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你在为谁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1篇

感悟一: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有展示自已的机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我们自已实现目标而做的。所以说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就意味着端正心态,干好目前的工作,就是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感悟二: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比物质更丰富的财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会有越挫越勇的气势,才能离实现目标更近。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通过努力实践,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理想。

感悟三:要有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那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不仅不进步,还很有可能倒退,最后被社会所淘汰。实际上“积极进取”这四个字就概括出了具备敬业精神人士的主要特征,在目前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要保持自己优势必须不停止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书中的观点,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2篇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为谁工作”,平时很少想这个问题,且往往不由自主地认为:“我在为学校工作,为师生服务”,所以经常觉得自己很累,受一点委屈就有怨言,心里感到不平。读了此书,才觉惭愧,懂得了工作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

不仅仅为了钱,为了生存,更是一种安全需要——使你的生活有安全感;

社交需要——能与他人开展交流,分享幸福,分担忧愁;

人格尊严的需要——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

自我表现的需要——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因为工作,生活上有了保障,精神上有了支柱,生命有了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工作也有劲了,也能更投入更努力地去干好。因为我牢记“我自己努力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3篇

我是一个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你在为谁而工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从中我学到了许多对我一生都有益的东西。在这些中,我觉得首先我要学的就是对工作的态度——敬业。

作为一个新人,很多时候,都会做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但我觉得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成功。在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如果不屑于做小事,就可能只会在工作中打发时间,所以我必须积极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我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来换取其他的资源,不能白白浪费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必须在工作初期从经手的每一件琐事,每一件小事中得到锻炼。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业务骨干;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我的工作态度,就应该是勤勉进取,决不能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只有保证自己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当然,我知道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只有这种态度成了我个人价值的一部分,才能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我的工作带来的乐趣。

敬业的态度在工作中就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使自己的工作放射出光彩。我刚刚开始做记者,许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向别人学习,随时准备把握机会,把交付的任务出色的完成。一开始,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了解自己需要做哪些事,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值得信赖的人。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4篇

八年级(张明浩)

——读《你在为谁读书》有感

这本《你在为谁读书》,我在一周内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深有体会。就如书名说的:你在为谁读书?看完这本谁我终于明白了。

"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这是序言中的一句话,也是我原来的想法:我到底在为谁读书。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书中的主人公杨略就和我一模一样。直到他收到那封信改变了他的想法。我们看看信中有些什么:在这封信中让我感受很深的句子是:"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定要设立目标,如果大的目标很难去完成,就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就根据这句话看看以前的我:上课时开小差,作业不好好做,考试没考好也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那时就想盲目的船。可现在我有了理想和目标:大的目标就是在中考考上重点高中。我也有几个小计划,在这个寒假里,我要在10天内复习完历史,生物,政治。过年后5天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都是我现在要做的。我相信在这一次次学习和进步中我一定会成功。

在书中还有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懒惰想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这句话说中了我的问题。以前的我是一个懒惰的人,不仅是在学习中,更多的在生活中。家长有事让我出去买点东西我总是趴在电脑的前面,一副不屑的样子,即使同意了也是慢慢吞吞,丢三落四。到了早上,我总是起不来。书中说:天才久不用功也会变得碌碌为无。所以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现在的我改掉了那懒惰的毛病:到了起床的时间总是快速的起来,家里来客了妈妈让我去买杯子,我总是飞快的去,妈妈高兴极了。这就像背书,有的人看几遍就会,有的人要很长时间,可最后那要很长时间的人反而记得牢固。因为他在不断温习,操劳。

我认为我最应该做的事自发自动。因为自发自动比天才更重要。何为自发自动?自发自动就是不在他人的催促下做事,这样的人一般是社会上的白领。在不仅仅是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没接触这本书以前我总是不好好读书,每次就是父母拿着鞭子在后面赶着我我才差不多的把作业做起。不管父母再怎么吵我也不会在读书了。可现在我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而且写完了作业还会复习,预先。在课余时间还会看看书。这就是自发自动。

《我在为谁读书》在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那时我这么想:我为父母读书,我为应付老师读书。那是我这么做: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做作业,回到房间即使发呆也不看一个字。可现在我明白了:我为自己的前途读书,我为自己的人生读书。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来:"我为自己而读书".

读《你在为谁读书》有感:方法引领未来

八年级 (陈诺)

--读《你在为谁读书》有感

刚入寒假,我在老师的建议下,读了一本非常棒的书,书名叫做《你在为谁读书》,书里阐述的道理让我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的学习方法更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专门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组织,给林晓梅、陈超润、郭静等五个孩子传授学习方法,帮他们提高弱项科目成绩的事。它在好玩的情节中,融入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应该了解的知识,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收获颇多。

这本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震撼我:时光已逝,少年不返,下苦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你不仅会事半功倍,更会受益终身。是啊!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态度,更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科目的学习方法,因为英语是我的弱项,我便着重看了这个篇章!对英语这门科目,很多人都认为只是应付考试,我之前也这样想。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作为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诸多国家的母语。学好英语为以后的找工作,旅游时与外国人交流都有重大的作用。现在在国际交往密切,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也变多了,我们更要学好英语!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无非就是单词,句型,语法。单词可不能死记,那样可能反而事倍功半,记得又慢,忘的又快。我们可以用读音联想法,比如together,这个单词看似长,很难背,其实不然。可以把它分为to/ge/ther三部分来记。这样就容易多了!还有联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单词这一关就不用担心啦!

对于句子,不仅要会背,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简单学习方法有很多,在我们玩的时候就可以学习一些,比如,听听英文歌,看看原声有中文字幕的英文电影。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培养英语语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关于语法,就需要踏实用心记忆,多多总结系统学习!什么doing sth什么to do sth等固定搭配,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课下要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巩固,还可以买一本课外作业,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也可以增强自己的阅读量,以后自己在考试中做题时就自然得心应手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心中汹涌澎湃,书中介绍的方法为一直想取得好成绩的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更有了学好的信心,只要你心存强烈的学习愿望,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明白你在为自己读书,并踏踏实实地落实到行动中,你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拥有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读《你在为谁读书》有感:性格成就最好的自己

八年级(杨定坤)

——读《你在为谁读书》有感

在本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得到了一本好书——《你在为谁读书》,实际上这是一套书,共有四本,我这本是终结篇,《修炼最完美的心灵》。望文生义,这本书一定是关于心理问题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得到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如同清夜闻钟,清响入耳。

自七年级入校以来,我一直都是学校里的坏小子、家中的捣蛋鬼,各种不良习惯和劣迹不断地找上我,父母的劝告,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如同耳旁风。直到看到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看清自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

这本书围绕着九位同学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现了九种不同的人格,他们分别是完美型、助人型、自我型、探索型、诚实型、热情型、支配型、和谐型。也就是九型人格,这九型人格同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性格,我们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就可以判断他属于哪一种人格。而我就属于热情型,我的特点是渴望长大、乐观自信,具有创意,但这种性格也有不足,比如做事虎头蛇尾。我就典型是那样的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斗志昂扬,可是越做越不想做,最终放弃了。所以,我这种性格的人最好先在纸上写好计划,然后请人监督自己完成下去。否则就会成为"说话的矮子,行动的巨人".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5篇

一、学习内容

集中学习篇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学篇目:《你在为谁工作》。

二、学习方式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首先组织党员召开了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开发区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通知及文件,对不能按时参加会议的党员,社区进行了电话通知和传达,要求社区党员按照活动安排,积极参加学习及讨论,要求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使社区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6篇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连,几天过去了,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还来,一如既往的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而玩了。

心理点评: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无论什么形式的故事,它们首先是来于生活,所以该故事本身就是生活案例。从故事是高于生活的角度,我们应看重它的寓意功能――

隐喻一,人本质上是自私的,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孩子为谁而玩”反应出老人和孩子的行为,是受他们各自内部的动力驱使。

隐喻二,人若知道自己为谁而活,他就活得清醒而清爽,且人的行为是受利己目的驱动。如老人,他活在自己的清新与平静的世界,并会努力捍卫他的清净之地;孩子们活在他们自己的嬉闹世界,他们纯粹地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活,并会追逐他们嬉闹所获的意外利益。

隐喻三,人要达成自己的目的,需要有付出或有条件的。当孩子的嬉闹无意中侵犯了老人的世界,老人为捍卫自己的净地而懂得需要舍得;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价值,虽是误认自己的嬉闹是为了老人的需要,但他们从中懂得了付出是有条件的。

隐喻四,知为谁而活是一种境界,知为什么而活是一种智慧。老人象征着成熟与淡定,孩子象征着幼稚与成长。老人在处理外来压力与内心难受的办法,是智慧的。因他懂得自己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有别,懂得孩子的嬉闹是无意给他构成的伤害,故他能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回应外来的伤害。说好听点,他用包容孩子的方式拒绝了孩子们的给予。

“你在为谁而活?”你活在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里吗?

内心有“一切尽在把握中”的主体感受,就是通常说的有自信,有自我。这样的人明晰自己的人生方向,容易获得自由和愉快。反之,缺失(主体感)自主自信的人,总感觉没滋没味或患得患失,其因是缺失主体感,缺乏自主自信。我们通过几种人来洞悉他(你)是在为谁而活。

有一种人,一直活得很忙碌,然后很累、很纠结。例子,某士诉苦:我活到大半辈子,从来就没考虑过自己,过去为着我的大家(父母、姊妹)操心、吃苦,后来为着我的小家操碎了心、吃尽了苦。可痛苦的是,我那大男子的老公和已大了的儿子,他们根本不领我的情,老公不但不疼我,反倒责备是我不会生活,儿子不亲我,说在我面前有压力。我想不通,我全心为了他们而付出,却换来的如此对待,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呀?

其实,生活中到处回荡着这种声音:你是我的命,我这一生全是为了你在活。

这类活得很累的人,可以叫做“爱痛苦”的牺牲类型。在他们的意识里,是很清楚在为谁而活。但从他们生活的质量看出,他们活得并不清醒和轻松。他们深切感受到的是一种失衡之痛苦,这份感受里暗藏有付出没有回报的愤怒。

从关系角度理解,他们跟他者是“牺牲者―享受者”关系的配对,因他们以付出体现是施与者,而他者成为了接受者。也可说是“控制―被控制”关系配对。从行为表象看他们,确实是在为他者付出,为了他人的利益,但本质上是为了自己――那内心深处的不安感。如果他不那样,就有恐自己不好,有恐别人不喜欢不接纳他。这实际是一种自卑或缺乏自我的心理。当然,这是牺牲类型的人无意识的心理世界。

由于他们缺乏自主性和自我肯定,只好通过一味地为他人好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他们是完全无意识自己的需要与他人需要的边界,其行为(付出)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也完全意识不到,别人的不予回报是对他付出的拒绝。

应该说,牺牲类型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真正在为谁而活。换句话,他们是那种意识里在别人而活,潜意识里在为自己的忧患而活的人。

另有一种人,一直活得很顺从很顺利,然后很茫然、很失落。例子,一位叫“天使不哭”的女孩来信说:“我自我感觉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但是我没有主见,什么事都是听家里的,大学毕业两年了,工作一直都不太理想,很自卑,有时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是也经常暗示自己要自信一点。每当自己一有想法,听别人说几句就会觉得别人的想法是对的,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很痛苦”。

这类活得很无聊的人,可以叫做“爱痛苦”的迷茫型。他们深深感到的是失落、无奈、空虚、寂寞。迷茫型的人多半是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也有些人到中年的人,感觉到没有自我、没有意义,如行尸走肉一样,过得很无聊很没劲。解读这类型人的行为模式,从小是被他人的意志和要求所左右。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有太多他人希望的种子,在他们的思想里内化有太多他者的思想,他们无意识地成就着他人(尤其是父母)期望他成为的角色。当青醒后感觉自己行为没动力,生活没趣味,然后开始追问自己“你在为谁而活?”时,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说简单点,发现根本不知自己需要什么,不知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看到,许多孩子的自我理想、自我价值感、以及其情绪和认知模式都是和父母、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一种自我被压抑,被动为他人期望而活的人。

还有一种人,一直活在痛苦的症状里,即深“爱痛苦”的心理病人。这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那些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患者,他们并没有生理缺陷,而恰恰是感受着最深刻的内在焦虑,体验着自己的行为不受自己的意志掌控。

心理病类型的人,是典型的“丢失了主体,活在非我的混沌世里”的一类人。解读他们的内心现实,是被一种不是自己的意志、思维、情绪所控制,常常体验着冲突或分裂的感觉,即感觉自己有强烈不想要之情形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被另一种不可抵挡之力迫使自己就范“不想要之情形”。用精神分析的话说,那是一种主观意志被掠夺,一种主体客体对主体的控制,所谓人的自主性。

这类人的过去,是生活在精神掠夺性的关系环境。他们才是不断寻求自我却总也寻不到自我的,活得很苦的人。

人为什么会“不知道在为谁而活”,人为什么会丧失了自我呢?

若究其根源,主因是那育人的土壤有问题,是因那专制、强制性的社会或家庭文化的育人(愚人)结果。人在被抚育的阶段,犹如土里的小树苗,若它总遭遇着强风、干旱、冰雪等恶劣待遇,或是养在大棚里享受着被庇护(束缚)的伺候,那么树苗则无法茁壮。对应小孩人,在他的人格中则必然缺失――自主与自足。自主是一个人有行为抉择的能力,自足是一个人内在的丰富感,它们可说是人内部动机的资源。

对所有的养育者而言,如果你有“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的境界,那么被抚养者将会是那种自主自足的人。

理解了这些,我们便可以问自己,你能像“孩子们为谁而玩”所隐喻的那样,活出自己的个性来吗?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7篇

1、通过6S管理学习,让我认识到6S现场管理模式是经实践证明为一种实用性更先进的管理系统,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部分,主要功能作用是为企业解决用好空间、用足空间、保持环境清洁、形成良好习惯、重视安全等问题。6S现场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使每个职工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温故而知新,从学习6S管理过程中,我渐渐的领悟到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是对学习和掌握6S管理的诠释。人是决定事和物的主导,提高人的思想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6S”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使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觉得要把工作真正做好,一定要有责任感,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3、我记得《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的作者引用了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一句格言:“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这句话应当是我们每一位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去排除万难;再艰难的任务,如有责任感也可以完成得相当出色。

(来源:文章屋网 )

你在为谁工作范文第8篇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

课改说穿了就是让教师变“二传”为“一传”,让学生与学习对话。教师的作用百分之八十就体现在“把湿柴火弄干”,剩下百分之二十体现在对流程的设计上。

《教育家》(教育家杂志)

公民教育有两条路径:一是关注权利义务与社会秩序构建的政治教育;二是关注历史人文与道德素养培育的全人教育。前者的要求比较实在,就是树立清晰的权利义务标准,培养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独立的公民;后者的目标则较为宏远,试图通过道德基础的重建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2012年12月《教育家》杂志封面故事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在应试体制面前保护孩子,能保护一个是一个,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责任。在一切战争中,保存和发展有生力量是一个基本原则,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战中也是如此。抗争者的队伍壮大了,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应试体制要不变也难。现在它既然已经失人心,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它也失天下。

彭晓芸(自由撰稿人)

教育问题,现在是两个极端群体的家长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底层打工者、进城务工家长留下的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堪忧,他们最值得社会关切;官员或暴发户的孩子,这一群体的家长几乎不亲自养育教育孩子,以为有权有钱就能买到好的教育,却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价值观、学习习惯的塑造培养。

数字

80.64%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的幼儿园总数已达到16.67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1.54万所,占到总园数的69.20%。相比2010年,新增的1.63万所幼儿园中,有80.64%是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增长呈现井喷态势。

20万

在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已经建成省级总校、市级分校、区县函授站、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点四级办学网络,成为提高家长育人素质、探索家校合作新路、拓展和延伸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共建成11所分校,82个函授站,892个教学点。全省每年都有20多万名中小学生家长参加家庭教育知识培训。

十个关键词

由腾讯网主办的2012“回响中国”教育盛典于12月10日举行,会上了2012年关注度最高的十个教育关键词——异地高考、最美女教师、虐童、叫停奥数、吊瓶班、取消长跑、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国教师低工资、南科大“转正”、崔永元“怒”了。

心理寓言之二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实在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在为谁而“玩”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面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