息。我的乡愁啊!是白袅袅中略有些淡蓝的炊烟。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苦涩的味道。我的乡愁啊!是我心里的一个永远的痛。我始终纠结于离开家乡是不是一个注定要犯的错误。

15、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当自己融入那片故土,太多的情感流露,太多的情景再现,太多的感伤弥漫,太多的喜悦徜徉。当自己又不得不起身挥别,在心灵的故土上,卸下了多年的倦意,托上了自己满满的梦想与期望。

16、一条白色的铁轨拉长冬天的痕迹。淡紫色的炊烟,清晰又杂乱,缭绕着候鸟的优美踪迹。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刻骨铭心的记忆渐渐模糊了。

17、在那浓浓的乡愁里仿佛还有父母的叮咛,仿佛还有父母的牵挂,仿佛还有他们辛劳的身影,它无时无刻都在我的心中牵绕,在时间的长河里,它走得匆匆。让我还没有记住它的好处时,它就逃离了我的眼前,让我欲诉不能,当我再想转过身仔细看它时,我却找不到那熟悉的呼唤,再也看不到慈祥的双亲,找不到少女的身影,找不到青春,只有岁月的流逝和沧桑在心中碰撞。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价值取向 阶段要求 内容方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6

“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表现为世代相传的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和独自特色的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以及语言艺术等,包括:古诗文、曲赋、书画、武术等。

传统文化教育要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阶段要求

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诵读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小学高年级阶段(4―6年级),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感知内容,理解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阶段(7―9年级),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特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学习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欣赏传统音乐、戏曲、美术等艺术作品;了解家乡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诵读了解为主,小学高年级主要以理解体会为主,初中阶段主要以感悟欣赏和体验为主。为了达到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3年级;第二阶段,4-6年级;第三阶段,7-9年级。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应该以传统启蒙教材和浅近的古诗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小学低年级,以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主,另外可适当选修适合学生身体发育特点的武术(其中必学“五步拳”)、绘画(折纸艺术)和音乐、书法等。在小学高年级,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和精致、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四书”为主,选择其中一些篇幅短小、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篇目。技能方面则以培养简单的动手模仿为主,如武术中必学“初级三路长拳”和“八式太极拳”,绘画方面以初级剪纸艺术为主,音乐方面以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为主,以及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等。

初中阶段可以继续选读“四书”和诸子,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名篇,如《道德经》《礼记》《庄子》《楚辞》《唐诗》等,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传统经典所具有的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悟并了解传统的审美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从而热爱经典,热爱经典诵读。技能方面也相应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初步的创新为主,强调协调、力度、准确性和美感。

三、方法措施

由于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分层推进、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起始和衔接过渡阶段的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七年级、九年级,就成为相应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些时期的引导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口诵心惟,知行合一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最主要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以实现修身养德、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以经典文本(即通常所说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也就是知行合一。诵就是把书背下来,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吟咏以声节之”,经典古诗皆能“和乐歌之”,这就是吟诵。而心惟就是思考,就是慎思明辨,切己省察。读了、背了、思考了,然后再去“笃行”,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经典教学要克服语文化倾向,即用教语文的方法教经典――以文本分析为主,强调字、词、句、段、篇的概括与理解,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否则必使经典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在具体操作中要克服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德育化倾向,防止将经典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从而导致说与做相互脱节。

(三)注重学科渗透

经典教学还要倡导“学科牵手”,即将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注重学科互相配合,牵手合作。比如,经典名句诠释政治哲理,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书法课引导学生拿起毛笔抄写他们最喜欢的经典内容,美术课引领学生用画笔再现经典诗词的意境(意象与情境)等。这一切,都将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根据学校实际,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1.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集体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庆国庆经典诵读”“师生太极拳比赛”“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课前经典诵读”等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个别领导和部分家长、教师固有的“把时间用在无谓的活动上,难怪成绩上不去”的思想。学生快乐了、阳光了,学习上更有动力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集体意识强了,凝聚力高了,自制力相应就好了,就不愁打架滋事违反纪律了。

2.利用校园广播传播传统文化经典。学校“校园广播”可设立“每日一歌”“经典诵读”“评书欣赏”等版块,其中“经典诵读”部分的内容与学生每天15分钟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内容、进度相一致,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经典诵读落到实处。

3.还可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地方课程,如劳动技术课中对农具的认识、园艺及传统编织技艺的学习等。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虽然来自过去,但对象却在当下,从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则更是要面向未来。因此,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节点,高效利用其对农村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0).

[2]张鹏举.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J].中国教育报,2014(10).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认识美;探究美;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84-1

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存在硬软件上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置落后、专用教室匮乏、教具老化等等。面对一系列的困难,教师几乎是空手起家,一本教材、几根粉笔打天下。软件状况也令人担忧: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底子薄、兴趣不足。这就给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特别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老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以上的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得到解决,那么面对目前现状,如何进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我以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在欣赏课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在一个教学主体开展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作为“欣赏评述”教学,通常情况下每一主题都会在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农村一般学校有多媒体设施。美术是“视觉艺术”比起文学以文字形式的阅读鉴赏来得更形象直接。欣赏评述教学的情境创设要切题、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能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农村中学生对欣赏评述课的学习应该采取“灵活多变、据实而定”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这名画的知识,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讨论,从而挖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

二、在造型与表现领域中培养认识美的情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授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生活,描绘生活,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写生、记忆画或速写,使学生在平时积累好创作题材。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题材和形象,形成造型记忆。在创作时胸有成竹,不会对创造产生畏惧感,题材、主题也会很自然地确定出来。深入生活,不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也使学生认识了生活,懂得生活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该歌颂,哪些不该歌颂,从而使学生受到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思想情操。在《你、我、他》一课教学中,为了形象地说明人物的特征,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我首先提问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如成龙、葛优等有什么面部特点,学生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等我将准备好的明星的夸张漫画一展示,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并跃跃欲试,对自己的照片或同学的形象加以变形,极大地丰富了想象的空间,使得作业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生动。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从而去创造美!丰富了她们生活!

三、在综合与探索中探究美的存在

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挖掘其它学科与美术有关联的因素,再根据其它学科的特征采用游戏、演出、展览等方法展开综合探索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来选定课题,也可以增加或修改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校本教材,每学期选一到两门课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探索活动。

将美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结合,挖掘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并以汇报、演讲、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如:美术与美学,可以引导学生以“中学生应怎样打扮才是美的”“什么是美”“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等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以个人或小组派代表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美术与社会,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历史,走访家乡的名人、民间艺术家、长者,考察当地的古民居、文化遗产,用报告的形式或模仿做个小导游或用绘画、雕塑、制作模型、摄影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美术与民俗,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询问长者,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地方多种文化习俗,像过年的习俗、年画、对联,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彩棕和香囊的制作方法,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等等,以故事演讲、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等等。

将美术与学校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探索”活动。学校的主要文体活动有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演讲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与布置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的会场;为篮球赛、田径比赛、拔河比赛设计海报,为自己班级加油;用简单的东西为演出设计道具,如硬板纸纸箱可以做成小房子、桌子,用牛皮纸、报纸可以制作出服装,用卡纸可以制作面具头饰等。

这些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挖掘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如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术方面看看有什么样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家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四、在设计与应用中体会创造美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6篇

诸葛玉儿

前记:这个季节,总会想到一位华年早逝的同事,她是不幸的,香消玉殒;她又是幸运的,因为这个季节,只有我用这种方式寄托深深的哀思。清明节了,让我把这篇文字读给你听……

“桃花已红了 ,云已变淡了, 往事已飞了 ,飞过那忘川……”何处传来周艳泓的《春暖花开》?熟悉优美的旋律丝丝缕缕飘荡萦绕,不知不觉间眼睛就潮湿了…… 想起了你这个精致的女子——我的同事阿磊,你乘着三月的桃花芳香飞去了另一个国度……一年了,你在那里还好吗?

这释香的季节呵,已经翩跹而至:烟雨、桃花、柳雾、嫩枝、绿芽,赏目悦怀;娇黄、粉白、淡紫、浅蓝,眩人眼帘……一幅幅唯美的画卷,如诗如梦,如烟如岚,欣欣然都张开了姹紫嫣红的羽翼,循着春天的脚步,氤氲在粉色的素笺上,弹落记忆深处的那抹留恋……记得你也是一个爱花的女子,曾在春日,雀跃着将一束芬芳的桃花插在瓶子里,置于桌案上,或目不转睛地凝望,或闭了眼睛深呼吸,我知道,那一抹甜丝丝的芬芳沁进你的心扉,明媚了你的心野,不然你何以笑得如许灿烂!

温软的微风,伴着细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头,华丽地斜斜映照。空气中,总是有清幽柔和的味道,点点新绿跳进眼眸,目光被漂染得清澈而甜润。你说:“这样的日子真好!不妨出去走走!”

耳畔响起你说的这句话,于是就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春日的郊外,何其美哉!天空,在阳春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湛蓝,缕缕白云轻舞飞扬、优哉游哉。轻轻地倚在树下,带着些许的慵懒,竖起耳朵,倾听光阴的轻绵碎语,聆听花开的声音。风拂过肩头的长发,痒丝丝地撩拨着脸颊;桃花的阵阵清香迎面而来,弹拨着心弦,任思绪飞扬。一遍遍描摹着你的影像。此刻,你云游到了哪里?是否也感受到这浓浓的情意?莫非你的芳魂就在这花间游移?看到了,看到了,你唇角那两个深深的酒窝,漾啊漾啊;听到了,听到了,是你,真的是你结结实实、稳稳当当的脚步声……猛回头,只有春天的喜鹊在枝头的欢唱,是在传递你即将归来的消息吧!

柳丝随风摇曳着,想起你在的日子里那些生动如许的画面:你伸出染成绚丽色彩的指甲,不无炫耀地说:“漂亮吧!”;你抬起圆乎乎的胳膊,呵呵!手腕上又物色到了一件可心的手镯;你一手握着调羹,嘴里吧咂着:“味道好极了!快来尝尝!”大家便一起拥过去,你一勺我一勺,顷刻间你煮的三根汤,绿豆粥就见锅底了;你洋溢着鲜花般的笑脸,看我们尽兴而去;你则手脚不停地收拾着你的小小工作间,每次经过你身边,都会惊叹那有条不紊地摆放,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作业本……

仿佛看到你姗姗而来,跟我们倾诉着思念的絮语……

你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伤感,没有人愿意揭开那层疼痛的怀念,只是到了桃花又红了的季节,我却忍不住说:“阿磊,离开我们有一年了……”随即你的画册便呼啦啦打开了……那甜蜜的酒窝晕染着我浮生的牵绊。这何止是些简单的画面?平淡的话语,真真切切响在耳畔;如花的笑靥,总是绽放在眼前;多么遗憾,再不能携手看夕阳,再不能醉在晚风里,再不能同折一枝花……

眼前这一树树桃花,唤起过谁的思念?看见过谁的笑靥?惹起了谁的泪眼?记取了谁的红颜?思绪渐飘渐远,灵魂在桃花林中徘徊不前,所有的记忆在眼前飞快地闪现,渐渐成了天边云彩般的梦幻,模糊了视线。

我不明白的是:作为女性,你体态丰腴,举手投足间大气恢弘,竟有如此细腻的胸怀,如此浪漫的情调,如此多情的双目,如此善感的心地。我更不明白:如此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却被病魔悄悄盯上,猝不及防地侵占了你的健康……短短一年,你憔悴了容颜,化作一缕香魂飘逝而去。

欲哭无泪的痛楚啊!生命之脆弱,一如这一季桃花!看她们鲜艳欲滴,一朵朵,一瓣瓣,一蔟蔟,或含羞着花苞,或展开着嫩蕊,都在参差葱茏的枝桠上争奇斗妍。湛蓝的天空是她们的背景。她们傲笑梅花淡如雪,无意牡丹富贵多,不慕莲花之高洁,只要恋得春意浓,千古风流任评说!努力要将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尽情释放!春风一唤,枝头就吐出花蕾叶芽,娇柔可爱,苍劲的桃枝托举起这世间的美丽精灵,略微泛绿的枝条,擎满了桃花,仿佛一夜之间,那一枝枝妖妖灼灼的桃花,在三月的和风中就轻启朱唇,笑靥明媚,让我们历经寒冬木然的双眼染满春天最初的颜色。阿磊,你不就像这些桃花吗?生命短暂,却明艳动人!

在我的眼里桃花是清新婉约的,朵朵如唐诗宋韵走来的伊人,清颦浅笑,暗香淡淡,醉了诗,醉了画,醉了春色,也醉了观花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诗人清新的笔调,逸趣横生地写出了桃花吐放时,深红浅红相映的情景,那么热闹,那么盎然……

是谁把那红红的心事留在树上?看过来,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年年春复来,岁岁人不再……

在我想你的时候,只有让自己的灵魂飘荡在茂密的桃花林中。就像现在,将浓浓的心事,流入花瓣的韵致,在风中曼舞。想起那些人面与桃花,恰如人世间的每一场分合聚散,都被回不去的年华写满了人生的无奈和忧伤……

沉醉在桃花的清香中,我庆幸没有错过这一季花期的依恋,我在花香弥漫的空气中,用满腔的情思寄语桃花瓣瓣,将岁月厚积的思念,粘贴在心间,托春风传递到你的心田……阿磊,你看,尘世间的风依旧轻轻,桃花依旧红艳。撷一朵藏在手心,浸染时光的眷恋,承载曾经的点滴,在风里,在诗间,在也许阴霾也许阳光的日子里,守着一份情义,和岁月一起慢慢老去……

阿磊,我们约好:在下一个桃花又红的季节,我还会来看你,在桃花的世界里静静地等你……你若有知,就化一朵艳艳的桃花,在我经过你的时候,轻颤一下花瓣,我一定可以听到你的笑声,看到你的笑靥……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开展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胸有成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已能使教与学水到渠成。如今对每届毕业生,我们都可以自豪地向幼儿园招聘方说:我们的学生有美术特长。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均为女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就五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图案和构成、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并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让练习达到最大效果。一般师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绘画水平便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识字量有限,板报等的设计就需要用美来感染孩子。因此,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幼儿园的很多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需要家长到幼儿园了解情况,这也要求幼教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以便在家长面前撑起高素质幼教教师的形象。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我校每周都有主题黑板报比赛,我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笔者常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图案教学是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中职幼教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通过图案的临摹、写生、创作,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能够较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审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 

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我们着重开展实践练习。一般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之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 

手工就是运用手的技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也是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手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使学生日后在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在讲授手工时,除了教学生制作技能,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创作。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各种不同种类的纸花后,让学生探究、总结,把主要制作方法概括出来,下一阶段便找来几朵造型差异较大的花让她们剖析,对着对象进行写生制作,再探讨什么样的花该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并及时对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讲评、展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清明节简单的画范文第8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让生活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学生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并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摒弃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等生活劣习,加强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的养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下深化中华优良传统的传承。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写字教学,指导背诵古今文学名篇,适当讲授古典诗词的知识,介绍有关对联知识等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化中华优良传统传承的点滴经验心得。

一、渗透书法教育,引导学生习得一手好字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从古至今,我国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流派风格各异书法作品。在当代,优秀硬笔书法作品也层出不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字、习字氛围。“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这里的写不仅是学会写作文,还要习得一手好字,写字是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扬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认真指导学生练字,要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形体美和线条美,要注重平时培养学习书写习惯的养成,引导一笔一划的练习积累,体会漂亮书写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字如人面”,写好字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在古代,每一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当代,毛笔字做为一种艺术作品存在,也做为书法特长进行培养。在当代,学生的基本功要求之中就是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个别学校更是专门开设软笔书法课,来发扬书法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好字做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语文素养来培养,通过讲述大书法家苦练书法的故事,展示优秀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和信心、恒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教会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书法展评来引导学生,增加学生练字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练字的成功体验,最终要让写一手好字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成长需要,让练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终生爱好。

二、体验中华传统节日,了解家乡传统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但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下,某些传统节日文化弱化现象现状严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承担起重拾珍贵的民族节日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内外深化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传统节日的亲身体验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做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这些节日里的传统习俗,在课内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汇报交流,在课后安排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布置家庭节日生活环境、筹备节日礼物等,进一步深化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教材介绍相关的节日文化,可拓展思路,开拓眼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例如,重阳节、清明节等,给学生讲解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春节就要体验辞旧迎新和祝福团圆平安的主题,感受家庭和睦、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总之,语文教师要注重每个传统节日传递给学生的精神力量,挖掘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谐理念和文化素养。

三、重视背诵诗词名篇,促进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中华传统的古典文字和诗词格律,语言精炼、寓意深远,多诵读,多积累,可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背诵诗词名篇名句、加深体验理解文字语文魅力,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做一名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代,私塾先生就要求学生背书的,背诵一些儒家经典著作,背诵古诗文,背诵得滚瓜烂熟才算达到要求。例如,清代的康熙大帝曾让太子允“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让老师严格检查太子背书――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成果当然就是“功到自然成”。然而,现代的学生所学科目太多,课业负担非常重,语文教师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熟练背诵下来就可以了,有些内容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才背诵的,一旦考试结束,学生就渐渐地遗忘了。所以,学生头脑中没有积累多少东西,更不用说从所背诵的东西中获得多少感悟,对于习作没有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使其背诵得更牢固,并内化成为生活学习、交流沟通的文化素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出口成章,顺畅写作”的教学目标。

因此,语文教师除教材硬性背诵要求外,还要精选一些古今诗文名篇,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进行适当点拔每篇的写作方法及语文特色,使学生逐渐达到心领神会,产生切身的感悟,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适当渗透中华传统文学写作知识,丰富学生文学素养宝库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仅让学生背诵,不传授一些唐诗宋词相关的写作知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视与抛弃,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华传统文字时,要拓展课内教材内容,渗透一些简单的有关诗词格律等知识,例如,可以向学生讲一讲律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知识;也可以向学生讲一讲宋词词牌、平仄、对仗、押韵及词与诗的区别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的诗词作者及代表作品等。这些知识不强制学生去牢记,作为一般了解即可,不要给学生添加学业上的负担,这只做为学生知识渴求上的一次画龙点睛。如果语文老师长年累月注重这方面知识的介绍和积累,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并丰富文学素养宝库,形成较强文学素养底蕴,为以后自学文学作品创设坚实基础。

另外,对联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样式,一般年节家家都会贴上对联,一些重要节日、重大活动也会看到对联条幅。因此,语文教师要适当介绍有关对联的一些知识,如平仄相对、词性相对,可以适当地出个简单的对子让学生来试着对一对,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感悟,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法,培养学生对联的鉴赏能力,也丰富学生的生活文化体验。

五、适时树立精神榜样,完善学生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