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师德 以爱导之 以时俱进
“师之道,在于德”是我多年来坚信坚守的为师之道。作为老师,我的教育观点是“以人为本,重在育德”,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准则为关键,培养学生成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为目标。知识的不足可以慢慢学习弥补,而做人的缺乏却令人最终走向失败,甚至危害社会。古语常说“小成靠才,大成依德”正是这个道理。下面是我近年担任幼师教育工作实践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以兹共勉:
一、师表端、师德良(以身立教)
教师的职业道德、仪表、教态、工作作风、乃至生活习性规范和约束了幼师生的日常行为,督促她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影响她们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幼师生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单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无声胜有声,影响深远。幼儿在“听其言”的同时,更多的是“观其行”。而优秀的教师形象、高尚的品德行为会增加家长们对老师教学教育的信心,对幼儿园的信赖,放心地把幼儿托付。为此,在工作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每天的穿戴整齐清洁,从不在学生面前乱吐乱丢、大声喧哗;每次上讲台都面带笑容,从不让不良情绪影响学生;每次上课都顺手收集讲台,保持清洁;每次和学生、同事见面都愉快问好、回礼,以身立教作榜样。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们受到启发教育,一个个的都开始注意卫生讲礼仪、讲文明、相互谦让,服装都整洁大方端庄并略带有个人色彩。当老师以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出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得到教育得到进步和提升。
二、师心慈、 师志坚(以爱导之)
在教育工作中,我一直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老师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是严慈相济,以严导其行,以爱动其情,是适时适地的教导学生人生道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记得07级幼师班有位女同学叫陈,是位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北京打工,她跟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像她这种状况,当时我班里就有16位同学,从一入学我就特别关注她们的学习、生活状况。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理人,伴有迟到、不交作业现象,而且学习热情不高,常在课堂上发呆,已有5个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过她的情况。找她谈话教育,她常说“老师,我会注意的了。”但过后,情况依旧,甚至有一天班长向我报告:陈缺课了。当我匆忙在宿舍找到她时,她正躲在床上抽泣,小小身影就像受到伤害的小动物一样,显得那么的无助,伤心。 原来那天她父母正式签字离婚,整个天像是要塌下来,她感觉到爸妈都不要她了,被抛弃了,内心充满不安、悲哀和彷徨,如何是好?我马上上前拥抱着她(我认为这时肢体的温暖很重要),郑重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听她诉说,慢慢平复。那天我清楚的让她知道,大人的情感世界比较复杂,现在的她可以不懂不理解,但必须要学会面对,通过后来细致、耐心的教育和开导以及父母的配合,陈的情绪逐步稳定了下来,变得更懂事,更成熟,我知道挡在陈成长中的这个障碍,她算是跨过了。更可贵的是,在学习上她更主动、勤奋,期末考核专业成绩有2科竟然拿到80以上,让老师们欣慰不已。
三、师学勤 、师业精(以时俱进)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怎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而达到浇根、育心得效果呢?在21世纪新时代,学生更独立,自我意识更强,教师更应注意教学技巧,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水平和更新教育理论,不能过于简单粗暴,过直过实。避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刚离校实习的09级幼师班有位学生叫凌淑芬,来自农村家庭,因为从来没有摸过钢琴也没有上过音乐兴趣班、辅导班,所以一见钢琴就怕,不敢弹也不会弹。比较自卑,钢琴老师越指导她越表现糟糕,越担心又越不会,甚至于萌生了退学不读的念头。该怎样才能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呢?刚好这时我正在学习关于《赏识教育》理论,我决定把学习到的新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去,于是,我认真观察了解该学生后,在一次琴点检查课时,我轻轻握起凌淑芬的手,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赞叹地说“多修长的手啊,像钢琴家的手!”同学们听了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并相互争着来看她的手。那手细细的、尖尖的、长长的,我问过专业老师,是非常适合弹琴的。从此,她爱上了钢琴,爱上了钢琴课,自觉地练习、请教,常常在周末观看钢琴表演录像,5月份代表我班参加钢琴毕业汇演,充分地展现了自信的风采,并荣获的第二名好成绩。老师的赏识,赞许抚慰了她内心得不安、害怕,更唤醒和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使其得到学习、提高,正是“知人才能善教,善教才能育人”。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岗位对接 职业能力评价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根据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近三年来排在专业招生数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音乐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不对接的情况,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通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
二、“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能力本位教育认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所谓“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按照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幼师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幼师生以“准幼儿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摩、听课,或者直接参与音乐教学实践,幼师生在“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三、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综合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幼儿乐理视唱、音乐活动课、弹唱活动课、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前者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者强调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实践,鉴于二者的区别,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明晰,能力定位不准确。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音乐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她们具备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不是未来的音乐家、钢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只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应付竞赛等,忽视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习与就业缺乏必然联系,不是建立在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上。
(二)课程设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对接。
我校音乐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大多采用“学院派”、“高大上”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技巧性、专业性。以声乐课为例,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表情等,但幼师生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实践历练,出现实习时授课不会使用这些技巧,或者应用过于夸张吓着幼儿的窘态,殊不知,幼儿教师“银铃般”,充满童真的“天籁之音”才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各学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教材处理方式单一乏味。以学校视唱练耳课为例,两个升降号内的视唱曲目就有280条,而音乐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弹唱-幼师生模唱-教师纠正-幼师生再唱,日复一日的这种授课方式,幼师生的耳朵早已经“长茧”,对上课的兴趣也“渐行渐远”,闹出实习时连简单幼儿歌曲《数鸭子》拍子数都不清楚的笑话。
(三)教学评价较片面,能力评价不对接。
学校对于幼师生音乐能力的评价采用单科考试办法,成绩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现象,即音乐成绩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音乐成绩一团糟,因而在能力评价上单一片面。
鉴于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研究采用“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四、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中职学校与幼儿园通过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幼师生以“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实现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疏通了幼师生就业渠道,保障了“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如图1。
五、“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怀,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执掌教鞭的音乐教师呢?
“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一)联合制定培养机制,明晰培养方向目标。
“教学模式”实施前,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与多家幼儿园讨论合作培养的利弊关系,在充分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统一意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为契机,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联合培养幼师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入手,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准幼儿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就业渠道、师生激励机制、经费保证等方面签订培养合同书,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
(二)合作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自己动手”,“在做中学”。“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音乐教师“双师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1.下幼儿园参加教学实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音乐教师应按要求主动下幼儿园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虚心邀请幼儿园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介绍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感受,撰写详细实践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引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培养幼师生“自己动手”、“做中学”的良好教学观。以乐理视唱练耳课为例,音乐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介绍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时,要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幼师生进行课堂互动,并鼓励幼师生运用到将来的岗位工作上。
(三)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要求。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大纲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培养幼师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良好儿童观和教学观为原则、就业为指向等,确定对接音乐课程设置上实施项目教学,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1.以幼儿园音乐课程为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幼儿园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活动课、弹唱活动课、幼儿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实训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等,实施项目实训教学。以幼儿音乐活动课《粗心的小画家》为例,如表1:
2.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对接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上,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业带头人、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到学前教育专业模拟实践室里现场示范,中职音乐教师定期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实践,通过立体、交叉的项目实训,促进幼师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3.构建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完善能力评价。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能力,也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构建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注重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岗位能力对接过程性评价、个人总结性评价三方面相结合原则,分别由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评价、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组成,结果作为幼儿园择优录用依据。同时,中职学校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转差”教学策略,保证幼师生全员就业,疏通就业渠道,如表2:
总之,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师生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疏通幼师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袁大鹏.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2]张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探析.
关键词: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88-02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与释义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国生物学教师》发表研究报告时,使用了生物科学素养(biology literacy)这一概念。此后,又陆续有人发表了关于生物学素养的文章,虽然都使用了生物学素养,但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讨论生物学素养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来论述。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BSCS认为,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学生需要对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有起码的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还具体的描述了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能表现的具体特点:他应该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概念的发展;他应该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应该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正确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我国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幼师生应该掌握的生物学素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设计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提出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养成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实际”。从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生学习生物学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运用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与内省智能,还非常需要拥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能力。
总之,五年制幼师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生物学素养是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够拥有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的教学能力。
三、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不良现状
(一)幼师学生“重文轻理”和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重文轻理”的特点,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幼师学生主要是学习音乐、美术、幼教等专业知识,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多为无法顺利升入高中或高考无望的初中生,这些学生的分数往往远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习能力及自主性较差,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难度很大。此外,幼儿园在招聘幼教老师时,容易倾向艺术表现能力强、幼教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而对求职者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不太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师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会重视艺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几乎不会把多余的时间花费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显然这一现象对幼师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十分严重。
其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往往一个班一个男生都没有或有一两个,至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男性对理科知识的掌握一般较之女性有优势,这种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势必大大影响我国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幼师学校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以某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要求原本应该一周开设三课时的生物课,减至一周两课时,这样势必带来教师在教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生物实验教材也很难得到补充和更新;实验经费更是难以落实。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全,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匮乏,更不要说学生能锻炼出开展生物科学活动的能力。笔者对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量的、实用的生物学知识,这一点从300份问卷调查和历年学生测评成绩中也得到了证实。
由于缺乏重视,最终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对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实习学生一般会避免开展以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课和探索活动;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也大多是以语言表达、艺术教育、幼儿心理等为研究课题,鲜少有学生敢于涉及生物学与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与幼师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薄弱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调查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发现,无论是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实习教师,还是已经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幼教老师,在开设对外公开课和评优课时,都很少选择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课,其根源就是对自己生物学素养的不自信。同时笔者在旁听幼儿园教师授课过程中,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出现了明显的生物学常识错误,如“小溪里游过来一条大鲨鱼”、“柳絮就是柳树开花”等,课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也常常提供错误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儿,事后也很少去查阅资料寻求正确的解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幼儿完成青蛙简笔画时,幼儿提出的问题“青蛙的前后肢有几个指(趾)头”,教师的回答是随意而不准确的。在室外观察课上,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的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承认,在准备科学活动时,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骤来,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他回答不出,也不会傻在那儿,仍然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不管是否真正明白这个科学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讲,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幼教老师对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不求甚解,自然也不会投入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学素养,而这些事实说明,目前幼儿教师在对待生物学本质、生物学严谨的实验精神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这对我国要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1、生物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师范是幼儿教师的母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提高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幼儿园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学课以外,其它学科教学、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3、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跟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历程相比,不仅花费较少,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计算。”杨振宁教授大声疾呼:“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人应该组织起来,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线,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学要发展,需要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幼师学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务。
五、提升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对策
(一)重视生物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师学生的“重文轻理”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从而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幼师学生有效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入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生物兴趣小组和生物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生物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在现代教育观下,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已经从传授科学知识、经验转向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态度及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重视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幼儿未来的科学素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并且对幼儿未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时候,应注重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养。比如在生物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上都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如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课时比例,增加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学实习活动等。
(三)幼师学校要加大对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建立系统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
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水平,就应该建构系统的的生物科学课程体系,保证足够的课时量,加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完善实验室的配置,经常开设生物学科普讲座、进行科技竞赛,指导学生选修与生物技术应用有关的选修课等;同时还可以把生物学教育内容渗透于人文社会课程中,另一方面,从人文学科中挖掘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从而构建系统、有效的生物科学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
关键词:江苏免费男性幼儿教师教育;意蕴探寻;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119-03
一、江苏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政策实践
自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坚持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1997年以后,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和师范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开始实施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的制度。这一转型,为师范院校拓展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下滑。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从源头上解决师范院校出现的生源质量下降问题,自2007年起,国家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恢复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恢复后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已于2011年毕业。在国家的示范性举措推动下,近年来全国有新疆、、上海、云南、江苏等16个省(区、市)全面或部分实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
国家和地方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吸引优秀师范生源,鼓励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国家和地方院校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国家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主要是培养高中起点的四年制本科学历的学科教师,以充实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地方师范院校中率先启动师范生免费教育、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的江苏省南通地区,主要以培养初中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为主,以改善农村小学及幼儿园的师资队伍的现状[1]。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主要是针对辖区内幼儿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矛盾突出,亦即男幼儿教师稀缺的现状,以招收培养初中起点的5年制幼儿园男性教师为切入点,旨在解决幼儿教师队伍性别严重失衡的问题。
江苏自2010年启动5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免费培养工作以来,2010~2011年连续两年各招收了300名5年制幼儿师范男学生,分别安排在南京、苏州、徐州等3所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进行免费培养。为了向社会展示两年来幼儿师范男生免费培养的成效,2012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在苏州举行了男幼师免费培养工作汇报和研讨会。其中,一种汇报形式是工作报告,3所学校分别以《精心培育男幼师生,着力提升江苏幼教质量》、《开拓创新,深入研究,精心培养》和《突显个性,为免男优化成长环境,潜心育人造就高素质幼儿教师》为题,介绍了各自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另一种汇报形式是3所学校的男幼师联袂奉献表演,包括合唱、舞蹈、诗朗诵、钢琴演奏、篮球表演等,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魅力。总体看来,3所学校都针对男性幼儿教师的特点,制订了专门的培养方案,重视职业人格塑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建立了全程跟踪机制,这表明江苏的男幼师免费培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2012年江苏将5年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的招生计划扩大到600名,并新增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3所学校作为培养院校。同时,江苏省教育厅也希望各地市能深刻认识男幼师免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同时希望培养学校在教学、管理、科研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希望男幼师能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早日完成学业,为江苏的幼教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2]。
二、江苏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因省市或地区的不同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既不像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那样为西部或农村培养中小学教师,也不像省辖范围内的南通地区那样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及幼儿教师,而是以培养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包括城市)男性教师为切入点,其目标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集中培养,优化教师的性别结构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思想、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与教育者的密切接触,从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个性品格。但是,在家庭教育和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环境几乎都是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幼儿身上存在着柔弱多于坚强、依赖多于自理、模仿多于创造等一些问题,甚至还有许多男性幼儿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从一般意义上说,男性教师相对于女性教师具备某些独特的优势,如性格乐观、积极自信,独立自强、勇敢果断,大度豁达、风趣幽默,思维灵活、兴趣广泛等[3]。为此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男性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从性别比例上讲,日本幼儿园男性教师约占7%,美国约占10%,瑞典1986年时就高达27%。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在100万左右,其中男性只有6万多,真正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仅为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在江苏省的幼儿师资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为1∶99,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性教师。而相关人士建议,幼儿园男性教师的理想比例应为20%。
由于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虽然各地幼儿师范学校招生时明文规定不限男女,但是男性青年基本上还是不报考幼儿师范。据统计,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学35年,在实施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免费培养工作之前,总共招录男生不足10名;有些师范学校至今还没有招录男幼师的记录。另外,即使有极少数的男性青年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也曾立志长期从事幼教事业,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和舆论的氛围,致使他们改变了初衷,或不去应聘幼儿园教师岗位,或工作很短时间以后就转岗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只有采取行政干预措施,才能扭转幼儿园无男性教师的局面。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率先从招收和培养男性幼儿教师开始,借此转变舆论导向,形成尊重男性幼儿教师的浓厚氛围,激励优秀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建立幼儿园男性教师补充机制,以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
2.专职教学,全面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对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具备重要的作用。创设拥有男女教师的更为合理的教育环境,不仅能为幼儿园增添活力,还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培养其坚强果敢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男性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情绪容易冲动、不稳定,不够亲切、温柔和善解人意,缺乏耐心和细心,等等[3]。为此,在幼儿园应如何安排男性教师的有关讨论中,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那就是“男性教师不适宜带班”。其中,消极的理由是,在生活料理方面男性教师往往不如女性教师那样细心周到,甚至一些女性幼儿家长对男性教师还存有戒心;积极的理由是,男性教师在幼儿园是稀缺资源,如果安排其从事跟班式的保教工作,不利于实现男性幼儿教师价值的最大化。
关于如何安排男性幼儿教师的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10】10号)中是这样描述的,“通过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招收培养一批幼儿园男教师,力争在3~5年内使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而且认为这“对于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遵循幼儿教育发展的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男性幼儿教师是跟班保教还是专职从事教学工作,但是如果将“3~5年”才等到的“1名男教师”安排在某一个班上担任保教工作,对于更多的班级就谈不上“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的问题了。所以,有的试点学校把男性幼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扎实的幼教知识和艺术创造力、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正确领会了试点工作的真正意图。安排男性幼儿教师专职从事教学工作,让他们每周轮流到多个相应班级担任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有利于使多个教学班“幼儿教育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让更多的幼儿受益。
三、江苏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建议
江苏启动男性幼儿教师教育的试点工作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意义。其中,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培养既要从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出发,使他们具备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性别优势,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担当起女性幼儿教师无法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工作。另外,还要使这些男性幼儿教师认识自身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帮助他们塑造符合幼儿教育要求的良好个性品质。
1.发扬传统,提高男性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
自1984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进行招收培养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学历小学教师试验之后,江苏很快也开始了培养初中起点5年制幼儿教师的试验。由于5年制专科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独具优势而且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该培养模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在我国的许多省份继续存在[4]。2005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5年制专科教师教育,为小学、幼儿园补充合格教师”。在28年来的实践中,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积累了丰富的5年制专科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经验,在新一轮5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免费培养试点工作中,培养学校首先要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幼儿教师,为男幼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是在教师所具有的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接受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教师的基本素养由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成。其中,专业情意是前提,包括专业性向、专业伦理、专业情操和专业理想;专业知识是基础,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是关键,包括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赖于专业情意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有赖于专业技能的提高[5]。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免费培养试点工作中,要注意继承和发扬长期以来培养5年制幼儿教师的成功经验,通过开展一系列能够体现主体性、生活性、体验性的活动,培育师范生的专业情意,依据专业取向和实践取向的要求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实践性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用系统化的设计和水磨的功夫培养师范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建立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测试中心等机构,培育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采取实习、支教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专业知识逐渐转化为实践技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创新课程,突显男幼师的性别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都是按照女性的学习特点设置的。在男性幼儿教师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开始以后,如果不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这些男幼师不仅可能会因为性别差异导致学习成绩不出色而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可能因怀疑自己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能力而动摇专业信念。因此,试点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性施教”的原则[6],及时对原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除了设置幼儿教育基础课程之外,还应为男幼师提供更适合其性别特点的学习内容,以支持他们习得有别于女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使他们在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突显出自身从事幼教工作的优势。
课程体系的创新,可以从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方面着手[7]。文化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男、女生存在的思维差异,针对男幼师擅长理性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强等特点,适当拓展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内容,在高年级还可以开设计算机维护、视频处理技术、电教设备使用维护等课程,以激发男幼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幼师的专业素养,又有助于男幼师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在幼儿园的健康(特别是体育活动)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科研、幼儿园管理等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应更多地考虑男幼师的生理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针对很多男幼师生对舞蹈不感兴趣、没信心的问题,可以考虑聘请男舞蹈教师教授男幼师舞蹈,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并在舞蹈中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又如,可以打破只学钢琴的单一模式,增设一些管弦类乐器,为男幼师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还可以为男幼师开设体操、武术、跆拳道等选修课程,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一技之长。
3.调适心理,优化男幼师的个性品质
江苏实施的是“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一体化政策,免费男幼师在入学前要与录取学校和所在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不少于5年,市教育局确保其在公办幼儿园有编制有岗位,省财政应给予免学费、免住宿费、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等经费资助。而且免费男幼师的录取主要以考试分数和面试考核为依据,有些考生由于受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冲着免学费、有岗位等“诱惑”选择了幼师专业,这样难免会使进入免费培养行列的个别男幼师在职业认同感、爱心与人格以及其他基本素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另外,在许多人的眼中,幼儿教师是一个非常女性化的职业。所以,一些男幼师进入这一行列之后,在心理与精神上还可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或称之为“性别压力”[8]。
针对男幼师可能存在的“个性缺陷”和“性别压力”,除了坚持“以人为本、因性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外,还应提高男幼师的自我调适能力。首先,应结合有关教育教学活动帮助男幼师正确认识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同时向他们介绍长期从事幼儿园或小学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的成功经验,或聘请有关男性教师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让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舆论中可能存在的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偏见,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其次,把培养乐于从教、长期从教的高素质男幼师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可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指导男幼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正确的规划,也可以邀请有关嘉宾与男幼师进行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分享他们成长的快乐,消除可能存在的疑惑,同时应鼓励他们保持男儿本色,在自己性别优势上创造独特的教育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牢固树立“立足从教、终生从教”的职业信念。另外,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男幼师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结合心理学教学以及其他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指导他们学会进行自我调节,努力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正平. 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蕴探寻与政策建议——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版,2012(2).
[2]师资处. 我省免费男幼师培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EB/OL]., 2012-05-21.
[3]刘智成,梁艳. 男教师介入幼儿教育的理性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
[4]黄正平. 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09(4).
[5]潘建.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问题与抉择[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钟铧. 男幼师培养要“以生为本、因性施教”[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幼师女生;环保意识;绿色教育;“淑”女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184-02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志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教育和生态状况。如何对幼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将绿色教育融入女性教育,加强女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传承给下一代?作为幼师教育工作者,培养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一、绿色校园气息是营造“淑”女环境教育的摇篮
“留短发、去脂粉、留清纯”的师范生淑女教育是我校多年来开展的德育特色活动,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精心打造谈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不轻浮的幼师淑女,精心营造环境美丽的绿色校园,为培养新时代环保“淑女”创造物质环境。
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年历史的百年女校,校园中景色怡然,许多参天老树成为学生遮阳的天然华冠,师范女生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校园设施和装饰别具匠心,可将绿色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例如,校园的外墙不是华丽的装饰材料,而是本校女生绘制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画,有粗犷的风土人情写真、精细的根雕摄影、可爱的昆虫折纸等。画面虽然略显稚嫩,但却表达了绘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操场和教学楼转角处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这里有美丽的假山和喷泉,水花喷溅下自然形成了蓄水池,里面摇曳着漂亮的小金鱼,这些都由学生管理,使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真实的生物,也使学校的环境更加和谐。楼道的墙壁上是学生用废报纸制作的电影“后天”宣传海报,主体是自然灾害,告诫人们人类如果自毁家园,那么就会遭受毁灭。教学楼外的空地上还开辟了生物角,利用雨水开出一条很小的河流,等等,这些设施和装饰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教育氛围。
我校早就被评为“百家优美校园”之一,校园里隐性的女校历史与文化沉淀让学生触手可及,“明德、尚美”的校训印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幼师女校是培养“护绿、环保”的高雅“淑女”的摇篮。
二、重视女性环保教育,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她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下一代。幼师女学生还将是未来家庭的中心,首先应加强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再通过她们对家庭的辐射作用逐渐在社会上达到普及大众环保意识,这是一条捷径。女性的环保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绿色女性”,就教育了一个家庭;培养一代绿色“殊”女,就肩负起国家的历史重任!
我校的幼师女生,毕业后将是幼儿园或小学教师,但她们对环保知识却知之甚少。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的环保意识严重欠缺。例如,有的漠视学校环保制度,偷偷将快餐盒、饮料杯等白色污染带进校园;宿舍、教室里垃圾遍地,视而不见;还有学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却不爱惜社会公物,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师范女生表现出环保观念缺失与环保行为的失衡,教育工作者必须找到根源,对她们仅仅批评教育解决不了问题,环保教育是幼师女生的必修课。
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要提高女学生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女生阅读《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人与自然》等丛书,学习南京市相关环保法规。通过过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提高了对环保教育的认识,还使大家深刻领会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知道了“如果不了解、不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如果不高,将很难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道理。
现在,我校的环境教育已渗透到语文、政治、英语、礼仪、生物、地理、化学、物理、数学、音乐、美术等十几门学科,校团委开设了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把环保渗透作为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图书馆买来相关环保书籍,开展“环保读书节”和“好书漂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写环保随笔并参与“保护地球”绿色征文比赛。以班级为单元,尤其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验演示、药品处置、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时,有机地结合环保知识,让绿色环保理念的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
学校依靠社会力量,取得方方面面对环境教育的支持。近年来,与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南京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环保局等单位联系,请市环保局、东南大学等专家和教授来校做“人与环境”、“水质与健康”、“环境与发展”等专题报告。还聘请一些懂行的家长担任辅导员,带领学生到南京橡胶厂、南京白猫洗涤剂厂等地参观,由于这些单位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提高了学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在身临其境的社会实践中,师范女生获得了更多有关环境知识的科研动态及社会信息。
通过上述环保教育,师范女生丰富了环境知识,能作为社会人来关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幼师女生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教师,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为传承环境教育奠定师资基础,必定是当今幼师女生特色教育的最亮点!
三、多途径开展绿色教育特色活动,培养现代环保“枢”女
在育人途径方面强调STSD模式,即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的教育,可以把学校的环保教育置于社会之中,让师范女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共建绿色家园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女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现代“枢”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枢纽作用,传承环境意识。①针对环保专题召开班会,积极参与“如何创建绿色班级”、“绿色——永恒的美;校园——永远的家”、“地球——我们的家园”、“南京的未来设计”、“保护南京母亲河——长江”等主题班会,进行世界环保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女学生在参与中拓宽知识面;②结合各种环境保护节日,把环境保护纳入德育常规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环境教育工作正朝着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每年上半年,结合二月“世界湿地日”、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五月“世界无烟日”,下半年结合六月“世界环境日”、七月“世界人口日”、九月“保护臭氧层国际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③以环保为主题,发挥师范女生多才多艺的天赋,鼓励她们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生态导游、美好环境大拍卖、环保法庭和污染权交易等主题活动中,通过前期的材料收集、活动准备,又经过亲身参与,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自然及各地生态特色,在活动中填补环保法规、污染风险承担等法律空白。女学生真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把被动接受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发、主动的学习意识。
作为幼儿师范教师,身兼教书育人的使命,应坚持以绿色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美德渗透,环境潜润”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幼师女生环保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葛林豫等.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科生 职业价值观 培养
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职业价值观在学生择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思想、行为、价值观均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前大学生就业制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择业、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主旨,这从观念和体制两个方面给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在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寻找契合点,是教育者要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从国家到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也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带来了“春风”。面对学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我认为对学前教育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做好这一工作可以让学生提早进入有效的专业学习、专业发展中,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体验,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做好入学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专业信心
新生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非常必要,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开展专业形势政策教育。
举办学前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报告会,融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常规管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一体,全面阐述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景及对学生个人专业成长的要求,为学生的在校发展指明方向,使同学们充分把握专业前沿信息,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2.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围绕“教师在你求学生涯中的作用”主题展开辩论,以“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组织演讲,以“教师形象如何塑造”、“你心目中的幼儿教育”、“我经历或了解的教育故事”等话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故事会等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学会思考,认识到自己思想中的矛盾,不断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
3.做好入学适应心理辅导讲座。
以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根据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变化,讲述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困惑及如何理解这种困惑,并提出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技巧,帮助新生进行正确定位,完成角色转换,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调整情绪,成功起步大学生活,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二、抓好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1.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学好专业理论。
(1)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增设选修课。
钢琴、舞蹈、声乐、美工等技能技巧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高中生学习这些技能的时间相对较晚,身体条件的适应性相对较差,教师应该更加用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校学前教育学院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景,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开设了十多个专业技能活动小组,涉及钢琴、舞蹈、声乐、长笛、电声乐队、礼仪形象等多方面,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条件。另外,针对高中起点的学生爱好学习英语的特点,还增设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选修课,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充分发挥特长,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2)拓宽课程内容,充分发挥男生的优势。
近年来,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不断增加,学校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对他们区别对待,一般都是随着本班的女生一起上技能课。现在随着男生数量的逐年增多,他们已经形成一个群体,因此有必要强调技能课的教学要男女生区别对待,针对他们的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2.做好专业教育实习,提升专业能力。
教育实习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理论遭遇实践、理想碰撞现实”的过程,是准教师体验角色、养成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的教育实习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实习使他们开始接触、认识、了解幼儿,读懂幼儿,开始体验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使实习教师获得了对教学策略应用情境的体验,获得了对教师职业文化的感悟,加快了专业心理认同和专业自主发展的步伐。通过教育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实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前教育理论综合运用于保教工作中,使职业道德素质和从事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以后的求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实习既是大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的纽带,又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必要途径,在整个师范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实习根据不同年级的阶段性教育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习方式。一年级新生刚学习此专业课程,不太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情况,也不具备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因此见习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在幼儿园的观察,他们能够详细地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和内容,观察掌握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二年级的学生更重视自我发展,有展现自己能力的要求和愿望,此时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因此,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见习和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组织幼儿集体游戏的方式逐渐接触真实的教学活动,提高能力。同时,这一阶段的保育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育实习有助于幼师生更全面地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教育教学实习是必需的。现在的应聘都有讲课说课环节,招聘单位都希望应聘人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主要来自于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
三、做好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工作
针对大多数想要就业的学生,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关注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将这些就业信息告知学生。我校每年都为毕业生举办招聘会和大型的毕业生汇报演出,不仅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我校幼师生的能力特长,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而且有助于在校生掌握社会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情况,明确学习方向。
在与在校生的交谈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想法不一,有同学选择一线幼教育工作,有同学选择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产业,例如婴幼儿亲子教育机构、婴幼儿服装经营、婴幼儿用品与玩具的开发与经营等,有同学想自己办园,有同学想改行。从上述情况来看,学生的就业定位五花八门。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想深入有效,就必须加强学生毕业前职业心理调查和辅导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在学生毕业前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和访谈工作,真实了解学生的各种就业设想和相关需求。在掌握了学生最前沿的想法后,就要展开及时的积极疏导和给予相关的帮助。有些学生可能会好高骛远,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师有必要给他以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引导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对于有专业发展设想的同学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对于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可以为他们提供初步的创业知识,积极鼓励他们的创业行为。特别是学前教育被广泛关注的今天,有些学生有个人办园的设想,学校应该给予鼓励并提供信息支持,支持他们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于海波.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日本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针对当前日本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的现状,以培养保育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为主的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一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每个学生“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与由专职教师每周指导实习学生一次、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用于交流讨论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
[
关键词 ] 实践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育课程
日本长期以来在教师培养课程中多注重理论,缺少与实践的融合,造成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弊端。大学毕业被录用的新任保育员和教师,在保育教育现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0年9月公开发表的题为《重新评估提高教师资质对策》的研究报告显示,新毕业就职的保育员和教师往往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校校长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回答“是否必须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时,认为新任教师能力“不足”或“非常不足”的综合评分为62.1%,其中与“实践指导能力”相关的不足事项高达50%以上,如认为教师“指导儿童/学生的能力”不足者占58.7%;认为教师“班级组织能力”不足者占58.6%;认为教师“学习指导/授课能力”不足者占54.8%;认为教师“解释教材的能力”不足者占53.7%;认为教师“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者占51.6%。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新目标,要求2010年所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则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把“实践指导能力”作为改革教师培养的
关键词 。1987年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有关提高教师资质能力的对策》就指出:对教师而言,应该深刻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对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教育要充满热爱,同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行教养以及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能力。这种资质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录取、培训、在职研修等各个阶段来完成。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制定的各项对策也应综合考虑,使之能够贯穿于各个培训阶段的始终。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对志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除了重视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的教育实习外,还通过选修课、课外各项活动(福祉体验、义工体验、大自然体验)等,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学生与孩子接触,了解观察孩子。为此,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与地方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校联合协作,保证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每周可去实习一天,以此作为学校的辅助课程。中国的教师教育同样存在着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的问题,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创办于2006年4月,是以培养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四年制专门大学。该大学在注重保育员、幼稚园教师以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与保育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保育所、幼稚园和小学携手合作”(保幼小一体化)的呼声下,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了可以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的课程。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自创办以来发展顺利,根据2012年度的数据,学生由创办时的80名定员增加到现在的110名定员;能够取得的资格证除原来的保育员资格和幼稚园教师资格外,又增加了小学教师资格。该校根据障碍者权利条约的理念,构建了障碍儿童与健康儿童共同学习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体系。针对近年来患LD(学习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障碍的儿童增多的趋势,考虑到担当特殊教育的老师明显不够,该校还设立了一种为特殊支援学校服务的教师资格证。当然,对当今的日本大学来说,课程安排是有“上限制”(CAP制)的。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该校规定了一个学年选修课程数量的上限,因此也不是全部的学生都能获取这四种资格证。但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还同时享受“上限制”的例外规定,即该校可根据学生一、二年级的成绩,为其提供获取四种资格证的可能性。例如,对没能取得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只要认识到“全纳教育”的重要性,就可以得到奖励,获得与特殊支援教育相关的学分。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是培养从事婴幼儿/儿童教育的人才的专门大学,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保育员、幼师或小学教师中任意一种国家资格证作为毕业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在日本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是在大学或者文部省指定的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向大学所在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提出申请,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124个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科目24个学分,学科科目100个学分。取得保育员资格的必须修满87个学分以上,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需修满64个学分以上,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需修满79个学分以上。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可向大阪府教育委员会提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申请,由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审批决定授予教师资格证。
二、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课程设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两大类。下面根据2012年度该大学的教育课程、儿童保育学部与儿童保育学科课程选修科目表对照讨论。
(一)以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教育者为目的的基础科目
基础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共设14个科目,24个学分(见表1)。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日本国宪法、儿童文学、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宽广丰富的常识与教养,提高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其中包括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特别设有哲学科目,但不是纯哲学,而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伦理学、人间论。设置这些科目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者”来培养。
(二)以培养实践指导能力为目的的学科科目
学科科目设置主要分为保育系科目、幼儿园/小学相关科目、实习相关科目和特别研究科目四种。
1.保育系科目。
保育系科目是在保育所以及一些保育设施开设的实习课目,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一年级的课程和二年级的前期课程多以《保育原理》《保育内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综合表现、造型表现)》《表现技术(音乐、基础造型、儿童体育)》《幼儿保健》《幼儿饮食和营养》等为主,还设有与实习相关的科目。在四年级开设《家庭支援论》和《保育内容总论(I.Ⅱ)》,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更加综合的视角来全面审视在课堂或实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
2.幼儿园川、学相关科目。
与幼儿园/小学相关的科目,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实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有关各科实习的指导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研究,重点设置在二、三年级。学校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保育指导法I - II》,作为实习后的指导;对2010年入学的学生,开设作为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教职实践专题研究讨论》。在此专题研讨会上,学生要回顾实习生活,查找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弥补,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为拓展未来提供机会。当然,在幼儿园/小学的相关科目中,还设置了其他课程,如为培养学生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与自豪感、一体感的科目《保育者论》《教育者论》;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幼儿/儿童成长发展能力的科目《保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培养学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的科目《学校咨询》(I.II);为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科目《保育指导法》《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指导》等。
3.实习相关科目。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设置的实习相关科目,以培养具有高度专业化知识的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为目标,十分重视课程的设置。学校从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作为获取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特殊支援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实习条件,分别设有二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和三年级(与保育相关设施/保育所)保育实习两种。教育实习安排在三、四年级(幼儿园或小学)。特殊支援学校的教育实习将于四年级实施。
4.特别研究科目。
特别研究科目是与实习相关科目有着紧密联系的项目。一年级设有“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二年级设有“综合专题研究讨论”,三年级设有“毕业论文I”,四年级设有“毕业论文Ⅱ”。这些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达到两者的融合。同时,它还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培养不断钻研求索的学习态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年级期末举行“毕业论文中期发表会”,四年级期末举行“毕业会”,学生发表各自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此作为总结性的学习成绩。
三、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教育课程
如上所述,实习相关科目是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特色,一年级至四年级的系统实习指导体制是其教育课程编制的轴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们的实际状态,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编制了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的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往返于现场实习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实施了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卡”。
(一)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的体验实习计划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特色实习课程,是在一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二年级设置的《保育实践学习II》,并且每周组织一次相应年级的学生到保育所、幼儿园、小学,进行“现场实践实习”。该大学还将另一种“保育/教育实习”置于重要地位——职前体验,就是为学生毕业后选择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或特殊支援学校教师等职业进行的择业前培训。学校与附近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大阪市、京都市、堺市、池田市、门真市、寝屋川市等)以及私立保育所或幼儿园签订协议,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在被指定的保育所、幼稚园或小学进行“体验实践学习”。学校还负责与相关的公立和私立机关、保育相关设施的接受部门,确认条件、委托接受、掌握实习活动状况,应对解决体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与“职业生活支援室”和相关授课(包含讨论科目)的单位共同合作,将职前体验培训纳入到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总的来说,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体验实习”具有以下特点:自一年级起就安排学生去体验实习;体验实习固定时间,每周一次;在一年时间里,每周去同一场所实习;通过一年的体验实习,学生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学会组织现场教学活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学校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体验实习,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年有8位担当体验实习的教员,负责体验指导和实习体会的交流。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保育/现场教学的体验( Practice),是与各科理论课程的学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体验实习计划被称为“与孩子共度1700个小时计划”。1700个小时包括获取毕业资格所需的740个小时以及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用时一天,总共960个小时(见表2)。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三、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体验实习的时间在逐渐减少。这部分学生多采取在保育所、教育现场等做义工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工作体验。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为保障体验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相关的授课科目,在一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I》《综合基础专题研究讨论》;在二年级设置《保育实践学习Ⅱ》《综合专题研究讨论》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的小班教学(大概人数为14~15名),学生每周必须提交“体验实习日志”(日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提交,详细记载参加次数、学籍号码、实习生姓名;详细日期、当日天气、实习单位名、详细时间段;观察对象儿童、指导者/实习生的活动;考察与反省;指导担任者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加强学生对孩子、保育、教育的共同理解,从而使个人的体验能与他人共同分享。同时,通过体验实习,还能使学生对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的职务有基本的理解。主持研究讨论会的老师要对学生提交的“体验实习日志”给予点评和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下周的研究讨论会上反馈给学生,同时进行讲评,其评价基准为5分制,它将作为学生学分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个人学习档案卡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定制了“个人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的高中毕业校、毕业年份、合格人试种别、毕业后的去向、体验实习场所(单位)、实习单位的评价、希望取得的资格证的种类以及就职内定去向等。通过这张“个人学习档案卡”,学校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还可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与孩子面对面的相处,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不同孩子的要求,培养与孩子同喜同悲的情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
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的特征
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虽然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的教师培养改革刚刚起步,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理论课程学习外,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互动,有助于达到融合两者的目的。
大阪综合保育大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其一,其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同时获取保育员、幼师以及小学教师三种资格,同时学校尽可能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资格证;其二,体验实践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教育中。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至四年级持续每周一次的体验实习和保育教育实习,为学生直接接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其三,为每位学生定制“个人学习档案卡”。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提供在校的学习指导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帮助;其四,设置与体验实习相关的专题讨论课程。该课程由专职教师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在体验实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在研究讨论会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分享、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新入职幼师大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在xxx幼儿园工作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期间,我在园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工作得到了实践锻炼,思想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于20XX年8月正式成为x幼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喜悦之余,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工作的决心。
在园工作期间,我感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在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以下对我参加工作一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师德。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所努力追求并竭力保持的必备风范,因此,在这一年中,我始终牢记师德建设要求。而工作在幼儿园,面对低龄的幼儿,良好的师德师风更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不言语辱骂幼儿,不体罚幼儿是我对自己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为人师表,为孩子做个好榜样。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我用更多的耐心、爱心去呵护,期待他们的绽放。
二、技能。我是非师范毕业的学生,对于幼儿教育的学习更是从零开始。投入工作以后,我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备课、开展课堂活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努力做好幼儿保教保育工作。并在工作之余,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弹琴、绘画)。在园领导的信任下,担任了下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并在期末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素养。作为新教师,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许收获。因此,唯有勤勤恳恳,才能尽早胜任工作,并在教师这片领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因此,闲余时间我通过观摩、听课、学习、对照、反思,不断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书写心得体会,总结个人得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将以优秀同事为榜样,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我一定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勤奋工作,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xxx幼儿园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心血。
新入职幼师大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转眼间两周的保育实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也总结出一些经验。
先谈谈如何创设幼儿感到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大部分的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情绪易紧张,不稳定。幼儿教育学提出: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如何使幼儿情绪稳定,在幼儿园里如在家里一样,从不愿意去幼儿园到喜欢去幼儿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 幼儿在家里是“小皇帝”,刚到幼儿园,一种强烈的失宠感会使他们无所适从,易哭,老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心理,用、关切去对待每个孩子,使幼儿感到温暖,来园站在门口,主动招呼幼儿,接待幼儿,说声:“×××你早!”“×××你好!”并轻声问:“你喜欢什么?”按幼儿的意愿让他们自己选择,对喜欢独坐的幼儿,先与其一起玩,然后慢慢引导用语言启发,逐渐使他和其他孩子们一起游戏,对个别喜欢独揽玩具的幼儿,老师注意正面引导,让他明白“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的道理。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对原活动时间安排紧凑的形式进行了调整,安排为几个大环节,如生活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等,由于老师在组织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教师本身的宽松情绪去感染幼儿,让他们在宽松的环节中进行了各项活动。
3、根据季节和幼儿年龄特点布置室内环境 整洁、美观、富有情趣性的氛围是幼儿生活所必需的,老师用各种色彩,在墙面上画上神态逼真、色彩鲜艳的“小猫钓鱼”、“龟兔赛跑”等;墙的四周放置大型绒娃娃、绒动物,让幼儿抱抱、亲亲;用碎布料拼做成的各式“奇妙的口袋”挂在墙上,里面放着:“小卡片”、“小图书”、“小玩具”等,便于幼儿自取自放,让幼儿看看、识识、讲讲,既利于语言发展,又美化环境,幼儿不仅能看到,而且能摸到,我们还创设了自然角,如:种植花生、黄豆、绿豆等,让孩子观察植物发芽、生长;在鱼缸了养小蝌蚪、热带鱼;在户外饲养小白兔、小鸡等,让幼儿户外散步时去观察、欣赏,培养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4、提供丰富的教玩具 摆弄玩具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玩具的摆弄,可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了各种幼儿喜欢的玩具,如“游戏盒”、“小鸭游水”等,并采用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例如:易拉罐、喜乐瓶、各种碎布料、自制玩具,供幼儿选择。在游戏中,幼儿想玩什么就去玩什么。不加任何限制,老师只参与游戏,进行指导。
再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和口语表达能力。早锻炼中,准备小毛巾,便于幼儿活动出汗时随时洗擦;提供自由饮水条件,幼儿可随时拿到自己喝;午睡时,为小便的孩子准备拖鞋,冬天为盗汗多汗的幼儿睡前胸背上先垫上一块
小毛巾,醒来拿掉,减少感冒患病率;教师做的晴纶棉衣裤、棉背心、彩色小棉垫,便于幼儿冬天户外活动用。
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因为年龄小,对成人的依恋感强,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如培养先小便后洗手时,教师边念儿歌边师范:“先小便,后洗手,擦擦肥皂搓搓手,手心手背搓一搓,搓好小手洗洗手,一二三,四五六,小手洗干净,洗好小手擦干手,手心手背擦擦干。”让孩子边模仿边念,在模仿中理解,学会正确洗手方法,经过培养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加强。如:会自己搬椅子就坐,会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放好碗,会用小毛巾擦脸,洗手不弄湿衣服等。
这个年龄的幼儿说话不连贯,只会讲简单的语和短句,所以遇到困难,易哭,易撒娇,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采用个别与集体的方法。特别利用星期一或星期五,星期一让幼儿讲出经历过的事,星期五启发幼儿想象,让他们表达出所做所想玩的事。老师饶有兴趣地听,同时及时提醒,纠正他们的语句。
以上就是我在幼儿园这两周以来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新入职幼师大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已年过去了。感谢领导的照顾,作为本学期刚刚被招聘来的老师,我感到非常的欣慰。这学期,经过本人及全校师生的照顾,书里的完成了本年的教学计划,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记得刚刚来到学校时,我和新入学的孩子一样,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陌生,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而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段时间的我是非常恐惧、害怕,我当时也是上了许多火。后来慢慢的,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在领导的带领下,逐渐走入了自己的角色,直至今天。
首先在学习备课上,我主动多听其他考试的公开课,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刚开始我主要以听课、评课为主,多听听其他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每次听完课后,我都会认真的做笔记,做好总结,再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脑海中总会想象,如果讲台上讲课的是我,我会怎么样给同学们传授知识。另外,在其他方面,我不断地学习,找出和有经验老师存在的差异,这样才能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综合提高。
其次,在教育教学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让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的思想也从幼稚走向成熟,可能原来在学校时不是那样的成熟稳重,更多的是可爱的形象。还记得第一次登台讲课后,我的自信心增强了,从此便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我。学生们也逐渐的喜欢上了我将讲的课,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看到孩子们曼联洋溢的笑容,更坚定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情。
最后,我深刻的知道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面,我都有很多的不足。当然我会把自己好的一面继续坚持下去,自己的不足也要加以改正,同时多看看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规律以后,在慢慢的发展。慢慢的在教学方法上,我会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争取回答没一个孩子的问题,是我最大的开心。
作为学校一名新的教室,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各位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再次感谢的就是给与我帮助的各位老师同仁们,真的很感谢你们。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会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会再接再厉,争取在来年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过“新入职幼师大班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的人还看了: 1.新入职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2.新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3.幼儿园教师试用期个人总结报告
4.幼儿园大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