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浮躁的社会

浮躁的社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浮躁的社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1篇

词语解释:急躁,不沉稳。

反义词:沉着、稳重、沉稳

浮躁造句

1、浮躁的工作作风害人不浅啊!

2、失去了平日里的浮躁,失却了平日里的不安

3、书,没变,变的是人,人变得越来越浮躁了

4、我不清楚到我会如此浮躁。

5、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

6、因为年少的无知与浮躁,我差一点错过了它

7、我们要拒绝浮躁,拒绝急于求成。

8、我们绝不懊恼,绝不浮躁,绝不虚度时光

9、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拒绝浮躁。

10、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真正能做到静下心来,拒绝浮躁的企业又能有几个?

1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

12、拒绝浮躁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在我们身边,能够坦然面对得失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微乎其微。

13、夏日炎炎,心情如同天气一样十分浮躁

14、它完全褪去了青涩与浮躁,显得沉稳而厚重

15、在那些离乡背井的日子里,我的心变得浮躁与忙碌

16、偶尔,浮躁的夏蝉扒在它身上不辞辛劳地说教

17、连日来躺在床上,我那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18、我今天心情很浮躁。

19、拖把,它没有闹钟那样浮躁,动不动就大闹一番

20、你一定要改正办事浮躁的坏习惯。

21、浮躁的心沉下了,迷乱的眼神清晰了

22、从一个复杂、浮躁的社会变成了团结和谐的社会

23、他是个非常浮躁的小伙子,让他办事我们很不放心。

用浮躁的反义词造句

沉着:面对突况,他沉着应变,最终带领大家度过难关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2篇

摘要:贾平凹的《浮躁》展示了一个变革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写实性与象征性相结合,浮躁的水、浮躁的心、浮躁的城镇与乡村、浮躁的人们重复着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主人公金狗这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当时代的弄潮者。

关键词:浮躁;精神状态;金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开始,这一历史转折是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曲折、在痛苦与欢乐交织的征途上呈现的,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相互发生碰撞,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在充满矛盾中透射出深沉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憧憬,产生了一种浮躁的情绪。贾平凹先生的《浮躁》应运而生,是作者“商周系列”中的一部。

一、浮躁的精神状态

浮躁主要指由某种内在冲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作者在《浮躁》序言说道:“这仍然是一本关于商州的书,但是我要特别声明:在这里所写到的商州,它已经不是地图上所标志的那一块行政区域划分的商州了,它是我虚构的商州,是我作为一个载体的商州,是我心中的商州。而我之所以还要沿用这两个字,那是我太爱我的故乡的缘故罢了。”小说里的主人公金狗,历经了务农、参军、复员回乡、州报记者、辞职跑河上运输几个人生的大起落, 商州的芸芸具象便随着他的生活际遇而渐次展开。那是上个世纪最后10多年间一幅真实的社会画卷。当时改革作为一个关键词,无时不在牵动着中国政治高层和普通百姓的思维与心态。各种探索正处在起步期,各种机遇正在给人们带来希望。如同大河响起了冰凌碎裂的声音,人们敏感到新生活的浪潮已扑面而来。从金狗最初出发点的那个小村仙游川,到两岔乡,到白石寨县,乃至整个商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破封闭后的亢奋与躁动,浮躁的水、浮躁的心、浮躁的城镇与乡村、浮躁的人们重复着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真善美与丑恶的斗争,权利与金钱的争夺 。

“浮躁”是《浮躁》中人物情绪的共性,也是一种概括。它概括出了我们所处的时代骚动不安而又充满生气的精神特征。作者正是在这一视角下描写旧价值观的毁灭和新价观的萌动的。因而,小说中的金狗与田家、巩家的斗争,以及金狗与小水、英英、石华等的爱情纠葛可以说是一种浮躁的时代情绪的外化。作者将这种浮躁情绪放在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文环境中加以考察,从而提出了新一代农民在改革大潮中面临的多重历史使命――对整个人文环境的改造和自我觉醒、自我拯救的命题是同样重要的。这是《浮躁》的中心,也是作品比同时期其他写改革的作品的高超之处。这种以社会生活透视人生、这个感情上的“圆圈”含蓄地印证了一个锐意进取的青年农民的彻悟轨迹及自觉过程:它传达了一种精神面貌的飞跃,一种心灵状态的渐变,一种从忧患导向更加坚定的信念的升华。以人心情绪透视社会变动为着眼点的写法,使《浮躁》在大批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

二、金狗时代的弄潮者

金狗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出生带有浓重的传奇色彩, 母亲在州河淘米身亡, 却生他于米筛之中, 奇迹般地漂泊水上。看来,金狗的生命就与州河这条“古怪得不可捉摸”、全中国最浮躁不安的河” 捆绑在一起了, 注定要吃“ 水上饭” 了。这样的安排就将金狗与州河紧密的联系起来。金狗同时也是作家农民情结的集中体现,正是州河所孕育的传统文化,浇铸了金狗文化心态中强烈的农民道德观念和建立在自卑之上的自尊心。它们与现代文明一碰撞,就使具有正义感和初步的历史使命感的金狗,即使在取得小小的胜利之后也摆脱不了沉重的忧患感。为与田、巩两家作斗争,势单力孤的金狗不得不采取一些不甚合理和不大光明磊落的手段,甚至耍起手腕来,绝不在卖鼠药的雷大空之下。而这些又反过来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和自尊心,使他忧郁、困惑,然而,也正是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金狗投有在喧嚣的时代文明中丧失自我,他走过了一条超越本能,超越自我的道路: 小水―英英―石华, 州河― 州城, 农民的儿子― 大记者, 周而复始, 最终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州河上, 甚至重新要与他心目中的“ 菩萨” 小水结合.在他变得坚韧沉着的气质中,在他摒弃空谈悬想崇尚务实的作风中,凭借他对中国农民和城市的深刻体察和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还会再度走进州城,那时的他不再是孤独的。

在作品中还有一个与金狗一样颇具“浮躁”的人物―雷大空,他们有着相同的生存环境,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处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地位中,有着相同的进攻目标,他们是利害与共、感情相通的异姓兄弟,雷大空的生性是聪明的,但由于父母早逝,幼年失去教育条件,因而就其文化水平、人格修养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应变韬略来说,都处于较低的水准,有些方面根本不能与金狗相比。但他仍不失为改革时代的一个风云人物。他无牵无挂,我行我素,很快适应于商品经济的大潮,如鱼得水,买空卖空,哄抬物价,很快成为暴发户,他的人生信条是“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相比之下,金狗是浮躁向良性即深沉、坚实、完善的方向发展的代表,雷大空则是浮躁向恶性即浅薄、盲目、失落方向发展。但是雷大空仍具有打破旧传统的朦胧意识,在冲破旧的秩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果。

虽然小说描写的是州河边上的小小乡镇社会,但力图揭示的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文化变迁与心态特征和时代情绪,小说追求总体构思上的象征性。所以其中还巧妙构思了一个考察者对州河进行考察,从哲学的高度思考州河的性格、命运,并结合州河谈民族心态和时代情绪。在改革浪潮的侵袭下,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势必出现更多“金狗”“雷大空”式的人物,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浮躁M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0.

[2]金汉.中国当代小说演变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3篇

读者咨询:为什么心态会浮躁

我是一名外企员工。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心态比较浮躁,特别缺乏耐心。比如,有任务布置下来,我就急切地想全部完成它;但事实上,任务常常很繁杂,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轻易做完,于是我就会感觉压力大、急躁、失去耐心,总是静不下心来做事。前不久,我乘网上打折时买了很多书,想好是要学习的,但就是静不下心来认真看,有的书看了前面几页,就没耐心看下去了;平时排队买东西,我也没有耐心在那里等……我和一些朋友聊这种现象,他们说自己也或多或少会有些浮躁。请教专家,如何才能变得更耐心呢?如何才能改变浮躁的心态并静下心来呢?

心理分析:浮躁心态可因扭力导致

这位读者自我感觉心态浮躁、缺乏耐心,很可能是心理压力所致。现代人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人面对压力时,都会产生急躁、紧张等情绪体验,表现为心态浮躁等。

社会在发展,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和事物日益复杂,而遇到的压力类型也会越来越复杂。实际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常常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换句话说,遇到的压力并不简单。调查发现,现在人们感受到单一压力的情形较少,而让人难以处理的叠加性压力、破坏性压力等越来越多。而面对复杂的多个压力时,人会遭受“扭力”。

“扭力”是心理学上的新名词,又可以称为“不协调压力”,指生活中遇到多个不同的压力,当事人为此感到无所适从,并体验到心理痛苦。例如,这位读者既想快速高效完成工作,但工作任务很复杂,这就形成了矛盾,造成了“扭力”;他想看书学习,但又感到时间不足、静不下心来,这又形成了矛盾,造成了压力……而“浮躁”可能正是受到多重压力的结果。

压力不可怕,关键在于怎么看

其实,压力并不可怕。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程度不同的压力。只要一个人每天在成长,就要突破自我,遇到各种阻力和挫折,也就是说会遇到“压力”。越是追求卓越,进步速度越快,遇到压力就越大。生活中产生挫折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很多人的情况和想法都差不多,只是每个人对压力的表现和反应不一样而已。

压力其实是好事。心理学研究发现,压力有动力性,即人们能“变压力为动力”。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面对压力时,不会无动于衷,而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应对,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和提高。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4篇

《解说“吃肉与骂娘”》(《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一文,对“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之说的解读可谓精到。通过廖君的“三个发现”,是见其洞察的敏锐、邃思的睿智。然而,我读后仍有“不足”之感。

其一,廖君的前两个“发现”,言之“说”者身居“上面”,且以“娘”自诩。此说虽也属实,但只是一个侧面,非俗云之“吃肉骂娘”。固为,就“上”、“下”分位而言,“骂娘”是通见的:“上面”的人,“肥肉添膘”仍嫌不足时。会骂娘;“下面”的人,“吃得饱而来觉吃得好”时,也会“骂娘”。这“上”、“下”所骂之“娘”,既非“国骂”中的,也不是具体的目标。都不过是“有所指”的虚拟“代称”而已。

其二,廖君之“顶级受用”的发现最佳。确实,人民不会“小富即安”,祖国(娘)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尽如人愿。“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总会有的。果真达到“上面的”和“下面的”听着“骂娘”都很受用的境界时,大概就该听不到“骂娘”声了。

其三,社会上流传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说法,也被说成“边吃肉,边骂娘”。这两种说法大意上相同,但有所区别。依廖君所见,前者常出自“上面”某些“公仆”之口,用以指责“骂娘”的人。然而,如此解释此说的人是少数,多数人还是把“边吃肉,边骂娘”作为很早常的社会现象来看待。

愚以为,“边吃肉,边骂娘”的说法最为实际。就是说,人们(涵括“上”、“下”两个层面的)越是在“吃肉”时越“骂娘”。

比如,“公仆”得以擢升,却联系到“钱”没跟着涨,心里既高兴又想骂娘;工人涨了工资,会想到比事业单位的水平还差得远,钱攥在手里也要骂娘;都说教员现在“吃香”,可每当调资时,总会听到公开的“骂娘”:怎么就比不了公务员呢……这就是“边吃肉,边骂娘”。因为在“不吃肉”的时候,往往想不到,反倒很少“没事儿就骂娘”。

总之,“吃肉骂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态的反映,与人的欲望相关,除了有“公开”与“暗地”的区别以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谁若想遏制或者奢望其消失,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只有社会不断地进步,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这种现象才可能逐渐地自行消失。

阎侃(天津)

社会浮躁才是“应赛教育”的根源

读了《应赛教育:艺术早衰证》(《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我感到一种心酸与无奈。笔者想到了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一句话:“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说每一个比赛第一名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应赛教育的成功者付出沉重代价。这一切的根源便是社会的浮躁。

如今一些浮躁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子女的兴趣爱好一厢情愿地要求子女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那些可以一夜成名的比赛。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必然会心情浮躁,从此。社会的浮躁得以延续。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但社会的浮躁风气将这句经典名言打入冷宫。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再是默默无闻的科学家,而是一夜成名的歌星,一夜暴富的富豪。同样一些科研人员不再愿意热衷于科学研究,为了追求论文的数量不惜弄虚作假甚至抄袭;一些作家不再潜心写作,为了稿费拉长文章,甚至剽窃别人的作品。

浮躁的社会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昙花一现,但长久下去必然要为这浮躁的“昙花一现”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自己。也为了全民族的长远利益,还是摒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一些事吧。

张宇(辽宁)

经不住问的事多着呢

《杂文选刊》2009年3月上旬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冯日乾先生的《经不住三句问》。现实中,经不住问的事实在太多了。

多年来,每有矿难发生,都会有许多部门被问责,而“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的工会却一向平安无事,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什么?

媒体上常有这类报道:某公安机关逮住了一个偷自行车的窃贼,经过审讯,该窃贼供出了数年前盗窃汽车的案件……我不明白,公安机关究竟有何妙招,让窃贼一下子变得“老实”了呢?

消费者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伪劣商品,最终却还是将伪劣商品购回了家,而经过专门训练、装备精良的有关部门,却怎么也查不出伪劣商品(否则,为什么不惩治呢?)。

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网吧不准接待未成年人,可你去网吧看一看,网吧里坐着的多数是未成年人!有关部门是不管呢,还是管不过来呢?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5篇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风云,信息的瞬息万变,知识的激增,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和广阔的知识面,追求创新的劲头,学校管理中的竞争机制,青年教师常常不知所为,心里无底、慌里慌张,甚至表现出“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日喝凉水”的心态。

2,焦躁不安。教师成长一般有四个阶段。即起(入行阶段)、承(表现阶段)、转(中年职业阶段)、合(交棒阶段)。青年教师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主要表露于“起”与“承”这两个阶段,常常表现为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盲目攀比,追求不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对重重困难,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心态。

3,盲动、冒险。由于青年教师焦躁不安,情绪取智,使得行动常常带有盲目性,行动之前没有必要的计划筹措,只要出人头地,对自己有利的事便不惜一切地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教师队伍年青人违纪违法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

(二)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1,青年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或岗前培训中缺乏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性教育。由于自己缺乏对教师职业起、承、转、合的起码认识,进而动机浅显,目标不高,热情不足,行动不利。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理性方面的因素。

2,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正成为职业压力来源多、压力强度大的职业。根据朱从书、申继亮教授研究表明:当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工作量大的压力,管理学生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进修科研和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再如学生安全问题、家长认识偏差,等等,都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职业方面的因素。

3,由于教师在工作压力重压下,以及对教师角色认知有错位。青年教师在成长中无法对职业角色进行正确定位,故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出现自我贬损、人格异化、效能降低等现象,进一步激化与深化了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这是造成其浮躁心理的心因性方面的因素。

4,职业高原期,是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青年教师抑或个人原因、家庭和社会因素、组织原因,造成了职业高原期。如果从教师管理角度,没有一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加上学校没有成为学习型学校,那么青年教师就容易受职业高原期影响而加剧浮躁心理的发生、发展,甚至会动摇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管理性方面的因素。

5,社会上“三尊”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风气还未真正形成。教师职业目前仍然是一个要求高,而待遇偏低的职业。加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得不尽如人意,法律法规方面对教师及其工作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不够全,加上社会上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以及教育投入不足,学校与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等,致使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出现失落,出现不安心教学,跳槽,行为怪异,师生冲突,与学校领导关系紧张,职业角色冲突,甚至离经叛道干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这是青年教师浮躁心理形成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6,青年教师自身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上人格的不完满,视野的不开阔。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方面修养的欠缺,加上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浮躁风气,使一些青年教师形成了从众心理,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自我性方面的因素。

(三)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对策

青年教师要克服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同样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设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进修。通过“三沟通”、函授、自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通过办研究生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聘请外地名师传艺等形式充实教师的知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努力使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由“考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知识能力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2,引路子。即给教师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时向其指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教学方法的成型分时间要求,教学艺术的形成定阶段目标,教学风格的发展提参考方向等。教师根据自己确立目标。刚上讲台的新教师应重点攻略教材教法,通过钻研,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网络结构。同时进修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在熟悉了教材教法以后,重点应阅读教学艺术的书籍,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确立目标,以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教育训练来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3,压担子。即给教师委以教学上的重任。并不时向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要充分信任和使用教师,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求教师定期拿出教学成果来,主持教研课题,开办专题讲座,上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艺术周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让教师在压力中奋进。教师要根据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重点读一些教科研方面的书籍,使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另外,要注重教师教学心理的积累和提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成果大多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差不多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日记”。因此,要倡导教师重视教学心得撰写这一环节,定期让教师拿出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来。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6篇

我想,杜甫草堂的宣传人员实在是多虑了,他们根本无需对“杜甫很忙”上纲上线。这每一张被加工了的杜甫图片里面,应该没有多少对古人的不敬因素,更多的,是我们社会各个角落里的不安和浮躁。换句话说:不是杜甫很忙,是我们太浮躁。

其实,类似“杜甫很忙”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曾经看过一张被恶搞了的“寿星图”,古松下慈祥可爱的大头寿星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憨态可掬。发这张图的人大多配上这样几句话:“买了一张古画,大家鉴定一下。”这种恶搞,并无对寿星的恶意,也许就是对社会上假货连连出现的一种嘲讽罢了。而网上另一张比较出名的图片是一辆锈迹斑斑的破自行车,但却注明高配、天窗、ESP等字眼,让人哭笑不得。而这辆自行车的背后,估计就应该是因为油价太高或者其他情况的一种自嘲。当然,这些画最初出现的目的有可能是恶搞,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浮躁与不安的心理,所以就走红了。究其原因,与不尊重文化和古人无关,与创造力的“不务正业”无关,倒是与我们的生活压力和心情有着极大的关联。

至于杜甫,因为课本上原图的愁眉紧锁,可能更加符合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生活压力无奈的心情,所以杜甫的“被走红”纯粹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人们需要宣泄的必然与杜甫成为载体的偶然。杜甫骑摩托车也好,打CS也罢,搞这些的人怕是没有多少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三重茅”的意思的,所以这应该是一个与文化没有太多关系的话题,我们没有必要扯上古人和文化。今天是杜甫,明天就是李白,后天或许就是孙悟空。他们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载体,承载的是无奈、无聊、不安和浮躁,因为我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仅此而已。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7篇

浮躁是人生发展的大忌

台湾的依空法师认为,人生成功有三大要点:其一是保持心灵的余裕空间,接受新的观点,不故步自封,称之为虚;其二是待人接物专注一境,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没有定性,称之为一;其三是心性纯净笃定,不随外部起舞、动荡,称之为静。

心态浮躁的人往往很难做到以上三个方面,心里老是产生各种各样的杂念,易被外界诱惑,从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巨人集团及其创始人史玉柱兴衰成败的故事。

1989年,史玉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班。此前,他将自己反锁在深圳大学的一间房内,借助母校的电脑设备,进行中文文字处理系统的编制。整整5个月,当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再次打开房门时,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桌面中文文字处理系统“巨人汉卡”也就此问世。然后,他用从父母那里借来的3800元承包了一家公司的电脑部,以加价1000元推迟半个月付款的方式赊回一台电脑,又以同样方式,在《计算机世界》上赊欠8400元为巨人汉卡作推销广告。当时他一文不名,还负债近2万元。朋友为他担心,他却不无幽默而又不无认真地向朋友保证:“下海不成,就去跳海。”1989年8月,史玉柱终于盼来了第一张订单,紧接着是10万、20万、30万……4个月后,巨人汉卡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此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史玉柱就从一个刚出学堂稚气未脱的穷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名震大江南北的经济巨人。巨人的成功来得神奇,巨人的失败也来得迅速。巨人走向败落的导火索是兴建巨人大厦。史玉柱贪图虚名,将原本只盖十几层的巨人大厦一再加高,要创造亚洲最高的纪录。为了给无底洞式的巨人大厦“输血”,史玉柱源源不断地把生物工程和其他方面的流动资金抽出来,结果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巨人大厦成了半拉子工程,巨人集团被拖垮,史玉柱不得不隐姓埋名,到处躲债。

像巨人集团这样快速成长、快速衰落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之所以会呈现“各领三五年”的悲壮结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心浮气躁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短期运作行为。

庆幸的是,史玉柱并没有一蹶不振,在东躲几年后,东山再起,又演出了一台人生大戏。

比较而言,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更容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在鲜花、荣誉和掌声中,许多人难以按捺住浮躁的情绪,像创业时那样扎扎实实地求发展,苦练内功,而把希望寄托到浮光掠影的名声上,热衷于炒作,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和眼前利益,致使小问题酿成了大错误,从而走上“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凄凉结局。

盲目跟风成少败多

作为浮躁的一种突出的表现形式,盲目跟风已成为社会上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下海潮、出国热、炒股风、炒房风、考研热等等,无不是盲目跟风的表现。盲目跟风的要害,是自己对竞争形势和个人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以为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也能办到,甚至比别人办得更好,于是盲目跟进,放弃自己的核心专长和核心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误入歧途。用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事业,就会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以至被胜利冲昏头脑,贻误发展的大好时机,给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以前,我曾在大学里搞研究工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但是业务骨干,而且成为学校科研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成绩面前,自己开始有些飘飘然,心态慢慢变得浮躁起来。1992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下海热潮。那一年的夏季,有多个沿海城市组团前来招聘人才。一时间,校园内外,人们到处谈论着下海的话题,传颂着某某某去深圳、下海南发了大财的神奇故事。

我出身贫寒之家,可谓黄连树下一棵小草――苦苗儿,因此从小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当这样的“机会”从天而降时,我便把持不住自己,天真地以为,别人能干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够干成。似乎改变命运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自己敢不敢打拼。正是在这样的思维主导下,我迷失了自我,不顾父母、妻子、老师和朋友的反对和劝阻,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学校,放弃了自己所喜欢而且已经有了一定成绩的学术研究工作,一个猛子扎进了海里,结果,既没有欣赏到“海上日出”的壮观,也没有领略到“海上生明月”的浪漫,更没有饱览海洋世界的多姿多彩,反倒是灌了一肚子又苦又涩又咸的海水,差点没被呛死。

总结自己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我发现,凡是专注的时候,事业就会前进,人生的价值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凡是浮躁的时候,事业就会遭遇巨大的挫折,人生的价值就会大幅贬值。

善于守拙者可成大器

清朝“中兴”明臣有一个“尚诚尚拙”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心态平和、善于守拙的人,可能眼下会吃亏,但长期地看,却是在一点一点地增加个人人生资产的含金量。

从字面上看,“巧”比“拙”好,巧代表“灵敏”,拙却似乎只有“愚笨”之义。但在汉语里,巧还有“虚浮不实”之贬义。很多人往往把小聪明当成大智慧,有了一点成绩,便黄鼠狼戴缨帽儿――自命不凡起来,凡事总想走捷径,狐狸学猫叫――想偷鸡(投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聪明反被。相反,拙,看似愚笨,实际上是大巧,大巧若拙,拙是对信念的坚持,是浮躁俗世的一份执著。

守拙,就是要守住自己的本色,像青松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怨自艾,真正做到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守拙”呢?下面几点可资借鉴:

一动不如一静。体悟到“静”字妙用的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要以“静”为修身、养性、立志、治学之本,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一动不如一静,静可生动,静能制动,大凡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浮躁的社会范文第8篇

接待一个复杂的业务,陪着笑脸,加着班,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无奈之下,还要承受着自己“无能“没效率的目光。

最终,宁愿给自己留下加班的材料,也不要提前完工。

在安静的角落里,一口扒着稠成糊状的干饭,食不知味,想点开手看点新闻,公众号文来配配饭。

一点开,全是逆袭,年薪百万,年轻CEO,学霸……

鸡汤满满,励志全屏,可我却已经是看不下去,不耐烦地把页面关掉。

我想,人之所以浮躁,正是这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逆袭所挑起的。

传闻,文字,再怎么渲染,我们看到的努力都只是那点只言片言,而更多地是关注到人家到手的辉煌。

百万,千万,闪亮头衔,耀眼的学历……

我们关注已远远超过努力地实质,我们开始烦恼,浮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