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霞老师

苏霞老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苏霞老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霞老师范文第1篇

蒋瑞贤回到了教室,以为是什么小偷来了,但他敢肯定是个女生来了教室,因为他发现了在同位的桌子上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李雅婷、林兰、苏萧梦:

好久不见了!我们彼此应该不会太陌生吧!从我给你们这一张字条的字体上来看,你们应该知道我是谁了吧?哼哼,我就是你们原来的仇家——史金霞!如果生气,可以找我来算算我们的账!我会在锦江春公园等你们!

苏霞老师范文第2篇

汶川地震距现在已经有几年了,但那天崩地裂,悲壮山河的场景仍让人难以忘怀。

只留下了随处的废墟,升起的硝烟,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好好活着”——这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感恩。无情的灾难剥夺了他们的生命。我们要在这曾生活过的热土上重建他们的家园。一次全民族的感恩之旅在全部展开,在那“四川雄起”“四川加油”的几天内百亿捐款涌向灾区。感恩生命。

当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刻,我们唯有感恩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而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宝贵的生命旅程里,我们是否心怀感恩?

感恩父母,我们哪里会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呵护与关怀。像你们每个人作文写得一样,当你们生病时,哪怕是一点小病,最在乎的都是他们,父母。当你们彻夜不归,玩到开心连电话都懒得打时,最担心的是他们,父母。当你们遇到困难挫折时,避风港是他们。父母,打从你们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你时,就做好了饱含心酸供你们长大的打算。照顾你们并不是父母的一定职责,但他们却愿意去尽所有保护你。学会去感恩父母吧!哪怕是捶捶肩,洗洗碗,他们心里都是美的。行动吧!学会感恩,让这个黑夜不再漫长,冬天不再寒冷,温暖就在我们身边。

感恩老师,是他们赐予我们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在茫茫人世中自立、自强。辛勤的园丁,为这祖国未来的花朵浇灌着;从我们懵懂无知的孩子开始我们被赋予学习这个任务,而出现在学习中的主角便是老师。懂得在我们身处骄傲的万丈崖时把我们拉一把,在我们信心的火焰即将浇熄时让我们重新“火出自我”问问每个老师,一星期至少有一天是超过四节课的,40分钟全站着,超负荷工作。有时为了备课件,连最基本的6小时睡眠都没有。所以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吧,用成绩来报答老师。脱去稚气吧,别再因为打架而让老师操心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对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感恩周围每一个人,是他们让你学会成长。

感恩周围每一个事物,是他们让你享受温暖的阳光并期待明天的朝阳!

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一切事吧!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情操!

苏霞老师范文第3篇

第一次见到侯先生是在电视荧屏上。彼时,侯先生在一期“记忆”电视节目中现身,也许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侯先生的名字,更不记得侯先生的模样,却将他带来的宫廷名菜“苏造肉”,及其独家研发的“老侯烧饼”牢记在心。

我能想象那些吃货们一定同我一样,一双眼睛紧盯着电视机默默垂涎,心里有个小人儿在举旗呐喊――小伙伴儿们吃起来!近日,欣然邀约好友一同前往,虽然寻找美食的路程有些远,但收获的成果绝对让人不虚此行。

来到北京良乡昊天大街4号“老侯烧饼”,仿古的门面并不大,推开门后竟豁然开朗。虽然已近午后两点,依然有众多食客品味甚欢。食物的热气蒸腾,室内一片雾霭缭绕,暖暖地祛除了冬日的寒冷。顺着墙根处的楼梯向上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道沉稳浑厚的声音传来,正是“老侯烧饼”的老板侯先生,几句寒暄,热情周到。我们的话题由此开始……

宫廷名菜的前世今生

品尝过苏造肉的人,都这样评价――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吃了还想吃,回味无穷,念念不忘。如此看来,苏造肉的别具一格所传非虚!

这苏造肉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倾听侯先生娓娓道来。

话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苏州织造普福将乾隆皇帝迎请到家中,并命家厨张东官为乾隆制作了一桌颇具地方风味的苏菜酒席接风。乾隆席间对于其中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品大加赞赏,事后还将张东官带回皇宫,在御膳房为其特设“苏灶局”,专门为自己制作苏帮菜,并谓之“苏造菜”。

榱瞬橹ふ舛蜗啻的佳话是否真实,侯先生和一些支持他的朋友们,查询了很多历史资料,反复求证。

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嵯峨浩所著的《食在宫廷》介绍,此菜是由苏州著名厨师张东官传入清宫。而关于“苏造菜”,这在御膳房的《膳底档》中,有《苏造底档》为证。从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圆明园膳底档》上查到:“正月二十八日未初三刻,九州清晏进晚膳,用填漆花膳桌,摆松鸡锅烧肘子热锅一品,苏造鸭子、肘子、肚子、肋条肉e盘一品,苏造肉一品(张东官做)……共一桌,上进毕,赏用。记此。” 可见“苏造肉”一菜,源于张东官的说法可信。

乾隆朝以后,“苏造菜”慢慢的在宫中也就衰落了,但是在清朝末年,民间又出现了一位做“苏造肉”的高手。

当年这位做“苏造肉”的人名叫孙振彪,祖上曾有人在御膳房承差。以前,孙振彪老先生一直在东华门外甬路边上摆摊。通常是凌晨三点来钟开始摆摊,天亮就收摊,其制作的“苏造肉”,专门卖给上早朝的文武百官。

随着清朝的结束,东华门外再也见不到等候上朝的官员了,孙振彪先生也就把这专门出售“苏造肉”的摊子移到了什刹海。这在《燕都小食品杂咏》里,就有“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的描述。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孙振彪老先生的“苏造肉”,也正式告别了那些酷爱这口儿的食客们。

与“苏造肉”的相遇、结缘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真正的“苏造肉”一直就没有在北京的市场上出现过。而“苏造肉”能够重现江湖,我们必须要先认识一下画家孙静忠老师,他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孙振彪老先生的孙子,同时他也是侯先生的好友,也是“老侯烧饼”家的一道菜“炖吊子”的“铁杆粉儿”。

2015年末的一天,两位好友席间闲话,孙静忠老师偶然提起了祖父遗留下来的“苏造肉制作秘方”,引发了侯先生浓厚的兴趣。当秘方拿到手上,看着里面记载的制作方法,侯先生犯了难。“这个秘方记载的并不全面,只有一些主辅原料,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用料标准。”侯先生急忙请来国家级烹饪大师、国家级面点大师、宫廷御膳传承人冯怀申大师、国家级烹饪大师“随园官府菜”传承人白常继大师,根据秘方中所记载的方法,开始精心地进行研制工作。

重现“苏造肉”真正的味道,并非易事。“制作中不加盐,更没有味精、鸡精、增香剂等人工添加剂。你想当时清朝根本就没有这些人工调料,肉的味道完全是通过吊老汤烹制出来的,这样做出来的苏造肉才能入得皇上的金口啊!”

“苏造肉”的制作过程不光在主辅料上讲究,其制作的手法、汤汁的熬制、火候的运用、下料的先后顺序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稍微差一点,做出来的味道就不对。不是汤汁不够浓稠,就是肉味不够香醇;不是口味不准,就是肉片不够酥烂。为此两位大师也是伤透了脑筋,在研制过程中,一再地请孙静忠老师的母亲,年逾八旬的李增霞老人,不断地尝试并回忆当年所吃过的味道。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位大师的不懈努力下,正宗的“苏造肉”成功复制,并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苏造肉”选用的是上等五花猪肉,经过先酱后卤的方法,配上多种辅料长时间精工细做而成。其特点是:肉片宽长、肉色鲜嫩、到口酥烂软糯、汤汁浓稠滑润、上漂浮油回口微甜。“当年吃‘苏造肉’,用青花小碗装盛,半碗肉半碗汤汁,以大火烧夹肉片,蘸着汤汁吃。其味道香浓、口感肥而不腻。现在,我们把小碗装盛改为了热锅子装盛;把用来夹肉片的大火烧改为店里特质的‘老侯烧饼’,这样吃起来,更别有一番味道。”

虽然重现“苏造肉”的过程并不简单,但侯先生很享受这个研究的过程,而最欣慰的是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最终将其呈现在世人面前。他说:“作为一名餐饮人,尤其作为一直热衷于恢复老北京传统吃食的餐饮人,我有这个使命,不仅要将消失的宫廷名菜重现,更要将中国宫廷饮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除了完成肩负的使命,侯先生也是在为孙静忠老师的母亲,年逾八旬的李增霞老人完成一个长达60年的心愿。

当一碗带有汤汁的“苏造肉”和一盘“老侯烧饼”端到老人的面前时,老人眼含晶莹的泪花。细细地品味着激动地说:“对!对!对!就是这个口感和味道!苏造肉后继有人了。这个方子光在我的手里就拿了60年!”今天,老人终于又品尝到60年前老爷子做出的味道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兴奋,不言自明。老人由衷地说:“我高兴啊!”

为了让老人的愿望圆满,不留一点遗憾,2016年1月5日,在“老侯烧饼”隆重举办了一场“‘苏造肉’古方捐赠仪式”。现场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今天我把这个就传给你了,你一定要把这道流传近300年的‘苏造肉’发扬光大呀。”

沾染灵气的“老侯烧饼 ”

灵气有几种释义,在这里指“美好的名声”。“老侯饼”正是应了这个灵气!一波又一波的“粉丝”就是最好的见证。“老侯烧饼”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吃上一口就会爱上它。

“老侯烧饼”由宫廷御膳传承人冯怀申大师亲自传授独家制作秘笈,烧饼个个扎实饱满,咬一口外皮酥脆、内里松软,从上至下层次均匀分明,浓淡相宜的芝麻酱香蔓延口腔。这样的烧饼即使凉了,形状、口感、味道也是依旧。最神奇的就是烧饼外皮上的芝麻似乎一粒都没有掉下来,好像被施了魔法,牢牢地粘在了烧饼上。“老侯烧饼”售价两元一个,起初总会有人质疑:你家的烧饼咋这么贵?但是只要吃上一次,就完全被它折服了。很多人远道慕名而来,在店里吃得心满意足,临走还要装个盆满钵满。“不好意思,烧饼没有了,最后20个都让顾客打包了!”每天,老侯烧饼几乎都会销售一空。

“老侯烧饼”拥有好口碑的秘诀,就在于它始终坚持高品质,从来都是挑选最好的芝麻原料,精心打磨成粉,用鲜榨花生油调制成芝麻酱。绝对不偷工减料、不添加任何人工香料。一个员工一天出400个,从来不会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质量的严格把关,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老侯烧饼”一定让你吃得满意、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老侯烧饼”的炖吊子、酱肉及各种砂锅也是远近闻名,回头客众多。而让食客们念念不忘的秘诀,仍然是其独家秘制的老汤。

案例手记

苏霞老师范文第4篇

今天眼泪特别多,随着一些道路的打通,灾区更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几乎每个画面都牵动着人心。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各界,都纷纷展开了爱心捐赠。一笔笔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善款,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向灾区汇聚而去。这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强大凝聚力和我们这个社会日益高涨的公益慈善热情。

我们为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守望相助的浓浓深情所感动。这是一种救灾心切的悲悯心态,是希望全体国民能够以更高的责任感和爱心付出,去支援抗震救灾、挽救同胞的生命。

让我们行动起来,少看一场电影,少玩一次网游,让我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扛起中国的脊梁,为地震中受灾的中国同胞们伸出援助之手。也许这些捐款对我们而言是一笔小小的支出,但是这些积少成多的爱心却能挽回很多无辜的生命,所以今天倡议大家一起为灾区捐款。

爱心捐款,无论多少,只要心灵是真诚的,祝福和祈愿是无私的。捐款只是我们表达爱心的方式之一。

捐款有价,爱心无垠――我们需要的是这种悲悯的、道义的公共情怀,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尽快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不同的、力所能及的方式与灾区同胞携手同心,共渡难关。

5月13日上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位母亲无法接受女儿已经离去的现实,瘫倒在地;5月14日,一位阿姨的哭声是那样的撕心裂肺;5月19日,6岁大的邓梦楠正在安置点吃午饭……灾区的一幕幕惨景总是浮现在我们眼前。可是正如爷爷说的那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的英雄。我们相信,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你们是最坚强的,你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六年级中队贾志艳、梁晓燕、弓宁宁、宋阳、贾志清、任美林、张永利、蒋伟东、高新乐、温晓东、贾奎飞、王伟、韩祥凤、张俊、张永强、宁国文、张淑华、郑建斌、张宇、刘文义、徐忠忠、聂瑞红(老师)

虽然在这次大地震中你们失去了家园,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以及全国人民都在帮助你们,因此你们不会孤单,不久你们一定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年级中队邢美如、陈超、李晓娜、卢帆、闫冬、和文燕、魏海峰、刘瑞霞、张利军、王吉虎、马腾、李静、赵婷婷、纪海清、刘舒苗、王文娟、银姑、连晓敏、王清、白洁

心连心,我们凝聚成一条心手拉手,我们永远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创造美好的明天加油吧,你们是最棒的加油吧,你们是好样的!

――四年级二班苏金芳

5・12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吞噬,我们都很难过。但是当我们看到叔叔和白衣天使解救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被震撼了――生命的意义是心跳的旋律。珍视生命,珍视每一份爱,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四年级中队彭婷、张杜鹃、李利霞、任亚娇、王婷婷

愿你们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希望我们心手相牵,用我们的爱温暖你们的心。我们还想说:叔叔,你们辛苦了!

――二年级中队高倩、李嘉琪、樊磊、王蓉、魏丹、陈斌、邢羽、杜美霞、韩卉英、任静、刘欣宇、张慧博、高峰、杜娟、李红豫、付幸悦、王美娇、冀海丽、闫晶、马欣

苏霞老师范文第5篇

周日下午,我接到文印室师傅的电话,说标语已送到教室了,我很高兴地赶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张罗。可一看那几个大字,我傻眼了,“考”字没了,变成了“度”,咋回事啊?师傅拿出苏班手写的稿子,原来是苏班写错了。我立马打电话批评了他:“如此粗心大意,须好好反省!”

当我挂掉电话以后,望着这个多余的“度”字,我开始思忖起来:“扔掉,还是留下?可以变废为宝吗?苏班被我一顿责备过后一定也很难过吧?”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把苏班的这个失误当成一个教育契机。

晚自习时,我拿着这个红色的“度”字,在讲台上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同学们,这是由于苏班失误而多出来的一个字,但是我现在觉得这个失误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大家想想这个‘度’字多好啊,我们给这个‘度’字组词吧!”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来了劲:“尺度、高度、气度、深度、适度、大度、法度、程度……”我一听,效果不错,大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我这儿了,于是顺势对学生说:“大家组的这些词,我们身上都具备了吗?”学生们摇摇头。“那我们就选一些我们容易做到却忽略了的词语,和这个‘度’字一起张贴在教室里,当作对自己行为规范的警醒吧!”最终,大家选出了“温度”“制度”“尺度”“高度”“风度”“气度”6个词语,并开始商量着字体、颜色、字号等,还想着贴在哪里、怎么贴最能提醒大家。大家各抒已见,气氛热烈。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我提议:“咱们请学校毛笔字写得最好的老师来写这6个字吧,一来是你们自己老师写的,亲切感十足,二来毛笔字显得文化味儿浓厚一点。”大家都觉得主意不错,一致通过。

在林老师的挥毫帮助下,潇洒的6个字诞生了。贴好这6个字后,学生们禁不住发出一番赞叹。这时,我又顺势布置了一道反思作业:“我(们)需要 度。用小纸条的形式写写班级的现象或者自我反思吧!”很快,学生们上交了作业。

李致铭:我们需要制度。可能有人会抱怨制度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多不见得是嗦,对于不遵守制度的同学来说,制度至少能给他提醒或约束。如果没有制度,放纵的学生会更加放纵。

张小兰:(仿写李清照的《声声慢》)冷冷飕飕,哆哆嗦嗦,凄凄惨惨戚戚。天气变化时候,最难穿衣。西大附中校服,怎敌他寒风凌厉?打寒颤,流鼻涕,却是流感来袭。满地纸巾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怜惜?

陈晶:即将经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即将承担成人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必须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尺度。

韦莹莹:孩童的无知与幼稚须用现在的成熟和气度来取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气度,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言行就是气度,把羡慕嫉妒恨转为欣赏他人、向他人学习就是气度!

黄原庆:我们需要风度。女孩子可爱温柔、乐于助人是风度,男孩子干净利索、阳光向上也是风度。举止文明,讲究礼仪,说话得体,心胸开阔……这些都是风度!

林珏:我们需要高度。把目标定高一点,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看高一点,不要原地踏步或止步不前。现在的辛苦劳累,是以后达到一定高度的垫脚石。

黄莉莉:规范我们中学生的言行举止需要制度,有制度为人处世就会有适当的尺度,有尺度就会显出我们人情的温度,有温度就能彰显我们处世的风度,有风度就能体现我们待人的气度,有气度方能达到我们个人理想的高度!

……

看着学生们的心声,感到高三的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很多。其实不能说我们每个人缺少一定的“度”,只是有的学生在某个“度”上仍然需要提醒和警示,需要规范和提升。将这7个字张贴在教室前面,同学们抬头就能看见各种“度”,然后对照自己的言行,每日省省吾身,不进步都不能啊!

苏霞老师范文第6篇

细读本书,也就走进了苏明进老师的课堂。他用实践证明,“孩子的潜能并不局限在学习上,通过各种教学上、生活上的机会教育,他希望激发孩子向上、向善,以及希望自己更好、更棒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将会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宝藏。”[2]他用行动说明,幸福教育的密码就在课堂内外。

一、从教育的方法手段来说,幸福教育洋溢着自由、和谐、民主、平等、温情、关爱等人性的光辉。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认为,教师应该着重在教室里建立一种良好的气氛,在课堂、学校里建立起富于关心的人际关系、气氛和文化。教育是一种对话,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既是被关怀者,也要尝试让成为关怀者。

苏明进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在他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认真且有点顽皮的大孩子,带着一帮懵懂调皮的小孩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既有用来检视“我要认真”的小秘招――“手中的秘密”,更有“爱的小叮咛”卡片;既有联络簿中写满的欢乐回忆,更有“老师请用拖鞋”的游戏和享用“水果大餐”的甜蜜;既有老人茶、葱抓饼带来一教室的香气四溢,更有师生间的“十八相送”;既有教室里“按摩达人”秀神技,更有培养“笑话值日生”时,那个“身败名裂的笑话”让老师“羞到想自尽”;既有与孩子的内心对话,更有师生之间的秘密,还有在深层沟通中留下师生间的“深刻的心灵印记”――“我懂你”……在他们的课堂里,“碎碎念”“联络簿”“反省单”“乖乖椅”“扣分章”都成了有情有义的“生命体”,就是“骂自己”都是那么温情感人。

二、从教育的目标任务来说,幸福教育充实生命,升华人格,师生超越职业感和任务感而形成工作、学习的愉悦感,进而生成人生追求的精神满足和生活愉悦。幸福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经历同一事件或身临同一处境,由于内心的感受不一样,人们的幸福感也是不一样的。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所以,幸福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协调人们的期望和现实,内心和外在的矛盾,帮助受教育者找到生活的信念。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把人的精神需求归纳为社交(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如果说归属和尊重通过教育的方法手段可以达到,那么要使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就必须通过培育学生的信念来实现。苏明进老师在书别提到了一位已经毕业的原住民(台湾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李雨薇,在小学读书时就梦想长大后要当律师,进入中学后她就下定决心要考入台中女中,在中学学习的三年,“不知不觉中,成了所谓‘顶尖的学生’”,最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英文和数学满分)毕业。需要指出的是,李雨薇的成绩并不是依靠补习取得的,但她会“借由看电影来训练英文听力及会话”,在中学三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真的态度”,她对成功感到骄傲,更对未来充满希望。幸福教育的深层意义就是要使每个个体获得自信的人生,成就一个有信念支撑、引导的人生。

有信念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信念即人们坚定不移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并不是所有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都可成为信念,只有当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与主体的体验、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未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时,才可称其为信念。”[3]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也要做到适时适当,才能得到学生认可,才会引感共鸣。苏明进老师是在肯定李雨薇的体育才艺、积极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勉励她要成为“原住民之光”,而李雨薇也确实达成了老师的期望。

当然,我们不能把培育信念简单地看成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教育是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把学生的独特潜质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把个性和亮点张扬,用多样的人生渲染世界的多彩。”[4]我们可以从苏明进老师的课堂上找到这样的答案。首先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不只在课本――桌上的脚踏车课程”;“善用小白板,数学超有趣”;“小技巧,让孩子爱阅读”;“换个场所上课去”;以及“善用游戏,学习加倍”中的“健康戏剧课”,“我们都爱小番茄”,“小呆瓜制造工厂”;“激发学习热情”中的“最爱体育课”,“同侪的正向力量”……我们再来看看苏明进老师是如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对着三个作业缺交的孩子“因材施教”――“再五分钟,一个我要盖扣分章,一个继续留下来,另一个就要被我请出去了”;数学演算时“不要急着把错误擦掉”――“当孩子们愈能面对自己的错误时,他们就成长得愈快”;“确实把关孩子的作业”――“采取紧迫盯人的方式。一有缺交,就把他抓来念一顿,并且要他立即补完功课,绝没有妥协的余地”;抓住时机,“来场学习上的宣誓”……再让我们来看看苏明进老师是如何来肯定和赞美学生的:“优点大轰炸”游戏;“赞美孩子的技巧”――“给孩子一个微笑,赞美他今天的好表现,想必他现在的脸上,一定正绽放着最甜美、最开心的笑容”;“向孩子的心灵喊话”――让孩子找到那个“好的自己”;在辅导管教中有严厉批评时,不忘给孩子一个“爱的呼吁”,使批评成为一个向上的力量……

苏明进老师在这本书中没有谈高深的理论,但他用温馨浅白的语言、温暖生动的事例让我们领略到教育的真谛。“教育在知识的传递中,在能力的培养中,以崇高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人生信念塑造和形成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信念。”[5]

三、从教育的过程内容来说,幸福教育本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杜威说:“教育过程不止单纯的获取知识和有关技巧形式,它们还企图把所获得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的性向和态度。”这种性向和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感受,“教育即生活”。所以,教育的本质是把知识作为载体,通过培养道德和理智美德来使人获得幸福。这和新课改的方向是一致的。“课程改革的聚焦点,就在学生怎么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怎么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健康、活泼、独立、有能力的人。”[6]

苏明进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他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数学,也学助人”;“念出好文,全班感情超棒”;他上自然课的“植物世界”单元――“很开心孩子们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美味的‘水果大餐’,更开心的是,他们很懂得分享的乐趣”;他“当孩子的放大镜”――让孩子们“清楚看到这世界最美好的事物”;在棒球比赛中,他让孩子们“从失败中站了起来,学习到比‘成功’更珍贵的道理”;他感动于班上学生小键懂得帮助父母、照顾别人,赢得了学校颁发的“孝行奖”;他即时上好“温馨的打扫课”,又把打扫厕所变成小组竞赛,也真诚赞美寒假期间默默到教室喂鱼、浇盆栽的小沈同学;他的“机会教育”――让孩子们在毕业旅行中深刻感受到“牺牲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与真实的幸福感”;又利用“葱烧饼”事件中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小峰,引导孩子们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他邀请值日生一起用餐聊天和依靠平时的碎碎念帮助学生“厘清学习的目的”――“那是一种认认真真的觉醒,以及真真实实面对自己的勇气”;而凭借“老师的觉知感”――“孩子知道这个老师懂得他,也会心存感谢地蜕变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在音乐剧表演中他注意培养个性害羞的孩子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班级管理中他掌握“保持距离与适度放手”的分寸,让孩子们“学习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的道理”……

苏明进老师的生活就是教育,他的教育就是生活。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里,做他的学生是幸福的,他自己收获的也是幸福。苏明进老师的幸福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著作和超高人气,更在于他把教书作为一项“救人的大事业”,他的努力就是要让孩子们的人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他的信念,他也正享受着这样的幸福时光。

也许会有人质疑:苏明进是在台湾教书,在升学竞争依旧激烈的大陆,他的这一套做法现实中行得通吗?影响到教学成绩咋办?我想说的是:第一,苏明进老师始终没放弃教学成绩;第二,我们不是提倡“拿来主义”,任何经验只作借鉴之用;第三,引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朱慕菊巡视员的话:“教育的责任就是,即使有激烈竞争,也应该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有规律、有尊严。”[7]

参考文献:

[1] [6][7] 朱慕菊,余慧娟.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J〕.人民教育,2011(18).

[2]苏明进.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封页作者简介.其余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书.

苏霞老师范文第7篇

留学生:最近几年,社区大学逐渐走入国人视野。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直接申请国外名校难度较高,而社区大学这个“跳板”却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进入名校的梦想。但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了社区大学就能轻而易举地转学到顶尖名校吗?社区大学真的是一块名校“敲门砖”吗?

杨晓龙:社区大学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且只存在于美国。据统计,美国当地学生每年有47%的高中生是先从家门口的社区大学开始接受高等教育的。因为在美国大学的本科四年中,大一和大二被称作Low division的基础通识教育,最终定专业是在大三和大四阶段,所以美国学生一般选择在家门口把基础课程都学完后,再转去本州内或州外的综合大学继续大三和大四阶段的学习。而很多综合大学的学生,如果在本校选不到课的话,也会去周边的社区大学选修一样的课。

以社区大学体系最完善的加州为例,加州大学(UC)系统有10个分校,其中有6所分校在全美排名前50,3所在全美排名前100,它们主要和本州内的社区大学合作并签有转学确保协议,接收完成2年社区大学的学生转入。所以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Community college翻译成中文后,成为社区大学,这就产生了太多的误解,但真正了解并接受的一些比较务实的学生和家长已经开始愿意了解和申报社区大学了。比如Foothill和De Anza两所加州最好的社区大学,每年有超过一半的国际学生都能到这些美国排名前100的名校继续深造。其实,全美有1200多所社区大学,基本都是公立的。在加州112所社区大学中,Foothill和De Anza这两所学校是转学到名校最多的社区大学,被比尔・盖茨夫妇的教育基金会评选的加州社区大学中,位居第一位,校方也非常欢迎那些目前学习成绩一般,但有一个名校梦的学生申请就读。

苏锦清:社区大学确实是一些暂时无法直接进入名校的留学生的选择之一,但并不见得进入社区大学后,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名校。在美国,部分社区大学与附近或者州内的名校有学分互认或者某些专业的合作,但是名校录取学生,特别是留学生,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平时成绩)、语言能力、课外活动等。社区大学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名校以前获得学分,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些学分就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名校。何况社区大学也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与评价学生的系统,如果学生不努力学习,未必就能够轻易地获得学分。

留学生:与四年制大学相比,社区大学提供的是怎样的学习体验?社区大学与国内专科有何不同?

杨晓龙:以Foothill和De Anza为例,这两所学校的名校成功转学率均超过80%。在社区大学,实行的是小班教学,平均一个班25人。有别于很多美国综合大学大一大二基础课由助教代课,这两所学校全部是由全职的教授和讲师进行授课,他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而且在一些实用型的专业科目里,校方所聘请的老师均是来自于硅谷地区的世界500强的第一线的资深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这都是国内大专所不能企及的。学生选课和转学都有专人指导。留学生与美国本土学生一起上课,不存在中国学生单独上的“清华班”!而且Foothill和De Anza学校95%以上都是美国学生,两所学校共有各类学生近5万人,校园内设有标准的奥林匹克游泳池、橄榄球场、足球场等,校园面积非常大,比很多综合大学还要壮观。教学设施都是最新一流的。学生社团有100多个,可供学生选择。综合大学的规模和氛围,在这里都能一一体现出来。

当然还有一些知名校友,如苹果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伍兹尼亚克,他们相识于De Anza,后来创造了苹果,可以说苹果就诞生于De Anza学校。加之学校地处加州旧金山南面的硅谷中心地带,毗邻谷歌、英特尔、Facebook、思科、雅虎、E-bay等高科技公司总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也位于本区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诚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留学生: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上社区大学?

杨晓龙:社区大学最适合那些成绩目前一般中等,年满18岁或高中毕业生,不甘心就读于普通大学的学生。社区大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进入名校前的跳板和准备期,而且费用适中。以我们学校为例,一年的所有费用相加仅为25000美元。

王丽霞:概括来说,高中毕业生、在读高中生和专科生都可以申请社区大学,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目标是名校,目前条件欠缺,资金不够充足的学生。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类来讲:

一是学习独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习独立、向往美国名校,但没来得及准备标准化语言考试(托福、雅思)的学生,社区大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及跳往美国名校的平台。

二是工薪家庭的学生。社区大学费用(学费+生活费)约为10万-15万元人民币/年,综合性大学费用(学费+生活费)约为20万-30万元人民币/年,由此看来,社区大学应该是工薪家庭学生实现平价留美的最佳选择。

三是高考后的学生。社区大学入学灵活,申请截止日期较晚,高考前后仍有机会申请当年秋季入学,为广大学生和家长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四是期望被关注的学生。社区大学通常是10-30人小班教学,老师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另外,小班教学强调互动,在留学初期可以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

留学生:社区大学这种“曲线救国”读名校的途径,看上去很美,但问题是美国的社区大学就有1000多所,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学生在选择时也需慎之又慎。对此,你能给出哪些建议?

杨晓龙:社区大学在美国有1200多所,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时最好综合它的地理位置(安全)、转学成功率(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名校)加以权衡。

王丽霞:的确,近几年很多国内家庭在赴美或赴加留学时,会考虑选择学费低廉,入学门槛不高,且有机会转读名校的社区大学作为“曲线救国”的跳板,在我看来这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美国为例,其社区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00多年前的肯尼迪总统时期。作为美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大学一直承担着美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责任。在高等教育部分,美国社区大学/学院这类学校的体制设置是与美国普通大学并行的。初等大学的学制、学科的设置与本科大学第一、二年的学科的设置并无区别。社区大学的财政支持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公共税收,主要招收走读学生,有的学院也招收海外学生。现在,美国的社区大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学院占绝大部分,约为85%。公立的社区大学是被美国各州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但面对美国上千家社区大学,国内家长和学生要作出理性选择实属不易。所以,我主要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学生和家长们参考。

第一,务必确定将要选择的社区大学是否通过了我国教育部认证。如果入读的“野鸡大学”,这对学生今后转学有很大影响。

第二,要注意所选择的社区大学跟哪些大学有挂钩协议,社区大学的学分是不能转入所有大学的。一个地区的社区大学是否被另一个地区的大学承认,还需要和大学进行确认才能知晓,当然也可寻求美国申请专家的帮助。近10年来,社区大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家庭所认同,相关的专业机构已积累了大量有关社区大学的专业信息,包括以往学生和家长反馈较好的社区大学有哪些,每所社区大学带有它所服务的地区的文化及地理特性如何,以及最新招生资讯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和家长们作出理性判断。

第三,查询社区大学课程设置,与校方招生办取得联系。大部分社区大学会把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列在网上,诸如有哪些领域的课程,任教老师情况等等。如果网页上没有写明,也可以直接联络Admissions Office,给他们发邮件说明自己的学业规划,询问转学协议和基础课程设置情况,索要更多的资料。

第四,了解该校毕业生转入四年制大学去向、比例和整体毕业率。这是衡量学校升学率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

留学生:虽然英、美等重量级留学国被大多数人看好,但受费用、语言、留学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也有部分学生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费用少、较易申请到的国家作为“跳板”,以实现去第一志愿国留学、生活的最终目的。那么,目前有哪些国家可作为“留学跳板”呢?这些国家都具备哪些特征?

苏锦清:这类情况比较少见。通常承受不起英美等国家费用的学生,可能会考虑选择去韩国、新加坡或者新西兰这些费用相对低廉的国家留学,但是选择了这些国家后再去英美国家的比较少。

王丽霞:有关“跳板国”的说法,从科学规划留学的角度来说,我想强调的是,第一,所谓“跳板”的概念只是近几年来业内为了突出某些热门的亚洲留学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同属英联邦国家教育体系,学制和学分在世界上获得广泛认可,而提炼出来的宣传噱头。这些家的优势不止于此,所以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时,要多了解这些国家其他方面的优势,再作出全面的、理性的选择。第二,家长和学生们要有一个清晰的选校逻辑,不能因为某些留学国有“可跳”的便利就盲目选择。大家需要反复思考的是这些“可跳”的优势是否符合个人的留学规划。第三,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和留学专业时,考虑维度应该是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再选定符合这个理想的留学专业,然后再结合学科优势、就业环境、城市环境等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留学国家。

目前被认为有“跳板”优势的国家,有大家熟知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基本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英联邦国家,学制和学分在世界上获得广泛认可;第二,留学费用较低廉,相比英美动辄30万元/年的留学成本,新加坡一年仅需15万-20万,马来西亚则在10万以内;第三,学制短,加上语言课程三年左右即可完成本科,研究生则为一年;第四,因为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英联邦的国家,所以学历普遍获得英语系国家的认可。

留学生:跳板国家“曲线留学”的优势是如何体现的呢?它们主要有哪些跳板方式?

王丽霞:一是时间短。以新加坡为例,与其他国家要通过预科才能进入大学课程不同,新加坡能直接衔接大专课程,学生读完大专后即可衔接大二课程。二是课程设置上。新加坡许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与欧美同步,部分高校还与美、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合作开办双联课程。学生在新加坡读完一部分课程后,可直接转入欧美大学修完剩余的课程,并获得欧美大学学位。这样本科毕业后去英、美、澳等国继续深造,更为容易,也更容易进名校。三是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新加坡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国度,且绝大部分属于华人,离中国非常近,对于那些独立意识比较薄弱,父母比较担心孩子安全的学生而言,先期选择新加坡留学,待独立意识和心智成熟之后,再留学欧美国家。四是留学费用上。去美国、英国、澳洲等读本科,一年费用在60万-100万不等,而在新加坡留学,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在内每年为15万左右。因此,在新加坡读本科再去其他国家读硕士等,能够节省一定的留学费用。五是避免巨额的资金担保。留学英澳美加等都需要资金担保,就一个高中毕业生而言,最少也需要50万-60万,而新加坡的资金担保的费用仅需15万。此外,申请手续也比较简便,在新读完课程转办英澳时,需要交付的材料,比在国内申请时要简便很多,只需要相当于一年学费以及生活费的存折原件即可。

一般而言,比较常见的跳板方式是免雅思入学、读完语言或者大专课程直接衔接本科,节省时间的同时费用还很低廉。

留学生:在这些跳板国家中,当然也存在部分学校质量参差不齐,院校文凭不被国内认可的风险。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苏锦清: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站进行查询,在申请海外学校的时候,进行资料收集,看看将要申请的学校或者专业是否受中国教育部的认可。

王丽霞:我的建议是:首先,要了解申请院校的资质,新加坡对私立大学有专门的政府部门管理,学生应尽量选择Edu Trust四年认证的学校;其次,了解合作院校排名,因为学生毕业最终是获得合作院校的毕业证,所以了解合作院校的排名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留学生:被当作“跳板”的留学国家大部分都是英语国家,那么,以日本、韩国或者欧洲小语种国家作为通往英国、美国的“跳板”是否同样可行呢?

王丽霞:日本和韩国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制度和学历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日韩的高校也和世界很多知名大学有合作,国际交流、学分转移以及到欧美其他国家读研究生都是非常便利的,加上日韩两国在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和中国都非常接近,也是中国学生适应外国生活的跳板。

谈到欧洲小语种国家,法国、德国、瑞士、荷兰等国的文凭也是世界认可的。如果中学、本科在欧洲获得学历,也能在其他传统的主流国家获得更高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鼓励学生进行跨国交流,例如荷兰、法国,大部分学生都可获得交流的机会,而瑞士则是实习。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留学性价比高,像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公立大学免学费,学生一般只需承担对应国家的生活费即可。

留学生:很多人认为随着一些热门留学目的国留学政策的放宽,“跳板国”的概念已逐渐模糊。尤其是“跳板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后,它们已经完成从“跳板国”到“最终目的国”的角色转变。对此,你有何见解?

王丽霞:就像我前面所说,“跳板国”的说法,随着大家对留学信息了解的增加,难免会觉得有点“管中窥豹”的意思。“可作为跳板”只是其中一个优势,如果把它当作选择的主要理由,那留学的规划未免也太片面了。以我从事国际教育行业十多年以及做大学生一对一职业测评来选定留学专业的六年经验来看,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的时候,考虑维度应该要回归到自身,先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再选定符合这个理想的留学专业,然后再结合学科优势、就业环境、城市环境等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留学国家。

留学生:你认为国际学校、国际班育能否被视为留学跳板之一?这类教育对学生有何要求?

苏锦清:当然可以。国际学校或者说出国留学前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当下最流行也是最适合的一种方式。在国内的国际教育行业中,国际高中和大学里面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内现在最普遍的项目,国际高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出国前所需要的知识、课程、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提前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尽早融入外语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对于学生申请国外大学也能提供帮助,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除了必要的课程学习以外,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力能力、团队协作与个人兴趣爱好,得到更多的展现,这也是国内高考系统内的学生所无法相比的。至于大学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使学生在国内修得国外大学的学分,语言能力得以提升,最终进入国外的大学。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出国前做好准备,在某种程度上也节省了不少留学费用。

王丽霞:从实现留学的最终效果来看,国际学校或国际班,当然可以视为留学跳板之一。相比专注语言强化训练的桥梁课程和预科,大部分的国际学校或国际班,可以给学生与国际接轨的、更系统的教育。无论是IB、A Level、APw系,还是自设的中西课程体系,国际学校或国际班对于师资和教务管理水平要求更高。而且在课程设计上,教学形式上更加活泼,通过讨论、启发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这也要求中国学生要更加自律,学会自我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正式的留学生活。

留学生:预科在留学生群体里有着名校“黄金跳板”的称谓,通过预科不仅更容易申请到世界一流名校,也更有利于学生更快融入国外的语言和学习环境。那么究竟是选择国内读还是国外读?

苏锦清:首先,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大学都设有预科课程。预科其实主要是指英联邦国家的大学,因为在英联邦国家的大学体制中,多数是本科三年制,硕士一年制。其次,进入预科也不等于进入名校,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最后,像英国的一些顶尖名校,根本不接受预科毕业的学生。因此,是否选择预科,本身还是需要看学生自己的目标与志向,如果自身能力确有不足,可以考虑选择预科或者低一个档次的学校先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再申请这些顶尖名校的研究生,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在国内读还是在国外读预科,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与经济情况,以及学生的独立与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王丽霞: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球预科教育市场金额达14亿美元,其中半数预科课程由剑桥教育集团、INTO教育集团、Kaplan国际学院、纳维集团和Study集团这五大私营教育机构提供。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大型教育机构能很好地结合国外知名院校的招生要求,以及生源所在地的教育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桥梁课程。

以英国为例,在攻读英国大学学历课程的国际学生群体中,仅有4成是在英国本土就读,其他6成都是在非英国本土的校园完成就读,从而获得双重文凭。这也说明离岸攻读的洋学历质量是获得公众认可的。相应地,也有越来越多学生更认可预科项目在离岸国家的教学质量,特别是随着低龄留学生群体的增加,在国内选读预科也成了新趋势,可以为准留学生做好更充分的留学生活准备。

目前,我们也在和纳维集团、Insearch学院等国外机构进行合作办学,依托30多年的国际教育资源平台和名校师资队伍,定期对接海外院校教学体系的专业培训,探索专业的教务管理,学生可以无缝直升美国、澳洲、英国、加拿大海外院校,在国内接受良好的预科学习。

苏霞老师范文第8篇

学校各院系:

    为落实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10月8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及发热学生的管理工作,特发此通知:2、 根据市卫生局、市教委及教工委规定,在校学生一旦出现发热,休息不少于7日。原则上北京生源学生居家观察休息,外地生源学生要求住学生隔离宿舍。

3、 校医院每日向各院系通报发热学生名单,各院系根据通报的发热学生名单及本单位所掌握的发热和因病缺勤学生名单,及时追踪,了解情况,配合动员外地生源学生住隔离宿舍。要求学生按规定休息7日,并上报7日后病愈返校学生名单至保健科苏文霞83952115,email:bjk@fanwen.chazidian.com。

4、 外地生源学生在隔离宿舍居住观察,请各院系自行安排人员对隔离学生进行生活照顾,如买饭、打水等。校医院为隔离学生及负责照顾的人员提供口罩。

5、 学生复课应持有就诊医院的诊断证明或假条,或校医院的假条,复课日期不应早于假条日期。

6、 甲型H1N1流感学生复课应持有诊断证明及疾控部门出具的解除隔离的证明,各院系应将诊断证明及解除隔离证明的复印件提供给校医院存档。

7、 宿舍应继续坚持做好体温监测及日报工作。如果出现发热学生,校医院将及时通报发热学生所居住宿舍的宿管人员。宿管老师配合监督北京生源学生回家,外地生源学生住学校的隔离宿舍。

                     首都经贸大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办公室

                                   200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