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细节描写片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导认识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我分别针对写人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写景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进行了集中训练。尤其是在训练写人的细节描写时,我将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心理进行了着重地训练。在进行每个片段训练时,我总是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方面的细节描写,便于借鉴模仿。如在训练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出示了以下片段:
例1
我选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一段有关秃鹤的肖像描写: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学生读了哈哈大笑,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便告诉学生:这是人物外貌方面的细节描写。
例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我在这里还举了一个例子,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李梅亭大白眼睛时说“像剥掉壳的煮熟的鸡蛋”,学生都乐了,觉得非常形象生动,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上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见其人,靠的就是细节描写。通过训练,学生明白要使人物形象鲜明,就应该抓住特点,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绣”出花一样的细节来。
二、引导练习细节描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学生明确了哪些是细节描写,领悟了细节描写有何特点、作用及写法,就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练笔,进行仿写、自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别的细节描写,在头脑中形成更为强烈的意识,也养成了细节描写的习惯,细节描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他们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一(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地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在学生自创“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丰子恺《中国的女人、小姐们》中有关吃瓜子的精彩片段,阿城《棋王》中有关“吃饭”的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引导捕捉生活细节
写文章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要反映现实生活就得认识社会生活,要认识社会生活就得去认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观察是认识的前奏,没有观察体验生活就不可能写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所以说,好文章要有好片段,好片段来自于鲜活逼真的细节,逼真的细节从生活中来,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细节,教会它们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细节描写素材。
以考场上同学的神态来说,各人就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皱紧眉头沉思,有的咬住笔头冥想,有的则双目凝视、全神贯注。即使同一个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因此,要想写好具体生动的细节,就必须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尤其是重点描写对象。只有这样,生动传神的细节才能汇聚于笔下。如何进行细节观察呢?我要求学生把握四个要领:一是观察要明确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观察要抓住特点,做到典型生动;三是观察要力求细致,做到准确具体;四是观察要理解透彻,做到把握本质。按照上述四个要求,调动各种感官作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细节加以整理、提炼。现实生活的现象成了生动形象、具体鲜活的细节描写素材,这样的素材积累丰富了,就为写好文章奠定了基础。
写好细节见真功,必须靠同学们细致观察,长期积累,用心体验。
四、引导恰当选用细节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要让学生围绕重点、主题和中心选用细节,要精选那些特别能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揭示主题的细节,避免简单凑合地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无关紧要地滥用乱用细节。否则,无论多么精彩、多么细致,也丝毫没有意义,只能是画蛇添足。可见,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而且,它不是一般化的,而是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几点:一是选择细节要真要细,确保细节的真实性。二是选择细节要精要新,确保细节的典型性。三是精心锤炼词语,确保细节的形象性。四是巧妙运用修辞,确保细节的生动性。
既然细节描写这么神奇,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首先,细致观察生活,练习工笔细描。
我们来做一个情景练习。
让赵长敬同学在讲台上站1分钟,请你仔细观察他的动作神情,然后写一个片断,注意细节描写。
片段一:赵长敬站在讲台上,两只手好像没有地方放一样,他的头扭来扭去,不想看同学们的目光。
片段二: 赵长敬走上讲台,他本来不知道老师叫他上去干什么,所以当老师让他只是站在那里时,他有点不知所措,也有点害羞。
片段三: 赵长敬站好之后,看了王老师一眼,接着又看了看同学们,马上低下了头,嘴巴微微张着,不停地在讲台上左顾右盼,一遇到前排几位同学的视线,就立刻看向别的地方。同学的笑声此起彼伏,他的头更低了,不时地从斜上方悄悄看一下同学们的反应。
片段四:他先是站在讲台的最南边最靠前的位置,当老师说只是让他站一分钟,可以走动,但不可以说话的时候,他有点吃惊。听到同学们吃吃的笑声后,他保持两臂不动,快步向左挪动了几步,将自己藏在了讲桌后面,有同学叫他出来,他不好意思地稍稍挪动了一下,站在了讲桌的右侧,但是半个身子还被讲桌挡着。
对比以上四段描写可以看出,前两段描写观察不细致,描写粗疏;第三个片段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尤其是视线的转移,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第四个片段则侧重于描写人物在讲台上的动作,写出了赵长敬同学登上讲台成为注视焦点后,局促不安、急于躲藏又无处可藏的样子。第三、第四个片段之所以对人物的刻画如此生动传神,就是小作者仔细观察人物后抓住眼神、动作等细节进行工笔细描的结果。
其次是精心锤炼词语,让写作举重若轻。
(一)精炼动词
1.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心中不免又想起了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曹文轩《孤独之旅》)
“抠”“嚼”,两个看似随意的动词,勾画出了杜小康适应了孤独之后,已然不再害怕这个陌生环境,而是以接受的态度和坚忍的精神沉着冷静地面对迷失方向这个问题,也表达了他对母亲、朋友的思念和怀想。
2.我开始频繁参加艺术节,班级聚会上,我也背着二胡来回穿梭。端起二胡,我便身临其境。(2010年满分作文《做一个“行者”》)
文章要表现的是二胡让“我”摆脱物质的桎梏,使“我”沉醉其中,但是,很多人认为“土气”的二胡比不过“洋气”的钢琴,“我”甚至还遭到一种微妙的揶揄,“我”因此要行动起来,让别人倾听“我”的心声,倾听中国的声音。为了表现“我”在演奏时的认真和投入,小作者用了一个“端”字,可谓是一字传神,把自己的个人情和民族情结合起来,表达出自己的庄重和虔诚,也流露出对二胡的热爱和敬重。试想,如果换成“架”“拿”“拎”“捧”,要么不够准确,要么感情不够浓郁。可见,驾驭好动词,能更好表现人物个性。
(二)巧炼修辞
你啊,总是严肃得很,不苟言笑,脸就像一张铁板,我不由得怀疑:你爱我吗?(《作文》2013年第1期《老爸的分数》)
“铁板”一词诙谐而细腻地表达出在作者眼中爸爸的严肃认真,同时也表现出父女之间的隔阂,一个每天黑着脸,沉默、冷淡、冰冷的爸爸站在了读者面前。爸爸的神色表情经过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润色之后,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的描写,而是流露出更多的信息――教育的苛刻,亲人间的陌生,以及小作者的无奈。一个司空见惯的词语“铁板”,挟寒冷气息漫卷而来。与“没有笑容”“面无表情”等词语相比,“铁板”的表达效果好了很多。
(三)妙用代词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很单一、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只有叙述没有描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设计为:(1)预设目标: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领会并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2)实例指导。(3)实战训练。(4)归纳总结。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激发兴趣
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学生首先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按照“学案”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导学案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关于细节描写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导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
【望父买橘】
《背影》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一段,如果我们来写,可能会写“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朱自清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思考:你觉得我们来写的这个语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作出简要评价和修改。小组交流后达成共识,明确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并开始尝试修改。
学生浅谈感受:由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所以读者的泪会随着作者一起流下来。作者把心细如发,爱子如母的父亲写得可亲可感,打动人心。
本环节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紧扣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他们都想学到如何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以及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合作・教师参与――解决难点
“合作”指的是课堂上,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预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已经就学案以“望父买橘”为例来明确了细节于记叙文之重要性。但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利用两个典型片段对比,让学生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语段一的对比:
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B.只见他爬过铁道,买来几个橘子。我的眼泪很快流下来了,爸爸真是太好了,看着爸爸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语段二的对比: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B.有细节描写的片段:
1.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2.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同时,老师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合作,了解学情。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催生自信
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精彩之处加以分析,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对比,学生交流后很快就找出语段一A的动词用得好,感染力强,语段二A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语段二B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展示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组内展示(小展示);一种是组间(班内)展示(大展示)。
本环节“展示”的针对性强,学生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习小组、全班学生或教师请教,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与生、师与生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共赢共长;解决的问题是选择那些的确具有价值性、普遍性、规律性、生成性的问题。
这里的激励,不仅仅只表扬学生,应该包括追问、引导、纠错、引发互动等,尤其是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后,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做到:备课充分、预设到位、认真倾听展示内容、及时进行评价,做到干预而不干扰。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四、学生探究・教师引领――解决质疑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这种形式符合学生学习的身心特征,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进入到一种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果说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已掌握了50%知识,第二、三环节掌握了30%知识,那么第四环节就是着力解决全班大多数学生剩下20%的知识问题,以及随机产生的知识生成点。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会相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学生达标・教师测评――繁衍成功
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与“教”的内容作出反馈。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时,老师马上出示训练题:
1.用细节描写对淑女与粗汉吃相的两个片段进行细化。
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菜叶,送到嘴里,嚼起来。
描写粗汉:他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
2.根据孟郊《游子吟》中“密密缝”改写片段,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 ),又用指尖轻轻一( )。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 )着针,( )着眼睛,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 )着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 )。
3.观察父母的某一个表现“爱”的片段,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对其进行细化。
当堂训练的形式,如,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提出新的问题;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教师选一些典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反馈提高具有以下特点:(1)及时性,在课堂上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反思性,通过多种训练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明确自己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 写好小事 细节描写 情感 景物描写
“每次布置完作文题目,总听到有同学小声叹气:‘哎,又要写作文了,又没啥大事,写啥呀?’有时候,我点评范文,也会听到有同学小声嘟囔:‘他经历过这些事,当然可以写出来,我没有,当然写不出了……’”
“其实,写文章不一定非得有大事,人不可能一辈子总经历大事,我们都是平常人,过着平常的人生。既然没有什么大事,那就只有一个选择:把小事写好。话又说回来,小事咱都写得有声有色,大事还用说吗?”
这是我在“写好寻常事”作文指导课上的“开讲词”,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对“写好寻常事”的兴趣。为此,我选了一个对于学生来讲最寻常的话题:考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得不好的情况,难免会出现。我先请同学们点评一位学生写他没考好面对家长的片段:
片段一:我回到家,害怕地把卷子递给爸爸。爸爸十分生气。我低着头,不敢作声。后来,爸爸说:“学习去!”我赶紧回到自己的房间。
好不好呢?学生们说不出,因为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写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我请同学们看另外两个片段,并进行点评。
片段二:那个黄昏,我把考得一塌糊涂的数学考卷带回家。我站在沙发前,大气不敢出,等待着爸爸发落。屋子里灰蒙蒙、静悄悄的,只有闹钟滴滴答答的声音。爸爸来回端详着试卷,好半天不吭声。终于,他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话:“前面的几道题太粗心了,以后要注意!写作业去吧!”说完,把试卷丢在一边,再也不理我。
妈妈走进厨房里开始切菜,夕阳的光辉沉静地洒在窗台上的紫色三角梅上,窗外几个小孩轻快地跳着橡皮筋。我原本以为会惊天动地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片段三:我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走着,今天的书包格外沉。一想到里面那张该死的卷子,我的心就一提。怎么办?怎么办?!我简直无法想象爸爸看到卷子后的情形。一阵冷风袭来,被秋霜打过的落叶飘转着落到地上,又被一个个行人踩过去,踩过去。
……
“啪”的一声,碗被爸爸重重地摔在地上,碎片四处飞溅。我脚下的那一片还盛着一小汪水,就像残缺的小船,晃动着,晃动着,渐渐模糊了……我抬头看爸爸,我看不清,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失望的目光。那目光就像一把利剑,直穿透我的心。
这下同学们有话说了。有的说:“片段二好,比如‘我站在灶膛前,大气不敢出’‘爸爸坐在炕上来回端详着试卷,好半天不说一句话。’‘我’考得不好,心虚,当然不敢出大气;爸爸看这张卷子越看越生气,还得想着怎么教育儿子,一时就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地方给人感觉很具体,很真实。”有的说:“片段三的细节描写也挺好的。比如‘我拖着步子’‘书包格外沉’‘一想到里面那张该死的卷子,我的心就一提’表现了‘我’没考好时沉重紧张的心情。”“片段一没有细节描写,干巴巴的。”……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以小见大,使人物丰满真实;并且因为这些细节来源于生活,所以往往最能引起读者共鸣。
除了细节描写之外,同学们还谈到了景物描写。有的说“文段三中‘一阵冷风袭来。被秋霜打过的落叶飘转着落到地上,又被一个个行人踩过去,踩过去。’烘托了人物沮丧的心情。”有的说:“文段二‘屋子里灰蒙蒙的,有静静的尘土在浮动’烘托出人物紧张的心情;‘母亲在院子里专心地喂猪,鸡们踱着方步进了鸡窝,夕阳的光辉沉静地洒在邻家的东墙上’表现这位同学终于逃过一顿打,放松的心情,连周围的景物在他眼里也变得闲适美好了。”这两位同学点评得是比较到位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情景相生,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之中,被文中流露的情感深深打动。整篇文章还会很有韵味。
同学们还谈到了修辞的作用,感受到比喻的修辞给文章带来的感染力,表现力。
这堂作文指导课结束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我们是平凡的,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只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再认真写出对人生独特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你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这堂课的课后习作虽然还是稚嫩,但“灵感”的“小火花”已经开始有所呈现。比如一位同学写《妈妈为我买苹果》:
自从上了初中,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要隔一两个星期才能回去看看。每次回去都是那么匆忙,住一晚就得走。
母亲知道我极爱吃苹果,每次走时,总要细细嘱咐:“多带几个苹果,每天下晚自习吃一个,别饿着。再说还能补充维生素。”我轻轻应一声,便拿着袋子去装苹果,那一个个苹果又红又大又亮。
初二的学习变得紧张了很多,生活节奏也因此加快了许多,一时没有适应的我成绩悄然滑落下来。我依然每星期带一些苹果,但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悠闲地倚在宿舍的窗台上吃了。学习竞争那么激烈,稍不留神,就会输得很惨。因此,吃苹果的时间没有了,只是偶尔想起来,狼吞虎咽地吃一个,便又埋入书海之中。
一、开展词句训练,奠定写作基础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少学生的作文往往是语句不通,或空洞无物,或语句干瘪,不够生动具体。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语言基础不牢,缺乏积累,因而难以写出深刻而文采飞扬的作文。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词句训练,让学生写出更完整、更连贯通顺、更生动具体的语句。其中,扩句法与修饰句子是不错的方法,可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充实、生动,而不是整篇大白话。比如描写一个人非常伤心时,可拓展思索:这个人是怎样伤心的?又伤心到了哪种程度?此时他又会做些什么呢?等等。如此,所写句子会更具体、更充实。
一般而言,扩展语句的类型如下:①连词成句型,即将所给短语进行组合与拓展。如根据“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的歌声”这一情景,以“歌声”为重点,扩写成一段不少于30个字的话;②语句扩展型,即把单句变为复句,把句子扩充成语段;③古诗句、成语扩展等。如把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扩展成一段话。而句子扩充方法如下:①运用抒情、描写、记叙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扩展。以“燕子飞翔”为例,其中,描写方式扩展,需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借助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范例:天空像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采地垂着头。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而用记叙方式扩展,只需介绍事物概况,不必刻画细节。范例: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②运用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进行拓展。如扩写 “她笑了”,丰富句子内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扩充,则可以是:她含着泪笑了,似一朵带露的玫瑰,似一弯钻出云雾的月牙。运用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充实内容,强化表达效果,则可以是:她含着泪笑了,似一朵带露的玫瑰,似一弯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这一笑而变得更灿烂,月儿因这一笑而变得更娇媚。当学生把握扩写方法后,教师再布置有关习题,引导学生练习巩固。
二、组织片断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片段训练是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其主导思想是从局部入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细节,随时记录所见所闻,从小处入手,构思片段,为篇章训练作好铺垫。一般而言,片断训练包括笔头训练与口头训练两种方法。
1.笔头训练
通常情况下,笔头训练方法有如下步骤:首先,引导学生仿写,模仿优秀作品,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如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整合起来,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断或者细节,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写作要求进行仿写训练,灵活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如教学《背影》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记叙性文字;或从其他角度发现与感受父母之爱;亦或运用其他手法仿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背影片段;或者呈现有关片段语句,要求学生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同中求异,而不是抄写。
其次,指导学生续写。即结合文章情节,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合理续编,将故事情节加以延伸,创造出其他的细节,形成新的文章。如教学《孔乙己》后,要求学生续写孔乙己的结局,字数300左右。除课文外,还可选取一些优秀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展开片断练习。如根据如下开头,续写200~300字的片段:夏日的午后,蝉声如织,我独自在家漫不经心地整理书桌。从一本旧书中蓦然飘落出一张照片,我俯身捡起……另外,教师还可给出有关事物,要求学生发挥丰富想象,续写片段。如今天很冷,引导学生结合“风,雪,树,房,河,小鱼,大人,小孩”等事物,描写一个表示今天很冷的片段。
在修改作文片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相互批改或者教师面批。通过学生互改,可让学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共同提高。通过面批,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点,不断改进与完善作文。如仿写《背影》后,引导学生相互批阅,完善习作;或者教师投影部分学生优秀习作作为范文,师生共同评点。
2.口头训练
关键词:作文教学;细节描写;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75-02
从教十几年,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是相关联的几件事情的简单堆砌,对事件的叙述只有一个轮廓,空洞无物,读来索然无味。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不断尝试,我渐渐明白学会细节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所谓细节描写,是对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情节,包括事件的发展,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进行细腻、具体的描写。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析积累,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惟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语文课本精选的都是大师的杰作,我在上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精彩细节。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背影的描写就是一个经典细节。讲授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尤其是对父亲爬月台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显然要比“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这一抽象的概述要具体形象得多。这寥寥几笔,生动再现了父亲艰难爬月台的情景,表现深深的父爱。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描写片段的分析讲评,引导学生认为细节和细节描写,进而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和种类。只有对细节描写有了认识,熟悉并领悟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才会借鉴模仿。
现实素材胜过虚拟素材,贴近生活的素材优于远离学生的古人、伟人或名人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精心准备一些学生写的既贴近生活又极具个性,令读者过目难忘的细节,与同学们共同赏析。如:学生习作《如果没有他们……》一文中对建筑工作的描写。
炎炎夏日,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带着叮当作响的琐碎工具,闯遍城市的各大高楼。“砰砰”手中的锤子敲击着竹架上的钉子,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沉重的钢管铭该下他们无数艰辛与不易。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悄无声息。一如沉默寡言的他们,将言语化为行动,将一片豪情热血挥洒在繁华都市,默默奉献。春去秋来,烈日暴雨,简陋的工地里,没有舒适的桌椅,只有钢筋水泥与他们相伴……
引导学生赏析这段话:首先用“头戴铁帽,身穿长衣”八个字描绘了所有建筑工作的外貌特征;然后选取他们“在数十米高的脚架上忙碌的情景”“扛着沉重钢管的身影”“烈日暴雨下,穿梭于简陋工地的场面”进行描写,体现了建筑工人的艰辛与不易,读来如临其境。比简淡的一句“建筑工人非常辛苦”,要深刻得多,生动得多。
二、观察写作,领悟细节描写的方法。
新课标中对作文部分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动力和材料方面看,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即要求学生“真实写作”。语文教育学家朱绍禹也指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本意。”细节只有来源于生活,才真实,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联想和共鸣。
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我更致力到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留意细小平常的事物,要求他们从“朝夕相伴的同学、父母的言行、教师的教诲,甚至路人的一个眼神,放学路上踩在脚下的小石子”等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哲理和人的真善美。如:一位同学犯错误被班主任叫去办公室,他写到: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这是一段不够细致的描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修改的。先追问了几个问题: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和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黄老师点头的神态如何?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同桌合作,进行修改。最后,这位同学把片段改成: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巡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严厉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战战兢兢地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皱了皱了眉头,点了点头,从鼻孔里“嗯”了一声。
一副鲜活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这样的改写不仅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还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细节描写的可贵,从而激起学生描写细节的热情。
在学生对细节描写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用心捕捉写作时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点燃他们的情感体验,激活他们的倾诉需求。如在发发学生特别重视的考试试卷时,我假装不理会学生紧张而焦虑的神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慢慢念着学生的名字和分数,发完试卷后布置学生把刚刚自己在等待试卷时的真实心理和感受写下来。有同学写道:“开始发试卷了,我紧张得要命。心里不停地念道:“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玩手机,不打游戏了。唉,都怪我考试前一天还瞒着父母玩游戏。仁慈的主啊,发发慈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因为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真实感受,学生不但下笔容易,而且描绘真实、丰满,性格鲜明,读来兴趣盎然。
三、批阅鼓励,体会描写细节的乐趣。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文本》一书的“生本教育的评价和管理”论题中,开宗明义地说:“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不一定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写作高手,但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去写作文,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平时批阅、点评学生作文时,努力做到:
四、用心挖掘、点评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这么做,但大部分老师把这个闪光点停留在优秀学生的习作上。我想有时不妨放宽心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那些不起眼甚至是差学生的作文,你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尽管中心不突出,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但有些细节他们也写得真实活泼。我们要善于发现优点,并给予恰当的点评。
这些看似简单的评语,其实需要用心的思考。它们的功用不仅是诚恳的激励,更是写作的导向。让孩子在读完评语后,不仅能从老师恳切的言语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更能树立其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作文讲评讲究技巧、有的放矢。
点评课,我喜欢把学生作文分成几类,比如:用词准确的、环境描写突出的、细节描写特别能体现中心的等等,让全班至少一半的同学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肯定,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从别人的优点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托物 定格 比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总共有七条目标,第一次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一要求。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习作,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因此,“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是高年级习作教学一项新的任务,也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瓶颈”问题。
举这样一个例子,我曾要求学生通过一个片段描写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感到最得意的就是自己比以前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体贴父母了。晚上,我看到爸爸一直在灯下埋头工作,非常辛苦。我很想为爸爸做点什么。于是,就泡了一杯咖啡,给爸爸提提神。爸爸喝着我亲手泡的咖啡,高兴地笑了。”就材料而言,事情虽小,却真实而美好,应该是个不错的题材,学生的叙述也比较流畅。可惜的是,这么一个温馨感人的事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其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一些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都没有写具体,感情真实就无从谈起,文章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他学生的习作中,大多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描述笼统,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缺乏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亲身经历,为了作文而随意编造;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用心体验,缺乏深切的感受;还有的是因为学生不懂表达的方法或表达上存在困难。习作教学现场的经验告诉我们,“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确实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瓶颈”问题。为了有效完成课程目标,笔者凭借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以下策略建议。
一、“托物”: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学会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必要前提。《课程标准》之所以把“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依然作为高年级习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因为要想鲜明、准确、生动的反映事物,首先就得从客观事物入手,经历细致的观察、用心地感悟这一过程。观察和感悟的过程是获得具体材料的过程,其对象包括人、事、景、物。我把这一过程称为“托物”,学生的习作如果拉长了“托物”的过程,那么,“内容具体”就不是遥远的事。
以指导学生修改上述片段为例。我提醒学生仔细回忆:当时,周围的环境怎样?(夜深人静可以衬托爸爸工作的辛苦)爸爸连续工作了多长时间?他的表情、动作如何?你是怎样为爸爸泡咖啡的?喝着咖啡,爸爸说了些什么?他这样说和做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你当时的心情又怎么样?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把这些内容都写了进去,文章顿时就丰满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我作好定时批阅,对其中写得生动、具体的片段,及时进行点评,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生活的真实。学生找不到写作材料的原因,不是没有材料去选择,而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每天都是在熟视无睹中度过,对身边的人、事、物缺少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才是真正的去观察去发现了。
总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感悟能力,就解决了学生习作中“写什么”的问题。有了“托物”的过程,学生的习作就不会是“无米之炊”。
二、定格:抓住重点,进行细节描写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话可说了,并不就能使“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作文时,也能够“滔滔不绝”,但语言枯燥、平淡,缺少情趣,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重点,缺少细节描写,平铺直叙造成的。
一件事情,往往有最动情的一瞬间,有最能感染人的精彩点,把这部分内容定格下来写实写细,就能使文章变得鲜活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写好细节的例子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比比皆是,我们只要经常让他们认真体会其作用,告诉其写法,学生就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仍以以上这一片段的修改为例,我告诉那位学生,细节往往体现在动作中。在启发谈话后,这位学生在文中添上了这样的一段细节描写:“咖啡泡好了,我一边用汤匙慢慢地搅拌着,一边轻轻地吹着气,直到感觉不那么烫了,才把它小心翼翼地捧着,悄悄地放在爸爸的桌子旁边。为了不让爸爸发现,我又赶紧轻手轻脚地退出来,然后,躲在门边,偷偷地观察他的反应。”这段文字细致地描绘了“我”当时的一系列动作,虽是寥寥数语,却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感受到了我的俏皮可爱和对爸爸发自内心的关爱,这正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当然,细节还体现在人物的表情和心理中。描述事情时,还要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情和心理,重点描写。例如,当“我”看到周围已是夜深人静,而爸爸却依然在灯下忙碌时,会怎么想?当爸爸看到那一杯热腾腾、香喷喷的咖啡时,脸上会是怎样的神情?这些内容都有助于真实细腻地表达出我对爸爸的关心体贴以及由此给爸爸带来的快乐。
总之,我们要教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对重要的场景进行定格,并不惜笔墨进行细致的刻画。
三、比兴:巧用修辞,恰当地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要使文章“感情真实”,语言的运用就至关重要了。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细致观察、真实体验、细节描写等方法外,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巧用修辞,恰当地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写法我把它统称为“比兴”。“比兴”往往能化平凡为不朽,化呆板为生动,把不易体会,难以言传的抽象情感,转化为读者凭借日常生活经验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我在习作教学中,经常以课本范文中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比兴”。
1.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在《我真棒》一文中,“我只好用双手把它抱在胸前,像腆着个将军肚。就这样,我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把我搬西瓜时那滑稽可爱的模样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生动贴切,活灵活现。
又如,在《秋天》一文中,“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秋天里农作物成熟时喜人的景象,不仅使文章写得具体,而且使读者的心也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
2.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松鼠喜欢在树林里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枝上去。”(《松鼠》)松鼠十分机灵,究竟机灵到什么程度?作者用人们触动树枝后,松鼠怎样反应这一事例具体说明。
3.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趵突泉》)这里作者描摹了小泉的各种不同形态。具体写出了“小泉比大泉更有趣”的特点。
4.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例如,在上述学生的片段中,可以先简要的描述一下原来的自己是怎样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我”的变化令父母感到欣慰,让自己觉得自豪;也可以由爸爸伏案工作的情景展开联想,把平时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自己为父母所做的事进行对比,很自然地引出想为爸爸做点什么这一想法。这样,文章的素材丰富了,笔下的人物形象也自然更加鲜明、生动。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许多多这样好的描写方法,都是很好的范例,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适时地进行片段的仿写。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一些好的写作方法。
1、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对比的写作手法,初步体会其作用。
3、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学环节及意图: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修鞋姑娘》。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3、修鞋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说,老师板书:真诚、善良、热情、信任他人……
4、作者怎样为我们刻画姑娘的美好品质,这需要我们精读课文。你们会怎样精读课文?学生自由说方法。
5、出示“金钥匙”。学生齐读金钥匙。
二、抓住细节,感受形象
1、让我们先来看看修鞋这件事,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ppt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齐读:
自主学习:
精读课文2-6自然段,在修鞋过程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修鞋姑娘?
1、)找出姑娘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
2、)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批注。
合作学习:
1、)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将感受最深的一点在全班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批注,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倾听、点拨。(板书:言、行、神、貌)
外貌描写:体会生活的艰辛及真诚的品质。
动作描写:姑娘非常能干及真诚的品质。
神态、语言描写:体会热情、真诚、善良。
4、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认识对比,解决疑问
1、过渡:这是姑娘在修鞋时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那么在收费时,又有什么事让你感动?
ppt出示自学提示:浏览7-15自然段,看看在收费这件事上,姑娘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学生交流修鞋姑娘让自己感动在的细节。
相机点拨:对话描写和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
2、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语言描写,感受姑娘美好的心灵,学生分男女角色读书。
3、ppt:我仅仅是在寻找修鞋姑娘?我还在找寻什么?在追寻真诚、善良、信任他人的品质。板书:追寻
四、运用方法,续写故事
1、我履行诺言,一定将钱还给姑娘,读――;我要回报真诚,我仍在长街深巷中寻找,读――。学生读首尾照应的段落。
2、ppt:终于有一天,我在县城的某个角落,见到了她……让我们展开想象,见到她时我会对她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3、学生展示片段描写,教师评讲学生练笔。
板书设计: ( 真诚、善良、热情、信任他人……)修鞋姑娘 精读
寻找 言
修鞋
回忆 行
收费