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月的诗句

三月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月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兰亭序;禊事风俗;三月三日

翻开丰富的诗词文赋,有关“上巳”三月三日的歌咏记叙,俯抬皆是。为什么“上巳”或“三月三日”有如此魔力,敲击着骚客文人的心弦?这一天为什么成为文坛丰收的季节?探本索源,我们便可从中看到一幅古代风俗画。

远在公元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重三月时食,每逢此时,要去水边祭祀,并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礼仪为“楔”或“祓禊”。《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寇者五六人,童于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三月上巳,官民皆絮于东流水上,日冼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絮o"可见,在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三月出游,沐浴祓楔的活动就比较普及了。古人这样重视暮春三月,是因为在选个时节里,万物复生,意味着农事的开始,官吏们也要“劝农”了口而“阳气布畅,万物讫出”,风和日丽,天朗气清,大自然的焕发生机,蓬蓬勃勃,也能引起人们愉快和振奋的情绪,带来吉祥的祝福。古人的有关诗文也反映出这种风貌,.例如晋朝人张华的诗句:“暮春元日,阳气清明。”《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郑玄注:“岁时拔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美,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徐广的‘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楔。”《南齐书・礼志》:“三月三日曲水会,古楔祭也。”《酉京杂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禊登高。”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翔逸,卉木滋荣。”《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南朝梁沈约的诗,“丽日属元巳,华芳县在斯。开花已匝树,流嘤覆满枝。”《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这类的诗句是不胜牧举的。

确定“上巳"为祓禊日,不知起于何时,只知道自三国魏以后,楔日就不再用“上巳卯而是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

祓禊,这种来自上古的礼仪,在汉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来到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拔除的仪式,而是把它当成宴饮游玩光,更免不了要赋诗行令。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还在弯曲环绕的小水渠,让装饰着羽毛的酒杯随波泛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竹o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他和朋友三月三日水边宴饮的盛况。直到唐宋,朝廷还一直重视日的活动,皇帝经常在这一天赐宴、一赐钱给文武百官,并且官修游船画舫,以助游兴。但截止《隋书》,唐宋以后,禊祭不再载于史书礼志,大概是由于随着历史的延续,禊日的活动越来越大众化,成为一种民风习俗,统治者觉着不再适于作为他们专用的祭礼了。

祓楔之风,在我国古代流传极广,从各地的方志上可以看到,三月三日的活动在江南流传的更广,也更热闹,这显然与南方春天来得早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古代鲋史籍和文学作品里,古人都自称他们在三月三日的活动为”楔或“祓楔”。如张衡的《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被于阳滨。,隋朝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高。竹唐代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章迎从上苑,被禊向中流。”

然而,我们错误地解释了古人这项活动的名称,误称为“修楔”,所举之沈约《宋书・札志》;“……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已也。”倒皆为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一段文字:“暮春之初,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未见他例。因而,怎样理解《兰亭集序》的这段文字,就成了辩“修禊”与“禊”的重要问题。

遍览现代各家注本,同样也都把“修楔”一词作为古人三月三日活动的名称来注释。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修禊事也)(为了作)修楔这件事。”还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选》、陈中凡选注的《汉魏六朝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等等,皆有此误。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有效策略 拓展阅读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的模式化道路。这样学生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古诗教学中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优秀文化遗产就无以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努力探索古诗教学的新策略。

一、情感引领,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悠扬,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激情。

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时,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品析诵读,感悟诗的意境

“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之说。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理解,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朋友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栋。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显明的诗句,进一步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

3.精读

古诗语言凝练,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撤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的“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阅读,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

课改提出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歌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文。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才能渐渐地厚重。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如何让数学课堂呈现出这样的气息呢?从下例中可窥一斑。

例一:人教版小学第二册的《确定位置》

师:用多媒体从下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根据诗意设置出亭台、小桥、流水等景点。

生:看到这首熟悉的诗,七嘴八舌地读了起来。

师:学生们领会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句,诗中有何奇妙之处?

生:诗里写了1—10这十个数。

师:孩子们能准确地说出诗中这些数字的位置吗?

生:争着说诗中数字的位置。

老师利用小诗接近了莘莘学子的距离,孩子们根据已学的“第几排,第几个”或“左右”的位置表达方式。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出诗中数字的位置。学生们有高涨的热情来自于古诗的动力。用这种方法上数学,至少给学生有一种“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享受。

例二:人教版第七册第46页的《年月日》

教师没有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去寻找《年月日》有关诗句。然后教师进行分类提示课题。

片断(一)(引出年、年与季度的关系)

师:(呤)唐朝刘希夷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找到诗中表示时间的词。

生:年。

师:(诵)李绅《悯农》的一句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除诗中两个季度还有什么季度?

生:我们还晓得夏季与冬季。

师:年与季度有何联系?

生:1年有4个季度(春、夏、秋、冬)

片断(二)(引出“月”课题、年与月的关系)

师:出示下列诗句,配上诗景图画,让学生边观察边默读并回答诗中的月份。

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六月禾禾秀,官家已修仓。

5.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

生:马上说出诗句中的月份,还其余月份,并知道年与月的关系。即1年等于12个月。

片断(三)(揭示“日”课题)

师:(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中指的是何时间?

生1说早晨,生2说天亮,生3说凌晨。

师说:(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意指的是什么时间?

生1说是中午,生2说是正午,生3说中餐吃饭时间。

师:(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又表示什么时候?

生有的说近黄昏,有的说傍晚。

师:(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又表示何时间?

生:夜(夜晚)。

师:这么多时间段,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时间段来进行概括呢?

生1:日,生2:昼夜。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编者按:进入阴历的五月,已是仲夏时节了。夏日炎炎,在注意防暑的同时,也来欣赏一下古人赞美夏天的诗句吧!

O四月秀@,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O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O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O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O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O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O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O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O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O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O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O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O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O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O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m《孟夏》

O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O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O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O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O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O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O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O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O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O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O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O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二明确内容和竞赛规则:

内容:第一回合——试试你的观察力

第二回合——考考你的记忆力

第三回合——测测你的理解力

第四回合——检验你的应辨力

竞赛总规则:

第一:123小组为红队;456小组为蓝队。红队与蓝队进行pk。

第二:pk时遵守课堂纪律,纪律分占总成绩的×××。

第三:学习知识第

一、比赛结果第二。

比赛的口号:团结、尊重、信任、守纪

三比赛内容:

第一回合——试试你的观察力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内容:

必答题:

a组: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②秋风箫瑟,洪波踊起。

③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

④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⑤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组:

①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

②路转山回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征篷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⑤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抢答题:

①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②剪不断,是离愁,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④安得广夏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夜来南风起,五月人倍忙。田家少闲月,小麦覆陇黄。

第二回合——考考你的记忆力

(一)补充上、下句: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必答题:

a组: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隔江犹唱花。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b组: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抢答题: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诗前4句或后4句,或词的上片、下片,或整首诗

比赛规则:

此环节全是抢答题,答对一题+4分,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2分。对方队员补充正确+2分

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上片

②陆游的《游×××村》的前4句诗

③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片

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后4句诗

⑤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整首诗

第三回合——测测你的理解力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必答题:

a组:

①我们常说“几个人在一起,—定有人可作我老师的”可用《论浯》中哪句来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担忧与思念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⑤《过零丁洋》中概括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句子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组:

①《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夜雨寄北》中我们常用形容好友相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思念情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游×××村》中哪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极言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山峰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抢答题: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破阵子》最能体现诗人壮志未酬的语句是可怜白发生!

⑥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⑦《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⑧《蒹葭》中表现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句子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写作者悠闲生活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⑩《望岳》中哪两句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第四回合——检验你的应辨力

比赛规则: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参赛,红队和蓝队各三人。互为对方选题,每道题有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各队尽可能的在草稿纸上写出更多的答案,答题者必须在两分钟内说出五句含该字的句子方可获胜。每答对一句+1分,如果答题方不能回答完整,出题方可以补答,每答对一句+1分。多答有附加分,多答一句加1分。

如:请说出诗句中包含“三”字的句子。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6篇

新《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中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于学过的古诗文的灵活运用。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制作卡片等。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蕴意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归类集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 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知汝远来应有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惶恐滩头说惶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光向日金鳞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牧人驱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因思杜陵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 《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比较默写

1. 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 《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的坚定决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着的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用型默写

1.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的最好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李商隐《无题》句)

5. “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化而来。

7.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8.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四、开放型默写(除5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二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也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9. 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7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背诵、默写诗句。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情地朗诵古诗。

3.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及诗人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对母爱的赞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搜集有关赞颂母爱的诗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了解诗人。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请你们认真听,想一想这首歌是唱给谁听的?(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在这音乐声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学生说,教师小结: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儿女的心房;母爱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风吹雨打的磨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讴歌、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师板书课题)

3、当你看到这首诗的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梳理)

4、了解诗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孟郊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生自由尝试)

2、正音,指名划分五言诗的节奏。

3、再按节奏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4、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游子心,感受慈母恩。

通过诵读,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内容,现在请你们结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研究、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还没有弄懂,把它记下来,小组讨论。(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喜欢的诗句的理解。喜欢哪句就说哪句。

2、引导学生读写临行前的诗句:当你再读这首诗时,你的头脑中是不是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出示母亲油灯下为儿缝衣服的插图)

(1)教师范读,同学们想象,并说说体会。教师边朗读,边板书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读一读,想一想,以同学们提出的“远离故乡的游子在轻轻地吟唱什么呢?”这个问题为主线,读写临行前的诗句。这几句再现了临行前的什么情景?请结合注释,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用“线”与“衣”两种极其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会母子相依为命的情感。再让学生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4)交流临行前的情景: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母亲为何不等明天再缝?针对这一问题师生研究讨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临行前的情景?并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5)从“密密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缝进的只是一丝一线吗?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到的意境先说一说,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6)教师提示:在古代有这样的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子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会回来得越早。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是什么意思?母亲“恐”什么?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临行前母亲会对儿子叮嘱什么?

(7)让学生分角色倾诉临行前的嘱咐,体会母子难舍难分之情。

3、教师过渡,引出作者感慨的诗句。

过渡句:母爱之厚难以回报,儿子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读,教师板书这句诗。)

(1)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2)把你的理解在诗中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用这个反问句式,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心感慨?为什么儿子的“寸草心”不能报答母亲的“三春晖”呢?讨论、理解这个比喻句。 (结合背景、诗句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儿子永远无法报答母亲的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深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个性朗读,背诵这首诗。(满怀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朗读、背诵,把母爱的无私、伟大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读写结合,激起创作灵感,进行练笔训练。

三月的诗句范文第8篇

阳春三月,渭河中的一叶扁舟上撞见惊鸿一瞥,谁的倒影跌入谁的眼波?巧笑荡开伊人笑靥如花,却俏生生地摇曳在我的心底。未待吟出半句如琢如磨的诗话,轻舟已去,你我的距离只能用一声平仄无奇的喟叹去度量。从此,我的心便给这渭河的水上了锁,一场寻觅开始无端地生根发芽,在胜景纷繁的三月。

来到渭河边上,如霜白露在苍苍芦苇上酣眠,压得它在雾气氤氲中垂下低低白花,一如心里不能言说的心事。湿润的空气游离着鲜草香,迷蒙得有些低沉的天际浮在芦苇上。有微风掠过,芦苇簌簌作响,也似在笑这我这一抹孤绝身影的单薄与固执?

等待、寻觅、眺望。寂寞被洞穿,目光穿越更远的渺茫。不知道你是否也在对岸翘首探望?悠悠渭河水竟送来伊人清丽的身姿,你在水中央,如新莲初绽,款款出水,遗落一江无声的空灵。脸上有不胜凉风的,笑而不语。

无舟可渡,我亦可趟水去赴你一面之约。逆流而上,我怕踏碎你水中倒影,而未等我抵达你的跟前,曲折艰险的道路便将你的笑隐匿到河底。顺流而下,我怕及不上一窥被清波拥送的你的倩影,而这欢喜的忧愁却被一次毫无预兆的消失没收。这让人欢喜却又苦人的错觉呵!

薄雾消瘦了一层,有微弱的光线艰难地从灰暗天宇的裂缝挤出来。白霜渐渐融化,一滴滴挂在芦苇纤细的腰杆上,晃悠晃悠地颤抖,偶尔有一两滴“啪”地掉进水里,像是凄清的暗示。芦花翩跹无向,小心翼翼地散泄着一身白色。从袖口掏出一支短笛,我将微凉的双唇凑到带有身体余温的笛子上,吹一曲哀怨,催一场相遇。

也许是笛声惊扰了你吧。你缓缓出现在彼岸,裙带不飞,莲步不惊,浅笑如初,这般的恬静,一生用这明静的河水也洗不掉。放下短笛,拂袖,我逆流而上。冰凉的河水掠过我的肌肤,妖娆的水草不厌其烦地缠绕我的双腿,暗涌不怀好意地伪装平静,但我只想向前,执你的手。然而距离越近,你的身影也愈发朦胧……这又是一场臆想吧。路越走越短,为什么你的身影还是寻遍无踪?罢了,且当是一场躁动的追逐吧。

薄雾消散,芦苇叶上的露水在阳光下告别躺了一夜的摇篮。片片相连的芦苇沐浴着晨光。沾湿的衣角干了,那么明媚的阳光甚至刺痛了我的双眼,我眼里含的不是泪,是一汪平静的渭水啊。闭上眼,容许我想象,你我就在彼岸,阳春三月欠下的情节我一个个偿还。那琢磨得闪亮的诗句会出卖你的眼眸,引出两行清泪。也许你会让我欣赏你新绣的鸳鸯;也许我们什么都没说,只是静坐;也许我会吹响短笛……太多也许,需要想象。而现在的我却枯坐成一支单瘦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