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39-01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精华,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国人都知道学习古诗文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和综合能力。其实在这个万众创业的时代,更应重视在小学古诗的教学中采取新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成为将来的创客,创业者,创新型人才。

一、当前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背诵古诗的数量 很多家长以孩子能背更多的古诗为荣;很多老师检查小学生古诗学习情况,就是看他们能不能背掉,考试能不能默写出来;许多小学生古诗背诵比赛也是看谁背的更多、更熟练。

2、过于强调读和诵 其主要依据有:(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即不懂的东西多读多背,自然就理解了。(2)自古成才的专家大卡都能对很多文章、名著熟读成诵。(3)部分专家甚至国家制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反复诵读。

3、滥用图片、动画、音视频和课件 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出不一定合理的情境固化了小学生的思维,容易导致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比如有的老师在上《春晓》时,一讲到 处处闻啼鸟,立刻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个在红花绿叶的枝头上活蹦乱跳、歌声婉转的美丽小鸟。而根本没去考虑这是什么地方的春天?这是什么小鸟?此小鸟出现在彼地彼时是否合适?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只是一只小鸟,而且也不一定就在枝头,也许在地面上,在石头上,在草丛中,抑或飞在天空中。这种被人为渲染的景象很容易固化小学生的思维,本质上还是强迫灌输的教学方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耽误了人才开发的最佳黄金年龄。

4、简单追求诗的韵律,不求甚解只求声情并茂地诵读 小学生理解力就有限,还不知所学所读所背为何物,却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地反复读和背,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二、创新时代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深入大自然、深入实际生活真切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老师创设的情境再好还是不及大自然和真实的社会生活,老师再讲再描绘都会和实际不一样甚至会出现偏差,有时还会给学生造成误导。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比如,在《咏鹅》教学中,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池塘边,老师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讲解,通过实地观察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原来鹅在水中伸长脖子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鹅的脖子虽然很长,但不论是伸长还是缩回都始终呈弯曲状,这便是“曲项向天歌”;也会发现池塘里的鹅,其羽毛除了少数艳鹅外基本都是白色的,而池塘里的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就是绿色的,清澈的、淡蓝色的、浑浊的等等都可能存在,之所以诗中说是绿色的,只是理想的形象的一种说法,因为人们常用青山绿水来形容理想的自然环境,这一切也正是诗中描绘的“白毛浮绿水”;而且通过实地观察,小学生们会认识到鹅掌基本上是在红色和黄色之间,而且是更偏向于黄色一点的,而不是诗中所说的红掌,之所以说红掌是因为写诗时为了与白、绿等浓重颜色相对应而采取的一种超越现实的一种想象的描写方法,在实地观察中小孩子们也自然会发现鹅在水中划水的时候,鹅掌拨出水面的水清亮的,而且基本上不论池塘里的水是偏向于什么颜色的,所以出现了“红掌拨清波”的诗句。所有者一切都是课堂上无法感知和理解的。

2、充分展开没有标准答案的想象 有的古诗一时半会是没有条件亲自实践的,比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无法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小学生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但这一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再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了。每个学生想象的都不一样,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所以老师也就不能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或老师自己的想象就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也就是说在想象古诗的情境和体会古诗的意境时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3、反复争论不可或缺 对于大自然的观察、现实世界的理解、对古诗的想象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时可以让他们充分讨论,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别人正确的他们自然会接受,意见不统一的就让他们保持各自的观点。这样通过反复争论,让这些小学生们有理有据地升华各自的认知,不断冲破各自观点上的牢笼,小学古诗教学提高到一个空前崭新的平台上。

三、小学古诗教学采取新对策后的良好效果

实践方法的采用,会培养从小亲自实践、亲自动手、亲自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每一次得来真知都要通过实践付出辛劳,会使他们从小认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达到科学的顶点必须勇于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最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就是靠实践、实践、再实践与百折不挠而获得了成功。

没有规则和答案的想象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大胆的超越常规的想象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带来创新的灵感。这也是当下我们国家所迫切期待的,最近总理反复强调、亲自指导出台多项措施来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殷切期望出现更多的极客、创客。

反复讨论和争论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认识到利用团队的力量会少走弯路,而且通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会不断冲破原有的观点牢笼。这一切都是他们以后创新和成功的必备素养。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为生命奠基 [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方法;能力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设计和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一、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追求知识,学生只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这样的动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教师可将教材内容和物理观点转变为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契机,让学生努力完成探究知识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解《光的折射》这一章节时,可有计划地设计实验问题,围绕“光折射产生的现象”这一内容展开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先准备好一盆水、一张塑料袋、一只塑料杯和一只手电筒等物理工具,依据以前所学光沿直线传播和光反射的知识进行独立探究,结合自习,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方法总比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

现在的物理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只是机械地传授教材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师在现代教学方式中,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1.对比教学法

由于事物在本质上和现象上有着雷同和差异,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对比法,对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进行对比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便于接受新知识。对比法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查找出物理现象之间的差异性,并指出物理现象之间的相近性,进而推敲出两种物理事物在本质特征上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利用对比法能让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2.控制教学法

要想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想准确掌握事物的本性,就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探究。影响物理研究对象的因素是共同作用和相互交错的,教师人为地造成便于观察的条件,灵活采用控制法,让学生养成探索客观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然而初中生正处于产生兴趣的高峰期,当他们遇到问题和新鲜事物时,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想探究其真正的奥秘和真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和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初中阶段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是入门阶段,积极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也是更加重要的,对以后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才能更加敏捷,最终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活中或社会科技中的有趣事例、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的物理解释和生动形象的类比等,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成就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愉悦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

2.教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往往对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想法。正如,物理学科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满足学生渴望动手做实验的愿望,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这一章节时,在做实验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在海拔高的高原上鸡蛋煮不熟,猜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猜想这一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四、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现在物理教学模式中,良好的交流、合作、互动学习氛围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探究成果,倾听别人优秀的探究经验,对自己改进学习经验、探究方法和提高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活动,经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让学生深刻了解到问题的不同解释,避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倾向。在学生间的交流中,每位学生的思路、想法要明晰化,对自身的理解进行审视,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创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式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观念,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主宰着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差,走上社会后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下,要特别重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提高。教师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获取更多的方法,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要特别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量电阻》这一重点内容时,可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小组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掌握欧姆定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切忌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教学形式,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物理教学的质量。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很大的冲击,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多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直观素材,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例如,分子和原子是微观粒子,根本摸不着、看不见,用传统的模型和挂图,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教师很难讲解清楚,学生更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种现象制作成视频,用一根拉伸的橡皮筋把两个分子连接起来,再连上压缩的弹簧就能很好地演示这一现象,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见,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有效性教学就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对初中物理实行有效性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1]郝杰羽.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10(19).

[2]金炳红.注重实验探究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9-01

有效教学就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早期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良好人品上,其次才是他的课堂行为。但绝大多数的有效教学的现代定义是界定出课堂上影响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表现的师生互动模式。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教学困境时能做出相应有效的教学决策,然而在多个教学情境中,诗歌鉴赏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困境,那么面对诗歌鉴赏的难题,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诗歌并且爱上诗歌呢?这是我自任教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当某天我在与学生赏读陶渊明的《饮酒》这首诗的时候,学生被书中诗歌的插图画吸引住了所有的注意力,且大部分学生在欣赏之余,居然都情不自禁的笑起来,大大的破坏了我教学情境中本想解说诗歌中作者借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归隐之情的效果,把原本清新雅致,淳朴自然而又蕴含哲理的饮酒田园诗阐释得更淋漓尽致的兴致给全打发走了,最终使得在笑声中湮灭了对诗歌的赏析的热情,学生根本难以进入诗境。这是为何呢?经过了解,原来学生读图的乐趣远远超过了赏诗的乐趣,书中插图中陶渊明的衣着形象大大的把学生逗乐了,如同学生所说的:陶渊明本是男儿身,却身着女儿裙,貌似男儿面,却犹如女儿身。这样的插图效果能不给学生带来乐趣吗?为此,我也就大胆设想,利用图文转换来赏析诗歌何尝不是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况且自古诗画不分家,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就曾经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含蓄,蕴意丰富,因为它一字千金,简约而不简单,也因为这样诗歌鉴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然而图画的特点是直观易懂,一目了然,因此,以直观显含蓄,化抽象为具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且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阅读古代诗词的评价,重点是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所以对于初步接触解读鉴赏诗歌的初中生来说,积累还不够内化的东西,利用图画比读文字更容易接受与消化,把图片引入教学就是利用视觉效果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学生在画中赏诗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从插图入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呢?如何在这种阅读中,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出隐含的信息,且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达到把握诗歌内涵,感受诗歌艺术形象的目的呢?我觉得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诗歌。

首先,借助图画来品诗人所关注的角度。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让学生通过解读下面这幅图的人物形象,来品味杜甫诗歌的关注角度。学生通过图画中所展示的画面,不难解读出画面所展示的是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者,拄着一根细瘦的拐杖,艰难的在风雨中行走,裙裾随风飘摇,画面掩饰不住老者的贫穷,遮挡不住老者现实生活中的贫困与痛苦交加的生活境遇,那凝眸而视的双眼更是冲淡不了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想借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窥见一种社会现象,窥见自己所关注的民生角度。

其次,借助图画也可以用来感知诗歌意象。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学生能从图画中初步感知到诗歌中的主要意象――青山、淡菊、采菊人,而这些意象正好可以组成诗歌中最有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这三幅图中,这个意象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为什么晋代陶渊明独爱菊呢?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不难想到""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即隐逸、高洁、脱俗。至此,诗人那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形象脱颖而出。

再者,借助图画还可以确定诗歌感情。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学生从画面上能感受到诗人在诗歌中的特殊的布景:在一个别样的黄昏,一天就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是它在依依不舍的完成了它一天的使命。画面中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一棵毫无生机的老树,只垂下一些光秃秃的枝条,毫无生机的样子,唯有一只乌鸦孤零零的立在枝头上,而作者犹如那只孤独的乌鸦似的,只身一人牵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荒凉的古道上,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让飘零在天涯海角的游人断肠呢?而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小桥、流水、人家又是那么的安详,那么温馨与静谧。在这萧瑟的秋季与温馨静谧的流水人家的画面冲突下,诗人那天涯人的惆怅情怀也让学生愁肠百结。

总之,以画解诗也能很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诗歌赏析中的贫困与乏味,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这也是在当前的教育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趋势,教学方式的直观化、交互化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我相信用图片辅助诗歌教学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在这经典的诗词长廊里,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探索更多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画面和形象去感染我们的学生,塑造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崔允t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1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时事与政治的不断更新,高中政治知识也是日新月异,但是当今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政治教学没有长足的进步。这也是教学无法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原因之一。现有的政治教学方法中没有能够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在思想上为广大学生做出正确指导的教学方法。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广大教师应该尽心地探索适应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指导;教学方法

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的社会环境下,高中政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是当今的一些教师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以致于学生对于政治课产生了一定的偏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对高中政治的一些教学方法,用以纠正学生的偏见,促进政治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1. 对结论性的知识进行追本溯源 由于对政治课程长期的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们对政治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政治教师的教学的意义仅限于讲解观点、概念与原理,而学生的学习也就是相应的记观点、概念、原理。在这样的长期的错误认知中,学生就忽略掉了教师的讲授意义,而教师也因为种种原因消极地适应了只注重于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的不良环境。久而久之,教师们就迷失了教学政治的目的以及意义,而学生也迷失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与热情。所以,当前的紧急任务是改变旧有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对知识追本溯源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教师巩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政治的积极意义。

2.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而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更是教学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们更直观地认知所要学习的知识。比如,学习到“责任”这一主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简短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别是榜样人物的视频给学生们观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们对责任的认知会比教师们在课堂上绞尽脑计的解释更加深刻。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更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在网络逐渐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了。在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丰富的知识,教师通过适当的筛选,将健康的知识展现给学生们,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间接地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优势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在政治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自信心正是学生们成为学习主人的前提。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自信心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肯定学生,只有学生认为自己受到肯定,他才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使学生更加容易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供大家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要有目的性地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教师通过提示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内心肯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思考并且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多多鼓励,必要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上的帮助。对于没有学习热情的学生更应该谆谆教导,多加关心,让学生觉得在集体里是温暖的。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有巨大帮助的。

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通过教学课程基本理念,并且积极的落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教学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的认知障碍的成因, 探究学生自我矫正和教师帮助干预并存的克服认知障碍的方法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却是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出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有争议性的知识的课堂氛围,通过质疑、探讨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严谨的探讨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政治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会间接性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达到应试与能力培养上的双赢。

5.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处在平等位置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都是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学生的学习也处于一种接受任务式的认识与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不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无奈。教学只有在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行。那么,该怎样创设一个平等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学生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间接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甚至杜绝使用讽刺、挖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老师的尊重也是一种间接性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才能够与教师和谐相处,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高度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教师要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体验。对于学生从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观点,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切忌一棒子打死,那样只能收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反效果,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最后,教师要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感悟,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因为不善于交流而导致不能获得更为长足的进步,这时教师如果能够主动与其交流,帮助他拓展他的思路,在他的感悟中略略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将会收获更多。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更能体现在这种关系中实现的教学意义。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卫校;语文小说;教学方法

小说单元教学是卫校语文课堂的重头戏,从篇幅来说,小说比诗歌、散文、戏剧要长一些,讲解所需时间也较多。此外,小说因其特有的文学形式,涵盖的艺术元素更多更复杂,鉴赏和分析起来也更有难度。因此,卫校语文课堂小说教学一般避重就轻,教师分析一下小说故事梗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就可以了。有研究者认为“中职小说教学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很难突破时空界限,体会发生在主人公身上跌宕起伏的故事,迫使教师降低教学难度,缩小教学范围。小说教学仅仅停留在情节知晓、人物感知、环境了解的阶段”[1]。因此,探讨卫校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1主题分组讨论主

题是小说的灵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小说主题成为核心内容。只是目前“小说教学的终端结果最具有预定性,从叙写了哪些情节、采用了多少手法到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何种主题,不仅已成为教学的一种构架,而且所有的说法也口径一致”[2]。比如,《哦,香雪》一文在课文导读前就把小说的主题定了性———通过北方小山村台儿沟通车前后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改革开放初期愚昧与开化、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城市文明与自然乡村关系的思考。其实,小说主题不应该被钦定、被定型,而应该是开放性的话题。教师要“开掘出更多的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通道,以激活学生解读小说的情趣,使其原有的欲知的兴趣逐渐升格为更进一步的欲会的乐趣”[3]。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自由发表对小说主题的看法,探讨已有主题说法之外的体会和见解。因此,《哦,香雪》一文除了文化开放这个主旋律外,还有自然美、语言美、人性美这些线条,也是可以与原来的主题相媲美的。

2语言修辞分析和改写

小说语言修辞有很多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家语言准确、生动有力的美感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语言艺术化的自觉性”[3]。仔细分析揣摩小说中的语言修辞,更能够理解作者的用意。在《荷花淀》中,水生第一个报名参加地区队的时候,他老婆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把水生老婆爱护老公的细腻、含蓄的心思表达了出来。当水生他们几个男人入队之后,女人们不放心,聚在一起商量要去看他们,有一个女人的理由是“忘下了一件衣裳”。其实,这个人就是牵挂自己的男人,担心男人在外面出事情,但是又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能拿“衣裳”作托词。作者通过微妙的语言修辞,把夫妻情深淡淡地抒写出来。教师在讲解这些段落的时候,一是让学生分析揣摩,二是让学生进行改写,通过改写加深对小说的认识。在改写过程中,不硬性追求语言的华丽,只要准确生动、真情实感流露就可以了。朱光潜在《谈文学》中就说过:“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因此,在语言修辞分析和改写时,除了注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外,还要注意真实准确的语言表达。

3分角色朗读

小说不仅仅是语言的园地,更是情感的世界。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带领学生阅读和审视作品,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如果要真切地融入小说的情感世界,感受人物的语言、心情、思想,那就要假想自己是小说里面的一个人物形象,与它一起喜怒哀乐,没有距离地触摸当时的社会环境,同呼吸共命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研究者称,“要使学生内在于作品,将自我投入到作品世界中去,达到忘我的状态,作为感知对象的内在品质与魅力和感知主体同在。从中职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特点考虑,在课堂分角色朗读小说,不失为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心理感悟的有效手段”[4]。例如,《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亲4次向店老板要面的时候,口吻和面的数量都不一样,两个孩子的神情和穿着也不一样,店老板和老板娘的态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可以请4组学生扮演母子3人、老板、老板娘,在不同情景中重现当时的人物对话,通过对话和朗读,把暖暖的人情氛围营造出来,把握小说的主旨。

4情节续写和改编

情节是小说的腰椎,“腰椎”少一块,整个剧情就会散架。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小说原有的故事情节是基本任务,如果能对原有的情节进行续写或者改编,那就是对故事的更新和思想的升华,是一种创作。小说有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它就像一个堡垒,结构有骨感、立体感,教师可以灵活处理,选择小说的一个点,抓住堡垒的一个突破口,设计出一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路径,让课堂更有艺术感。在小说《项链》中,作者莫泊桑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可以写玛蒂尔德对自己虚荣心的忏悔;可以写玛蒂尔德还请债务之后重新回到那灯火通明的舞台,继续虚荣下去;可以写佛来思节夫人把差价还给玛蒂尔德,玛蒂尔德迷途知返,重新过上好日子。结尾有很多种,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想象,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小说整体的情感逻辑就行。情节不仅可以进行续写,也可以进行改编。比如《哦,香雪》一文中,可以变换香雪和凤娇的人物角色,把香雪改编成一个喜欢交换化妆品、看“北京话”的人物,把凤娇变成一个热衷交换学习用具、要读书上进的女孩子,将这两个变换了角色的人物的命运续写下去。情节续写和改编是一个高难度的教学要求,但也是一个极好的教学突破口,续写好或改编好一个情节,可以说小说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5课外拓展阅读和写作

由于篇幅限制,语文课本中选用的小说篇目基本上是短篇小说,即使是长篇小说也只是节选部分章节,这对完整地理解小说主题是不够的。尤其是现在网络小说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小说元素不断增加,使传统的小说理念受到了冲击,小说有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小说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还应该扩展到课堂之外。比如,现在有很多青春文学,其思想情感紧贴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青春文学,开阔视野,既学习到新的艺术手法,又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除阅读外还可以进行写作,让学生尝试写短篇小说或小小说,在创作中串联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小说有立体的认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培养想象思维,用心观察生活,并自由地把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文字作品。学生进行小说创作,不仅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小说艺术的认识,两全其美。总而言之,卫校语文小说有效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且各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深化学生对小说艺术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更多自主性,培养创造精神。也只有这样,小说课堂才有活力,学生才能领悟生活和人生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林颜仙.中职语文小说教学现状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07-108.

[2]沈中尧.小说主题的开掘与提炼[J].新语文学习,2006(3):51-53.

[3]许海芬.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小说教学策略的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1(1):210.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依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式方法,与大家共勉探讨。

一、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责任的重要性时,我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组织课堂讨论,开动学生大脑

讨论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补充,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知”,但还缺乏“行”。课堂讨论是从“知”过度到“行”,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老师准备的课堂讨论问题,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而,学生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再展开讨论,这是提高讨论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课堂讨论的问题又往往是联系生活紧密的热点问题,因而,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说,课堂讨论时不要人云亦云,要 善于独立思考,求异创新。我们老师应积极尝试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做课堂讨论能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集思广益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对于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中等生,指导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知识贫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要重点辅导,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在后进生都努力参与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开学前两个星期,我在七年级,每次上完课后都没有给学生安排作业,也没要求学生自己课下去复习。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师学会自我提问,进行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课堂 方法 有效 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运用教材中的读一读、实践操作、思考方法、探索等知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阅读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阅读技能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中悟出教材内容的含义。新教材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例如:七年级“谈谈储蓄的利息”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作一些简单的计息演算,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好处,提高学习兴趣。又如为配合学生阅读“用不规则的四边形边角余料来铺地板,可以不留空隙”,我收集并剪贴了一些建筑装潢的地板图案及一些工艺美术品的图案(同时也要求学生收集),以激发兴趣,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一些全等的任意四边形,并在课桌面上拼一拼,通过实践活动验证教材中的结论,进而让学生议一议:用一些不等边的全等三角形可不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再如:在八年级阅读“黄金分割”知识时,我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及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黄金分割的例子,并提出,为什么拍照时,常把主要景物摄于接近画面的黄金点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这样一些内容、趣味性强的知识,既体现了课标中要求“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虽“抽象”也“实在”,同时,我又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大量有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运用实践操作,体会学习乐趣

动手实践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大胆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共同的对称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时,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学校的旗竿的长度,要求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并说出哪一种方法误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同时总结哪一种方法最简便。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思考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思考方法是对问题进行“想一想”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新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多进行思考,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四、利用探索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探索研究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在组织讨论中,学生之间通过多方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量,为继续学习提供知识源泉。这样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一个小群体的学习交流中,畅开思维的大门,遨游于数学世界。在教学中可设计各种形式的讨论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各项讨论中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例如: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节的习题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三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教;二是引导学生对a选取不同的值试一试,从这些不同的结果中去想、去探索、去归纳;三是从绝对值的概念出发,利用数轴求有多少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们应当选择第二或第三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把所学的知识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30-01

有效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教学方法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想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于积累知识的初期,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生活的实例引出学习的知识点,最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门科学,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但是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生活引入教学,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展开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才能积极地引导小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到“时、分、秒”这一课时,时间本身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小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已经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没有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用了多少分钟吃饭和洗漱,几点从家出门,到学校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呢?学生在听了这些他们几乎每天都经历的问题,便会立刻投入回忆和思考,然后分别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在学生说出他们分别的不同的小时与分钟之后,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继续提问:那么既然你们知道了时间的初步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是怎么换算的吗?你们想知道时间的计算吗?学生在前面的问题中产生的兴奋情绪仍然存在,会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时教师可以立即开启新课的讲解,让学生在兴奋之中,带着乐趣走进知识的海洋。

这样的学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并且真正理解了学习知识的作用,就是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难题,在内在驱动力的推动下,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效果更好。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或者是“辐射思维”,就是由一个问题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问题点。上面说过: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讲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总结复习下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比较,以便加强记忆,便于识记、理解。比如“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学完这个知识学生就可以懂了那个知识,交叉复习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生解答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顺便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引导他们有这种发散思维的意识,对于他们进行自学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探索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如在统计教学求平均数时,为让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清楚的认识,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例子:“小明的身高是1.2米,他站在平均水深是1.1米的水里一定会没事吗?”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学生也在争论中对平均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科学、机智地,积极地评价学生

现在很多老师动不动就是批评学生,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平静。对于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教师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赞美,来温暖学生渴求得到认可和理解的心。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要通过评价来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并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找到最合适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的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注意寓教于乐,真正把小学数学工作做好,把小学数学课程教好。

参考文献:

[1] 陈社良.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