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税改革方案

个税改革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个税改革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一、“营改增”政策分析

我国税务局在2011年时,出台了《营业税该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对我国的交通业和一些服务业进行税收改革,考虑到税收政策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目前营业税改收增值税的政策还没有全面的实行,只有在运输业和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中实行,目前营业税的税率分成13%和17%两个标准,改革之后的税收政策又增加了6%和11%两个档次,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根据企业的经营项目不同,每年销售额的不同,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征税,在这次税收改革政策的制定时,制定人员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税收政策的经验,把纳税人分成了两个档次,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分成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于两种纳税人采用的税收标准也不相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按照3%的税率来进行增值税的征收,而对于一般纳税人,还要根据实际年销售额的不同,分别采用17%、11%和6%三个标准。

由于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如果一个税改方案存在问题,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税制改革正是推出之前,通常都会在一些地区进行试行,在试行的过程中,尽量找出当前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不断的对方案进行修正,在这一地点试行一段时间后,在把这个相对成熟的改革方案进行推广,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一个地点的试行后,不会直接进行改革方案的应用,而是扩大税制改革地区,从而进一步对改革方案进行完善,这样就能够保证税改在正是实行时不会出现问题。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的影响分析

第一,对生产和研发业务财税的影响。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企业,生产业务都是企业的重点内容,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这次税制改革在税率上几乎没有影响,例如对于石油公司来说,通常都是按照17%的税率进行缴税,但是抵扣项目有一定的增加,这使得总体的纳税金额减少了,这对于企业来说,在生产业务上是一个有利的政策,因为改革后的税收计算方式,规定了劳务费在按照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时,可以抵扣进项增值税,而且目前试行的方案中,可抵扣进项增值税与以前的税务政策相比,项目多了很多,随着税改方案的不断完善,这种项目还在不断的增加中,由此可见,这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生产的税收有一定的下降,而在研发业务中,传统的营业税政策中都是按照5%的税率进行征收,而改革之后,增值税的税率调整到了6%,表面上看来研发业务税收明显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研发业务通常需要引进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而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花费,可以进行增值税的进项抵扣,这样的税改方式就是鼓励企业创新。

第二,对零售和物流业务财税的影响。

对于零售业务的财税来说,这次税改对其影响较大,因此一些大型超市等企业,要想知道这次税改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就必须对相关的政策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这些较大的零售企业来说,适用的纳税方式通常按照17%进行,在改成增值税之后,虽然税收的种类变化了,税率依然按照原来的进行,因此从税率上来看,这次税改对企业的零售和批发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税改的方案中,对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一些变化,采用新的计算方式后,企业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有所提高,那么企业对于批发和零售业务纳税的总体金额,也就相应的会降低一些。物流业务通常存在于一些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通常都不会设立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设备,由于这次税改主要针对的就是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因此对于具有物流业务部门的企业,应该对这次税改的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传统的物流业务税收政策中,把仓库存储业务划分为了服务业,而新的税改方案中,把这一业务划分成了物流辅助服务业,并且在税率上进行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次税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而且改革之前的征税方式是按照企业的营业额进行计算,而最新的增值税计算方式是按照物流业务的具体金额。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此次税收改革,澳大利亚政府的设想是:“让所有澳大利亚人更为公平地享受丰富资源带来的优惠”。但是,众多大型矿业公司却对这一改革则表示失望与愤怒。

资源各利益方的博弈使这一制度争议不断,由此联想到我国的资源税改革,同样是沸沸扬扬的争论。问题的焦点是,社会可否从其所有的自然资源中获得公平回报?

国务院《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资源环境税费关系,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改革方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源税改革已“蓄势待发”。资源税改革主要方向集中在三个方面: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率;征收方式由目前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资源税征收“从量”到“从价”计税的政策转变,主要原因在于从量计税制同我国资源日益紧缺、对外高度依存、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极不相称。长期以来中国资源税税负偏低,不能起到保护资源、平衡收益的作用。

2009年1月至11月,我国资源税税收收入仅为307亿元,占同期税收收入总额的0.55%。数字显示,我国资源税对税收总额的贡献很小,也就说明我国用税收杠杆调节和引导消费资源的力度不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消耗量很大的国家来说,浪费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显然和我国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向是相悖的。

今年以来的西南大旱,水资源的安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乃至世界面临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适时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目的就在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资源税的定位就是要从调整级差收益转换到保护资源环境上来,通过资源税来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以煤炭开采为例,过度开采可能会带来生态的灾难,在运输的时候会带来污染,在煤炭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这些都是社会成本。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应考虑通过相关的税制设计以及资源补偿机制等来逐步理顺。如国家资源税的制定应更多考虑资源输出省利益,资源的开采给地方留下的是坑、小山、废水、污染,还有失去土地的农牧民,这些都需要政府花很长时间、很多成本去补偿治理,而这些外部成本政府通过税收的手段来转移支付。

由此看来,企业需要承担税负,政府以此来提高进入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资源税改革有利于资源行业的长期发展。如稀土、钨、钼等稀有矿产资源,国家就应该控制资源开采量,通过提高资源税的方式加大资源税的控制力度,以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行业实现产业集中,这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资源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按照从价计征,资源税可能比原来按照从量计征高出很多,这对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大户必然产生剧烈的影响,如果这些企业仍然粗放式生产经营,必将付出较大代价。但是,对那些技术创新好、节能减排好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

而反对者则认为,资源税开征会增加企业成本,一旦从价计征将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不利于经济复苏,尤其在当前经济初显企稳情况下。

资源企业对资源税的调整幅度由此显得格外敏感。

手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大型央企不免首当其冲,资源税对于央企利润的影响,显而易见。

据了解,新改资源税税率可能在3%-5%之间,如果资源税以这个税率按价征收的话,按照2009年11月煤价计,动力煤税负在14元/吨至20元/吨,焦煤在38元/吨左右,两种煤炭税额将分别是以前的6倍和5倍。煤炭行业资源税上缴额将增加5倍,原油开采行业更将增加10倍,由此增加上缴的税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增加幅度如此之大,能源巨头还是有点措手不及。

去年冬天,“气荒”、“电荒”、“煤荒”的集中爆发,充分显示,我国的能源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刻。不管是为资源税正名,还是为涨价铺路,毋庸置疑,税负增加都将有助于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的提高,不管这是主动还是被动。

我国的资源税和生产税基本上都是在生产环节开始计征,然后再往后转嫁,消费者往往成为最终的负担者。如何调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避免民众利益受损,成为决策者的另一个考验。

资源税改革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围绕资源税改革的将是多方利益博弈的过程。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请提供你的税号

随着我国个人税号时代到来,这小小的号码又将会怎样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国家将为每个人编制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终身税号。

个人税号,很有可能就是身份证号,或是在身份证号基础上编制的,而根据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身份证号与社会保障号是一样的,今年,社会保障制度并轨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社会保障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将有一个“三合一”的号。

税号和社会保障号合一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出于好记的原因,但还有很深刻的一层含义,这象征着“因为你向政府纳税,所以政府向你提供社会保障”的逻辑关系。

“请提供你的税号”,这句话我们将会经常听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涉及合同、协议都会要求提供个人税号,买卖、租赁房屋时需要提供;炒股票、买保险时需要提供;银行也会在每笔大额转账时,向税务部门提供账户人的个人税号。

先要人人有税号

我国提出建立个人税号至少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谈及个税改革时提出,依托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编制纳税人识别号,以此为基础,按照“一户式”储存的要求,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

个人税号与个税改革常被同时提及。2015年,在提出建立个人税号制度的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在同年的改革清单中列出,要抓紧推进个税改革,研究提出改革方案。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未来我国个税会考虑家庭负担情况,如将赡养人口、房屋按揭贷款等情况计人抵扣因素体现公平;部分所得项目,如股息、分红等隐性收入将实行综合计税,并优化税率结构。

小税号背后的大征信

个人税号,实际就是为每个人一生的纳税行为建立一个档案,将个人的各种纳税行为集结在税号之下。

在全程参与《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修订与讨论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看来,个人税号,表面只是一个小小的号码,其背后是捆绑在上面的纳税信息,再背后其实就是社会征信体系。

身份证号、个人税号、社会保障号是否三号合一并非核心问题,真正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制度和信息是否深度共通。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背景:推进增值税转型时机已经成熟

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值税的负面影响在扩大,尤其是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阻碍作用,没有增值税的改革,转换发展方式的进程就会被延长,由此付出的经济增长代价就会更大。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中国的财政收入也在冲高回落。选择在财政收入达到历史巅峰时刻加快推进以减税为特征的增值税转型,可谓恰逢其时。

内容: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型,将采用全额抵扣

财政部拟定的超过1000亿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该方案最大亮点是全额抵扣、全行业转型,方案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金可以在税前抵扣。

影响:防止经济下滑,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从经济学的角度,税收的减少,导致收入增加,刺激总供给扩张,可达到经济增长最终税收总额增长的目标。因此,增值税改革与宏观经济形势是一致的,和保经济增长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可以防止经济增速的下滑。“具体来说,增值税改革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作用更明显。”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利润的增厚体现在:

(1)折旧额的减少;

(2)营业税及附加的节省(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以包括增值税在内为税基)。

燃油税:费改税背后的利益博弈

背景:“择机”14年,终得正果。

早在1994年,我国有关部门就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4年来,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已经多次表示燃油税将“择机”出台,然而这一税种却一直“难产”。官方对此公开的解释是“油价太高”。

但不少专家认为,油价长远来看是上行的,这不应成为燃油税延迟出台的理由,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才是最大的拖延原因。一方面,费改税以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会失掉养路费这一大块收入;另一方面,燃油价格以前由发改委管理,一旦开征燃油税,税率高低将直接影响燃油价格。而税率是由财政部决定的,这也意味着一部分燃油定价权将转移给财政部。不过,14年的等待终得正果。燃油税改革方案已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号正式实施。

内容:开征燃油税 取代养路费

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运附加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汽油消费税每升1元;柴油每升0.8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

影响:引导消费者节约用油,多个行业面临利益再分配

开征燃油税在客观上有消费税的功能,能够对引导消费者节约资源,因此,燃油税开征对节能减排有一定作用。

征收燃油税涉及石油行业内部的利益调整问题,还需要在交通运输、公路管理等各个领域进行利益的再分配。

行业: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能够采取的应对手段几乎只有提价这一条,种种不利因素都将导致汽车行业的趋势性下降。

资源税:转向“从价”计征

背景:“从量征收”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资源税则是从量征收,固定税额,不是与资源的可采储量挂钩而是与已经开采完成的量挂钩。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尽可能地开采资源丰厚的地方,而对那些资源含量少的地方则丢弃一边,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开采成本,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嫌贫爱富,这才是导致我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的最根本原因。

内容:由“从量”转为“从价”计征

我国资源税改革的讨论存在着的两大方案。一种方案是维持“定额征收“的办法,提高单位资源的资源税价格;第二种办法是将计征改成“从价计征”,征收的标准很可能按照销售收入10%计征,高于之前预期。同时,此次煤炭资源税改革方案可能会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准挂钩的浮动费率制度,根据不同采区回采率实行不同的费率,并实行累进费率。也就是说,随着资源的涨价,资源税也相应上涨。

影响:最受益的是地方政府,对矿山、冶炼、加工企业影响有限

此次资源税上调是以往调控政策的延续,充分表明我国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调控日益趋紧,税率上调后,对矿山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自然会减少,这反过来必然逼迫企业合理开采,不断提高矿石的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矿产资源。

另外,资源税上调后,矿山企业将部分利益让给地方,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开展环境治理和恢复生态。

环境税:让污染者付费

背景:中国拒绝成为“世界垃圾场”

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累计产生约55亿吨废物和上亿吨有害废物;在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废物中,有70%来源于制造业;每年全国因大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日。据世界银行估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相当于3.5%至8%的GDP损失。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更认为,中国经济成长中有18%GDP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内容:环境税拟定三种可选方案

目前,有关专家已经拟定了三种可选方案:一是一般环境税,以筹集收入为主要目的,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进行普遍征收。税基可等同于或依附于现有相关税种的税基,如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当于这些税种的附加。二是污染排放税,征收原则是“污染者付费”,税基与污染物数量直接相关。依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与之相对应的税种有硫税、氮氧化物税、碳税、污水税和固体废物税。三是污染产品税,征收原则是“使用者付费”,征收对象是有潜在污染的产品,主要有能源燃料、臭氧损耗物质、化肥农药、含磷洗涤剂、汞镉电池等。对应可以征收各种污染产品税,如燃料环境税、特种污染产品税等。

影响:环境税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环境税如果正式施行,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运行机制转变的有效调节工具,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企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清洁生产的道路,鼓励“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和企业成长。相比之下,电镀、人造革、皮鞋、化工等易污染工厂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尤其是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少的中小企业,添置节能减排设备往往要提高生产成本,这将使其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物业税:让空房子“出血”

背景:物业税开征势在必行

发改委《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指出,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开征物业税或其他房地产税以改革现行的房地产税制是必然趋势,而随着此次发改委文件的下发,房地产税收体制改革步伐或将加快。

内容:养房子要缴税

物业税也叫不动产税,旨在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等税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在规范的“物业税”模式下,房地产业的税收征收环节后移,购房价格会相对便宜,业主购房之后,每年再缴纳相应的税金。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房价,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连续、稳定的税源。

影响:有利于减少空置房

“开征物业税,有利于减少市场上大量存在的闲置房,也有利于减少投资性需求。”中央财经大学的谭云明博士对记者说,开征物业税,是对现行房地产税进行改革,但不是重复征税。也不会由此增加税负,而是将现行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合并,统一成物业税。

个人所得税

背景:消费下滑,中低收入者成为主要纳税人。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增值税 改革 分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税制,解决如重复征税问题等税务问题,我国将目前征收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是十分必要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征收增值税时,能允许企业扣除全部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结构性减税,使企业纳税更合理化,对我国经济的长远良好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

增值税改革的一大重点是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即商品每经一道流通环节就要纳一次税,税上加税,这也是征收营业税不合理的地方。如企业购买的劳务和货物中已经含有了增值税,增值税在成本中,若同时又产生营业额,就又要缴纳营业税。如果推行此次税制改革,只交增值税,不交营业税,就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实现了对企业的结构性减税。

那么和缴纳营业税相比,企业如何通过缴纳增值税减轻自己的税务负担,更有效地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呢?假定有如下这样一条价值链,设增值税税率为标准税率17%,流入企业有原有价值a和所含增值税17%a,企业能实现的增值率为x,营业税税率为5%,

若企业缴纳营业税,则税额为:[a(1+x)+17%a(1+x)]×5%

若企业缴纳增值税,则税额为:ax×17%

当两种税额相等,即[a(1+x)+17%a(1+x)]×5%=ax×17%时,x=52.47%。也就是当企业可实现的增值率为52.47%时,上缴营业税还是增值税对企业来说是无差别的。除此,增值率大于52.47%时,企业上缴营业税可缴纳较少税额;增值率小于52.47%,上缴增值税可缴纳较少税额。

二、上海市增值税改革

上海市选择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适用税率11%)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除有形动产租赁适用税率为17%外,其余部分的适用税率为6%)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除了17%、13%和0以外,还有11%、6%。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不变,仍然是3%。

针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现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根据上一部分的计算,要使企业上缴的增值税少于营业税,则商品或服务经过企业处理的增值率一定要小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相等时的平衡值。

与交通运输业对应的增值税税率是11%,大于之前上缴营业税时5%的税率。最终企业承担的税额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主要取决于其成本费用,如采购货物、燃油费用等占全部营业额的比例。只有这个比例高,增值额较小,税率提高所产生的额外税负才能被抵消。

可是上海某些交通运输业企业却无法在纳税时扣除掉一些不该计算在增值额中的费用。如长三角最大的零售物流商之一、利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革胜就表示他所经营的运输企业,路桥费部分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从而没法进行进项抵扣,税率从5%提高到11%其实是增加税额,加大企业负担。平安证券分析师储海的计算表明,在11%的增值税率下,运输类企业需要抵扣的成本必须占营业收入的73%以上,仓储类企业要抵扣的成本必须占营业收入的55%以上才能实现减税。

因此税改对交通运输业企业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因素,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后续观察,但此次改革确能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今,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由消费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的转型过程中。不同于以前直接将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现代服务业更多地将服务提供给生产型企业,如物流业、咨询业均为生产型企业服务。

如果不改革税制,每个环节都要征税,增值税无法抵扣,同时又要缴纳营业税。在服务业分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的行业发展趋势下,企业要缴纳的重复税额只会越来越多。同时,税制的不合理也会妨碍整个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因为很多企业为了避免重复纳税,难免会为减少流转环节,将供应、销售等环节全部内化的,这不利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会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不符合我国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内需的经济目标。

小规模企业无疑也是此次税改的受益人,只缴纳3%的增值税,无须像从前一样缴纳5%的营业税,使企业拥有更高利润,更多资金来扩大规模,发展自身,从而带动整个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结论

由此可见,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完善税制,改变我国流转税中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局面,也符合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但减少企业纳税税额势必会给国家财政收入带来一定负担,但从长远看,增值税转型改革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2]胡春.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2).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6篇

相关改革中居首位的是税制改革,关系到税收与GDP的协调与可持续增长。

在当前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已经落定之后,增值税改革就是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增值税是中国的主体税种,其收入占到整个税收收入的一半。但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在购进机器设备时缴纳了进项增值税之后,不能从企业销售产品的销项增值税中得以抵扣。这种重复征税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形成负激励。因此,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在销售产品后,从所获销项税中抵扣当初购买机器设备的进项税,已经是势在必然。

然而,增值税改革自2004年在东北行业(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高科技,军品)试点起步后,至今无法全面推开。200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增值税转型总算即将迈出东北,可能被施用于中部地区若干“老工业城市”。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种分区实施更多的是一种“税收优惠”,于税制改革全局积极作用有限。因为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和主体税种,必须在全国统一实施,长期搞差异化只会割裂税收链条,加大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导致市场不公平。这与改革的初衷已经离得太远。

增值税转型举步不前甚至路径偏移,直接原因就是担心税收减少。是项改革在东北试点第一年,税收即减少了40亿元。有分析据此推算,认为增值税转型在全国推开后,仅行业就可能使财政收入减少400亿元。这一测算在专家中虽有争议,却已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了震动,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财政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潜在减收风险。不过,掂量2006年税收总额37636亿元、增收6770亿元的数字,得知中国近些年来税收超GDP一倍左右的增速,应当承认,在当前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改革总有最佳时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处于通货紧缩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相当有限,曾被认为是增值税改革成本较低的良机。种种机缘巧合,这一时机已经错过。今天,中国税收已创历史记录,应被看成增值税改革成本支付能力较强的良机。如果不存幻想,则应当承认这一次亦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说税制改革属于收入方向的改革,那么支出方向的改革也已迫在眉睫。在这一指向财政体制的改革中,我们最关心的是财政体制转型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亦即钱花在何处与怎么花。很显然,这关系到税收的合理性与使用效率。

中国从1998年即宣布从“建设型财政”转为“公共财政”,但八年来公共支出所占财政支出比例不升反降,而政府投资与行政性支出占比双双提高。当前,借财政收入再度大增之机,必须防止各级政府主导型投资升温,避免财政无端为政府和利益团体的经营失误埋单,并进一步加快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的转型。这意味着应当尽快归还本应由政府支付的、属于公共支出范畴的经年“欠账”,逐步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支出。与此同时,因为经济周期终难避免,整体财政安排仍应量入为出、居安思危,避免在短期内增加过多刚性支出,为未来埋下隐患。

财政支出还必须考虑效率提高,否则税收收入超GDP增长只能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中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早已全面启动,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正是把预算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而进行的制度建设。但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报告中,预算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频频发生,显示出执行者距最基本的合法合规使用财政资金尚有距离。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细化改革;税目设置;费用扣除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展望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让低收入人群获得改革红利,又要让高收入者体现量能负担。让高收入者享用更多社会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能依法缴税,为均衡社会分配格局做出应有贡献。总之,应当在调解个人收入、稳定经济运行、体现公平公正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首先,个税在调节个人收入、体现公平公正方面发挥应有效力。徐建炜等(2013年)《个人所得税改善中国收入分配了吗》一文中表明,在2005年以前调节个人收入效力是比较显著的,但是2005年以后调节收入的效力逐渐弱化。这主要是由于征税模式落后,税率结构不合理,已经不适应现今社会分配新形态造成的。其次,个税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越是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所得税在调节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器作用越为显著。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个人收入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为主,经历了近30多年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资本性收入占个人收入总体比重越来越大,按照资本衍生的特性,社会贫富悬殊居高不下,全国个人收入基尼系数徘徊在国际警戒线0.45之上。加之个税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日趋增加,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在介绍发达部分国家采取综合征税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如何细化税目和合理费用扣除及强化征管工作。

一、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模式转换征管方面的经验

个人所得税在国外已经有200余年的发展历史,所以,国外的研究理论对我国今后税制模式及征管办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特选择英国、美国两国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及征管办法加以简要介绍。

(一)美国个人所得税模式及税收征管办法

美国个人所得税1862年开征,1866年,联邦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已经是来自个人所得税。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个人所得税税法。美国的个人所得税从一开始就采用综合所得税税制,将家庭作为纳税单位,个人自行申报。与之对应,“毛所得”是美国个人所得税的一个重要概念,《国内收入法典》第61款写明,纳税人取得的除特殊说明之外的、来源于各处的所得均为联邦个人的毛所得。也就是说“毛所得”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获得的全部收入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除非是特别说明的不征税项目。此外,美国还单独补充列举了15项应税所得和4项不予征税收入。在税收征管中,美国大量运用了信息技术。美国税务稽查的方法很多,信函审计、现场审计。“一揽子”审计对所有的税种同时审计、大纳税户的小组审计等。但真正在工作中用得比较多的是信函审计,即对纳税人的有关信息通过计算机“交叉稽查”,发现问题或疑问,通过信函与纳税人联系;审计结果用信函通知。严密的交叉稽查措施便成为美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上的一大特征。其实,美国90%的稽查都是通过信函审计完成的。美国根本不考虑纳税人是否曾经被预扣,统一按规定时间向主管税务部门填写纳税申报表;同时,税务部门搜集有关纳税人收入的各种信息资料,并集中在“全息码”下。然后,利用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交叉审核来自两个方面的信息,如果发现问题,税务机关就调出来单审。这样,纳税人都有可能被查。以防被查,在自愿申报时,纳税人就不得不综合考虑,应该如实申报还是略有隐瞒。另外,在美国,较为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和有效处罚与约束机制,保证对偷税逃税漏税者能进行十分严厉的惩罚。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税务处罚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较为简单,主要就是罚款。具体规定为:不按时申报罚款25%;不如实提供税务资料,罚款25%;不按时缴纳税款,罚款20%。最高的行政处罚限额可到达100%,税务欺诈的处罚最高可达200%(以上按应纳税额计算),而且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如坐牢。刑事处罚最重为终身监禁。在美国,无论什么性质的罚款都要加收利息,利息=(欠税+罚款)×(商业银行贷款利率+1%),并且按照复利计算。如此严厉的处罚确保了美国居民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纳税义务,并且打消偷税漏税逃税的念头。

(二)英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及征管办法

早在1799年,英国就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首次开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的诞生地。其税制模式从最早的分类所得税税制到现今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在征管方式上,英国对工资、薪金所得和利息支付采用源泉扣缴。这种方法有效地、准确保证了扣缴税款的缴纳,减少了税收收入的流失,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英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比较健全的税务制度。税务在英国是一种纯粹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税务机关与部门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信任。税务部门对工作人员有严格要求,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各种标准严格审核否则取消资格。除此,规范的纳税申诉制度也是英国在个人所得税中采取的一项先进措施。当纳税人对征税事务有争议的时候,向该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申诉,或向税务局税务裁决官提出意见,也可直接向国会议员进行申诉。当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不能接受时,可向独立法庭诉讼专员进行上诉。这里提到的诉讼专员是独立于英国税务机关外工作的。包括由掌握税法知识的退休人士担任的普通专员和由税收专家担任的特别专员两类。如果纳税人对诉讼专员裁决不服,还可以继续上诉至最高法院。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构成要素方面细化改革的思考

(一)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下的税目设置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有11个税目,试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后,建议将个人所得划分为劳动报酬所得、资本经营所得两大综合税目,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四项分类税目,综上一共六个税目。劳动报酬所得大税目下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项目;资本经营性所得大税目下包括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等项目;此外对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主要考虑在强化大众创业创新、力推精神文明的今天,应激励社会成员多发明专利多运用专利,并从政府的角度保护、鼓励专利及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出版,在征收个税时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对偶然所得、其他应税所得则单独列示税目。

(二)合理设计每个税目的扣除标准

前一个问题之所以将税目设计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在于既能简化税目,又能按照每一税目合理费用扣除。费用扣除是体现个人所得税改革量能负担、税负公平合理的重要设计环节。对于劳动报酬所得既要应体现对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生计保障,还要体现活劳动消耗在高层次补偿的加计扣除和附加扣除,如继续教育或技能提升、旅游度假、再就业耗费等,未来的劳动者补偿不再是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简单补偿,而是适应社会进步后劳动者的扩大补偿和更高的生存风险补偿。从以往的分类扣除转化为大税目的综合扣除,免征额不是应该降低而是应该提高,因为是将以往的几个项目的费用扣除合并了。从人性化的角度还应配合国家二胎政策考虑抚养人口成本、配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考虑老人赡养成本、配合人们购置生活首套住房按揭成本或无房租金费用扣除。综合这些因素,对劳动报酬所得税目的免征额应按照家庭人口费用做综合费用扣除。笔者以为该标准既要体现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义务承担感和权利获得感,并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对于资本经营性所得项目,扣除费用应当是考虑“劳动报酬所得“基础上给予二次扣除的问题,所谓二次扣除不是一刀切的,即各项所得统一申报,已经获得“劳动报酬所得免征额”的不再享受二次扣除,没有享受前者免征额的则比照前者免征额扣除。而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作为分类征收项目应体现更多的鼓励优惠政策。偶然所得则建议不再规定扣除额,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合理规划税率设计,既体现税负公平合理又便于操作

我国现行税目税率既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又有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建议将第一大类综合税目实行综合征税,使用一个简化的5—6级的累进税率,在提高免征额的前提下,降低最高边际税率,由于是劳动报酬所得,最高级的税率不应高于资本性所得税率,建议最高税率不高于20%。资本性所得由于其性质和劳务报酬所得不同,在新形势新经济态势下,建议可以采用20%比例税率基础上的加成加倍征税方式。

(四)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取得收入的渠道多元化且发生结构性改变,对于创业创新类收入、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收入,建议给予更多的税收鼓励和优惠。通过合理的费用扣除、不同档级的税率以及税额优惠体现个税的优惠政策。

(五)加快个人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管

个人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个税改革是否能实现家庭收入信息整合以及家庭综合费用扣除等等的问题,也就是说涉及到综合税制改革是否顺利推行。税务部门应运用好互联网+税务技术,运用好大数据技术。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应由政府出面,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设完善。征税即是公共需求又是政府行为,凭借个人所得税改革契机完善个人信息登记,并建立好交叉汇总审计网络,将这一改革难点促成为改革的亮点。同时,针对个税的需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控,为跨境商贸、投资等纳税人建立纳税档案,重点税源重点管理。总之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实现税务—银行—单位—其他政府部门间网络互联互通,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连起.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税制公平与税负合理[DB/OL].央广网.

[2]楚天.个人所得税改革需加大力度[N].宁波日报,2017—03—08(008).

[3]何天情.浅议个人所得税改革[J].现代商业,2017(04):61—63.

[4]张亚凯,李立媛.探索“分类与综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J].中国经贸,2015(18):259.

[7]徐建炜.我国个人所得税改善中国收入分配了吗(基于对1997—2011年微观数据动态数据评估)[D].中国社会科学,2013.

[8]冯然然.基于综合与分类模式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9]曹珊珊.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税税制改革问题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

[10]王小锋.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11]杨孟谦.从收入分配视角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课征模式[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12]杨钦玉.美国人的纳税意识是怎样炼成的[J].税收征纳,2012(10).

[13]袁武林.信息不对称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D].上海海关学院,2016.

个税改革方案范文第8篇

推进税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税制改革的每一个大动作,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近年来,以结构性减税为主基调的税制改革频频推出“大动作”:

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达1250亿元。同时,财政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广大农民“减负增收”,生产生活水平双提高。

2008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33%降至25%,负担明显减轻,也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2009年,增值税转型在全国全面推开。从2009年到2011年,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明显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三年累计约5000多亿元。

2011年9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个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档税率由5%降至3%,并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调整后,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大幅减少,由约8400多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由原来的约28%下降到约7.7%,由此全国个税收入每年减少约1600亿元。

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据测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如果在全国推开,全国税收净减收将超过1000亿元,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同时直接带来大约7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税制改革的每一个大动作,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取消农业税、增加农民补贴,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长提供了保障;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企业所得税合并,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调整个税,居民税收负担减轻,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解决了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将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财政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财税改革的最大亮点。

北京银建出租汽车公司司机艾国东师傅说:“这几年社会保障福利的提高,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拿我个人来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几年是从无到有,变化巨大。特别是医疗保险连没有工作的‘一老一小’全都覆盖到了,对于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家庭负担和压力真是大大减轻。”

贾康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百姓最大的后顾之忧。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的着力点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农民在低保、养老、看病、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正在向城里人靠拢,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2010年,全国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近6万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2/3。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得以加强,增长超过20%,体现了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懈努力。

此外,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增长23.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38.3%。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意味着中央对欠发达地区支持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可以自主安排的财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制度建设,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为国理财

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自2001年以来,一场被称为“财政革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财政资金运行由“中转”变为“直达”,财政资金运行监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截至2011年底,中央各部门及所属13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和地方各级近40万个预算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公务卡制度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利用“刷卡支付、消费留痕”的特点,将公务消费充分置于阳光之下。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对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今年1月1日起,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等支出,都要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加强政府自身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又一重要举措。2011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为国家节约资金1500多亿元,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减排、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政策功能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金额达到2726亿元。

2011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资金的分配秩序,推动了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财政预决算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从“大账”到“细账”,公开的内容更加具体。2011年,在预算公开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

深化财税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与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目标相比,财税改革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难点,突出表现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省以下财政体制尚需完善;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财政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税制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迫切需要通过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今年将从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税收制度三方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努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推进健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制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将部门预算制度改革覆盖到县一级,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

三是进一步健全改革税收制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完善消费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按照正税清费原则,研究起草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及配套改革方案,深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

“十二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方向,服务大局。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体制保障,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是整体设计,协调联动。妥善处理政府与纳税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财政与金融、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全面设计,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加强各项财税改革之间以及财税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三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又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精心谋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主要目标

完善财政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财产税、环境资源税及其他特定目的税相协调,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

主要任务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