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规格

建设世界城市已成为北京市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信息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作为新兴生产业的会展业,以其特有的集聚性、辐射性和带动性,将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会展行业的大力发展催生了对会展人才的巨大的需求。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强调会展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充分分析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我院会展策划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基于“GPTC”平台的会展核心人才典型工作岗位的校企合作三环渐进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所谓“GPTC”是指通过搭建“通用平台GP”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TC”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其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用能力,指那些跨越职业的、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素质与能力。二是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能力也应该具有综合性,而不是单独割裂肢解的,具体可包含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社会能力(社交沟通)、方法能力(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方法等)、个人能力(耐心、细心、认真、宽容、快乐、耐挫等能力)等,专业能力中渗透通用能力的培养。该模式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提出的能够实现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近(零)距离对接的模式,是指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和企业间采取专任教师下企业、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的方式实现融合。基于“GPTC”平台的会展核心人才典型工作岗位的校企合作三环渐进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长的三个阶段:会展项目助理人员、会展营销人员、会展项目主管;设置三个发展阶段:即会议会务和展览展务能力阶段、会展营销服务与管理能力阶段、会展策划能力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每一阶段均围绕专业核心技术课形成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训课程相结合的闭环结构,以实现使学生理论水平逐步提升、专业能力逐步熟练、就业能力逐步增强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本地区会展人才需求精准定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展业人才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是专业的会议或展会组织者人才,包括策划、现场管理、招展招商人才;第二是场馆管理人才和参展商方面的会展人才;第三是服务人才,如翻译、物流、广告、旅游、饭店和搭建人才等。会展人才也可按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与会展支持性人才来分类。目前市场较为紧缺的是会展核心人才,即熟悉行业情况、擅长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专业会展活动策划和营销人才。结合北京市会展企业人才需求、学院发展规划和行业特点、师资队伍特点等条件,确定了具体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满足北京地区会展业发展的一线从事会展策划、现场管理、招商招展以及从事服务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二、确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基于GPTC人才培养模式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将人才培养原来的单纯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提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其综合素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既注重通用能力的要求,也注重了职业能力的要求,同时在职业能力上也注重体现含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表述为专业技能。同时在确定人才规格时对学生提出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例如,《会展策划师》。同时,鼓励学生取得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证书》、《公务员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证书》等同等水平的证书。

三、围绕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可以分为会展辅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会展支持性人才。经过调研,确定了会展核心人才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定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是基于会展核心人才典型工作岗位而设计的。

基于GPTC平台的会展核心人才典型工作岗位的校企融合三环渐进人才培养模式,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阶段:会展项目助理工作能力培养课程、会展营销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

核心技术课程全部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工作学习任务为载体,课程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基于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或是对实际工作进行了加工整理或改造,以适应学校教学环境的任务。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学习任务的设计、安排和学生完成情况的考核均有企业专家的参与。

四、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1 根据工作过程的复杂性,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确定了课程的先后顺序。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建设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由浅入深的阶段,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适应。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情况如下图:

专业核心课程内在逻辑链路及对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见图2:

2 根据从简单的综合到复杂的综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思路,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前后顺序的安排。

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工作任务中涵盖相应的理论知识点,每个工作性学习任务均来源于实际工作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每个学习任务都是完整的任务,体现出完整的业务流程。从简单的综合到复杂的综合过程中,每个工作任务中都会有一些重复的内容,这些能够强化学生基本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态度,随着每个工作性学习任务的复杂度和理论高度的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也逐步提高。五门核心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先后顺序如表2。

3 改进了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学习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与企业教师合作,将授课地点搬到展会现场。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一线技能人才,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和企业的零接触。在展会现场,企业教师与专任教师同时到场,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同时,解答提出的各种现场的问题,解决临时的突发事件。现场教学后,每个项目小组制作项目汇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在研讨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汇报的修改稿。

(2)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设计与实施课程

多数核心课程的工作性学习任务均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设计,有些工作性学习任务引入了企业的评价标准,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授课,如会展设计、展览策划等,并让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搭梯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基础,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为了完成工作性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搭梯子”。这里的“梯子”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包括项目指导书、学习工作页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自主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设计项目指导书、学习工作页是特别注意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实现工学结合。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指引方向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陪伴者和评估者,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教师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撰写详细教案进行路径的引领。第二,通过制作演示资料帮助学生在做中反思,对理论进行归纳。第三,通过设计课堂考核方案、日常测评表、试题库、技能测试题库等方式进行教学目标的验证。第四,通过撰写教学分析,进行教学反思,改进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

工学结合课堂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四、建设专任教师师资队伍保障人才模式创新的实施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AHP;会展专业;学生素质;测评;模型

我国会展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高校的会展教育。我国会展学历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看好会展业前景。但是要办好会展专业决非易事。目前的会展专业招生、会展教材出版、会展培训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头热”的现象,需要冷静看待,而我们清楚知道需要培养一个怎样的“会展人”是会展教育的基础,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决定培养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充分发掘学生们的职业潜能,所以非常有必要测评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素质能力。以往的评价体系,只是根据学生们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来做定性评价,虽然简单易行,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这种评价方式也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具有片面性从而不具备完全的参考价值。应用“AHP”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实现量化评价,能够同时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之长处,为专业教师做出较客观评价结论,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地培养本专业学生。

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构成要素

(一)职业素质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是事业心,还是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都要求很强;二是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诚实信用而且用于尝试敢于创新;三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精神较强。

从整个会展项目策划与执行过程看,“会展人”的素质体现在多环节。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对会展项目的管理、控制、组织等工作的执行力,适时调整工作目标等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会展专业人才素质的核心,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是其来源,但这种能力素质又有别于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每个会展策划师、会展项目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以及策划风格,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的最能展现个体优势的能力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展专业人才,除了要具备自身独特的能力素质外,其它方面的一些能力素质确实共同的,这是做好会展策划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精通计算机等。在会展行业中,团队已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优秀的会展策划人才必须要懂得利用团队的优势,发挥团队的力量来做好项目的策划和执行,进行创造性、高效率工作。因此,作为一名策划人员,不仅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还应该具备管理决策能和控制执行的能力。以上所说的各项能力,都是衡量一名策划人员所需要的标准,只有这些素质越高,才能更好地策划和执行会展项目,并进行创造性工作。

(三)知识素质

因为一个会展项目工程复杂,涉及面广,所以对于策划人员的有一个要求就是知识结构的完整合理,除了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专与博统一的“通才”。对于知识面和知识机构的要求,会展策划人员需掌握策划、管理、营销、公关、平面设计、经济及法律、文案写作等方面的综合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国内会展行业和旅游行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际会展业经营管理的惯例与细则。

二、会展专业学生素质测评模型设计

(一)构造会展专业学生素质层次结构模型

以“AHP”思想为依据,用系统的观点把会展专业素质层次问题分解成若干因素,并以其支配关系为根据建构起体现会展专业学生素质层次的结构模型。

(二)分别构造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将两两比较该层次内的各种因素,根据斯塔相对重万方数据要性等级表,按照规定的标度,进行定量分析,写成矩阵形式。

(三)进行层次排序

1.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即先将矩阵的元素按列归一化。然后求矩阵各行和的平均值和权向量值W1,最后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在得到Λmax后,还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定义Cl=(Λmax-n)/(n-1)。然后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相比,得出CR。RI的取值。当CR

三、结论

根据最后的分析计算结果,在会展专业学生素质诸要素中相对重要程度顺序依次为:策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策划与管理知识、管理决策能力、拓展视野、道德品质。经过具体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各种能力素质重要性都靠前,所以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能力素质。

基本文中建构的模型,经过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策划组织、管理决策、团队协作等能力素质是选拔或评价一个优秀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首要考虑的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会展策划人员,必须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有效的整合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要素,,使组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保证运行状态始终良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知识水平和视野拓展能力处于次重要的程度,也是会展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分析计算结果中,按照相对重要性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知识素质中的策划与管理知识,排在第五位逇是拓展视野能力,这以结果明确的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素质必须要重视,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拓展视野能力。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只精通专业知识而不懂策划,不懂得利用其他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的会展从业者,其工作质量以及策划水平也是有限的。只有开阔眼界、博采众长,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会展策划能力。

(三)学生的职业素质不容忽视,依然是会展专业学生须具备的。

从“AHP”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作为优秀的会展人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作为一名从业者,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尽职尽责、务实进取、严于律己,所作所为都应该要展示出自己的道德素质。在承担项目策划、决策、协调、管理的组织指挥中实现自我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共同提升。因此,我们在培养会展专业学生时,要深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38-02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正在向旅游强国发展迈进。中国旅游业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人才的发展滞后,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卓越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滞后。本文以课程建设为新视角,以培养卓越旅游本科人才为核心,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基础

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鼓励旅游专业教学团队把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旅游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课程改革融入卓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创新视野。本文以作者所在大学旅游管理的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为例,在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卓越旅游本科人才的课程建设新模式。本课程从会展的组织者、与会者和服务者等角度阐述会展市场、组织与策划,讲解会展策划的原则方法,并通过案例研讨讲述系统分析和决策分析方法在会展策划中的运用,着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现代策划设计理念,以及会展策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校企合作方式

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会展策划与管理》系统地阐述会展的策划理论与实际操作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演练的结合,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策划、立项、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先前就整个课程教学与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计、组织、推进、评估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课程考评标准。由成都新纪元会展公司提出一项该公司正在策划的会展项目、项目主题、策划背景、目标客户、财务预算等具体要求,并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本课程教师负责依照教学大纲教授会展策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8~10人的约10个项目小组,组内自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们对同一项目主题进行创新策划、设计本小组的可行性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各小组的《会展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和《会展项目商业策划方案》。在学期末,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评审组对10个小组的策划方案进行公开答辩、评审,最后评选出金奖、银奖等作品。

三、校企合作过程控制

在课程进行的18周里,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进度安排,企业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授会展策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的同时,不断引入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的项目作为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将理论紧密地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同时,成都新纪元会展策划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信息和专业指导,包括学生对会展公司各部门的参观,相关会展场馆的实地走访,学生与各部门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统计数据的获取分析等,共同推进10个项目策划方案的撰写。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考核标准

10个创新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和企业实习,与企业各部门人员交流沟通,经过多次小组讨论,提出本小组的策划主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招商计划、预算安排等,编制出一个完整规范的会展策划方案,并由小组成员代表全组进行宣讲。教师和企业各部门经理组成评审小组对10套会展策划方案进行现场评审和打分(见表1:策划方案考评指标),评选出本学期《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最佳策划方案。成都新世纪会展策划公司拥有10套会展策划方案的解释权与使用权。

五、校企合作的课程培养模式总结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培养模式(见图1: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旅游人才课程模式)较好地遵循了“育人为本、崇尚应用”教育理念,充分依托了旅游会展行业的迅速崛起和会展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以创新、动态、实效的思路协调了学科与专业(旅游学科与会展专业)、专业与职业(旅游管理专业与会展策划职业)、职业与社会需求(会展策划师与会展行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明确了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这个模式首先将校企合作设定为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以“行业领先企业”和“学生创新小组”为组织的基本形式,充分遵循了大学本科生学习的基本规律:

1.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只有当清楚地意识到教学能够满足其需要,大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

2.大学生学习开始出现实用倾向。他们希望看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运用在现在或未来的实际生活工作中。

3.大学生已经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因此,组织一些练习或活动并与他们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4.大学生的自我导向意识越来越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互动提问的方式,比简单的“告诉”更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57-03

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不仅可以带来自身可观的效益,更能带到了一个城市经济和国际化建设,因此越来越被重视。为持续会展业的发展,社会会展人才缺口正需要全国各大高校不断补给。至2010年,中国高校本科和高职高专已有200多所学校开设了会展专业,每年大约1万会展专业的毕业生,然而从近几年的会展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会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寻找相关专业工作难度却很大,机率少,2009届高职高专会展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29%,处于10个最低对口率之列。由于会展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业界对会展人才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多的是强调在实践上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社会尤其短缺适合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基础性工作的会展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专业开设10年,尽管人们知道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高校的层次、教学定位、发展基础、可用资源等差异性,相应的在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1.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会展专业一般开设在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两类高校,普通高校既要为会展企业输送人才,也要为公共管理部门输送人才,与此同时还要为行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输送人才;职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与会展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相一致。部分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的人才定位和普通高校几乎相似,以培养管理类和策划类的人才类型为主要出发点,这脱离了教育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职能定位的轨道,同时也脱离了社会对会展人才需求。从社会需求量来看,会展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对从事策划、管理工作的高端人才需求量极其有限,会展项目落实后,需要跟进大量的会展电话营销、会展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基础性人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可重点考虑从会展基础性的实践工作入手,逐步进入专业性强的会展设计和会展策划实践,再深入到知识性全面的会展管理实践来开展。

2.会展专业发展依托背景不同,则实践性教学环节目标选择不同

我国会展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分别依托在不同院系不同学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依托的旅游院系开设了会展专业的院校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等;依托艺术设计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电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经贸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上海外贸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外经贸学院等;依托外语学院系开设会展专业的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由于依托院系背景不同,则造成会展专业实践性教学侧重原有的实践教学环境,而忽视了会展专业自身实践性特征。如:旅游管理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前往星级酒店和旅行社机率大,艺术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选择广告公司或相似类似的单位较多。如此会展专业由于受到依托背景的影响,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往会展专业自身的特征发展,仍然是围绕原背景开展。

3.会展企业规模制约着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实践环节

社会上的会展公司以中小型为主,成规模的会展公司不多,而同时能接纳50名为班级单位的学生同时进行专业实习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专业实践教学同学们往往进入的是同时接收大量学生的大型的展览会,如广交会等。但在类似广交会这样的展览会的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接触的是如接待顾客、接打电话、资料录入、文件传达、证件制作、器材租赁等简单工作,因而无法深入了解会展活动重要环节,也就难以习得有用的经验和技能,致使实践流于形式。因此,学校有必要与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深度的合作机制,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实习机会。

二、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开展会展专业特色教学原则

特色教学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发展会展专业自身的特性,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

2.注重实用性教学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为本,能力为主”的教学方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际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能力为培养目标。

3.教学方式混合型原则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应充分应用理论与实践教学混合、教室与实训场地、校内和校外、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等模式来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建设

1.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思路

第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应从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来同时进行。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企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素质已从专业型转变为创新型的趋势,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会展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流利的外语沟通和快速书写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健康的体魄等。对会展人才培养从应用型实践操作入手,包括展会流程中所涉及的调研、策划设计、营销宣传、现场服务、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的相关知识,转化到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展会运作模式、会展项目的运营管理等知识的洞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会展从业人员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会展业才能不断地壮大前行,从而具备持续发展的无线潜力。

第二,弹性制定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近年对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来看,会展企业用人一直注重那种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有责任心、适应力强、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在三年教学计划采用2.5+0.5的形式,各学期中相应制定弹性灵活的实践教学计划,目的是为了保障实践性教学顺利实施。为配合二三年级学生参与到春、秋季广交会的现场实习,教学计划随广交会的召开时间每学期弹性变化。

第三,会展专业实训课程教材、指导书和课程标准的编制。为配合实践教学需求,会展教研室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编制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会展策划、展示设计、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礼仪、会展项目管理等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指导用书,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提高。

2.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

会展专业实践的形式不仅在课堂伴随进行,相应在课外也应采用多种形式同时进行。

第一,实践各类校园活动。为丰富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了,酒会。迎新酒会和欢送酒会:二年级学生在迎接新生和欢送毕业生而筹划的一场真实酒会,达到让新生相互认识和毕业生留念的功能,同时提供了二年级学生实操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季。和校团委合作策划每年夏天的毕业季活动,每年以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加强低年级学生的策划和服务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树立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精神。校园自办展。从2012学年开始计划会展专业在校学生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内展览,要求学生们根据校园环境自选主题、自己寻找赞助商、联系场地和安排工作。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指导学生们共同完成。在校举办自办展览要求学生按照正式展会的程序进行展会的计划立项、实施招展、观众组织、相关活动、展会现场、展后服务等工作,还要涉及展会资金预算、场地布置、展位搭建、展会评估等工作。

第二,调研、考察。老师通过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参加校省挑战杯比赛和参与企业调研,提高学生们的调研和创新能力。每个项目小组成员有计划地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到校外进行项目的考察和实地调研工作,同时寻求合适的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会展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的优势,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第11届挑战杯赛中拿下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且成功入选省赛。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号召力下,6组作品成功申报广轻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2组作品成功申报2013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赛学生人数达48人。学生们带着浓厚兴趣参与各类校内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商业策划。每年秋季组织2、3年级会展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且在2010年成为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分赛区。赛制流程是首先组织会展专业学生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初赛(会展专业知识赛)考核并获得初级会展策划职业资格证书,初赛选拔通过的同学再进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分区赛,比赛成绩优异的团队被选拔进入全国赛区参赛。广轻会展学生共参加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赛事,共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级3名的好成绩。学生们通过参与比赛过程,知道会展策划并不是凭空想象、纸上谈兵,而是要符合商业市场运作,具有投资价值的可行性方案。

第四,工作室运作。以在广轻策划协会为依托的背景下成立了金点策划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主要是会展专业各年级学生在经营运作,老师为工作室顾问。工作室主要承接本校、周边院校和校外企业的大小型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市场调研、企业管理策划、广告宣传策划、文案编制和培训等工作,如生日宴会策划、开幕式策划、婚礼策划、企业产品宣传策划等活动。目前工作室正在积极和社会会展企业洽谈达成合作协议,为工作室更好发展铺好道路。会展专业学生通过亲历经营工作室,能真实的清楚会展企业的业务范畴和工作流程,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们沟通洽谈和营销能力。

第五,社会实践。部分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会展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来加深对会展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更同时可以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同时学生们趁暑假打份零工,为下学期积攒一份生活费。本教研室老师们为了配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同珠三角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会展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广的机会。

第六,毕业设计。为了更好的顺应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广轻会展教研室屏弃了传统毕业设计只是撰写相关论文的唯一途径的考核方式,扩通会展项目策划或和会展设计方向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更好的协同顶岗实习方向发展。

3.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方案设计

第一,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设计。通过近几年对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来看,会展企业用人一直注重那种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有责任心、适应力强、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为了能培养出能胜任会展岗位的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以金字塔结构搭建成从“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出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

第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为了丰富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我们教研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穿插到各个学期中,使会展专业学生从专业认知学习到专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实现。专业见习在第一学期周后一周,学生参观会展企业;校内实训: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实践能力模块的操作;校外实训:加入到大型展览展会(如广交会等)的工作操作中。具体实训计划(见表1),会展专业实践能力模块(见表2)。

4.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壮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会展教研室教师响应学院要求专职教师“5年中2年在企业实践”的方针,轮流安排专业教师到会展企业一线进行上岗锻炼,专业教师在企业体验和考察过程中,摸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专职教师也成为能研究理论又能企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如本专业《会展项目管理》实践课程一直都是聘请会展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每学期专、兼职教师进行一次座谈会,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会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第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大力开拓校外企业资源、充分建设校内实训资源”为原则进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广东会展行业协会资源,按照校企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广交会、点子广告策划公司;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了计算机和设计实训室、形体实训室、会展旅游实训室、金点策划工作室等资源。

第三,整理实践教学资料。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融入教材之中,尽量使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有相应配套教材。专业教师要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大纲撰写实训手册和实习指导书建立案例资料库。

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来对主体进行项目活动评价。

第一,评价主体的方式。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学生自评是完成某一次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是以团队组织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后,要求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互评;教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一次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内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企业评价是教学项目来源真实企业,由企业进行成果评价。

第二,会展活动评价。会展活动内容评核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在此,选择更为具体的“活动策划”、“活动执行”、“活动效果”三方面作主要评核对象。活动策划评价。此部分内容是综合活动执行后消费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信息而对当初活动的策划做出评判。包括活动策划目的、对象、主题、活动形式、创意表现等内容。可以通过对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对话或者电话访问获得相关信息。活动执行评价。内容是回顾活动进入实操阶段的各个环节而对活动的执行状况做出评判,如买手机赠送礼品活动,主要考核指标可以设计为礼品选择、礼品采购、手机宣传单制作、活动传达、活动现场布置、礼品传达、现场解说等。上述信息通过对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对话或者电话回访来获得。活动效果评价。评价活动效果的权衡系数为认知度、转换度、说服度。认知度是衡量活动对提升品牌认知度的贡献程度;转化度是衡量活动对转化竞争对手潜在客户的贡献程度,如过去经常购买的品牌、公关活动当时产生的购买比例、最经常购买品牌同公关活动情况下的购买意向、未来继续购买目前品牌的意愿等指标;说服度是衡量活动对提升品牌认知度的贡献程度,如公关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度评价、公关活动后对主要竞争品牌的评价、未来推荐公关活动的品牌的可能性等。

总之,任何院校会展专业都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基准,根据会展专业实践的特性,立足于现有的基础,不断挖掘校内的资源和拓展校外资源,丰富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蒋永业王英哲.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6).

[2]杨铭德,刘松萍.基于需求导向的会展实践教学设计[J].学理论,2012,(9).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字: 会展 小班化教学 工学结合

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在会展教育研究据统计我国高职高专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05所,浙江省内有14所。该专业大部分都下设在设置在人文旅游系、工商管理系等部门。我院设置在艺术设计系,也是充分体现了我系该专业的特色,据了解所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都开设该课程,并且有《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与策划》、《会展营销》等相关课程。并且省内的很多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将会展策划作为精品课程在建设,但是近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还是相对较少。

一、课程教学改革核心理念

"项目入课堂,教学进现场"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本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以职业能力为标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会展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要,将各种会展从业能力的需要分解成各种能力板块,依据能力板块设置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确定授课重点。该课程结合地方特色会展活动项目,让学生分组模拟会展公司完成项目策划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意理念,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重在学以致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力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行业企业会展活动的策划实施等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完全接轨。本专业教学与柯桥国际会展中心,浙江新纪元展览公司等相关会展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实践施行项目驱动,校企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用代学,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模式,即在班级中组织会展模拟公司,并积极争取地方会展市场真实项目,分配实战性经营任务,按真实会展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市场规律执行实战任务和演练,让学生在运用中发现会展专业知识的短板和产生强烈的知识需求和求知动机,然后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用互动。这一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落后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成功举措,这一措施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w做法是:(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积极与绍兴会展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会展项目,熟悉会展项目活动中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真实情景,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与会展企业展开切实有效的合作。以方案竞标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进行会展项目的立项策划与设计,将策划方案向会展公司积极投标,如2009级会展专业学生策划第十七届中国黄酒节开幕式被主办方绍兴黄酒集团得到了高度认可;校企合作,承接会展公司业务。班级会展模拟公司积极与在绍兴会展企业合作,承担一部分公司业务,让学生接受实战性的锻炼;参与会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是校企合作的又一有效方式。通过以上方式,很好的进行了工学结合,展课互动,在校企合作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在展中发现能力需要,根据需要设计相关课程和突出相关内容,这种需要又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真正做到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2)以情景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展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作为学生的活教材。根据会展策划的具体要求,将该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出发将专业知识渗透其中。(3)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随时补充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潮流、新动向、新模式,体现应用性课程的适应现实性和创新性。按照行业发展,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三、小班化教学改革方法创新,展课互动,成立会展模拟公司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专业对应的会展策划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为依据,参照会展策划师的职业资格标准来制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改革创新,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和创新:(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板块式教学,采用会展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的教学环节。依据能力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运用板块式教学。按会展职场需要将本课程分为几大板块,然后注意板块的衔接。(2)展课对接,教学做一体,展会现场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专门的会展实训一周,随展会时间灵活调整,在展会的旺季安排实训和实践课程,在展会淡季安排理论和校内实训课程,这样做到教学安排的灵活,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会展活动的实际知识,而不拘泥于课堂教学。(3)会展模拟公司与学习小组合二为一。

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效仿企业提案

聘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作为评委进行专业课程的考核,学生总结不足之处,为今后在会展公司创意设计提案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学有作用。 学生团队小组上讲台宣讲,锻炼学生的提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方法。

一方面将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另外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变革,将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提案,请会展行业设计总监或经理模拟客户,学生团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宣讲阐述,最终选中一组各方面比较突出的中标,学生也体会到的方案被采用后的成功和喜悦,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会展策划课中的创新研究;将项目引进课堂,将课堂搬入现场的教学研究,依据地域性展会和节庆活动特色研究会展活动策划的教学改革创新,正是体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的核心理念。

变革了传统的策划课程理论教学理念,结合公司实际项目运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变革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方式,以模拟企业竞标的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案宣讲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参与项目工作的成就感。正是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许传宏.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6):45-47

[2] 丁萍萍.我国会展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展览, 2005(2):48-52

作者简介: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6篇

伴随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展人才已经成为影响未来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15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可知,我国会展教育在规模上位居全球之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会展招生人数增长迅猛,但是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会展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会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职会展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丰富会展内涵,培养宽口径的学以致用

会展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性,进而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是非常综合性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常在会展企业要从事多种类的工作,如若我们的培养理念比较单一割裂,只是拘泥于会展的框架内,培养的学生会因为思维和知识的局限而陷入到狭隘、缺少创新的僵化发展模式。以会展大国德国为例,德国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方向,按照会展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工商管理、展览管理、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展示设计与搭建。1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也要贴近行业发展,以“宽口径的学以致用”理念为出发点,拓宽会展的内涵,围绕会展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种类的辅助课程,比如传播学、广告学、多媒体制作、客户关系管理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内涵发展,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决定了学生进入企业的生存本领,后者决定了学生未来职场的上升空间。

二、立足专业特色,培养活动思维

会展企业人才缺口虽然巨大,但是真正缺少的是具有丰富资历和阅历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一些支持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学校优势专业,找到自身在会展业的正确位置。比如,工艺美术类的高职开办的会展专业需定位在展台的设计方向;建筑类的学校要着重培养展台搭建方面的人才;广告院校则侧重营销,以管理类见长的职业学校也要拓宽培养思路,由会展策划与管理向活动管理拓展。上海师范大学从2008年开始就调整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的课程方向,将活动管理的知识体系作为会展专业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并采用基础课+方向课的模式,增强学生适应不同活动项目管理需要的能力。该专业的办学思路的逻辑起点是:不论会议、展览,还是婚庆、旅游节庆,或者其它,每个会展项目都属于活动的不同类型,而且每个活动就是一个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拓展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2国外亦是如此,国外的大学没有专门的会展专业,只有活动管理,会展管理只是其中的开设课程。秉承这种理念,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既符合狭义的会展项目管理特点,也满足广义的活动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办会展专业的高职院校如若能结合院校自身优势,又拓宽培养思路,则会在增加学生技能,扩大就业平台方面获得质的提升。

三、依托企业,构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教育的通病之一就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会展院校要致力于构建校内外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多渠道践行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三年制高职会展院校,要根据每一年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大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基础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会展场馆和企业参观的形式对行业形成初步的了解,再配合校内《会展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来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还可借助参与展会外围活动,比如展会服务志愿者等方式来深化对展会的认知。其次,大二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议运营》等专业核心课程都要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会展调研》课可与沈阳的国际装备制造展紧密结合,学生以小组形式先在课堂设计调查问卷,再到展会现场对展商和客户实际调研,回到课堂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调查报告,完成理论到实践,再升华为理论的内化过程。《会展策划》则可以围绕社会热点,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题策划虚拟展会。《会议运营》课完全可以由会展专业学生配合学校来承办一些相关会议。最后,大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顶岗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学生送到企业,通过在某一岗位的实际参与,来获得真实而深入的实践能力。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导向;会展策划;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高技能、应用型、专门化会展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岗位“工作过程”为逻辑线索设置课程,课程教学过程统一于岗位工作需要。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了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会展项目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方法和程序,具备会展项目策划能力,符合会展策划岗位要求。

一、高职高专《会展策划》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教学现状

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和理实一体化课程,高职高专会展专业一般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本门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展立项、招展招商、会展现场、会展服务、相关活动以及客户关系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现状如下:会展专业学生前期对会展策划的相关知识掌握少、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厚、应用能力不强,教学内容偏理论、实操项目少而单一,项目导向教学法流于形式,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课程实训条件差。基于上述现状,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好。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系统性,过于理论化,操作性不强。由于会展策划课程的高职高专适用教材很少,且很多教材的内容没有及时随着行业发展进行更新,教材实用性差,基础内容多而庞杂、内容不系统、实训项目可操作性不强。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灌入式教学方法,实践条件限制,课程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没有完全应用在教学中。

(3)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课堂缺乏吸引力,企业实体项目少、虚拟项目多,导致项目导向教学过程缺乏适用性。

(4)教学手段:现有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训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操项目需求。

(5)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单一,以结论性考核为主,形成性考核操作起来有困难,行业和企业没有参与课程效果评价。

(6)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涉及策划、项目管理、营销等知识,学生知识储备不充分,掌握起来有难度。

(7)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实践经验,项目策划实操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二、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模式

1.课程教学目标

《会展策划》课程是会展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会展策划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以“需求导向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针对会展专业学生在项目实践操作能力上的欠缺,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养学生具备会展策划岗位要求的项目策划能力。

2.基于项目导向的《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模式

依据岗位能力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突出重难点、体现针对性,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生产岗位,校内外实训结合,在学生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模拟会展项目策划,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基于项目导向的《会展策划》课程改革模式的应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以一个企业的真实案例为教学项目,由学生进行现场咨询诊断,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了解所需的必备能力,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技能。

1.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项目的导入,即以一个真实的项目或任务为主题组织和实施教学,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步骤:布置任务、计划安排、实施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成“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课程中引进会展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案例,校内外实训项目结合让学生有真实的教学环境,按照会展项目的工作流程使得教学内容流程化、模块化、阶段化。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设计,对课程设置模块化、目标化。首先,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如会议室、展览室、接待室、仿真室等校内实训室,仿真工作环境模拟会展项目,有条件者甚至可以完成校内实体展会项目的策划与运营。其次,利用专业深度开发的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创造一个项目模拟或真实训练的实训环节,也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定期开展课程指导、项目合作开发、学生创业技术支持等。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已有直接讲授法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实践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教学法,将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情景模拟、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得教学手段丰富。

5.形成“校、企、学生”评价和考核教学质量的体系

依托行业和企业,构建“行业专家、企业能匠、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全参与、全过程、全方面的对教学模式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成果可以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参与程度、职业技能展示认证、教学效果来评价。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four areas of enterprise type of exhibition needs, job type, industry personnel hierarchy an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quality capacity requirements to analyze the exhibition personne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Guangdong, and propos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关键词: 会展人才;需求分析;开发对策

Key words: exhibition personnel;needs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85-02

0 引言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业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三个重要的区域会展中心。其中,广交会的成功举办使广州成为国内最早发展会展业的城市。根据广东省贸促会的《2012年广东会展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广东共举办展览618场,居全国第三;展览面积(展览馆举办展览面积)近140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广东共有展馆30个,共有展览面积220多万平方米,也居全国第一。同时,广东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单个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省份。

1 广东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广东会展业的崛起,展览会数量、规模都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会展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大。技能型与服务型会展专业人才成为会展企业争夺的对象,且会展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成为制约会展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1 会展人才需求企业的类型 会展业的特征致使行业内的企业呈现“旋涡型”分布。旋涡型结构的中心部分是会展核心企业,直接负责会展项目的开发、策划、组织、管理、营销等工作,例如展会主办及承办企业。中间一层为辅助企业,主要包括向会展项目提供必要的辅助产品的企业,例如场馆经营企业、展台搭建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等。边缘部分是会展支持企业,是涡旋结构的最,涉及住宿接待、翻译礼仪、广告、贸易等企业。虽然三类企业在展会活动中所起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只有三类企业相互合作,才能推动会展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1.2 岗位类型 尽管会展业涉及行业众多,但是可以根据职责不同将岗位划分为展会策划类、会展营销类、展会组织管理类以及展会服务类岗位,具体岗位类型、职责及主要分布企业群如表1所示。

1.3 会展需求人才层次结构 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从会展业相关行业转行而来,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会展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优秀的会展项目经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一般要求大学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至少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相比较之下,广东会展业从业人员,无论是会展组织管理人员还是会展服务人员,其理论基础和专业素质均属于较低层次。以受专业教育状况而言,广东省会展公司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40%,中专技校等占45%。尽管如此,在这些受教育者中,接受过会展专业教育的人数不足50%。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会展企业就学历要求、专业培训要求以及行业经验进行调研,本文概括出各岗位群的基本层次要求(如表2),其中,胜任会展组织管理类岗位的人才需具备大学学历,接受过会展专业培训,并且有三年及以上行业工作经验。

1.4 岗位基本素质要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本文采用企业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将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分解为六大类,即专业知识素养、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个人形象及魅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六大类素质能力又被分解为二十四条细化能力(如表3)。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本文概括出各个岗位类型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并得出以下结论:①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工作态度及职业道德是企业招聘人才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其中,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最为重要;②对于会展核心类企业,专业知识对于从业者而言比较重要。③会展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无论哪一种岗位类型,都要求从业人员业务上手快,实践能力强;④四种岗位类型中,会展组织管理类岗位属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因此,会展组织管理类岗位对从业人员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业务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

2 广东会展专业人才开发对策

2.1 增加专业人才供给解决会展人才数量问题 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主要来源于省内高等院校以及人才的引进。2011 年,广州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方向进行招生的高等院校有15所,除了广州大学等四所高校外,其他高校多数开设于2008年之后。从2008年至2011年各高校招生人数统计,每年会展以及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数约500人。与会展行业内人才数量的巨大缺口相比,会展人才的供给明显不足,因此,只有加大高校会展专业的人才输出以及从其他区域引入会展专业人才才能提高省内会展人才的供给,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优化行业内人才层级结构。

2.2 提高专业人才教育层次,优胜略汰,优化从业人员层次结构问题 2011年,广州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方向进行招生的高等院校有15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高职专科院校7所,高等院校供给的专业人才层次已经有所提高。同时,在会展行业内建立完善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行业内层次较低的从业人员逐步退出会展业,以达到优化会展行业人才层次结构的目的。

2.3 在岗培训结合专项技能教育提高会展人才能力水平 高等院校作为会展专业人才主要的供给方,存在固有的缺陷,即理论知识扎实,而实操能力欠缺。在岗培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能够很好地弥补学历教育的缺陷。因此,建立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教育体系,结合完善的在岗培训以及突破个人能力短板的专项技能培训,是提高会展人才综合实习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郝素玲,赵桢.河北省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需求状况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