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建设重要性

团队建设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兵团高校 教学团队 建设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Building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G Guangbin, WANG Shenggu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Teaching team build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college teacher train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team building, team building for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exist in the current issue, from the height of attention to teaching team-building, strengthening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ystem, incr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propulsion suggestions on corps teaching team building.

Key words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于1954年成立,在成立初期只有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共有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共有专职教师近2000人。多年来,兵团高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兵团、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兵团高校加强了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通过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加大投入,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兵团高校限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各项建设经费紧张,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1.1 教学团队立项资助情况

2007年初,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决定在我国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而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兵团高校对于这项决定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新疆自治区和兵团高校积极启动自治区级和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兵团高校相关学院积极申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兵团所属高校共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和塔里木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以及若干个校级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33个,塔里木大学8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中央财政专项30万元的建设经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专项资助10万元,各高校校级教学团队获得1~3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

1.2 教学团队的管理机构及日常运行情况

目前,兵团高校的各级别教学团队的管理除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作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上级主管部门之外,各高校教务处均为具体的管理机构,负责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年度检查和验收工作,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由团队所在学院、系部负责,包括建设任务中规定的定期教研活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材料档案收集与整理等等。按照教学团队的建设管理要求,每个团队每学期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团队建设以及相关课程建设事宜,并作相关会议记录。另外,团队成员之间每个成员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若干次。

1.3 教学团队成员组成

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课程相关的学科负责人、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实验人员、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共有6个教学团队,分别是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产业经济学教学团队和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其中,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其它5个为校级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均有6~7名团队成员,主要以学科负责人、授课教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人员为主。

1.4 教学团队检查与考核情况

兵团高校针对其各级别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普遍采取年度检查的方式,检查的形式主要是由团队负责人撰写并提交《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一年来建设情况(包括质量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教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等等。

2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教学团队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评价以科研为主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高校基本的使命。然而现实当中,兵团高校基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目标,过分强调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对本科教育及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院被定位为科研型学院,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对基础性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一线教师对教学团队建设往往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教学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多数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很少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2.2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重申报、轻建设

虽然近年来兵团高校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通过团队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各高校、学院、课程组及一线教师在申请项目阶段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一旦申报成功就意味着资金支持和对前期教学成果的肯定。但是在项目获批立项之后,教学团队对于团队的建设工作、后续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严格执行并完成团队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一些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团队的情况根本不清楚,团队成员普遍和原来一样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只是在教学团队周期检查前期短时间内做教学团队建设的材料补充,难以真正起到团队建设的效果。

2.3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团队带头人

从兵团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来看,许多学院、学科、教学系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限于目前兵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的财力现状,难以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高素质团队带头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团队带头人能够很好地凝聚团队,带领整个团队提高教学水平。而目前在兵团高校中,优秀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十分缺乏,难以推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一些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或重要成员一旦离任,更是造成团队建设工作缺乏延续性,导致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出现中断情况,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和健康发展。

2.4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有限,推动效果不明显

教学团队的持续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和各个高校持续的经费投入。目前,兵团高校因经费有限,难以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兵团高校所属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而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会拨付30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可满足基本的建设需求,但是兵团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只有3个,只占到兵团高校教学团队总数的很少一部分。而自治区级和校级的团队建设经费十分有限,尤其是校级教学团队项目的建设经费更是杯水车薪,如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的资助经费只有2000元/年。资金的缺乏导致教学团队建设进展缓慢,起不到推动团队建设的效果。

2.5 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建设和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国家、自治区和高校层面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但可操作性十分有限,尤其是缺乏过程监控的有效制度。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多注重考核教学团队的组成情况和团队成员的教学情况,而忽视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价。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兵团高校的教学团队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阻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3 推进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

本科教学是高校的根本,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抓手,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是现代大学师资培养、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兵团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应始终不能忽视本科教学。为此,兵团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任何工作的展开都应该围绕着教学这个中心,并且为之服务,科研和行政同样也不例外。要协调好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二者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津贴以及年终考核等环节,要适当提高教学质量和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考量比重,逐步引导教师们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3.2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

对于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做好项目任务书的撰写和落实,细化和具体化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建设任务,制定阶段性任务计划表和实施步骤,严格执行。从相关的管理部门出发,应按照项目任务书,分阶段予以检查、督促,对于执行不力的团队,应提出整改意见。年度考核应以过程检查和最终建设成果为依据,对于考核结果不好的项目,应提出具体的整改和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可操作性,使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最终考核制度化,避免随意性。

3.3 加大兵团高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优秀团队带头人

一方面,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多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兵团的教育事业,充实兵团高校的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团队负责人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且创新意识强、教学成果好,能够不断总结本科教学经验,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领,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3.4 加大兵团和各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源作为保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所需的经费,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外部条件。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兵团层面应该为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各个兵团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团队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团队建设的教学改革提供物质保障。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经管学院师资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编号:JGJG-2012-10)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 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1-33.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33-02

2014年6月23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鼓励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规划为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民办本科高校能否顺应形势需要适时转型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从定义上来看,应用技术型高校是指职业教育系列中从事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教育的高等院校,不同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系列的完善。很多民办本科高校在建立之初,虽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专业实施了应用型课程的教改,但如何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打造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快速、稳步转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适应转型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需要。民办高校在转型中定位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的公办本科高校,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相融合,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可见转型后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将是校企合作。要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需要依靠在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因此,如何适应这种根本性要求的改变,构建以在校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迫在眉睫。

2.适应各专业知识综合性发展趋势的需要。随着国内国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特性越来越明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综合化趋势使得各专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专业应用性研究方面,都离不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紧密合作。因此,组建以专业知识综合性应用为核心的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多元化教学团队,是适应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

3.锻炼和培养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民办高校中由于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和激励机制,很难产生实践型的“教学大师”以及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氛围,而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正是民办高校转型的重要条件。通过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重点将热心实践教学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带头人进行培养,或以他们为核心,组成实践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的教学团队,联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实践教学团队带头人,又可以形成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带动整个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团队大多仍以传统的学术科研为建设目标,成员中缺乏可以开展高水平实践教学的教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一方面因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在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团队方面更是经验不足,大部分教学团队模仿重点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由教授牵头,带领某一专业的青年教师做科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此来推动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型教师工资待遇方面往往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甚至会因为要花较多的精力在开展实践教学上,影响职称的评定,因此教师也不愿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无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团队建设效果较差。

2.民办高校的教学团队虽然具备了教学团队的基本表征,但却缺乏教学团队运作的内涵,合作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较差。对于民办高校普通教学团队而言,能得到的资源投入非常有限,导致教材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等难以开展;加上学校扩招之后教学基础设施紧张,教学团队通常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设备。大家上完课就各自回家,教学团队成员都“单兵作战”,缺乏协作的意识和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更多的只能是“个体化”模式,得不到来自团队其他教师经验和智慧的支持,更缺乏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使教学团队建设活动难以深入,流于形式。

3.团队规模和结构不合理。教学团队只有拥有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才能达到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信息整合,便于团队管理和成员知识技能的互补,取得团队发展的最大合力。但在民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对团队规模、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求考虑不足,有的高校认为团队成员优秀的人越多越好,把整个学院或整个教研室的专业教师都拉入教学团队,没有考虑到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规模和专业方面的互补性;有的民办高校教学团队为了提高教学团队申报过程中的成功率,往往会以学术影响大、知名度高的专家为核心或牵头进行申报,对其年龄方面的考虑较少,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三、民办高校转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措施

1.结合学校转型发展,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要建设适应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教学团队,首先要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团队建设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依据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将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确定为,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强化专业应用性为重点而协同配合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围绕这个建设目标,民办高校转型中可将教学团队分为偏理论型的教学团队、偏实践型的教学团队等不同类型,既各有侧重,又可以相互支持和促进。一方面继续提高原有的理论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抓紧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发展“校企结合模式”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转型中既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上又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打造“校企结合的模式”的教学团队,是适应学校转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建立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和领域学习交流、接受培训的长效机制,选派教学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开发,让教师了解生产流程,熟悉岗位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改变教师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参加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强企业与校内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校企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可以实现团队成员间的知识互补,为民办高校注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师资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成功转型。

3.建设具有“应用性”特色的教学团队。民办高校在“校企结合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教师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突出团队“应用性”的特征。教学团队可围绕专业实践课,调整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团队针对实践教学的特点,开展对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研究。由于实践性教学以动手操作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其方法主要包括示范模仿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仿真培训等,所以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传授,重视技能操作,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成员选择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团队建设重点,邀请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突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共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要实现高质量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并且团队内部达到有效地交流、协商,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人数在10人左右,而且要求团队成员不仅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对其他成员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适应专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展现知识“融合”的魅力。民办{校可以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强原有教学团队的优化整合,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积极营造内外开放的学术生态环境。

5.加大教学团队建设投入。首先,要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为开展教学改革、交流和研究等给予条件支持,适当增加对实践教学仪器、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增加对教学团队运行所需的经费支持力度。其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有赖于学校各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而且有赖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因此,需要高校在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选择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教学团队能够吸收到合适的教师成员,实现成员结构和教学资源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

[2]李璐.融合之惑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4-04-18.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团队;团队建设;成员激励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6

1.研究意义

我国高校创新团队就是为了学科创新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高校创新人才的工作团队,其组建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近几年关于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迅速增加,但是研究内容和层次参差不齐。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有利于发掘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时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高校创新团队的有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现状

对高校创新团队的管理涉及到团队组建、团队制度、团队文化、团队环境、团队冲突等多个方面,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将对高校创新团队管理问题的述评分为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激励两个方面。

2.1关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

孙本杰(2007)在《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地方高校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创新团队人才的思想状况、精神状态和工作功力等都会对团队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文虽然没有具体分析研究团队成员工作动力对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已充分肯定了团队成员工作动力的重要性。万锋锋(2009)在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冲突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强化沟通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等途径解决团队冲突。韦凯华(2016)指出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团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构建合理的内部结构、避免团队内部内耗、重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出色的领导和组织人员。纪延光和韩之俊(2004)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张艳等人(2007)研究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人际沟通问题。进行同类研究的还有胡瑞和李忠云、柳洲和陈士俊、夏文莉和张敏等。

2.2关于高校创新团队成员激励的研究

朱学红(2008)在其博士论文《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研究》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内容和心理契约违背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心理契约作为创新团队隐性激励的机理。他认为,心理契约可以通过公平、声誉和职业生涯关注来实现对团队成员的隐性激励。此文虽然研究了心理契约作为创新团队隐性激励的机理,但只是分析了心理契约对隐性激励的三个作用方面,并未具体深入地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团队的激励问题。朱学红(2008)在另外一文《基于心理契约的创新团队隐性激励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内容,构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员工激励模型。魏斌和汪应洛(2002)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中研究了知识创新团队的激励问题,他们在对团队创新中“搭便车”现象和由Holmstrom设计的激励机制模型进行描述之后,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解决免费搭便车问题的激励模型。王怡然等人(2007)在分析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中的制度建设时,列举了三项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他们认为,应当建立适当的科研激罨制,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3.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3.1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文献关于团队建设和激励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团队和成员的特点分析上,或通过对团队组建和运行过程开展理论分析,提出管理策略;或通过对成员人格特质和需求的分析研究,构建相应的激励模型并提出对策建议。现有研究注重对创新团队管理问题的理论分析,缺乏具有更高效度和信度的实证研究成果。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产型 班组 团队建设

一、班组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必要性

班组的团队建设是班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与班组的基础管理建设、班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不可分割的,必须作为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来考虑。班组团队建设的核心是规范性建设,通过将班组目标植入班组成员的内心、选拔培养合格的班组长、创建学习型班组、加强班组绩效考核管理、理顺班组的团队沟通渠道和加强班组的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凝聚团队力量,将目光集中到生产安全、质量、成本和生产进度等管理流程中。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产品创新、生产成本、物流运输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加之科技进步、工业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生产型企业已经向机械化、自动化方面转变,综合内外环境的高速转变,使得传统生产型班组必须通过班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班组团队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班组团队建设的五种途径

1.培养合格班组长。一个班组长的综合素质、责任心和进取心将决定班组团队整体战斗力。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班组长的履职能力:一是明确班组长的岗位职责并以制度形式流传下来,要求班组长处理事务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二是班组长的选拔要公平公开。通过公开招聘,选拔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办事公道和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员工补充到班组长岗位上来,这样才能使班组成员团结一心、凝心聚力。三是加强班组长培训。根据班组长的技术特长和管理特长进行专门培训,鼓励班组长纵向和横向发展,提高人员流动性,才能使得班组人员形成活水效应。四是加强班组长考核。改进激励机制,设计合理指标,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力度可增强班组长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2.创建学习型班组。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创建学习型班组:一是建立完善的班组培训体系。根据班组岗位设置和生产流程制定配套制度,将培训纳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并贯彻执行。二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班组员工参加的理论培训、远期目标培训和现实的实际操作都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书面考核、实际操作考核或者专项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培训效果。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岗位性质的班组长可以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并有所侧重。

3.加强班组绩效管理。高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根据SMART原则制定正确的考核目标,并尽量将目标量化,提高可操作性。第二,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实现360度考评。将被考核人的下级、同事和自己都纳入到考核者中,可以实现对被考核者全方位的评判,有效提升考核精准度。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反馈制度。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使绩效管理形成闭环,有效地提高绩效。

4.建立班组团队沟通协调体系。沟通是组织的基本特征和活动之一,有效地沟通可以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使沟通更加顺畅,高效的沟通需要具备真诚、自信、赞美和换位等思想因素。班组成员之间、各班组之间和班组的上下级之间应建立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的多通道沟通体系,并同时建立信息传递反馈机制,必要时需要管理层的行政干预并建立可执行的行为标准以促进有效沟通。

5.加强班组团队文化建设。班组的团队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企业文化最终通过班组文化得以实现。丰富班组业余文化生活,要从班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计班组文化活动,要做好顶层设计,让班组活动既有形又有神。在开展班组活动时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充分体现班组文化特点、通过活动的开展将班组文化深入人心。第二,活动形式多样,团队协作和个人活动要交替进行。第三,活动内容既包含业余文体活动,也要包含岗位技能相关的比武、交流等内容,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技能提升。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教学团队;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团队作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兴组织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有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分别规定有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而开放大学的教学团队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建设,如何客观评价其建设水平、进而引导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建设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放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

1.专家的基本情况

遴选专家是德尔菲法预测成败的一个关键。本研究选取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多名教师、天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业专家、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以及天津开放大学(筹)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多名专职教师共计20人作为咨询专家,共进行两轮函询,第一轮发出20份,收回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第二轮发出20份,收回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通过问卷的回收率可以看出,参与咨询的专家对本项目的研究持积极态度。

2.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主要以指标重要性评分的算术均值(jM)、满分比(jK)来反映。将专家咨询表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9、7、5、3、1。根据专家的打分,利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指标的算术均值、满分比。然后采用百分位数法设定筛选指标的界值,算术均值的界值设定为所有指标算术均值的第15百分位数P15,满分比的界值设定为所有指标满分比的第15百分位数P15,大于或等于该界值的指标较重要。

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判断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评价是否存在较大分歧,其值在0~1之间,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协调系数W还需要通过显著性检验(2χ检验),否则认为专家的评价意见在非偶然协调方面尚存有分歧,还需要对某些指标调整后进行下一轮的咨询。本研究两轮咨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检验后P值均小于0.05,表明全部专家对全部指标的评价达到了较高的协调度。

二、开放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本研究构建的开放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为“团队带头人(0.4794)”,表明团队带头人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衡量团队带头人胜任能力的5个指标中“C1专业教学水平”和“C3组织、协调、管理和领导能力”,在全部二级指标中占到了最高的权重(0.162),“C5教学第一线讲授或负责的专业课程数”的权重(0.084)在二级指标中排第三,表明在开放大学,一个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必须集专业教学能力和领导能力于一身。

“团队结构及组成”的权重(0.1864)位居5个一级指标的第二位,表明教师结构和组成对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下二级指标“团队成员中本校专职教师所占比重”的权重(0.0793)在二级指标中排第四,这说明在开放大学,要构建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仍需要充分发挥本校专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工作”的权重(0.1496)稍显偏低,反映出内外界对当前开放大学教学工作认同感的不足。从“教学工作”下属二级指标的权重来看,开放大学的教学工作应注重“学生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掌握(0.0551)”,增设“实践性课程门数或技能实训项目数(0.0309)”和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0.0309)”。

“课程及资源建设”的权重(0.1024)虽不高,但其应作为开放大学的立校之本,开放大学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其下二级指标“精品课程、多媒体课程网络平台使用率”权重(0.0652)在二级指标中排第五,表明开放大学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被认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运行及管理机制”是作为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因素,而其权重(0.0822)在一级指标中最低,表明在开放大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开放大学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三、天津开放大学(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证分析

天津开放大学(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业建设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两部分构成,专业建设团队由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部分成员、天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业专家组成,主要负责专业计划的设计调整及主干课程的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团队由天津开放大学(筹)系统内和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课程的系统管理与教学实施。这种建、教分离的建制,虽可极大减少本校在专业建设上的师资投入,但为专业建成后的系统管理和教学实施留下诸多隐患:一是高校的教授、行业的专家不懂开放大学的教学、不清楚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专业理论的高深和专业技能的高超可能并不为实地的教、学者所理解和接纳;二是开放大学实行的专业和课程责任教师负责制,将极大地削弱学校自身在该专业及课程管理中的权限,全由兼职教师管理专业和课程,人事制度管理和绩效考核等难于落实到位,将很难保障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针对天津开放大学(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际,提几点改进建议:

第一,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应由本校的专职教师担任,专职教师更能专注于开放大学专业的建设,具有较好的远程开放教育理念、较丰富的远程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这是兼职的团队带头人很难具备的专业特质。

第二,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应主要由本校的专职教师承担,在专职教师无力独立承担的前提下可聘请普通高校的教授或行业专家给予指导,而不是完全放开,任由高校教授或行业专家的自我发挥,不顾实地教、学者的认同和需求,直接“拿来主义”。

第三,课程责任教师应主要由本校的专职教师担任,脱离于本校人事管理和考核机制之外的“兼职为主”,很难保证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监管落实。因而,要真正建好天津开放大学独具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必须加大工程造价专业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师资力量要保证最基本的“专兼平衡”。

参考文献

[1]王升.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7篇

1.1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外部环境

国内大学有关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从2000年以后开始,十多年来对教学团队学界普遍定义为从事相同教学任务和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师,为完成既定目标,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所组成的团队组织。[4]2007年1月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即“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逐渐成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大学已开始对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进行实践探索[5],这对于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现状

升本之初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基本上都借鉴老牌本科大学,但由于教学基础不同,在命名、类别、规模、管理等方面又存在诸多有别于老牌本科大学之处。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大多数以教学部(或教研室)为团队开展教学,在教学部(或教研室)之下又设教研室(或教研组),而这些教研室(或教研组)就是最基层的教学团队。有按学科分类命名的,如:球类教研室(或组)、非球类教研室(或组)等;有按教学内容分类命名的,如:理论课教研室(或组)、基础课教研室(或组)、选项课教研室(或组)等;有按人数分类命名的,如:第一教研室(或组)、第二教研室(或组)等;也有按职能分类命名的,如:教学教研室(或组)、群体教研室(或组)、竞训教研室(或组)等。但不论何种分类都有相对固定的团队成员,执行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规模有大有小,虽然教学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毕竟本科教育时间短,相比老牌本科大学的师资结构、名师数量和教学科研成果都相去甚远。加之学校规模扩张,学生人数剧增,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增,新毕业教师刚入校就直接参与授课(基本没有助教制度),多数教学团队仅仅做到了对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检查,日常教研活动少之甚少,教师之间很少交流或讨论教学心得,教学科研工作也多数以应付科研任务、提升自身职称为目的,即使有些教学研究成果也基本停留在理论上,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很少。

2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不重视、轻投入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新建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对人才的理解却始终存在一定偏差。多数校领导都更注重专业学科建设而往往忽视公共学科建设,尤其是公共体育在新建本科院校众多专业发展中始终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教学教研室(或组)建设上也疏于具体要求,对教学团队建设投入少,即使发展较好的体育教研室也更多注重行政管理,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积极运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和无安全事故等,教学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造成教师更看重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开展教学,而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建设。

2.2队伍散、研究少

新建本科院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原来的公共体育师资队伍直接转为给本科生上课,学历结构明显偏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很多教师从上基础课转为上选项课、理论课,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为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多数教师通过自学直接转型,真正重新接受再教育培训的不多。还好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随着新进教师素质逐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学历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善,部分青年教师通过积极摸索,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成了教学骨干,但学科研究积淀还是少,教研学术氛围依然不浓厚,长期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师资不多。在教师晋升职称过程中,明显表现出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欠缺在教学上有较高造诣的带头人,也缺乏有层次且长期从事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者。教师普遍凭经验教学,队伍松散,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思想严重,将教学作为事业去主动探索研究的凤毛麟角。

2.3目标定位模糊

伴随2007年相关文件的出台,教学团队建设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已着手对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进行建设。由于缺乏前期探讨,体育行政部门领导明显表现出建设教学团队力不从心,所谓的团队带头人也思路不清,为了获得立项,盲目制定目标,却并未搞清楚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设中大多数还停留在短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上,认为象征性地发表几篇文章就行了,没有形成长效的团队建设合作机制。在立项与建设教学团队的过程中,未认识到团队建设应遵循阶段性、长期性、系统性,有些团队建设甚至脱离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势互补、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宗旨[6],缺乏结合实际与明确科学的建设目标方向。

2.4缺乏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在建设初期就表现出动力不足。一方面带头人与教学行政管理者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带头人在管理上缺乏各种资源的调配权,团队建设只当完成科研课题,重立项、轻建设过程,没有长期建设的激情,也没有真正起到组织、协调、传帮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参与教师在对团队建设认识模糊情况下而被动或强制服从参与,团队教师不清楚团队建设要干些什么,感受不到团队建设带来的实惠。在浮躁与功利思想影响下,体育教师普遍没有改革教学现状的愿望,对新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性和敷衍性,即使青年骨干教师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说到底,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建设只能是“有名无实”、“纸上谈兵”的表面现象,毫无实效。

3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3.1强化意识、积累条件

首先,从领导做起。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的领导班子通过调研学习,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抓好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教研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宣传,并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涵,让广大体育教师明确搞好教学团队建设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将教学团队建设列入部门建设、教学教研室(或组)工作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其次是鼓励一线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与实验,在教学物质、设施设备和经费上做适当倾斜,支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不断研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给予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帮扶他们参与或自主进行教学新探索,鼓励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营造教学改革氛围,为教学团队建设积累条件。

3.2凝聚团队

首先是理清团队分类,从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模式、师资结构、教学科研基础等入手,结合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教研室(或组)设置等实际,思考构建怎样的教学团队,如分为:球类与非球类、理论类与技术类、技能类与体能类、竞技运动类与大众健身类、基础类与选项类等,通过分类明确不同教学团队建设方向。其次是遴选有凝聚力的带头人,原则上带头人应该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晚,具备资格的带头人选不多或欠缺,因此应考虑由符合其中三项指标且具备一定奉献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来担任,或通过建立专项经费,外派培训培育带头人。其三是凝聚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结构包括年龄、学历、专业、性别、职称等,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可考虑中青搭配,学历结构本科与研究生搭配,有条件的学校硕士生与博士生搭配,若在专业结构上尚存在单一性,如田径、大球类专业较多,可考虑以承担的课程划分,职称结构尽量高中初“金字塔”结合,在教学与科研水平上注重层次、梯度与互补共存,以便汇聚建设力量,人数规模10人以内为宜。

3.3制定目标建

设目标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目标、教学示范目标、教学特色目标、科研成果目标等。结合团队形成的基础状况,带头人应理清思路,组织团队成员从教学、师资、教研等现状中挖掘当前本团队的亮点与不足,从亮点中思考团队建设的方向,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从不足中思考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如: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评价改革、教改立项、教材建设等,尤其是结合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多下功夫,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体育本领。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就要制定团队建设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将不同团队的目标整合后列入本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总体规划,并沿着既定目标和规划按步骤、分阶段实施。特别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哪种层次的体育教学团队,其最终目标都是为增强教师相互合作、加强教学资源整合、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服务。

3.4保障制度

团队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受到很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制度,用制度来保障教学团队的顺利推进,是教学团队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唯一选择[7]。从学校层面,管理制度可积极借鉴老牌本科大学,但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综合基础薄弱,更应注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在物质、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配套,在考核评优、人才培养、绩效奖励等方面的激励,甚至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学校应支持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建设,形成激励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软环境。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层面,积极整合体育教学资源,为组建教学团队创造条件,给予立项建设的团队适当独立管理权力,暂时没有立项的团队给予培育与帮扶,确立教学团队的地位,形成教学团队合作意识。从团队自身建设层面,以带头人为核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合作,制定若干激励细则,鼓励合作教学、合作教改、合作科研、合作课程建设等,围绕建设目标加强定期研讨,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更多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营造团队优越感。

4结论与思考

4.1建设优质的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软实力体现,其核心资源是体育师资队伍[8]。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师资队伍存在学历基础较低、专业结构单一、理论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建设教学团队必须从转变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做起,一方面完善合格教师标准,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应想办法从事业上、待遇上、感情上留住体育教师的心,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转变其倦怠思想,真正让体育教师将职业变为不断追求的事业。

4.2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学科建设基础薄弱,很多工作还不能脱离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这就要求在建设中理顺诸多关系,比如:教学团队与体育教学部(或教研室)的关系,带头人与体育教学部(或教研室)主任的关系,团队成员与普通教师的关系,以及待团队建设到一定层次时可否考虑去行政化管理的问题等。

4.3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诸多体育资源整合重组的过程,其中体育师资的整合重组是最主要的。通过整合重组应让体育教师凝聚起来,发挥团队优势,形成老中青传帮带效应,共同攻克教学改革难题,将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关系。

4.4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是既封闭又开放的建设过程。封闭是因为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围绕目标定位在自身建设中逐渐表现出来的特性;开放是因为同属教学团队在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共性。应处理好特性与共性的关系,既要重视公共体育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也要重视与跨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的学习交流。

团队建设重要性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详细地介绍了团队建设的过程与操作方法,提出了五种常见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建设一支团结上进、富有激情的团队,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

1前言

在一个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是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工程项目的代表人,担负着管理、协调、沟通、解释的任务。团队建设是将团队成员组织起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是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的共同职责。团队建设能创造出一种开放和自信的气氛,成员会有归属感,强烈希望能为实现项目目标做出贡献。一般而言,项目团队的成员往往并不是由项目经理选择组成的,更多时候是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组成的领导班子任命组建的;成员中许多从未在一起工作过的人员被分配在一起,他们在背景、能力、需要和专业兴趣上有很大的差异,团队成员对项目目标不清楚,而项目经理对团队各成员的能力不了解。同时,矩阵管理模式很难得到那些在该项目兼职工作的团队成员的真实承诺。因此,这时候团队建设、团队精神愈发显得突出。

2 团队建设过程与操作方法

2.1团队的第一次会议

项目团队首次会议对于团队建设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会议的主要意图是使该项目一开始就顺利;第二个通常也就是最重要的意图是开始积极的团队建设过程。此次会议应有下列所有或大多数目的,让团队成员互相认识,建立工作联系和沟通方式,制定目标和目的,审核建设项目的发展水平或状况,审议建设项目计划,确定项目问题存在的地方,建立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和职责,获得个人和集体的,包括时间、作用、项目优先等方面的承诺,制定技术及程序议程等;并藉此引导一个有效的会议,为以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召开针对性的会议形成范例。

2.2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营造一种团队氛围

如果在建设项目内部和外部没有良好的沟通联系,协同工作就不会存在,团队也就没有形成。沟通不止包括对事实的信息传输,它还指的是每个人明白被传递信息的意图和真实含义。项目经理的职责是保证向团队提供领导才能、资源、工具、支持,以及鼓励革新和致力于团队工作所必须的那种团队氛围。为达到这些目标,有许多特定行动项目经理可以采用,例如塑造一个开放的、诚实的、守诺言的、不耍政治手腕的形象,说到做到,在成员中进行自由走动式的管理,鼓励开诚布公的讨论,必要时进行协商等,以有助于形成这种团队氛围。一个项目经理必须使用这个管理理念。

2.3 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激发积极性必须不断补充新鲜的养分并进行培育,否则就会消失,整个团队失去激情。这必须从团队成员开始,首先鼓励他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最有效的激发因素是工作或项目的重要性。经验表明,团队建设在项目团队面对非常多且重要的工作时才最成功。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采用大量的情景和行动作为激发因素,普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a. 提出挑战。团队成员会积极地对一个令人激动的挑战做出反应。不容易对付的挑战会令大多数人激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

b. 给出例行的审议和反馈。实践证明,那些认为他们同其项目经理有真正而又开放式沟通的团队最容易被激发出积极性,并且对他们的工作最满意。

c. 采用奖赏体系。项目的特别酬劳,比如上报高层管理和表彰突出业绩,对团队成员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人被激发的积极性高低同他们感觉被承认的价值成正比,唯一验证该价值的指标是他们的酬劳,但钱并不是唯一的有效酬劳。等值金钱增加的边际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降。一些其他更隐藏的“特殊待遇”可以加入到团队的总酬劳中,并得到有效的激发因素。如单间办公室、使用公司的汽车、配给一个秘书、安排假日和休假奖励、教育补偿等。

3 团队精神与冲突处理

冲突在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中不可避免。对冲突的处理是项目团队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冲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运作绩效。高压的环境、任务模糊不清、众多的上司是最容易引起冲突的情况。而项目中的进度计划、项目的优先次序、人力资源、技术意见和性能权衡、管理的程序定义不清晰、费用、成员个性等都是冲突的来源。

冲突并不都是坏事,任何事情都有正反的两面性。它可能给项目或团队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取决于项目经理如何去解决。处理得当,冲突会促进项目团队的建设。如冲突能把问题暴露出来,能激起讨论,能迫使团队成员寻找新的方法能培养人的创造性等。但处理不当,则会产生诸如破坏沟通、降低团队的开放度和信任、破坏团队的建设等。常见冲突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缓和或调停

缓和或调停指淡化冲突双方的分歧,强调他们在争议问题上的共同性。缓和的方式使得气氛较为友善,但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冲突的气氛,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频繁使用或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解决冲突方法,那么冲突永远得不到解决。

3.2回避或退让

在冲突发生后,项目经理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强调争议的共性。领导者是可以采取这一办法的。领导者通过回避对策,,或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它虽然无助于冲突的解决,但能暂时缓解冲突的气氛。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方法,它会使产生冲突的因素积累,并在以后升级爆发。

3.3 妥协

协商及寻找试图让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冲突的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但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求,这是一种折衷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寻找一种折衷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在冲突双方势均力敌时这是一种较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并且可以最有效地缩小项目经理和高层间的冲突。

3.4采取强制办法

强制的方法是把冲突当成一种非胜即败的局势。是项目经理利用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可以来促进强制程序。a. 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项目经理那里寻求对它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b. 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项目经理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量。

3.5合作、直面冲突,解决问题

与“对抗”不同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分歧,并将冲突视为一个问题解决。由于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它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他们的分歧讲出来,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办法,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这是被认为处理冲突的最好方式,可以促进相互理解,达到双赢。

4结束语

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的接轨,中国建筑企业向国外市场不断地拓展,项目经理也走向了市场化,并引入国际上通行的用专业化的方法来进行规范管理。对项目经理的任务也沿用了国际惯例,主要包括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合同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工程组织与协调七个大项。这其中没有提到施工人员管理,更多的是强调在技术层面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专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各岗位均有对应的注册工程师,利用法律和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我国,注册制度已经步入正轨,各项法规、制度继续完善,团队建设依然是项目经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