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试题

基础会计试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基础会计试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1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销售企业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编制相应记账凭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一)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填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1.4月3日,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3

600元。

2.4月4日,采购员王峰预借差旅费1

800元,以现金支付。

3.4月5日,接银行收款通知,北城公司归还前欠货款13

000元,已存入银行。

4.4月5

日,以现金372元购买办公用品,交付有关部门使用。

5.4月10日,开出转账支票,以存款3

800元支付购买商品运费。

6.4月12

日,将出售废品收入240元现金,存入银行。

7.4月16日,采购员王峰报销差旅费时交回现金100元。

8.4月25日,报销职工市内交通费360元,以现金支付。

9.4月27日,向大华公司购货一批,共计4

000元,已开出转账支票付讫。

10.4月28

日,接银行收款通知,收到红华公司以货币资金200

000元作为投资。

(二)根据下列经济业务填制转账凭证:

1.5月2日,销售给红光工厂A商品100件,每件160元,货款16

000元尚未收到。

2.5月6日,向滨海工厂购入甲种商品100件,每件140元,款项尚未支付。

3.5月18

日采购员陈海报销差旅费1

000元(原预借差旅费1

000元)。

4.5月30日,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15

2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5.5月30日,将本月商品销售收入196

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三)将填制的记账凭证装订成册。

三、实验材料(教学班自备)

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及凭证装订材料。

答案如下:

一、会计分录如下:

1.借:库存现金

3600

2.借:其他应收款-王峰1800

贷:银行存款

3600

贷:库存现金

1800

3借:银行存款

13000

4借:管理费用372

贷:应收账款

13000

贷:库存现金372

5借:库存商品3800

6借:银行存款240

贷:银行存款3800

贷:库存现金240

7借:库存现金100

8借:管理费用

360

贷:其他应收款-王峰100

贷:库存现金

360

9借:库存商品

4000

10借:银行存款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实收资本

200000

贷:银行存款

4680

(二)会计分录如下:

1.

借:应收账款

187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20

2.借:库存商品

1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8

贷:应付账款

16380

3.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其他应收款-陈海1000

4借:本年利润

15200

贷:管理费用

15200

5.借:主营业务收入

196000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3802

会计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会计岗位工作,首要条件必须在校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带给广大考生很大的冲击与难题。肇庆市财政局率先在2013年4月份第一次实行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根据统计考证通过率比较低,考生普遍反映考试题量大时间不够,考试范围广,考试难度大。因此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面对新考试模式会计教师应该研究其变化情况,进而积极探索适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1 新考试模式下的变化情况

1.1 考试模式的两次变革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财政部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修订及颁布实施,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月1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发生了两次变革,《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考试科目由以往的有纸化考试模式—2010年起两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2013年7月1日起三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这种新考试模式不仅采用随机抽题,而且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难度大大增加。

1.2 考试内容的变化

以往《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采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初级会计电化》采用的软件版本是“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现在改为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系列书籍,共四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内附考试环境演示光盘)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考试教材的变化引起考试内容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增考点比较多,增加了“现金管理”、“主要税种”、“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等考点;《初级会计电算化》改用新软件版本“用友畅捷通T3”。

1.3 考试题型的变化

与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相比,《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未变,依旧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但各大题的分值变化较大,前面三道客观题由以前的45分增加为80分,计算分析题由55分调整为20分,这种考法考生复习的侧重点应该适当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这种考法虽然增加了难度,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变革最大,以前考试题型是先考操作题,操作题60分以上才可以考理论题,操作题和理论题同时达60分以上方为合格。现在是理论题和操作题同在一份考卷,考试顺序先做理论题(40分)再做操作题(60分),两部分合计算分,此考法注重实操技能。

1.4 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量合计为70小题,《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题40小题,操作题15题。而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连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可知题量大而考试时间紧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考后抱怨不够时间完成题目。

2 新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2.1 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配合学生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结合目前无纸化考试变化情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每周6节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本课程新增考点比较多,课时安排由每周2节调为每周3节。《会计电算化》不仅是考证科目,而且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校期间过分看重考证而忽略了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满足不了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为了协调好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之间关系,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该使用“双教材双学期”上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每周2或3节课),这样可以及时赶上当年6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版》(每周4节课),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争取在大三第一学期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而且方便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去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比赛。除此之外,每学期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会计上岗证选修课,进一步提高考证通过率。

2.2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生源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对于生源质量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在职业资格证书上起码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于生源较差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激励的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或者对于部分成大学生在中职学校已经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可以免休相关课程,把精力放在冲刺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上。而对于普通高职学生,如果在大一第二学期顺利通过了考证,可以免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初级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并且期末考试成绩为100分,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奖学金的资格。这种激励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斗志,激发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动力。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紧扣考试大纲制作优质的课件。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大纲,紧扣考试大纲进行精心备课,制作优质实用的课件,方便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制作实用而又精美的课件适用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教学。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教材整本书都是文字,枯躁乏味,倘若教师采用以往“黑板+教材”传统模式,迅速划完重点然后完事,学生不仅记不住该记的知识点,而且会增加学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内容做到以考试大纲为主线,重点突出,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2)巧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不仅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计基础》是入门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担任该课程的科任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引路人。在课堂教学在避免满堂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由浅入深讲解抽象的专业术语,讲完建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每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要注重与考试大纲相联系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联系生活实例去讲解重点知识,运用“对比式”“迁移”方法去找出类似知识的异同点,为准确答题做好铺垫,精做习题以巩固课本知识。在《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操。由于《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教材缺少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节奏不能太快,提醒学生要对关键步骤做好笔记,多练多思考。另外,课堂教学并不只要求学生听懂所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当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适应三科连考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做到灵活应变,获取好成绩。

(3)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无纸化考试的考试大纲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会计基础知识大奖赛、会计基本技能大奖赛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最终能让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全面提高,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4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面对学生在备考中的盲目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优质的考试资源包括从市场择优购买实用的考试资料和在网上建立习题、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的方法。但要建立这样的试题题库,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技术支持以及会计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有效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在广泛涉取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展示给学生。学校可先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开始着手建立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参照考试题型、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在题库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各个击破。网上测试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很好地与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接轨,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3篇

    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与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的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全国注会考试选拔性的特点,其各科考试都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教材及其考试大纲的要求,要全面考核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注册会计师所具备的实际执业能力,因此,首先要明确注会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命题特点,结合往年考试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供参考:

    (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紧密围绕大纲要求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考虑到本科目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实际情况。考生要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重在掌握注册会计师所需的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去年本科目试题的情况来看,它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个部分的考试范围,并且这两部分的内容比重大体适当(相对而言,公司战略的比重略微大一点)。试题对每一部分的重点掌握得当,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各部分的中心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方面的命题上,侧重运用性的知识点考察,如对SWOT分析法的考察、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运用、风险类型等等,他们占试题基础部分的比重较大,这一点从客观试题中看得非常明显。

    (二)重视知识理解、实际应用及职业能力需要。同时联系实际这一点相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而言,是较有难度的,它测试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执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测试了考生具备运用基础知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试题的难度是递进的,它们一般体现在是否能具有从所提供的试题信息中识别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些试题猛一看,似乎是教材中的“原话”内容表述,但细细一看,似乎又是“陌生”的,它们略微高于教材。考生在复习中,要想培养一种发现问题,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认真真地掌握教材及其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要求考生能够以合适的角色并根据这一角色的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建议、观点和意见,也是考察学生的一个能力。许多试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是否懂得考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及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在简答题、综合题中是较为明显的,这些试题要求考生经过所学知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的需求坚持终身学习,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是对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因技术不断变革而落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时代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及时更新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相关领域所涉及的新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较多的课程,因此掌握并回答好本科目试题对考生而言,并非易事。本年度考试中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如结合金融危机、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等出的一些题目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考生的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另外,在本科目的考试中,还特别强调考察考生能否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

    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和本年度的命题,可以看到本科目对于考生的知识能力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由易到难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本年度的试题构成来看,也体现了这样的安排。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构成如同地核到地幔的向外扩展一样,三层圆代表知识核心、知识中层和知识的外层。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这三种能力的测试中,较多的是第二种能力的测试,其次是第三种能力的测试,第一种能力的测试比重并不是很高。可以预见,随着以后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成熟和完善,这个趋势还会加强。虽然从表面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课程而言似乎容易一些,但真正要掌握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其困难主要体现在实践和应用上。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境界、意识和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为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建议采用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和掌握每章的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结合案例,来理解每章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做到融会贯通。把知识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堆积搭配,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长期下去,坚持不懈,相信考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定会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的。

    (二)梳理和总结各章要点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章考试大纲要求及习题能够认真练习,要针对各章的知识点,对每章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和总结。

    (三)重视案例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4篇

1、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一共涉及两部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关于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机考地区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不定项选择题,并有部分地区试点机考,笔试和机考只是考试的形式不一样,考试题型都是一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5篇

一、重难点分析依据

(一)分析依据一是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审计);二是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三是中注协正在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进行全面修订(会协[2009]75号、会协[2009]83号、会协[2010]3号、会协[2010)6号)。本次修订有两方面的主要变化:一方面是对15项准则的内容进行实质性修订(2006的与治理层沟通准则是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与明晰化后的国际审计准则无实质性差异,因而本次不属于实质性修订范围),并制定1项新的准则;另一方面是对全部准则按照新体例进行改写。本次修订共涉及38个审计准则项目。修订后的审计准则计划于2010年6月正式,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参见表1:准则修订情况一览表)

(二)分析原则一是与时俱进原则(参见表2:2010年度大纲及教材变化表),二是“二八”原则(参见表3:能力等级与分值对比表)。

二、重难点分析结果

(一)审计试题与考试目标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与态度,有效地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试题与测试目标的关系2009年度审计试题注重体现了考试目标和测试目标的规定。首先看具体体现在2009年度审计试题测试目标、准则编号测试内容与题号、分值对照表中的情形,如表4所示。

2009年审计辅导教材分为8编内容,与测试目标中所列示的内容完全一致:2009年度审计试题,除测试目标8中“其他相关业务”未出题外,其他测试目标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审计基本原理测试比重约占25%,审计测试流程测试比重约占22%,二者小计47%,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特殊项目的考虑和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的要求测试比重约占38%,主要测试考生是否掌握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度审计试题测试目标的体现,如图l所示。另外,审计科目考试大纲在描述测试目标时同时强调:“为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考生需要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相关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构成《审计》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专业阶段的考生应当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该规定也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09年度审计试题中体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内容,除独立性和审计循环实务的试题外,约占80%,许多题目实际上就是准则原文的再现。

(三)重难点项目分析一是大纲中“测试目标”要求:为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考生需要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相关指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构成《审计》考试内容的主要部分,专业阶段的考生应当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二是大纲中“参考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1993年10月31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财会[2006]4号);《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7年版,会协[2007]89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财会[2006]3号);《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l号(财会[2007]14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

(四)重难点分析结果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准则修订因素,按照把握重难点的原则:不考虑1级能力要求,同时考虑准则修订,80%考分所涉及的重难点准则和篇章分别如表5和表6所示。

三、重难点学习方法

(一)一看:将教材当小说以能力为本位,按能力等级看教材。对于l级能力的章节,通读1遍;对于2级能力的章节通读2遍;3级能力的章节通读3遍。由表4和图l可知。2009年度审计科目试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难度适中并略有降低;二是注重体现考试大纲的各项规定,二八原则,1-2/4.115.4/10.1/11.1/11.4章可忽略;其他章节通读1遍。

(二)二听:将网络当助手认真听课,反复听重难点。

(三)三背:将准则当圣经背诵2、3级能力中的相关重要的准则原文。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96-03

笔者曾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发文《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教学思考》。事过两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越来越规范,已成为全国规模大、报考人数多、含金量高、难度大、考试客观公正的职业“入门槛考试”。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新形式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率。

一、 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

(一)考试大纲

根据财办会〔2014〕13号通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等有关规定,财政部对2009年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的新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的新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四章会计记账方法、第五章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第六章会计凭证、第七章会计账簿、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九章财产清查、第十章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的新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第三章会计软件的应用、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在会计中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

考试形式改为无纸化模式,题型随之发生变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会计电算化》考试题型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实务操作题。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思考

两年前笔者就会计证无纸化考试的教学思考阐述了一些观点。通过笔者教学中的实施、改进,再次从五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共同促进会计教学工作的进步。

(一)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会计证的考试模式由笔试改为无纸化,考试内容更贴近实际会计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不断跟进。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深入到不同单位会计工作一线,对不同单位的经营模式和会计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接触,参与不同单位的不同技术项目,促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夯实双师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多参加技术培训学会运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如互联网+、MOOC、工学云…… 教学中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加大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考试的难度加大,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随之不断地调整。通过分析考试大纲,可以发现考试的三门课内容分散在出纳业务操作、经济法、企业纳税实务、基础会计、中级会计、计算机基础、会计信息化、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多门会计专业课中,且没有完全涵盖。这些课程开设在不同学期,课时多,知识点交叉重复,照本宣科式地讲课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既保证考证课内容的完整又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课时、课程标准要设置恰当。

大一第一学期要开设出纳业务操作(45学时)、基础会计(100学时)、计算机基础(45学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考证三门课的知识点。为了给后面考证课奠定基础,三门课的课程标准必须融入考证的考点,如出纳业务操作的教学中结算法律制度的相关考点要详细讲解,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基本知识、EXCEL的基本操作应是课程重点。大一第二学期要开设中级会计(一)(120学时)、企业纳税实务(100学时)等课程,同时考证课也在这学期开设。企业纳税实务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同学期开设,税收法律制度是二者重复的知识点,如果两个课程都讲解这个知识点,导致内容重复、重点不清,所以这个知识应在企业纳税实务中讲深讲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不讲,辅助习题练习,重点讲解其它知识点,课时安排40学时。会计电算化在上一学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此学期可以设置45学时,重点练习会计软件的应用。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学习相关会计知识,在本学期时基础会计中没有涉及的应收账款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已在中级会计(一)具体教授,考证课会计基础可以设置30学时,侧重知识点的梳理和习题的讲解。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中级会计(二)(60学时)、会计信息化(90学时)、经济法(45学时)等课程,这些课的课程标准中依然涵盖考证课中的一些考点,再次强化考证中的知识点。虽然这学期不在教学安排中专门开设考证的三门课,可以通过早晚自习或开设考证专题辅导课协助考证。大二第二学期及大三时开设更多的会计拓展课程如企业财务管理(70学时)、分行业会计比较(60学时)、会计报表分析(36学时),其实质也是在为考证服务。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只有当教学内容同从业资格考试内容间建立联系,形成教学内容为考试服务的形势,才能体现教学的价值[1]。教材是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财政部只统一规定全国的考试大纲,并没有统一出版全国考试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选用湖北省财政厅与湖北省会计学会共同合作编写,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材作为指定教材。一定程度上指定教材对于帮助考生复习考试发挥了较大作用。指定教材的体系安排是学科体系式的编写,侧重理论知识,与目前高职开展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不相匹配。笔者与本专业的教师经过认真挑选,认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信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考证教材较为贴近目前高职教学的模式。随着课程的重复开设,教学内容反复提炼,逐步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考证校本教材。

(四)扩建机房建设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走向信息化、自动化,院系应扩建机房建设,一是增建机房数量、硬件设备;二是搭建并储备各种各样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初期可以从市场择优购买成熟的考试资料, 在网上建立习题数据库、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自动生成考试成绩, 方便学生在线练习和测试;三是待到条件成熟时,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二次开发,更加满足教学的需要;四是增加机房开放时间,安排相关专业老师值班,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练习操作,尤其是临近考证期间。

(五)多方位全面管理学生

1.多与学生沟通

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时代特点。作为教育者,从学生入校开始要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帮助他们有一定的职业规划。部分学生为什么学习会计,可能入校很久都没有清楚。老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正面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明白什么是会计,为什么学习会计,为什么要考证书,有了证书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2.多鼓励学生

90后的学生似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一遇到困难就要退缩,要重视对他们的鼓励。课前,教师鼓励学生这次课我一定能听懂;课后,鼓励学生这次作业我一定能做得很好;考前,鼓励学生这次考试我一定能通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采取正面的鼓励,会极大的激励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

3.多督促学生

进入大学,学生发现没有早晚自习,没有从早上到晚的课程,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没有自控能力的学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会计的专业教师要与辅导员相互沟通、分工、配合,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以开班会、办讲座、搞访谈等方式从生活、学习上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专业教师侧重学业上督促,辅导员要全面督促学生,一旦好的学风、习惯在大一上学期养成,对学生后期学习专业课、考证课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4.多帮助学生反思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考试结果肯定会存在未通过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在这次考试中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在后面应如何加强,要有什么计划。通过反思,帮助未考过的学生指明方向,建立继续奋斗的斗志。同时,考过的学生教师也要帮助他们反思,为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提供指导。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考的一场有难度的考试,会计专业教学不断改进,期待找到两者最佳切入点,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

[参考文献]

[1]肖 颖.基础会计课程与从业资格考试对接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6.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7篇

一、审计学科及《审计》教材的特点

审计学科和《审计》教材有其特殊性,是造成《审计》考试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审计学科在我国形成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审计》试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独立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的掌握程度,特别强调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加上大多数考生较少接触审计实务,这是导致《审计》成绩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是我国《审计》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有些语言表达既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又不符合我国考生的思维习惯,这也是导致审计难于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审计》教材的编写体系不完善,内容拼接的痕迹较明显。具体来说,教材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对审计的工作程序的运用缺乏系统阐述,以致很多考生学了教材后,对审计实务过程仍旧不甚了解,觉得思维较混乱。

四是审计作为一项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也需要用到理论知识,而不同于其他科目,答题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确定性甚至唯一性。

二、《审计》试题特点分析

(一)采用“情景模式”进行命题从2003年开始,《审计》科目的客观题采用情景模式命题,是一种创新,这一形式使考题更接近审计实务,可将不同方面的各种问题集中在一个题目中体现,加强了审计知识体系的联系,也可以培养考生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在2007年的试题中,题干中对情景的描述从文字上来说减少了,题干中的陷阱基本没有,其实这一特点在2006年的考点中就初现端倪,说明今年试题的理论加强,且在降低难度和减少文字的阅读量,为考生在主观部分的答题留有一定的时间。

(二)加强了对审计基础理论的考核在以往年度考试中,客观题中一般会大量与审计实务相关的内容,甚至有很多试题更多的与会计实务相关,但2007年的客观题中没有涉及到会计的内容,客观题主要以考核。如审计证据、工作底稿、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抽样、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等审计的基础理论为主,并且在四道简答题中有两道题直接考核鉴证业务的分类、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关系,一改以往主观题中以审计实务为主的风格。

(三)充分体现了新准则的内容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依据,由于审计准则发生变化,在试题中有一些均涉及到准则的变化和准则新增的内容。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简答题;比较数据和含有已审财务报表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综合题,客观题中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和变动;对财务报表错报的调整要求;PPS抽样等,均是新准则的观点。另外综合题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也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变化。在客观题中多道题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综合题(二)主要考核风险导向运用程序,分值达22分。要求考生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注重实务操作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考试在强调审计理论同时,也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实务做到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务的考题也从原来的综合题已扩展到了简答题甚至客观题,尽管今年在客观题中大量考查了理论性知识,但考查的方式并不是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大部分客观题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实务,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专业判断,现在的《审计》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这种考查,主要放在主观题,如简答题中的第三小题,就是从监盘计划到复核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两道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甚至有些知识点是跨科目的,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具综合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程序的能力;同时,为了培养考生的分析、综合、筛选、评价等职业判断能力。

(五)在审计考试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会计知识近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越来越强调会计知识的运用,并且应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依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计。如2007年第一道综合题是23分,考核会计知识比重就很大。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提供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情况,提出调整建议,并做出调整分录,然后假设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何种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如果对企业会计准则不熟悉,就不可能提出完整、正确的调整建议,也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判断。

三、学习方略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会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有一句针对《审计》学习的话,那就是“看一遍云里雾里,看二遍摸出门道,看三遍融会贯通”。首先在七月份之前快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你对《审计》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前未曾接触过审计,看第一遍的感觉如云里雾里,不知教材所云;六月底七月初开始精读,参加培训班或做练习,一直持续到八月中旬,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要做到对审计有一个全面了解;八月中旬到九月初,开始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览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做一些综合性强、出题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

(二)不要死记硬背,学会融会贯通;善于归纳比较,从教材中看题 “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审计》更多的考题在于理解。当然适当的记忆也是必需的。例如,2007年试题的第一个简答题中审计标准适当性的评价就属于需要记忆的考点,但像这样死记硬背的内容题很少。但需注意的是,一般简答的记忆要点不会超过四点,太长的内容就不要死记了。但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但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由于《审计》内容激增,记忆点较多,要善于归纳,把不需要的信息删除,即要把书读薄,重点突破。同时教材中有些小的举例往往是考试命题的素材,要多留意。

(三)了解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的复习 复习审计时不能忽视对会计的复习,会

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例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考题里出现,近年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考题。

(四)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题如果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方面,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属必考内容,重复的可能性较大。有许多考点会不同年份多次涉及,同一考点以不同的客观题形式出现。还有一些如职业道德、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主观题,也经常考试。另一方面,通过做以前的试题,可以了解其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如每年都会涉及到的审计调整和审计意见的判断,如果阅读过2006年的考题,在2007年考题中对意见的判断就会更确定。

(五)2008年学习指引 200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可能沿用2007年的命题方式与风格,包括采用情景模式命题和客观题偏重于对审计理论的考核,主观题的命题的内容和方式不会有较大的变化,难度不会增加太大。职业道德、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风险的识别及评估与应对、函证、审计调整和审计意见的判断等,仍然是2008年的考试的重点。

四、答题技巧

能力与考试成绩不能划上绝对的等号,分数高的考生不一定比其他考生懂得多,只不是他们掌握了一些应试的技巧,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据注册会计师命题的特点,现总结出一些应试技巧与解题方法,这也是应对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合理利用考试时间近年《审计》的试题总题量均在40个以上,一般简答题每年都是四道题,综合题每年都是二道题。由于审计学科的特点,在综合题中会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其中有的信息是不相关的,由于阅读量较大,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所掌握信息资料中识别相关信息,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这需要考生注意把握考试的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从2007的考试来看,仍然有很多考生没有把综合题看完,其原因就是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站在注册会计师角度分析问题做题时应从注册会计师角度看问题,在看教材时,遇到的考试重点就要设问,如果自己是注册会计师,应该如何去做,然后与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掌握考点。在考试时也应当是这样,当遇到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急躁,不要局限于回忆书本中描述的内容去做答,这时应当放开思维想像,假设自己是项目经理或注册会计师时会如何去做,往往会答对一二点。

(三)注意解题步骤,掌握答题方法有些题目考生认为自己清楚了,但得分点没有写全,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评分时针对每一步骤、每一要点都有分值的。如果简答题和综合题要求回答几个问题中,有些问题是相互独立的,考生只要各个击破,按要求回答即可。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多多益善”。解答综合题时,要先读要求再读题。由于综合题的难度较高,阅读量较大,先了解答题要求,再有的放矢的读题,效率会更高,答题时间更充分。在答题时应一问一答,这样思路会更清晰,也可让阅卷人员一下就能找到所要回答的关键点。

(四)还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也需注意如主观答题卷上考生漏写姓名或考号,客观答题卡上涂错姓名或考号,条形码缺失毁损、或粘贴位置不正确的问题,这样的考生不少,按照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关规定,考生错填、不填或不按规定填涂考生基本信息的责任自负,试卷作废。同样注意客观答题卡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填涂,主观答题不能使用铅笔,否则成绩会是零分。

基础会计试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 COSO框架;CPA考试;内部控制;反作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制度于1991年正式成立,至今已举办17次考试。经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制度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累计14万人取得了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建设和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声誉最高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 。

作为“天下第一考”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历来以其公平性、公正性、严格性以及极高的难度著称,与其选拔的国家会计行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诚信、公平公正、职业胜任等职业道德标准相得益彰,对规范市场秩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CPA考试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科技水平日益发达,信息获取渠道的日益增多,CPA考试和国家其他考试一样,时有出现考试作弊或泄题现象。如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结束,却被曝出现泄题,部分考试内容及答案在考前已被贴在网上。对此,2011年9月1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上消息称,注意到有人在网上叫卖考试答案,并展开调查。那么,如何防范、揭示和抵御考试作弊?如何加强考试过程和结果的内部控制等是新形势下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考试作弊与反作弊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大学中以及国家考试作弊的成因以及对考试作弊的应对策略的。在相关文献中提出的考试作弊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考生自身道德的原因

文献中分析道德这方面原因主要有学生在平时投入的学习精力过少,自我感觉无法通过考试,于是萌生了作弊的念头。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虚荣心驱使下,希望通过作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以获得奖励以及他人的肯定。

(二)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高分代表高水平,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及实际应用的检验标准比较片面,在考试内容上死记硬背的成分较多,结果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现象,所谓考什么学什么,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考题的灵活变动就会束手无策,情急之下会萌生舞弊行为。部分考试在对考试中发现的舞弊情况往往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原则,使得考生更容易有恃无恐地进行作弊行为。此外,监考老师考前考中泄题的现象在近两年也时有发生。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使考生产生了图轻松走捷径的享乐主义思想,认为可以不通过踏实学习,只要作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团伙性有组织舞弊的逐渐形成,考试舞弊的方式越来越多,隐蔽性、便捷性、安全性也越来越强,这些因素都成为了考试舞弊这颗毒瘤成长的温床。

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相关文献都提出了针对舞弊原因的应对策略,正对原因一,文献指出要建立社会诚信机制,改进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对于考试舞弊现象的惩罚力度也应加强等,重点大多都集中在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以及应对措施等。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作弊风险与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一)CPA考试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基于COSO框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主要由“四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四个目标分别是合规合法性目标、信息可靠性目标、经营效率目标、战略目标,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注会考试的内部控制就是从注册会计师考试包括出卷、试卷印制以及试卷押送过程在内的整个流程出发,对注会考试流程中涉及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进行分析,发现考试流程中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消除潜在的风险或者使风险尽量达到最小,最终完成内部控制四大目标的实现。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基础要素,由反映最高管理当局、董事和企业所有者对控制以及控制对企业重要性的全面态度的各种行为、政策和程序组成,具体包括:员工的诚信和道德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CPA考试的严肃性以及CPA考试相关机构和人员保持诚实应考和诚实监考。考试组织者始终秉持严密谨慎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授予命题和试卷的印刷、保管、押送、领卷、监考、评卷、成绩录入、成绩公布、成绩查询等环节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制定和严格实施命题人员、印刷人员、保管人员、运送人员、各级监考人员的选拔政策。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考试组织机构。注册会计师考试采用的是多级监考体系,单个考点的监考体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

各级组织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履行各自的监考职责,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各级组织围绕这一目标,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成各自的分目标。具体来说,考务组负责考场的设置,监考人员的分派,考试正式开始前试卷的保管和分发,对违规或突发状况的临时处理等;考务主管人员负责确认相关监考人员,并对场内外监考人员的监考活动进行监督和突击检查;场外监考人员负责考试过程中与考务组合主管人员的信息沟通,处理发现的违规作弊行为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监督场内监考人员,制止考场内外的违规行为;场内监考人员按照相关条例的规定具体负责对应考场的监考工作。

对于各个考场的监考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具体规则进行了严格的规范,1994年,财政部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先后了包括规范考务组织、评卷管理、成绩管理、档案管理、违规处理、考试保密安全等各组织管理环节在内的《考务工作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应考人员考场守则》、《考试组织管理工作指南》等组织管理制度体系 。2001年,财政部考委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纪作弊处罚规则》。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等都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平公正提供了保证。同时,监考人员在参加监考工作前均应接受必要的监考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则》、《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应考人员考场守则》、《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工作规程》、本规则及相关工作规程等 。考前,会在各个考场外张贴《考场规则》以及《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与考生作弊相关的条例,以起到警示考生,预防作弊现象发生的作用。

唯有如此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才能确保其他考试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管理当局对有关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其目的是使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风险评估是确定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基础。风险识别是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各种识别工具和方法来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即找出各种风险及其存在领域;风险分析则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风险的详细清单,分析引起风险事项的各种原因和后果。

相比于以往在正式考试考场内外发生的作弊风险,这次的注册会计师泄题时间向我们展示了新的注会考试作弊风险点,就是在试题的拟定、印制、运送和保管的阶段,也存在恶意泄露试题的作弊风险,这和其他的传统考试作弊风险一样,会严重音响这侧会计师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需要作为重要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存在的主要作弊模式如表1所列:

上述分析可见,从注册会计师考试试卷的命制到考试的过程中,都存在众多的作弊风险点,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作弊现象,必须要完善已有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建立一套基于风险导向的内控体系,利用该内控系统自主分析注会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尤其是对于近年刚显现出来的泄题情况,更要引起重视,注会考试内控系统应当能够适应新风险出现时控制的新需要,识别舞弊,采取措施,同时不断自我完善,保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平公正。

(四)控制活动

1.流程控制。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采取的政策和程序。企业管理层应识别风险,并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和职能部门,一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审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针对CPA考试流程(如图2)各环节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规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确保考试的安全有序进行。

2.功能控制。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涉及的控制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预防性控制、发现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1)预防性控制(表2)

(2)发现性控制(表3)

(3)纠正性控制(表4)

(五)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与沟通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1. 信息传递。为了保证控制制度相关信息的有效传递,监考人员在参加监考工作前均应接受必要的监考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考前,会在各个考场外张贴《考场规则》以及《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与考生作弊相关的条例以警示考生,监考老师应在考场黑板上注明考场号、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信息。进入考场后,监考老师会在考场前宣读《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应考人员考场须知》,或由学校广播系统统一宣读。考试过程中,考生应在记录卡上签字,考试中及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应在记录卡上记录相应的考生以及考场信息。

2. 及时沟通。对于考试前及考试中的特殊状况或者突况应做到及时沟通,妥善处理。考试前,应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针对监考事项与监考老师及时沟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在考试前,就考试规则与考生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信息理解的偏差造成违规现象的发生。开考后,监考老师应在考场内进行巡查,对于考生发生的状况在职责范围内进行解答和处理,不能解决的,应逐级上报。场内监考应于场外监考人员保持及时及畅通的沟通,一边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进行试卷的收集和清点,填写记录卡,并上报考场情况信息。

(六)监控

监控是不断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的监察活动或单独的评估来实现。及时发现并且汇报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监控主要体现在四个阶段:一是试卷的命制、印刷、运送以及保管阶段;二是考试阶段;三是评卷阶段;四是成绩录入、公布和复查阶段。

从考卷开始命制到考试结束,对参与命卷的人员都会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进行隔离,限制活动范围以及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权限,以防止考题被恶意泄露或者被无意泄露。试卷的印刷将在特殊指定的印刷厂印制,过程中将会有严格的监控措施。试卷的运送采取武装押送的形式防止试题的泄露,并交由专门部门保管。

首先,在考试阶段,每个考场都会设置两名监考人员,两名监考人员分工合作,互相监督,避免监考人员与考生传统或者私自泄露考题。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两名监考人员的分工也是十分明确和严格的,一名负责执行,另一名负责监督并维持考场秩序。例如,一名监考人员发放答题卡和试卷,另一名监督考场纪律;一名监考人员处理考生问题,另一名监督考场纪律等。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在考试的监督过程中不存在盲点,避免投机取巧的作弊现象发生。其次,场外监考人员的设置以及考务负责人的设置,对场内监考人员起到了有效地监督作用,便于发现场内监考人员的违规行为或失职行为,进行提醒或者处理,并且对违规现象进行汇报,同时也是对其负责区域的考场进行二次监督,协助场内监考人员发现考生的违纪现象。场外监考人员还可以监听考场上的外来信息,加大监考力度,杜绝高科技犯罪。再次,在现代化的注会考场上,还会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以应对监控漏洞。最后,评卷阶段的三级复核制度和成绩录入复核和复查均是有效的监控手段。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反作弊策略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CPA考试内部环境

1.为确保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财政部考委会于200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纪作弊处罚规则》,严肃考试纪律,保证注册会计师考试顺利实施,于2006年公布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使得考试纪律监督步入法制化轨道。然而,从2011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泄题案来看,新的、更加隐蔽的作弊方式对我们的制度和考试相关规范和法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杜绝考前泄题事件的再次发生,首先,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考试舞弊现象的监管力度,增强违规惩罚的严厉性,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深化注会考试纪律监督的法制化进程,使违法的舞弊团伙和有舞弊意图的考生在法律的震慑面前望而却步。其次,在制度监管的对象上,也应扩展法律制度监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考生或者考试过程涉及的考务人员,对于其他的利益相关人员也应制定法规并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管,例如考前通过不法渠道购买试题的考生或社会人员,在网上恶意散布试题的人员等,从根本上消除孕育考试舞弊的市场。

2.设立考试舞弊激励机制,对举报考试舞弊现象的人员进行奖励,鼓励考生和其他人员及时发现和举报已发现的和可能发生的考试舞弊现象及行为,充分保护考生的利益,保护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其他国家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端正学习态度,净化社会风气,增强人才选择模式的有效性。

3.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消除一些考试作弊的途径。例如,利用计算机题库在考前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试题,使违法分子没有时间和机会得到试题,更别说在考试前就泄露试题了。或者学习一些国家考试形式,逐步采取机考模式,随机选题,一人一卷的形式,每个考生的考试试卷都不一样,使试图舞弊者完全无机可乘。

(二)加强流程和功能控制,完善控制活动,实现有效控制

1.从2011年CPA考试泄题时间看,考前一天甚至很多天网上就已有答案公布,说明试题泄露的时间很可能发生在试题印刷、运送和保管的阶段。这一情况说明看似严密的试题保密制度实际上是存在重大漏洞的,或者从另一角度来说,严密的制度并没有被足够严格地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经要求整个内控构架是有效的,同时也需要这个系统被严格地执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认真承担其自己的职责,以避免类似现象在发生前没人管,发生后没人查的尴尬局面。

2.应当严格执行考试相关制度,对于考场制度流程应当一丝不苟地执行,而不应当为了一时便利而简化处理。对于监考老师身份核对和登记、考场清理、考生身份核对、试卷拆封时间、考生答题时间、禁止进场时间、停止答题时间、收卷时相关规定等等细节问题都应当按照规定逐字逐句地严格执行,体现监考人员的专业性,维护考场秩序和考试的严肃性。

3.完善监考人员分配和奖惩制度,例如建立监考人员档案库,每次考试前随机抽取监考人员,对监考人员在监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相应地给予奖励或处罚。

(三)严密监控,确保考试整体质量

1.在延续以往对考生监控的基础上,加强对监考老师的监控力度,避免监考人员随意找人代替监考、在考场内利用职务之便协助作弊或者的现象发生,消除这些可能为舞弊提供机会的风险。

2.传统的考试监督理论更多地将重点集中在监管考生的舞弊行为上,近几年,接受了以往监考老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案件的教训,逐渐加强了对监考老师的监控力度。现在,针对新出现的舞弊模式,我们应当监控的对象范围又进一步扩大了,在监控的对象上,不仅仅局限于考生或者监考人员等,对于其他的利益相关人员也应制定法规并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管,例如为试题的泄露活动提供利益和市场的买题卖题犯罪团伙,考前通过不法渠道购买试题的考生或社会人员,在网上恶意散布试题的人员等,同样需要进行监管,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考试舞弊的现象。

五、结论与启示 作为注册会计师选拔的重要环节,CPA考试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大。COSO框架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也适用CPA的考试控制。基于COSO框架的考试内部控制各要素的科学合理设计和协调有效运行,对严格、公平、高质量选拔CPA至关重要,对防范、揭示和抵御考试作弊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基于2011年CPA考试泄题案内控以及舞弊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和有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人才甄别制度,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东西,在制度的应用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风险只能预防和尽量减轻,而不可能绝对消除,内控机制就是为了帮助尽量寻找风险并尽量消除风险。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也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检测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地控制活动去消除风险。COSO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为我们完善考试舞弊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加强诚信教育,自觉抵制作弊行为。诚信,既是CPA职业道德的核心,又是准备进入CPA行业者的基本条件。考试环节本身就是“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检验和能力测试的重要手段。作为应试者,未来CPA职业要求决定应自觉抵御作弊行为,成为舞弊风险的监管者。

【参考文献】

[1] 王奕.注会考试泄题[EB/OL]. .

[2] 侯爱琴.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原因浅析[J].考试周刊,2009(34):8.

[3] 马立武.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教学管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